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4

我叫歪歪
首页 > 论文问答 >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勘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uck丶美人蕉

已采纳
敦煌原本为月氏人的游牧之地,但自汉代设立河西四郡以后,就开始逐渐并入中原的版图,不过,在这之后,敦煌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仍然很密切。到了唐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曾经占领过敦煌,并留下了许多藏文文献。至张氏与曹氏归义军时,还留下了大量回鹘与于阗国的珍贵文献。敦煌所保留文献的丰富程度与价值之高超出我们的想象。敦煌莫高窟所保留的壁画与泥塑一、吐蕃在今天西藏本土保存下来的吐蕃时期的历史文献非常的少,但在敦煌却保留了大量吐蕃时期的传世文献。在敦煌所出土的藏文文书中,不仅保留了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资料,还保留了和吐蕃王室有关的历史文献,如《吐蕃王朝编年史》。另外,在敦煌石窟中还发现了涉及吐蕃历代赞普事迹的《吐蕃王朝大事记》,这部书对我们研究早期吐蕃历史,特别是赤松德赞统治敦煌之前的吐蕃历史有很大帮助。在敦煌文书中还有反映在吐蕃统治时期,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历史文献,如《吐谷浑大事纪年》,就记述了吐谷浑向吐蕃称臣时的故事。吐蕃使臣像二、两个回鹘政权与归义军政权公元840年,身处蒙古高原的回鹘被黠戛斯攻灭,此役让回鹘国彻底亡国,并进行了大举西迁,一部分回鹘入居河西走廊成为甘州回鹘,一部分回鹘到达吐鲁番成为西州回鹘。过去我们对这两个回鹘的了解多集中于《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与《宋史》等正史文献的记述,但内容也多与朝贡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的回鹘人像此时,甘州回鹘在归义军的地盘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西州回鹘又侵吞了归义军政权在伊州(今哈密)的地盘。历史上敦煌正好处于这两个回鹘政权所交汇的地方,在敦煌,归义军政权与两个回鹘政权既有争夺又有来往,而敦煌文书中就有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对两个回鹘政权与归义军政权之间的关系,中国传世文献记载的特别稀少,只有通过敦煌文书才能知道其中大概的内容。三、于阗王国于阗王国原为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一个王国,自汉代就有关于于阗国的记载,至唐代于阗国依然强大,作为西域早期的佛教国家,其宗教信仰一直较为浓重。唐中期,于阗被吐蕃所占领,而于阗是何时从吐蕃的统治下独立出来的,目前文献没有具体的记载,但估计应在公元9世纪前后,即与张议潮归义军起义的时间大体相当。敦煌的佛教雕塑于阗国虽然很早就脱离了唐的统治,但于阗国的国王一直保持着对唐的纳贡,因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于阗国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至公元914年,于阗国开始与曹议金所建立的曹氏归义军保持密切的来往,特别是曹氏归义军与于阗国建立了婚姻关系,即于阗王娶了曹议金的女儿。至10世纪,回鹘建立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剌汗王朝。不久刚刚崛起的喀剌汗王朝就对于阗佛教国发动了以宗教为名义的战争,此时于阗国为了获得经济与军事的援助,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敦煌文书中就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于阗与敦煌之间交流的史料。在今天敦煌的壁画中还保留了众多带有于阗人特点的壁画,而这些宝贵的材料也成为了研究于阗史的重要史料。今天于阗国的佛教遗址四、粟特人粟特地处中亚西部,自中世纪开始就成为了东西间文明传播的中介者。隋唐时期,他们大批次地进入中国,而敦煌就成为粟特人东西往来的主要中转站。所以敦煌保留了大量以粟特文撰写的文献。唐代时,粟特人主要生活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康国、石国、米国等地,汉文史籍称之为昭武九姓,7世纪开始就与唐发生密切的关系。8世纪初期,中亚和大唐之间的战争导致西域局势紧张,加之安史之乱与吐蕃入侵,致使生活在今天新疆的粟特人不得不选择四散而逃。文献记载,到了吐蕃统治时期仍有粟特人在敦煌活动,并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在今天敦煌的藏经洞内,发现了大量由粟特人留下来的佛教典籍。但实际上粟特人原先信仰祆教,后来因为长期在敦煌生活而改信了佛教,这也说明部分粟特人在敦煌一带曾经长期存在,而敦煌的佛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粟特人。粟特人留在敦煌的珍贵文献也成为今天人们研究唐代粟特人生活的重要史料。
264 评论

应该勇敢

王序自序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一:文献的含义二: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第二章:文献的载体一:甲骨二:金(一) 礼器(二) 乐器(三) 兵器(四) 农器(五) 度量衡(六) 钱币(七) 符玺(八) 日用器三:石(一) 碣(二) 摩崖(三) 碑四:竹木五:帛六:莎草纸七:羊皮纸八:贝叶九:纸(一) 造纸术的发明(二) 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 卷子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及流布一:文献的形成(一) 著(二) 述(三) 编(四) 译 佛经翻译 学术翻译 文学翻译二:文献的流布(一) 讲唱(二) 镌刻(三) 抄写(四) 印刷(五) 摄影(六) 扫描、微机输入。第四章 文献的收藏与散佚一:历代官府藏书及其散佚(一) 历代官府文献的收藏概况(二) 历代文献的大量散佚 秦始皇焚书 西汉末年战乱 东汉末年战乱 西晋末年惠怀之乱 侯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隋末唐初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靖康之难 李自成起义 乾隆禁毁 嘉庆宫火 太平天国起义 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 庚子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 文化大革命二:历代藏书家之兴替(一) 周秦私家藏书概况(二) 汉魏晋南北朝的私人藏书(三) 唐宋私家藏书(四) 元明私家藏书(五) 清代著名藏书家(上)(六) 清代著名藏书家(下)(七) 近代著名藏书家第五章:文献的版本一:版本释义古代写作板本,指一种书籍的多种出版形式。二:版本类型(一) 写本 手稿本 清稿本 抄稿本 影钞本 抄本(二) 刻本(三) 套印本(四) 饾版本与拱花印本(五) 活字本(六) 石印本(七) 珂罗版印本(八) 批校本、题跋本三:善本的界义(一) 善本的两层含义(二) 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四:版本的鉴定(一) 明确撰写年代(二) 细读前后序跋(三) 验牌记(四) 查避讳(五) 考刻工(六) 核校阅人时代(七) 看字体(八) 看版式(九) 看纸张(十) 看装潢(十一) 查藏印(十二) 类比法(十三) 查著录(十四) 求旁证(十五) 对书影第六章 文献的校勘一:文献讹误的类型及校勘的目的(一) 文献错讹的类型 讹 脱 衍 倒文字颠倒。 错乱(二) 校勘的目的二: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一) 主观条件(二) 广求异本(三) 广求相关资料(四) 精研所校之书三:校书的主要方法(一) 对校法(二) 它校法(三) 本校法(四) 综合考证法四:校勘成果的处理及校勘记的写法五:校书的态度:多闻阙疑第七章 文献目录一:目录的产生及其含义二:古籍的分类三:目录的主要内容(一) 书名 古书的命名方式(1) 以通称为书名(2) 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3) 以性命为书名(4) 以朝代为书名(5) 以时间为书名(6) 以地点为书名(7) 以隐括内容为书名 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1) 同书异名(2) 异书同名(二) 篇卷(三) 撰人及朝代 关于撰人的朝代 关于撰人(四) 版本(五) 提要(六) 大小序四:目录的类型(一) 公藏目录(二) 私藏目录(三) 史志目录(四) 专科目录 经学目录 小学目录 史部目录 子部目录 集部目录(五) 特种目录 举要目录 丛书目录 知见目录 眼经目录 禁毁目录 版本目录 辨伪目录 其他第八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一:辑佚(一) 古书亡佚之多及其原因(二) 前人辑佚的成绩(三) 辑佚的方法二:辨伪(一) 什么叫伪书(二) 作伪的动机 传道 射利 炫名 争胜 逃禁 避嫌(三) 作伪的主要手段 作者假托他人 后人改题著者 割去序跋 伪撰序跋 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变乱旧例以充新编 自著自注 书以篆籀而充古本 以假掺真窜乱旧帙(四) 我国辨伪的历史我国辨伪历史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五) 辨识伪书的方法 从授受源流上辨伪 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 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 据当世人的揭发辨伪 从文本上辨伪 从文章风格辨伪 从特殊词语的起源辨伪 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辨伪 从因袭上辨伪 从称引上辨伪 从佚文上辨伪 从史实的先后辨伪 从称谓上辨伪 从制度上辨伪 从地理沿革上辨伪 从本书与作者的思想观点矛盾上辨伪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矛盾辨伪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辨伪 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倒置辨伪(六) 伪书的价值 伪书的史料价值 位数的文学价值 伪书的语言价值 伪书的思想价值 伪书的其他价值第九章 类书与丛书一:类书(一) 何谓类书(二) 类书的起源(三) 类书的功用 查找史料 查找辞藻 校勘、考订古书 辑佚(四) 类书举要二:丛书(一) 什么叫丛书把多种不同的书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名。(二) 丛书的起源与功用(三) 丛书举要第十章 地方志与家谱一:地方志(一) 地方志的产生(二) 历代地方志的数量(三) 地方志的种类 总志 省志 府志 州志 厅志 县志 乡镇志 都邑志 卫所志 边关志 土司志 盐井志 专志(四) 地方志的用途二:家谱(一) 家谱的起源与发展(二) 家谱的内容(三) 家谱的价值及存佚情况 家谱的价值 家谱的存佚情况第十一章 总集与别集一:总集(一) 选集举要(二) 全集举要二:别集(一) 别集的起源(二) 别集的内容(三) 别集的文献价值第十二章 出土文献概述(上)一:甲骨文文献(一) 甲骨文的发现(二) 甲骨文的发掘及出土数量(三) 甲骨文资料的结集与考释》(四) 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二:金文文献(一) 金文的出土(二) 金文文献的汇集及考释(三) 金文文献的学术价值第十三章 出土文献概述(下)三:简帛文献(一) 近世出土简帛文献概况(二) 简帛文献的价值四:石刻文献(三) 石刻文献要籍(四) 石刻文献的价值五:其他出土文献(一) 盟书(二) 玺印(三) 砖瓦文字(四) 纸质出土文献第十四章 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一) 敦煌(二) 敦煌石窟(三) 莫高窟(四) 藏经洞二:敦煌石室的发现及文献的流散(一) 敦煌石室的发现(二) 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和原因推测(三) 敦煌遗书的流散三:敦煌文献的目录四:敦煌文献的汇编整理与刊行五:敦煌文献的内容及价值(一) 宗教文献(二) 儒家经典(三) 语言资料(四) 史籍地志(五) 子部图书(六) 考古与艺术(七) 文学作品(八) 科技史料

360 评论

魔王夫人

敦煌石窟中有历时十个朝代,一千余年,数以万计的各种菩萨彩塑和画像,而这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有别于印度、东南亚、西域和中国中原菩萨的风格特点,因此,研究者们把敦煌菩萨塑像和画像称作“敦煌菩萨”

283 评论

曹婕倩风恬

敦煌的藏经洞里一定是藏了历史的文献这都很珍贵的

134 评论

xiaoyimoon

自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敦煌就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往来客商和政府驻军使敦煌辉煌了一千余年之久。到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时候,由于宋朝软弱无能,没有能够收复河西走廊。此时敦煌由唐末以来的地方割据政权归义军所控制,面临着回鹘和西域的伊斯兰教势力的威胁。此时敦煌称沙州。宋咸平五年(1002年)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归义军领袖曹延禄与其弟曹延瑞被迫自杀。延禄的族子曹宗寿在众人推举下掌握了归义军政权,宋朝政府遂任命曹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战争和内乱使曹氏归义军政权迅速衰落,而沙州地区的回鹘势力在这一时期却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与归义军政权抗衡的重要力量。此时,归义军政权已不堪一击,任何外来的攻击和内部的骚乱都足以使其倾覆。这使得在归义军政权庇护下的沙州佛教势力感到极度恐慌。景德三年(100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黑韩王朝灭掉于阗佛教王国,这个消息很可能被从沙州寺院东逃的于阗人得知,在佛教像法灭尽思想的影响和穆斯林东进的威胁下,莫高窟的一些寺院将一些重要的经卷和佛像、幡画等集中起来。收藏在原来存放各寺剔除的经卷、外典、过时文书、旧幡画、佛像的洞窟中(今编号为第17窟),并将该窟洞口封闭起来,做了必要的掩饰。以后,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逐渐离开人世,藏经洞的情况也就不再为世人所知。敦煌石窟密洞中,所藏遗书以佛教典籍最多,还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成为多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参证,其主要部分又是传统文献中不可得见的资料,价值尤为珍贵。所以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

286 评论

相关问答

  •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勘录

    自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敦煌就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往来客商和政府驻军使敦煌辉煌了一千余年之久。到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时候,由于宋朝软弱无能,没有能够收复河西

    罂粟女孩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

    西北民族大学并不是一个211大学,只是一个重点本科院校

    馒头的馒头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df

    中国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24日披露,该所自2006年起整理出版流失在海外的敦煌古藏文文献,目前完成英藏9册、法藏22册(每册336页左右),并正在推动

    我的小满 2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解题目录

    藏学(一)著作类1、《西藏萨迦格言译注》王尧译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2、《藏剧故事及研究》王尧编著,戏剧出版社,1962年;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3、

    momohana0217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英藏敦煌藏文文献

    藏文(བོད་ཡིག),指藏族使用的藏语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适用地区主要有:中国境内的藏族人,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境内的一部分人。藏

    yoyoyoyoyo224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