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0

遍地孔方兄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际问题研究期刊赵永升数字税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大大吉CQ

已采纳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国2、 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公报 --- 美国3 、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评论--- 美国4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行为与大脑科学 --- 英国5、 Psychological reports心理学报告--- 美国
160 评论

小龙女kelly

The contribution of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to productivity changes within China, 1991–2007, Wei Zhao, Lin Liu, Ting Zhao,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Volume 16,Issue 2,June 2,June 2010,Pages 121-130*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disparity in East Asia, with Hamaguchi, N,the Economics ofEast Asian Integrationby Masahisa Fujita et al (),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 2011, P397~ Emerging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RIETI discussion paper,March 2011 11-E- China’s WTO Accession: commitments & prospect,Journal of World Trade,N2, V 32, 51–75, ODI and Home Country's Industrial Upgrading: Mechanism and preliminary evidence, (with Jang Dong),RIETI discussion papers,M N 11-E-Dynamic Externalities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amongChina's top three (with ZHAO Ting),RIETI discussion papers, N 2012, N12-E- Producers' Service Improvements and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When Taking Trade Costs as a Mediator Variable: Mechanism and evidence fromChinaRIETI discussion paper, (with ZHENG ), N 2012, N12-E- 异质性:城市分层与中国城市化选择,《新华文摘》(封面文章),2013(23):47-50(原载《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9期34~43页)劳动成本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赵伟、钟建军,《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第11期 区域开放与产业集聚:一个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模型,赵伟,王春晖,《国际贸易问题》,2013(7):38- 贸易成本论:NEG视野的综合与分解,赵伟、郑雯雯,《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83~ 新新贸易理论难以构成贸易理论演化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1日A06版(经济学专版)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对外经济战略,《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012(7):50~ 中国经济能实现从无衰退粗放到无衰退集约吗?——全球视野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科学战线》2012(7):49~56。 异质性、出口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赵伟、韩媛媛、赵金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V32(4): 5-15* 工业化-产业集聚与制度演化:浙江模式再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期。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后冷战以来绩效与分析框架,《当代亚太》,2011年第1期。 当西方理论遭遇“中国情景”一体化与集聚“混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7日第9版。 工业化与城市化:沿海三大区域模式及其演化机理分析,(原载《社会科学战线》);《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0年第2期。 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赵伟、赵金亮、韩媛媛,《世界经济》,2011(4):62~79* ODI与母国产业升级:先行大国的经历及其启示,赵伟、江东,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0(9):56-65(原载《浙江社会科学》,2010(6):2-10) 市场重心变化与制造业空间重构:小企业视点的分析与实证,赵伟,郑雯雯,《国际贸易问题》,2011(11):157~ 外向FDI与中国产业升级: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赵伟、江东,《浙江大学学报》,2010(3):116-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0(8)转载。 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研究,赵伟,张萃,《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9(2):18- 制造业区域同构抑或异构:两大三角洲层面的分析,赵伟,张萃,《经济学家》,2009(4):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中国因素:多视野的分析与判断,《当代亚太》,2009(2):93-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张萃、赵伟,《国际贸易问题》,2009(9):89- SLI模式: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一种理论解释,《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8年第18期(原载《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6期)。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辽宁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 对外贸易、FDI对中国农民收入分化影响的实证研究,赵伟、赵晓霞,《国际贸易问题》,北京2008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8(6):67- FDI与中国制造业集聚:基于20个行业的实证分析,赵伟、张翠,《经济研究》2007年第11期。 长三角经济:一个多层次核心-外围综合框架,《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三个视点的判断,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 区域开放之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一个研究纲要,《求索》,2007年第3期。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省际差异及其结构分解,赵伟,何莉,《经济地理》,2007年第2期。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由实证而理论的最新拓展,赵伟、李淑贞,《国际贸易问题》,北京,2007年第7期。沉没成本与出口滞后,赵伟、陈文芝,《财贸经济》,北京,2007年第10期。 民营企业国际化:几个基础而现实的论题,《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论点摘编”,159-160页;人大复印复印报刊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F22)转载(2007年第7期)。 中国企业国际化:全球历史视野的分析,《国际经济合作》,北京,2007年第2期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异: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拓展分析,赵伟、李芬,《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1期。 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赵伟、古广东、何元庆,《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增长收敛机制的分析,赵伟、马瑞永《管理世界》2005年第11期。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多层次多视野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赵伟、何莉,《财贸经济》,2006年第9期。 贸易与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综述,赵伟、马瑞永,《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N5。 人力资本与跨国收入差距研究的新进展,赵伟、汪全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 人力资本与技术溢出:基于进口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赵伟,汪全立,《中国软科学》,北京,2006年第4期。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成因及政策建议,赵伟、马瑞永,《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2期 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赵伟、马瑞永,《经济地理》2006年第1期。 大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决定因素―一个基于平价条件差别的视角,赵伟、程艳,《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1期。 满洲里对俄边贸:现状与问题,赵伟、应艳、赵婷,《浙江经济》,2005年20期,《人民网》转载。 采购商驱动全球价值链与温州鞋业国际化,赵伟、秦政强,《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4期。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赵伟、马瑞永,《统计研究》,2005年7期。 临夏模式:形成、发展与转型,王必达、赵伟,《经济地理》,2005年第5期。 测度中国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赵伟、徐朝晖,《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8期。 民营企业国际化:几个认识误区与可行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复印资料《乡镇企业研究》(复印),2005年第10期,200510。 测度中国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赵伟、马瑞永,《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8期。 我国市场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区际国际贸易,赵伟、何元庆,《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4期。 民营企业国际化:现状评价与路径建议,《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8期。 盯住汇率的可持续性:一个基于汇率预期的分析框架,赵伟、杨会臣,《世界经济》,2005年第7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趋向预期,赵伟、古广东,《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期。 对外开放程度度量方法的研究综述,赵伟、何元庆、徐朝晖,《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6期。 世界经济中期发展前景与“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产业转移方式的动态均衡研究——基于“泛珠三角”的研究,赵伟、汪全立,《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知识产权保护与外国直接投资——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赵伟、吕盛行、管汉晖,《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3期。 贸易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赵伟、管汉晖、吕盛行,《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2期。 加入WTO的制度变迁效应——基于产业组织的分析,赵伟、黄上国,《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中国彩电企业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赵伟、管汉晖,《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8期。 “外源化”及其经济学分析,赵伟、周飞燕,《外国经济与管理》,上海,2004年第8期。 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最新进展及启示,赵伟、管汉晖,《财贸经济》,北京,2004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11期转载。 当代跨国并购浪潮与中国企业“走出去”,赵伟、古广东,《国际经济合作》,北京,2004年第10期 “温州模式:作为区域工业化范式的一种理解”,原载《社会科学战线》02年1期,《新华文摘》转载,2002年第5期。 从国际化到区际化抑或从区际化到国际化:两大三角洲区域开放路径比较,《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2期。1990年代以来的美国外贸政策,赵伟、陈勇,《亚太经济》,厦门,2003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4期转载。 产业结构、要素禀赋与中日贸易模式,赵伟、贾玉平,《浙江学刊》,杭州,2003年1期。 履行加入WTO承诺与中国制度变迁,赵伟、黄上国,《浙江大学学报》,杭州,2003年2期。 浙江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与区域经济重构,《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1期。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问题与格局,赵伟、严浩坤,《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6期。 区域开放:中国的独特模式及未来趋势,载《浙江学刊》,2001年第2期。 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比较优势与规模预期,《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长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环境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F107)2001年第1期。 美国外贸:“新经济”背景下扩张的主要特点,《亚太经济》,厦门,2001年第3期。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浙江社会科学》,杭州,2000年第1期。 加入WTO,中西部地区何以应对新挑战?《江淮论坛》,合肥,2000年第3期 企业并购与政府干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赵伟、邓曲恒,《浙江学刊》,杭州,1999年6期。 现代竞争政策:基本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浙江社会科学》,杭州N5。 欧盟自由贸易区的东扩、南展及其经济意义,《浙江社会科学》,杭州,1999年第1期。 经济全球化:我国从中得到的利益与面临的问题,《国际经贸探索》,广州1999年第1期。(《CUPA》N3转载)。 中国外贸:扩展的动力及面临的选择,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9年冬季卷。 美国现代中央银行体制溯源,《杭州大学学报》,N 4。 中国入世贸:久拖不决的成本与利益,《世界经济研究》(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N5)。 外部约束:中国两种工业化区域模式扩散的主要障碍,赵伟、黄先海,《中国工业经济》,北京,1997年11期。(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大国规模:中国外贸长期增长与管理的新环境,《国际贸易问题》,北京,1997年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的三个特征,《世界经济》,1997年10期。 日本宏观经济政策——90年代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其走势,《经济学动态》,北京,1997年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市场导向:中国今后引进外资的长期思路,《浙江社会科学》,杭州,1997年4期 凯恩斯主义抑或货币主义——90年代美、英、日三国经济政策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上海,1997年第2期。 制度创新: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国际贸易问题》,北京,1996年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我国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战略选择,赵伟、孙玉霞,《经济学家》,成都,1996年3期。 新兴证市:近十年的发展及其引出的问题,《世界经济研究》,上海,1995年第5期。 从东亚模式简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亚太经济》,厦门,1995年6期。世贸组织成立前后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的形势与对策分析,赵伟、潘未名,《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1995年7期。 中国引进外资的技术选择,赵伟、潘未名,《国际贸易》,北京,1995年1期。 英国私有化:90年代的困境与前景,《欧洲》,北京,1995年4期。 90年代英国私有化的困境与前景,《外国经济与管理》,上海,1995年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转载。 统一市场下的欧共体区域政策探析,《欧洲》,北京,1994年4期。P 100- 重返关贸对中国总体经济之影响,《社科纵横》,兰州,1993年2期,P 94-97。 体制转型进程中我国的区域经济失衡与政策困境,《区域经济研究》,成都,1993年第2期,P 45-47。 简论日本的竞争政策,《现代日本经济》(吉林),1993年第1期,P 26-29。 略论西方国家的货币调控手段,《兰州大学学报》(兰州)1993年第1期,P 58-64。 欧共体的区域差异、经济政策及其一体化发展,《西欧研究》(北京),1992年第6期,P 30-37。 城市化研究与发展经济学,《中外城市研究》,兰州,1991年第1期,P 119-126。 英国竞争政策研究——沿革与变革,《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1991年第4期,P47-52。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化道路初探,《兰州大学学报》,兰州,1983年第3期。(除写明合作者外,其余皆为本人独著)资料来源: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网站,浙江大学教授个人主页。

172 评论

misskissfion

学术研究院下属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已经覆盖除中东、大洋洲和非洲以外的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拥有研究中心/研究室13个: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北欧中心、拉丁美洲研究室、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以及南亚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其中还包括关于美国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小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大基地)。美国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是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核心部分,成立于1985年。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被批准为美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和复旦大学对中心的科研工作提供资助,中心还通过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复旦基金会(The Fudan Foundation)得到美国国际开发署所属的美国海外学校和医院项目的赞助。美国研究中心在中美关系、防扩散与军备控制、美国国会等领域的研究和国际合作,已取得国内外学术和政策界的肯定。复旦基金会设有“谢希德奖学金”,以纪念谢希德教授对中美关系所作出的杰出努力。该中心出版的《美国问题研究》丛书,已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已故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曾担任该中心首任主任,第二届主任为倪世雄教授,现任主任为沈丁立教授,吴心伯教授和信强副教授担任中心的副主任。日本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成立于1990年7月。其宗旨是以中日关系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全面开展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并带动对东亚的研究和交流。中心长期得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日本卫材株式会社、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协会、日本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各大学、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从1991年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把中心作为据点机构予以重点资助。中心现任主任郭定平教授,中心目前有专职人员11名,校内外兼职研究员百余名,并聘请多名日本、美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国外著名学者、实业家担任顾问教授。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10月,中心现任主任石源华教授,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人,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中心的研究工作在海内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得到了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学术振兴财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资助。中心出版《韩国研究论丛》,2006年入选教育部CSSCI来源集刊。中心图书馆现有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书籍近万册,是国内韩国朝鲜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的专门图书馆。中亚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副主任为杨心宇教授、唐朱昌教授,目前共有研究人员10名。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俄罗斯中亚政治和外交、中俄关系,中国中亚外交、上海合作组织、转型经济、俄罗斯法律等。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国内教育部直属的惟一一家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承担与上海合作组织有关的课题,组织相关研究。中心现任主任为赵华胜教授。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于1993年正式建立。1996年10月,为实施“中欧高教合作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进行改组。该中心着重组织和开展对欧盟与欧洲一体化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及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逐步建成为欧洲问题的研究基地、教学基地、学术交流基地与信息资料基地。中心现任常务副主任为丁纯教授,副主任为陈志敏、胡荣花教授。下设综合、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与文化6个研究室,集合校内各学科研究人员30余人。中心特聘教授梅兆荣大使任主席并主持“大使论坛”,戴炳然、伍贻康、燕爽教授任副主席。欧洲中心政治部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成立于2006年,现有专职在编人员3员,现任主任为陈志敏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与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为兄弟单位,与中心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举行会议和开展课题研究等。同时,它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积极参与其部分教学工作。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政治部主要研究与欧盟(欧洲)政治有关的问题,包括欧洲内部政治与社会问题、欧盟外交与安全问题及欧洲政治文化问题等。北欧中心北欧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由复旦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和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25所大学合办的一个合作平台,是中国与北欧学者、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北欧中心的活动主要包括:1)为中国和北欧的学者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培训、研讨会、学术会议;2)为从事北欧研究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和从事中国研究的北欧学者和学生提供教学;3)为北欧商业团体组织安排在上海的活动和课程。现任董事会、理事会主席由芬兰坦培雷大学校长Krista Varantola女士担任。复旦大学外事处处长陈寅章教授自1995年北欧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担任中心的常务主任。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中国外交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中心主任由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任晓教授兼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名,兼职研究员5名。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的主要活动包括:主办“外交官驻所研究”项目;参与举办“大使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人士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召开学术会议以促进学术交流。中心并出刊中国外交研究工作论文系列。国际组织研究中心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4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大使担任中心主任,张贵洪教授担任中心执行主任。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组织与国际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与中美关系等。中心设有复旦“联合国研究论坛”(FUNS),邀请联合国官员和学者不定期来中心演讲。中心招收国际组织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南亚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于2007年6月成立,杜幼康教授担任主任。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人,并聘请多名校内外南亚问题专家为特邀研究员。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冷战结束后的南亚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问题,美国对南亚的政策,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等。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巴基斯坦政府与复旦大学合办,并得到巴基斯坦政府资助,旨在促进中巴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拉丁美洲研究室拉丁美洲研究室于1964年2月成立,先设于历史系,2001年11月并入新成立的国际问题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名,兼职研究员5名,外籍客座研究员1名。现任主任为朱鸿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拉美国际关系,拉美政治,中拉关系,美拉关系,拉美近现代历史等。拉美研究室先后出版译著21部;专著6部;合作编写辞书、年鉴等7种。

294 评论

9月8客馆

推荐《社会学研究》,核心期刊,有相关栏目,简介如下:《社会学研究》创刊于1986年1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四家期刊评价机构学科排名中均名列第一,被誉为“权威期刊”。《社会学研究》于2012、2013、2014、2015、2016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并获“中国百强期刊”、“2016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奖项。《社会学研究》前身是《社会学通讯》(内部刊物,1981-1984年)和《社会调查与研究》(1985年)。自创刊以来,《社会学研究》经历了引介西方社会学、促进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发布关乎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杰出研究成果、引导中国社会学研究取向的发展过程,逐渐为国内外社会学同仁所重视,为研究中国社会的各界人士所瞩目。随着学术导向的日益增强,本刊愈来愈被视为中国社会学学术研究的专业领军期刊。

314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际问题研究期刊赵永升数字税

    推荐《社会学研究》,核心期刊,有相关栏目,简介如下:《社会学研究》创刊于1986年1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

    啾啾大神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国际问题研究期刊

    中文版:期刊《外交评论》;网站:凤凰网英文:期刊: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报纸:financial times, wall s

    继续改一个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期刊

    你好 你的文章要是很好很好的话 最权威得nature和science 祝你好运……

    小月半月月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国际问题研究杂志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问题研究,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

    五百米深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国际问题研究期刊定价

    sci论文是只发表在高水平国际SCI期刊上的论文。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和高水平sci论文的数量是衡量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泰杰生物)

    小屋美眉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