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7

香蕉君诶嘿嘿
首页 > 论文问答 > 语言学文献导读教案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使之懿727

已采纳
时代再怎么变,教案也必须要写——这是备好课的重要保证。如何写出自己,写出特色?一、 不拘一格就是特色教案首先需要改革创新的是,在形式上革除“八股”式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应该先从教案起步。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教学条件,应当有不同的教案,是不是好教案,不能只看形式是否规范,环节是否齐全,书写是否端正,字数是否足够,而在于是否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否具有个性特色和创新表现。二、常写就会常新教案是备课的文本载体或式样,编写教案的过程是钻研教材、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对教学理想的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为别人而写,那是没有意义甚至是痛苦的,为自己而写才是心甘情愿的。以苦为乐的教案记录着你的成长和进步。写出篇篇新意,年年不同的教案就会常写常新,与时俱进。而这关键在于怎样写属于自己的教案。三、 因人而异,区别要求从形式上,参加工作未满三年的教师要写详细教案。因为新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学的设计操作、课堂的调控,教学的应变和驾驭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需要较详细的教案作参考,以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可以写简案,详简得当,提纲絜领,画龙点睛,进而写出个性化的教案。老教师,教案要求就可以更灵活些,教学过程中流程设计方面可以更简略。但对有些学习内容如引用资料、新知识信息等,则需要详细记录和备案。这样,教师把“抄教案”的时间节省出来,有足够时间课前思考叫法,上课时充分发挥,课后总结经验,同时,这对教育科研,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等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总之,对教师而言,写教案就是工作的重要部分,而非多此一举。然而,无论怎样改革教案,基础的、常规的要求还要强化。第一,“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的最精妙之处是什么,或者从学生实际来看,要克服的问题是什么,这个例子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做到心中有数。这不就是确定教学目标吗?如果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的教案看作一篇文章,那么教学目标就是这篇文章的论点或主旨,组织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都应围绕它进行。所以,在写教案时先明确教学目标十分必要。第二,要列出教学程序。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彻底改变旧课程僵化的、单一的结构形式,以便尽情张扬教学个性,并为教师表现课堂教学机智留足空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答”都写上,然后在上课时照“案”宣科,这是学生所极不愿接受的。但我们据此要求取消“课程教学”的写作,允许课堂教学信马由缰。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当然包括对教学程序的精心设计。使用新教材备课时,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们首先要理清纷乱的思绪,然后将筛选出来的最佳教学设计以纲要的形式大致确定下来,写成教案。上课时,我们不能捧起教案宣读,我们可以把它放在讲台上,做到对“教学过程”的大体轮廓了然于胸。第三,要形成“二次教案”。每个寒暑假,教师就认真备出所分配的单元教案。开学以后在年级组备课时做“中心发言人”;并使之成为“共享教案”。那么,其他老师就要在词基础上重新写出属于自己的“二次教案”。学期末,还要群策群力,把大家在实施“二次教案”的过程中的新发现,如备课中未曾想到的地方、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教育机智的发觉等新变化,在“共享”教案中修正。这样,教案就有了流动的生命。 第四,一定要写好教学后记。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留下失败的教训,我们将教学感受及时的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因此,对于“教学后记”栏目不应强求教师堂堂写,但要提倡教师把所感的写出来。 备课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写教案是另一种创作。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会视写教案为苦差事,抄教案来应付了事,而会消去浮躁心态,在书写中悄悄成长起来。
346 评论

~Miss.Q~

一、课题的提出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我们认为,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阅读仅局限于课内教学时间,而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一片空白。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是在学校养成的,而学校的读书,属语文科最为需要,因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宽厚的文化根基,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由于某些学生的父母认为学生在学校能把课本读好就不错了。学生自然是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过于封闭、狭窄、单一,习作上常是畏难情绪重,且内容单调、干巴,无真情实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深层次思考,反复琢磨,由于我们一直从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最终将课题锁定为《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小学生的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无用论观点的转变,并能师生共读、亲子共读。2、解决针对学生阅读方面条件的局限性,制定相应的读书方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3、培养学生选择优良书籍的能力及有效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生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三、课题的界定和依据(一)课题的界定课外阅读:课外,学校上课以外的时间。阅读,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本课题课外阅读就是指学生利用教学作息时间以外进行的一种自主性阅读行为。从本质上说,一切的语文改革都应当指向大量阅读,因为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语言积累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具备了丰厚的语言文字积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调查与对策:本课题主要采用的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分析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二)、理论依据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成145万字”。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3、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4、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5、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宜引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四、研究目的与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2009年丁玲学校招生考试课外阅读牵涉量广,学生棘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五年级语文组通过思考,反复琢磨,决定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方法,自主吸收,加工信息,获得主体感受,有效地弥补课外阅读的不足,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并以阅读促进写作。以达到课外阅读不是“课外”,而是语文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五: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研究的对象:我校五年级学生。(二)研究的内容:1、调查我校五年级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2、如何尽快改变家长对读书“无用论”“耽误学习成绩”的看法,并能亲子共读。       3、研究留守儿童读书方案,让留守儿童有效的读书。4、开展“献两本,读百本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保障学生的小学阶段要完成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需求。5、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6、研究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如何反馈的问题。 掌握适宜自己读书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六: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研究过程设计研究准备阶段(2009、9~2009、10月)潜心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阅读相关文献,搜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编辑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方案。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4月)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状况,收集系列数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1)优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2)创造条件,促进阅读(3)介绍方法,指导阅读(4)开展活动,推动阅读。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5月~2010年7月)概括整理研究成果,通过学习研究的经验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二)研究方法设计问卷调查法:深入家庭,学校班级,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目标。行动研究:针对不能有效地课外阅读的原因,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及时了解阅读效果,不断地归纳总结,深入研究,构建适合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模式。实验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开展“献两本,读百本书”活动创办班级读书角,开展课外读书沙龙,亲子共读等多种形式的课外读书活动,通过实验前后学生语文学习以及其它学科成绩的变化,教师要找到切实有效地阅读指导方案。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高年级个别同学无读书习惯的和留守学生进行了解分析,制定有效措施。文献法:通过一些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也为课题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为要课题提供借鉴。七、预期成果以这次课题为契机,认真研究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模式,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325 评论

我不想说114

“语言学用课”应当怎么教?—— —以《散步》的教学设计为例■ 程韶荣阅读课怎么教,我们常常大而化之地采取文学赏析课的一种模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走出文本,结果是语文课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让学生味同嚼蜡,所得甚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淡化对课型的认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关于阅读课的课型,似乎没有定论,各家说法不一 余映潮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将阅读课分为四组: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第四组,学法指导课,探究性学习课 ①其中第三组最值得关注 语文课究竟是文学课还是语言课,还是二者交融的课,还是其他什么课,历来争论不休 但较多的声音和实际教学更倾向于文学课,因而往往忽略、轻视、疏远了语言课,很少见到“语言学用”的课型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新的“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语言学用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由此看来,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是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但重文学欣赏而轻语言学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鉴于此,我们邀请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王秀娟老师专门设计了一节《散步》的语言学用课,以进行这方面的专门探索 《散步》在苏教版教材中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型是自读课文 作为散文的自读课如何进行语言学用的训练呢? 王秀娟老师最初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由于是第一次尝试,不知语言学用的课究竟该如何上,所以大思路 大框架还是跳不出文学欣赏课的模式 初稿由三个板块构成:一是点评人物,触摸亲情 重在讨论慈祥的母亲,贤惠的妻子,孝顺的“我”,活泼可爱的儿子这一家人,最后归结到浓浓的亲情 二是探究分歧,感受责任 主要围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然后转到中年人的责任上,再联系现实进行讨论 三是欣赏美景,感悟生命 教者抓住开头对初春美景的描写,品味用得精妙的词语,品味“景语”中的“情语”,从而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 教者对语言的学用问题是想落实的,除了第三板块对词语的欣赏品味之外,第一板块在点评人物时正好涉及几个对称句,就此讲析其特点,并让学生寻找类似的句子 语言学用与内容赏析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至于训练也仅仅到朗读的层面为止 这一处教学环节的安排,显然有一种硬贴上去的感觉,是为“学用”而“学用”,与前后教学环节不协调,不自然 我们建议她大胆重新设计,一定要强化 凸显“语言学用”的特点,淡化对文本内容的分析 第二稿在保持原来三个板块的基础上作了以下调整:第一板块突出了“整体匀称的句式”,其中对句式进行了新的分类—— —景物描写句 人物描写句 记叙性的句子 议论性的句子等,归纳对称句在描写 叙述 议论 抒情方面的不同作理念·观点说文论语 / t 17 8 用,让学生当堂摘录到积累卡中(卡的内容包括好词、佳句和美段的摘录和赏析);第二板块仍然为内容分析;第三板块改为美点寻踪,就开头写景部分品味,让学生抓住一些词语慢慢发现其中的妙处,如有点有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等。 这次调整在语言学用上是进了一大步,板书也赫然出现“饱含深情的词语、整体匀称的句式、 诗情画意的段落”, 但内容的理解用时过少,而且常常被人为割断;有时是“赤裸裸地”孤立地进行语言的品味, 未能与赏析内容自然交融。 这是在调整中矫枉过正的正常反应,需要再次进行“冷处理”,使语言学用课既凸显语言因素又不“戕害”文意的理解和把握。怎样使两者之间变“油水”关系为“水乳”关系,这是面临的又一新的挑战。第三稿整体教学框架依然未变,但在教学方式的处理上有了蜕变。第一板块在研讨文意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关注一系列词语,如“摸摸”“信服”“委屈”“蹲”“熬”“太迟了、 太迟了”“总算”“慢慢地,稳稳地”等等,再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类似的例子,加深了印象,当堂积累到卡上去。 其次是关于对称句的训练。 第二板块是问题探究。 第三板块学生美点寻踪,把发现的写作技法写在积累卡上。我们来看第一板块中的一个片段: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呀?生:对称的。师:这样的句子文章中还有吗? 找到了就画上波浪线。整齐匀称的句式是本文语言的一个特色。 (板书:整齐匀称的句式)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生:朗朗上口 很和谐 富有音韵美。师:对称句可以用来进行描写 可以用来叙述事情 可以用来发表观点 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 回忆一下自己积累过这样的句子吗?师:我们要留心生活 学会积累 老师来说几个。①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这是景物描写的对称句。②黄宏说: 眼睛是黑的 心是红的。 眼睛是红的 心就黑了。 ”这是一个发表观点的对称句。其实咱们这节课一开始就是在对称句式中开始的 想起来了吗? 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的他 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的繁杂。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 爱就是付出让家不缺乏。 ”师:同学们现在也能举个例子吗?生: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生:《不差钱》中 人生最痛苦的事儿是人死了 钱没花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儿是人活着 钱没了 眼睛一睁一闭 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 一辈子过去了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有心人 对称句式的运用能使语言富有文采 我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语言积累。现在就摘录几个到我们的积累卡吧!对称句的出现,是在学生评析文本中“牵”出来的,教者抓住不放,接着进行归纳、拓展、引申,联系课内外各种场合运用对称句的语言现象,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 师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先从语言走进内容,感受了文章中洋溢的浓浓的亲情;然后又从亲情再次回味语言,积累到了饱含深情的词语和整齐匀称的句式。 这样做,从教学效果看,不仅对文本的赏析更为深入,而且在语言的学用上更加扎实,对语言的感悟更加细腻,积累的内容也更丰厚了。从《散步》教学案的三易其稿,我们获得了一些感悟。 语言学用课首先要解决的前提是“学”什么的问题。对于一个文本是否确定上成语言学用课, 需要从语言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细腻的解读,让各种语言现象都浮出水面,然后对语言美点进行分类整理,最好自制语言积累卡。文言文要做,现代文也要做。比如余映潮老师喜欢做这样的工作,他的《鹤群舞空》一文的卡片有:字形字音(9 个)、四字词语(31 个)、近义词组(10 对)、众多叠词(10 个)、描写抒情句((3 个)、写鹤妙喻(5 个)等 6 类;《白蝴蝶之恋》则分常用雅词、写蝶美句、写“心”美句、句式学用、段式学用等 9 类。②有了这个卡片,教学设计才能做到立足全文,去粗取精,筛选、提炼出一个或几个学用的“点”,且这个“点” 是学生以往没有训练过的, 或者没有到位理念·观点 18 的,然后形成一个可行的教学方案来。 余老师据此设计的教学流程就是三个板块: 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这样做,教学设计就能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优化组合,训练到位。 《散步》一课突出词语的运用和对称句的运用,也是完全符合文本自身特点的。 如果没有课前对文本的“拉网式” 阅读而随意地选择一些语言点进行语言的学用,必然出现或面面俱到或舍本逐末的偏向,课堂教学当然会高负低效,这样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正确处理好文学欣赏与语言学用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其实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的优劣是由内容决定的。作为阅读教学的两种基本课型,彼此之间应当是各有侧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截然分开 语言的学用一定要依赖文本的理解进行,决不可完全脱离语境抛开内容孤立地欣赏语言 跟文本内容有机融合,语言的运用才有生命活力 这样的阅读导向还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的写作实践 在习作中学生常常莫名其妙地出现一段优美的文字,但跟上下文不相干, 原因就是没有将平时从美文中摘抄来的好句 好段进行消化,没有注意与本文特定内容的内在联系 因此,处理好两者关系与阅读和写作是一举两得 处理好语言“学”与“用”的关系 人们对如何“学”研究的很多,也做得很多,但是,对“用”的问题还重视不够,常常是重学轻用,怎么“用”语言始终没有落实到位 就是在《散步》这节课上同样存在对语言的运用仍然做得不够实在的遗憾,课上还缺少一定量的语言训练 语言的学习只有学用结合,才能使平时积累的丰富的优美语言慢慢内化为自然的生活语言, 内化为鲜活的语言 这正是语言学用课的积极意义所在 处理好语言学用的整节“课”与“板块”之间的关系 从课时分配的角度来说,如果文本的语言特点非常鲜明, 且运用的方式灵活多样,足以成为范本,我们完全可以用整堂课的时间进行语言的“学用”,就是教读的课文也未尝不可 一节课内部的板块之间如何科学、 艺术地设计好,也没有固定模式 《散步》的教案由初稿到定稿在板块设计上没有什么新突破,其实架构也可以灵动多姿 余映潮老师对《白杨礼赞》一文的语言学用就设计了多套方案,板块的设计异彩纷呈 比如一套是:全课教学分四步走: 理解课文特点; 积累课中雅词; 学用一种句式; 背诵一个精段 另一套是:全课教学分三步走: 探究,发现句式; 品评, 欣赏句式; 实践, 学用句式 还有一套是:全课的教学呈“分层推进”的态势: 理解课文的篇章; 分析课文的段式; 学用课文的句式 仅此我们就可以初步领略板块内部的灵活性 但是,如果总是大容量地反复进行语言的操练,学生会感觉疲惫和厌腻,那我们就可以采取在文学欣赏课中用板块穿插的方式,使之成为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方式其实是常用的) 至于在一节课中用几个板块 安排在什么时机,完全可以随文 随课而定 只要我们具有语言训练的意识, 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处理好语言学用与语体的关系 谈到语言的学用, 我们自然很容易首先想到的是美文,是文学作品,是文言文;其实,在各类文本中都可以而且应当加强语言的学用,而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议论文和说明文 现在不少学生写的作文文体 四不像”,是否与我们淡化对议论文 说明文文体的教学有关?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语言学文献导读教案怎么写

    “语言学用课”应当怎么教?—— —以《散步》的教学设计为例■ 程韶荣阅读课怎么教,我们常常大而化之地采取文学赏析课的一种模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走出文本,结果是

    紫色super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语言学文献导读教案

    本专业于1993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甘肃省重点学科。本专业现有三个研究方 向:英美文学,翻译学,语言学。英美文学方向的研究重点是英美文学

    加密算法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语言学文献导读教案模板

    古典语言学起源于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的西方古典语言学研究中,定性研究占主导地位,实证研究比较少。此阶段,对语言的研究集中于

    sanmoyufeng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语言学文献导读教案设计

    文档介绍:应用语言学科研项目设计(案例分析一)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文秋芳 讨论提纲 学位论文选题与科研项目选题的异同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科研项目的设计 科研

    肖小月半仔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语言学文献导读课件教案

    苦逼的英语专业,找工作没人要,哎。。。。。

    别吃哥的菜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