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2

罗成or房谋杜断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村委会的论文选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rystallam88

已采纳
论衡阳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村民自治制度下直接参与农村社区的政治生活,这一新型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地位、权利与规程,并赋予了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以新的时代内涵。本文选取了衡阳市衡南县云集镇黄金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作为分析对象,运用规范性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虑政治文化因素,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随机抽取了该村100名妇女进行调查。一、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一定方式加入并影响现行政治过程的政治行为,是公民对现行政治过程的介入,是公民的一种利益表达。它分为参与选举、参与决策、参与监督三种形式。(一)参与选举参与选举,主要是指全体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在黄金村,参与选举是妇女政治参与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第一,选举意识及认知。选举意识和选举认知是决定政治参与的两个重要因素。黄金村妇女的选举意识较强,对参与选举的权利和义务有较清醒的认识,如81%的被调查者意识到“选举是自己的权利”,72%的被调查者认为“村干部应该由村民选举产生”。此外,她们的政治认知水平均较高,对选举的相关知识均有所了解。第二, 选举取向。选举取向是指公民在选择候选人时所依据的标准。黄金村95%的妇女都参加过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而且大多数妇女的选举取向较为客观公正,她们较为重视候选人的品行和能力。在这些品行能力当中,排在首位的是“肯为老百姓办实事”,占81%;排在第二位的是“有能力”, 占67%。在黄金村妇女的政治取向中,选择“男性”的比例只占6%左右。部分妇女尤其是对选举缺乏理性认识的妇女,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再加上思想的狭隘,她们往往不能以一种客观标准去选择和评价候选人,使得一些精英长期流离于村庄权力系统之外,从而造成精英的流失。第三,对选举的评价与反应。对选举程序、结果的评价和反应是公民选举态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由于该村选举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各环节都较为规范、公正和透明, 而且大多数妇女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偏好, 她们对选举程序较为认可,对选举结果也较为满意。但有8%左右的妇女当选举结果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便使用各种冲动的、激进的、非法的手段进行发泄和抗议。(二)参与决策参与决策,主要是指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来讨论并决定本村内的重大事务。在该村,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村委会都会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这为妇女具体地、充分地表达个人的意愿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性参与渠道。第一,决策动机。在该村,妇女的公共决策意识较强,而且参与村务决策的频率较之于男性更多。调查显示,90%的妇女都参加过村民会议。她们的决策动机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争取、实现和维护,部分妇女还出于对村务管理的自觉和主动的关心。第二,决策态度。在该村,妇女较之于男性对村务更加敏感和关心,对会上讨论的村务也比较感兴趣,参加村务管理的热情也较高。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曾在会上发表过意见,而且,在这些积极发表意见甚至与村干部发生激烈争论的女性当中,70%左右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这主要是由于中老年妇女比年轻妇女在政治效能感和政治自信心方面更强。第三,对决策结果的认同度。由于部分妇女进行决策时只顾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村委会在进行利益整合时,往往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对会议中不合理的政策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大多数妇女对这些调整都能从心理上给予认同和支持,如果调整后的政策结果损害了个别或少数妇女的利益,或者利益整合后输出的政治产品与部分妇女真实的利益表达状况不完全相符时,这些妇女往往会对政策本身或决策结果产生抵触情绪。(三)参与监督参与监督,是指村民通过各种方式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各项工作与村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监督参与可以防止权力的异化,保持村务管理的公正性。在该村,村民倾向于采取各种各样的监督方式,包括制度化的和非制度化的。第一,监督意识及认知。在该村,大部分妇女都认为“有必要将村里的一些大事向村民公开”、“有必要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但大多数妇女对监督参与的政治认知水平较差,普遍缺乏与监督有关的法律常识和政治知识。如60%左右的妇女认为“自己没有权利罢免不合格的村干部”,中老年妇女比年轻妇女在政治认知水平上更差。第二,监督动机。由于监督制度不甚完善,妇女缺乏与监督有关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技巧,她们对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村务活动较少提出异议。当村干部管理不力、办事不公影响自身利益时,她们才会采取各种积极作为的监督方式,试图影响或改变对自己不利的政策或决定。第三,监督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该村妇女选择非制度化监督方式的比例比制度化的略多,其中采取非制度化的比例为53%,采取制度化的比例为44%,选择“向村干部反映”的最多。上访行为通常是由该村某位男性牵头组织,煽动一些妇女聚众越级上访,她们大多对上访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她们的上访在很大程度上是盲从的、缺乏理性的。二、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特征通过对黄金村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 根据该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尤其是参与选举、参与决策和参与监督三者的实际状况,经分析,该村妇女政治参与有四个基本特征。 在参与形式上,自主参与居多,动员参与较少。在黄金村,妇女对于自己的参与权利, 如选举权利和决策权利都非常重视,而且她们大都能认真地实现自己的权利。这主要是因为她们具有较强烈的参与意识,即有强烈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的要求。 在参与动机上,主要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和本村的利益,而较少关心国家利益。除少数妇女偶尔表现出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外,大多数妇女参与本村的政治事务和社会生活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且往往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如国家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时, 她们的政治参与态度显得过于冷漠、疏离甚至抗议。 在参与手段上,合法参与多,非法参与少,但破坏性较大。在该村, 理性参与、制度化参与居多,但非制度化参与、非法参与依然存在,而且潜在的破坏性较大。这些非制度化或非法参与主要表现为:第一,无动于衷,过于消极。第二,参与行为极端化,如采取抗议、暴力对抗、越级上访、冲击国家机关等手段。 在参与主体上,以中年妇女为主,不同年龄段的妇女参与方式不同。在该村, 年龄比教育、收入等因素更能决定妇女的参与态度。中年妇女构成了政治参与的主要群体,这主要是由于年轻的女性到外地求学或进城务工了。除了在参与程度上呈现出的参与主体的大龄性特征外,不同年龄段的妇女的参与状况和参与方式也略为不同。三、完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对策根据笔者近期的调查,衡阳市农村妇女已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但由于经济条件、政治机制、文化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她们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呈现出一些非理性、非法参与的特征,这既不利于农村妇女表达其合理的政治要求和维护其合法的政治权益, 也不利于衡阳农村地区的安定团结与政治稳定,影响衡阳农村民主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本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自觉性。村民自治中妇女参与状况,不仅是妇女作为社会“半边天”地位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我国妇女地位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评价指标。离开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聪明才智,离开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农村村民自治实践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无法实现的。特别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对我国农村影响的不断加深,农村人口流动不断加大,流出的大多数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妇女日益成为村级事务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力量,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进一步扩大妇女参加村民自治实践,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是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作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实践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二是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农村妇女进村支两委的比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参与民主选举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妇女进村支两委的比例。为此,要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实施女性候选人“定位产生”制度。提名候选人时,可在提名票上专门设置“女委员”栏目,鼓励选民提名女性候选人。在主任、副主任、委员任何一个职务上都没有女性候选人的情况下,可将1名符合候选人资格条件、得票最多的女性选民确定为“委员”的正式候选人。正式选举时,女性候选人的当选条件与其他候选人相同。二是实行妇女委员专职专选。如果村党组织中没有女性成员,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要单独设立妇女委员岗位,实行专职专选。在《村委会委员候选人提名票》中,明确标注“应选人中妇女委员至少一人,否则该提名票无效”;在《村委会委员选票》中,单设“妇女委员”一栏,确保妇女当选;选举时,对女候选人单独计票,只要得票达到法定票数,即使在所有委员中其得票靠后,也认定其当选;村委选举中没有女性胜出,女性职位必须补选,男同志不得挤占,只要票数超过三分之一、在女候选人中票数高者即可当选;因多种原因,村委会没有女性当选的,或在村党支部换届时补选女支部委员,或由组织部门选派女大学生村干部,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长助理。三是明确规定女性比例。要求村选举委员会中至少要有一名妇女,推选村委会人员时,每张提名表中至少要有一名妇女;工作人员要尽量多地安排妇女参加,妇女不能少于工作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提名候选人时至少要选一名妇女,正式候选人至少要有2名女性成员,采取直接为妇女留出固定职位,妇女单独投票、计票,确保1名妇女当选;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中妇女比例不得少于20%。四是扩大女性选民登记范围。对符合选民条件的女同志,积极教育和引导她们进行登记;对嫁出的姑娘户口没有迁出的、对娶进的媳妇户口没有迁来的,只要没有在另一方进行登记者都给予登记;对来村务工的外地妇女、女技术能手、女大学生村官等,经村民代表会议确认也给予登记。五是采取农村妇代会换届直选。在妇代会换届时妇女自由报名参加选举,由具有选举权的妇女直接选举妇代会成员。可以将妇代会直选与推选村委会候选人同时进行,如果村委会候选人中没有女性,选举产生的妇代会主任直接增列为正式候选人。也可以将妇代会换届和妇代会主任进村委会同时进行,选出的女委员候选人即是村妇代会主任。三是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参加日常村务管理。指导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妇女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活动,保障妇女在村务管理中的合法权益。支持妇女代表担任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务监督机构成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扩大妇女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组成人员比例的试点。已经建立村务公开协调机制的地方,要吸纳各级妇联组织代表参加。要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为妇联组织发挥作用提供渠道。四是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为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创造有利条件。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树立法制观念、政策观念、男女平等观念,尊重法律,尊重政策,尊重妇女的合法权益。要广泛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把女能人培养成妇女干部,把妇女干部培养成女能人,鼓励她们带头致富,带领妇女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发展。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对女村委会成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她们的能力和素质。要注重培训新当选的女性村委会成员,为她们量身定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使她们迅速掌握村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以适应农村工作的需要。在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资格认证时,优先考虑女村委会成员、村妇代会干部和妇女骨干。对任期内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工作成绩突出的女干部,要及时给予表彰,为连选连任、提高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创造条件。
145 评论

妮妮乖乖58

1、《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建设——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经验》(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3、《村委会选举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5、《中外司法制度比较》(与陈业宏合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出版;6、《农村法律服务:行动与表达》(与陈荣卓等合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7、《农村法律和社会问题探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8、《农村政策和法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9、《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与宋才发等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2000年以来的主要论文: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矛盾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生命力》,《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评述》,《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3、《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与杨正喜合著),《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2期;4、《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民自治》(与胡宗山合著),《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1期;5、《邓小平关于民族矛盾的基本理论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4期;6、《农村社区法律服务的资源整合与体系建构》(与陈荣卓合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7、《村委会选举中的委托投票问题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4期;8、《农村基层党政关系问题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3期;9、《地区差距的存在和扩大与民族矛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1期;10、《究竟如何看待当前的村级民主——农村基层民主三人谈》(与徐勇、刘义强合著),新华社北京2009年3月31日电、《光明日报》2009年4月1日、《经济日报》2009年4月1日;11、《关于村民会议几个问题的法律探讨》(与王林合著),《江汉论坛》2005年第10期;12、《清末民初农民社团组织立法述论》(与王勤合著),《江汉论坛》2009年第8期;13、《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总体思路与具体构想》(与陈荣卓合著,《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1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路径考察与制度防范——一种法律视角下的分析与建议》(与陈荣卓合著),《中州学刊》2007年第1期;15、《农村法律服务研究:已有的进路及可能的拓展》(与陈荣卓合著),《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3期;16、《关于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的两个基本问题》,《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17、《农民工法律地位的界定及考察路径——一条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思路》(与陈荣卓合著),《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18、《村民会议与直接民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9、《农村法律服务:何去何从?——对2000年以来中国乡镇法律服务所改革的反思》(与陈荣卓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20、《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与陈荣卓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1、《论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矛盾的基本原则》,《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4期;22、《民族矛盾原因体系的理论建构》,《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23、《民族文化差异与民族矛盾》,《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24、《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民族矛盾》,《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25、《村委会选举的法律渊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6、《国家权力的分享和分配与民族矛盾》,《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27、《我国民间法律援助组织的兴起与变革》(与王勤合著),《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矛盾的一般特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2年第2期;29、《政治学的对象:国家、权力抑或政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00年第3期;30、《民族矛盾的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1年第10期;31、《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变型与民族矛盾》,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2年第4期;32、《国家权力分享和分配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处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3年第8期;33、《关于村委会选举选民登记的几个法律问题——对省级村委会选举法规一个方面内容的比较与评析》,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4期;34、《关于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问题的争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8期;35、《论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与不歧视》(与杨正喜合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7年第12期;36、《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路径考察与制度防范——一种法律视角下的分析与建议》(与陈荣卓合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4期。

308 评论

小小兔121

您好,您可以参照辽宁中公教育(大学生村官) 进行了解。希望可以帮到您。 中公教育图书淘宝商城 中公教育课程商城

33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村委会的论文选题

    您好,您可以参照辽宁中公教育(大学生村官) 进行了解。希望可以帮到您。 中公教育图书淘宝商城

    永丰YF窗帘窗饰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关于村委会的论文题目

    村委会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在民主的实现形式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代议制的间接民主,由选民通过投票选举产生国

    傻兮兮的呆呆 1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关于村委会的论文

    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

    minozjessica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关于村委会的小论文

    大学生当村官

    我是中吃货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关于村委会的毕业论文

    大学生当村官

    映雪堂明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