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6

王道之战约定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吴晗晓美眉

已采纳
8004甘肃中医药大学是几本?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本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
86 评论

坚强的T123

《求索》主管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 ISSN 1001-490X 国内刊号: CN 43-1008/C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CSSCI期刊 期刊类型: 月刊期刊地址: 长沙市德雅村7号(410003)投稿邮箱:《江西社会科学》征稿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ISSN 1004-518X国内刊号:CN 36-1001/C期刊级别:北大核心/CSSCI期刊期刊类型:月刊投稿邮箱:期刊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330077)《社科纵横》(新理论版)主办单位:甘肃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106国家统一刊号:CN 62——1110/C投稿邮箱:《统计与决策 》主管单位:湖北省统计局 报刊刊期:月刊 主办单位:统计与决策杂志社 报刊版面: 编辑出版:统计与决策杂志社 邮政编码:430071 创刊日期: 国内统一刊号:CN42-1009/C 互联网址:国内邮发代号:38-150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487 期发行量:5000 国外发行代号:DK42008 投稿邮箱:《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月刊主办: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月刊是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编写的教育刊物。刊物始终坚定地站在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倡导生命化教育写作,关注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关注儿童文化,以平民立场办刊,以成全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国际刊号:ISSN 1672-6847国内刊号:CN 35-1268/C投稿邮箱:《甘肃社会科学》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甘肃社会科学》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际刊号:ISSN 1003-3637国内刊号:CN 62-1093/C邮发代号 54-2,投稿邮箱:《湖北社会科学》国内统一刊号:CN42-1112/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477 投稿邮箱:《教学与管理》《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内文80页。《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投稿邮箱:《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教育学会编辑单位:《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27/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633X邮发代号:22-31国外发行代号:BM6049投稿邮箱:《教育研究与实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60X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41/G4 邮发代号:38-144投稿邮箱:《开发研究》【期刊名称】:开发研究【主办单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出刊周期】:双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161【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05/C【收录情况】:《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中国科技期刊网收录期刊【邮发代号】:54-48【发行情况】:国内外公开发行【投稿邮箱】: 《兰州学刊》《兰州学刊》是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科学性、思想性、前沿性为指导,主要刊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论文,并设有一定的研究专栏。 主办: 兰州市社科院;兰州市社科联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 中文 开本: 大6开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492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15/C邮发代号 54-71国内统一刊号:投稿邮箱:《中国成人教育》国际刊号:ISSN 1004-6577国内刊号:CN 37-1214/G4邮发代号: 24-96投稿邮箱: 《中国医院管理 》刊名: 中国医院管理 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主办: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刊号:ISSN 1001-5329国内刊号:CN 23-1041/C邮发代号 14-76投稿邮箱:

178 评论

会舞蹈的兔子

(1)“明清时期灸法的发展与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8(6)(2)“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考”《甘肃中医学院学报》(3)“涌泉穴临床应用举隅” 《中国针灸》18(8)(4)“火针临床应用的体会” 《中国医药学报》15(6)(5)“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扭伤” 《针灸临床杂志》16(9)(6)“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17(8)(7)“原穴与脏腑相关性探析” 《中国针灸》21(6)(8)“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体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5卷增刊(9)“刺络拔罐治疗瘀血顽疾” 《针灸临床杂志》19(5)(10)“略论特定腧穴诊断”《中国医药学报》18卷增刊(11)“夹脊穴辨”《针灸临床杂志》19(8)(12)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文献述评” 《中国针灸》23(9)(13)“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概述” 《上海针灸杂志》2004(2)(14)“四关穴及临床应用” 《针灸临床杂志》20 (9)(15)“足疗是调整亚健康的理想方法” 《第三届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10(16)“茶保健助你走出‘亚健康’状态” 《中国西部科技》第三届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10(17)“中医望诊400例 ”《药食同源》2005 1(1)(18)“鼻鼽的古文献研究” 《中医药信息》22(1)(19)“肩周炎的中医病、证、症名规范化商榷”《中国针灸》26(8)(20)“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 《针刺研究》 31(4)(21)《单穴治病选萃》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3 1副主编(22)《针灸治疗精要》中医古籍出版社12 主编(23)《腧穴精选》 校内印刷出版1995(24)《针灸-—祖国医学的一支葩》海南出版社5主编(25)《腧穴标准定位》清华大学音像出版社1 主编(26)《针灸腧穴学》投影教材 校内印刷出版主编(27)《经络腧穴学》校内印刷出版8 主编 (28)《针灸学》网络教材湖南中讯出版社9 主编(29)《拔罐法》45分光盘人民卫生音像出版社2 主编

297 评论

yanjinshujie

什么是副鼻窦炎 副鼻窦炎包括急性副鼻窦炎和慢性副鼻窦炎。 什么原因引起副鼻窦炎 副鼻窦粘膜受到细菌感染产生脓汁流入鼻腔内引起。 副鼻窦炎有什么症状 黄鼻涕、前额部肿痛、不舒适感、昏沉感、鼻塞。 副鼻窦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急性副鼻窦炎X线表现为窦腔透光度减低。如窦腔内分泌物不多,并使患者采用立(或坐)式摄鼻颏位时,可在窦腔内见气液面及粘膜增厚。 慢性副鼻窦炎X线表现:采用立(或坐)式摄片时,也可见分泌物所致之气液面。如息肉将窦腔填满则见整个窦腔密度增高。而骨壁多保持正常。部分患者窦壁可发生骨炎,常见于额窦,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 如何治疗 急性副鼻窦炎药物治疗为主(头孢唑啉钠),手术治疗为辅。 慢性副鼻窦炎药物治疗为辅,手术治疗为主。 方一 鼻窦炎合剂 药物组成 柴胡12g 黄芩12g 桔梗12g 辛夷12g 全瓜蒌12g 蔓荆子l0g 枳壳l0g 甘草l0g 龙胆草9g 荆芥9g 薄荷6g(后下) 川芎6g 白芷6g 细辛3g 中医治肌无力肌肉萎缩! 让口腔溃疡不再复发 谈甲亢病的防与治 治疗皮炎、湿疹、荨麻疹 制剂用法 每日煎服1剂,1周为1疗程。 适应病证 副鼻窦炎。症见头痛,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病案举隅 丁某,女,35岁。头痛鼻塞反复发作10余年。曾行上颌窦根治术,术后4个月原病复发。现每日多次滴用血管收缩剂以维持鼻腔通气。刻诊:头痛鼻塞,鼻粘膜呈紫色,中下甲肥大,中道有大量脓液。X线摄片:双慢性上颌窦炎;经口服鼻窦炎合剂4个疗程。局部少量滴用血管收缩剂;生理盐水行上颌窦冲洗术并注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3次,结果头痛消失,双中下甲明显缩小,中道未见脓液,通气良好。随访未复发。 资料来源 李学文,等.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6):23 评 按 本方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泻肺肝实火;宣肺化浊,益肺通窍之功效。方中辛夷、细辛、荆芥辛温散风利窍;柴胡、蔓荆子、薄荷清热解表;黄芩、龙胆草泻肺肝实火;川芎、白芷活血行气止痛;瓜蒌、枳壳清热化痰、理气散结:桔梗开胸益肺,载药上行。对病情重、病程较长者应同时局部滴以少量血管收缩剂,必要时可行上颌窦冲洗。 方二 苍芷汤 药物组成 苍耳子10g 白芷6g 干地龙10g 川贝10g 薏仁20g 菊花6g 白蒺藜10g 路路通10g 枳壳l0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l疗程。 适应病证 副鼻窦炎。 病案举隅 孙某,男,22岁。鼻塞、流脓涕,伴头昏头痛3年,曾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遂求治于中医。检查:鼻甲肿胀肥大,中鼻道有脓液流出。X线摄片示:上颌窦模糊,粘膜肥厚,有液平。诊断为慢性上颌窦炎。给上方7剂。二诊时头痛头昏大减,鼻涕减少,原方再进7剂。三诊时鼻塞、流涕消失、无头昏头痛。检查鼻甲无肿胀、充血,中鼻道无脓液。随访1年未复发。 资料来源 陈文勇,等.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3):28 评 按 本病中医归人“鼻渊”,多因风热郁积,致清窍不通。方中以苍耳、白芷为君,辛散祛风通窍;以菊花、蒺藜、薏苡仁、地龙、川贝为臣,清热利水通窍,并以枳壳、路路通加强行气通络的作用。在使用本方时,鼻腔局部可滴用轻血管收缩剂或吹人中药粉剂。

344 评论

晓晓小同学

不是核心期刊。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是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

11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