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法律与医学杂志笫12卷第2期

法律与医学杂志笫12卷第2期

发布时间:

法律与医学杂志笫12卷第2期

编号 发表时间 论 文 题 目 杂 志 位次 1 06 家兔死后玻璃体液离子浓度检测的微量重复取样法 《中国法医学杂志》 21卷第3期 1 2 09 A Preliminary study for vitreous humor sampling methodologies on rabbits Z Huazhong Uni Sci (Med Sci), volume 26, 1 3 12 家兔玻璃体液间隔多次微量取样方法研究 《中国法医学杂志》 21卷第6期 1 4 12 家兔玻璃体液微量取样与一次取样的比较 《法律与学杂志》13卷第6期 2 5 06 人工神经网络的法医学应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1 6 08 APM染色法在羊水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法医学杂志》 1 7 06 阿尔辛蓝-荧光桃红-马休黄染色在羊水栓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病理学杂志》 2 8 10 羊水栓塞研究进展(综述) 《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 “优秀论文” 1 9 05 浅析视力减弱补偿率在伤残等级评定中的应用 《法律与医学杂志》 1 10 10 医疗事故处理处理条例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1 09 蛛网膜囊肿的法医学鉴定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2 09 陈阳性海绵瘘误鉴1例讨论分析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3 09 羊水栓塞研究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4 09 AB-P-MY双重组化染色法法在羊水栓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5 11 1例以抗癌药物投毒致畸胎的法医学鉴定 《法律与医学杂志》 1 16 10 视力减弱补偿率法医学参考价值的探讨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7 10 1例以抗癌药物投毒致畸胎的法医学鉴定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8 09 五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法医学鉴定 《中国法医学杂志》 3 19 03 二例外伤性鼓膜穿孔原因分析 《中国法医学杂志》 2 汪岚(周子涵饰)28岁,允杰的前妻。允杰是汪岚大学时代同社团的学长,两人因社团活动渐生情愫,甚至在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状况下跑去登记了。汪岚向往记者工作,在大学刚毕业报考 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意外成为电视台储备主播。正准备大展身手之际却发现她怀孕了!完全没有准备的她,一度想把孩子拿掉,犹豫不决的心境下找到了手术资料。想等理清思绪后告诉允杰,但在阴错阳差之下允杰误以为汪岚拿掉小孩,两人起了严重争执离婚收场,之后她选择生下小孩。一次出差,与允杰意外重逢,才明白她还爱着允杰,也就说此次重逢,允杰一家人得知项家有个八岁大的孙子。更没有想到,再次相遇后,不是一段重拾旧爱的选择而是一场亲子争夺战。

著作:1.《医疗过失技术鉴定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法医学》参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5月 第一版《简明法医学》副主编 华艺出版社, 北京 ,2000年8月,第一版《中国公民法律咨询全书(第3分册)》参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医疗事故赔偿》参编 人民法院出版社,北京 2003年8月,第一版《病历规范化书写与举证》华夏出版社,北京,2002年11月,第一版 参编《人体伤亡伤残鉴定及赔偿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07,第一版 参编《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操作指南与实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6月,第一版 参编《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争议案件评析》中国检察出版社,北京,2008年11月,第一版 参编10《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鉴定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9年6月,第一版 参编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1,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的手功能评估,《中国司法鉴定》12,从一起医疗纠纷鉴定案例谈我国手术同意书的共性缺陷,《中国卫生法制》2009年第1期。3,伤残标准及其赔偿方式的比较研究,《证据科学》2009年第2期。4,应用Goggle-VEP客观评定视野缺损的法医学价值分析,《证据科学杂志》2008:1(3)5,关于知情同意权的现实思考(Study on the right of informed consent in Medical Disputes)世界医学法学大会,分会场发言 106,应用PRVEP P100空间频率阈值客观评定视力的价值分析,《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21(3)7,眼损伤伤残标准的比较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8)8,新工伤标准引发的法律问题思考,《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4)9,人工角膜眼的残疾评定探讨,《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20(3)10,“肢体功能丧失”条款操作上的难点及对策分析,《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20(4)11,《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标准刍议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11(1)12,SEP检查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探讨-附60例检查分析,《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13,法国法医学掠影 ,《人民法院报》14,视野与LED-VEP相关性初探,第九届全国临床视觉生理学术会议,200415,额部注射胶原蛋白致眼失明引发美容纠纷1例分析,《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4)16,OK镜引发的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浅析--附22例分析,《法医学杂志》,2003:19(1)17,高位视路损伤与管内段间接视神经损伤的比较,《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17(2)18,视神经损伤的电视野检查及其与LED-VEP相关性分析,《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17(6)19,与眼球钝挫伤相关的视网膜裂孔的法医学鉴定,《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20,自动电视野检查的客观性分析及其与L-VEP对应关系浅析 ,全国法院第三届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200021,外伤后视网膜脱离损伤参与度的法医学分析,《法律与医学杂志》,1999:6(3)22,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及其VEP检查特征分析,《法医学杂志》,1999:16(2)23,眼眶爆裂性骨折法医学鉴定相关问题探讨,《川北医学院学报》,1998:13(3)24,颅脑损伤致皮质盲1例分析,《法律与医学杂志》,1998:5(2)25,聊城法院介入医疗纠纷事件的初步调查,《法律与医学杂志》,1998:5(1)26,眼损伤相关问题探讨(附69例统计学分析),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199727,头面部损伤致视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全国法院第一届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199728,联合应用ERG、VEP进行眼挫伤的法医学研究,《法医学杂志》,1996:12(1)29,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检查及评价,《中国法医学杂志》,1996:11(3)30,视觉电生理在法医临床学的应用及展望,《法律与医学杂志》,1996:3(1)31,法医学眼损伤鉴定与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法律与医学杂志》,1996:3(3)32,视网膜挫伤后应用ERG客观评定视力的探讨《法律与医学杂志》1995:2(1)33,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及法医学应用评价,《法律与医学杂志》,1995:2(1)34,头面部损伤致严重视神经损伤的法医学研究,《法律与医学杂志》,1994:1(1)

柳州师专学报第12卷2期

你在干吗?~~~~~~~~~~~~~~~`没问啊在炫耀吗?太深奥啊,我才读初2呢~~~能辅导一下我吗?QQ540799114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就是 没有刻度的直尺 和圆规

牛人世纪第一牛人等着拿沃俄夫奖把

科技促进发展杂志2016年第12卷第2期

《科技促进发展》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集政策、管理、产业经济研究以及科技动态、产业动态评述相结合的工程科技期刊。新版杂志本着广泛团结和汇聚专业学者和官、产、学、研、金、介各界有识之士,以“发展”作为主线,深入探讨与中国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我国科技界、产业界、经济界的政策、管理、创新和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和相关时局问题分析,营造创新范围,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同时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和重要方向性问题进行研究性评述与跟踪性报道。为进一步提高杂志的可读性,《科技促进发展》杂志将在科技前沿、生产力转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企业管理、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决策咨询等方面,为读者与杂志的互动提供园地,并与读者共同挖掘深层次选题,为更多的读者提供工作思路和有价值的借鉴。

相信上帝,太阳绕地球转;相信科学,地球绕太阳转。”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年青人。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年轻人晶莹透明的梦想!  体味科学历程的艰辛  今天我们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中,在吃、穿、住、行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享受着现代科技的成果。但我们又对古今科学的发展了解多少?要知道今天的科技之果来得多么坎坷和艰辛,甚至要付出鲜血和生命。  今天,我们沿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敞开科学的大门,探幽其中无数智慧的奥秘。在这里,我们全面而又详尽地展示了“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曙光,揭示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启蒙,描写了西方中世纪时期科学与宗教的猛烈碰撞,谈论了哥白尼如何敲响“地心说”的丧钟,分析了伽利略和牛顿给近代物理学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表现了蒸汽机时代是如何奏响了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乐章,反映了19世纪最令人震惊的发明——电机对第二次技术革命的重要影响;另外,进化论的意义、遗传工程的崭新面貌、信息革命的前景都得到了明确的叙述。  历史不会死去,它最善于记住两种人:智者与愚者。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智者之榜。相反,那些在科学面前变得弱智的人,甚至那些企图以假科学冒名顶替客观真理的愚者,都成为历史嘲笑的对象。“以史为镜,知兴衰”,读史可以明智,读科学史是现代人的明智。  激发发明创造的冲动  如果带着崇高的感情和理性的激情去遥想东西方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科学巨匠,去触摸那一部部充满睿智的科学经典,去体味那一个个精辟的科学定律……,我们顿时会在胸中升起一股奔腾前行的强烈冲动:踏上科学历程之路!不愿意成为一名“科盲”,不被别人随意嘲讽和愚弄是年轻人基本的价值尊严;在科学之路上感悟人生道理、判断生命走向、提高知识水准,是一件多么令人赏心悦目而又非同寻常的人生大事。可以这样讲,任何一个年轻人只要站在科学之外,必然会在严肃的知识面前低下浅薄的头颅。  在科学的历程中,充满了许多有趣、动人的故事,例如,阿基米德在澡盆里发明了浮力定律。牛顿在一棵大树下乘凉,一颗落下来的苹果使他顿悟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呆呆地注视着被水蒸汽掀起的壶盖,结果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传奇故事诱发了我们对奇妙的科学世界的向往。  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化的时代,未来时速招引着人类前进的步伐,如果不懂科学技术发展史,简直就无法从事科技创造劳动!从事创造性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思想。几千年来,我们人类之所以富于发明创造,是因为人类创造性思想的积累,在先天的智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后天智慧却是呈巨大的增长。因此,我们需要追寻开创者的足迹,重温成功者的道路,在感受前人发明创造过程中,激发自己发明创造的冲动!  培养现代生存能力  我们都知道,近代中国很落后,为什么落后呢?这个问题已经探讨一百年了!事实证明:中国的落后归根结底是思想观念的落后,而这与教育体制及其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密切相关!这是一种不幸和悲哀,应当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得到彻底的改变。  中国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教条主义化,教科书上尽是条理分明、确定无疑的结论,整篇都是概念、定律和公式,导致学生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理解”和记住这些抽象的结论,结果把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变成了“木乃伊”,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积累知识的窘迫状态——死记硬背、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的泥潭。用这样的知识依葫芦画瓢还可以,对于创新来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它阻止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拓展。  作者: * 2006-4-27 13:12 回复此发言  --------------------------------------------------------------------------------  2 科学技术发展史  了解科学思想观念和逻辑方式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理科中的一些“难懂”的概念是大有益处的,使它们不再“难懂”,反而引人入胜。对一门功课的学习的“了解”和“理解”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大量的练习题训练,使我们可以很熟练地把各种符号、公式按照定律组合起来,这样只能称为“了解”知识,具有浅薄和机械性,谈不上深刻地“理解”,在科学问题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现代科学呼唤“理解”科学的人才,现代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对待科学知识不但要有横向的了解,还要有纵向的理解,突破平面思维的束缚,到多维空间去邀游。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面广,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我们的愿望是:让年轻人巡礼前人重大的科学发明历程,实实在在地激发起进一步创造发明的欲望和灵感,给这个尚在建设之中的世界带来智慧的光芒!这权且作为我们细心阅读科学文明史的一点体会,以求有助于社会,兑现顾炎武所说的那句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但愿让科学的智慧之花绽开年轻人的精神家园!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  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  的时候,你是否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分离科学——的优异功效在现代科学技术  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呢?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被誉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新材料还被誉为现代文明的支柱  之一。这是因为没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功能奇特、高纯度的新材料,所有的高新技术只  能是空中楼阁,电脑、机器人、宇宙飞船等都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不管怎么样的高新技术  ,都是要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分离或合成出高纯的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分离纯化技  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各种需求变成现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代分离  技术已经可以使产品的杂质含量低于十亿分之一,被誉为现代分离能手的溶剂萃取(液�液  萃取)就是现代分离技术中的一种。例如在核燃料的后处理中,用萃取分离技术对被辐照过  的核燃料进行处理,提取人工核素钅不�239,其中铀和钚的收  率均可以达到99�9%。去除强放射性物质的效果(去污系数)可以达到106~108。  “溶剂萃取”作为一个名词,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作为一种实用的分离方法,却早已被  人们应用于实践中。溶剂萃取用于无机化合物分离的历史是有案可查的。1842年皮尔哥德(P  eligot)首  先发现用二乙醚可以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随后人们又在实践中发现了其他一些无机  物也能被某些有机物所萃取,并据此初步建立了半经验的液�液平衡的定量关系。到19世纪  末,能斯特(Nernst)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对液�液平衡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著名的能斯特分配定律,该定律为萃取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人们开始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中,如用酯类萃取剂萃取醋酸,用  液态二氧化硫作为萃取剂从煤油中去除芳烃。20世纪30年代,人们试图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  于稀土元素的分离,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40年代,原子能工业  在战火中诞生,基于生产核燃料的需要,萃取分离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磷酸三丁酯作为核燃料的萃取剂得到应用后,萃取分离技术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阶段。随后,萃取分离技术在稀土的分离、湿法冶金、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医  药、食品、环境等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现在,萃取分离技术几乎可  作者: * 2006-4-27 13:12 回复此发言  --------------------------------------------------------------------------------  3 科学技术发展史  以涉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已成为分离技术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此,只要你认真了  解一下萃取分离技术的辉煌历史,就会被其优异的功能所吸引。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代科学技术也在从大科学技术时代向超大科学技术时代转变。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既有别于个人主导下的小科技时代,也有别于政府主导下的大科技时代,而是一个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科技发展时代,超常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逐步取代常规科学技术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和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科技发展的超大科技时代必然引起各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作为一个关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研究人员,本人愿在此与广大网友就“超大科技”问题及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问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与探讨,以期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亟待开展  “人创造历史,却对自己正在创造的历史茫然无知。”西方哲人的这句名言陈述的好像正是我们面对的现实。100多年来,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史学传统的文明古国,在近代化的大潮中颠簸沉浮,进退失据,至今仍然处于追赶先进的路途上。因此,对于自己的近代史,往往觉得乏善可陈,不堪回首,或不屑一顾,或无暇顾及,或有意回避,甚至刻意编造。近代与古代的强烈对比,尤以科学技术史为特出,加之一段时期极左思潮的泛滥使人们讳言近现代史,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在相当程度上仍隐身于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  近代科学技术自19世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过程。从19世纪中叶自强运动中开始的“师夷之长技”和“求强求富”,到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潮,从50年代的“向科学进军”,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给予了多少希望、梦想和憧憬!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显著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大厦中,中国人的贡献还相当有限,中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没有完成。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科学技术,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面对这样重大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和借鉴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的经验,还必须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力求准确地把握科学技术的特性及其发展机制,总结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致力于解决眼前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时候,却很少系统地探讨和总结我们一二百年来科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长期以来,我们对如何推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缺乏应有的认识。结果,我们不仅不易充分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反而可能重复旧的失当的政策和举措。因此,在面临重任和挑战的今天,系统的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不但是学术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现实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必须吸收国际研究近现代科技史的丰富成果,需要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深沉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当代的科学技术史已不再局限于描述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演变(如各种各样的学科史)以及为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树碑立传这样一些传统的历史体裁,而是致力于探索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与技术特性,从而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进人类文化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往往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政策等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科学技术史学者的重视。对于前苏联等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探讨,受到了国际科学技术世界的重视,出现了许多重视成果。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还很封闭,亟待吸取相关研究的经验。  作者: * 2006-4-27 13:12 回复此发言  --------------------------------------------------------------------------------  4 科学技术发展史  近三十多年来,科学技术史领域内借鉴哲学、人类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科技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和交叉,形成了科学技术史领域内的多种研究取向和路径,极大地拓展了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围和视野。科学技术史领域的这种变化,既有其学科发展的内在理路,更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和文化问题在科技史领域的反映。在科学技术主导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日趋密切,但是科技发展所引起的诸如生态环境问题和伦理困境等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这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索科学技术的特性和本质以及科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史也是其相关学科如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科技政策研究的基础。因此,科学技术史,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工作,不仅仅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内部需要,也是以科学技术史为中心的相关学科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有其重要历史地位。它的发展从远古时代原始积累,春秋战国奠定基础,两汉、宋元两次高潮,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提高和随唐五代的持续发展,至明万历以后虽比诸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大为落后,但仍有缓慢进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集大成的著作,传统科学思想从高峰走向总结。综观整个发展历程,16世纪以前的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正是我国古代的科技先驱辛勤耕耘、善于观察、长于思索、勇于探究,注重整合、联系实际的产物,闪耀着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就曾经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杠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页第427页。)而今天众多著名科学家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珍贵价值的重新肯定,必将使之在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中显示出东方智慧的新的转移与新的实现,这种情况在一些学科已初见端倪。深信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在新世纪里对人类文明再次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从漫长历史长河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服务于今天的现实需要,总是值得人们去探究的事情。本文下面将以史实为依据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特征,作些探讨与论述。  (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为纵线,世纪年代作为横线,制作了一幅科技发展的示意图,它清楚地表明:无论是以前4000年,还是近50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事实上一点没有退步”;而是“一直在稳缓地前进”。他在《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还指出:“我常喜欢用一种相对来说缓缓上升的曲线来说明中国的演变,显然这曲线比欧洲同一时期,譬如说公元二世纪至十五世纪的演变过程的曲线上升得高,有时高得多。”(注:《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第65-85页,上海科技出版社1956年版。)我国四川大学周仲壁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周孟璞两位先生在《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初探》(注:《自然杂志》13卷11期第333页。)一文中也以中国的自然科学大事、西欧的自然科学大事和著名科学家的人数作为纵坐标,世纪年代为横坐标,制作了三条增长曲线,从中国的那条曲线看,同样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增长是缓慢而连续的。然而,在4000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两汉(尤其是东汉)与宋元(尤其是北宋)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又都显示出阶段性的高潮。  作者: * 2006-4-27 13:12 回复此发言  --------------------------------------------------------------------------------  5 科学技术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全面奠基时期,也是第一次大发展时代,由于新兴封建制度优胜于奴隶制度,其成就不仅赶上而且超过了早期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古希腊。  春秋末期出现了块炼铁渗碳钢,战国时期又出现了白口铁处理技术,这些冶铁技术的发明,是一个突出的标志,正是它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农业方面形成了以精耕细作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农业,战国末年写成的《吕氏春秋》,其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称得上是这种农业科技的论文开端。以都江堰、郑国渠两个大型灌溉工程的兴建为标志,展现出为农服务水利工程设施的空前发展。《考工记》中生产工具、乐器、建筑、交通运输、皮革制造、染色、乐器、玉器等36项专门实用工艺技术的记述,显示了这一时期手工业内部的细密化及其技术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它记载了大量实用力学知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工程技术知识的总汇。《墨经》中包含有关于力学、光学、声学、几何学、逻辑学以及对物质结构的猜测等科学成就,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几何光学著作,而且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比欧几里德几何光学要早百余年。同时,它也是古代力学与光学论说的代表作,“力”概念的提出,光直线传播思想的揭示,使这部著作更增添了亮丽的光彩。可以这样说,《考工记》与《墨经》一起作为我国古代经验科学出现的标志,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生产、生活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进行抽象概括的成果。  在数学、天文学与历法方面都有了广泛的发展与进步。十进位值制和筹算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为后世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数学体系的形成确定了基础。有关天象观测的记载详尽准确,即使在今天仍不失为天文研究的宝贵历史资料。在地学方面,《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等著作的出现,标志着人们的地理知识已从地理资料的积累,上升到进行某种形式的综合论述与区域对比,以服务于当时的政治、经济需要。医学方面,以《黄帝内经》等著作为代表,以人体器官整体观、阴阳五行论与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等的研究与实践为重点,兼及针灸、经络、卫生保健等诸多方面,构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体系的最初基础,并在临床上显示出杰出的贡献。  我国人民寻求对自然界物质本源的认识,继五行、阴阳说之后,元气说与原子论是两大发展线索,它们的确立都分别肇始于这个时代的荀况与墨翟。  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高峰期,一方面,由于科技本身经过了春秋战国的长期酝酿、积累和实践,到这时达到了量变足以引起质变的地步;另一方面,则是社会政治上的统一与安定,经济的恢复与持续发展,为科技活动和科技新高潮的到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它呈现出科技人才辈出,科技著作大批问世,科技成果辉煌,科技对生产的渗透与协调日益显著等诸多特点。  《九章算术》以及《周髀算经》的成书显示出以算盘为计算工具的独特数学体系的形成,形数结合,数学算术化是其特征。今天,由于计算机的出现,算术化倾向于现代数学中的作用已日渐显著,中国古代算术的思想与方法和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正相融合,为此它将重新焕发青春,以崭新的面貌重现,在数学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可以预期的。  历法已确立了我国后代历法体系、规范和基本内容的原始框架,而以张衡为代表对天文仪器的研制和对天象的观察与记录以及论天三家为代表的宇宙论则形成了中国古代天文的固有传统。《汉书、地理志》的出现,开拓了沿革地理研究的新领域。《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它为后世本草学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不仅确立了辩证论治的医疗原则,而且大为充实了中医药体系的内容,更加切合医疗的实际应用。《汜胜之书》可以说是对农业知识的总结。《论衡》、《淮南子》、《淮南万华术》、《周易参同契》、《尔雅》等书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知识。  作者: * 2006-4-27 13:12 回复此发言  --------------------------------------------------------------------------------  6 科学技术发展史  在生产技术方面,成为我国古代传统特色的主要技术,像冶铁、纺织机械、农具制造、造纸工艺、漆器工艺、船舶制造等都已出现,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像赵过的铁脚耧车、杜诗的水排、梯级船闸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木结构建筑风格、竖炉冶炼法、实测基础上绘制的地图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造纸术更是汉代一项最重大的发明,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牛耕的推广与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的创新,则在当时条件下起到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以王充为代表的元气论与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说的对立与斗争,是我国科学思想史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即使后者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考察也有其值得吸取的精华。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达到高度发展阶段的又一高潮时期。  我国的科学技术自两汉而后,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和提高,到隋唐五代技术发展,并呈现一股继续高涨的趋势。前者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可以刘徽与祖冲之的数学、裴秀与郦道元的地学、贾思勰的农学、王叔和、皇甫谧与陶宏景等的医药学、葛洪的化学等为标志;后者主要有李淳风、一行等的天文学、李淳风与王孝通的数学,孙思邈的医药学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的天人论与宇宙观等。这种趋势困宋元时期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理学形成、战争和其他需要而得到强化。统治阶级为满足自身、政权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多方面需要,通过完善教育体系,举行多元化考试,奖励发明创造和培养扶植科技人才等措施,助长、推动和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安定与富裕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出版业则又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求索物理,格物致知,怀疑、探索、创新的学风催促知识分子中具有务实思想的人考察和研究自然事物以及如何使之有利于国计民生。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也加速着科技的发展。这一切使宋元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不论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均有突出成就。  作为世界古代文明标志的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三大发明的出现或大规模使用均始于北宋,以沈括、苏颂、郭守敬、李冶、秦九韵、杨辉、朱世杰、赵友钦、毕升、陈@①、王祯、李杲、李诫、曾公亮等为代表的科技名家辈出,硕果累累,以《梦溪笔谈》、《营造法式》、《四元玉鉴》、《武经总要》、《王祯农书》、陈@①农书》、《革象新书》等为代表的科技著作纷纷面世,正是诸多尊敬的科技前辈先后在各方面的努力,不断将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宋元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数学四大家为代表,使宋元数学在中国古代以筹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传统数学的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阶段。大规模的恒星观测,各种天文观测仪器的研制成功把我国古代天文学推向它的发展高峰。沈括在磁学方面的成就在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学派和相应的医学流派使中国医药学得到全面发展。以陈@①《农书》与王祯《农书》为代表,先后总结了宋元时期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后者所附录的“农器图谱”展示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器具方面的重要成就,成为后世记述农具图书的范本,反映了当时农学的高度发展。宋代动植物志、谱录的大量出现并形成出书高潮,和宋景《欧希范五脏图》、杨介《存真图》所显示的解剖学上的发展,应该说这时的生物学也是成就不小的。在这一时期,地学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不仅总结了唐宋以来的地理学成就,还根据实地调查,在制图方面取得成绩,其精确度已达至较高水平,成为明清时期我国舆图的范本。杜绾著《云林石谱》的出现,反映了矿物学在宋代已较前有了很大进展。在这些学科发展的同时,诸如水利、冶金、印刷、瓷器、机械制造、建筑、纺织、交通工具、兵器等方面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以张载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自然观和以沈括为代表“验迹原理”和科学方法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科学方法,无疑是哲学和科学发展到北宋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对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朱熹的理一元论的自然观对当时科技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根据世界银行刚刚发表的公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经济在2000年出现短暂复苏、2001年基本停滞之后,今年将收缩1%左右,是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拉美成为世界经济纪录最差的一个地区,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较黯淡,将是各地区中增长率最低的一个。另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本地区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9%,贫困化问题再次凸显。拉美地区经济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二是被阿根廷危机所拖累,如果不计算阿根廷,拉美今年虽然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但是还可以有1%的增长。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复苏无力,使整个世界经济继续处于低迷状态中,也使年初拉美经济靠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的希望破灭。拉美基本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价格下降15%,出口出现大滑坡,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国内生产总值2%);外国直接投资400亿美元,比1990年代后期年均730亿美元大大减少,而且由于国际借贷条件苛刻,除了国际多边机构的紧急救援性贷款外,直接投资基本成了拉美获取外资的唯一途径,因此整个地区资本流向再次逆转,如同1980年代那样,拉美地区再次成为资金净输出地区。地区内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到10年来最低水平,国际储备总计1500亿美元,是98年俄罗斯危机以来最低的。 阿根廷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下降12%,工业生产能力闲置率达80%,失业率高达5%,全国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内市场萎缩,超市和大型商场营业额分别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机首先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巴西对阿根廷的出口减少80%,智利对阿出口也下降一半,与阿根廷金融关系密切的乌拉圭爆发了金融动荡。这三个国家都发生了货币贬值,阿根廷经济衰退是其中一个原因。阿根廷危机对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影响没有那么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债券价格暴跌的影响,拉美国家发行债券困难,比去年减少50%,年利率高达15%。 据拉美经委会的预测,2003年拉美经济增长在5%-3%之间,这不足以改善就业状况,也不足以减少贫困人口。有专家认为,自1997年以来,拉美又经历了一个“失去的5年”,在此期间,地区人均产值减少了2%,今年贫困人口上升到占总人口的44%(去年为43%),赤贫人口率从去年的6%上升到今年的20%,贫困人口净增加700万,其中600万是赤贫人口。要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在2015年前减少50%贫困人口的目标日益困难。拉美国家持续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社会支出不足,造成社会紧张,而各国政府受制于外部压力,调整财政、汇率、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复苏的行动空间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进入了一个长时期的低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经济模式所预期的前景与当前的实际状况存在极大差距,2002年的形势发展凸显了这个差距,人们对现行发展模式和规则的经济社会可持续性产生了许多疑问。阿根廷曾是推行现行模式的典范,现在则受到最沉重的惩罚,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对整个拉美有普遍意义。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场决定一切的)新自由主义和被动地卷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经济高度外国化、对外依赖度过高、国家失去经济自主权,只见数字不见人的市场原则加剧两极分化,造成贫困人口激增、内需不足,发展难以持久,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问题关键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过程中,由于国内资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国有企业几乎全部被外资收购,其实许多外资例如占阿根廷外资首位的西班牙资本也是从国际资本市场上圈来的,并非自有资本。私有化成了外国化。全国100家大企业中,本国资本的仅7家,电信、水电气供应、航空被外资垄断,10家最大银行中外资占7家,90的碳氢化合物生产被外资控制,外资控制了阿根廷4%的出口和3%的进口。国家财政靠举债维持,偿债能力成了衡量该国经济状态的唯一尺度,国际评估机构握有对阿根廷经济的生杀大权:说你风险度高,资本就抽逃,本国政府说破嘴皮也无人相信。新自由主义认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阶层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着变大。事实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经济发展速度较高时,贫困人口开始增加,原先的中产阶级跌入贫困阶层,国内消费下降,增长缺乏后劲。有一种理论认为,产生饥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是按算数级数增长。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产增长远超过人口增长,在这个世界粮仓竟然也发生了儿童因营养不良死亡的惨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按照传统经济学说,在衰退时期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阿根廷经济已经衰退到极点,可是却不能采取任何刺激生产的政策,因为债权人要求阿根廷继续采取紧缩政策,以保障还债能力,这也是阿根廷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难以达成协议的关键原因。阿根廷公共债务约1500亿美元,从现在到2003年底仅应该偿还的所欠IMF、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的债务就有132亿美元,而阿根廷的国际储备只有100亿美元。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债务问题,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的债务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机实际仍然是债务危机。 阿根廷因宣布暂停偿还债务而受到严厉惩罚,委内瑞拉查维斯政府也因为偏离新自由主义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鲁拉、厄瓜多尔的古铁雷斯相继在大选中获胜,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义倾向、对全球化持怀疑态度的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对10年经济改革的得失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寻求一条更适合各自条件的发展道路。 第二题: 巴西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巴西从葡萄牙统治时期到现在四百多年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于世。1500~1550年以采集巴西木(红色染料)为主。1650~1700年巴西东北沿海地带大量生产蔗糖,17世纪末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黄金与金刚石后,“采金狂”延续了150年。1850年后进入咖啡兴旺期,成为“咖啡王国”。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胶的故乡著称于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才致力于产品多样化,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 自1947年以后的30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其中1968~197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以上,这种增长速度是世界上少见的。1960~1981年间,其国内生产总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已跻身于世界前几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资源贫乏,而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巴西与巴拉圭联合兴建了伊泰普水电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利用甘蔗等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规模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业项目。自30年代开始,巴西加速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方针,并着手发展重工业。60年代中期采取外向发展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联系。70年代中期以来,则强调执行进口替代与鼓励出口相结合的工业化方针。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专利和先进设备,并进行创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动国内资本更新和技术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资,努力开发本国人力资源,大力培养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进巴西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燃料动力紧张,粮食缺乏,外债聚增,通货膨胀率高,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贫富两极分化等。巴西经济对世界市场依赖较深,从而使其经济的发展直接受制于世界经济形势,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民经济就呈下降趋势。 回答者:qianqianlo - 秀才 三级 3-29 19:01--------------------------------------------------------------------------------继续衰退 难见好转--拉美经济现状与展望 根据世界银行刚刚发表的公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经济在2000年出现短暂复苏、2001年基本停滞之后,今年将收缩1%左右,是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拉美成为世界经济纪录最差的一个地区,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较黯淡,将是各地区中增长率最低的一个。另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本地区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9%,贫困化问题再次凸显。拉美地区经济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二是被阿根廷危机所拖累,如果不计算阿根廷,拉美今年虽然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但是还可以有1%的增长。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复苏无力,使整个世界经济继续处于低迷状态中,也使年初拉美经济靠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的希望破灭。拉美基本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价格下降15%,出口出现大滑坡,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国内生产总值2%);外国直接投资400亿美元,比1990年代后期年均730亿美元大大减少,而且由于国际借贷条件苛刻,除了国际多边机构的紧急救援性贷款外,直接投资基本成了拉美获取外资的唯一途径,因此整个地区资本流向再次逆转,如同1980年代那样,拉美地区再次成为资金净输出地区。地区内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到10年来最低水平,国际储备总计1500亿美元,是98年俄罗斯危机以来最低的。 阿根廷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下降12%,工业生产能力闲置率达80%,失业率高达5%,全国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内市场萎缩,超市和大型商场营业额分别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机首先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巴西对阿根廷的出口减少80%,智利对阿出口也下降一半,与阿根廷金融关系密切的乌拉圭爆发了金融动荡。这三个国家都发生了货币贬值,阿根廷经济衰退是其中一个原因。阿根廷危机对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影响没有那么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债券价格暴跌的影响,拉美国家发行债券困难,比去年减少50%,年利率高达15%。 据拉美经委会的预测,2003年拉美经济增长在5%-3%之间,这不足以改善就业状况,也不足以减少贫困人口。有专家认为,自1997年以来,拉美又经历了一个“失去的5年”,在此期间,地区人均产值减少了2%,今年贫困人口上升到占总人口的44%(去年为43%),赤贫人口率从去年的6%上升到今年的20%,贫困人口净增加700万,其中600万是赤贫人口。要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在2015年前减少50%贫困人口的目标日益困难。拉美国家持续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社会支出不足,造成社会紧张,而各国政府受制于外部压力,调整财政、汇率、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复苏的行动空间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进入了一个长时期的低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经济模式所预期的前景与当前的实际状况存在极大差距,2002年的形势发展凸显了这个差距,人们对现行发展模式和规则的经济社会可持续性产生了许多疑问。阿根廷曾是推行现行模式的典范,现在则受到最沉重的惩罚,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对整个拉美有普遍意义。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场决定一切的)新自由主义和被动地卷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经济高度外国化、对外依赖度过高、国家失去经济自主权,只见数字不见人的市场原则加剧两极分化,造成贫困人口激增、内需不足,发展难以持久,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问题关键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过程中,由于国内资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国有企业几乎全部被外资收购,其实许多外资例如占阿根廷外资首位的西班牙资本也是从国际资本市场上圈来的,并非自有资本。私有化成了外国化。全国100家大企业中,本国资本的仅7家,电信、水电气供应、航空被外资垄断,10家最大银行中外资占7家,90的碳氢化合物生产被外资控制,外资控制了阿根廷4%的出口和3%的进口。国家财政靠举债维持,偿债能力成了衡量该国经济状态的唯一尺度,国际评估机构握有对阿根廷经济的生杀大权:说你风险度高,资本就抽逃,本国政府说破嘴皮也无人相信。新自由主义认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阶层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着变大。事实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经济发展速度较高时,贫困人口开始增加,原先的中产阶级跌入贫困阶层,国内消费下降,增长缺乏后劲。有一种理论认为,产生饥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是按算数级数增长。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产增长远超过人口增长,在这个世界粮仓竟然也发生了儿童因营养不良死亡的惨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按照传统经济学说,在衰退时期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阿根廷经济已经衰退到极点,可是却不能采取任何刺激生产的政策,因为债权人要求阿根廷继续采取紧缩政策,以保障还债能力,这也是阿根廷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难以达成协议的关键原因。阿根廷公共债务约1500亿美元,从现在到2003年底仅应该偿还的所欠IMF、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的债务就有132亿美元,而阿根廷的国际储备只有100亿美元。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债务问题,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的债务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机实际仍然是债务危机。 阿根廷因宣布暂停偿还债务而受到严厉惩罚,委内瑞拉查维斯政府也因为偏离新自由主义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鲁拉、厄瓜多尔的古铁雷斯相继在大选中获胜,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义倾向、对全球化持怀疑态度的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对10年经济改革的得失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寻求一条更适合各自条件的发展道路。 第二题: 巴西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巴西从葡萄牙统治时期到现在四百多年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于世。1500~1550年以采集巴西木(红色染料)为主。1650~1700年巴西东北沿海地带大量生产蔗糖,17世纪末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黄金与金刚石后,“采金狂”延续了150年。1850年后进入咖啡兴旺期,成为“咖啡王国”。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胶的故乡著称于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才致力于产品多样化,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 自1947年以后的30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其中1968~197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以上,这种增长速度是世界上少见的。1960~1981年间,其国内生产总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已跻身于世界前几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资源贫乏,而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巴西与巴拉圭联合兴建了伊泰普水电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利用甘蔗等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规模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业项目。自30年代开始,巴西加速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方针,并着手发展重工业。60年代中期采取外向发展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联系。70年代中期以来,则强调执行进口替代与鼓励出口相结合的工业化方针。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专利和先进设备,并进行创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动国内资本更新和技术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资,努力开发本国人力资源,大力培养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进巴西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燃料动力紧张,粮食缺乏,外债聚增,通货膨胀率高,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贫富两极分化等。巴西经济对世界市场依赖较深,从而使其经济的发展直接受制于世界经济形势,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民经济就呈下降趋势。 回答者:jiajiabaobei - 试用期 一级 3-29 21:34--------------------------------------------------------------------------------继续衰退 难见好转--拉美经济现状与展望 根据世界银行刚刚发表的公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经济在2000年出现短暂复苏、2001年基本停滞之后,今年将收缩1%左右,是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拉美成为世界经济纪录最差的一个地区,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较黯淡,将是各地区中增长率最低的一个。另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本地区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9%,贫困化问题再次凸显。拉美地区经济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二是被阿根廷危机所拖累,如果不计算阿根廷,拉美今年虽然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但是还可以有1%的增长。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复苏无力,使整个世界经济继续处于低迷状态中,也使年初拉美经济靠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的希望破灭。拉美基本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价格下降15%,出口出现大滑坡,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国内生产总值2%);外国直接投资400亿美元,比1990年代后期年均730亿美元大大减少,而且由于国际借贷条件苛刻,除了国际多边机构的紧急救援性贷款外,直接投资基本成了拉美获取外资的唯一途径,因此整个地区资本流向再次逆转,如同1980年代那样,拉美地区再次成为资金净输出地区。地区内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到10年来最低水平,国际储备总计1500亿美元,是98年俄罗斯危机以来最低的。 阿根廷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下降12%,工业生产能力闲置率达80%,失业率高达5%,全国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内市场萎缩,超市和大型商场营业额分别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机首先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巴西对阿根廷的出口减少80%,智利对阿出口也下降一半,与阿根廷金融关系密切的乌拉圭爆发了金融动荡。这三个国家都发生了货币贬值,阿根廷经济衰退是其中一个原因。阿根廷危机对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影响没有那么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债券价格暴跌的影响,拉美国家发行债券困难,比去年减少50%,年利率高达15%。 据拉美经委会的预测,2003年拉美经济增长在5%-3%之间,这不足以改善就业状况,也不足以减少贫困人口。有专家认为,自1997年以来,拉美又经历了一个“失去的5年”,在此期间,地区人均产值减少了2%,今年贫困人口上升到占总人口的44%(去年为43%),赤贫人口率从去年的6%上升到今年的20%,贫困人口净增加700万,其中600万是赤贫人口。要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在2015年前减少50%贫困人口的目标日益困难。拉美国家持续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社会支出不足,造成社会紧张,而各国政府受制于外部压力,调整财政、汇率、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复苏的行动空间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进入了一个长时期的低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经济模式所预期的前景与当前的实际状况存在极大差距,2002年的形势发展凸显了这个差距,人们对现行发展模式和规则的经济社会可持续性产生了许多疑问。阿根廷曾是推行现行模式的典范,现在则受到最沉重的惩罚,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对整个拉美有普遍意义。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场决定一切的)新自由主义和被动地卷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经济高度外国化、对外依赖度过高、国家失去经济自主权,只见数字不见人的市场原则加剧两极分化,造成贫困人口激增、内需不足,发展难以持久,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问题关键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过程中,由于国内资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国有企业几乎全部被外资收购,其实许多外资例如占阿根廷外资首位的西班牙资本也是从国际资本市场上圈来的,并非自有资本。私有化成了外国化。全国100家大企业中,本国资本的仅7家,电信、水电气供应、航空被外资垄断,10家最大银行中外资占7家,90的碳氢化合物生产被外资控制,外资控制了阿根廷4%的出口和3%的进口。国家财政靠举债维持,偿债能力成了衡量该国经济状态的唯一尺度,国际评估机构握有对阿根廷经济的生杀大权:说你风险度高,资本就抽逃,本国政府说破嘴皮也无人相信。新自由主义认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阶层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着变大。事实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经济发展速度较高时,贫困人口开始增加,原先的中产阶级跌入贫困阶层,国内消费下降,增长缺乏后劲。有一种理论认为,产生饥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是按算数级数增长。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产增长远超过人口增长,在这个世界粮仓竟然也发生了儿童因营养不良死亡的惨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按照传统经济学说,在衰退时期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阿根廷经济已经衰退到极点,可是却不能采取任何刺激生产的政策,因为债权人要求阿根廷继续采取紧缩政策,以保障还债能力,这也是阿根廷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难以达成协议的关键原因。阿根廷公共债务约1500亿美元,从现在到2003年底仅应该偿还的所欠IMF、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的债务就有132亿美元,而阿根廷的国际储备只有100亿美元。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债务问题,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的债务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机实际仍然是债务危机。 阿根廷因宣布暂停偿还债务而受到严厉惩罚,委内瑞拉查维斯政府也因为偏离新自由主义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鲁拉、厄瓜多尔的古铁雷斯相继在大选中获胜,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义倾向、对全球化持怀疑态度的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对10年经济改革的得失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寻求一条更适合各自条件的发展道路。 第二题: 巴西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巴西从葡萄牙统治时期到现在四百多年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于世。1500~1550年以采集巴西木(红色染料)为主。1650~1700年巴西东北沿海地带大量生产蔗糖,17世纪末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黄金与金刚石后,“采金狂”延续了150年。1850年后进入咖啡兴旺期,成为“咖啡王国”。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胶的故乡著称于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才致力于产品多样化,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 自1947年以后的30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其中1968~197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以上,这种增长速度是世界上少见的。1960~1981年间,其国内生产总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已跻身于世界前几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资源贫乏,而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巴西与巴拉圭联合兴建了伊泰普水电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利用甘蔗等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规模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业项目。自30年代开始,巴西加速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方针,并着手发展重工业。60年代中期采取外向发展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联系。70年代中期以来,则强调执行进口替代与鼓励出口相结合的工业化方针。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专利和先进设备,并进行创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动国内资本更新和技术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资,努力开发本国人力资源,大力培养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进巴西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燃料动力紧张,粮食缺乏,外债聚增,通货膨胀率高,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贫富两极分化等。巴西经济对世界市场依赖较深,从而使其经济的发展直接受制于世界经济形势,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民经济就呈下降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刚刚发表的公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经济在2000年出现短暂复苏、2001年基本停滞之后,今年将收缩1%左右,是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拉美成为世界经济纪录最差的一个地区,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较黯淡,将是各地区中增长率最低的一个。另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本地区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9%,贫困化问题再次凸显。拉美地区经济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二是被阿根廷危机所拖累,如果不计算阿根廷,拉美今年虽然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但是还可以有1%的增长。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复苏无力,使整个世界经济继续处于低迷状态中,也使年初拉美经济靠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的希望破灭。拉美基本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价格下降15%,出口出现大滑坡,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国内生产总值2%);外国直接投资400亿美元,比1990年代后期年均730亿美元大大减少,而且由于国际借贷条件苛刻,除了国际多边机构的紧急救援性贷款外,直接投资基本成了拉美获取外资的唯一途径,因此整个地区资本流向再次逆转,如同1980年代那样,拉美地区再次成为资金净输出地区。地区内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到10年来最低水平,国际储备总计1500亿美元,是98年俄罗斯危机以来最低的。 阿根廷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下降12%,工业生产能力闲置率达80%,失业率高达5%,全国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内市场萎缩,超市和大型商场营业额分别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机首先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巴西对阿根廷的出口减少80%,智利对阿出口也下降一半,与阿根廷金融关系密切的乌拉圭爆发了金融动荡。这三个国家都发生了货币贬值,阿根廷经济衰退是其中一个原因。阿根廷危机对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影响没有那么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债券价格暴跌的影响,拉美国家发行债券困难,比去年减少50%,年利率高达15%。 据拉美经委会的预测,2003年拉美经济增长在5%-3%之间,这不足以改善就业状况,也不足以减少贫困人口。有专家认为,自1997年以来,拉美又经历了一个“失去的5年”,在此期间,地区人均产值减少了2%,今年贫困人口上升到占总人口的44%(去年为43%),赤贫人口率从去年的6%上升到今年的20%,贫困人口净增加700万,其中600万是赤贫人口。要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在2015年前减少50%贫困人口的目标日益困难。拉美国家持续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社会支出不足,造成社会紧张,而各国政府受制于外部压力,调整财政、汇率、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复苏的行动空间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进入了一个长时期的低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经济模式所预期的前景与当前的实际状况存在极大差距,2002年的形势发展凸显了这个差距,人们对现行发展模式和规则的经济社会可持续性产生了许多疑问。阿根廷曾是推行现行模式的典范,现在则受到最沉重的惩罚,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对整个拉美有普遍意义。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场决定一切的)新自由主义和被动地卷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经济高度外国化、对外依赖度过高、国家失去经济自主权,只见数字不见人的市场原则加剧两极分化,造成贫困人口激增、内需不足,发展难以持久,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问题关键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过程中,由于国内资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国有企业几乎全部被外资收购,其实许多外资例如占阿根廷外资首位的西班牙资本也是从国际资本市场上圈来的,并非自有资本。私有化成了外国化。全国100家大企业中,本国资本的仅7家,电信、水电气供应、航空被外资垄断,10家最大银行中外资占7家,90的碳氢化合物生产被外资控制,外资控制了阿根廷4%的出口和3%的进口。国家财政靠举债维持,偿债能力成了衡量该国经济状态的唯一尺度,国际评估机构握有对阿根廷经济的生杀大权:说你风险度高,资本就抽逃,本国政府说破嘴皮也无人相信。新自由主义认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阶层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着变大。事实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经济发展速度较高时,贫困人口开始增加,原先的中产阶级跌入贫困阶层,国内消费下降,增长缺乏后劲。有一种理论认为,产生饥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是按算数级数增长。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产增长远超过人口增长,在这个世界粮仓竟然也发生了儿童因营养不良死亡的惨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按照传统经济学说,在衰退时期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阿根廷经济已经衰退到极点,可是却不能采取任何刺激生产的政策,因为债权人要求阿根廷继续采取紧缩政策,以保障还债能力,这也是阿根廷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难以达成协议的关键原因。阿根廷公共债务约1500亿美元,从现在到2003年底仅应该偿还的所欠IMF、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的债务就有132亿美元,而阿根廷的国际储备只有100亿美元。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债务问题,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的债务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机实际仍然是债务危机。 阿根廷因宣布暂停偿还债务而受到严厉惩罚,委内瑞拉查维斯政府也因为偏离新自由主义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鲁拉、厄瓜多尔的古铁雷斯相继在大选中获胜,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义倾向、对全球化持怀疑态度的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对10年经济改革的得失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寻求一条更适合各自条件的发展道路。 第二题: 巴西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巴西从葡萄牙统治时期到现在四百多年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于世。1500~1550年以采集巴西木(红色染料)为主。1650~1700年巴西东北沿海地带大量生产蔗糖,17世纪末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黄金与金刚石后,“采金狂”延续了150年。1850年后进入咖啡兴旺期,成为“咖啡王国”。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胶的故乡著称于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才致力于产品多样化,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 自1947年以后的30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其中1968~197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以上,这种增长速度是世界上少见的。1960~1981年间,其国内生产总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已跻身于世界前几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资源贫乏,而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巴西与巴拉圭联合兴建了伊泰普水电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利用甘蔗等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规模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业项目。自30年代开始,巴西加速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方针,并着手发展重工业。60年代中期采取外向发展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联系。70年代中期以来,则强调执行进口替代与鼓励出口相结合的工业化方针。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专利和先进设备,并进行创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动国内资本更新和技术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资,努力开发本国人力资源,大力培养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进巴西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燃料动力紧张,粮食缺乏,外债聚增,通货膨胀率高,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贫富两极分化等。巴西经济对世界市场依赖较深,从而使其经济的发展直接受制于世界经济形势,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民经济就呈下降趋势。

法医学杂志2020年2月第36卷

著作《刑罚专论》(副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宪法学》,(副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基层组织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临床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宪法新论》(参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论文“城市管理‘困惑’的解惑——从”行政公开“的角度”,《学术前沿》(香港),2007,1“人体死后不同时间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6)“毒鼠强中毒大鼠脑GAGB及GAGBAR-α1表达的实验研究”,《法医学杂志》,2007,2“析公民基本权利条款在宪法适用中的地位”,《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论宪法渊源”,《社会科学研究》2002,2“对建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的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02,12“单身女性生育权的法理学探讨”,《安徽大学学报》,2003,5“论中国宪法监督的制度取向”,《中华学术论坛》(香港),2003,7“欠薪问题面面观”,《经济与法》,2003,8“从峨眉山门票价格案论行政诉讼之构成要件”,《理论月刊》,2003,12“对小灵通引起的移动通信新格局的法律思考”,《中国教育改革》(香港)2004,10“宪政视野下的中国刑事法制”,《刑事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版“论医学会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活动中的行政主体地位”,《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5)“人权有多重——质疑朝阳区法院强制执行物业管理费案”,《学术前沿》(香港),2006,7“论人民法院司法审查的对象”,《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依法行政在基层的现状及对策”,《四川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论中国宪法监督的制度取向”,《嘉应大学学报》,2002,1参与研究的论文“细胞因子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变化与损伤时间推断关系的研究进展”,《法医学进展与实践》,第四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医疗损害诉讼中的电子病历作为证据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4“呼和浩特地区夏秋季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研究”,《法医学杂志》,2004,3“TGF—β1在皮肤创伤 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关系”,《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3“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法医学应用前景”,《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4“Snap-25 mRNA在毒鼠强中毒大鼠脑组织的表达”,《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5)“嗜尸性蝇类DNA分子标记检测的研究”,《法医学杂志》,2005,1“嗜尸性苍蝇mtDNA中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检测及法医学应用”,《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3)“成都地区四种食尸性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检测”,《昆虫学报》,2005,48(1)

国民杂志第2卷第1号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要求中国民族解放,各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民权主义要求主权在民,建立法制国家,人民拥有政权,政府只拥有治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后来孙中山还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三民主义的根本标志和革命灵魂。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反动分子根据需要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大肆地歪曲。蒋介石把民族主义解释为“反共抗俄”,自由、平等、博爱等;蒋经国则认为三民主义就是要缔造一个均富、安和、乐利的社会;有的人还把它解释为:“自由、民主、均富”等。这些解释的实质与孙中山先生的立场是截然相反的。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1月编辑部迁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休刊半年。1919年10月前后编辑部迁返上海,陈独秀复任主撰。自1920年9月1日第8卷起,《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刊物,1922年7月出至第9卷第2号后休刊。 1923年6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性机关刊物,改为季刊,迁广州出版,由瞿秋白主编,出刊4期后休刊。1925年4月复刊,出5期,此年7月停刊。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思潮差不多都与《新青年》有关。《新青年》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形态转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一、《新青年》与现代文化载体转型 在《新青年》的倡导之下,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冲击着中国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长期以来,在正统封建文人眼里,只有诗、古文、辞赋,才能登文学的大雅之堂;至于白话文学,如小学、戏曲、俚歌等等,都是鄙弃的对象,则被贬斥于文学殿堂之外。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最早萌动于海外。胡适曾在《四十自述》中谈到1916年春中国留美学生中关于白话文的酝酿。这年二三月间,胡适对“中国文学的问题发生了智慧上的变迁”:原来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工具变迁史——一个文学或语言上的工具替代另一个工具。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个文学或语言工具变迁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部活文学逐渐代替死文学的历史。一种文学的活力如何,要看这一文学能否充分利用活的工具去代替已死或垂死的工具。当一个工具逐渐消失或逐渐僵化时,就要换一个工具了。在这种嬗变的过程中去接受一个活的工具,这就叫做“文学革命”。 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对文学改良的八条建议。接着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6号。陈独秀的文章言辞激烈、笔锋犀利,为胡适文章推波助澜。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古文字教授钱玄同索性提出在中国推广世界语。 《新青年》第3卷第3号、6号,第5卷第2号,第 6卷第1号通信栏中屡次探讨文学革命。1918年底陈望道给《新青年》去信说:中文应该“横行加标点符号”,“诸子却仍纵书中文,使与横书西文错开;圈点与标点杂用,这是东人尾崎红叶(注:尾崎红叶(1867-1903),日本明治初期小说家。)的遗毒,诸子却有人模仿他,而且前后互异,使浅识者莫名其妙”(注:陈望道:《横行与标点》,《新青年》第6卷第1号。)。钱玄同回信说:“我个人的意见,以为横行必较直行为好,在嵌入西文字句的文章里,尤以改写横行为宜……独秀先生亦极以为然,原拟从本册起改为横行。只因印刷方面发生许多困难的交涉,所以一时尚改不成,将来总是要想法的。”(注:《新青年》第 6卷第1号。)至于标识句读,各人的文笔不完全一致,则各人所用的句读符号亦不必统一,只要大致相向便可以。 《新青年》编辑部规定,从 1918年开始,任何作者“非白话文不用”。1919年12月1日出刊的《新青年》刊登了《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指出“现在从7卷1号起,划一标点符号和行款”(注:《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新青年》第7卷第1号。)。《新青年》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划一,影响着学界,影响着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影响着中国文体的演进。 《新青年》从开展文学革命开始,白话文逐渐成为语言文字交流的主要工具;关于注音字母的探讨,关于新标点符号的探讨和使用,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产生了巨大的的作用。中国文化的这一历史性的进步,不仅功在当时,而且惠及后人。语言文化作为社会交流的载体,其现代化程度对整个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人的现代化产生巨大的作用。由《新青年》杂志倡导并实行的现代语言载体文化的转型,是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部分,同时也为现代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奠定了文化基础,注入了巨大的促进力。 二、《新青年》与现代政治文化转型 (一)以民主、科学启开封建蒙昧。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号发表陈独秀的文章《敬告青年》,文中指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两轮焉”(注: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当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注: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针对士、农、工、商、医各类人等“不知科学”,仍然沉湎于地气风水之谈和方士羽流之类的状况,陈独秀提出,要根治这“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唯有科学。科学之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唯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注: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他认为科学有无上的权威。凡是合乎科学的东西就拥护,凡不合乎科学的就反对。一事之兴,一物之息,无不以科学定从违,以科学法则作为检验事物存废的标准。可见陈独秀是在反封建意义上提出科学这一概念的。《新青年》提倡的科学,主要指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陈独秀指出,科学是综合客观现象,诉诸理性加以衡量。可见陈独秀当时所持的还不是唯物主义观点,虽然起着进步作用,但有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五四激进分子,除民主观转变外,科学观也有一个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五四时期大学(北京大学)开“科学概论”课程,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科学思潮鼓励人们追求真理,追求正确的东西。在诸多主义、主张的比较选择中,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 1920年4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7卷第5号对科学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是拿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像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这乃是科学的最大的效用。”(注:《新青年》第7卷第5号。) 《新青年》季刊宣言(1923年6月)提出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指导革命运动。作为“科学”思想发展的一重要步骤,即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指导革命运动。该刊第1期刊发的《新青年之新宣言》(注:《新青年之新宣言》无作者,史学界一般认为是瞿秋白所写。当时瞿秋白刚回国,担任了《新青年》主编。)继承科学和民主思想,提出要力除宗法主义、笼统头脑、反对科学、迷信、资产阶级市侩主义、琐屑的应付、错误理会科学、浪漫主义等“障碍”,明确批评了实验主义(琐屑的应付),指出实用主义在政治上、科学上的反动性,认为现代社会已具备社会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社会科学加以考察,指导革命。无产阶级应严格用科学方法研究一切,以科学治学,在根本上考察、综观现象,找出规律,求得解决。这比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的科学思想前进了一步。 关于“人权”,《青年杂志》指出:“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称近代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之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注: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就个人而言,不仅要获得政治、经济上的权利,而且要获得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强调“人心”的觉醒,做一个自主自由的人。就国家而言,就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到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1号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 “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塞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注: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青年杂志》第6卷第1 号。)“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注: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青年杂志》第6卷第1号。)此时,陈独秀的“人权”口号发展成为“民主”的口号(注:刘景全:《中国现代文化选择之重大转折》,《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2期。)。 《新青年》拥护的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对中国政治文化向现代转型起了启开蒙昧的开山之工。那么《新青年》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和对中西政治、国家观的差异的比较,更对中国政治文化向现代转型起了构筑蓝图和发轫作用。 (二)传播西方政治、国家学说,引发政治革新。 陈独秀认为,近代欧美各国总趋势是,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中国要生存于世界,必须抛弃千年沿袭下来的官僚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使人民“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古之人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今之人希冀伟人大老建设共和宪政。欧美各国的共和立宪出于多数人利益,中国的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注: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 1卷第6号。)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一文认为,中国古代“民为邦本”是封建的家天下,人民是君主的财产;而近代民主含义是平民为国家的主人。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水火不相容。陈独秀感叹:中国人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的不多,满脑子帝制思想的人却很多。“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注: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青年杂志》笫1卷第2号。) 陈独秀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法制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欧洲法制之精神,无不以平等人权为基础。而中国传统则是等级分明,法律面前尊卑有别。 西方近代依法治国,中国历史上基本是“人治”国家,这种观念影响到社会每个角落。圣人之教、君主之言便是法律。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商业往还,对法信用者多,对人信用者寡;些微授受,恒依法立据。浅见者每讥其俗薄而不惮烦也。父子昆季之间,称贷责偿,锱铢必较,违之者不惜诉诸法律;亲戚交游,更无以感情违法损利之事。”(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中国习惯,“交游称贷,视为当然,其偿也无期,其质也无物,惟以感情为条件而已。”(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就是说西方民族依法治国,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往来皆依法立据,类似经济公证,乃至弟兄父子间也是如此。陈独秀认为西方依法行事优于中国的以感情为重。“伪饰虚文,任用感情”,并非风俗淳厚的表现。“其实施之者多外饰厚情,内恒愤忌。以君子始,以小人终”(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西洋民族以法治为重,未尝无刻薄寡恩之嫌,然而实行的结果是“社会各人,不相依赖,人自为战,以独立之生计,成独立之人格,各守分际,不相侵渔。以小人始,以君子终,社会经济亦因以厘然有叙。”(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陈独秀对西方依法处理经济往来十分赞赏,批评旧中国以情代法,弊端之多,大害国家,小害家庭、个人。 通过对政治思想、国家观、法治观念的比较,《新青年》无情地鞭挞了中国政治上专制独裁,君主专政,臣民把希望寄托于明君圣主,社会生活从感情出发不讲法治等恶俗,启蒙国人学习西方,建设民主政治,在平等人权精神上立法,实行法治,抛弃“人治”。 (三)《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使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和社会转型,找到了一条革命的途径。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这一期《新青年》为第6卷第5号,刊首标明为 1919年5月,由于出版拖延,据考证出刊时间当在1919年的9月份,但该期发表的一些文章的写成时间早于1919年5月。该期刊登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组织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流血奋斗,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实现了从《新青年》开始的中国政治文化飞跃性的现代转型。

北京,上海 学生,工人 旧民主主义社会转化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

  • 索引序列
  • 法律与医学杂志笫12卷第2期
  • 柳州师专学报第12卷2期
  • 科技促进发展杂志2016年第12卷第2期
  • 法医学杂志2020年2月第36卷
  • 国民杂志第2卷第1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