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9

小丸子新
首页 > 论文问答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恶魔小郡主

已采纳
1905年5月7日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今属上海市)吕巷镇的一个中医家庭。1919年,考入江苏南通甲种农业学校。1928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化系。1928年在北平农业大学农化系毕业留校任校图书馆馆员、农学系助教;1931年至1935年受聘于前中央地质调查所任土壤研究室调查员、土壤研究室副主任;1935年出席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土壤学会议,作为第一位中国人在第三届国际土壤学会上宣读了《中国水稻土剖面形态与肥力的关系》的论文,首次提出了“水稻土”这一特殊的土类名称和水稻土形成“三育”(即淹育、潴育、潜育)特征,后来逐渐为世界各国土壤学者接受。1937年赴美学习归国。1937年前中央地质调查所任土壤研究室主任、主任技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迁来重庆北碚,继续从事土壤及土壤肥力研究;1942年至1946年兼任重庆大学、前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川北大学教授。1946年后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农科所土壤研究室、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工作。1946年至1952年先后任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川北大学教授,兼任四川农业改进所土壤肥料系主任;1948年起任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1952年至1953年两次率领师生赴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完成国家橡胶宜林地考察规划,并实现了橡胶种植北移的世界性突破作出了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任中科院生物地理学部常务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晋升一级教授、当选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学部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主任,并出席匈牙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土壤学会,连续三年完成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土壤概查;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晋升一级教授。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57年至1958年兼任重庆市科联主席;1958年起任西南农学院土壤农化系主任,兼任四川省科协副主席、重庆市中苏友协委员;1958年至1963年连续六年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958年还被评为重庆市百面红旗之一;1960年获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工作者;1964年出席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土壤学会议;1972年任西南农学院教育革命组副组长;1973年至1980年在四川简阳县农村长期从事土壤科学和农业高产研究,总结农民经验,创立了一整套农业土壤研究方法,提出了“土壤生理性”、 “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等农业土壤的新概念和新观点。1978年“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80年至1996年10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四川长宁县农村长达十七年继续从事土壤和农业高产研究。他在农业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自然免耕研究所,并用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理论,先后完成了水田和旱地自然免耕机理与技术的研究,两项研究技术在南方已十四个省区大面积推广,增产粮食数亿公斤,为土壤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作出了突出贡献。此间,曾五次被四川省、重庆市和学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两次被农业部和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水田自然免耕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自然科学界精神文明标兵”,由省委组织部、省农牧厅、省人事厅、省科委、省教委、省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向侯光炯同志学习的决定”,同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由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获重奖10万元,1994年九十高龄的侯光炯教授赴墨西哥出席了第十五届国际土壤学会议。1952年——1996年,兼任过原西南农业大学校党委委员、校工会主席、科研部主任、学报总编辑,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顾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顾问组成员、西南区和四川省土壤普查顾问组组长、四川省科技顾问团第一、二届副团长、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组成员。在学术团体中担任过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和荣誉理事、中国土壤肥料研究学会荣誉理事长、四川省土壤学会理事长和荣誉理事长、四川省农学会荣誉理事长、重庆市土壤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1990年获四川省“自然科学界精神文明标兵”,1992年获“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侯光炯教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五、六、七届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第三、四届委员。
341 评论

会逃跑的桃子

梁 林 1929年5月1日出生,云南省建水县,曾用名梁惠芬、杨青,中共党员,高中毕业。1945年前在家乡建水县念小学、初中;1946年至1948年在省会昆明市念高中。在建水县及昆明市念书期间积极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任学生会主席、女同学会主席等。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地下党领导的"民主青年联盟",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7月在昆明参加"反美扶日"学生运动时"七·一五"事件中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48年10月至1950年4月先后参加反蒋自卫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担任营团政工干事、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1950年至1959年先后任共青团云南省委委员、学校工作部副部长、少年儿童工作部长、《边疆青年报》总编辑;1960年至1962年任中共云南省委《创造》杂志编辑部编辑;1963年至1966年任省委农村工作部办公室主任、"四清"办公室主任。1967年至1972年9月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严重迫害,本人被打成反对文革的"现行反革命"、丈夫梁维舟被迫害致死,本人面对家破人亡的劫难,表现很坚强。1972年9月至1983年先后任省农委副主任、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83年至1985年6月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这期间,对云南农村经济改革、体制改革等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1985年8月至1988年4月任中共云南省委秘书长、省保秘委员会主任;1988年5月至1993年4月任云南省政协六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53年当选为共青团全国二大代表;1982年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1987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同时并是中共云南省的党代表、省人大代表。1993年4月离职休养以来,不辞辛劳地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创办了扶贫社团组织并担任云南省扶贫某金会会长、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创建了云南省扶贫中等专业学校并任董事长,创建了云南扶贫开发培训学院(属民办大学)并任董事长兼院长;任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等,为云南的扶贫工作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获得了"云岭女杰"称号。主编了《云南农业合作制史料》丛书,并撰写了数篇有关农村改革、社会发展等文章,其中《坚持和完善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文,被收载于《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丛书中。

305 评论

浅陌时光

邱树毅,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贵州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兼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贵州省化工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酿酒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副组长,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应用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酿造》、《酿酒科技》、《食品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顾问或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工学学科)1等奖1项,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贵州省教学名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0余篇。申请专利21项,获专利授权8项。近期主讲研究生“生物炼制与生化工程”、“现代酿造工程”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生物工艺学》。谭书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食品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蔬菜采后处理与加工实验室主任、贵州省食品、酿造科学与工程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贵州省保健协会副会长、贵州省刺梨学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会员、贵州省微生物协会会员;《贵州农业科学》、《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先后主持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阳市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其中3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余篇。近期主讲研究生“食品物流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等课程。 吴天祥,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酿酒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再生资源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理事,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酿酒品酒师、高级酿酒师,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专家,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白酒评委,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酿酒协会和食品协会白酒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国资委白酒项目决策咨询专家,贵州省委专家智库专家。任《生物加工过程》、《云南农业大学学报》、《酿酒科技》、《中国酿造》等刊物的编委、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获得第四届省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6篇,出版专著1部。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等课程。秦礼康,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大宗粮油、薯类和杂粮杂豆深加工及副产物增值利用、传统特色发酵食品工业化、食品安全控制等科研工作。任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国家食药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食协食品安全师授证讲师、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省委服务决策专家智库人员以及《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和省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5项,横向合作项目15项,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届省级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承担研究生和本科“微生物代谢调控”、“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导论”、“淀粉化学与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学”、“粮油加工工艺学”等课程教学工作。作为高校教材《食品安全导论》副主编。朱秋劲,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从事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和新型食品活性包装材料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兼职有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永红)分中心主任、贵州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专家智库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等。任《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食品科学》、《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农业攻关2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黔东南州科技进步合作奖1项、省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校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参与制定地标1项和企标近10项,有授权专利4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SCI/EI论文5篇。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农业推广学”、“食品卫生学”、“畜产品加工学”等课程。王明力,女,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学术骨干。从事食品与科学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贵州省食品协会,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酿造》、《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项目、贵阳市重点支撑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贵州大学优秀科学奖,获贵州大学五一标兵。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篇。申请专利十余项,获专利授权4项。主讲研究生“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贮藏与保鲜”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卢红梅,女,博士,教授。1990年于贵州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食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到2001年7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食品系作访问学者。现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酿酒与生物工程系副主任。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成员等。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贵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 “贵州省青年科技奖”提名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8项,获专利授权4项。近期主讲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双语课程“生物物资分离工程”、“生物技术概论”、“生物工程概论”,研究生课程“发酵动力学”课程。王修俊,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直以来,主要从事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发酵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安全生产协会专家组成员。先后主持省级工业攻关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及企业横向课题和参加国家级项目的研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4项。曾获贵州省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奖、贵州大学优秀教学奖等。主要讲授“现代食品科学”、“食品保藏学”、“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酿造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等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课程,参加编写“十二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食品保藏原理”教材两部。丁筑红,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骨干。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贵阳市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益生菌泡菜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首席专家,贵州大学生物基础综合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园产品、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技术工艺、质量安全控制、综合开发利用、精深加工等。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省级区域合作项目、市星火计划项目、市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地区基金项目等。负责参与其他横向和纵向课题。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70余篇,申报受理或授权专利10项。主要承担“农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功能性食品”、“食品风味学”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徐俐,女,教授、农学学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果蔬贮藏运销学、农产品加工、园艺产品加工、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湖北农业科学》、《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科技人员服务项目、贵州省(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子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20余项。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8项。获兴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1年被评为贵州大学学术骨干,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书有《辣椒开发与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等。近期主讲本课生“果蔬贮藏运销学”、“粮油加工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添加剂”;主讲研究生“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贮藏与物流学”等课程。何腊平,男,副教授、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博士、硕士生导师、高级食品安全师、贵州大学学术骨干。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一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贵州大学引进人才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主要有19篇,其中SCI收录5篇,申请专利2项。主讲本科课程:“食品营养与分析”、“生物统计”、主讲研究生课程:“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183 评论

相关问答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邱树毅,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贵州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

    Zzzz将将将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

    中国农学通报较安徽农业科学要好一点。

    叽叽咕咕喳喳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什么官都不是,政府机关才有官

    吃货如影随形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赵跃,男,副教授,兽医硕士,职业技能鉴定国家质量督导员。从事畜牧兽医职业技术教育及各类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工作20年。主要担任《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内科学》、《

    qieerdingdon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孙天华,河南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分管校长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信息化管理处(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协助校长管理新校区建

    芳芳Flora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