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闪电小白猫
首页 > 论文问答 >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啃鲍鱼的螺丝

已采纳
摘要 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服从于他,就像明知前面有一个坑,但还是心甘情愿的往里跳。人们明明知道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就业。然而在残酷的“唯学历论”面前,人们又不得不涌向大学,被那一纸文凭绑架着匍匐前进。中国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考试问题上如此清醒而无奈地纠结着,毫无反抗地行走于生活的悖论中。关键词高考、大学、教育、反思正文 二十一世纪悄然翻开行的篇章,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刚刚复出就深谋远虑地把教育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全党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1 到1985年5月,又提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2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然而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趣味地制造着新的舆论场。家长孔庙烧香祈求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喊楼“邀睡”减压,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为让迟到女儿进场考试母亲甘愿下跪……在现实环境下,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些什么,但似乎又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高考为大,一切逻辑为高考让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3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4 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高考创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情景,因为那里安放着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而且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磨一剑,只为在这个六月“一考定乾坤”。在由“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举起生命重托的最佳路径,“黑色六月”成为一种恒定而牢固的社会现象。竞争,不单单是高三学生的血酬定律,更是被早早地推向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由高考卷起的这场竞争注定是深远的,是彻底的,是社会性的。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应试教育的全部逻辑,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美丽愿景被狠狠地打入冷宫,动弹不得。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文化那里,从科举开始,读书更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政治安排,而考试是一个人改变命运必须经历的一种仪式性的“程序”。“官本位”、“知识贵族”、“学而优则仕”隐隐地揭示了知识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文化心理一直延续至今,高考被有意无意地赋予了类似的社会功能。从1999年开始,扩招政策圆了更多学生的大学梦,然而在教育振兴、拉动内需、维护稳定、阶层流动等话语编织的复杂逻辑中,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残酷的现实击溃了人们对高考的美丽想象,以致无法接受“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这样的事实,知识与命运被迫脱离了对方的解释逻辑。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以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5曾经饱含希望的汗水,偏偏埋葬了世人的期许和信心。如果说“高考之门”还相对公平的话,“社会阶层世袭制”、“寒门难出贵子”、“父辈就业时代”等现象则剑指“工作之门”的是是非非。  高考,这个曾经承载着教育良心的选拔方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极为纠结的符号表象,最终失去了它原本强大的象征交换功能。在为人诟病的“工作之门”面前,扩招某种程度上给了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工作机会。他们轻松地越过高考,而后凭借发达的人脉关系挤占了原本属于优秀孩子的工作岗位。“高考之门”这道关卡在托起“中国式奋斗”的集体期许下步履蹒跚。在极具幻灭感的“工作之门”面前,“高考之门”并没有被历史性地架空,这条路上依旧“人满为患”。这不能不提到我们时代普遍浮躁的“唯学历论”用人机制。如今,保姆、服务员等工作几乎清一色地转向大学生学历。当“人才贬值”成为事实,学历将能力逼向了死角,这进一步激活了大学文凭的“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有些民办大学、独立院校堂而皇之地兜售文凭,艺术类招生更是遍地开花,艺术热仅仅因为艺术专业“好考”。诸如此类的“泡沫教育”已经泛滥成灾,间接地稀释了大学文凭的“含金量”。 “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或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6 我现在就在大学中学习,说实话,当我亲身经历了大学之后,这与我心目中的那座圣洁的象牙塔真的相差很远。我仅仅是一个学生我没有资格对中国的大学教育数三道四。在这里我就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的几句话来谈谈中国的大学教育吧: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他们计划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这位校长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评论还有很多。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为什么中国可以在那些国际奥数等比赛中获得一次次金牌,而十几亿的中国人却很少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学术上的最高荣誉呢?难道这就是中国教育? 另外中国的教育现状不仅仅存在这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是很值得人们去反思的。英语强制化的学习,小学时期创造思维的扼杀等。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学着所谓国际化的语言,却被韩国申请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这也就是所谓的崇洋媚外吧。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止这些,但以我的水平只能想到这些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高考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否则为何国家还要持续三十多年实行高考制度呢?我想高考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首先,方便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管理教育的人省事,学校省事,大学也省事。至少大学不用费尽心思的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选拔学生,全国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不管跟国外比怎么样,在国内大家都是一样的。 另外,高考还有一个优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几乎时间的一切纷争都源于不公平。而高考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不管那些作弊和暗箱操作,至少大家的起点一样,时间一样,机会平等。我想这一点也是高考能够实行至今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高考纵然有许多弊端,但在新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它恐怕还会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存在很长的时间。因为就目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它真的比其他的制度要合适。
254 评论

萤火虫BB

第1章 教育信息化概论1 文化视角: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文化的发展1 文化2 教育文化3 教育文化与教育信息化2 哲学视角: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1 教育信息化价值的研究方法2 教育信息化价值的体现3 生态学视角: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与重构1 生态系统与教育生态系统2 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3 重构和谐教育生态系统4 生态学视角研究的启示4 心理学视角: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 高心理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2 教师心理成本凸显及其对策3 网络成瘾5 传播学视角: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扩散1 创新扩散理论介绍2 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扩散分析3 影响教育信息化创新扩散的因素4 促进教育信息化创新扩散的策略6 社会学视角:教育信息化发展失衡引发新的社会问题1 教育信息化发展失衡表现和原因2 教育信息化发展失衡引发信息贫富分层3 信息贫富分层的社会危害4 缩小信息贫富差距的策略第2章 中外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演进、内涵和意义1 人类教育史上的五次教育革命及其特点1 体态教育:第一次教育革命2 语言教育:第二次教育革命3 文字教育:第三次教育革命4 电子教育:第四次教育革命5 信息化教育:第五次教育革命6 五次教育革命的特点2 教育信息化解读1 概念和定义2 信息化3 教育信息化概念4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5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6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7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8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9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10 教育信息化的要素3 中外教育信息化相关概念考辨1 教育信息化概念的分类2 教育信息化相关概念4 教育信息化兴起的背景1 人类全面发展的需求:源动力2 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提条件5 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1 教育信息化对全球信息化的推动作用2 教育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 教育信息化引发教育变革4 教育信息化对人的影响5 教育信息化促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第3章 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1 全球视域中的信息化发展战略1 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2 国外信息化发展战略3 国外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特点和启示2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1 中国大陆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2 中国香港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3 中国台湾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3 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1 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概览2 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特点4 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比较及国际经验借鉴1 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比较2 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第4章 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1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状1 中外因特网和计算机发展不平衡2 中国城乡因特网和计算机普及不平衡3 中国分区域网站数量分布不平衡2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与教育信息化发展1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必然性2 “相互制约”与“整体推进”3 “先富带动后富”的典型示范效应3 中外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策略1 中国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策略2 国外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策略3 不同策略的特点和实效性分析第5章 中外数字化教育资源1 数字化教育资源概述1 数字化教育资源及相关概念2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 中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2 中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1 中外因特网建设现状2 中外计算机普及现状3 中外数字电视普及现状3 中外网络课程建设1 中国网络课程建设状况2 国外网络课程建设状况4 中外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项目1 中国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项目2 国外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项目3 中外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实施方式比较第6章 中外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与评价1 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与评价的内涵和作用1 教育信息化法规的内涵和作用2 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内涵和作用3 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内涵和作用2 中外教育信息化法规和标准1 中国教育信息化法规和标准2 国外教育信息化法规和标准3 国外教育信息化法规和标准对我国的启示3 中外教育信息化评价1 中国教育信息化评价2 国外教育信息化评价3 国外教育信息化评价对我国的启示第7章 中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1 教育信息化人才与教育信息化1 教育信息化人才相关概念辨析2 教育信息化人才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3 教育信息化是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必由之路2 中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比较1 中国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2 国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3 国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第8章 中外教育信息化产业1 教育信息化产业与教育信息化1 教育信息化产业的概念和内涵2 教育信息化产业结构3 教育信息化催生教育信息化产业4 教育信息化产业助推教育信息化2 中外教育信息化产业比较1 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2 国外教育信息化产业3 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策略第9章 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1 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发展趋势1 世界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发展趋势2 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发展趋势2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1 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2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参考文献附录A: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大事记附录B:我国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一览表资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CX07S_006r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7YW051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省重点学科资助

349 评论

jiangyue514悦兔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重点推进。去年年底,“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独立工作列入了教育部部领导分工。今年8月,教育部组建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门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落实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机构和责任部门,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为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教育部正以顶层设计、示范引导和重大项目为抓手,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同时,教育部高度重视推动地方教育信息化工作,召开了全国范围和部分省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各地建设步伐。许多省区已制定了本地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并加紧实施。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还将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和推进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绩显著、问题不少、需求巨大。目前,领导空前重视,全国教育战线齐心协力,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逐步完善,正处于从各自为战向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全面深入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233 评论

相关问答

  •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论文

    难,还是自己努力写吧

    yeye要吃好吃的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我国教育现状论文

    现在的教育是悖逆天道、颠倒人伦,本末倒置、离经叛道、崇洋媚外、数典忘祖!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丢弃了。中国,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丢弃民族文化的国家。四大文明古国

    伯纳乌的蓝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论文

    高等教育,我知道更多办

    82海王子82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论文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重点推进。去年年底,“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独立工作列入了教育部部领导分工。今年8月,教育部组建了

    Rainbow蓓 1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教育信息化的论文

    难,还是自己努力写吧

    sisley0522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