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0

阳光靖好
首页 > 论文问答 >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综述论文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微微的辣

已采纳
最佳答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310 评论

小葡萄蛋蛋123

一论文周欣:大家都来做改革的主人。《江苏幼儿教育》‚1985‚4。周欣: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及培养。《幼儿教育》‚1986‚12‚9/10。周欣:游戏行为与创造性思维。《学前教育研究》‚1987‚6。周欣:游戏-儿童的权利。《光明日报》‚1987‚8‚26。周欣:试论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学前教育研究》‚1990‚4。周欣编译:游戏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和教育》‚1990‚周欣:教师的语言对儿童认知活动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1991‚1。周欣:游戏与儿童的认知风格。《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3。周欣编译:新的儿童智力观:多元智力理论。《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2。周欣编译:游戏与儿童的语言发展。《学前教育研究》‚1992‚3。周欣:新皮亚杰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1992‚5。周欣:新皮亚杰理论浅析。《早期教育》‚1992‚6。周欣:活动教育课程中的小组活动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周欣:“瑞吉欧”学校中教师的作用。《早期教育》‚2001‚8。周欣: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早期教育》‚2002‚5-6。Zhou‚X(2002) Preschool children’s use of counting to compare sets in cardinal Early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172(2)‚99- 周欣: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中的新进展。《学前教育研究》‚1。周欣:学前儿童运用数数比较集合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周欣:四国和我国港台地区幼托机构过程性教育质量标准的分析和比较。《早期教育》‚2003‚2.周欣:幼托机构教育质量内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7-8。周欣:美国学前数学教育新标准及应对策略。《幼儿教育》‚2003‚9。周欣:教师如何做个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4。周欣:在行动计划中学做行动研究。《学前教育》‚2004‚4。周欣:教师-儿童互动质量评定的行为指标初探。《早期教育》‚2004‚4.周欣:美国的室外儿童游戏场地。《幼儿教育》‚2004‚6。李薇、肖湘宁、周欣:幼儿园科研:目的与定位。《早期教育》,2004,6。Zhou‚X‚&Wang‚(2004)Preschool children’s representation of written number Early ChildDevelopment and Care‚174(3)‚253- 周欣‚王滨:4-5岁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与理解能力的发展。《心理科学》‚2004‚9。周欣‚李薇‚肖湘宁:对在职教师培训方式的思考。《早期教育》‚2005‚3。周欣:师幼互动与教育环境创设。《幼儿教育》‚2005‚10。周欣:美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认定体系的重建。《早期教育》‚2005‚12。周欣‚王烨芳‚王洛丹‚王滨:5-6岁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与理解能力的发展。《心理科学》‚2006‚3.周欣‚王烨芳:中班的数学教育与儿童书面数符号的学习。《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6.Zhou‚X‚Wang‚YF;Wang‚LD;&Wang‚B(2006) Kindergarten children’s representation of writtennumber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176(1)‚33- 周欣:儿童数学发展的个别差异与个性化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周欣‚黄瑾‚王正可‚王滨‚赵振国‚杨蕾‚杨峥峥:学前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 2006‚10。Zhou‚X‚&Wang‚JH(2006)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you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therepresentation of written numb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12(1)‚5- Zhou‚X‚Huang‚J‚Wang‚ZK‚Wang‚B‚Zhao‚ZG‚Yang‚L‚&Yang‚ZZ(2006)Parent-child interactionand children’s learning of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176(7)‚763- 周欣‚黄瑾‚王滨‚王正可‚赵振国‚杨蕾‚杨峥峥:父母-儿童共同活动中的互动与儿童的数学学习。《心理科学》‚2007‚3。周欣:小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幼儿教育》‚2007‚6。周欣‚黄瑾‚杨宗华‚刘燕琳‚陆宝娟‚潘烨: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幼儿教育》‚2007‚6.周欣‚赵振国‚杨蕾‚杨峥峥‚毛尼娜‚潘琼‚肖娟: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儿童的共同活动与儿童的数学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7‚7/8。Zhou‚X(2007)EarlyChildhoodProgramQIn RebeccaSNew & Moncrieff Cochran(Edits)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A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CT:Greenwood Publishing G Zhou‚X(2007)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in C In Rebecca S New & Moncrieff Cochran(Edit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CT:Green wood G 周欣:中班儿童数学认知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6。周欣‚周晶‚高黎亚‚张亚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学前教育研究》‚2008‚10。周欣‚任培晓‚刘燕琳:数学活动区教师-儿童互动的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8‚11。周欣: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对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9‚1。周欣‚赵振国‚陈淑华: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再认识。《学前教育研究》‚2009‚3。《新华文摘》转摘,2009, 周欣,黄瑾,赵振国,杨宗华:大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9,11。 周欣:表现性评价及其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宋兵,周欣:0-3岁婴幼儿保教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综述。《幼儿教育》,2010,9。 周欣,马以念,王晓英,邹晓燕,肖湘宁,蔡迎旗,尹坚勤,叶子:可持续发展教育——聆听来自儿童的声音。《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0,12。 周欣,宋兵,陈学锋,姜瑾,杨彦,肖湘宁:广西农村壮族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周欣: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2010年瑞典会议综述。《幼儿教育》,2010,12。 周欣,郭力平,左志宏,李娟:教师对儿童数数行为的观察、评定和回应的个案分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0,12。 李娟,周欣,黄瑾,华爱华,周念丽:教师如何了解和评价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0,12。 Zhou‚X(2011)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olicy development in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hild Care and Education Policy‚5‚1‚29- 周欣‚周晶‚刘婷:可持续性早期儿童发展政策的理念与实施——亚太地区国家早期儿童发展政策制定的进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1‚ 周欣,宋兵,陈学锋,姜瑾,杨彦,肖湘宁:广西壮族农村儿童家庭环境和入学准备的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1‚7-75-79。 周欣、张亚杰: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2011年香港会议综述。《幼儿教育》,2011,9。 周欣:建立全国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意义与思路。《学前教育研究》,2012,1。《新华文摘》转摘,2012,6。 周欣、黄瑾、华爱华、周念丽: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观察和评价。《幼儿教育》,2012,6。 周欣:世界劳工组织幼儿教师工作条件全球对话论坛会议综述。《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2,9。 二、著作与章节周欣:智育‚教学章。《幼儿教育学》‚卢乐珍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周欣:第一章:早期教育概述第四章:早期教育的基本原理。《优生优育》‚陈嘉政‚钱倩‚卢乐珍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9。郝和平‚周欣译:《活动中的幼儿-儿童认知发展课程》。玛丽·霍曼等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周欣译:《蒙台索利教学法》。蒙台索利著‚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6。屠美如‚周欣等译:《智慧的阶梯-探索儿童思维和知识的概念基础》。罗宾·凯斯著‚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周欣‚卢乐珍‚王滨译:《生成课程》‚贝蒂·琼斯;约翰·尼莫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周欣‚叶小红编:《家庭教育中的性别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周欣:学前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发展的社会性建构。朱家雄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的视野》‚华东师范大学‚2007。 周欣,周晶,张亚杰,高黎亚译,周欣审校:《与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周欣、张亚杰、周晶:学科动态。载《中国学前教育年鉴——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周欣、黄瑾、杨宗华:《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0 评论

kami麻麻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 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 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 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 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 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 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 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 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 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 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 、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 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 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 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 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 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 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 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 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 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 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一现象,可设计“看谁穿得快”、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参 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落叶、拔草,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一颗螺丝钉、一文钱、一张纸 的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等良好品质。
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幼儿期的儿童社会生活范围较狭窄,大众传 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视片、广播、广告、音像制品和部分报刊杂志。如果这些传媒内容健康, 会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 特征,决定了他们会去模仿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举止。而内容不健康的传播,则会从反面为幼儿树 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行障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幼儿 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226 评论

相关问答

  •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综述论文怎么写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 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

    我与食俱进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综述论文

    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对孩子而言,家庭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心理上、思想上或是学习上,家庭环境对孩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

    猪小七ice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综述论文题目

    题目的话很多,你可以参考中国论文援助中心一、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1儿童认知(或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2选择性注意中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综述3任务难度对儿童返回

    julielovecat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儿童发展心理学文献综述怎么写

    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对孩子而言,家庭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心理上、思想上或是学习上,家庭环境对孩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

    Dianping达人0459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儿童心理发展的论文综述

    皮亚杰(1896—1980)——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896年8月9日皮亚杰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Nenchatel)。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得科学博士学位,当年

    雅婷0302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