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8

百变粉豹子
首页 > 论文问答 > 少数民族期刊双语发行时间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M回归中

已采纳
民汉双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区别。那就是说。数民族语言,只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内使用啊到外界就必须要用汉语,否则的话和别人无法交流。
232 评论

谁的吴邪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客观意义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具有易行性语言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要抓住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期(0~1岁)是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而学龄前期(1~3岁)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专家认为,“9个月到24个月(2岁)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期,2~4岁是表达语言的发育关键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都有形成两个以上言语中枢的可能性,此时学习语言效果最佳,而且获得的语言习惯最容易长期保持下去。”学前期幼儿语言模仿能力强,尤其体现在语音学习上。虽然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理论是针对母语而言,但幼儿有语言学习的敏感性毋庸置疑。学前双语教育的优势还在于:这时期孩子学习第二门语言不必像成人一样要经过用母语思维再转换成其他语言的过程,早期双语教育可以避免学龄后期才开始的双语教学中出现的本族语对第二语言的前摄效应,此时的孩子语感特别好,你教他双语,他就能用双语表达意思,克服了成人双语学习的弊端。少数民族地区早期双语教育是广大农牧区幼教的必要手段在广大农牧区由于封闭的自然环境和信息渠道的不发达,大多数少数民族使用母语,并在家庭完成学前教育,汉语习得和正规的学校教育自小学开始。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逐渐普及,并落实到乡镇,双语教育仅从过去的小学阶段开始已不能够满足幼儿发展需求。汉语学习任务必须在学前教育阶段完成,因此民汉双语教育成为广大农牧区幼教的必要手段。调查了解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现有的县级以上的公立幼儿园主要还是依赖双语教师来克服少数民族幼儿入园后所面临的因语言障碍而产生的学习困难,通过每班配备一名汉族教师和一名本民族教师克服幼儿语言交流困难的问题。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二、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主观意义双语教学对拓展幼儿思维具有积极意义语言是反映大脑发展状态和聪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思维的直接表现。语言与思维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般来说,思维能力越强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越强;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思维也相应敏捷。幼儿期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萌芽期,如果语言能力发展不好,将阻碍他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在幼儿期能学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其实就拥有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思维的通道一旦被多元地打开,幼儿所能吸收到的信息会成倍地增加,与此同时,他对信息的转化和加工能力也愈加强了。双语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高他们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与表达思想的能力,有利于保持和记忆在复习、巩固汉语教学中所学到的东西,它还有利于开发少数民族儿童的智力。在双语发展到都比较纯熟的基础上,双语教育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也能提升孩子的语言智能和人际智能。早期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幼儿现实生活的需要民族语言是不可取代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将通过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发智力,交流和学习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里民族语言仍要发挥其重要的交际功能作用。但是与主体民族语言――汉语的巨大功能相比,“对相当多的少数民族来说,母语也有局限性,如母语还不能充分提供现代科技信息,母语的使用面比较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等等,所以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学习中国各民族的族际交际语是必然的。很多少数民族家庭的幼儿从小在母语环境中长大,一旦离开母语环境,基本的日常交流就存在问题,继而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其他环节。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相一致的。幼儿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我、协调自身的能力都比较差。幼儿不懂得,也不能够独立地照顾自己和保护自己,他们极需要成人的看管照顾,同时给予相应的教育。语言是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少数民族幼儿在家庭中大多使用本民族语言,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因语言不通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与幼儿园的汉族老师和汉族小朋友沟通出现困难,因不会说汉语进而导致不敢说、不愿说,导致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因此如果不开展早期双语的学习,那么语言交际方面的不适应性会造成少数民族幼儿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会引发少数民族幼儿心理障碍,尤其在随着成长走出少数民族地区后,由于语言的不通使他们很难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交际范围,严重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积极开展早期双语教育,不但能为幼儿将来获取更多知识奠定基础,而且还可完善幼儿的性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83 评论

纳木错dolphin

一种刊物,时尚,科普,游戏,体育 都有,现在大部分都是电子版的了。

200 评论

地主李东家

(1990年9月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电子版本的没有。不过可以看这个。

283 评论

阳光白龙

国家依据毛泽东断言的民族在国家消亡之后才会消亡,提倡对少数民族进行双语教育,培养其民族意识。不仅规定民族地区可举办民族小学、民族中学、民族师范学校、民族职业学校、民族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及民族高等院校,还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教学”;但相关条文在2006年修订之《义务教育法》已消失。200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是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编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字教材。要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所需要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资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审定和出版,确保民族文字教材的足额供应。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少数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少数民族教育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的用途为:“重点用于支持教育主管部门设置的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骨干师资“双语”培训,兼顾体现民族教育特色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给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了额外的经费支持。1992年,沿海省、市与143个少数民族贫困县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2000年教育部等联合印发《关于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对民族地区给予倾斜。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普通高校举办民族班,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以较低分数进入高校学习。20世纪80年代,一些全国重点大学和部分省属高等院校举办了民族班,一些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也举办了民族班。对于西藏和新疆,还设立了专门的内地学校西藏班和新疆班。

351 评论

相关问答

  • 少数民族期刊双语发行时间

    国家依据毛泽东断言的民族在国家消亡之后才会消亡,提倡对少数民族进行双语教育,培养其民族意识。不仅规定民族地区可举办民族小学、民族中学、民族师范学校、民族职业学校

    luck周哥周叔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少数民族期刊双语发行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

    陆陆1234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论文

    首先说明一下,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是法律要求的结果。坚持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①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

    德高防水专卖店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论文

    家庭传承模式面临现实冲击儿童是民族文化血脉的继承者和文化基因的承载体。儿童获得文化传承的知识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比如土家族、畲族等民族,有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

    维基先生Wiki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该如何发展论文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统筹安排,统一部署,抓好学习的各个环节,确保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双

    小妖精87623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