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38

小托0207
首页 > 论文问答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就在水的一方

已采纳
要看说话人本身的理解如何。关键在坐怀不乱这一事件的理解,请看马东盈博客: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情节细化与典故定型_html
184 评论

廊坊电器城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宁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_mRBB1bxpoYONd89g 提取码: bhde     书名:敦煌的历史和文化作者:宁可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年份:1993-12页数:164作者简介:宁司,男,1928年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史杂志》顾问。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学、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论著有:《宁可史学论集》、《史学理论研讨讲义》、《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合作)、《敦煌历史与文化》(合作),主编和参加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隋唐五代经济史》、《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中华文化通志》、《敦煌学大辞典》、《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等,在《历史研究》、《红旗》、《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郝春文,北京通州人,1955年生,历史学博士、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主编。承担或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曾十多次应邀到英、法、美、日、俄等国讲学、研究或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1至7卷)、《中古时期社邑研究》等著作10多种:发表《从冲突到兼容——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等论文和书评100多篇。

350 评论

jessicabeck

主要有佛教文献占90%以上,这些文献中包含了民间变体,佛像创作,精神回忆录,是我们认识佛教文学史上许多重大问题的重要资料。

314 评论

肥猫啃鱼头

不管其它人怎么说,做的对就可以

335 评论

廖小可可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是众说纷纭。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在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后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人西迁徙于两河流域(锡尔河、阿姆河)。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汉武帝继位后,于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古罗马);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汉唐之际,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一条新路,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东罗马帝国)。汉宋之际,丝绸之路是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敦煌也由此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309 评论

meiguihualei

总体上来说,我们听到社会上之人说僧过及用意,有如下几种:1、社会百姓,不明白佛理,也不知道佛教内容。他们以眼看、耳听、阅读相关资料,对发生的一些个别僧人所为,根据人伦道德理念为依据,来阐发的评论。如假僧人敛财钱、斗殴、寺院高价香火钱、高价的佛事……这些评论,构不成说僧过恶。2、有目的之人的故意行为,如一些外道和邪教等教徒,对三宝的评论、贬低、诽谤、侮辱、不尊重等行为,其心用意是故意的,构成诽谤三宝及说僧过恶。3、某些佛教徒,站在自家法门上而对其他法门及人和事,自赞毁他。儒学有子不谏父过之说,是对父母恩报答的体现。在《梵网菩萨戒》提到了说四众过失,四众弟子为比丘、比丘尼、居士男女。《瑜伽菩萨戒》中,自赞毁他为第一重罪。修学净土宗人士,诋毁或说其他宗派的是非;持戒之人,指责他僧犯戒或禅宗法门不持戒,破坏戒律等。佛在经典上明确强调,自持戒而指责他人破戒,其本身也是在破戒;另一种教徒,道听途说或被人利用,根据其愚痴程度,所非议程度,有其过失或大过失。4、某些明白佛理、直言,担忧法门现状及未来的在家学佛人士。他们指出僧和某些问题,没有私心,没有丝毫的诽谤之意,而是站在责任的立场上出发。有着对后学警示、参考及教育的意义,让后学明白正确的道理。也希望杜绝某些问题的再次发生和出现。他们的发心真切,站在爱护佛教的立场上出发。而这种真实的谏言,敢于说真话者,越来越少了。如果佛教中到了最后,连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都没有了,那才是悲哀。这些明理之士,有着个人上的修行功夫、广学博闻、爱教的赤心、慈悲和往昔的因缘所在。按律:证果的在家人士,是可以参与僧团内部的事情,也有权利对僧团提出意见和看法。5、祖师大德,历代各时期的祖师大德对僧众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指出来。如藕益大师、见月读体律师、憨山大师、虚云和尚、宣化上人、体光禅师等。这些祖师大德,是末法年代主持佛法的代表,是大善知识,起着扶正去邪的作用和意义,令正法久住。6、国家政府史记记载,历代政府都有着对宗教的记录,翻阅相关资料就能得到答案。如《简明中国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七“僧家考课”,宋代《名公书判清明集》《元史》卷二十一旧唐书,卷一。《高祖纪》《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宋会要辑稿》《北梦琐言》《明史》卷一三九有“戒德僧”的记载。明《典故纪闻》《新唐书》,《晋书》(见敦煌文书《历代法宝记》载《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二卷,第470页。《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西》、《广弘明集》卷八“周灭佛法集道俗议事”条 《佛祖统纪》中……在中国佛教历史中,记载有关僧众方面的资料,可以说相当多而丰富。7、个人记载,如《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午憩香社寺》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僧寺结制”《云溪友议》等,这点可以列入到4条之中。8、僧众记载,久远的要延伸至佛陀圆寂后,由弟子所整理的经律论及相关时期所发生的故事,如菩提达多、六群比丘等。我国的《高僧传》《续高僧传》《楚山绍琪禅师语录》卷八“赠风水僧慧满”《慨古录》《藕益大师文集》《寒山拾得文集》《一梦曼言》《虚云和尚年谱》《宣化上人开示录》……如上这些,并非是说僧过,而是根据历史真实的记载,留给后人参而用之或作为警策。如果本着不说僧过,家丑不外扬的精神,佛陀的那些诸大弟子,如加叶尊者、阿难等、阿罗汉、菩萨,怎么还会记录下来菩提达多、六群比丘等不良行为呢?9、国家法律,历代政府都有着对僧众管理,极其严格的法制。如顺治二年奏定的《大清律附》,明朝《大明律》,唐朝《唐律疏议》《条流僧尼敕》,载《唐大诏令集》,元代《通制条格》元代刑部议定:“其有不居寺观,四方游荡,恣为邪说之流,亦令所在官司常加警察。”在《通制条格》《历代判例判》等表明:“宣淫”和“惑众”是官方认定僧人最非分的两种行为,必须处死;北魏太武帝灭佛是“以沙门多违佛律,群聚贿乱”(《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西》,其导火索是在长安佛寺中发现有武器,并“大得酿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盖以万计。又为屈室,与贵室女私行淫乱”(《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在这次灭佛中,有两条被人疏忽的记载。一是据说“有道人射杀虏三郎将,浴真。佛狸大怒,悉毁浮图,杀道人将尽”《建康实录》卷十六《魏虏》。明太祖曾以残暴手段来维持其心目中的佛教纲纪,见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六。(答题者注:本文来自网络,阿弥陀佛)

223 评论

刘小刘1234

看环境,首先柳下惠是美人坐其怀而不乱,正常理解是说其人正直,应该褒意;但也有调侃,开玩笑说其性无能之类的意思,看语境!

342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

    看环境,首先柳下惠是美人坐其怀而不乱,正常理解是说其人正直,应该褒意;但也有调侃,开玩笑说其性无能之类的意思,看语境!

    天权STAR 6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

    因为敦煌在古代处于偏远的地方,所以它能够躲避战乱,而且敦煌干旱少雨,便于文献资料的保存。

    金威家具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pdf

    看你的名字应该是博巴对吧,想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最好就是多看书,历史并不是一个人的理解消化再演绎,而是要靠自己去看,去比较,去批判的佛教和非佛教史我手上就有逾两百

    肖肖肖肖肖雪*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英藏敦煌文献目录

    敦煌石窟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内容十分庞杂,所涉及的学术领域极其宽广,用现代学科分类来说,宗教、艺术、历史、地理、经济、法律、语言、文字、考古、科技,等等,应有尽有

    贱贱骚年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内容

    敦煌莫高窟

    KellyYin0816 6人参与回答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