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意见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意见

发布时间: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意见

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机统一,依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一)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保持政策定力,创新调控思路和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88万亿元,增长7%,完成预期目标。全国公共财政收入91万亿元,增长1%,财政赤字2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9万亿元,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重点领域、重要时段煤电油气运需求得到较好保障。  二是内需继续成为增长主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万亿元,增长1%,一些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领域表现出巨大活力,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万亿元,增长3%。民间投资增长1%,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达到63%,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  三是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重要商品的收储、投放和进出口调节工作有序开展。生猪、蔬菜市场价格政策性保险试点积极推进。价格收费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力度加大,全年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4万起,实施经济制裁25亿元。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突出重点,有扶有控,着力提质增效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技术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成效显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09%,完成预期目标。嫦娥三号探测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大规模商用。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力度加大。下发了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出台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着力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服务业发展环境优化。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发展等政策意见和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继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新建铁路投产里程558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672公里;新建公路里程0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260公里;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10个;新增民航通航机场10个。能源生产保持稳定,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8%、8%和4%,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序推进。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的比重超过一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总产量达到02亿吨,实现“十连增”,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供应稳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2%,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提高到5%,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线路1万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万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8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266万户。支持建设粮食收储仓容440万吨、农产品批发市场114个。中央对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全面部署,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三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开工重点工程20项,投资总规模3265亿元,内陆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试点启动实施,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台。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有序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实施。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顺利推进,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继续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顺利实施。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四川芦山和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

发展和改革是一对“亲兄弟”,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深化改革。自治区党委制定这个《决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围绕影响和制约我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深化改革为主线,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考虑到发展不足仍是我区的最大区情,也相应增加了加快产业转型,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民生等方面的内容,以回应社会的呼声和期待。改革与发展同部署,便于我们更好地立足实际、把握全局、共同推进。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同时也显现出一些突出矛盾和冲突。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面: (1)、经济总量同比上升。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0%。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甚至衰退,它们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的排位、占全球的比重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下降。 (2)增长速度总体平稳。2013年,消费、出口、工业等都出现回升。据统计数字显示,一方面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在逐步减缓;另一方面,经济效益仍维持较高水平,企业活力增强,面对外部环境趋紧和成本上升,一大批企业主动转型,靠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增强创新意识、优化产品结构应对危机,谋求发展,竞争力日益提高,市场适应力更强。 (3)、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现在处于小康社会决胜的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阶段的转换时期,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调整或下降,但是本质上来说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自于消费的持续扩张,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培育出在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形成我们新的优势。 其次,显现出的矛盾与问题: (1)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原有产业迅速发展等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尽管后来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缓解发展与环境的问题,但成效并不是很大,杯水车薪;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资源还未得到很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如今工厂乱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如北京等地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又如云南就有一个小村庄就因为当地工厂乱排放工业废弃物而污染当地水源,导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为“癌症村”。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以便稳定持续发展,同时为子孙后代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 自2008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出口贸易型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企业的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的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致使我国的就业和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正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大学生的我马上也快毕业了,工作问题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3) 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城乡发展差异化、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仍很严重 一是表现在资本存量方面:由于沿海地区由于开放得比较早,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迅速增长, 资本大量积累; 同时改革开放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 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资本的输入, 为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投入。而中西部由于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影响资本存量都不及东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二是科技投入方面东部地区仍然占据优势 我们不仅要注重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想出解决办法,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缺点,促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是2012-09-03在山西省太原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旱西关31号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大楼406室。《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1000541740814,企业法人王健枫,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广告业务;企业管理咨询;组织会务会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编辑、出版、发行《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9957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06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还可以。《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是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展现深度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态和民生情绪的全面期刊。本刊的编辑方针是:解读政策导向,宣传典型事迹;分享经济信息,追踪企业动态;交流管理经验,弘扬企业文化;打造学术平台,展现研究成果。

社会发展研究期刊点评意见

可以根据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进行点评。学生的社会实践一般是暑期工或者是志愿者,还有就是三下乡支教。一般意见就是表现很优秀,发扬了大学生的优良作风,希望以后能够继续保持。相关信息:高校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过程性评价,如何加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获得感,已经成为了学生培养评价的关键。团聚力在讴客数字化职业成长平台中实现的社会实践功能应运而生。

就是对论文的平价,论文的好处,优点,有什么提升的地方都写出来。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稿

科技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任何时候谈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围绕几个核心的问题来展开:在具体谈论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之前,先说一下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关系,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也就可以真正把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讲清楚了经济的良好发展即是意味着社会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更为充足的物质财富当然了,在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含义,一是整个社会有非常充足的物质财富,二是这个充足物质财富的分配问题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可以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良好,在这个基础上再来保证这些财富的合理分配,尽量让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可以稳定地持续发展下去那么什么才叫做经济的良好发展呢?我是这么简单地理解经济的良好发展:生产者有能力生产出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所有产品,所有的消费者都有钱买他们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生产者有能力适应这种变化来保证产品的正常提供劳动生产率①,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从这个关于劳动生产率的标准定义可以看出,提供劳动生产率就是在劳动消耗量不变(即生产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创造出更多的劳动成果比如原来一个食品工人,原来工作一个小时可以包装出100袋面包,现在工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工人经过训练并熟悉机器后,每个小时可以包装出500袋面包,这显然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劳动成果了,能够满足更多的人的需要了,社会肯定就更和谐了当然了,包装面包并不是产品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为了保证社会整个生产链的高效率,那么就必须从最初级的环节开始,所有的部门都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小麦的种植、收割、运输、初级加工……知道面包出厂,所有的环节都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社会的物质产品就可以极大地丰富在这个时候,不但可以保证本国人民的生活,剩余产品还可以出口创汇,人民和国家的财富都得到极大的增长,即是说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人在物质生活到保证的情况下,肯定会积极地向社会的其他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对生产部门进行管理,继续用前边提到的提供劳动生产率问题,要提供面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除了要提高包装机器的生产速率外,还要提高包装工人的个人素质,包装工人的素质如果进一步展开的话就涉及到他的原始技能和后期培训问题了,那么就可以慢慢提出关于国民教育问题了因为国民的受教育程度肯定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下面进一步讲教育:上面提到的关于国民教育就可以牵扯有很多内容,当然了,面包包装工人肯定就是受教育的其中一个个体,对他进行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面包的生产率整个国民教育肯定就会涉及其他更多的方面,比如:大学里关于机械方面的教育,学校不断培养出机械方面的人才,也许某天某个学生在学校实验室里,或者学生毕业后的某天在机械研究所里,对面包包装机器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在包装机器改造过后,同样再由刚刚提到的那位面包工人才操作,现在他每个小时可以包装出2000袋面包了在这个问题说完时,其实我也只是对面包包装过程稍微讲得详细点,还有很多的环节和很多的方面需要同步改进比如说:管理环节,如果面包生产过程中只有包装环节的效率很高,而其他环节效率很低,那么必然导致整体的低效率,所以在每个环节都搞效率的同时,还要把这些环节理顺,把所有部门都串起来,真正发挥出整体的优势,整体大于简单的部分之和就是这个道理了这就是简单的社会进步了!当然了,整个社会的情况肯定比单个工厂的情况要复杂多了整个社会涉及到各个行业及整个产业链,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可以简单理解为服务产业),以及现在的信息科技革命,各个环节的联系都是层层相扣的呢,基础产业(农业、建筑业、工业)的发展为现代科技提供强大的支撑比如说:现在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现在的操作系统越来越复杂,当然了,它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操作系统始终是一个软件,如果没有硬件系统的支撑是不可能达到现在的发展程度的,比如硬盘的容量问题,磁道问题,这些都是非常精密的硬件技术问题,都是要靠基础制造业、仪器制造业的发展来提供支撑的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也个资源共享的地球村落,基础产业的发展为技术革命提供了保障,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反过来极大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比如:计算机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做各种复杂的模拟研究工作,极大地提高其它行业的研发速度,比如植物育种,动物繁殖,气候模拟,等等……所有的行业到最后都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呢,这样地良性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经济地高速发展,当然了,社会的发展并不只是经济发展问题,还涉及到其他方面比如:府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好像中国现在提得很多的转变政府问题,由一个管理型的政府向一个服务型、引导型的政府转变,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法律和体制上都能够有配套的转变这些方面的转变就会带动经济政策的转变,自然就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自然就会影响到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科技革命进程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了讲到这个地方,文章大体内容就接近尾声了呢,这篇文章的性质显然是一篇表达一个问题是什么?即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怎么一回事的问题而非一篇怎么做的文章?文章不但明确地说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而且还从上面提到的关于面包工人包装面包和机械系的学生改造包装机器反映出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了,对于社会发展和其他部门、行业在这个过程中的互动也就类似了呢,就不做累述了再做一个总结如下即可: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品,生活水品得到提高的人们可以发展社会的各项事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即包括科技方面的创新与革命,科技得到创新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肯定会带动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如此循环……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

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在中国经济史学科中,中国现代经济史学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具体而言,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此外还包括港、奥、台经济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国前的根据地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时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延伸。学术界一般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作为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研究对象的上限,到今天为止,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仅有60年,即使以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研究对象的开端,也不过80余年。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需要历史“沉淀”,这也决定了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姗姗来迟,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才正式形成。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一经出现,就因其密切联系现实经济问题的特性而迅速发展壮大。一、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形成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奠基工作启动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之时。1952年底,我国一些学者开始总结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经验,发表、出版了不少有关国民恢复时期经济问题的论著。如郭瑞楚写了《恢复时期的中国经济》,狄超白撰写《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问题》,中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合作资料汇编(1949~1952)》。1956年我国实现了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主义改造后,社会主义主义改造问题成为研究焦点之一。如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合作,推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书,薛暮桥、苏星和林力子也出版了《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倩华等人编著了《七年来我国私营工商业的变化(1949~1956)》,赵艺文著《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和改造》。1959年建国十周年前后,总结经济建设的论著更多了。如,国家统计局编写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伟大的十年》,李成瑞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史敬棠等人编辑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除上述专著外,一些论文也涉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部分学者对还很短暂的经济发展作了作了某些研究之外,一些高校在经济史课程中,也开始尝试讲授涉及新中国经济问题的专题。如当时的湖北大学(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老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时,一直讲到1956年。学术界对于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工作,因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中断了。1975年,周恩来总理认为有必要研究新中国经济史,指示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组织新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工作。齐燕铭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设立了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组,决定以根据地的经济史作为研究新中国经济史的序幕,系统研究新中国经济史。这是国家设立的第一家专门研究新中国经济史的学术机构。国家计划委员会也开始组织人员研究新中国经济建设史。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是促成中国现代经济学科形成的春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反思思潮,学者们尝试着对30多年来经济建设进行系统总结,突破了不少以往的研究禁区,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拓展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国外的各种经济学理论陆续引入我国,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工具。不少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新中国经济史课程,编写新中国经济史教材。在这种学术氛围中,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应运而生,正式形成了。此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研究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的专家学者,走入了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领域,促进了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繁荣。二、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研究进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多年中,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可谓突飞猛进。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推动力明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本学科出发对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的探讨;二是站在本学科的角度,围绕着国庆35周年、40周年、50周年、60周年以及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国庆活动或纪念活动,展开多主题的研究与讨论。从已取得的成果看,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陆续出版了涉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各类经济史资料,对推动本学科研究走向深入打下了资料基础;二是发表了大批学术论文,研究的主题基本涵概了现代经济史的各个方面;三是出版了一批有份量的学术专著;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教材呈现多样化,且各具特色。学术资料是研究的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涉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档案资料、统计资料及其他史料陆续整理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组成立后,着手收集、整理了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及解放区的大量经济资料,相继出版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史料选编》、《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等资料。其他学术机构也相继出版了《华中解放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等资料。1988年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合作,整理、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经济档案资料。从1989年到2000年,出版了《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2 卷、《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9卷。《1958~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也将面世。这套学术资料丛书,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奠定了扎实的资料基础。国家有关经济管理部门也整理出版了各类经济统计资料及经济大事记。如,农业部计划司编辑了《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国家统计局编辑了《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中国劳动、工资统计资料(1949~1985)》,财政部综合司编辑了《中国财政统计(1949~1980)》,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编辑了《中国金融统计(1952~1987)》等统计资料。此外,财政部综合司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料》,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从1982年到1989年年分期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1949~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管理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中国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国供销合作社大事记与发展概况(1949~1985)》、《利率文件汇编》等等资料,都相继出版,成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范围已从研究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土地改革等方面,延伸到了研究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的方方面面;研究的时段已囊括了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研究选题扩展到了经济体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等宏观问题,扩展到了农业生产、工业化、投资、商业贸易、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经济。80年代初期,系统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的成果,主要有柳随年、吴群敢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1949~1983)》。研究建国初期的论著主要有范守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恢复史(1949~1952)》,李占才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研究土地改革的专著主要有董志凯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赵效民主编的《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研究商业经济的著述有商业部商业经济研究所的《新中国商业史稿》。在财政史研究方面,主要有左春台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简史》等著作。在劳动经济史研究方面,有袁伦渠主编的《新中国劳动经济史》。其他方面,也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专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5周年之际,涉及各个行业、各部门,系统反映各部门、各行业经济建设的大型学术丛书《当代中国》丛书开始出版,到1999年丛书基本出齐,共150卷208册,近1亿文字。这套丛书的基本国策类、社会主义改造类、经济类、财政和金融类、农业类、工商管理类、商业类、能源类、化工类、通讯类、冶金和机械类、轻纺类、建筑业类、国防和军事类等著作,集中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史。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比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研究方面,出版了董志凯主编的《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吴承明与董志凯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在新中国经济史综合研究方面,出版了刘国光、张卓元、董志凯、武力主编的《中国十年五年计划研究报告》、武力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苏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赵凌云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编《中国农民负担史》等专著。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一大批反映部门经济史的专著相继面世,如《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中国金融50年》、《中国财政50年》等,分部门、分行业总结了中国50年经济建设。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界又出版了一批研究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如刘树成、吴太昌主编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汪同三主编的《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吕政主编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张晓山主编的《中国农村改革30年研究》、财政部财科所撰写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30年》等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近些年来,实证性的微观研究、个案研究、非经济因素分析越来越多,采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史、用政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决策和政府经济职能演变、用国际政治学理论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变化,等等,都有了明显的进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高等院校为满足教学需要,组织学者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教材。1980年孙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1949~1957)》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李德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简编(1949~1985)》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年、1989年赵德馨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6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67~1984)》,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蒋家俊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89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壁均、林木西主编的《新中国经济史(1949~1989)》,1990年在经济日报出版社面世。90年代,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教材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所论述的下限也越来越接近当今现实,比如,赵德馨、苏少之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五卷)已将20世纪90年代纳入其教学内容。三、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对热点问题的研究 中国现代经济史与现实经济极为密切,学术界围绕着现实热点问题作了不少探讨。1993年中国经济史年会上,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的学者着重探讨了如何认识和评价建国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中国现代化、现代经济史的研究计划和治学方法等问题。1996年年会上,学者们围绕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商品经济与市场问题”展开了研讨。1998年的年会学者们研讨了新中国城市的发展问题。1999年围绕着纪念建国50周年,讨论了“新中国50年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经验”。2000年年会、2002年年会,学者们讨论的主题为“经济组织与市场发展”、“市场发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2003年年会主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53年来的经济管理”。2004年年会讨论热点是“经济增长与发展”。 2005年年会的中心议题是“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实践”。2006年会议主题为“三农”问题与经济发展。2007年年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者们围绕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经验”展开讨论。2008年年会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009年年会在庆祝建国60周年的背景下,主题是探讨建国60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总体而言,近两年来,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问题;二,建国以来“三农”和城乡关系问题;三,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从长时段来探讨收入差距的扩大过程及其原因;四,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五,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六,政府的经济作用和宏观调控;七,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八,中外经济史的比较研究;九,能源、能耗和环境保护问题。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目前呈现出三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其一,今后相当长的时段内,从多个方面研究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职能演变将是现代经济史研究的主要方面;其二,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已经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经60年,系统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经验将是现代经济史的热点,将与经济理论界研究中国式发展道路理论研究热点相互应;其三,加强对外经济关系史和国际比较研究将成为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四,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中国60年经济发展,将带来现代经济史研究手段与研究方法的创新。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材料

还可以。《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是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展现深度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态和民生情绪的全面期刊。本刊的编辑方针是:解读政策导向,宣传典型事迹;分享经济信息,追踪企业动态;交流管理经验,弘扬企业文化;打造学术平台,展现研究成果。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是2012-09-03在山西省太原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旱西关31号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大楼406室。《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1000541740814,企业法人王健枫,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广告业务;企业管理咨询;组织会务会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编辑、出版、发行《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9957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06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 索引序列
  •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意见
  •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
  • 社会发展研究期刊点评意见
  •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点评材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