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9

linalingxj
首页 > 论文问答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官网下载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冰可乐28

已采纳
南京工程学院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本科大学。学校是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是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中国电力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在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校企合作、注重实践、产学研相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10多万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学校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主,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改革,相关研究与实践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同类高校公认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学校历史机专历史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建;1922年,改名为同济大学附设中等机械科;1926年,改名为同济大学附设机师学校;1933年,改建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1935年,更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0年11月,该校划归华东工业部领导;更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1951年,由上海迁往南京;1953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在机械科的基础上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土木科迁出组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58年,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改建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1983年,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1993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转江苏省管理;电专历史1946年,江苏省立苏州工业学校创建(“苏高工”);1953年,更名苏州电力学校;1954年,更名南京电力学校,校址由苏州迁往南京;1986年,南京电力学校升格南京电力专科学校,江苏电力职工大学创建(合署) ;1992年,更名为“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工程学院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2001年3月,原核工业部直属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南京工程学院。                                    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637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比9%。其中正高217人,博士学位教师706人,学校在职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116人次;获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4月,学校设有19个教育教学单位,70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机械、电气类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获批江苏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产品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省级特色专业(9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2个):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学术科研截至2016年8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首批江苏高校“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2005-2007年,学校共承担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95项,“十五”以来,产业依靠学校的支撑,充分发挥产学合作的优势和产业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申请并获批准专利项目61个,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3项,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3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截至2015年7月,学校有科技产业7个,其中,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门系统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康尼新技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企业,另有两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12月,图书馆有馆舍面积85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3500多席,累计馆藏纸质文献200万余册,中文现刊1300多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86万余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5万余种,各类数据库68(含子库)个。南京工程学院学报有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江苏省一级期刊,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社会科学版为省二级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合作交流学校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办学的力度,在加强同国内高校、企业交流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宽渠道加强同国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了与国外高校、企业间多层次的国 际合作交流关系。截至2016年8月,学校先后与德国、英国、爱尔兰、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 10 所高校建立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19世纪 80 年代,学校就与德国康斯坦茨工业技术大学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互派。2004年以来,学校又先后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学院等高校就学分互认等问题达成一致,按照“2 + 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联合办学,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辟了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南京工程学院多年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十分注重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台湾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了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实验中心或培训中心,以“学以致用”为校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特色,不断探索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是学校的直属教学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验室、实验中心。截止2008年,学校先后与八家企业进行九个项目的合作。已建成的实验室有:GE-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西门子先进自动化示范实验中心、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三菱电机激光加工机实验室、威诺斯汉数控机床实习中心、斯沃数控仿真实验室等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215 评论

向土豆要努力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9《文化四川:文化体制改革与四川文化强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05《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报业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5《公共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2《办公室管理工作》,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04-01 获得“最受欢迎教学拓普一等奖”;“上海贝尔教学一等奖”;“电子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函授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辩论队优秀指导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三育人奖”等多项奖项。获得“中国秘书学会论著评奖委员会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行政专业委员会二等奖”;“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成都演艺场馆体系建设构想,《中国文化报》,2008,年7月,被文化部网站、中国文化产业网站等多家网站转载;诗学视野下的“工拙”论溯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研究》2006年11期全文转载;全球化背景下四川文化产业的国际双向同构平台构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05期全文转载;中国文论的日本化历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年06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雅格布森“主导”理论与中国新闻娱乐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整合式演艺场馆营销机制研究--成都市演艺场馆1+N+M模式解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5期数字传媒产业自组织运营模式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1期张力与工拙——中西文论范畴之比较,《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 第3期关于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体制障碍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5期西部大开发中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分析,《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 第14期公共管理中“公共性”的伦理实现基础——公共管理主体道德性的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 第12期我国数字传媒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3期试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5期网络传播环境中的舆论传播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8期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理论与改革》2006年 第2期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视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2期论毛泽东的干部建设伦理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 第3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伦理分析及对策,《天府新论》2005年 第1期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行政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3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途径,《农村经济》2005年 第12期网络经济对企业文化的负面影响,《电子科大学报(社科版)》2004年 第1期企业文化博弈透析,《Language Studies》2004年 第3期浅谈网络经济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信仰教育: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1期对日本的企业文化的借鉴与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5期行政改革中思想教育工作的系统模式,《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分析,《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 第1期

164 评论

百变粉豹子

南京工程学院不是211院校

355 评论

重叠的岁月

代表性学术成果:一、专著成乔明:《艺术产业管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李向民、王晨、成乔明:《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成乔明:《艺术市场学论纲》,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成乔明、李云涛:《潜性教育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二、论文《艺术史研究方法之探讨》,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艺术中介的管理》, 《东南文化》2003年第7期;《沉稳·灵动:绰墩遗址良渚文化鸟纹宽把陶杯的艺术成就》,《绰墩山——绰墩遗址论文集》暨《东南文化》2003年增刊1;《审思中国当代的行为艺术》,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艺术管理纵横谈》, 《东南文化》2004年第5期;《艺术中介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 《艺术百家》2004年第2期;《高校艺术教育和潜性教育的比较性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第1期;《论艺术管理的创新》, 《装饰》2005年第2期;《精神经济时代的到来与政府对策》, 《中国工业经济》(封面文章)2005年第3期;《艺术中介管理》,《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艺术教育应当重潜性教育》,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1期;《江苏艺术品市场研究》, 《2005年江苏省文化蓝皮书》(特邀撰稿)2006年版;《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艺术百家》2007年第1期;《日治时期台湾绘画的反殖民主义运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年第1期;《艺术品市场疲软是江苏文化大省的“软肋”》, 《东南文化》2007年第2期;《中国古代艺术市场探幽》, 《民族艺术》2007年第3期;《中国硕士教育的当代走向》,《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第21期;《江苏工艺美术业的调研和发展对策》,《大舞台》2008年第4期;《纤夫——解读腾格尔》,《大舞台》2008年第6期;《艺术市场生态研究》,《艺术百家》2009年第3期;《艺术价值的当代性思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第4期;《南京雕塑产业如何重现辉煌》,《南京日报》2010年12月21日A12版;《文化发展需要法治护航》,《南京市法学研究论文集(2010年)》,南京市法学会;《美学与艺术学的分与合——兼论二者关系》,《南京工程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1期;《刍议金基德电影的艺术风格》,《电影评介》2012年第8期;《从电影<白蛇传说>看中国魔幻电影的未来》,《电影评介》2012年第16期;《欧洲艺术市场发展史考略》,《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0期;《应当用一分为三的世界观审视文化产业》,《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7期;《艺术管理五层级管理模式的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殖民统治下台湾音乐界反日活动考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年第4期。三、创作的歌曲《情思江南》(作词)《江南雨》(作词作曲)

114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