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要求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要求

发布时间: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要求

中国经济问题什么时候能好转 对不起,你的问题不是个好问题,以为我认为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以波及到我国经济实体,由于我国大量的实体产业针对的是出口市场,我国政府虽然针对危机做出了促进内需市场的改变,我们如果认真仔细的审视我国经济的话,大量的出口产量是我们国内消费市场不法消化掉的,这必将影响我们的经济好转。因此,我们的经济在没有经过一个下降或沉淀的时期时,就更不要说什么好转的问题了。

是贫富收入差距太大,这样就没有把国内最大的刺激消费增长的,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开发出来,这样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归根界底一句话,靠什么来拉动经济以前是房地产,现在呢

已经有了好转,我们被美国拖累大了,原来今年可以增长百分之3的,可是因为美国我们只能百分之8左右了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

国外大牌现在都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中国却在开拓海外市场,还要担心经济危机,很矛盾不是吗?商品归根结底是给人用的,中国的人口有14亿,比美国加欧洲(包括俄罗斯)都多得多,为什么还要去海外找市场?中国出口的不是飞机大炮和高科技产品,大多是小商品,日用品这些大众货,更是本国人民也能够大量消费的商品,那为什么还要以比本国价格还低的价格出口到国外呢?因为在国内消费不了,真的消费不了吗?不是的,是大众能够消费掉却没有钱消费,为什么没有钱消费呢,问题出在分配制度上。举个例子:你知道中国人创造100元价值的商品只能得到大约43元的报酬吗?其他的钱哪去了?20多元国家拿走了,30多元资本家拿走了。这里说的43元还是总报酬,实际制造商品的工人能拿到只能更少,大约30多元吧,而制造出的商品价值100元却不可能只卖100元,商人还要加价出售,这样当生产商品的工人拿着30多元看到商店里自己制造的打着130元价签的商品只能是一声叹息了。所以中国人并不是消费不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而是没有钱消费,大量的资本流入了国库和资本家的口袋,但资本家是不会成吨成吨的买些袜子背心塑料凉鞋搬回家的,所以大量的中低档消费品只能寻求出口。而国外厂家也看中中国的分配不均问题,大量向中国出口本国的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即使中国只有1%的富人,那么在14亿的基数下也是无限巨大的市场。中国为了限制本国资本的流出就向这些进口产品征收高额的税收,以致在中国购买这些产品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国外,但这些对于那些少数富人来说也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中国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近出口。一直说扩大内需,内需我们是有的而且很大,只要能从分配制度上做出改变,让大众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大家手里真正有钱了消费得起了,鬼才要把自己辛苦生产的商品低价卖到国外给洋人用呢。

中国经济问题什么时候能好转 对不起,你的问题不是个好问题,以为我认为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以波及到我国经济实体,由于我国大量的实体产业针对的是出口市场,我国政府虽然针对危机做出了促进内需市场的改变,我们如果认真仔细的审视我国经济的话,大量的出口产量是我们国内消费市场不法消化掉的,这必将影响我们的经济好转。因此,我们的经济在没有经过一个下降或沉淀的时期时,就更不要说什么好转的问题了。

实业经济不振生存困难,地产经济泡沫严重,民间资本运营无规范,出口受汇率、产品结构及其他区域经济疲软影响,等等……最根本的是内需拉动严重不足,大多数平民百姓仍处在节衣缩食的状态

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中国官方储备及商业银行投资的美元资产在本轮危机中一度暴露于风险中,但总体而言投资损失有限,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 具体的影响: (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具体到中国而言, ,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跌95%,建设银行跌94%,中国银行跌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招商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4)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教训深刻宜引以为戒:中国可以在美国本次危机中学得以下教训: (1) 宽松的货币政策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给日后金融系统危机带来潜在风险。 (2) 面对国际市场这碗“深水”, 中国的“走出去”政策须更为谨慎,对外投资需要有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的投资策略。赞同18| 评论(1)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申请

归根界底一句话,靠什么来拉动经济以前是房地产,现在呢

中国经济问题繁多,根源到底在哪?专家十个字总结

实业经济不振生存困难,地产经济泡沫严重,民间资本运营无规范,出口受汇率、产品结构及其他区域经济疲软影响,等等……最根本的是内需拉动严重不足,大多数平民百姓仍处在节衣缩食的状态

1:经济危机会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当然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2: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是指什么,加大出口?投资国外资本市场?收购国外企业?都是老调调,什么出口转内需啊,其实制造业已近开始转移了,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这些地方,劳动力成本比大陆低得多的多。不要买到不良资产,减持国债,增持黄金。我觉得就这两点注意。3:对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来说,人口是很重要。内需,劳动生产率,国民总产值,都是。但不应该对所有经济体制而言。(暑假无聊干什么?知道答题去吧)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流程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近日再度发表敏&感言论, 直言中国经清基本症结是社会的寄生性,具体表现在五个环节:一、沉重的税费负撸:二、腐败、寻租加重企业的交易成本三、国企的垄断性获利:四、虚拟经济与实髓经济的失衡:五、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打破了收入与财富之间的均衡,同时也加重了实体经清的负担。

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中国官方储备及商业银行投资的美元资产在本轮危机中一度暴露于风险中,但总体而言投资损失有限,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 具体的影响: (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具体到中国而言, ,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跌95%,建设银行跌94%,中国银行跌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招商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4)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教训深刻宜引以为戒:中国可以在美国本次危机中学得以下教训: (1) 宽松的货币政策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给日后金融系统危机带来潜在风险。 (2) 面对国际市场这碗“深水”, 中国的“走出去”政策须更为谨慎,对外投资需要有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的投资策略。赞同18| 评论(1)

有道理不完善。任何利益转移都是政策利益阶层智力博弈过程的结果。郎咸平和您的信仰者利益阶层您的指导思想行为是很好的。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行为目的教授是错误的。错误的几大点根本依据在这里保密。因为这是党国家人民更加福寿禄财喜发达稳定共产的战斗努力不偏离战略方针。中国改革开放包容承受能力导致广大经济体太复杂。所以教授和没有深度修行以根为魂的经济家老板政治家各类人都是绝对看不懂中国经济的。但是就算看不懂中国经济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各类公民思想行为目的符合我们的现在的这个道。那么健康经济福楽都有保障过得好或越来越好的。郎咸平不同意此真理可当面和我讨教对峙提升。

国外大牌现在都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中国却在开拓海外市场,还要担心经济危机,很矛盾不是吗?商品归根结底是给人用的,中国的人口有14亿,比美国加欧洲(包括俄罗斯)都多得多,为什么还要去海外找市场?中国出口的不是飞机大炮和高科技产品,大多是小商品,日用品这些大众货,更是本国人民也能够大量消费的商品,那为什么还要以比本国价格还低的价格出口到国外呢?因为在国内消费不了,真的消费不了吗?不是的,是大众能够消费掉却没有钱消费,为什么没有钱消费呢,问题出在分配制度上。举个例子:你知道中国人创造100元价值的商品只能得到大约43元的报酬吗?其他的钱哪去了?20多元国家拿走了,30多元资本家拿走了。这里说的43元还是总报酬,实际制造商品的工人能拿到只能更少,大约30多元吧,而制造出的商品价值100元却不可能只卖100元,商人还要加价出售,这样当生产商品的工人拿着30多元看到商店里自己制造的打着130元价签的商品只能是一声叹息了。所以中国人并不是消费不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而是没有钱消费,大量的资本流入了国库和资本家的口袋,但资本家是不会成吨成吨的买些袜子背心塑料凉鞋搬回家的,所以大量的中低档消费品只能寻求出口。而国外厂家也看中中国的分配不均问题,大量向中国出口本国的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即使中国只有1%的富人,那么在14亿的基数下也是无限巨大的市场。中国为了限制本国资本的流出就向这些进口产品征收高额的税收,以致在中国购买这些产品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国外,但这些对于那些少数富人来说也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中国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近出口。一直说扩大内需,内需我们是有的而且很大,只要能从分配制度上做出改变,让大众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大家手里真正有钱了消费得起了,鬼才要把自己辛苦生产的商品低价卖到国外给洋人用呢。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

中国现行的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及体制,中央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地方的发展模式等等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会给宏观经济造成什么样的严重问题呢?从全国来说,重视特大和大型企业发展,偏重于投资和依赖出口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增长的内容中主要是高速公路、铁路、大楼、广场、电站、炼油厂、钢铁等这样一些不增加后续就业和劳动参与率低的基础设施和产品,这样一种增长模式如果长期延续下去,将会给未来的经济形成八大扭曲的流程和走势。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能会越来越困难,城镇真实的失业率会凸显。 城市中大量的建设工地吸收了规模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商和出口性的内资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在逐步提高,许多企业逐步地用机器代替人工,导致同样的增长速度下降,相对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限制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制,使创业和经营环境恶化,导致个体工商户和微型及中小企业大量破产。 从目前的产业内容和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看,一是城市中大量的建设工地吸收了规模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这种转移的特点是,许多工程完工后续吸收转移和就业的功能较弱,特别是2008年以后一些建设项目会相对减少,这种转移对于农民工来说不是一种永久性的转移。二是外商和出口性的内资企业,由于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变,加上各地加大社保征收力度,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打击欠薪和延长工作时间等违法行为,总体上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在逐步提高,许多企业逐步用机器代替人工,导致同样的增长速度下,相对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三是限制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制,使创业和经营环境恶化,导致个体工商户和微型及中小企业大量破产,本来可以解决65%-80%劳动力就业的部分却发展十分艰难。由于创业不足,个体户、微型和中小企业相对太少,不仅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机会也相对不足。比如,2005年中国只有350个法人企业,每千人只有6个企业,而发达国家每千人一般为45个左右,发展中国家每千人一般在20-30个范围。如果这种态势不能被扭转,“十一五”期间每年劳动力供给2400万,如果每年只能安排1100万,累积新增失业将为6500万, 加上目前实际失业在家的5080万人,2010年时,城镇失业人口将达11600万人左右,城镇失业率将上升到25%左右,失业和就业不足率可能达到35%。 二 GDP的劳动分配率将相对越来越低,资本分配率将相对越来越高,居民和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矛盾更加突出。 如果经济增长长期以资本投入所推动,劳动要素闲置程度越来越高,则资本分配GDP的能力和程度将越来越强。 由国民经济资本和劳动要素结构扭曲,劳动闲置和企业结构畸形导致的基础性的分配不公,很难以国家财政的再分配来进行纠正。 实际上,一国失业率高低,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劳动推动和参与程度,失业率低,劳动参与程度高,劳动要素对GDP增长贡献大,劳动要素在GDP中的分配比率就高;否则,劳动分配的比率就低。而中国,如果经济增长长期以资本投入所推动,劳动要素闲置程度越来越高,则资本分配GDP的能力和程度将越来越强,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这样,一是由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相对太少,几乎没有创业型的中等收入人群,而由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失业人口过多而绝对贫困的人口又很多,将会形成大规模的低收入和微薄收入人口;二是GDP的新增部分,由于资本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外商分配的较多,特大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资本所有者和高中层管理者分配较多,垄断型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分配较多,国家收税收费后给政府公务员分配较多。这种由国民经济资本和劳动要素结构扭曲,劳动闲置和企业结构畸形导致的基础性的分配不公,很难以国家财政的再分配来进行纠正,未来基尼系数数值将会越来越大。 据有关机构的研究,中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16;2003年已经为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4,2004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超过465,到了2005年已逼近47。对基尼系数扩大和控制对策,应当有一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基尼系数扩大是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造成的。这是大错而特错的供认。拉美等国曾经搞国有化,发展特大和大型企业,忽视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因此,特大和大型企业及政府公务员的收入较高,而微型和中小企业少而中等收入人口很少,因特大和大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高、微型和中小企业少而失业的人口较多,因此其基尼系数相当高;而个体和微型及中小企业较多,国有企业很少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却与之相反,基尼系数特别低。有的学者认为,基尼系数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税收调节、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不到位。我认为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创业不足,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数量太少,中等人口相对少和失业人口相对多导致的。如果不从鼓励创业和增加就业,仅仅 从税收调节、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角度去考虑公平,会形成重税抑制创业和就业,失业和贫困人口更多,财政赤字和外债扩大,通货膨胀严重的局面。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处在二元结构转型期间,地区发展又不平衡,因此,中国基尼系数要城乡分别和各地区分别计算。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基尼系数扩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先低、后高、再低,呈倒U形,因此,中国发展的一个较长时期,基尼系数扩大是必然的。实际上将拉美各国情况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东亚地区情况相比较,后者在结构转型时期,基尼系数低得多。因此,应当从国际对比的视野去认识问题,并且以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的积极方面去扩大中等人口,减少因失业而导致的贫困人口,再配合政府的税收调节、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从而能够并且切实有力地控制住基尼系数的扩大。这种缩小贫富差距的思路和对策,是一种正确的思路和对策。 三 国家在分配方面的能力太强,人民在分配方面的能力较弱,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可能会形成国富与民富不均衡。 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人均GDP增长速度和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和土地收入计算在内,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更大和更快。 财政收入1990-2004年,平均年增长5%,2005年增长9%,今年1-5月财政收入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990-2005年同期,人均GDP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而1990-2004年同期农民纯收入年平均增长只有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也只有7%,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实际增长6%。可以看出,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人均GDP增长速度和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和土地收入计算在内,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更大和更快。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它们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它们经济发展中劳动参与程度很高,微型和中小企业较多,中等收入的人口较多,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容纳的就业又较多,失业人口相对较少,这是国富民也富的关键。而中国这种政府投资推动、特大和大型企业发展,外商外资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劳动参与程度低,长期持续下去,必然是国富民贫。

一、前3季度外贸继续快速增长 2008年前3季度,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和国内生产成本大幅升高,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加快结构调整,仍然实现了持续和快速增长。主要特点是: 1.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长加快,外贸顺差减少。前3季度商品进出口总值为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其中出口第1季度出口增长3%,第2和第3季度增速回落。前3季度总计出口6亿美元,增长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自年初开始加速,总计进口7亿美元,增长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外贸顺差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 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能源资源进口量增价涨。前3季度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机电产品出口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受经营成本升高和需求疲软的影响,传统大宗商品中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仅增长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个百分点。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进口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资源类商品。原油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金额增长5%;铁矿砂进口量增长0%,金额增长0%;大豆进口量增长3%,金额增长4%。 3.一般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继续回落。前3季度中国一般贸易继续强劲增长,进出口总值达到7亿美元,增长9%。其中,出口8亿美元,增长9%;进口9亿美元,增速高达3%,比去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长进一步趋缓,进出口总值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其中,出口增长6%;进增长7%。 4.对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前3季度中国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放缓。对欧盟出口7亿美元,增长6%,对美国出口3亿美元,增长2%,对日本出口5亿美元,增长0%。与一些新兴经济体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增长,例如对印度出口增长了1%,对韩国出口增长了4%,对巴西出口增长了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于20% 当前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增长低于预期,美国第2季度GDP增长率已经由此前的3%修正至8%。一些研究机构预测第3、4季度美国的个人消费将出现负增长,相应地美国经济将至少步入温和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第2季度已经陷入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也都开始放慢。第4季度主要发达国家进口量可能萎缩,全球商品贸易也将显著放缓。因为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支付困难。中国进出口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出口新订单减少和支付风险的增大。 国际市场主要初级产品的期货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落。近期金融市场的混乱和对未来全球经济下滑的担心,进一步挤压了期货价格虚高成分。但是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价格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同时也不排除由于投机因素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中国国内通胀率仍不算低,出口产业将继续受到成本上涨困扰。 自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20%,对欧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近期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汇率大幅波动受到一定抑制有关。这暂时缓解了人民币快速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困难。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第4季度中国出口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贸形势很不乐观 第一,世界经济将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机加深可能 尽管各国政府正采取协调行动筑起防波堤,使得这场金融海啸还不至于引起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预计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乐观地估计,发达国家经济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时候才能开始复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还难以确定。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低迷时期。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显现出整体回暖迹象,次级贷款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机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级产品价格将继续处于高位并剧烈振荡 如果初级产品价格能够回落至较低水平,对于减轻广大进口国成本负担,刺激经济回升显然是利好消息。但是,导致近年来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飙升的主要因素——来自新兴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美国生物能源政策等并没有改变。而能源、资源类商品供给受到开采难度增大、生产国投入不足、以及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的制约,供给量的增长并非易事。为了维持高价,近日OPEC已酝酿调减全球石油产量。各国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对美元等货币币值下跌的担心,将使得更多国际游资把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7月份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后,虽然许多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重启谈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内很难弥合。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仅如此,贸易量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还将使一些国家和地区转而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总体看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主要货币可能出现的贬值,都将进一步波及中国。预计2009年外贸形势应很不乐观。进口和出口增长都将回落。 四、中国应对冲击有一定空间 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七年实现较快增长。近几年政府大幅调整外经贸政策,包括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已经让企业提前适应在趋紧的环境下生存发展。许多地方和企业都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效。少数仅靠低价竞争的企业被淘汰,具有一定技术、品牌和客户渠道优势的企业则获得了更大发展。大部分出口商品卖价有所提高。应当说,中国出口产业总体竞争力仍然是比较强的,低成本优势并没有失去。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将催生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对于中国进出口企业来讲,既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也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能依然充足。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调整和优化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将带来巨大和长期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坚实物质基础,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和有效地扩大内需,将支撑并推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政府近日已经决定提高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未来在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方面还有相当可操作空间。各地方、部门将加大对进出口企业信贷支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拓展新的市场。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将继续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有利于改善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轻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中国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增长潜力很大,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热情不减。所以,从中长期看,中国外贸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研究经济效益审计概念,首先要从经济效益问题谈起。经济效益审计就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标准,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价,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被审单位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它包括效益额和效益率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效益额审计是以自益性效益决策作为主要目标,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中实现的效益额是否稳步增长进行审查。只要效益额在显著增加,则表明扣除消耗以后的社会财富净增长加快,综合权衡利弊得失,应该说经济效益是提高的。所谓效率审计是指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如对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总产出效益率〔其公式为:工业总产值(现价)于(固定资产净值+定额流动资金)〕的审计,均属于效益率审计。为r准确界定经济效益审计概念的内涵,有必要对目前下列较流行的效益观念加以《江淮论坛》1993年第5期澄清。一是重产出,不计投入,忽视高投入,低产出的倾向,过于注重效益额的作用;二是重微观,轻宏观,忽视改革时期效益结构的巨大变化。三是重上缴,不重实绩,忽视了“三角债”急剧增长,形成缠绕企业沉重债务链和“拖欠经营”;四是重眼前,不重长远,忽略固定资产补偿、更新、增殖,等等。这些长期已定型的错误的效益观念,说到底是困扰效益审计的症结。三、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经济审计的标准,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指导思想就是从生产关系诸多因素适应性上去寻找解释经济效益问题产生的条件及其成因。从微观上,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管理机制和内部经营管理。目的是要运用投入产出和资源配置的原理,说明经济效益在生产发展诸因素上的合理方面与存在问题,为改革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搞活企业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目标化标准。就是要求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效益和速度的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既具有企业目标与提高经济效益两者发生矛盾时,使速度服从效益的“主次感”,又具有当企业目标创新时警惕重速度和轻效益再现的“清醒感”,还具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赫然前提下保持企业目标适当增长的“速度感”。其具体表现是全部要素生产率、劳动要素生产率、资金要素生产率三方面共同持续、稳定地提高。资源有效利用标准就是要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企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不断降低物质消耗水平和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充分利用物力资源;不断提高资金流向的经济效果,提高资金利税率和降低资金占用率以充分利用财力资源;还特别要求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果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以充分利用能源资源。其主要表现在实际生产率与潜在生产率之间缺口不断缩小,并控制在正常界限之内,根据国内外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源有效利用的正常上限为97%,下限为92%。这也就是要求实际生产率与潜在生产率之间正常缺口界限应在5%左右。技术进步标准。技术进步的实质在于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素质,从而能够在一定的生产要素组合下,使企业发挥更大的效率,得到更多的产出。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应该是劳动素质水平和资金技术水平提高,并且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占据较大比重。流动资金技术水平提高应体现在原材料的质量水平提高和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库存占用水平不断降低,以及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上;固定资金技术水平提高,具体表现在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工效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上。企业技术进步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新产品产值率、生产性固定资产净增长率和净值率、技术改造投入产出效果、职工文化和技能水平、技术改造还贷额、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等等。要素代替标准。鉴于劳动要素和资金要素是企业发展的二个基本内因,因此,这一标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资金要素不断代替劳动强度是技术进步由点向面、由低向高循序渐进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要素代替标准是指无论在那个方面或环节上,或资金替代劳动或劳动替代资金,都应带动劳动要素生产率和资金要素生产率以及全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试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效益审计理论规模合理变动标准。就是要求企业克服“规模障碍”,向着经济效益好的合理规模方向发展,各产品之间质的组合和量的比例要做到服务方向正确、适销对路、物美价廉、适应性强、经济合理和具有特色等,特别是要使技术先进的产品和加工深度高的产品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企业既不存在局部闲置的生产能力,也没有局部性生产能力的超负荷运转,即规模经济有利于技术进步,使劳动要素生产率与资金要素生产率得到充分发挥。其具体表现在: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即以不同时期统计数据比较,各种规模的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有利于劳动与资金的结合,劳动要素生产率和资金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有利于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规模的实际生产率与潜在生产率之间的缺口趋向变小或合理。对企业经济效益作出正确的评价,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从劳动要素开始,按系统联系逐一对要素作出评价,评价中除要处理好宏观效益—微观效益的关系、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关系,长远效益与眼前效益的关系外,还应采用适宜的各种数量分析方法,将取得的审计证据予以对照、检查、衡量,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评价中主要采用的是比较的方法,即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作为静态比较的评价方法,可以作同类各因素效率比较,也可以进行不同类因果关系之何的比较,比如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评价。动态比较是不同时间上相同因素的比较,比如将资金利税率本期实际指标与上年同期指标比较,可以看出,本年资金利税指标的升降变动,分析变化原因,找出效益下滑的症结;也可以作横向比较,比如同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比较,可以直观地看出本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综合管理。但是不管那种比较,都应说明两方面的结论,一是现实中合适或合理的数量关系;一是现实存在问题中的非正常数量特征等。

现有的支柱产业(钢铁)面临转型,房地产又不能过于依赖,而新的支柱产业(或称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又又有待发展。

  • 索引序列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要求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申请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退稿流程
  • 中国经济问题外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