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1

哈布斯窗帘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新能源汽车经济学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幽深的猫巷

已采纳
我觉得目前是电动汽车,传统汽车产业链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现在买了传统车最花钱的地方无非就是加油和保养了。但是以目前的电动汽车产业来看,首先造车的成本就不低,然后充电比如充电桩,比如带充电桩的车位,比如电池的使用寿命,报废年份等等。
217 评论

吴山脚下201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如下:1、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至关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汽车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果举措。现在能源和环境疑问日益严重,社会舆论压力空前,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环境疑问的有效果途径,与此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2、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工信部做为牵头单位制定了多项有关政策,为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响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信部的支持。

276 评论

foxbaby16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关键词] 机遇,挑战,经济结构的转变  正 文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的具体依据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和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所得出的重大判断。这一战略论断究竟由何得出?又将如何影响中国今后的发展轨迹?  我国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金融危机剧烈动荡后的缓慢复苏之中,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发生改变和逆转。  从国际环境看,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在全球化调整发展中拥有新的优势。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致力于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将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在抢占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竞争中具有新的机遇。三是新兴大国地位上升。我国等新兴大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目前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主要是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回升状态,已经从2009年的负增长转为了今年的正增长,贸易量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强调要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建立更加有效的国际金融新秩序,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其次,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在每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后,经济复苏的基础都来自技术进步、产业重组和设备更新,这将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机遇,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增长,更多是质的飞跃,是建立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增长。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立足国内,无论改革开放经验的积累,还是科学发展理念的创新,中国经济已具备发展提升、再上新台阶的信心、实力和强劲的动能。   经济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具备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迈上新台阶,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000美元,正在由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二是国内市场加快成长,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国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增强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四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可以创造出基础设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资需求以及农业转移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而形成的巨大消费需求。五是深化改革的潜力巨大。改革可以改善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成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劲动力。  总体看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并且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转型的基础。从特定意义上说,一些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消费贡献降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储蓄率过高等,也同样可以通过改革来促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个过程其实也正是结构调整的过程。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应实现三大转变  30多年来中国长期持续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要素红利、市场化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这三大红利的逐步衰减,中国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大进大出”式的循环发展模式也似乎走到了尽头。2011年是中国新的“五年计划”的开端,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岔路口,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潜力如何,还有哪些优势可以挖掘,这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大的战略性议题。  过去30年改革期间,劳动力优势是催生中国出口导向模式的主要原因,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特定的经济制度导致产出分配趋于悬殊,衍生出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特征。1978年GDP中间储蓄率占38%,2007年的时候占到了51%。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低劳动力成本、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形成。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和供给冲击的影响,依靠人口红利、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形成的所谓“投资成本洼地”效应逐步减弱,“低要素成本”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以往的国家盈利模式在大多数要素价格上涨面前已经发出预警。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之变让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未来的增长之路。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货币宽松、政府透支、结构失衡、美元走势、大宗商品价格、通缩通胀、资本流动等多种因素交织,这将使未来全球经济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特别是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严重依赖政策刺激,并且没有有效跟进促进中期增长和长期结构调整后续政策的前提下,未来全球经济依旧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的轨道,中国依旧会遭受来自外部的不断冲击和挑战。  但就危机带来的机遇而言,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除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引擎的转向,还来自于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生态重建的过程中,目前恰恰是中国发展战略由外向内三个重大调整和转变的重要机遇期。  1外延型经济增长向内涵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低成本时代渐行渐远,意味着中国过分依赖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中国需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由粗放型的斯密增长向熊彼特式的内涵增长转变。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刘易斯”拐点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衰减的问题,除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产业转移、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外,还应重视民工短缺的“制度缺陷”因素影响,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才能预防民工短缺等类似现象的出现和造成的冲击,并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提供人力资源准备,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2由外向型经济增长向内需型经济增长转变  当前全球以需求和供给构造的世界分工体系正面临着国际收支体系巨大不平衡的困扰。全球失衡的系统中,“中国储蓄、美国消费”,本应在本国内部实现的均衡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被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将“生产、消费、投资”运行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重组。而今,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供给方,正面临着外部需求不足的市场萎缩;而依靠消费信贷缓解经济矛盾的发达国家也因债务导致过度消费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约束会进一步显现,这种趋势就会倒逼中国发展驱动转向内需,现在由中国生产,美国消费变成由中国自己消费来替代出口,替代美国消费!这实际是发达国家的消费权部分让渡给发展中国家。  3由主要依赖国际资本向培育壮大本土资本转变  应该说,国际资本集聚能力的形成和大量国际资本在中国的使用,是中国加速工业化、市场化进程,迅速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原因。30年前开始的对外开放,是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外资引进、资源开发、补偿贸易等方式开始的。这些方式是从当时中国低发展水平出发的现实可行和最具效率的战略选择,也正是当时中国缺乏资本、先进技术和融入全球经济的能力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中国走上了以本国低级资源要素吸引外国高级资本要素的道路,然而这也决定了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配上,高端资本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资本输出、通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获得大部分利益。   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我国经济和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挑战  1扩大内需更为紧迫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形成了我国出口依赖、投资强劲、消费不足的历史发展格局。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出口市场,稳定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同时活跃国内市场扩大国内的需求,激发消费的拉动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长远看,强化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会改变我国经济拉动不平衡的状况,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基础。  2节能减排的任务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大  我国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走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模式。我国要在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任务更重,所以,要在节能减排领域后来居上,成为低碳经济的引领者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将面临更大的节能减排任务,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压力将持续增大。  3市场竞争更激烈,发展空间受挤压  金融危机后,我国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发达国家回归实业、发展实业,试图重现昔日的辉煌。因此,我国的制造业等实业领域将面临更多、更大的对手,市场空间受挤压。另一方面国际资源能源的争夺加剧。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制约对外依存度增大,影响我国能源资源的供应安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面临能源资源的国际竞争将更为激烈。  4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每一个国家都在追求与自己有利的经济目标,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保护主义的兴起,我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企业和经济面临如此重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潜伏着更多的机遇。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关键是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结束语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关键时期,我们既要通过转变来化解高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要为经济复苏后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这次转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难,它不仅有结构调整也有体制变革,有经济领域也有社会领域。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关口,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向何处去的重大选择。不进则退,不进则亡。所以必须变革我们的发展方式,为我们的现代化拓展新的空间。

135 评论

烧饼小顺顺

从古道今;金本位;脱离金本位的现代经济;

351 评论

我是伙星人

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优势就是用车汽车成本低,传统汽车燃油费用太高了,而且电动汽车采用新能源,更绿色环保。

216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能源汽车经济学论文

    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优势就是用车汽车成本低,传统汽车燃油费用太高了,而且电动汽车采用新能源,更绿色环保。

    rayyeung23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新能源汽车论文

    汽车工业目前的风口在于新能源汽车,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池驱动电动汽车(EV)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呈指数增长。但是仍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这种潜力

    鄙视投机者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新能源汽车创新论文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一个字----难!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国的消费者思想还处于封闭阶段

    happppylee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新能源汽车学术论文

    有招编辑部这边做过类似的文章通过的哦,小编全程 免费 提供专业写作思路和构建框架, 在线构题辅导,这样能更准确的解决同学的问题哦,望采纳哦,,麻烦同学了。

    托尼小吃货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论文

    立帜汽车制造网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

    月语星纱 1人参与回答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