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7

吃货跟谁吃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电视编辑思维在电视节目创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老头and小胖子

已采纳
希区柯克曾经说过:优秀的影片是在台面上产生的--而不是在摄影棚里产生的。(文中的台面指的就是剪辑台)。当所有的拍摄素材送到剪辑师的手里,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是很难预料的,视频的效果/整体展现/视频节奏以及呈现逻辑 都是取决于剪辑师的剪辑思维。
341 评论

维尼yuan

课程说明与指导用书视听语言 通过视听语言构成及其规律的讲授,为学生建立基本的视听观念,并训练学生掌握初步的视听思维能力,使之能在实践中构思和使用较为规范的视听语言。主要内容:常规视听语言构成,先锋派、现代主义,及艺术电影的视听语言构成,纪录片视听语言构成。 自学用书:《电影语言的语法》,阿里洪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 该课程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也是一门进行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的综合课程,是把实施编导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探索性课程。以电视栏目策划和频道为主体,通过具体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怎样进行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进行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要考虑那些内容和方面,让学生全面、具体的熟悉栏目与频道的规律和创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的把握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的能力。 自学用书:《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研究》,项仲平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视觉文化与传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视觉信息传达过程、规律以及一些相关知识,体会不同视觉语言在传达信息时所起的作用,使学生最终能够准确的使用视觉语言来传达信息。主要内容:视觉生理、视觉心理、视觉传达原则、视觉传达程序、视觉信息符号与视觉语言等。 自学用书:《视觉传达》,罗越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4、电视节目制作 本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紧紧围绕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从基本原理到具体应用以及制作技巧,系统地介绍电视编辑制作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录像机、非线性编辑机的基本原理、构成,掌握编辑系统的构成和连接方法,并对周边设备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够正确使用磁带编辑机、非线性编辑机进行录制、编辑、配音、特技等制作方法,完成电视节目制作。 自学用书:《电视节目制作技艺》,李晋林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该课程为电视编导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编导理论与编导实践相结合,把实施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具体教学指导使学生掌握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规律和各类文艺节目的创作技巧,以及全面的熟悉文艺节目的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编导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能力,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的把握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规律和技能,主要涉及电视综艺晚会节目编导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编导等各类文艺节目的编导。 自学用书:《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项仲平、王国臣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电视美术 本课程以美术教学为基础,并结合若干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录制及影视剧的制作形式,以理论指导实践而重在具体操作的一门辅助性课程。主要通过电视节目的场景分析及传统的造型手段让学生初步理解电视场景的制作理念和基本创作规律。 自学用书:《电视美术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音乐与音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段与特点,并具备相应较高的鉴赏能力,能在今后的电视创作中,成为音乐总体的构思者,能和制作者、导演共同安排电视节目中的音乐的艺术风格、音乐主题、音乐方式,以及具体处理及能较好、独立地承担节目的音乐编辑工作。 自学用书:《广播电视音乐》,陈斌、程晋、吴爱芳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传播心理学 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相结合构成的一门多极交叉学科,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在传播实践中自觉有效地利用传播心理学的理论,提高传播活动的针对性和致效性。主要内容: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传受者的心理实质;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应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心理互动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中特有的心理现象和传播策略的心理分析。 自学用书:《大众传播心理学-从现代心理学视角看大众传播》,刘京林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版。 文艺概论 自学用书:毕磊箐,《广播影视文艺知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电视摄像基础 通过学习,使摄像工作成为编导专业学生最熟悉的岗位,学生电全面了解视摄像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在以后的编导工作中能够顺利和谐地与摄影师进行交流。 自学用书:《电视摄像》,任金州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11、电视剪辑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影视时空观念,并较熟练地掌握电视剪辑的技巧。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规律,在兼顾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时间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内容:剪辑的历史,剪辑的心理依据,电视剪辑制度,作为技巧的剪辑,作为时空结构的剪辑,作为蒙太奇的剪辑,剪辑中的节奏等。 自学用书:《电视剪辑艺术》,姚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影视美学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与掌握影视美学的基本内容与特性,充分了解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要影视美学思想理论,把握其发展与变化脉络,逐步形成自我的影视美学观,以开拓理论视野,培育新的思维方式。 自考用书:《影视美学》,彭吉象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13、电视导演基础 本课程是以电视导演学为基础,全面系统介绍电视导演的功能性质、任务和在电视创作中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视导演的素质,掌握导演工作 的主要方法,系统到介绍各类电视导演的工作范围,工作特点,导演思维方式及导演风格,为今后从事各类电视导演工作,进一步学习和相关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自学用书:《电视导演应用基础》,邵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203 评论

威斯东wisdom

在电视行业里,编辑一词通常有双重含义,既指代一个创作环节,又是一项工种名称。作为工种而言,编辑通常被称为编导,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在节目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电视创作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导演和剪辑的责任难以分开,因为电视的素材基本来源于现实,对这些真实的但缺乏情节的零散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提炼主题,是十分细致的工作,无论是在前期采访拍摄还是后期剪辑过程中,创作者个人判断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编导必须承担后期剪辑结构的任务,同时,他又必须参与前期的策划,在采编合一的情况下,他还须参加现场拍摄工作,既是记者又是编辑。  作为创作环节,编辑工作主要是指电视创作的后期阶段。电视创作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策划、选题、采访、拍摄、剪辑、合成等多个环节,后期阶段主要完成与整合零乱的前期素材、建立完整节目形态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在这一阶段里,编辑的主要工作是围绕"剪辑"进行的。  剪辑就是按照视听规律和影视语言的语法章法,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和重新组合。一部影视片只有视听语言准确流畅,才能很好地讲述事件、表达观念和情绪,而视听语言的形成与表达效果,主要依赖于画面组接的质量。  在概念的表达上,"编辑"侧重思维意义表述,而"剪辑"侧重具体操作层面的技术意义,它担负着叙述事件、连贯动作、转换场景、结构段落、处理时空、组合声画等任务。  电视编辑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各种镜头在被巧妙组接之前,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融合使之具有叙事传情的生命力,创作者的思维才情和美学追求渗透其间。在不同的创作观念和编辑水准影响下,同一素材的命运可能会有极大的不同,传达效果也完全不一样,而且一个好镜头,即便构图再美,表现力再强,但是,如果不能恰当地与其他镜头组合,那么好镜头也无用武之地。所以说,后期编辑决不是简单地堆砌镜头,而是在赋予荧屏以认知和审美的魅力。

159 评论

jennyzhao701

剪辑思维在影视创作前期中有什么作用?希区柯克曾经说过:优秀的影片是在台面上产生的--而不是在摄影棚里产生的。(文中的台面指的就是剪辑台)。当所有的拍摄素材送到剪辑师的手里,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是很难预料的,视频的效果/整体展现/视频节奏以及呈现逻辑 都是取决于剪辑师的剪辑思维。按照一般意义上的影视编辑,主要工作有这些。 1,理解脚本的含义,还有就是导演的意图。因为编辑基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无论是电影还是广告还是专题。 2,管理素材。这包括了素材的录入和管理。素材有很多种,格式也未必一样。一般来说有两种素材,一种是专门为这个项目拍摄的素材,一种素材叫“资料”。在建立工程的时候,要主意工程的视频音频的设置,使之和素材匹配。 3,编辑。高级剪接师或许不用参与粗剪,只会在润色阶段参与进来。编辑工作,本身是一门很大的艺术,这里当然不用展开说。4,声音修剪。一般来说,剪接主要是组接画面,声音的工作要交给录音师完成。但是在剪接阶段也会涉及到一些声音上的错位和对位的手法,这当然需要进行加工。 5,给录音师出OMF文件。这个工作其实很重要。因为录音师拿到的声音不能只是你剪接完的声音,还要求有扩展性。比如被剪掉的台词。OMF文件是一个通用的格式。同时,录音师不需要大格式的视频文件,剪接师还要做视频压缩输出。 6,给视频文件调色。当然很多剪接师不做这工作。但是在小型项目上,剪接师就得干这工作。

256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