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1

不忘初心258
首页 > 论文问答 >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苹果香蕉最爱

已采纳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引入中国培训网的内容,提出几点分享建议: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能力。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培育学习型组织。 加强企业组织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核心竞争优势。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培育企业个性和先进的企业文化。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方法和优化各流程,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及时甚至提前完成管理目标。
117 评论

尼古丁00144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第一章 绪论 10-18 1.1 课题背景 10-11 1.2 研究意义 11-12 1.3 文献综述 12-16 1.4 主要研究内容 16-17 1.5 课题来源及创新之处 17-18 第二章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18-34 2.1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18-20 2.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20-21 2.3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21-27 2.3.1 核心竞争力的内部识别 22-25 2.3.2 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识别 25-27 2.4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 27-29 2.5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29-32 2.5.1 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29-30 2.5.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30-32 2.6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32-33 2.7 本章小结 33-34 第三章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及分析 34-48 3.1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低下 34-37 3.2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37-47 3.2.1 我国企业家素质低下 37-42 3.2.2 企业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42-44 3.2.3 企业盲目多元化经营 44-47 3.3 本章小结 47-48 第四章 培育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48-67 4.1 塑造和培育企业家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48-52 4.2 企业新理念的树立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基础 52-59 4.3 加强研发、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59-63 4.3.1 技术创新对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应 59-60 4.3.2 企业如何运用技术创新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60-61 4.3.3 运用技术创新构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式 61-63 4.4 大力引进、培养人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63-66 4.4.1 确立新的“人才观” 63-65 4.4.2 凝聚核心人才,维护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4.4.3 引进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 66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还有一篇《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你也参考一下吧 第一章 引言 5-11 第一节 “核心竞争力”一词的由来 5-8 第二节 研究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8-9 第三节 研究思路 9-11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11-18 第一节 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11-13 第二节 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13-15 第三节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15-18 第三章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8-27 第一节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18-19 第二节 核心竞争力的规划 19-22 第三节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2-25 第四节 核心竞争力的维护 25-27 第四章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7-33 第一节 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7-28 第二节 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28-29 第三节 组织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9-31 第四节 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31-33 第五章 关于核心竞争力几个误区的思考 33-40 第一节 走出认识误区--企业家与核心竞争力 33-34 第二节 走出扩张误区--多元化与核心竞争力 34-36 第三节 走出营销误区--市场占有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36-38 第四节 走出信息化误区--信息化与核心竞争力 38-40 第六章 案例分析 40-45 案例一 日本电气公司(NEC) 40-41 案例二 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 41-43 案例三 海尔集团(Haier) 43-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4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及实证分析》第一章 引言 6-7 第二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7-13 2.1 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演变 7-10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及战略意义 10-13 第三章 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要素分析 13-30 3.1 核心资源 13-21 3.2 核心能力 21-30 第四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机制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0-41 4.1 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30-32 4.2 创造企业独特的价值链 32-34 4.3 把资源集中于重点环节 34-36 4.4 培育和获取新的核心竞争力 36 4.5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6-41 第五章 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误区 41-43 5.1 无价值独特性 41 5.2 急于求成 41 5.3 忽视基础管理 41-42 5.4 忽视市场信息 42 5.5 过分多元化 42-43 第六章 “武汉有机”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案例分析 43-49 6.1 企业主管业务的调整 43-44 6.2 企业经营策略 44-47 6.3 武汉有机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机制分析 47-49 第七章 结论 49-50 参考文献 50-53 致谢

85 评论

TINA敏敏敏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1 内涵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的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一经发表,迅速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这篇由U Mich(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 Prahalad和LBS(伦敦商学院)教授 共同发表的论文,首次正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itiveness)这一概念。 教授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多样的生产技术以及把众多的技术进行整合。”北大经济学院教授史东明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分布企业组织的能量,通过核心能力表现出来,而其赢得竞争的能力核心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本文认为,对国有企业而言,它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由某一个单独的因素构成,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内部改革进程中,在利益与诱惑的驱使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考验和竞争的多样化、复杂化,更是从外部环境上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多面性。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构建、生长,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力量。1 基本特征(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关注用户需求,以顾客看重的价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等,以达到适应市场发展和维持长久客户的目的。(2)稀缺性。并不是任何企业都具备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具有显著的稀缺性,在市场中,有且仅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它。(3)不可替代性。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无法用其他能力代替核心竞争力,在体现价值性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稳定地位。(4)难以复制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难复制的一种能力,它不同于货架中展览的商品,能够通过货币购买得到,也不同于计算机中的文件,借助硬盘、USB等移动设备能够复刻,它的形成本身依赖于特定的条件和环境,要想学习、模仿这种能力,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2培育国企核心竞争力的策略2 更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要求管理者强化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转变经营理念,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全新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放置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来考虑。相反,如果企业上层管理者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能将实现企业预算、效益以及其他经营目标作为重点管理,不能在企业内部设置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环境就会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相关领导应将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管理模式、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核算与监督等全部纳入内控范畴,只有管理者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在实际操作中贯彻落实相关制度的规定、程序和措施,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从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出发,放眼企业未来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效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能够将企业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目标、有利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战略选择。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凸显生产力效应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应成为国企对员工进行考核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绩效考核、公平的晋升体系是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科学考核体系定期对员工实行全方位考核,让员工在考核自评、互评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日常工作的优势与不足,无形之中引导员工不断修正自我表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将员工绩效考核与优胜劣汰原则有机联系起来,在每一次考核中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此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出发,不断更新优化内部员工的薪酬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收入分配采取按劳分配的原则,国有企业应摒弃传统的统一薪酬标准模式,将薪酬制度创新也融入市场浪潮中来,建立和完善基础工资为前提、绩效考核为主导的技能型薪酬制度。通过每一次考核对员工技能等级做出区分,按照技能等级实行薪酬分配,在实际操作中适时提升绩效薪酬额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科学技术分配结合起来,更加科学规范薪酬体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建立和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的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员工福利体系,适时调整员工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以更好地激励员工工作,发挥其作为企业发展第一生产力的特殊效应。2 重视党风廉政监督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古语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讲的都是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发展中面临诸多诱惑,由于党风不正致使党群关系紧张对立、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时有发生。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八项规定”,才能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监督制度建设的手段是多样的,应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完善一整张监督网,提出相应具体措施,将党风廉政监督渗透进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完善企业内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内部领导干部班子成员之间不仅应相互协调、彼此制约,加大纪检监察部门控制力度,还应充分重视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发扬民主,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参与企业政策决策、监督领导层的权限和程序。第二,实行财务公开、制度透明,对于党员干部的收入与财产申报,应加大监督力度,贯彻落实检举制度,完善举报人与证人的保障制度,实行述职制度和述廉制度,将党员干部自省与监察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加大对人事任免、物资管理、财务等部门的监控力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经济责任,将企业财务机构与人力资源机构作为廉政监督的重点对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完善外部监督与控制,规范制约重点部门工作。2 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开创国企工作新局面要想将蛋糕做大、做强,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品牌实力,即文化附加值。因此,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相关知识的大力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知水平,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与控制。任何企业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只有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效的。企业文化使整个企业所有员工在思想和情感上达成高度共识,促使大家朝共同目标努力,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这种力量是最强大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3结论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的生命线,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总而言之,核心竞争力事关国企生存与发展,是一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36 评论

相关问答

  •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1 内涵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的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一经发表,迅速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这篇由U Mich(密

    匆匆来匆匆走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

    傻兮兮的呆呆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论文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1 内涵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的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一经发表,迅速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这篇由U Mich(密

    逍遥七星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

    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物流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不仅取决于现有的物流设施、技术装备的化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够有效地将这些技术装备到提供的服务中

    Angelia841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意义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物流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物流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不仅取决于现有的物流设施

    枫糖17苹果派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