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7

龚家少爷
首页 > 论文问答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报交通需求响应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肖小月半仔

已采纳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十余项;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30篇被SCI和EI期刊检索,论文被引用达200余频次,出版学术专著一本,申请发明专利4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开发道路辅助设计/安全评价/驾驶仿真软件6款,并已在多条山区公路的设计实践中得到应用。担任《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系统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徐进博士取得了以下方面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突破性进展。1.构建了“驾驶人-车辆-道路(环境)”虚拟行驶系统(RDVES),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针对既有道路、公路设计方案、新建道路的多种驾驶模式下的不同车型的行驶仿真试验,尤其适用于线形复杂的山区道路汽车行驶仿真,可以得到整车以及车辆各关键部件的行驶响应参量以及驾驶输入量(转向输入、油门制动输入、档位变化等),为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化衡量公路行驶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分析手段,同时可进行多种车型的极限行驶状态仿真试验,得到临界行驶条件。此项技术为道路设计质量分析、事故再现与机理分析、极限仿真、车辆安全运行管理、交通工程仿真提供了分析手段和技术支撑。此方面的系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公路交通科技》《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期刊上。 提出了“在道路条件-驾驶输入-车辆行驶动力学-车辆运动学层面上协同分析驶离路面事故以及单车碰撞事故”的理念,用RDVES虚拟行驶系统进行事故的行驶过程重现,通过分析不同道路条件下的车辆行驶响应和、驾驶输入量变化,研究道路条件参数与车辆运行稳定性和驾驶负荷之间的敏感性和相互关系,先后得到了侧向风事故、S型曲线车辆驶离路面事故、直道积水路面行车事故、隧道洞口车辆事故、弯道避让事故、弯坡组合路段大型车辆事故的力学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为降低山区公路单车事故的发生几率,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系列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中国机械工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等期刊上。 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山区公路汽车运行参数采集和驾驶行为参数采集。包括单车(移动测试车)连续行驶采集和路外特征断面采集,获得了汽车行驶轨迹、行驶速度、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行驶姿态、转向输入、驾驶员心电/肌电等参数的连续变化特征和统计分布特征。根据以上参数,明确了设计速度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目前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的优势和局限性。基于海量的汽车运行参数和驾驶行为参数的海量实测数据,首次明确了我国山区公路的代表性驾驶行为模式,包括代表性方向控制模式(轨迹选择模式)和代表性速度控制模式,并研究了不同方向控制模式与速度控制模式之间的匹配性。此项研究为公路设计理论中驾驶行为假定的修正、计算系数的修正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等期刊上。 山区道路汽车横向加速度实测研究。获得了六车道(及以上)、四车道、二车道等3类公路上大型车、小型车的横向加速度分布以及特征分位值,总体上掌握了山区公路的行驶舒适性水平;首次建立了适用于我国道路条件的分公路类型、分车型的ay-R回归模型和ay-V回归模型,包括均值模型和极限值模型。而我国上一次大规模的相关调查研究是在2002年左右,而十年多来,我国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驾驶员构成、经济水平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申请人开展的此项研究能够准确反映出这些方面的变化对汽车横向加速度和驾驶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此项成果可以为运行速度建模、路面设计、平曲线超高以及曲线半径的极值设置提供计算依据。此项成果发表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提出了“视窗”假设和“前视断面选点”的轨迹计算策略,首次建立了面向复杂山区公路(赛道)的汽车行驶轨迹决策模型;揭示了轨迹-速度之间的耦合机理,首次建立了基于前视轨迹曲率的山区复杂道路汽车行驶速度决策模型。进一步发展了驾驶员预瞄跟随理论,并填补了山区复杂道路驾驶行为决策领域的空白。所建立的轨迹-速度决策模型,与现有的“预瞄-跟随”模型组合,可形成“决策-预瞄-跟随”驾驶员模型,进一步完善了驾驶员模型结构体系,本项成果已经成功用于“人-车-路(环境)”仿真系统构建,为复杂道路的车辆行驶仿真提供目标轨迹和目标速度。系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公路学报》等期刊上,并申请发明专利2项。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行驶轨迹-行驶速度”协同控制的山区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该方法成功解决了目前设计速度方法和运行速度方法的缺陷,更贴近山区公路的真实运行情况,在5条山区公路新建设计和改扩建设计项目中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该理论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道路设计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进步,即从设计速度方法→运行速度方法→多驾驶模式“轨迹-速度”协同控制方法的发展演进,为提升我国山区公路的运营安全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此项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并出版学术专著一本。通过海量的道路实测数据,深入分析道路条件-驾驶行为-车辆动力学-车辆运动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首次建立了三维线形条件下的复杂道路重载车辆行驶速度解算模型体系,包括通道宽度影响模型、曲线转角影响模型、圆曲线速度模型、长直道速度模型、路面状态限制速度模型、纵向加速度(减速度)模型、重车爬坡模型、驾驶习惯修正模型等一系列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型组,给出了复杂道路运行速度预测的完整方案。该项成果解决了目前预测重载车辆运行速度时需要针对平曲线路段和纵坡路段分别预测的局限,特点是能够快速解算,且具有足够的精度。由于能够计算出任意等级、任意复杂线形的山区公路的大型车行驶速度,该模型已经用于多条山区复杂道路的多车型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道路限速管理以及安保工程项目。系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版)、TRB 93rd annual meeting上。
350 评论

白羽蓝翎

道路与铁道工程是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主要开展路面结构合理性和材料性能研究、公路工程病害分析与防治、路基与路面新材料开发与应用、公路工程环保和景观设计、公路工程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既可以是交通运输工程方向的,如线路设计、线网规划等;也可以是土木工程里面的,如路基边坡设计、路面结构、铁道结构设计等,因此,很多学校在土木工程学院开设该专业。 在国内当前的交通发展环境下,传统的公路建设已有了较为成熟的体系,而传统铁路设计、建设、维护所需要的高技术人才则需求不足,该专业最好的前景就是高速铁路的建设了,这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向,但同时又是铁路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形势一片大好。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同济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 伴随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的发展,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方兴未艾。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在传统的交通工程理论基础上,实现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和控制的智能化。它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大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综合化为研究背景,以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为技术基础的交叉型学科,因此也很适合信息与通信系统、控制理论与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考生报考。毕业生可以去民航、铁道部门的一线从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工作,也可以去相关研究所从事系统仿真、模型建立和分析等工作,或者直接从事IT行业,如从事当前起点较高的图像处理工作等。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大连海事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规划与评价、对交通运输系统运营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协调交通供需关系,保持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客货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由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大部分课题需要站在政府宏观调控的高度,所以该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好的就业选择是政府交通规划部门、相关事业单位或研究所,当然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由于报考公务员时对相关研究方向的对口程度要求非常高,所以该专业的学生应详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比如交通安全理论、评价与决策方向是综合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揭示产生交通事故的机理和规律,科学的预测、预报交通事故,从而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综合技术,研究具有智能特征的交通运输系统;交通流理论与交通设计是运用数学、物力定律来描述交通特性,并根据用路者的特性改进交通设计方法,力求设计出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和行车规律的交通设施。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有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主要研究载运工具运行品质、安全和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涉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及系统工程等多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集成技术等高新技术。毕业生可到国家交通运输和管理系统的部、局、高等院校、著名研究院所及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作,沿海地区的涉外企业、知名的大型集团(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由于公路、铁路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所以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当前最好的发展前景是立足于民航。众所周知,民航安全是重中之重,而载运工具客机的运用和维护无疑成为了民航安全的关键,可以预见,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民航行业大展拳脚必是大势所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

253 评论

墨亦成诗

关伟,“交通拥堵发生时车道非同态性变化的仿真分析”,系统仿真学报,V18, N5, pp1339-1342, 关伟,“宏观交通流的定性建模方法”,土木工程学报,V 36, N7,pp66-71, 2003。关伟 申金升等,“公交优先的信号控制策略研究” 系统工程学报,V16,N3, pp176-180,2001。关伟,蔡晓蕾,“城市环路交通流实时滚动预测实用模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V6,N4。pp13-17,2006。张勇,关伟,”预测交通流量时间序列的组合动态建模方法”,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工学版), V40,N5。pp1209-1214,2010。张心哲,关伟,“基于Hough变换的交通流状态辨识方法”,系统工程,V28,N1。pp1-7,2010。张勇,关伟,“交通流时间序列分形的实证研究”,公路交通科技,V27, N5, pp100- 黄阿琼,关伟,“不同时间尺度下短期交通流的可预测性”,系统工程,V28,N5。pp75-80,2010。张勇,关伟,“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多变量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物理学报,V58, N26, pp756- 张心哲,关伟,“城市快速路路段交通流状态评估方法”,北京交通大学学报,V33,N6。pp47-51,2009。张勇,关伟,“交通流时间序列预测的复杂度测量”,交通运输工程学报,V9, N2, pp89- 张勇,关伟,“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改进混沌时间序列预测”,信息与控制,V38, N3, pp360- 张勇,关伟,“采用LS-SVM计算时间序列的Lyapunov指数谱”,计算机工程与应用,V45, N31, pp196- 张心哲,关伟,“基于聚类分析的城市交通路段划分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V9,N3。pp36-42,2009。何蜀燕,关伟,“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状态跃迁的实证分析”,中国公路学报,V21, N5, pp81-86,袁月明, 关伟等,“基于视频检测技术的城市快速路车流减速波传播特性”,北京交通大学学报,V32, N6, pp57- 袁月明,关伟等,“基于视频检测技术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分析研究”,交通与计算机,V26, N4, pp1- 马继辉,关伟 等,公共交通线路调整影响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V7, N2, pp58-62, 马继辉,关伟,2008北京奥运大车调度系统研究,综合运输,2007年第5期, pp53-55,洪昊,关伟,“交通流理论的新进展”,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V6, N1, pp80-85, 王均,关伟,“基于Kalman滤波的城市环路交通流短时预测研究”,交通与计算机,V24, N5, pp16-19, 毕军,关伟等,“GPS/GSM手持式定位仪的设计与实现”,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19,N3, pp38-41,2005。毕军,关伟等,“车辆GPS/DR定位硬件系统的设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V5, N3, pp24-26, 毕军,关伟等,“公交电动汽车运行智能管理系统”,公路交通科技,V22, N7, pp131-134, 张斐斐,关伟,“基于ITS的紧急事件快速反应系统的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V15, N10, pp30- 于绪利,关伟,“公铁联运条件下物流实时跟踪系统设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V5,N4。pp65-68,2005。毕军,关伟等,“电动汽车运行监控与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V5,N1,2005。pp29-32。刘静,关伟,“交通流预测方法综述”,公路交通科技,V21,N3,pp82-85,杨群,关伟,“基于合理多路径的路径选择方法的研究”,管理工程学报,V16,N4,2002。pp42-45。王万平,关伟,“智能物流配送服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学报,V4,S1,2002。黄溅华,关伟,“公共交通实时调度控制方法研究”,系统工程学报,V15, N3,2000。pp277-280。刘志硕,申金升,关伟,“车辆路径问题的混合蚁群算法设计与实现”,管理科学学报,V 10, N 3, 2007。

326 评论

相关问答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报交通需求响应

    关伟,“交通拥堵发生时车道非同态性变化的仿真分析”,系统仿真学报,V18, N5, pp1339-1342, 关伟,“宏观交通流的定性建模方法”,土木工程学报,

    mm糖糖豆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报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的档次和中国公路学报差不多,是EI检索和CSCD检索,拒稿率在90%以上,都是由长安大学主办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只是CSCD检索。

    0921缘分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学报

    1、北方交通 2、北京公路 3、北京汽车 4、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

    冒冒爱雨雨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当然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了

    小火车君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交通运输系统论文

    论城市交通重视交通规则从人人做起!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交通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一个约束,是您人身安全的一个保证,是建设文明社会的一个根本。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家

    尘世任我行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