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2

小聪聪爱妈妈
首页 > 论文问答 >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yh心随我动

已采纳
video_200207_192958
93 评论

Kiwi琪薇

武夷山为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与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相伴而生的茶俗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喊山、斗茶赛、茶艺等风俗雅俗共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萎凋、做青、双炒双揉、焙火等工序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能,其间蕴含精深的科学要义,是研究乌龙茶气候与品质、内因变化与花香形成的重要科研课题。 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已经批准武夷岩茶为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商标总局也批准其使用“武夷山大红袍”商标。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机械生产工艺的冲击,加上老艺人疏于传技,传统岩茶制作工艺出现濒危迹象,急需加以保护。

115 评论

末日女友CCCccC

武夷岩茶 - 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 - 制作过程武夷岩茶品种多样,但有其规律: 最上等的是名岩名枞,原来有五个品种: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腰,后来,半天腰这个品种逐渐被人忽略了,所以就有四大名枞的说法。 除了名枞,下来就是一系列有名有姓的品种茶了,肉桂、奇兰、黄观音等等。 再往下,很多说不清楚的茶叶统统称为奇种,也就是当地的“菜茶”(普通得跟种菜一样随便可以在房前屋后种植的茶)。 名枞、品种、奇种虽然历史上已经排列了名次,但并不意味着茶叶的等级就这么随便就排列清楚了,因为茶叶品质除了品种以外,还要看制作水平,最终才能体现茶叶的品质高低。 武夷岩茶 武夷山的古老茶品种应该是水仙茶,在武夷山脉一带甚至整个福建境内,水仙茶的种植面积最大。 水仙茶叶大(比佛手小)、厚、适应面广。所制成品茶滋味醇厚、花香悠远、回甘通透。 由于历史久远,水仙茶很多老枞还在产茶。原生态状态下生长的老枞水仙茶更是制茶、喝茶人的钟爱,人们往往把被虫咬过还带着虫眼的茶青当做原生态和野生的标志之一。津津乐道。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 一些讲究的制作也用手工制作,具体体现在做青上。 让茶叶的苦水走失,达到突出香气、滋味的目的,通常人们把这个过程叫萎凋或者做青。 萎凋是洋气一点的说法,老百姓爱用做青的说法,因为青是做出来的,一泡茶的好坏,往往是靠人工控制的结果。意思是把鲜叶的青做掉,使茶叶呈现刚刚好的状态。 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 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可以让水分走失更快,但是走失太快,达不到保留有益成分的目的,所以要走走停停地做。 等青的目的是让水分走失的过程中,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 这些“做”的过程非常仔细,是实现好茶的制作关键环节。 做青的诀窍就是“看青做青” 要根据茶青的转化因素来决定摇次数,摇速度,摇多久,等多久等等,还要根据天气、湿度原因决定怎么摇。 大部分人采用机械摇青的做法,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大量生产茶叶,缺陷是茶叶在机械运动中比较难控制,尤其对茶叶大小发酵的均匀程度容易失控。尽管机械已经有了很大改良,速度的快慢,次数都可以控制,但总难避免茶青的磨损不均现象。 做青好了以后,武夷山人把茶叶堆放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进一步让茶叶的滋味醇和,这个时间比较短暂。 茶厂采用薪炭加温的办法,比现在很多人采用的油燃和气燃方法不同,我过去把手放在烟处熏了一会儿,发现,烟是香的,这种透着香的烟恐怕也是不一样的木材才能达到的效果。 武夷山茶的制作方法大同小异,这小异也许就是区别与他人的秘方。 炒锅里透出阵阵芳香,诱人垂涎。 乘热揉碾,看似做型,其实揉碾过程让剩余茶汁挤压出来,在茶叶表面形成“霜”,也是闻干茶香的主要味觉来源。 烘干茶叶在茶厂仍然用柴火,香味也是很好。 烘干技术看似简单,其实用多少温度把茶叶焙到几成干燥,是有讲究的。 武夷岩茶通常都用复焙方式使茶叶更具耐力,挂杯香、杯底香、汤底香通透,这些都是复火焙茶的功效,所以在初焙时用多少火功是比较讲究的

281 评论

背信弃翊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大红袍能批量生产。“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冲泡7-8次,尚不失原茶真味和桂花香。饮后体会:滋味醇和,有桂花香味。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论文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大红袍能批量生产。“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

    阿菈VinU菟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武夷岩茶论文

    直到世界尽头 填词:迷惑 是天走到尽头 所以注定我们分手 但天不注回首 所以我们不用难受 天上白云在翩翩飞 我们随着一起追 手牵着手肩并肩心连心永相随 祝这样的

    条野太浪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武夷岩茶论文摘要

    自1990年以来共举办六届“武夷岩茶节”、三届“无我茶会”、四次“茶王赛”,大大地扩大了武夷岩茶的影响。武夷茶界人士及有关领导还多次到日本、朝鲜及台湾、香港等国

    美羊羊小P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武夷岩茶论文题目

    永远的银针茶纵观人类社会,没有哪种物质能象茶叶那样风靡全球,成为人类最普遍,最珍爱的饮品,深得人们的喜爱。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就生产许多好茶名茶,并远传世界

    Jamietee1997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武夷岩茶论文集写红茶

    这两种茶的区分很好认的,外表武夷岩茶是条索紧结,红茶是小一点的茶的颜色为棕红色。6-8厘米,红茶喝起来有点甜的。岩茶味苦,有回甘

    达达1110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