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1

zhangzhangdd
首页 > 论文问答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主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可可奈美

已采纳
(一)专著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编著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论文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48 评论

蔓陀花主

清华校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清华学校时期,《清华校刊》便于1926年创刊。报纸为4开4版,内容以校方公告为主,截止1927年停刊,共出版18期。当时编者姓甚名谁,现已无从查考,仅知由周刊社主办。清华大学成立不久,《国立清华大学校刊》于1928年10月29日创刊。报纸仍为4开4版,设有文告、校闻、专载、学术消息、余墨等5个栏目。正刊每周一、三、五出版,周六出版国际文艺、科学社会问题研究增刊。编辑部设总编1人,编辑2人,特约新闻通讯员及增刊特约撰稿人若干。郭廷以出任首任总编辑,二位编辑为戴克光、徐雄风。首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及朱自清、冯友兰、叶企孙等著名学者都是特约撰稿人。抗战时期,学校南迁,校刊于1937年4月停刊,复员后又于1947年2月复刊,1948年10月1日出至复刊第50期时停刊。此时曾一度由4开改为8开版。截止2012年9月7日《新清华》共发刊1891期。 《人民清华》于1950年11月1日创刊。报名为集毛泽东主席笔迹,报纸每周一期,仍为4开4版,由《人民清华》出版委员会负责编辑出版。学生张信传担任总编辑,两位编辑是中文系教授余冠英和物理系学生钱宁。创刊号上发表有《发刊词》、《哀悼任弼时同志》、《建立职工人事制度》、《访问东欧归来的华罗庚教授》等文章。清华校报首次成为党和人民的宣传阵地。在解放初期,校报在宣传人民当家做主、推动思想改造运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人民清华》停办。1952年,蒋南翔校长来校主持工作,在他的亲自关心和倡导下,1953年4月2日《新清华》创刊。报名为我国著名机械工程学家、副校长刘仙洲教授题写。学校专门设立了《新清华》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部设在工字厅外院西侧,60年代迁入工字厅东院现址。报纸设有公告、校内新闻、校闻简讯、教学简讯、团的生活、系级动态、文化体育生活、读者来信等栏目。最初的报纸在北方印刷厂印刷,1953年下半年学校成立了印刷厂后改为校内印刷。从1953年创刊到1966年6月4日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新清华》共出版了791期。“十年动乱”期间,清华成为“重灾区”。于1970年创刊的《清华战报》成为那个时候的舆论工具。《清华战报》共出版223期,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停办。 全国高校处于恢复、整顿时期,高校校报纷纷以校名为刊名。1978年1月,我校校报采用《清华大学》的刊名开始出版,与校名一样,报名使用毛泽东主席给我校亲笔题名的手迹。这一时期的校报作为新党委的机关报,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拨乱反正及恢复、整顿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拨乱反正的进一步深入,1979年3月,清华校报也恢复了《新清华》刊名,期号沿续《新清华》原来的号数。复刊后的《新清华》为旬报,逐步设立了闻亭钟声、改革之窗、中青年学者述林、在社会的课堂里、社团生活等栏目,恢复或设立了“水木清华”、“时代”等副刊,印数达7000份,期数已逾一千期。1992年,《新清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新清华》按照“坚持方向,充实内容,突出重点,贴近生活,增强时效,活跃版面”的要求,固定为每星期五出版的周报,由创刊后沿用近40年的手工排版、铅印,正式改为计算机排版、胶印,出版周期大大缩短,每期容量扩大到2万字。在新闻报道上,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把改革、建设作为宣传重点,大力提倡“短、实、深、活”的文风,开辟多种报道形式,努力提高新闻性、思想性、可读性;同时,推出了清华人剪影、清华园论坛、党的生活、在团旗下、荷塘随笔、清华体育、水木清华、社会课堂、理论园地、校友足迹、编读沙龙、大学生之家、?望窗、文萃等20多个生动活泼的专栏、专刊和副刊,并经常举办由读者参加的征文、竞赛、笔谈、讨论、评选等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十大新闻”评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笔谈”、关于“市场经济与人生坐标”的讨论、“清华学子迎香港回归”征文、“爱清华照清华”摄影竞赛等。目前,《新清华》编辑部是全国高校校报协会和北京高校校报研究会的团体会员。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新清华》编辑部明确提出以“办报育人”为校报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新清华》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教育好新闻(大学校报系列)、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北京高校校报好新闻等评选中获奖,并已连续四届获北京新闻奖。《新清华》编辑部先后荣获了清华大学先进集体、清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群体、北京高校先进校报编辑部、中国高校先进校报编辑部等称号。 历任主编如下:郭道晖(任期为1953年~1957年),唐绍明(任期为1958年~1961年),张正权(任期为1961年~1966年和1979年~1985年),谢新佑(任期为1985年~1989年),汪广仁(任期为1989年~1993年),范宝龙(任期为1993年~2000年),梁恩忠(任期从2000年起)。前后数十名编辑、编务为办好这张报纸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如今,他们中不少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或重返教学、科研第一线,一些同志成为了新闻、出版战线的骨干力量,许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新清华》始终拥有一支业余记者和通讯员队伍,他们是来自基层的教职工或大学生、研究生,不少好文章,都出自他们之手。他们是编辑部的好助手,为办好《新清华》做出了重要贡献。

255 评论

枫中落叶

鲁耀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及计算机模拟分会理事长;现担任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实验室“现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著名期刊《Information & Management》副主编、国内权威期刊<管理学报>副主编。 1983-1987: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 1987年获学士学位;1987-1990: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 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0-1994: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 1993年获工程师职称;1994-1997:华中理工大学 (现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1997年获博士学位 4- 6月:于蒙特利尔大学访问研究;9-12月:于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访问研究;1-9月:于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访问研究;1- 2月:于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12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Shuiqing Yang, Yaobin Lu*, Sumeet G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Mobile Channel Continuance: Two Fitness M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 Available O Tao Zhou, Yaobin Lu*,Bin Wang Examining online consumers; initial trust building from an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Information Systems F Available O Yunfan Lu, Yaobin Lu*, Bin Wang, Acceptance of government-sponsore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hina: the role of government soci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2015) 13:329– Hong Zhang Yaobin Lu* Sumeet Gupta Ping Gao , (2015),Understanding group-buying websites continuance, Internet Research, V 25 Iss 5 767 - Aihui Chen,Yaobin Lu*,Patrick YK,Chau, Sumeet Gupta Classifying, Measuring and Predicting the Overall Active Behavior in Social Network 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 WIN 2015, V31, N 3:213– Hong Zhang, Yaobin Lu*, Bin Wang, Sibin W The Impacts of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Co- creation Experiences on Customer P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52 (2015): 468– Yuzhi Cao, Yaobin Lu*,Sumeet Gupta and Shuiqing 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e- commerce and m-commerce on the consumers’ usage transfer from online to mobi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V 13, N 1 (2015) 51 - (SSCI, IF: 221) Shuiqing Yang, Yaobin Lu*, Bin Wang, Ling Z The benefits and dangers of flow experience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usage: The role of parenta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41 (2014):504– (SSCI, IF: 273) Hong Zhang, Yaobin Lu*, Sumeet Gupta,Ling Z What motivates custom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commerc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virtual customer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4,51(8):1017- Hong Zhang, Yaobin Lu*,Ping Gao,Zhenxiang C Social shopping communities as an emerging business model of youth entrepreneurship: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websi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Technology M V 66, N 4 (2014):319 - Hong Zhang ,Yaobin Lu*,Sumeet Gupta, Ling Zhao and Aihui C Understanding the antecedents of customer loyalty in the Chinese mobile service industry: a Push–Pull–Moo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2014,12(6):551 - 577 (SSCI, IF: 221) Aihui Chen, Yaobin Lu*, Sumeet Gupta, Hong Z 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Coexist? An Issue of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in 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4(29): 237-252,(SSCI,IF: 789) Zhao Pan, Yaobin Lu*, Sumeet G How heterogeneous community engage newcomers?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diversity on newcomers’ perception of inclusion:An empirical study in social media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39) :100–111 (SSCI, IF: 273) Jiabao Lin,Bin Wang,Na Wang ,Yaobin L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consumer trust in mobile commerce: a longitudi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2014) 15:37– ( SSCI, IF: 897) Chunjie Xiang, Yaobin Lu*, and Sumeet G Knowledge sharing in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teams: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shared mental model from a social capital theory perspective,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32(10): 1024-1040,2013 (SCI/SSCI, IF: 011) Aihui Chen, Yaobin Lu*, Bin Wang, Ling Zhao, What drives content creation behavior in SNS? A commit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6 (12) : 2529-2535, (SSCI, IF: ) Yang Shuiqing, Lu Yaobin*, and Gupta, 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Mobile Services’ Cross- Category Promo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11(6):580-596, 2013 (SSCI, IF: 221) Yaobin Lu, Shuiqing Yang*, Patrick YK Chau, Yuzhi C Dynamics between the trust transfer process and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A cross-environment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8(8): 393-403, (SSCI, IF: 214) Zhao Ling, Lu Yaobin*Enhancing Perceived Interactivity through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Micro-Blogg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Continuance I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3 (4):825-834, (SCI/SSCI, IF:687) Lu Yaobin, Yang shuiqing*, Patrick Y K C Why Do Consumers Adopt Online Channel?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wo Channel Extension Mechanism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4(2): 858-869, (SCI/SSCI, IF: 687) Ling Zhao, Yaobin Lu*, Bin Wang, Patrick Y K C Cultivat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Encourage User Involvement in Virtual Community: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32(6):574-588, (SSCI, IF: 532) Ling Zhao, Yaobin Lu*, Sumeet G Disclosure Intention of Loc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i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16(4):53- 89, 2012 (SCI/SSCI, IF: 550) Yunfan Lu, Yaobin Lu*, Bin Wang, Effects of Dissatisfaction on Customer Repurchase Decisions in E- commerce&mdash:an Emotion-base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13(3), pp 224-234, 2012,(SSCI, IF: 725) Yang shuiqing,Lu Yaobin*, S Gupta, Y C Does context matter? The impact of use context on Mobile Internet Adop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32(6):574-588, 2012 (SSCI, IF: 949) Ling Zhao, Yaobin Lu*, Long Zhang*, Patrick YK C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service quality and justice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the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s: An empirical test of a multidimension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2: 645–656, (SCI/SSCI, IF:687) Shuiqing Yang, Yaobin Lu*, Sumeet Gupta, Yuzhi Cao, Rui Z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adoption across time: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behavioral beliefs, social influence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 (1): 129–142, (SSCI, IF: 293) Ling Zhao, Yaobin Lu*, Bin Wang, Wayne HWhat makes them happy and curious online? An empirical study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use from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Computers & Education, 56 (2): 346–356, (SSCI, IF: 621) Yaobin Lu, Yuzhi Cao*, Bin Wang, Shuiqing Y A study on factors that affect users’behavioral intention to transfer usage from the offline to the onlin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1): 355–364, (SSCI, IF: 293) Yaobin Lu, Chunjie Xiang*, Bin Wang, Xiaopeng W What affects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team performance?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bined socio- technical theory and coordin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2): 811–822, (SSCI, IF: 293) Tao Zhou, Yaobin Lu* Examining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user loyal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flow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2): 883–889, (SSCI, IF: 293) Shuiqing Yang, Yaobin Lu*, Ling Zhao, Sumeet G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ustomers’ channel extension behavior: Perceptions shift toward the onlin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5): 1688–1696, (SSCI, IF: 293) Jiabao Lin, Yaobin Lu*, Bin Wang , Kwok Kee W The role of inter-channel trust transfer in establishing mobile commerce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10(6): 615–625, (SSCI, IF: 472) Tao Zhou, Yaobin Lu* The Effects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User Acceptance of Mobile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 27(6): 545–561, (SSCI, IF: 949) Tao Zhou,Yaobin Lu* Examining Postadoption Usage of Mobile Services from a Dual Perspective of Enablers and 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 27(12): 1177–1191, (SSCI, IF: 949) Jiabao Lin, Yaobin Lu*,Bin Wang and Sibin W Initial trust and adoption of mobile broker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9(2): 124-143, (SSCI, IF: 221) Tao Zhou and Yaobin Lu* The effect of interactivity on the flow experience of mobile comme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9(3): 225-242, (SSCI, IF: 221) Zhao Ling, Lu Yaobin*, Huang Wayne, Wang Q Internet inequ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use in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their Internet self- Computers & Education, 55(4): 1405-1423, (SSCI, IF: 621) Lu Yaobin, Zhao Ling*, WangB From virtual community members to C2C e-commerce buyers: Trust in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its effect on consumers' purchase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9(4): 346-360, (SSCI, IF: 472) Lu Yaobin, Deng Zhaohua*, Wang B Exploring factors affecting Chineseconsumers' usage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0(2): 183-208, (SSCI, IF: 067) Deng Zhaohua*, Lu Yaobin, Wei Kwok Kee, Zhang J Understand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bile instant messages in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30(4): 289-300, (SSCI, IF: 532) Zhou Tao, Lu Yaobin*, WangBin, WeiKwok-KExplaining mobile community user participation from a social ca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8(3): 278-296, (SSCI, IF: 221) ZhouTao, Lu Yaobin*, WangB Integrating TTF and UTAUT to explain mobile banking user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6(4): 760-767, (SSCI,IF:293) DengZhaohua, Lu Yaobin*, Wang Bin, ZhangJinlong, WeiKwok 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users' adoption and use of mobile services in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8(5): 561-585, (SSCI, IF: 221) Zhou Tao,Lu Yaobin*, Wang B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Website Design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in Determining Consumers' Online Repurchase B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6(4): 327-337, (SCI, IF: 578) Lu Yaobin*, Zhang Long*, Wang B A multidimensional and hierarchical model of mobile service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8(5): 228-240, (SSCI, IF: 472) LuYaobin, ZhouTao*, Wang B Exploring Chinese users' acceptance of instant messaging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 flow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5(1): 29-39, (SSCI, IF: 293) Zhang Dongfeng*, Zhang Jinlong, LaiKin-Keung, LuY A novel approach to supplier selection based on vague sets group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6(5): 9557-9563, (SCI/SSCI, IF: 203) *通讯作者 鲁耀斌,周涛 《电子商务信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鲁耀斌,邓朝华,陈致豫 《移动商务的应用模式与采纳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鲁耀斌 《项目管理-原理与方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鲁耀斌 《项目管理-过程、方法与实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鲁耀斌,周水银,赵学锋 《项目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Jeffrey KPinto,《项目管理——获取竞争优势》,鲁耀斌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第一版6,第二版。《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方向》(黄伟,王刊良主编)第14章:u-commerce与信息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鲁耀斌翻译与点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45 评论

相关问答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主任

    鲁耀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Chowhound壹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6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主任是谁

    鲁耀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我吃了一鲸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主任石磊

    2008年7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高材生石磊放弃出国、保研的机会,选择了到栖霞区当村官。经过几年的锻炼,去年6月,他成为栖霞街道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今年4月又

    蓝冰儿雪莲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主任级别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过链组织这本书么

    雅婷0302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主任石磊个人简历

    石磊,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省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黄冈军分区司令员。

    家有一宝C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