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5

秋秋花花
首页 > 论文问答 > 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研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薇宝儿521

已采纳
2005年,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2,140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长速度快于整个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速度。物流业增加值已占年度GDP的6。7%,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6。5%,其中配送,流通加工,分拣包装等新兴的物流服务业务增加值增长15%,明显高于物流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据调查资料表明:现阶段我国物流服务商收益的85%来自于基础性服务(如运输、仓储),增值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和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左右。2005年全国50强物流企业营业总额2389。94亿元人民币,表明我国的物流企业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处于“小、散、弱”的状况。为此,大力培育和发展我国物流企业、尤其是代表现代物流发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实。一、3PL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思路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理论是现阶段管理学、经济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日益受到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虽然理论界与实践界均认为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是影响企业能否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其内容构建及如何培育至今尚无现存的经验和模式。为此,很有必要对第三方物流3PL(ThirdPartyLogistics)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进行探索。这里将构建3PL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可归结为三个方面:(1)依托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相对于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跨越了传统的“资源论”、“环境适应论”理论,更多地着眼于企业的“内功”修炼,“内因”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之本。判断企业核心能力的标准是:极大地增加客户的使用价值;与竞争对手有极大差异、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j竞争力能延伸至相关市场。上述三点是我们构建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总结成功的经验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从成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因此,从较长的时间维度下来总结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战略管理的成功经验尤其重要。从研究方法上应注重实例调查、成功经验总结与实证分析。(3)结合服务特点3PL企业可分为资产型与非资产型二类企业,也可分为运输、仓储、综合物流等企业类型,但都属于服务企业。服务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差异性,无专利性,功能集成性等基本特征。服务类企业与制造类企业有较大区别,这在构建3PL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的。二、3PL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分析我国“物流术语”标准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3PI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一种经营业态。3PL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3PL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为顾客提供高效服务和高附加价值,使顾客满意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仅由技术因素决定,还与企业经营理念、员工精神状态、道德标准等非技术因素有密切关系,是其技术水平、R&D能力、生产运行能力、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这里将3PL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内容归纳为: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物流业务的运作能力、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物流品牌的塑造能力、物流市场的营销能力。这六个方面能力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1)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任何物流活动的开展对社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公共设施、信息及社会物流环境等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如何整合物流资源是3PL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基于企业战略定位的物流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获得战略性经营资产,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物流效率。3PL企业的资源整合范围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主要有人力、设备设施、信息、资金、无形资产等;外部资源主要包括用户、供应商、投资商、政府、标准组织、咨询机构等。从资源整合的对象来看,可分为客户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从整合的方式来看,可分为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协议联盟、租赁托管、建立信息共享或交易平台等。(2)物流业务的运作能力由于物流服务是不可储存的,服务过程就是客户的消费过程,任何差错都会对客户产生不良影响,物流企业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运作能力,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水平服务的目的。因此,物流运作能力是物流企业最基本、不可或缺的能力,是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体现。物流业务运作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整套物流实施方案的运作能力,这要求各功能业务相互配合,紧密衔接,高效运转,保证整个流程低成本高效进行。二是具体物流功能业务的运作,这要求具体物流功能内部的各作业环节,运作高效、准确、安全。三是具体作业(操作)的运作,具体包括制定科学的工作与作业方法,确定先进的作业时间定额和操作规范等。(3)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并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抄袭或经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3PL企业要保持其核心竞争能力,必须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新的需要,开展增值服务,其实质即为持续创新。3PL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一是体制创新,对我国大多数传统物流企业来讲,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等方式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体制创新。二是组织创新,建立基于信息平台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扁平化物流组织结构,以适应过程化管理和决策权限前移及分散的需要。三是服务内容创新,从单一功能性的服务,扩展到基于核心业务能提供整个物流方案的实施服务。四是管理方式的创新,如提供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定制服务、“门到门”服务、“套餐”服务等。(4)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演进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知识、技术和人才积累逐渐形成的,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3PI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物流过程的交易费用、资源的整合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运作的便捷与效率,沃尔玛的“卫星卖鸡蛋”就是很好的例证。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二个方面: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数据高速自动输入、高读取率、低误读率、容易操作、设备投资低等优点,有效解决物流数据采集、录入、处理、传输“瓶颈”的工具。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以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实时化、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为基础的物流业务与企业管理平台。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5)物流品牌的塑造能力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无专利性,用户对服务质量的判断,会更多地依赖于品牌,品牌是一种名称、名字、标记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功能是借以辨认服务提供者或服务产品,且使之与竞争对手区分。因此,品牌是物流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塑造服务品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强化品牌意识,将其纳入到战略管理层次来进行。二是建立健全物流服务标准,运用“大规模定制”的理论与方法来实现服务的低成本和个性化,物流服务标准包括:物流服务技术标准、物流服务工作标准、物流服务作业标准。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包含物流工作质量和物流工程质量),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创建良好品牌的保证。(6)物流市场的营销能力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进入各种更有生命力的市场,为企业现有的各项业务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又是发展新业务的引擎,是差别化竞争优势的源泉。营销能力反映3PL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影响力,它通过将潜在的竞争优势转为现实利润优势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战略联盟的物流服务合同多为中长期(如发达国家3PL的服务合同一般都在5~7年),在有限的客户市场中,谁的营销能力强,谁就可能先扩大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竞争对手想挖走你的客户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提升3PL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主要途径:一是树立先进的营销理念,如品牌营销理念、知识营销理念、文化营销理念、关系营销理念、特色营销理念、绿色营销理念、创新营销理念等。二是制订合理的营销策略,包括服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合作策略、促销策略等。
324 评论

馋猫爱鱼鱼

以下论文大纲,供参考: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第三方物流的研究 (三)本文结构和研究问题 二、第三方物流理论综述 (一)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因素 (二)第三方物流概念 (三)第三方物流基本特征 (四)物流行业相关理论综述 三、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概括 (二)中国物流市场与国外物流市场之间的差距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结构 (四)国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五)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类型和竞争状态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自身实力的制约 (二)行业竞争激烈 (三)专业能力欠缺、物流服务的局限性 (四)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专业人才匮乏 五、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设计 (一)制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二)从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出发,确立企业核心要素 (三)进行准确的物流市场定位 (四)第三方物流流程重新设计 (五)改善物流服务链,为客户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健全企业功能体系 (六)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七)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展望

303 评论

shampooxia

我国行业分块管理模式、物流业规模、专业服务水平都影响着物流企业功能的发挥。物流资源整合、社会功能分工、专业人才培养及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我国整体物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1 全球知名度高,具有品牌优势 1984年进入中国的英运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业务起源于物流基础比较发达的欧洲、美洲。该公司全球网点达到1300个,50000多名员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货代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多式联运、地区配送、库存控制、增值物流、信息技术和供应链解决方案等各项服务。英运在我国的业务已从早期的货代企业发展成为拥有空运、海运、陆路运输、合同物流等业务的综合物流企业。已覆盖全中国300多个城市,在中国的业务保持了50%的增长率。2 成功经验丰富,资金雄厚 1998年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进入中国,并注入巨资,拥有了自己直飞中国的货运航班,并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基础设施。联邦快递公司已经取得了中国快递市场10%-15%的占有率,成功的经验就是依靠雄厚的资金做基础,扩展在中国的服务网络。联邦快递在上海成立中国业务分区总部,每周有11个航班直飞北京、上海、深圳,通过这3个口岸服务内地近220个城市。其他目前尚不能直飞中国的世界著名速递公司,如日本佐川急便、澳大利亚天地快件公司、比利时敦豪国际快递公司等,正在极力争取。可以预见,今后中国速递和货运市场上,外资企业将扮演主要角色。3 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完善,具有人才优势 外资物流企业不仅具有雄厚的资金,还具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多数是全球物流企业100强,通过多年的发展,具有人才优势和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他们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能力和物流的统筹策划、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非常强,在物流业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外资物流业在运作模式上,有埃及模式,南非模式等,他们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导致民族物流企业纷纷倒闭,然后抬高价格,垄断所在国的物流行业,在国际上屡见不鲜。我国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的四年里,国外物流业对中国物流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2006年后,从美国UPS物流公司以1亿美元的代价同中外运协议分手,到荷兰跨国物流企业TNT兼并华宇物流,再到美联邦快递收购大田物流,外资发展步伐已经由简单设点发展到了“圈地运动”。这就导致国际四大快递巨头(美国联邦快递、UPS、德国DHL、荷兰TNT)已经控制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股份。外资物流企业这样大面积的登陆,已对我国物流企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2 我国物流企业与外资物流业竞争的不足中国真正称得上现代物流企业的并不多,多数是单纯的运输公司或者仓储公司,这些运输公司的车辆和仓储公司的面积也不大,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管理经验、人才不足以及体制等多方面的缺陷,和外资的竞争有自身的不足。1 管理体制影响中国物流业整体功能发挥 我国行业管理体制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不同的管理层次,对物流业的发展限制很大。铁道部、铁路局作为中央和地方的铁路管理部门,对铁路运输业务双重指导,形成权力和责任交叉和重复,造成铁路基层站段不知所措,影响运输效率,难以有效合作。我国地域辽阔,物流组织布局分散,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影响着物流资源的整合,导致行业和区域物流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各部门各管一块,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加上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 2 产业地位确定与政策支持不协调影响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物流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由起步阶段开始进入理性、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已明确了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地位,但是物流业的产业形态不够明确,还缺乏统一、协调的配套政策。3 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设施简单、功能单一,多数物流企业是由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转化而来,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而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无法提供完备的物流服务。同时,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承受着多重压力。4 人才缺乏,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服务过程,实质是“用最少的钱,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过程。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服务。可是,物流在我国只有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服务水平。同时,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也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等在中国的物流企业中应用很少。有些物流企业虽然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但多数是从企业内部管理为出发点,忽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没有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这种观念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运行效果,在与外资物流信息化建设上面有较大的差距。3 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竞争能力的途径1 优化资源优势,完善物流功能整合 针对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单一的情况,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将分散在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领域的物流企业,进行一体化运作,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链,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增强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2 企业物流功能向专业物流转移,实现社会资源合理分工 我国企业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集中精力抓产品质量,把企业的物流工作逐步转向专业的物流公司,尤其应从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品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中分离出来,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承担。3 加强物流人才培养,提高信息化发展步伐 物流企业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才能为市场提高专业化的服务水平。随着物流业的有序发展和物流市场的扩大,物流公司必须有大批的高级人才,建立服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信息动态,调动各地的物流网点,为客户服务。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物流企业更要适应国际竞争,必须建立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网络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4 高油价下,加强物流企业成本管理 世界性的高油价,必然导致物流企业成本的增加,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保持服务水平不变。企业应不断对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各个作业环节的业务流程,以及人员管理进行分析,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计算运行成本,对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和资金管理等环节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完善。积极探索物流配送等优化问题,随时观察运行成本的变化情况,不断进行成果评估和盈亏分析,保证高油价下,成本支出合理,服务水平不变。参考文献:[1]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霍红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167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