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5

白骨精6699
首页 > 论文问答 > 煤炭经济研究会优秀论文范文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仟木源家居

已采纳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和7%。  (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  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  (二)行业主要特点  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资源保障问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  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  资源保证程度低。截止2000年末,我国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约为600亿吨,目前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储量仅300亿吨左右。据估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需增加约1250亿吨。  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左右,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我国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随意被分割肢解现象严重。  (二)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问题  1.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2004年乡镇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部分煤矿超能力生产  据调查分析,2003年国有煤矿的2亿吨产量中,属于超能力和无能力矿井生产的煤炭约为42亿吨,占国有煤矿产量的13%。煤矿超强度超能力生产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缩短煤矿开采年限,二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3.大中型煤矿煤炭供给能力不足  据预测,我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的合计生产能力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7亿吨和7亿吨。要实现煤炭产需平衡,需要再建设一批新井和扩大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需要再增加生产能力5亿吨和1亿吨。  (三)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问题  1.煤炭产业集中度低  2004年我国前8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为68%,远低于世界其它主要产煤国家。  2.煤炭企业负担过重  煤矿企业税负比1994年税制改革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3年,煤炭行业支出铁路建设基金约100多亿元;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接收困难,原国有重点煤矿办社会年净支出60亿元。  2004年末,原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人员257万人,由于所在地区社会承受能力弱,难以减人提效。  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富余人员、工伤抚恤人员多,转产困难。  3.煤矿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2004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48%,补贴后仍有6%的企业亏损。2004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1681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煤矿安全与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1.煤炭安全形势严峻  2004年煤矿共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8,显著高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如美国为03,波兰09;  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  2.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矿井生产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8~10%,现已累计堆存煤矸石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  矿区地面塌陷、煤田自燃火灾、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  煤矿开采每年排出地下水约22亿立方米,我国西北部主要煤炭产区,煤炭开采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井下煤层气年抽出量约100亿立方米,90%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五)煤炭运输与燃煤污染问题  1.煤炭运输制约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南部,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影响煤炭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港口吞吐能力满足不了需要;公路长距离运输成本过高。  2.煤炭消费与环境保护问题  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特别是煤炭的不合理利用,排放了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环境保护压力将越来越大。  我国酸雨覆盖区已扩大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SO2排放的75%以上来源于燃煤。2003年SO2排放总量增加至2158万吨,酸雨污染加重。  2003年燃煤总量增加,烟尘排放总量增加至1047万吨。  我国CO2排放量目前居世界第二位,CO2的排放约80%来自煤炭燃烧。  三、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煤炭生产是高危险性和高风风险的行业,要把节约资源、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开发利用,以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煤炭行业必须淘汰技术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应制定长远战略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  优化行业结构。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生产能力不足,必须抓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是艰苦和危险的行业,必须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吸引投资和人才。  优化生产技术结构,进一步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工业。要搞好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矿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方式改造中小煤矿;要逐步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生产技术,支持依法生产的小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煤炭及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通过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煤炭的竞争力;通过煤炭加工和转化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拓展煤炭市场。  (一)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积极培育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亿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以上,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  鼓励煤炭企业发展相关产业。支持煤电联营,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联合建立坑口电厂;支持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营。  (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根据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结合煤炭开发布局,选择煤炭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作为大型煤炭基地。抓好基地内主要矿区的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提高大型煤炭基地产能比重。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中型煤矿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13个大型煤炭基地,现有煤矿生产能力8亿吨,预计2010年达到15亿吨,2020年达到18亿吨。  (三)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推进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实现煤矿高效、安全、洁净开采。建设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联合改造小煤矿,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采出率。我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小型煤矿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必须进行改革,要逐步淘汰和禁止非正规采煤方法和落后的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机械化采煤技术。  (四)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乡镇小煤矿生产保障了我国煤炭需求的供给,但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必须建立严格的煤炭开采准入制度,逐步淘汰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煤矿。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国家继续对煤炭行业特别是煤矿安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在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的基础上,严格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加大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各类煤矿的安全监察,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2010年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从2004年的08降到5以下,其中大型煤矿为4以下。  (五)加强煤炭开发的资源保障  增加煤炭资源勘查投入。要建设大型煤矿和煤炭基地,应为煤炭资源勘探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资源管理。资源勘探开发登记、矿业权设置必须符合煤炭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国家要控制大型矿区勘查开发规划的审批。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和经济政策,激励企业珍惜煤炭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  (六)大力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可使煤炭成为高效和比较洁净利用的燃料,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包括四个部分,即煤炭加工技术、燃烧技术、煤炭转化技术和开发利用中的污染控制技术。  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焦化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通过气化、液化等转化技术,生产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改变我国终端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直接燃烧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供给和安全。  (七)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  开发煤层气资源。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当前以地面开发与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相结合,实现煤层气开发产业化,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利用,矿区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控制煤矸石的产出量,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  (八)关注煤炭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1.提高煤炭运输能力  加快铁路运煤通道建设,提高煤炭运输能力;放开铁路运输价格,取消计划内外双重价格;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  2.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收负担  借鉴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经验,制定符合煤炭工业发展规律的税收政策体系,公平税负。按照国务院1994年确定的"既要建立新的增值税机制,又要照顾煤炭行业的实际困难,不增加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税负水平,保持1993年35%的税负的原则",调整煤炭税收政策。  3.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煤矿及矿区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4.建立和完善煤矿准入和退出机制  规范煤矿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勘探开发资质认证制度,提高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减少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决关闭开采方式落后和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现象,保障安全生产。  解决煤矿衰老报废的转产、人员安置等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5.科学界定煤炭产业地位  参照国际的有关做法,可将煤炭行业划入第一产业范围,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与其产业地位相适应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政策。  6.建立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应考虑煤炭资源、环境治理、煤矿安全、煤矿衰老报废等成本因素,制定合理的煤炭指导价格;鼓励煤炭企业积极与发电企业协商确定电煤价格,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  7.稳定煤炭进出口政策  要从有利于煤炭工业长远发展出发,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资源和市场需求,调整煤炭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加强出口煤基地建设,稳定出口份额。
227 评论

喵喵咪儿

2010年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建立完善山东省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2009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动态演化的人力资源外包研究; 1996 年主持完成煤炭工业部项目:煤炭行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精算研究; 1997 年主持完成煤炭工业部项目:“精益型”生产管理研究; 1998 年主持完成煤炭工业部项目:“企业形象设计”推广; 2001 年主持完成山东省软科学项目:科技咨询的理论与方法; 2003 年主持完成国家发改委项目:中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 2003 年主持完成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2007 年参与完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项目: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 2008 年参与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级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 2008 年参与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胶东半岛高科技企业劳动关系策略研究; 1999 年主持完成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职工养老负担预测; 2007 年主持完成山东省财政厅项目:山东省财政干部能力提升战略研究; 1997 年主持完成烟台利源服饰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利源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体系设计; 1997 年主持完成滨州印染集团委托项目:滨州印染集团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1998 年主持完成中国联通烟台分公司委托项目:烟台电信市场调查研究; 2000 年主持完成枣庄矿业集团委托项目:枣庄矿业集团公司营销体系; 2000 年主持完成兖州矿业集团委托项目:兖州矿业集团东滩煤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2001 年主持完成山东凤祥集团委托项目:山东凤祥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再造; 2001 年主持完成圣泉 - 海沃斯化工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圣泉 - 海沃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再造; 2002 年主持完成山东凤祥集团委托项目:山东凤祥集团统计体系研究; 2002 年主持完成烟台婴儿乐集团委托项目:烟台婴儿乐集团管理制度规范设计; 2002 年主持完成兖州矿业集团委托项目:兖矿集团济东煤炭营销体系实施方案; 2005 年主持完成山西阳泉矿业集团委托项目:山西阳泉矿业集团企业文化战略研究; 2003 年参与完成神东煤炭公司委托项目:神东煤炭公司企业文化战略研究; 2003 年参与完成枣庄矿业集团委托项目:枣庄矿业集团蒋庄煤矿分配制度研究; 2000 年主持完成中国煤炭经济学院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心理基础研究。 2000 年参与完成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 HRM 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00 ~ 2005 年主持完成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省级教学改革试点; 2005 ~ 2008 年参与完成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财经类高校基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2007 ~ 2008 年主持完成山东省教育规划项目:基于自我设计与开发的经典导修模式研究; 2007 ~ 2008 年参与完成山东省教育规划项目:发展经典文化教育,主推孔子文化品牌——文明山东建设方略研究; 2008 参与山东省教育规划项目: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2008 年参与山东省教育规划项目: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助教制度调查与研究; 2008 年参与山东省教育规划项目:山东省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与协调发展研究; 2001 年主持完成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05 ~ 2007 年主持完成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以经典导修为核心的开放式教育模式研究; 2005 ~ 2008 年参与完成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高水平财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 2005 ~ 2007 年参与完成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中外经典文化导修课程——理论、内容与教学实践设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再造,经济管理出版社, 12 ; 职工养老负担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吉林人民出版社, 3 ; 财经院校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8 ; 韩国投资与山东沿海城市发展,吉林大学出版社, 10 ; 劳动经济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6 ; 社会保障概论 ,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9; 劳动关系学——理论 规范 调整,吉林人民出版社, 6 ; 商务谈判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8 ; 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精品系列教材( 10 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9 ;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礼,山东教育出版社, 6。 大学的道德责任与德育模式的创新 教育创新与科学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再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供求管理——基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新发展的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转变趋势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10,(12) 效能与效果: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内涵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10): 15-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偏差与调整中国行政管理,2010,(8):40~ 践履与涵养:朱熹小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朱子学刊第十九辑黄山书社,2010:125~ 社会保险供给不足与分配不公的问题与对策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3):90~ 创新维护社会保险公平运行控制机制,山东劳动保障,p28-31,2- 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选择与效果分析,经济问题探索,P68-71, 山东沿海三市对韩引资政策的新动向,经济体制转型、增长与体制比较创新-2008年首届“中俄改革: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经济管理出版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与思考,中国外资, 适度富余——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管理的目标选择,经济学家, 2009/03 ; 人力资源供求的不平衡性及其管理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04 ; 我国人力资源外包研究述评,管理学家, 2009/03 ; 山东沿海三市对韩引资政策的背景分析,商场现代化, 2009/09 ; 高等院校的高水平教育教学及其相对性,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01 ; 煤矿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研究,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04 ;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才, 2008/23 ; 论社会保险服务及其公平性,中国行政管理, 2008/12 ; 适度富余——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管理的经济学分析,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大奖获奖成果集,2008/05; 分享不公与供给不足:我国社保的问题与对策,第三届社会保障论坛获奖论文集(2008):中国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p898-914,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2 ; 中国近代社会保障法制研究的奠基之作——岳宗福《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1912-1949) 》评介,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06 ;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理论研究与问题分析 ,黑龙江教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 , 2007/05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供求管理 ,重庆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2007/04 ; 儒家中和思想与当代和平困境之超越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02 ; 内外并举:把培养和谐的人放在第一位,郭庆松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03 ; 企业岗位综合贡献分配模式探索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11 ; 我国企业文化模式的转换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02 ; 人的和谐与社会和谐——大学使命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包心鉴、刘德龙主编:和谐·文明·发展·进步,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12 ; 论煤炭企业设备技术集成创新模式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5/10 ; 十年后我们如何当老师 ,北京教育 ( 普教版 ) , 2005/04 ;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不确定性与管理策略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4/05 ; 神东公司集成管理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2004/01 ; 论组织绩效管理 ,生产力研究, 2003/06 ; 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性质、构成与管理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3/05 ; 考核体系失灵的原因与机制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3/09 ;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再造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08 ; 利异外借风险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科学管理研究, 2002/04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整合 ,经济师, 2002/10 ; 就业再选择与劳动力市场效率 ,当代经济科学, 2002/06 ; 吸引力、凝聚力与动态激励——员工能力曲线与企业薪酬策略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1/09 ;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煤炭高等教育, 2001/02 ; 国有大型煤矿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环境分析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2001/01 ; 国有煤矿建设模式探析 ,中国矿业, 2001/01 ; 国有煤矿组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 2001/02 ; 企业考核模式的创新 ,中国劳动, 2001/06 ; 国有煤矿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任务 ,经济师, 2001/08 ; 精益化劳动组织研究 ,煤矿现代化, 1999/04 ;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制度的构建及其功能的理性探讨,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1998/03 ; 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煤炭经济研究, 1998/03 ; 不同用工制度下劳动关系比较,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1997/04 ; 建立企业职工培训体系,提高职工素质,中国煤炭报, 1997/08 ; 养老风险分担方式比较,煤炭经济研究, 1997/11 ; 企业岗位技能工资方案比较研究,中国劳动科学, 1997/06 ; 经济增长方式分类新论,经济学家, 1997/03 ; 确立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水平衡量尺度,中国劳动, 1997/02 ; 岗位技能工资制在理论上的突破,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1997/01 ; 完善岗位技能工资制 建立职工技能考核体系,煤炭经济研究, 1997/02 ; 岗位技能工资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山东劳动, 1997/03 ; 个人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分析,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1995/03 ;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述评,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1994/12 。 财经院校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2009 年获第六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财经院校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2009 年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科研资源信息支持系统研究, 2004 年获山东省高校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 面向二十一世纪 HRM 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00 年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 面向二十一世纪 HRM 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01 年获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 2004 年获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科研资源信息支持系统研究, 2004 年获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财经院校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2009 年获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经典导修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2009 年获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 2009 年获山东工商学院优秀奖。 论社会保险服务及其公平性, 2010 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实现机制,2010 年获第四届社会保障论坛征文优秀奖; 神东公司集成管理模式研究, 2006 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神东煤炭公司企业文化战略研究, 2006 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煤炭行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精算研究,获 2000 国家煤炭工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安徽三星化工集团公司形象设计, 1996 年获安徽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煤炭企业岗位机能工资制研究, 1998 年获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 现代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1998 年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 “精益型”生产管理研究, 1998 年获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营销体制建设方案, 2000 年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 经济增长方式分类新论, 1999 年获烟台市科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再造, 2002 年获烟台市科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就业再选择与劳动力市场效率 , 2003 年获烟台市科委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003 年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1999 ~ 2002 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分享不公与供给不足:我国社保的问题与对策, 2008 年获第三届社会保障论坛征文优秀奖; 适度富余——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2008 年获 2007 ~ 2008 年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赛银奖; 完善岗位技能工资制及配套方案改革措施研究, 1999 获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确立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水平衡量尺度, 1999 年获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煤炭行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方案套算, 1999 年获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阜康医药化工集团组建方案及形象设计, 1999 年获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精益型”生产管理研究, 1997 年获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论社会保险服务及其公平性,2009年获烟台市科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标准化专家烟台市人民政府蓝色经济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烟台市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委员中国-欧盟社会保障合作项目特聘专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教学与实践分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烟台市城市管理学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特约撰稿人

102 评论

annielove123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关于煤炭行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应用研究  煤炭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山西煤炭行业资源整合的实践与对策  我国煤炭行业尘肺病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中国煤炭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实证研究  我国煤炭行业粉尘浓度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煤炭行业应用型本科教育核心教材:井巷设计与施工技术  煤炭行业如何走循环经济之路  煤炭行业防治水技术取得突破  国内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技术  谈煤炭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  煤炭行业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  山西煤炭行业资源整合兼并探讨

264 评论

相关问答

  • 煤炭经济研究会优秀论文范文高中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关于煤炭行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应用研究  煤炭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山西煤炭行业资源整合的

    lingshan1226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煤炭经济研究会优秀论文范文大全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jessica8918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煤炭经济研究会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关于煤炭行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应用研究  煤炭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山西煤炭行业资源整合的

    carryalong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煤炭经济研究会优秀论文评选条件

    该刊属于省级刊物,如果发论文可以联系论文一点通《内蒙古煤炭经济》1983年创刊,是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 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慧慧在济南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煤炭经济研究会优秀论文评选办法

    优秀论文评比标准一、参评论文主题鲜明,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时代性和理论深度。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采

    为萍伤心航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