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出土文献中心资料室

出土文献中心资料室

发布时间:

出土文献中心资料室

清华历史学科的核心机构是历史系,下设有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思想文化史教研室,以及国际汉学研究所、出土文献研究中心、经学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旅游文化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图书资料的收藏也在全国历史系所中名列前茅,历史系拥有面积400余平方米、藏书10万余册的系资料室,科技史与古文献研究所也建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文献数据库。清华大学在历史时期就素以图书完备、条件优越著称,院系调整时清华绝大部分的文科图书资料均保留在学校。清华大图书馆和人文分管现有各类文史典籍百余万种,其中珍贵古籍有2万8千余种、30万册,外文图书40多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多个。

我们一般所说的出土文献,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土的(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原文化部的“古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五辑《出土文献研究》,其涵括的研究对象上自甲骨文、金文、战国盟书、玺印、简牍、帛书、敦煌文献、吐鲁番文书,下到明清墓志,还有佉卢文等古民族文字等等。另外,像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制定的出版规划所列的出土文献等,都是用的广义的概念。王国维指出的对中国学术有重大影响的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几项发现是甲骨文、敦煌文献、汉晋边塞竹简和中国境内的外族遗文,还有内阁档案。这其中,除了内阁档案一般不包括在内,其他都算是出土文献。——这是广义的出土文献。狭义的概念,一般是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广义概念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已形成了自身的独立的学科,像甲骨文;有的则成为其他学科的一部分,如金文,现在更多的把它作为器物——青铜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像墓志、碑铭,则更多的被纳入传统的金石学的范畴里。可以看出,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概念,都不是一个严格的分类学上的概念。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资料室

光华楼西主楼8楼

裘锡圭,1935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全国政协委员,古文字学家。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录取为胡厚宣指导的“甲骨文与商代史”研究生,1960年结业。曾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考古出土文献资料

地下出土的文献资料一般来说是两类东西,一类是当时的遗弃物,实际上就是垃圾,有办公垃圾,也有生活垃圾。像遗址里出土的,如西北地区的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悬泉置简牍等。以前这一类文献主要出在北方。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竹、木制品或丝绸很容易朽烂,俗语说:干千年,湿千年,不干不湿只半年。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遗物保存下来的机会要大一些。但最近几年在南方的古井中也出土了大量此类简牍,如 1996年10月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以及2002年六七月份湖南龙山里耶古城水井中出土的秦代竹简。因为井口被自然封闭后,井内的情况就和墓葬内部差不多,所以竹简方得以保存至今。还有极个别的情况,像敦煌悬泉置出土的“四时诏令五十条”原来是写在墙上的布告,后来遗址废弃了,房屋倒了,布告便奇迹般地保存下来。还有一类是有意的埋藏,较多见的是古墓中的简、帛和文书,如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等。这一类文献以湖南、湖北出土的最多。还有像山西侯马、河南温县的盟书。这些盟书是古人盟誓以后埋在坑(也称为“坎”)里的,一般和祭祀有关。另外,敦煌文书也属这一类。出土文献从文字上来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汉字系统的文献,即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秦文字、隶书等汉字系统的。一类是非汉字系统的古代各民族文字的文献,如佉卢文、粟特文、梵文、回纥文、西夏文、女真文、藏文等等。这两类文字的载体基本上是相同的,有金、石、简、帛、纸张等。藏文、梵文,还有用贝叶的,特殊一些。无论是有意的埋藏,还是遗弃物,这些文字材料,对我们来讲价值是一样的,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过去学术界认为传世的宋玉赋除《九辩》外都不可信,是受了疑古派的影响,而在今天考古发掘发展起来,很多文字资料相继被发现的情况下疑古派的弱点和过失已显示出来。今天我们只有以可靠的材料、科学的方法来重新考察六国之末的历史,才能弄清从屈原到汉赋之间一些作家作品的实际状况,揭示出这个阶段中文学的转变过程,在这段文学的研究上取得大的突破。饶宗颐先生的《唐勒及其佚文—楚辞新资料》(刊九洲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论集》第九号),尚未见到但从题目看,饶先生以出土唐勒此残篇为“文”而非“赋”,非常正确。关于该篇篇名,因首简背面之上端有“唐革”二字,罗福颐先生据《诗·斯干》“如鸟斯革”,“革”字韩诗作“勒”的事实,释为“唐勒”,为作者署名,姑题为“唐勒赋”,而慨叹“赋之篇目终不可晓”吴九龙定篇名为“唐勒”。汤漳平认为“篇题似应作《御赋》”,因而称作《唐勒赋·御赋》。谭家健则说,“唐勒”二字“无疑是该作篇题”,因为“从整个临沂汉简看凡单独书写及题于简背者,尚未见有作者署名的例子”。“唐勒”当是书名。先秦时个人著书并无作者所取的专名,最普遍的是作者的姓氏后上“子”、“氏”、“公”等字(如《庄子》、《服氏》、《蔡公》),或作者名后加“子”(如《韩非子》、《尹文子》、《公孙龙子》),或作者尊称后加“书”、“春秋”、“兵法”之类字眼(如《商君书》、《左氏春秋》、《孙子兵法》),还有的只称其名(如《邓析》、《李克》、《宁越》),或一般称谓(如《魏文侯》)。此风气至汉初犹存(《汉书·艺文志》所著录《贾谊》、《晃错》、《曹羽》等是证)以此例之,《唐勒》应是书名所以,以为此篇篇名作“唐勒赋”者未妥或以为包括此篇在内的全书名作“唐勒赋”,似亦未妥因为一则简上只作“唐革(勒)”,并无“赋”字,二则出土唐勒此文并不是赋吴九龙确定为唐勒赋的3561简上只有三个字:“论义御”。罗福颐将它接在首简(018钓之后实则此二断简文意并不连贯。我以为“论义御”三字是本篇篇名,按银雀山出土汉简篇名的一般书写位置,应在篇末。从可以确定的本篇各残简看,本篇中心是论“义御”的。《管子·心术》云:“义者,谓各处其宜也”“论义御”的“义御”正是以驾御之术为喻,说明治理天下应“虚静无为”,使人各处其宜。故我以为此篇应是《唐勒》一书中的《论义御》篇。《论义御》中明显表现了道家思想:第一,《论义御》以形象化的语言宣传“无为而治”的思想,同六国之末某些道家人物言论一致,而同法家貌似而实异。在王良造父之御,是“登车揽替”则“协敛整齐,调匀不挚”,御者之意,“马心喻也”,故“安劳”“乐进”。至钳且大丙之御,则“去衔髻,撤查策,马〔莫使而〕自驾,车莫〔动而自举〕”,御者“嗜欲形胸中,精神喻六马“、“不叱不睹,不挠(挞)”,而车马则“神奔而鬼走,进退拙(屈)信(伸),莫见其尘埃”。同样为楚国道家著作的《文子·道原》中说:“夫法刻刑诛者,非帝王之业也;墓策繁用者,非致远之御也”《自然》篇云:“所谓无为者,非谓引之不来,推之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拳握而不散。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挂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论义御》的思想与之一致。上面两段话甚至可作为《论义御》的注脚至于六国之末法家,虽同样以车马为喻,而且有时也鼓吹“虚静”的宗旨,实质上却相去悬绝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夫猎者托车舆之安,用六马之足,使王良佐髻,则身不劳而易及轻兽矣今释车舆之利,捐六马之足与王良之御,而下走逐兽,则虽楼季之足无时及兽矣……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夫不处势以禁诛擅爱之臣,而必德厚以与下齐行事民,是皆不乘君之车,不因马之势,释车而下走也。《文子》是主张上无为而顺下之性,《韩非》是主张顺上之意,使下疲于奔命后者是用于推行极端的君主集权思想屈原主张美政,没有君主专制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肯定没有“无为而治”的思想。第二,认为“大虚”与“道”相通。《管子·心术上》(刘节郭沫若考证为宋研、尹文之作,属道家)云:“虚之与人也无间,唯圣人得虚道。”又说:“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甚至说:“虚者万物之始也,故曰可以为天下始。’《庄子·天下》评老子为:“人皆取实,己独取虚。”《论义御》中“大虚通道”的思想同这完全一致(“大虚通道”之说法略同于《管子·宙合》所谓“方明者……旁通于道”和“道也者,通乎无上)。这种思想在可靠的屈原作品中是没有的。第三讲道家的“精神”。《论义御》云:“嗜欲形胸中,精神喻六马。”《管子·内业》(郭沫若考为宋研、尹文之作):“凡物之精,此则为生……藏于胸中,谓圣人。”又说:“物能化谓之神”又说: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莫之能思失之必乱,得之必治,精将自来。精想思之宁念治之,严容畏敬精得至定得之而勿舍,耳目不淫,心无他图正心在中万物得度。《论义御》所表现与此完全一致。第四,以早期道家所说的“义”来概括无为而治、虚静以处的理民之道。《管子·心术》所谓“义者,谓各处其宜也”,同儒家关于“义”的解释是不同的。《礼记·表记》云:“义者,夭下之制也。”又《孟子·公孙丑上》:“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桑服四制》:“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道家的“义”指的是顺其本性,自然处之;而儒家的“义”是指对本性的约束和规范。告子言,如以人性为祀柳,则“义犹杯圈”(《孟子·告子上》),此所谓“义”,乃指孟夫子的“义”,而非宋研、尹文之“义”。唐勒“义御”,指依马之性顺物之理,不以己意强为,使术达于出神人化的境地作者以此比喻无为而治天下,顺民之性因国之俗,不以政令法术扰之。这不仅不同于儒家,也不同于墨家、法家思想也有较大的距离。由以上四点可以看出,《论义御》表现出来的,同楚国的文子、宋国的宋研、齐国的尹文均有相近处,是一种道家的思想这种道家思想上承老子,而下启韩非,不少地方同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相通

考古出土文献资料库

连墩战国古墓群位于湖北枣阳市区东南约21公里处的一座土岗上,由9座南北走向的大中型墓葬封土堆组成,绵延约3000米。 当地民间传说一个大臣被杀后,皇上赐给的金头埋葬于此。为防止金头被盗,一夜之间连埋了九个墓冢,故称为“九连墩”。2002年9月,为配合湖北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是战国时期楚共王墓穴晋惠王之墓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新郑市龙%z^WeobXF0E湖镇一处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新发现一处n保存完好、布局规整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群,D ACf(+(QtI% 1WQnX(ww!HzuE(共清理墓葬104座,出土铜、陶、骨、贝、sY玉、水晶、玛瑙等不同质料的文物近300件dJ14rFT 5zP8#OCvlj!X,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习俗以及城野布局Lhn74Dd4bQLtuI、人口分布、社会结构等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2cg9ammc(D。 gguuz+*3-#w%%6M6a)YLjaACbvG%^uzSfhJ)lW   据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0^^ L2cME@8zR 2LO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站长樊温泉介绍,这rD5-64Hv*Xo hgEjF$wZkcnBPupDk^&o批墓葬布局有序,排列规整,显然是有意规划VmMCasgj^ZLwDEr3*^M!4GwdZ9hVBUK7xHXx8lext(noLDJpPjt,专家推测这里应为一处典型的公族墓地。从6U%HH+9TS-*WyhH-xO06lYD6xxJPFiKl&5D7HI0ILkE7 Tk初步的整理情况分析,墓地埋葬的时代跨度应2hd5uCso)CQfshdK$5oPnTYShA-+%UCeowvJ934hABHvFb3V(9WE1O8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中期之间。 这批墓葬均dW+THuhc$u^Cq为土坑竖穴墓,一般为单人葬,其中规格高的tnFChofVV8 OJXMEpuC%lX&vKe7Z-KVZUMaRKU)Z!oj@Jgp)^墓葬有棺有椁,有的多达两椁。随葬品齐全,PvdAsNboGc^Edl J9-R8UmDk*(N wkTMHw)c4zVAA^8P)%CCUFOL除个别墓葬随葬成套的青铜礼器外,其余大多+-8%qM+Nkdwhq5AF随葬组合齐全的仿铜陶礼器,器物组合一般为md!YP5R@B#G1yJSzw c鼎、敦、盘、舟、匜等。 樊温泉说,随葬品o!mu&ui6omu0(c)&CX19AGa#8$Vbbfn95dx4A1b$I W x 多放置在棺外墓主人的头顶一侧,如编号为MtiHjODX L8lKs#y@V&Z%5^H*5FN3的墓葬,在椁内棺外有头箱和边箱,随葬品5QqJ%sHdWPtf!Z@2kI^45MDxiGzEp9nyjQhI-@bU%XiFn21^@Cj多放置在头箱内,出土铜鼎、铜敦、铜盘、铜IC舟、铜匜、铜甑、铜觯各一件,另外还有铜戈6^@hWw4OeS4Kgs5@!E0yRx、铜车軎、铜镞、铜马衔、骨马镳、玉圭、玉mQmbS9I&khHDDn%MH&QrNF柱、贝币、陶釜、陶罐等。 樊温泉说,在此e9 0VBI26U(Z9QJLYGz@Br)XM+r66hp!次发掘过程中,他们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ZYYc V%6#yf&9k9Fn@#p-x6rAA^XKOdcHXUQMCn@epUtaBVj2IzHPRs#N!4作对墓葬群开展了寄生物的考古研究工作,经EQCV-E^hcHtar4采集分析墓葬腹土样品,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钩Fg#fVVGs VW4D虫卵,对研究当时的人群健康状态、迁徙交流#5aM%3$wx2yhj6ZWUO$u(及寄生虫病分布等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信息。Nevs9+7M()1(yVP-K0NVVBB40(完)

相马经

考古出土的大部分是实物,文献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只是简牍、石刻一类,就比如上官婉儿墓只有墓志留下来。你以为土里会有纸质书籍留下来啊,不懂不要想当然。

维普期刊有一些论文类的资料可以下载,然后电子书可以到豆丁上在线阅读,不过有些下载是收费的,但是阅读不影响。还有新浪的爱问知识人,有一些挺不错的资料。电驴上有电子书可以下载,而且资源都还不错,清晰度什么的够好。 还有一些图书馆的资料可以用超星阅读器看,不过就是有时候有收费的情况。还有就是百度文库啦~ 其实只要你仔细找的话,这类东西还不少的

考古出土文献资料分析

连墩战国古墓群位于湖北枣阳市区东南约21公里处的一座土岗上,由9座南北走向的大中型墓葬封土堆组成,绵延约3000米。 当地民间传说一个大臣被杀后,皇上赐给的金头埋葬于此。为防止金头被盗,一夜之间连埋了九个墓冢,故称为“九连墩”。2002年9月,为配合湖北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是战国时期楚共王墓穴晋惠王之墓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新郑市龙%z^WeobXF0E湖镇一处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新发现一处n保存完好、布局规整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群,D ACf(+(QtI% 1WQnX(ww!HzuE(共清理墓葬104座,出土铜、陶、骨、贝、sY玉、水晶、玛瑙等不同质料的文物近300件dJ14rFT 5zP8#OCvlj!X,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习俗以及城野布局Lhn74Dd4bQLtuI、人口分布、社会结构等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2cg9ammc(D。 gguuz+*3-#w%%6M6a)YLjaACbvG%^uzSfhJ)lW   据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0^^ L2cME@8zR 2LO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站长樊温泉介绍,这rD5-64Hv*Xo hgEjF$wZkcnBPupDk^&o批墓葬布局有序,排列规整,显然是有意规划VmMCasgj^ZLwDEr3*^M!4GwdZ9hVBUK7xHXx8lext(noLDJpPjt,专家推测这里应为一处典型的公族墓地。从6U%HH+9TS-*WyhH-xO06lYD6xxJPFiKl&5D7HI0ILkE7 Tk初步的整理情况分析,墓地埋葬的时代跨度应2hd5uCso)CQfshdK$5oPnTYShA-+%UCeowvJ934hABHvFb3V(9WE1O8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中期之间。 这批墓葬均dW+THuhc$u^Cq为土坑竖穴墓,一般为单人葬,其中规格高的tnFChofVV8 OJXMEpuC%lX&vKe7Z-KVZUMaRKU)Z!oj@Jgp)^墓葬有棺有椁,有的多达两椁。随葬品齐全,PvdAsNboGc^Edl J9-R8UmDk*(N wkTMHw)c4zVAA^8P)%CCUFOL除个别墓葬随葬成套的青铜礼器外,其余大多+-8%qM+Nkdwhq5AF随葬组合齐全的仿铜陶礼器,器物组合一般为md!YP5R@B#G1yJSzw c鼎、敦、盘、舟、匜等。 樊温泉说,随葬品o!mu&ui6omu0(c)&CX19AGa#8$Vbbfn95dx4A1b$I W x 多放置在棺外墓主人的头顶一侧,如编号为MtiHjODX L8lKs#y@V&Z%5^H*5FN3的墓葬,在椁内棺外有头箱和边箱,随葬品5QqJ%sHdWPtf!Z@2kI^45MDxiGzEp9nyjQhI-@bU%XiFn21^@Cj多放置在头箱内,出土铜鼎、铜敦、铜盘、铜IC舟、铜匜、铜甑、铜觯各一件,另外还有铜戈6^@hWw4OeS4Kgs5@!E0yRx、铜车軎、铜镞、铜马衔、骨马镳、玉圭、玉mQmbS9I&khHDDn%MH&QrNF柱、贝币、陶釜、陶罐等。 樊温泉说,在此e9 0VBI26U(Z9QJLYGz@Br)XM+r66hp!次发掘过程中,他们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ZYYc V%6#yf&9k9Fn@#p-x6rAA^XKOdcHXUQMCn@epUtaBVj2IzHPRs#N!4作对墓葬群开展了寄生物的考古研究工作,经EQCV-E^hcHtar4采集分析墓葬腹土样品,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钩Fg#fVVGs VW4D虫卵,对研究当时的人群健康状态、迁徙交流#5aM%3$wx2yhj6ZWUO$u(及寄生虫病分布等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信息。Nevs9+7M()1(yVP-K0NVVBB40(完)

#古墓发掘记

以下都是一些古墓发掘的纪实资料,都是PDF电子档资料,非常方便阅读这类资料除非专业人员看,一般真不好收集或者寻找的,这些是我这些年来收集的一些古墓发掘资料,资料大概几百本且比较多,我也只是罗列了几本古墓发掘资料这些古墓发掘资料我以前学习时 古籍阁  获得,其中考古、墓葬、古墓发掘资料非常丰富古墓发掘资料1:《关于二里头遗址的省思》《安阳殷墟刘家庄北1046号墓出土铜器的化学组成分析》《安阳灵泉寺北齐双石塔再探讨》《平山中山国墓葬出土玉器研究》《新见楚式青铜器器铭试释》《江苏江阴明代薛氏家族墓》《河北邢台中兴西大街唐墓》《重庆云阳旧县坪台基建筑发掘简报》《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发掘简报》《齐国故城内发现一件带铭文石磬》古墓发掘资料2:《_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_读后》《_王鬷墓志_江氏墓志_考》《三门峡市西苑小区战国墓_M1_发掘简报》《三门峡市西苑小区战国车马坑的发掘》《四川三台黄明月一号画像崖墓》《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山东长清_平阴元代石刻壁画墓》《山西襄汾侯村金代纪年砖雕墓》《曾国铜器的发现与曾国地域》《江苏徐州贾汪汉画像石墓》《湖北随州义地岗墓地曾国墓1994年发掘简报》《论_景之定_及有关史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墓发掘资料3:《南京大光路孙吴薛秋墓发掘简报》《南京将军山西晋墓发掘简报》《南京江宁谷里晋墓发掘简报》《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发展辩证思考_写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之际》《河北临城岗西村宋墓》《甘肃庆城唐代游击将军穆泰墓》《福建武夷山城村汉城出土铁器的金相实验研究》《辽宁北票喇嘛洞十六国墓葬出土铁甲复原研究》古墓发掘资料4:《五台山南禅寺旧藏北魏金刚宝座石塔》《北京毛家湾明代瓷器坑发掘简报》《千年梦华_中国古代陶瓷枕》《咸阳塬上_秦陵_的发现和确认》《洛阳吉利区汉墓_C9M2441_发掘简报》《洛阳龙门张沟唐墓发掘简报》《浙江普陀山法雨寺背屏式造像》《湖北荆州纪南松柏汉墓发掘简报》《湖北荆州院墙湾一号楚墓》《白马非白马氐》《西汉水上游考古调查报告》《重庆忠县邓家沱阙的几个问题》古墓发掘资料5:《安徽滁州何郢遗址出土动物遗骸研究》《成都市新都区商周遗址发掘简报》《新发现贯休_罗汉图_研究》《河北邢台南小汪遗址西周刻辞卜骨浅识》《河南平顶山蒲城店遗址发掘简报》《河南辉县发现的_大泉五十_钱范》《秦始皇十二年铜戈铭文考》《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马王堆帛书_空白页_及相关问题》古墓发掘资料6:《_北福地_易水流域史前遗址_评介》《_蒙古民族文物图典_丛书_》《北周康业墓志考略》《史前玉器中的_双子琮_兼说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冠饰》《福建武夷山市发现唐墓》《西安北周康业墓发掘简报》《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西安南郊潘家庄169号东汉墓发掘简报》《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清理的三座宋代李唐王朝后裔家族墓》《酒封小考》

  • 索引序列
  • 出土文献中心资料室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资料室
  • 考古出土文献资料
  • 考古出土文献资料库
  • 考古出土文献资料分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