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0

詹姆斯尐雪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外文化议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人参娃娃小辫子

已采纳
回望交流的主体,那还就是两国互相学习
89 评论

在路上8848

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先后主办、承办、同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各类有规模、有影响的学术会议、论坛10多次,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参会人员达到1000多人次,对于扩大社科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其中,2005年8月,社科院牵头召开的 “首届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范围广、学术与社会影响大,展现了中国蒙古学研究实力,加快了中国成为世界蒙古学研究中心的进程,在中国蒙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围绕“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召开的“‘草原文化研究工程’新闻发布会”、“草原文化高层论坛”、“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草原文化研究丛书》首发式”等会议,全国社科规划办领导、中国社科院领导、自治区主要领导以及许多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到会并讲话发言,在社会和学术界产生较大反响。内蒙古发展论坛“内蒙古发展论坛”定位较高、形式灵活,直接参与到地方党政决策之中,已成为品牌会议;其他科研项目“阿尔寨石窟文化研讨会”、 “现代化背景下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经济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国际“哲学节”座谈会等学术会议独具特色。这些学术会议、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了同有关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关系,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年共举办院级学术报告会、新闻发布会、理论研讨会等80多次。对外科研交流利用蒙古学、经济学等学科优势,加强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接待来自美国、蒙古、日本等国的学者与政府官员70多人次,赴国外及台湾、港澳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访问20多人次。累计接受各类媒体采访300余次,参与制作各类电视文化和宣传片20多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门办院”力度的不断加大,同区内外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广泛建立合作,学术交流与往来更加频繁,效果更加明显。

210 评论

大懒猪001

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作文写1500字,我觉得这个可以写,全球贸易经济,或者写中外合作的一些材料

85 评论

碎花花11

中国人自90年代以来,突然对过洋节很感兴趣,国外的情人节、愚人节、风情节、感恩节、母亲节等等,年年十分红火,而对本国的传统节日如寒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却反倒渐渐冷淡。“洋节”盛行,土节“遇冷”,过洋节究竟好不好?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丹丹认为,圣诞节等洋节日的盛行发生于全球化或者西方文明在全世界渗透的背景之下,是不同文明交融的结果。过洋节往往是个体身份建构的手段。因为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过洋节日可能被贴上有品位、时尚、时髦等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霸权。 着名作家流沙河感叹地说道,传统节日目前处境尴尬,而洋节却备受推崇,每逢洋节,那种喧嚣让人瞠目结舌。而每逢端午、重阳、中秋,却相当冷清,让人痛心疾首。 两种节日也是两种文化的挑战,城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西方节日好象略占上风。我们恐惧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每一个文化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怕的是人们屏弃传统文化,思想完全被外来文化占据。 知名学者魏明伦表示,传统节日的冷清可以看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断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无论如何,国人不应该眼睁睁看着传统节日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面对国人冷落传统节日,追捧西方节日的现象,很多人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我们该如何来保护传统节日呢? 从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动荡。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大量的“洋货”充斥中国市场。西方的各种宗教信仰以及人文冲击着国人的眼球。新鲜事物的刺激,造成人们多其越来越盲目,反而造成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火,而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等,它们的味道却一年比一年平淡。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年轻人对洋节是有选择性的,喜欢过的主要是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为的是增进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亲情。喜欢过洋节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因此而疏远自己的传统节日就太可悲了。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越来越淡,除了商家、媒体制造出来的那点嚎头外,似乎春节的一切都流于形式。让人奇怪的是生活在西方世界的黄皮肤中华子孙对祖宗遗留下的节日且非常重视与本土江河日下的状况成明显对比,这对我们这个民族是个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恐惧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每一个文化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创怕的是人们屏弃传统文化,思想完全被外来文化占据。传统节日的冷清可以看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断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无论如何,国人不应该眼睁睁看着传统节日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中华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在不断融合中产生的文化,所以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举个例子,外国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少有国家境内流行着数种宗教而不发生冲突。中国就不一样,境内有佛教,天主教,道教,并且教派也不是单一的,就拿佛教来说,既有禅宗又有密宗,但中国就没有出现教派冲突。还有,中国人信仰也有很大的包容性,即信菩萨又信神仙,信仰的杂糅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西游记》里道教神仙系统与佛教神仙系统的交流。这在外国的文学作品里是极其少见的。所以包容性使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认为,面对滚滚而来的洋流,我们应该包容接受,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保存传统文化和对待西洋文化上,日本人就做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应该像日本学习如何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近些年来,韩国利用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报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所以我们在接受洋文化时不能舍本逐末,让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我们手里旁落他家。振兴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责任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舍己利他的群体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和为贵的人际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我们需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校正媚外的弱势心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具有民族特点的就越具有价值和生命力,越能走向世界。因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抵御西方文化霸权的最有力武器。 过去先辈们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然后又有“师夷长技以自强”之说。这一转变其实已经暗含着我们应该先做好自己,再去抵御外来侵害。今天的中国电视市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剧、日剧、韩剧等的冲击。但这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好的学习,抛弃不好的。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也一样。如今看外国电视剧是一种吸收和了解文化的方式,通过这种语言加画面的传播,我们得到了心理上的交流,并且我们可以就其内容与其他观众,甚至编剧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和研究。但是这种研究不是以什么入侵和反入侵为前提,而是对一种技术、对一种观点、对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对一种人生理念的探讨。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思想深度,也给所有的观众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 全球化面前,文化的传承与回归主要靠我们青年人。我们要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节日的传说、由来以及它的源远流长,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使我们在复杂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会审视和明辩,学会取各家之精华,丰富自己的头脑和阅历,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只有我们心态调整好了,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95 评论

520贝基清净果

最大差异是西方国家都想压制中国,而却不敢明目的针对中国。

35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外文化议论文

    最大差异是西方国家都想压制中国,而却不敢明目的针对中国。

    我最亲爱的12345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中外文化的议论文

    一般立意:洋为中用,去其糟柏,取其精华(拿来主义)深度立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突出民族特色 一般人在“拿来”的时候总是选适合自己

    Rabbit公主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中外文化议论文范文

    以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话题作文,那么你就要以中国的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主要异同来进行阐述

    philips1111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中外文化议论文题目

    以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话题作文,那么你就要以中国的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主要异同来进行阐述

    鳗鳗小公主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中外文化议论文素材

    以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作文写1500字,我觉得这个可以写,全球贸易经济,或者写中外合作的一些材料

    萨瓦底卡Fs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