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0

水墲月心时
首页 > 论文问答 > 有关王阳明的论文题目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风中传音

已采纳
心怀光明 “我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临终前说的一句话。 以前就欣赏王阳明,但对他的了解实在不多,只知道他是明代的一位哲学家,是程朱理学的继承人。在我的心中,王阳明应该是一届书生模样,或者是一隐者,要么弱不禁风,要么道骨仙风,我能想象的他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这段时间在看《明朝那些事儿》,其中用了很多的笔墨在写这一个人——王守仁,也就是王阳明。看后才知道,王先生可不是简单的一介文弱书生,他不光饱读诗书,还带兵打仗,不光参禅悟道,还为国家建功立业。他被后人称以“四家”,即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朱熹倡导“存天理,去人欲”,主张格物穷理。而王阳明经过十九年苦炼,终于渐修顿悟,得出了“天理即人欲”,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这是一个关于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意思是: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王阳明的学说也引来了一大群“粉丝”,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便高举阳明心学旗号,当时的军神东乡平八郎随身带着一块腰牌,上书“一生俯首拜阳明”。他的心学对张居正、康有为、孙中山等影响深远。现代更有一位教育家极力推崇他的“知行合一”,并改名为陶行知。王阳明,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光明磊落、无愧天地。他功勋卓著,却不图功名利禄,他四处讲学,却不分门弟贵贱,他一生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他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他反对贪欲与邪恶,坚信正义与良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一旦通晓了这个道理,便尽知天下万物万事,胸怀宽广,宠辱不惊,无惧无畏,可修身,可齐家,可治国,可平天下!王阳明在临终之前,他的门人守候在他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阳明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这里改用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蝇营狗苟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违背良知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心怀光明,死而无憾!”答案补充 楼主可以自己添油加醋说些道理凑够800字的希望能帮上楼主的忙啦~~
143 评论

隔壁老袁无敌

《传习录》: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大学问》:这本书是王守仁(王阳明)的纲领性哲学著作,被其弟子们视为儒家圣人之学的入门教科书。《王文成公全书》:收入守仁所著《传习语》三卷、后附《朱子晚年定论》,为徐爱辑、钱德洪删定;《文录》五卷,皆杂文,其中有《宋子晚年定论序》、《修道说》、《大学古本序》等涉及经学;《别录》十卷,多为公移文;《外集》七卷,为诗与杂著(序、记、墓志铭等);《续编》六卷,为《文录》续编。《王阳明全集》: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严复、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瘗旅文》:该文描述了作者谪居贵州龙场驿期间,目睹了吏目一家三口暴死异乡,他与吏目主仆素昧平生,但情有所通。

138 评论

阿蒙宝贝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114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王阳明的论文题目高中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

    兔纸来个兔宝宝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有关王阳明的论文题目

    I make a wish quietly

    今天天很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有关王阳明的论文题目大全

    I make a wish quietly

    DoughnutTOP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关于王阳明的论文题目

    人因自己而存在,因别人而轮回。

    0密星猛龙0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有关王阳明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知行合一【内容提要】所谓知行合一,知即指心理上的认知和决定,行是包括心理和外在的全部行为,二者合一,既不是以心理上的认知和决定为主,继而进行实践,也不是把实际的

    jialing61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