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4

xyrlovecat
首页 > 论文问答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心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郑小包允在

已采纳
1983年9月,宁波地、市两所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定名为“宁波教师进修学院” ,主要承担宁波市教师培训任务。1984年2月,国家教育部批复同意成立宁波教师进修学院,同年4月批复同意更名为“宁波教育学院” 。学院由宁波市政府领导,市教委主管,坐落于菱池街。1986年11月,宁波市教委决定:在学校设立华东师大函授教育辅导站(纳入原高师本科函授站),并于1987年起在本市招生。该校的学历教学开创新的局面。1990年6月,宁波市教委发文,学校中师部更名为市区小学教师进修部,明确了该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和任务。1993年11月,国家教委批复同意学校设置中文本科专业,列入招生计划。1995年12月,省教委批准该校设立三个新专业:幼儿教育专业、电教教育专业和计算机教育与应用专业。同月,国家教委批复学校数学专业自1996年起可招收本科学员。1996年8月,省教委同意学校在余姚、鄞县、象山设立小学教育(文史)校外教学点。1996年12月,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增设教育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5月,宁波市首期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在学院开学,来自市教委和各县(市、区)教委的教育行政干部40余人参加培训。2000年1月,教育部、公安部对第一批11个省、市的68家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资格认定,骏腾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获得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成为宁波市第一家具有该资格的单位。2000年3月,学报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9-2560,同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2000年4月,组织实施宁波市“名师工程” 活动,首批173位名教师、名校长作为培养人选开始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2001年5月,市教委同意学校建立“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 。2001年6月,省教育厅发文(浙教师[2001]201号),该校被列入浙江省市级中小学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学点。2001年9月,市教委同意组建“宁波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该机构挂靠该校 。2002年3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审核,同意学校为申请认定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培训点。2002年5月,经市教育局同意,“宁波教育学院培训部” 更名为“宁波弘文培训学校” 。2002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公布“十五” 期间全省首批认定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学校为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2003年1月,宁波教育学院慈溪锦堂学院挂牌成立。5月,宁波教育学院鄞州学院挂牌成立。2003年1月,省教育厅同意学校设立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学习中心,同月,同意学校开办体育教育、法学、行政管理、科学教育、新闻与传播学等5个成人教育本科(专升本)专业。2月,同意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2003年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政治、计算机、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音乐、美术、职业技术教育等专业在职人员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同意开办学位英语培训班。7月,学校设立厦门大学宁波学习中心。2003年9月,市教育局委托该校创办宁波教师教育网正式开通运行。 2004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在学校设立教育硕士教学站。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发改委发文下达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学校首次取得了全日制高职招生资格。2005年3月,市教育局同意组建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该机构挂靠在学校。 4月,原挂靠宁波师范学校的“宁波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并入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2005年12月,设立宁波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2008年4月,宁波市江北区首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育才校区挂牌成立。2008年6月,宁波市开展“百千万”师训工程,学校承担该项目的培训工作。2008年8月,全市“省示范性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在该校开班。2009年4月,宁波市幼儿教师(园长)培训中心落户学校。2009年6月,学校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代表大会在环城校区举行。2009年10月,该校工会喜获2008年度党建带工建,工会“三级联创”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3月,“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基地”在该校成立。2010年5月,学校举行实验幼儿园授牌仪式,高新区万里幼儿园作为该校第一家实验幼儿园。同月,该校实验中学挂牌成立,余姚舜江中学成为该校第一所实验中学。
269 评论

无锡小呆

现代金报不是小记者需要投稿到对应的编辑邮箱。现代金报作品投稿途径:2020年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打开“甬上”APP“甬上教育”版,点首页“小记者”栏目下的“投稿”即可。现代金报投稿时请注明“光盘,有我”分享活动,如果是视频作品,请投稿至官网编辑邮箱;非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也要投稿至官方给定的邮箱,邮件名称请注明“光盘,有我”分享活动。《现代金报》背景2019年10月30日出版的《宁波晚报》在头版下部刊发半版广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市教育局携手打造《现代金报》身边的教育家,秉持16年专业办报经验,2020年全新改版再出发。《现代金报》这是一份更专业更贴近的都市报,也是融成长成才、教育求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学习型的平台,垂直服务于爱学习、懂生活、会工作的群体。求真、睿智、犀利。现代金报每逢周二、周五出品。集团旗下的《现代金报》的确已经启动改革创新措施,办报重点将从都市类报纸转向更为专业类的纸媒。

178 评论

LynnShi0727

你好,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做个参考吧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从而使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更能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方法 选取河南郑州市在校的流动儿童400例和本地儿童200例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记录评分数据。结果 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受到社会支持的波动值较高。结论 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关键字】流动儿童 心理适应性 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65-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入,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形成了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现象。伴随着这一新趋势,我国城市中的流动儿童的总数开始不断上升,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现象。我国相关法律中指出,流动儿童是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非户籍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6至14岁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而呈现极度不稳定性,能否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很大因素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而社会支持是一种外部资源,是个体在应激过程中借以获得保护的要素。本文探讨在流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社会支持是否能够对他们的心理适应性提供合理恰当地帮助。一、研究背景和资料方法儿童的心理形成是一项社会化过程,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的人相处中,获得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个体并逐渐适应整个城市大环境,这种过程伴随着儿童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据调查发现,我国的流动儿童中有将近25%的数量长期认为自己受到城市里的人们的不平等对待,这种可能来自学校、邻里、公共场所甚至城市制定的方方面面的歧视给流动儿童带来身心的伤害。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和违和感使儿童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缺乏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认可,致使流动儿童产生对身份认同的危机情绪,造成社会角色混乱。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其能够缓解生活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帮助个体与社会状态相适应和自身的心理健康。对于流动儿童来说,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社会支持的主体进行分析,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个环境。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城市儿童的社会支持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而社会支持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资料显示,之前对大龄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老师、父母等提供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成长过程中的危机,更好的适应各种压力,提高生活能力,而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适应能力相对于城市儿童较差,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状态与自身得到的社会支持成正比。另外,社会支持往往也会作为中介变量在学校环境对精神健康中起着影响。通过对河南郑州的在校流动儿童和当地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获得包括200名当地儿童和400名流动儿童在内的问卷结果。问卷中男生320人,女生280人,涉及10岁到15岁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且流动时间在1年内、1至5年、6至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儿童数据分别为97、144、83、76人。在问卷中分别就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调查,采取5分制,"完全不适应"得1分,"完全适应"可得5分。所有的问卷均采用统一答卷方法,当场收卷,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SPSS分析。二、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在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不同性别的流动儿童的生理情绪和社会适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明显优于女生,这个阶段下的女孩子在生理上比较成熟,因此在生活中注重外表和他人的看法,导致心理波动较大。据相关学术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不同因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下表1所示。其中,母亲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中贡献最大,对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解释高达百分之七十多,是他们的主要社会支持者,其次发挥作用的是老师,在回归分析中,同学和父亲的支持相对前两者而言,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影响相对要小。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在这些进城谋求生活机会的农民工家庭中,父亲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压力,是家庭必不可少的主要劳动力,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付出劳动以供养家庭支出。而母亲则从事劳动强度较小的工作或者直接在家中整理家务。这样的分工合作使得母亲相比于父亲而言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无形甚至有形中使流动儿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来自于母亲方面。同样,在数据研究中发现,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适应性,相对差异值见表2(其中A表示成绩优秀B为较好C为中等D为较差,F即差异性统计比较值)。可见,学校是流动儿童生活中的主要场所,在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调整心理适应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流动儿童由于父母的社会地位低下,被城市居民贴上了偏见的标签,导致流动儿童的心理承受着自卑的压力,感受着城市社会给予他们的不平等对待。而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以及校园环境的单纯性给流动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流动儿童能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流动儿童在家庭以外的情感需求,降低社会消极情绪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社会支持在此时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存在着明显的关系:社会支持越大,心理适应也就越好。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多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和加强心理课程的互动,给予流动儿童更好地平台进行人际关系的联系,是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当中,而流动儿童需要更好地去适应学校的生活,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通过与城市儿童的面对面交流,加强彼此双方的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个城市对某种现象的重视和改进工作关键在于国家和政府的态度。唯有建立了健全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流动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制度上的肯定和保障,流动儿童才能从心里肯定自己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从造成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其源头归根究底在于不合理的城乡户籍制度。取消不平等的户籍制度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为流动儿童创造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等,都能够深化城市及社会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大众能够平等地接受流动儿童,从而对流动儿童的心理以正能量的指引。三、结语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社会支持较低,缺乏一定的城市归属感,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地成长,最终成为对国家发展有贡献的社会人,需要政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努力为流动儿童创建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流动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参考文献[1]许松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59-[2]胡芳芳;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3]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3:60-[4]卢璇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社会支持的作用[D]湖南科技大学,

320 评论

相关问答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心得

    你好,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做个参考吧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从而使当前

    一粒砂的梦想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琼海市加积二中 何秋瑾摘 要: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学生正确

    不给知道我是谁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心得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我们的季节e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崔景刚,男,1971年1月出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8月李惠利中学曾任年级组长、团委书记等职。1999年8月宁波四明中学曾任政教主任、副校长等职。

    甜蜜到腻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琼海市加积二中 何秋瑾摘 要: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学生正确

    姣姣Devil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