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3

潘潘吃吃吃啊
首页 > 论文问答 > 初二上学期历史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烟、易戒

已采纳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324 评论

呼伦小贝尔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点校)( 20 余万字),北京:中华书局 1995 年 7 月。《癸辛杂识》(整理)( 16 万字),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 年 2 月。 《中国历史文选》(上中下三册, 84 万余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年 6 月。《中国历史文选(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中国历史文选(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2002 年 5 月教育部颁布专文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报告;在闭幕式上发表总结报告;会后主编大会论文集《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集( 23 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2009年5月教育部颁布专文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讨会的闭幕式上发表总结报告;会后主编大会论文集《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第五辑(18万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译文:《美使麦莲致国务卿马赛函及其天京芜湖之行》,《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中华书局1983年9月版。《〈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初探》,《史学史研究》 1987年第2期。《〈宋史〉校记补遗二十则》,《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1 年版。《以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指导历史文选教学》(7万字),《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二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5月版。《〈四库全书〉某些岐误之原因》,《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宋初官方搜求书籍述论》,《阴山学刊》,1994年第3期。《〈四库全书〉歧义一瞥》( 5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宋初官方校勘述论》( 3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1996年1月。《对〈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 3万字),《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三集,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版。《对建国以来〈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的回顾与思考》( 4 万),《史学论衡》1999年7月。《北宋中后期官府校勘述论》( 9万字),《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1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史卷) 2000 年第二期转载,并将此文列为该期之第一篇。且于 2002 年 5 月被“新世纪中国西部丛书编委会”评选为 “新世纪、新经济、新西部学术成果奖”之特等奖; 8 月被“中国西部发展战略丛书编委会”评选为优秀论文奖特等奖。《推动“历史文选”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探索》( 1 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第1期。《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参考文库》与《中国教育家论文经典》均已全文转载;并被《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参考文库》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分别评为论文一等奖; 02 年 11 月被“中国教育学会”评选为“全国高校教师文科优秀论文”。《论两宋馆阁之校勘史书》( 6 万字),《史学史研究》 2001 年第1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史卷) 2001 年第三期转载。《父亲汝龙的夕阳时光》,《人民政协报》 2003 年 2 月 27 日; 3 月 6 日。《弘扬中华文化 光大中华美德》( 12 万字),《光明日报》 2003 年 3 月 21 日(第 3 版)。《论宋代馆阁之校勘经部书》( 5 万字),《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第1期。 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 2003年第二期作为首篇全文转载。《南宋馆阁校勘述论》( 4 万字),《河北大学学报》 2003 年第3期。《论北宋官府对道教书籍的校勘 》 (1 万字 ), 《中国道教》 2003 年第4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教卷) 2003 年第 6 期转载。《再论以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历史文选教学改革》( 8 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让“历史文选”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为宏扬中华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7 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第四届全国历史文选教学研讨会综述》( 8 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论北宋官府之综校四部群书》 (9 万字 ) ,《图书馆杂志理论学术年刊》( 2003 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3 月。 其《后记》明言:只有入选《图书馆杂志》的优秀论文才可刊于《理论学术年刊》。《论“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周期性问题》( 86万字),《教师教育研究》 2004 年第3期。( 2004 年 6 月)《北宋官府校勘经部书的辉煌成就》( 5 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先进文化卷),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版。同时获优秀论文奖。《两汉时期之相人术与汉代社会》(3万字),《齐鲁学刊》 2005 年第5期。《北宋官府对医书的校理》,(1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对完善校勘学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2万字),上海《图书馆杂志》 2005 年年刊, 2006 年 10 月出版。《魏晋时期之相人术与魏晋社会》,《齐鲁学刊》,2007年第4期。《论题: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北宋官府对经史书籍的校勘与刻印》,《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6期。《〈论衡·骨相篇〉与〈潜夫论·相列〉解析——兼论东汉相人术之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以“小学”为重点内容??? 加强历史文选实习训练》,《现代教育报·教材周刊》,2008年11月21日第四版。《思念父亲汝龙先生》,7万字,《炎黄文化研究》第九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版。为李世萍《郑玄〈毛诗笺〉研究》撰写的序,2009年《关于建立古汉语过关考试题库的探索与思考》,载于《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论陈垣先生对中国历史文选课的贡献》,载于《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202 评论

抢银行的小怪兽

走进中山古村落 今天,我去了中山的古村落----三乡镇古鹤村。我采访了当地的一个英雄孩子“我爸爸叫植振华。那天,与爸爸一起入伍并在一连当过兵,如今在广州军区某部任上校的杜生打电话来,说要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并落实了单位。爸爸是杜生的老战友,他不免感到由衷的高兴。一时间,爸爸的思绪又回到了二十几年前,祖国南疆前线的烽火岁月。他与我讲述了他当兵的历史。1982年10月,他从广东怀集参军,分配到广州军区某部服役。由于军队的需要,于1985年10月,本该到期退伍的他,因为他在服役期间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他又被上级以优秀士兵党员的身份,继续留在广西边防前线,与边防三师守卫部队的战友们,坚守法卡山。该师在1981年5月5日中央军委下达收复法卡山的战斗中,由于英勇顽强,作战勇敢而闻名于世。冬天,法卡山顶上的哨所,寒风刺骨。夏天,烈日似火,热气腾腾,战士们每次站岗回来,全身衣服包括内裤都湿透了,把衣服脱下来,用手轻轻地一拧,都能拧出一滴滴汗水。天气冷可以忍受,大不了就是空手练拳击,持枪练剌杀,这么一来,身体就不觉得冷了。可最难忍的是天气热口渴,有时口渴,军用水壶的水不够喝,战士们就撤尿解渴。后来上级得知此事后,就安排后勤工兵,在山沟里,用抽水机抽水到山顶上来,给战士们解渴。遇到发电站被越军炮弹炸坏了,抽水机无法抽水,这样就只能靠战士们,在黑夜里躲着仅400米距离内的越军阵地上密密麻麻的机枪口,悄悄地沿着山坡上688级台阶下山,再向前步行2公里两边布满荆棘坎坷不平的泥土小路,到河沟里用汽油桶打水,然后背着50公斤重的水,再向后步行2公里两边布满荆棘坎坷不平的泥土小路,沿着山坡上688级台阶,汗流夹背,上气不接下气,艰难地往山顶上爬。尽管这些用汽油桶装的水,有一股气油味,很不卫生,喝了会闹肚子痛,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也只能照喝不误。艰苦的环境,就这样磨炼着战士们的意志,这也成为战士们成长的动力。一连先后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出了五位军队上校级以上的干部,杜生是其中一位。继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后,一连在广西边防法卡山阵地上与越军先后进行过五次激烈的防御作战。”爸爸说,他记得最后一次是在1985年12月9日,他在法卡山三号主峰的哨所上站岗,发现有一批越军特工队员,趁我军“裁军100万”之机,潜入我囯境内搞他们的军事活动,目的是摧毁我军的国防设施。在围迁这一批(十四名)越军特工队员的战斗中,在兄弟连队和边防武警,民兵的协助下,虽然一连兵力已被裁减,当时全连的兵力被裁减到不足裁军之前的一半。这是体现出我军裁军后的军事实力,尽管一连兵力有限,也都成功抓捕了这一批越军特工队员,其中越军上尉、中尉、少尉各一名,缴获越军冲锋枪、手雷和军用地图、测绘图和测量仪等物品各一批。一连的干部战士们转业或退伍到地方后,有的当上了公务员,有的做老师,有的做警察,有的在银行、媒体工作,也有的自谋职业,自己经商做生意,成了新时代的致富能手,为搞活市场经济,减轻国家的就业压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14 评论

meteorakira

提笔论曹操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曹操那阴险的心理令人生畏;在京剧中曹操那白脸奸臣的角色在众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一声声笑里藏刀,总让人毛骨悚然。也许是因为他违背了传统的中庸思想,所以背上了奸诈、狡猾的恶名,引来千古辱骂……“论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么曹操到底是好是坏呢?引起了众人争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不是曹操心软怜惜人才,收留了黄盖,怎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上了周瑜的当?由此上溯,曹操有着一颗爱惜人才的心被世人公认。他不仅爱惜人才,自己也喜爱文学,足智多谋,写出文章朴实而不华丽,精湛而不啰嗦,使得千古闻名的《观沧海》流传至今,成为千古佳话。也许因为他的善于用人,才智博学,使得他成为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使魏日益强大。如果光说曹操善于用人,那我将会说“no”,这个从物也有充满人情味的一面。好友逝世使得家族破裂,唯一的女儿蔡文姬因父亲亡故被迫远嫁匈奴。为了替好友找到女儿,曹操千方百计,派发使臣远抵匈奴,多次交涉,几经战乱,终于接回了蔡文姬,为好友了却了一桩心愿。怎么又不让人感动?古今中外,对于曹操众说纷纭,他也以自己独特一面向众人展现着自己,带上一份沉默,一份赞赏,静静地沉静在历史长河之中。

85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二上学期历史论文

    提笔论曹操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曹操那阴险的心理令人生畏;在京剧中曹操那白脸奸臣的角色在众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一声声笑里藏刀,总让人毛骨悚然。也许是因为他

    花开旭航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初一上册历史论文

    1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与人为友,诚为根信为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朋友们在一起

    Too兔rich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论文初二上册

    今天,我怀着波动的心情早早的待遇在台式机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著手。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表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那

    史瑞克0111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关于台湾的历史论文初二

    恩恩呢

    密室娱乐小伙伴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中国外交历史小论文初二

    曾经的那头雄狮已经苏醒了。我国在不是那种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了。也不是那种落后就挨打的年代了,我们已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幸福、定格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