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

发布时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

1 《招魂》考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2 《宋玉作〈招隐士〉考辨》驳议 《江汉论坛》83 《远游》考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34 说范晔《后汉书》之“志” 《文献》45 楚辞学三题 《广西师院学报》46 试论唐初史家之文学思想 《广西大学学报》27 《艺文类聚》之问题种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4、5合8 《〈招魂〉考辨》补说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49 《闲情赋》之评价种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410 《容斋随笔》刊误 《贵州文史丛刊》511 《九辩》考辨:兼说其史料价值及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612 关于《文选》的编者问题 《文学评论》113 试论赋之范围与汉赋“序文”之作者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14 《史记》《汉书》《后汉书》注札记 《内蒙古师大学报》115 《楚辞》研究二题 《云梦学刊》116 新的开拓 新的建构:读敏译《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317 建构宜 考辨精 系年详:读张志烈《初唐四杰年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518 《全汉赋》小补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519 《文选·诗》与《文心雕龙》诗论和《诗品》之比较 《江汉论坛》1120 《卜居》《渔父》作者考辩 《学术研究》1221 《文选》李注札记 《贵州文史丛刊》122 《史记》引文札记与后世引文问题说略 《内蒙古师大学报》123 《文心雕龙》论文不及当代乃因其“讹”不称于“休明”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24 从《楚辞》成书之体例看其各非屈原作品之旨 《四川大学学报》225 总集之祖辨 《郑州大学学报》226 “受屈为客卿”之“客”为王逸注原有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27 《远游》非唐勒所作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428 《楚辞章句》前十五卷的前序刘向作驳议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429 《文选》骚类李善注引《楚辞章句》小序均非原貌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530 论以他称写己与自我称扬:兼说屈宋某些作品之真伪问题 《云梦学刊》531 《文心雕龙》不提陶渊明乃因渊明入宋辨 《社会科学战线》332 《惜誓》非唐勒所作辨 《内蒙古师大学报》633 关于《古今诗苑英华》的编者问题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34 《艺文类聚》杂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435 关于《诗品序》与《诗品》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辨“子卿双凫”与“谢客山泉”无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36 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论《文选》非仓卒而成及其《序》非出自异手 《文学评论》237《艺文类聚》刊误(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38 关于《文心雕龙》论文不及陶渊明之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39 王逸释《涉江》的“伍子”为“伍子胥”无误辨 《云梦学刊》440 《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之真伪辨 《东方丛刊》341 关于《七月》之作者问题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2年)42 执中与超越:读敏泽《文化·审美·艺术》 《人民日报》2002年11月21日第十二版43 关于“骚”“赋”之同异问题 《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3年)44 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一 《江汉大学学报》145 文学地位的提高: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二 《江汉大学学报》446 《文选·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无疑辨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3年)47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的“失序”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48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之“彼此失照”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49 《东坡外集·蔡使君传》即《南史·蔡道恭传》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50 关于姚鼐章学诚批评《文选》分类之得失问题 《江汉大学学报》351 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上) 《江汉大学学报》152 《文选》四题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53 关于《文选》的选文范围与标准问题 《河南大学学报》354 关于日本古抄白文本《文选序》“略以时代相次”之“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455 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中) 《江汉大学学报》556 《文心雕龙》不可能对《文选》产生太大的影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457 《楚辞章句》十九篇序文均王逸所作无疑辨 《中国楚辞学》第7辑(2005年)58 《艺文类聚》汪绍楹先生校语商兑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59 关于《艺文类聚》引书文之无序问题——《艺文类聚》研究之二 见:端木黎明宋永培先生纪念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98-108。60 关于“事具……”所涉引文之略详诸问题:《艺文类聚》研究之三 《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1 关于《文选》的编撰工作量、成书状况与编者问题:兼论《文选》成书时间研究之方法 《江汉论坛》2011年第5期62 《中国文学思想史》,合著(敏泽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本人写其中的第六章9万字)

《五对照检字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6万字)《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汇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29万字)《中古虚词语法例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4万字)《训诂类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万字)《中古文献语言论集》 (巴蜀书社,2000年版,30万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40万字)《坐禅如斯》(山西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共45万字,董志翘等三人译,排名第二)《中古近代汉语探微》中华书局2007年版,ISBN:978-7-101-05840-6;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古文献语言论集》巴蜀书社2000年版,ISBN:7-80659-071-4,获第四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ISBN:7-8-643-575-1,获第五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文献学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董志翘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60馀篇,计120万字;翻译论文7篇,计5万字。现举其要目如下(未特别注明者,均独立完成):《郭璞训释中的“轻重”“声转”“语转”》 (《中国语文》1980年6期)《试论郭璞注释的成就》(《江苏师院学报》1980年4期)《〈范文正公集〉读后》 (《书评》1980年4期)《从“通感”谈到“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教学与研究》1980年6期)《也谈“旋其面目”》 (《学术研究》1981年3期)《“君既若见录”考》 (《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9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一) (《江苏师院学报》1981年4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二) (《苏州大学学报》1982年1期)《释“兮”》(《学术研究》1982年5期)《“名词动用”今译时的对应规律》 (《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6期)《再说“很如羊”》(《语言文学》1983年4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三)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4期)《“狗马病”辨》 (《学术研究》1984年1期)《〈汉书〉拾诂》 (《活页文史丛刊》总171期)《高师协编本〈古代汉语〉有关问题的商榷》 (《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2期)《“然疑”释义》 (《中国语文》1984年4期)《名词使动用法的两种情况》 (《中学语文》1984年1期)《释“可得”“可得而”》 (《中学语文》1984年8期)《略论古籍整理中训诂学知识的运用》 (《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脚”有“足”义始于何时》 (《中国语文》1985年5期)《“叹惋”新解》 (《中学语文教学》1985年12期)《“挥霍”释义》 (《学术研究》1986年6期)《“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别解》 (《语文知识》1986年4期)《〈汉书〉旧注辨证》 (《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4期)《借物表意--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修辞学习》1986年5期)《中世汉语的三类特殊句式》 (《中国语文》1986年6期)《训诂三题》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7年1期)《也说“治”》 (《中国语文》1987年3期)《读书琐记》 (《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1期)《从出土战国文字材料看“隶变”》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7年4期)《〈资治通鉴〉标点疑误》 (《古汉语研究》1988年1期)《古文献中多音节同义复词》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1期)《〈盐铁论〉诂训拾疑》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2期)《〈史记〉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8年5期)《训诂札记》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3期)《〈汉书〉旧注辨证》(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2期)《“〈庄子杂篇〉旧注辨证”之辨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3期)《〈太平广记选〉语词训释商兑》 (《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3期)《“而弃规矩”臆解》 (《文学遗产》1989年1期)《中世汉语“被”字句的发展及衍变》 (《河南师大学报》1989年1期)《校点本〈汉书〉标点举误》 (《古汉语研究》1989年3期)《〈汉书〉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9年1期)《魏晋南北朝词语溯源》 (《中国语文天地》1989年6期)《“佝偻承蜩”与古人的食蝉习俗》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9年7期)《〈五灯会元〉语词考释》 (《中国语文》1990年1期)《〈汉书〉校点赘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2期)《〈史记〉校点疑误》(续) (《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2期)《〈辞源〉(修订本)书证刍议》 (《辞书研究》1990年4期)《中华版古籍标点献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1期)《中古汉语虚词选释》 (《古汉语研究》1992年1期)《〈宋高僧传〉语词札记》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3年第35号)《试论古汉语词汇与日本语词汇的比较研究》(日本《花园大学社会福利学部研究纪要》创刊号1993年)《〈太平广记〉语词拾诂》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宋高僧传〉标点献疑》(日本《花园大学研究纪要》1993年第25号。全文收入日本《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35号,1993年版)《无著道忠的学术贡献》(译)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中日友好千家诗》叙、后记(译) (学林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太平广记〉语词考释》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4年第36号)《〈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の言语》(日本《佛教史研究》1994年第37卷第1号。全文收入《日本史学年次别论文集》1994年版)《明代拟话本小说〈型世言〉语词例释》 (《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4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语言研究》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2号,1995年)《白居易诗的口语表达》(译)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一)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3号,1996年)《关于近代汉语词语的几点思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6年第38号)《〈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5期)《评介两部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新著》 (《学术集林》 总第9卷,1996年)《〈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二)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4号,1997年)《〈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疑难词语考释》 (北京大学《唐研究》第3卷,1997年)《近代汉语指代词札记》 (《中国语文》1997年第5期)《敦煌文书词语考释》 (《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再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 (《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三)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5号,1998年)《评〈行历抄校注〉》 (《学术集林》总第13卷,1998年)《也论中古汉语词汇的溯源问题》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1998年)《〈洛阳伽蓝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语料价值》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汉语大词典〉阅读散记》 (《语言研究》1998年第2期)《〈高僧传〉校点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试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词汇特点 及其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地位》(《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切韵〉音系性质诸家说之我见》 (《川东学刊》1999年第1期)《说“椅”、“椅子”》 (《语文建设》1999年第3期)《“指的”“指适”“指实”“诣实”探义》 (《辞书研究》1999年第3期)《读李维琦先生近作〈佛经续释词〉》(董志翘、陈文杰) (《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2期)《〈唐五代语言词典〉读后》(张永言、董志翘) (《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敦煌文书语词杂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9年第41号)《〈高僧传〉语词通释》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1999年)《敦煌文书词语琐记》 (《敦煌研究》1999年第4期)《评〈宋语言词典〉》 (《辞书研究》2000年第1期)《〈高僧传〉校点商榷(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 《太平广记》词汇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笺 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基金项目《高僧传》校注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中古汉语语料库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中古汉语研究型语料库” (08BYY0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要求

1、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由作者本人原创的作品,均可授权小说阅读网发表或转载。2、凡授权小说阅读网发表或转载的作品,根据作品授权的不同级别,其版权归作者或小说阅读网所有或作者与小说阅读网共同享有。小说阅读网对经授权的作品享有在小说阅读及旗下或合作的电子媒体上刊登、转载、排版、宣传等权力。3、小说阅读网拒绝一切诸如反动、淫秽、暴力之类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作品,对于那些有悖社会道德伦理、政治色彩强烈的作品不予发表。4、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求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流畅;作品的书名和章节名应与作品内容相符;要求作者准确使用简体汉字和全角标点符号,忌错字连篇;要求排版舒适,以方便读者阅读。对于不具文学性、故意夸大其辞的广告性、政治性以及恶搞性作品,我们将拒绝收录。

1 中文题名题名要力求简明易懂,言简意赅,切忌过大、过小、文不对题。2 中文摘要摘要应是独立性的一段文字,能够简要说明文章的主体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无需背景介绍,直接说明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内容、最终提出的观点或结论。避免使用“本文”、“本人”等字样,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为佳。摘要文字之后需补充说明文中图表和参考文献情况。例如:“摘要……。图2。表3。参考文献8。”3 中文关键词选择具有检索意义的、能准确概括表达文章主题的索引词作为关键词,数量最好控制在3-5个。4英文题名除冠词、字母少于5个的介词和连词外,其他的词应大写第一个字母。首词和尾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5英文作者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San(张三),Wang Xiaoyu(王小鱼)。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6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7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词首字母大写,各词之间以分号“;”相隔。8正文·标题:要力求简明扼要,使用1、1、1的格式,此格式标题级别不宜超过3级,各段落行文中如需加数字序号,使用圆括号数字形式,如(1)、(2)等。·图表:文章尽量减少图、表的数量,必须使用图表的,均需有相应的数字编号(如:图1、表1等),且需加相应的文字说明做标题,并明确注明资料来源。其中,图的标题在图之下,表的标题在表之上。图表均需黑白色。·正文:正文字数一般控制在7 0 0 0字以内,特殊情况可适量放宽。·脚注:对正文内容需做进一步说明和解释的,使用脚注,如:①、②等。对于课题项目等的说明,在题名后加脚注,使用符号“*”。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使用文末尾注形式。·所有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或标注过的。·正文中引用文献(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标注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如[1]、[2]。·文后参考文献须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直接使用数字标号:1、2。·印刷型文献必须注明起讫页码,电子型、网络型参考文献必须注明责任者、题名、检索及引用日期。

征稿内容:  1、对古今中医文献研究的新思路、新见解,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2、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经典著作中的特色理论、治法、治则及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或临床体会。   3、对传统的脏腑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进行深入临床研究的成果。   4、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历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的临床经验及其学术思想介绍。   5、近现代名中医的医学贡献、生平事迹、趣闻逸事等。   6、未曾发表的名医遗著。稿件格式:   一、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突出重点,列出2-5个关键词不达意,字数以3000字以内为宜,重要论著字数不限。   二、请用16开方格纸誊写,字迹工整,使用规范简化字,标点清楚,均占一格,外文与符号均要打印,数据、引文须核对无误。请勿投寄油印、复印稿件。字迹潦草或涂改不清者,恕不接受。如交电脑文档请用Word格式,勿用文本格式。   三、来稿中计量单位按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出版部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规范,药名以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四、作者署名按下列格式:单位全称(省/直辖市/自治区,邮编)姓名   例如: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金栋   五、参考文献必须核对无误,编号按正文出现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排列于文后。近现代非正式出版物、内部刊物、资料等不作文献引用,可在该页下注明。六、老中医经验类稿件,须说明该老中医的年龄和职称,并附单位证明;简讯、征文、通知类稿件,请作者所在单位审核,附单位介绍信;书讯类稿件,请寄样书1册。   七、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如需退稿者,请附足邮资。切勿一稿两投,投稿后6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八、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不愿删改者,请事先声明。 。   九、来稿一经刊出,即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 来稿、汇款请寄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内,《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20)。网上投稿请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寄送。请勿寄给个人,以免耽误。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格式

1 中文题名题名要力求简明易懂,言简意赅,切忌过大、过小、文不对题。2 中文摘要摘要应是独立性的一段文字,能够简要说明文章的主体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无需背景介绍,直接说明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内容、最终提出的观点或结论。避免使用“本文”、“本人”等字样,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为佳。摘要文字之后需补充说明文中图表和参考文献情况。例如:“摘要……。图2。表3。参考文献8。”3 中文关键词选择具有检索意义的、能准确概括表达文章主题的索引词作为关键词,数量最好控制在3-5个。4英文题名除冠词、字母少于5个的介词和连词外,其他的词应大写第一个字母。首词和尾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5英文作者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San(张三),Wang Xiaoyu(王小鱼)。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6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7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词首字母大写,各词之间以分号“;”相隔。8正文·标题:要力求简明扼要,使用1、1、1的格式,此格式标题级别不宜超过3级,各段落行文中如需加数字序号,使用圆括号数字形式,如(1)、(2)等。·图表:文章尽量减少图、表的数量,必须使用图表的,均需有相应的数字编号(如:图1、表1等),且需加相应的文字说明做标题,并明确注明资料来源。其中,图的标题在图之下,表的标题在表之上。图表均需黑白色。·正文:正文字数一般控制在7 0 0 0字以内,特殊情况可适量放宽。·脚注:对正文内容需做进一步说明和解释的,使用脚注,如:①、②等。对于课题项目等的说明,在题名后加脚注,使用符号“*”。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使用文末尾注形式。·所有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或标注过的。·正文中引用文献(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标注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如[1]、[2]。·文后参考文献须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直接使用数字标号:1、2。·印刷型文献必须注明起讫页码,电子型、网络型参考文献必须注明责任者、题名、检索及引用日期。

征稿内容:  1、对古今中医文献研究的新思路、新见解,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2、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经典著作中的特色理论、治法、治则及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或临床体会。   3、对传统的脏腑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进行深入临床研究的成果。   4、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历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的临床经验及其学术思想介绍。   5、近现代名中医的医学贡献、生平事迹、趣闻逸事等。   6、未曾发表的名医遗著。稿件格式:   一、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突出重点,列出2-5个关键词不达意,字数以3000字以内为宜,重要论著字数不限。   二、请用16开方格纸誊写,字迹工整,使用规范简化字,标点清楚,均占一格,外文与符号均要打印,数据、引文须核对无误。请勿投寄油印、复印稿件。字迹潦草或涂改不清者,恕不接受。如交电脑文档请用Word格式,勿用文本格式。   三、来稿中计量单位按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出版部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规范,药名以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四、作者署名按下列格式:单位全称(省/直辖市/自治区,邮编)姓名   例如: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金栋   五、参考文献必须核对无误,编号按正文出现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排列于文后。近现代非正式出版物、内部刊物、资料等不作文献引用,可在该页下注明。六、老中医经验类稿件,须说明该老中医的年龄和职称,并附单位证明;简讯、征文、通知类稿件,请作者所在单位审核,附单位介绍信;书讯类稿件,请寄样书1册。   七、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如需退稿者,请附足邮资。切勿一稿两投,投稿后6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八、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不愿删改者,请事先声明。 。   九、来稿一经刊出,即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 来稿、汇款请寄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内,《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20)。网上投稿请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寄送。请勿寄给个人,以免耽误。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邮箱

1、《关于〈庄子〉注释中的几个问题——与谢祥皓、陈鼓应二位先生商榷》(第三作者)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5年第2期2、《〈京口记〉残句辑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年第3期3、《〈王粲集注〉质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年第4期4、《徐干〈中论〉版本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第1期5、《北图藏黄丕烈跋本徐干〈中论〉》 《文献》1988年第4期6、《〈南朝五史人名〉索引疏漏几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1期7、《训诂学能否演进为中国古籍注释学——建国以来训诂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5期8、《〈登楼赋〉与所登之楼》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0年7月31日9、《汉赋今译浅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5期10、《〈竹林七贤论〉残句辑注——兼论〈竹林七贤论〉的文献价值》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6期11、《“止”在会意字中的表意作用》 《古汉语研究》1993年增刊12、《程先甲及其〈选雅〉》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1期13、《关于高校中国古籍注释学学科构建的几点思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6期14、《〈阮籍集校注〉补正》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1、2期合刊15、《嵇康与嵇喜两组诗浅解》 《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16、《〈文选·曹植·送应氏二首〉写作时间蠡测》《昭明文选与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6月17、《说“紫”》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18、《编纂大型古代断代文献总集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辑校〈魏晋全书〉为例》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2002、519、《略论古籍注释中的逻辑思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3期20、《影宋本〈太平御览〉引〈诗经〉缀辑校理》《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21、《二十二子详注今译·前言》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22、《竹林七贤名义考辨》 《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23、《充实简要 便捷通俗——评张岳琦、张昕二先生〈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新文化报》2003年6月20日24、《鉴赏式诗学批评艺术的建构——评沈文凡主编〈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第一作者) 《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25、《魏晋子书书名作者杂考数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6期26、《孙吴子书的政治取向及其对孙吴文学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6期

2011年《可爱女生》征稿,于2010年10月20日已正式启动。每一期的截稿日期,大致都在8号左右。初审:你的来稿是否过了初审,请在来稿投出一个月之内,留意你的信箱,编辑会在来稿回复中告诉你。如果一个月之后,还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建议你另投。终审:终审结果不再一个个通知,而需要你在每个月的14号左右留意《可粉论坛》里公布的终审结果。文字编辑收稿信箱如下(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信箱都不属于《可爱女生》征稿,与小可无关):端木:锦葵:征稿栏目与要求如下:——《轻粉纯爱城》——风格要求:轻粉,温暖,清纯,朦胧,纯美,浪漫……总之,要阳光明媚一些,不可太阴鸷,更不可算计爱情。内容要求:关于中学生的懵懂小爱恋。拒绝大学时间的爱情,更不要成人爱情。拒绝狗血,小白。字数要求:3000字——4500字。请不要超字数。4500字最高限制。5000字及以上的,自行删节,否则,直接退稿。——《果绿阳光季》——风格要求:阳光、真实、温暖、青春。内容要求:关于中学时代的友情故事(同性或异性的友情皆可),或是师生情(不是师生恋)。拒绝书信留言式来稿。字数要求:3000字——4500字。请不要超字数。4500字最高限制。5000字及以上的,自行删节,否则,直接退稿。——《天蓝手心海》——风格要求:真实、温暖、感人。内容要求:亲情故事。文中的“我”必须是少年时代的我。拒绝家庭暴力文,拒绝批斗父母文。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最高不能超过4000字。——《他界空醒纪》——风格要求:玄幻、浪漫,想像庞大而奇特。内容要求:玄幻文、穿越文、魔幻文等。想象要大气,最好不要纠结在某一点上,要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大的他界背景,故事在此背景上发生。语言要么具有青春活泼之美,要么具有古典之美,但古典不是文言。字数要求:3000字——4500字。请不要超字数。4500字最高限制。5000字及以上的,自行删节,否则,直接退稿。——《惊世悬疑志》——风格要求:悬疑、推理。内容要求:发生在校园里的悬疑故事,或是主人公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内容不可血腥、暴力、迷信。悬疑气氛要浓厚;推理意味要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字数要求:3000字——4500字。请不要超字数。4500字最高限制。5000字及以上的,自行删节,否则,直接退稿。——《映刻时光机》——风格要求:真实,深刻,经典。内容要求:青春最小说,关于青春的成长的迷茫与疼痛。可以爱情为伏线,但也只能是伏笔,切不可喧宾夺主,写成了纯爱文。重点要体现青春成长的心路。字数要求:4000字——6000字。字数超过7000字的,直接退稿。——《单向街》(小栏目)——@“乐活点歌厅”以一首经典老歌或是时下流行的歌曲为主线串联起一个可爱情可亲情可友情的故事。字数要求:1000字左右。另:此栏目,欢迎可宝们点歌祝福。@“橡皮树诗社”关于青春的诗歌。适合15岁左右的男女生品读的诗歌。要求,原创。字数:15行以内。责任编辑统一为:朋克。其他编辑不再负责这些栏目收稿。朋克的收稿信箱:电子来稿不回复的情况:每个小编的信箱里,都有自动回复。自动回复里会告诉你,多少天之内会给回复。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以下几种“来稿不复”的情况:第一种,附件来稿。恕不回复。直接撤稿。第二种,来稿中没有附上个人详细信息的,不回复,直接撤稿。第三种,同一期来两篇及以上来稿,又未最后声明投哪一篇撤哪一篇的,你的来稿全撤。第四种,成人类来稿。第五种,未注明所投栏目的,看你稿件,如果还可以,就回复;如果压根就不搭调,甚至根本就不是小可征文中要求的稿子,不回复,直接撤稿。所以,来稿未注明所投栏目的,如果没得到任何回复,你也不用追问。邮寄来稿注意事项:来稿统一寄往:(450011)郑州市鑫苑路008号 端木(收)要求:1字数符合约稿要求。2请注明所投栏目。3附上作者个人的详细资料。注意:1如果要求退还原稿,请自付回程邮资3元。2因为编辑工作时间有限,无法保证来稿必复,所以,两个月之内,如果未收到回信,建议另投。稿费标准及发放:千字40-120元样刊发放时间:杂志出版之日(每月20日)后两三天即寄发样刊。稿费发放时间:杂志出版之日(每月20日)起,两个月后,根据读者评刊回馈意见,评出读者喜欢的文章,按照文章的优劣确定稿费档次,进行发放。所以,建议你在来稿的时候,在文前或文后,直接附上你个人的详细资料,包括收信地址。如果有银行账号的话,直接附上。写手签约制:2011年开始,《可爱女生》的作者,将实行签约制。如何成为《可爱女生》的签约写手,成了签约写手之后,会有那些优惠以及义务,请至《可粉论坛》进行详细了解。多谢你的支持。欢迎赐稿。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经验

《经义考》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朱彝尊年谱,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 1、论江南制造局的翻译出版事业,《南京大学中文学报》,1998年2、论晚清官书局的图书发行,《编辑学刊》,1999年第3期3、试论晚清官书局的创立,《文献》,1999年第4期4、论朱彝尊《尚书》学研究,《古典文献研究》(第6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5、论中国古代经学目录的产生与发展,《古典文献研究》(第7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6、从思想史的发展看西方天地之学传入中国的意义,《江苏大学学报》(第6卷第4辑),77、孙犁编辑思想论略,载《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第九辑),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四库全书总目》与《经义考补正》误解《经义考》一则考辨,《古典文献研究》(第8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9、论《经义考》的条目著录体系,《古典文献研究》(第9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10、《四库全书总目》误引《经义考》订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11、徐善生卒年补订,《文献》,2007年第3期12、《经义考》分类论略,《古典文献研究》(第10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13、朱彝尊《经义考》问世原因析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5期14、《经义考》续补诸作考论,《古典文献研究》(第11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15、《经义考》目录学成就及影响简论,《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16、论学科目录的概念与分类,《图书馆》,2008年第2期17、论《经义考补正》提要二种,《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5期18、论王重民先生《老子考》的目录学成就,《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年第3期19、《六艺略》命名探微,《聊城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叁)其他文章朱士嘉学案,载《民国学案》(第5卷),张岂之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投稿技巧主要是可以提升文章的审核通过率详细了解期刊的收稿范围文章格式严谨内容完整减少错别字降低引用率

征稿内容:  1、对古今中医文献研究的新思路、新见解,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2、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经典著作中的特色理论、治法、治则及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或临床体会。   3、对传统的脏腑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进行深入临床研究的成果。   4、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历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的临床经验及其学术思想介绍。   5、近现代名中医的医学贡献、生平事迹、趣闻逸事等。   6、未曾发表的名医遗著。稿件格式:   一、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突出重点,列出2-5个关键词不达意,字数以3000字以内为宜,重要论著字数不限。   二、请用16开方格纸誊写,字迹工整,使用规范简化字,标点清楚,均占一格,外文与符号均要打印,数据、引文须核对无误。请勿投寄油印、复印稿件。字迹潦草或涂改不清者,恕不接受。如交电脑文档请用Word格式,勿用文本格式。   三、来稿中计量单位按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出版部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规范,药名以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四、作者署名按下列格式:单位全称(省/直辖市/自治区,邮编)姓名   例如: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金栋   五、参考文献必须核对无误,编号按正文出现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排列于文后。近现代非正式出版物、内部刊物、资料等不作文献引用,可在该页下注明。六、老中医经验类稿件,须说明该老中医的年龄和职称,并附单位证明;简讯、征文、通知类稿件,请作者所在单位审核,附单位介绍信;书讯类稿件,请寄样书1册。   七、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如需退稿者,请附足邮资。切勿一稿两投,投稿后6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八、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不愿删改者,请事先声明。 。   九、来稿一经刊出,即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 来稿、汇款请寄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内,《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20)。网上投稿请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寄送。请勿寄给个人,以免耽误。

把批评意见当作是提高自己稿件水平的一个契机,补充新的实验,并精心修改论文以后再投它刊,而不是改也没改,当天另投他刊。如果没有修改的话,审稿人说的问题还是存在。如果改投它刊被接收了,那么错误还在那里;如果退稿,很可能还是由于这些问题引起的,因此态度非常重要。

  • 索引序列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要求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格式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邮箱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经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