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9

小帅cgnn
首页 > 论文问答 >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麦兜籹籹

已采纳
关于古琴的地位,我们常听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嵇康《琴赋》),“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等话语,文人四友“琴棋书画”,琴位于首位,足见古琴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古琴在西周以前的地位是最高的,那时候古琴是统治阶级用来教化万民的手段,也是用来赏赐诸侯的礼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后,古琴从礼器变成了乐器,被孔子纳入到儒家六艺之中。儒家学派自汉朝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的观点之后,便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古琴作为儒家六艺自然也是文人的必修课,古琴作为一个乐器也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儒道思想以及外传的佛家思想的精神境界,可以说古琴是文人精神世界外放的一种媒介,其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关于古琴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思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古琴的作用在这三两家主流思想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古琴是儒家的修身养性之器。孔子“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说的就是礼乐并非单纯的形式,更主要的是其背后具有的经世致用的意义。古琴已经成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载体,更是在更深层次的功能层面探讨古琴具有的教化,修身和治国的功能。古琴的形制结构命名遵循的也是“尊卑有序”“君臣有别”伦理思想,依次宣扬儒家的礼法精神。古琴的音色也需合乎儒家推崇的“中正平和”的审美规范,反对“烦手淫声”等没学,古琴曲《广陵散》是被很多儒家学者摈弃的,宋代的朱熹,明代的宋濂都曾通骂过《广陵散》这种弑君的琴曲。古琴对于道家是师法天地的道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道法自然”“法天贵真”,其在音乐审美上也有重要的体现。《老子》中“大音希声”推崇的就是一种自然之音,贬斥人为之乐。更有“弹琴者至于忘机,乃通神明”,“鼓琴者心超物外,则音合自然”等说法反映的正是琴人在演奏欣赏层次上追求的“大音希声”的境界,《庄子》“至乐无声”是道家对于古琴的最高艺术定位。文/洛水琴客供参考。
122 评论

艺术边上观望

2012年《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机制——兼及艺术的文化学阐释路径》艺术百家  2012年《古代唱论的历时性展开——由<师乙篇>引发出的声乐美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交响   2010年《音乐文化中自体守护与异体欣赏的统一如何可能?——从“多元”与“一元”的互含关系所作的论证》乐府新声   2010年《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交响   2009 年《古琴演奏中的“技”与“道”——从庄子“庖丁解牛”谈起》艺术百家  2009年《对音乐内在张力的精心营构——马友德教授二胡教学与演奏理论浅识》音乐与表演  2009年《20世纪艺术美学理论的维度转换——从主客间性与主体间性所作的考察》艺术百家   2009 年《嵇康“声无哀乐”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中国音乐  2008年《“保存”与“生存”的双重使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找回艺术学的真正“自我”——从艺术学的独特对象所作的学科定位》艺术学研究  2008年《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含蓄”辨微》美与时代  2008年《探寻历史上的金陵琴派》乐府新声  2007年《走向主体间性的音乐美学——兼及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文化学维度》艺术学研究  2007年《中国音乐美学的逻辑形态——从内涵逻辑解读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中国音乐  2007年《中国音乐美学的主体间性——中国传统音乐中人与对象的关系》中国音乐  2007年《我们如何对待传统?》音乐与表演  2007年《文化对音乐意义的限定——“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三》乐府新声  2006年《文化在音乐中的复制——“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二》乐府新声  2006年《从艺术与文学的关系谈艺术学门类学科的设置》美术与设计  2006年《文化对音乐的功能预设——“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一》乐府新声  2005年《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琴两大传统及其关系的历史考察》中国音乐  2005年《对江南丝竹音乐形态特征的文化诠释》中国音乐  2005年《古琴造型与装饰之美》美与时代  2005年《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合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年《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取向》(合作)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溪山琴况>结构新论》音乐与表演  2004年《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音乐文化学学科化的理由与意义》乐府新声  2004年《音乐“意境”的空间营造》中华艺术论丛  2004年《古琴年代的鉴别》(9-12期连载) 乐器  2003年《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乐府新声  2003年《中国传统音乐的“自然”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中国音乐  2003年《古琴的含蓄美及其人格内涵》艺术探索  2003年《文人琴与艺人琴的不同旨趣及其走向》东方丛刊  2003年《从学科结构看当前的音乐文化研究》音乐与表演  2003年《不丽而妙者,韵也——中国艺术的审美品格》教育文汇  2003年《古琴音乐的发展手法及其特点》音乐研究  2003年《古琴神秘性探源》中国音乐  2002年《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内涵》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中国传统音乐的“自然”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中国音乐学  2001年《古琴发展问题剔微》中国音乐  2001年《走向阐释学的音乐美学》黄钟、音乐舞蹈研究  2001年《古琴美学的历时性架构》黄钟  2001年《也谈音乐与文化——答胡自强先生》乐府新声  2001年《化“中西”为“多元”——从音乐发展战略看音乐的中西关系》人民音乐  2001年《园林城市的文化定位》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1年《庄子哲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从“庄子阐释”课引发的思考》教育与现代化  2000年《文体变迁的背后──从生命本体看中国文学的文体变迁》东方丛刊  2000年《古琴演奏之道》音乐与表演  2000年《古琴表现力抉微》中国音乐学  2000年《人文素质课的教学特性》教育与现代化  1999年《艺术教育中审美阐释的新层面》教育与现代化  1999年《古琴的文化审美内涵》黄钟  1999年《古琴韵味辨微》中国音乐  1999年《古琴的审美意蕴》七弦琴音乐艺术  1999年《园林城市的文脉营构》中国园林  1999年《以文化激活音乐──音乐教育中审美阐释的新层面》人民音乐、音乐舞蹈研究  1998年《潇洒与飘逸的极致──对绝句艺术的美学分析》东方丛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8年《韵:中国艺术的灵性所在》文史杂志  1998年《中国人的“乐”——中国哲人对“快乐”的理解》绿色美学的崛起  1998年《人类如何才是“主体”?——传统主体观批判》绿色美学的崛起  1998年《绿的文化意蕴》绿色美学的崛起  1998年《“道中庸”而“致中和”──对郭因美学思想的理论轴心的诠释》安徽大学学报  1997年《素质与知识的关系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教育与现代化  1997年《原典阅读: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谈起》教育与现代化  1997年《远:审美空间的时间化》文史杂志  1997年《哲学是一种胸襟》哲学大视野  1997年《趋于意义状态与趋于生命状态──中西艺术本体状态比较》东方丛刊  1997年《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学术界、美学  1997年《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黄钟、音乐舞蹈研究  1997年《中国艺术之韵的时间表现形态》文艺研究  1997年《对现代人“身不由己”状态的揭示——钱钟书〈围城〉意蕴之辨析》文学研究  1996年《审美的感官化与文化原初功能的消解》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1996年《乐器神韵与历史氛围——对中国乐器的演进轨迹及其机制的考察》乐府新声、音乐舞蹈研究  1996年《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乐器  1996年《向心灵深处的开掘——对现代主义演变轨迹的一次尝试性描述》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与“玩味”思维》哲学大视野、文史杂志  1996年《在文化、历史与生命的律动中阐释美——中国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路》黄钟  1996年《从与意、味、气之关系看中国艺术中的韵》文艺研究  1995年《宋明道学对人生三大和谐的综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995年《从文化传统看中西音乐传统的不同》黄钟  1994年《谈闻一多对〈也许〉诗的修改》青年诗人  1994年《中国弹拨乐器的历史氛围散论》中国音乐  1994年《中西音乐美感特征的比较》中国音乐、音乐舞蹈研究  1994年《中国古代乐器发展漫谈》(上、下)文史知识  1994年《唐宋诗词中“愁”的内涵及其演变》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试论三大和谐的全息效应》安徽大学学报、自然辩证法研究、新华文摘  1993年《从“完形”看艺术审美与科学创造的深层联系》美育新论  1990年《从本体论到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的新架构》西部学坛  1989年《从“味”到“趣”——元散曲的审美特征》文史知识  1987年《美的形态与形式化审美机制——表现论美学大纲》西部学坛、美学

81 评论

请叫我癸小亥

古琴,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雅士们爱不释手的器物,其韵致和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在联系。古琴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中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乐器,古琴音乐向来与“清淡”、“雅致”等词汇相关联,琴乐之中更有意境深远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大诗人陶渊明对琴乐就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评价。琴乐及其琴身都包含着一种虚静高雅的韵味,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讲究高雅的情趣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古琴对于儒家而言,是儒家音乐中的典范,是集儒家音乐精髓的大成者。儒家哲学主张入世,强调人伦和人生等显示问题,其音乐也讲究平和中正,不主张华美富丽之态。对于古琴而言,“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它讲究的是用琴乐洗涤人心,端正人心,禁止歪斜之念侵蚀人心。唐代的薛易简在其《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因此可见,古代琴乐对于儒家哲学是一种相辅相成,鼎力支撑之态。道家尚自然,强调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至乐无乐”、“大音希声”。而古代琴乐中追求的雅致和弦外之音,无不是对自然胜景的追求。庄子将音乐分为三类:“天籁”、“地籁”和“人籁”,他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后人受其影响,在琴乐上寻找到了 “天籁之音”。陶渊明时常摆琴于桌上,每当酒酣耳热、兴致勃勃之时,总要抚琴一曲,以告慰心境之内的自然之趣。由此不难看出,琴乐中所渗透的道家思想。古代琴乐追求的高雅境界,是操琴者的心境与外部环境的平和闲逸合二为一后,心琴合一,琴声出自其心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也是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崇高境界。正是因为如此,琴乐在与文人墨客心境相连的过程中,古琴也渐渐具有了一种深远的内涵和韵致。

128 评论

哼哼家的猫猫

关于古琴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思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古琴的作用在这三两家主流思想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古琴是儒家的修身养性之器。孔子“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说的就是礼乐并非单纯的形式,更主要的是其背后具有的经世致用的意义。古琴已经成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载体,更是在更深层次的功能层面探讨古琴具有的教化,修身和治国的功能。古琴的形制结构命名遵循的也是“尊卑有序”“君臣有别”伦理思想,依次宣扬儒家的礼法精神。古琴的音色也需合乎儒家推崇的“中正平和”的审美规范,反对“烦手淫声”等没学,古琴曲《广陵散》是被很多儒家学者摈弃的,宋代的朱熹,明代的宋濂都曾通骂过《广陵散》这种弑君的琴曲。古琴对于道家是师法天地的道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道法自然”“法天贵真”,其在音乐审美上也有重要的体现。《老子》中“大音希声”推崇的就是一种自然之音,贬斥人为之乐。更有“弹琴者至于忘机,乃通神明”,“鼓琴者心超物外,则音合自然”等说法反映的正是琴人在演奏欣赏层次上追求的“大音希声”的境界,《庄子》“至乐无声”是道家对于古琴的最高艺术定位。

228 评论

相关问答

  •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论文

    关于古琴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思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古琴的作用在这三两家主流思想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古琴是儒家的修身养性之器。孔子“礼云礼云,玉帛云乎

    德高防水专卖店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论文

    你去参考下(社会科学前沿 )这本期刊,找一些自己想参考的论文,参考下吧

    加菲慢半拍oO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论文

    汉字书法电脑输入法——传统文化的再发展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一直是每个中国人所欣赏的艺术,以前在没有计算机

    羊咩咩要攒钱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晋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论文

    可以写

    张小电1301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论文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一、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

    小豆包么么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