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4

容嬷嬷201
首页 > 论文问答 > 教育发展研究学会学术期刊中心在哪里工作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有小没

已采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心主任是正部级。现任主任张玉台。其他领导级别可以类推。
278 评论

仁义小红累不爱

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3 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4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5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6 心理学探新《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9 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141 评论

滋味游龙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四川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经四川省教育厅研究并通过专家评估,于2003年10月9日在西华师范大学建立的。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四川省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心旨在通过整合全省教育科学研究资源,积极活跃地开展工作,努力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四川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服务,为“走创新之路,建教育强省”作出贡献。中心受省教育厅委托,归口管理以四川省高校为主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包括制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发布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征集研究课题,评审立项,并对课题实施管理,举办教育科学学术研讨会等。中心为独立设置的、以四川省内高校为主并面向四川省教育系统、开放式的研究机构,由西华师范大学领导。学校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条件保障,省教育厅对中心的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 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者4人。中心现辖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女性教育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所。中心另聘有研究人员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人,其中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0人。 中心现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教育学原理硕士点设有德育原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社会学和女性教育学4个研究方向,在读研究生59人;教育史硕士点设有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中外教育史比较3个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硕士点设有高等教育原理和高等教育管理2个研究方向。 中心科研方向明确,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学元教授先后承担或参加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1项,独立完成学术著作3部,任主编和副主编的著作9部,参编著作15部,发表论文60余篇。所撰写的《中国女子教育通史》、《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外国女子教育史》均填补了我国教育史研究空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任主编或副主编的《女童教育研究》、《女童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中国女子教育文萃》、《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教育大辞典·中国古代教育史》、陶行知研究丛书《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下册)、《中国当代扫盲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的回顾与前瞻》等,均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在《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以四川省为例》等,在学术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先后获奖1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中心副主任李化树研究员先后承担国家级 、省级重点科研课题8项,其中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西部大开发与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关系研究》、四川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大学发展定位研究》2项。在《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校理论战线》、《中国教育学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独立撰著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学术专著4部,参编学术专著8部。代表作有《大学论》、《21世纪大学的发展》、《大学素质教育论》、《现代教师论》、《大学生行为学》、《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学》等。其中,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论大学学科建设》,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高等教育》全文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先后荣获四川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类一等奖4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政府一等奖1项,四川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中心自成立以来,师生共发表学术论300余篇。 中心已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在高等教育、女性教育、教育史等方向上,追求学术精品,注重学术积累、品牌战略和系统发展的战略,努力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咨政育人、理论创新、服务社会功能,为繁荣教育科学事业服务,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管理服务,为“走创新之路,建教育强省”服务。2005年1月,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被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首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光荣称号。

183 评论

candy雨朦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  英语:China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简写: CDGDC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是教育部的直属事业单位,接受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领导,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授权,学位中心自2000年起面向国内外开展“中国学位证书及其它教育背景材料认证”工作。为满足留学需要,自2006年起,开展“高中会考和高考成绩认证”工作;自2008年起,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认证”工作。  学位中心按照公正、诚信、准确、自愿”的原则开展以上三项认证工作。申请人只需按要求提供相应的认证材料,并交纳相应费用,即可获得学位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证书持有人的自然信息”、“证书颁发机构的合法性”及“证书内容是否属实”等信息。认证报告由特制的加密防伪纸张打印,加盖学位中心认证专用印章,并可在网上进行在线验证。  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科研工作,为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承担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开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评审工作,并根据需要面向社会自主开展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关的评估、评审工作。承担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有关全国统考和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的命题和考务工作。承担我国学位与外国学位、我国内地学位与港澳台地区学位的对等研究以及相互承认学位协议有关咨询工作;根据政府授权与有关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机构签订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及互认的合作协议。承担学位证书及相关材料的认证、鉴定和咨询工作。  负责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民间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办《中国研究生》杂志,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承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开展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关的其他工作。

24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