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6

猪猪爱次次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流程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粒砂的梦想

已采纳
国外大牌现在都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中国却在开拓海外市场,还要担心经济危机,很矛盾不是吗?商品归根结底是给人用的,中国的人口有14亿,比美国加欧洲(包括俄罗斯)都多得多,为什么还要去海外找市场?中国出口的不是飞机大炮和高科技产品,大多是小商品,日用品这些大众货,更是本国人民也能够大量消费的商品,那为什么还要以比本国价格还低的价格出口到国外呢?因为在国内消费不了,真的消费不了吗?不是的,是大众能够消费掉却没有钱消费,为什么没有钱消费呢,问题出在分配制度上。举个例子:你知道中国人创造100元价值的商品只能得到大约43元的报酬吗?其他的钱哪去了?20多元国家拿走了,30多元资本家拿走了。这里说的43元还是总报酬,实际制造商品的工人能拿到只能更少,大约30多元吧,而制造出的商品价值100元却不可能只卖100元,商人还要加价出售,这样当生产商品的工人拿着30多元看到商店里自己制造的打着130元价签的商品只能是一声叹息了。所以中国人并不是消费不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而是没有钱消费,大量的资本流入了国库和资本家的口袋,但资本家是不会成吨成吨的买些袜子背心塑料凉鞋搬回家的,所以大量的中低档消费品只能寻求出口。而国外厂家也看中中国的分配不均问题,大量向中国出口本国的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即使中国只有1%的富人,那么在14亿的基数下也是无限巨大的市场。中国为了限制本国资本的流出就向这些进口产品征收高额的税收,以致在中国购买这些产品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国外,但这些对于那些少数富人来说也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中国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近出口。一直说扩大内需,内需我们是有的而且很大,只要能从分配制度上做出改变,让大众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大家手里真正有钱了消费得起了,鬼才要把自己辛苦生产的商品低价卖到国外给洋人用呢。
262 评论

呵呵呵达

现在那个最佳答案不知道在回答什么东西,实在看不下去。本人之前在外国经济与管理上发过几篇文章,也是该刊的外审。比较了解该刊物。这个期刊去年改了审稿流程。现在一般过了初审后会同时送两个外审(现在的初审更加严格)。编辑的态度是只要文章能修改尽量会给机会让你改。一般外审没有否定选题意义,或提出重大缺陷,都会让你退修。这时候你好好修改后一般被录用的概率比较高。退修再审后没有什么大问题后就会进入复审与终审了。现在外审过了后,一般主编都会尊重外审与责任编辑的意见进行采用。

142 评论

黑崎龍少

有道理不完善。任何利益转移都是政策利益阶层智力博弈过程的结果。郎咸平和您的信仰者利益阶层您的指导思想行为是很好的。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行为目的教授是错误的。错误的几大点根本依据在这里保密。因为这是党国家人民更加福寿禄财喜发达稳定共产的战斗努力不偏离战略方针。中国改革开放包容承受能力导致广大经济体太复杂。所以教授和没有深度修行以根为魂的经济家老板政治家各类人都是绝对看不懂中国经济的。但是就算看不懂中国经济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各类公民思想行为目的符合我们的现在的这个道。那么健康经济福楽都有保障过得好或越来越好的。郎咸平不同意此真理可当面和我讨教对峙提升。

312 评论

Leo叶2222

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中国官方储备及商业银行投资的美元资产在本轮危机中一度暴露于风险中,但总体而言投资损失有限,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 具体的影响: (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具体到中国而言, ,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跌95%,建设银行跌94%,中国银行跌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招商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4)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教训深刻宜引以为戒:中国可以在美国本次危机中学得以下教训: (1) 宽松的货币政策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给日后金融系统危机带来潜在风险。 (2) 面对国际市场这碗“深水”, 中国的“走出去”政策须更为谨慎,对外投资需要有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的投资策略。赞同18| 评论(1)

94 评论

飞翔的等待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近日再度发表敏&感言论, 直言中国经清基本症结是社会的寄生性,具体表现在五个环节:一、沉重的税费负撸:二、腐败、寻租加重企业的交易成本三、国企的垄断性获利:四、虚拟经济与实髓经济的失衡:五、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打破了收入与财富之间的均衡,同时也加重了实体经清的负担。

26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流程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近日再度发表敏&感言论, 直言中国经清基本症结是社会的寄生性,具体表现在五个环节:一、沉重的税费负撸:二、腐败、寻租加重企业的交易成本三、国

    3未闻花名3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

    国外大牌现在都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中国却在开拓海外市场,还要担心经济危机,很矛盾不是吗?商品归根结底是给人用的,中国的人口有14亿,比美国加欧洲(包括俄罗斯)都

    张小繁繁繁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申请

    归根界底一句话,靠什么来拉动经济以前是房地产,现在呢

    马铃薯菇凉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要求

    中国经济问题什么时候能好转 对不起,你的问题不是个好问题,以为我认为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以波及到我国经济实体,由于我国大量的实体产业针对的是出口市场,我国政府虽然针

    生活算个球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中国经济问题杂志审稿流程

    自己发是比较难的,到邮局问一下

    小袅袅09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