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1第4期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1第4期

发布时间: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1第4期

(一)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 《后画录》作者释彦悰及其绘画美学思想与批评观,《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徐渭《四书绘序》探讨,《美苑》2002年第2期。 徐渭“学竹于春”考,《美术&设计》2005年第4期。 徐渭“中岁学画”说考,《美术研究》2007年第3期 徐渭《赠送马先生序》的意义,《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徐渭流传画作疑伪考,《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徐渭绘画交游考,《中国美术研究》2006年第2期。 “青藤书屋”及徐渭别号考,《美术观察》2007年第5期。 嬉笑怒骂的抗争精神——徐渭绘画意象综论之二,《齐鲁艺苑》2006年第3期。 独立不羁的傲岸人格——徐渭绘画意象综论之三,《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王时敏早期画风探析,《中国艺术教育》2005年第3期。 王时敏中期画风探析,《中国艺术教育》2005年第4期。 王鉴绘画分期探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王原祁的艺术思想及其画风创新,《美苑》2006年第4期。 吴历的心路历程及其绘画艺术,“文化·艺术·宗教:吴历及其心路”国际研讨会(2003年)宣读并发表于研讨会论文集Culture,Art,Religion,Wu Li(1632-1718)and His Inner Journey,Macau Ricci Institute Studies(3),2006,9。 吴历绘画艺术探析,《齐鲁艺苑》2006年第3期。 摹古大师:王石谷绘画艺术论析,《美苑》2006年第6期。 集其大成:王石谷对唐宋元明四朝山水画的总结,《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年第1期。 “当代画圣”:古典山水画的巅峰——王石谷绘画艺术论,《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第2期。(二)现当代美术研究 20世纪中国的圣像运动,《激情岁月》,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超越实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神州交流》2004年第1卷第3期。 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深圳特区报》2002年11月18日B6版。 中国画的多元探索,《深圳特区报》2003年3月30日B2版。 创造传统,《艺术探索》2003年第2期。 岭南画风的当代趋向,《关山月美术馆2001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2年。 西部,西部,《深圳特区报》2002年4月1日B6版。 “撑着”的精神体验,《深圳商报》2004年4月5日C2版。 为文化立市添墨加彩——关于深圳美术文化的对话,《深圳特区报》2004年4月11日B6版。 从关山月的风俗画谈“时代精神”,《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胸中云水笔中翻——陆俨少画序,《凌云健笔意纵横》,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3年。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文治江南绘画论,《美苑》2005年第4期。(三)美术理论探讨、美术馆学、美术教育与教学研究 当代中国画的逻辑思考,《水墨研究》2003年第5期。 当代艺术中的道德问题,“当代中国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2005年)宣读并收入研讨会论文集《和谐社会的伦理审视与道德建构》,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没有终结的艺术史,《美术报》2001年2月10日16版。 美术学学者关心什么?,《书画艺术》1999年第2期。 传统、批评、考级,不休的世纪话题,《书画艺术》1999年第4期。 “水墨与都市”二题,《关山月美术馆2000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1年。 无法摆脱的都市境遇——古今一也,《书画艺术》2000年第3期。 艺术的底线是什么?,《深圳特区报》2002年3月4日B6版。 美术馆后现代:困惑与抉择,《美苑》2002年第6期。 美术展览策划意图及其实施,《画廊》2001年第1-2期合刊。 浅谈美术馆的展览及其策划,《关山月美术馆2000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1年。 美术馆里的沉思,《深圳美术馆2001》,深圳美术馆出版,2002年。 由重专业技能转向重综合素质,广西区高教学会2005学术年会宣读,《艺术探索》2006年第3期。 美术史教学层次与教材编撰,《美术&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美术史教学法评议,《美苑》2007年第5期。(四)当代艺术批评 气韵兼胜——阮荣春画评,《画刊》2006年第6期。 黄格胜:新时期广西美术的卓越代表,《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 超越自我,《中国美术研究》2006年第1期。 “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广西日报》2005年7月26日第11版 黄格胜: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广西日报》2006年3月10日第11版 一溪寒水出秋山——张复兴画评,《艺术探索》2005年第3期。 图像的意义——雷务武版画艺术论,《艺术探索》2005年第2期。 窗内窗外:一个唯美主义画家的视域,《艺术探索》2006年第1期。 趣味悠长,《艺术探索》2006年第1期。 摇滚乐歌手与国画家——梁耀的画读后,《广西日报》2005年1月11日第11版(五)美术普及专栏(1)西方后现代绘画专栏 意大利的超前卫艺术,《深圳商报》2003年5月25日B8整版。 美国的新形象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6月15日B8整版。 英国的新精神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7月6日B8整版。 美国的新装饰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9月14日B8整版。 美国的涂鸦艺术,《深圳商报》2003年11月17日C2整版。 德国新野兽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2月16日、2月23日C2版。 法国的自由形象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3月8日C2整版。 美国的新抽象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3月15日C2整版。(2)大师百年专栏 最坚定的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百年祭,《深圳商报》2003年11月24日C2整版。 俄军事绘画大师魏列夏庚,《深圳商报》2004年3月29日C2版。 他守候敦煌50年——纪念常书鸿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4月19日C2整版。 油漆工画成抽象画派大师——德库宁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4月26日C2整版。 血泪铸就民族史诗——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5月10日C7整版。

不知道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查过了,不是核心,不在核心期刊目录当中。图示为按照期刊名称检索的结果:仅供参考,如果与新信息有出入,欢迎提出我们予以更正。

信阳农林学院院校代码是1132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学院简介信阳农林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信阳,是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成员。截至2021年7月,学校校园占地1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余平方米。截至2021年7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和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设置有39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学校肇始于1910年创建的汝宁府中等实业学堂,1951年更名为汝南农林中等技术学校,1958年更名为信阳农业专科学校,1984年更名为豫南农业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信阳林业学校并入,2013年建立信阳农林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91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2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10余人。有中国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十佳双创典型导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管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教学建设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中国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农林实习场1个;省级及以上特色优势专业1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本科);拥有中国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河南省精品课程7门,河南省精品资源课程2门,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50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合作交流截至2018年3月,学校获批建立中国国家级培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培训基地5个、省级培育机构1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试点项目6个;市校联合建有信阳马克思主义学院、信阳农民大学,学校联合10余家政府机构与100余家企业组建有产学研合作联盟,推进政、产、学、研深化合作,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依托河南省博士服务团、科普传播工程项目及省市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驻村第一书记等为载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每年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千余场次。学术研究截至2019年10月,学院牵头组建了河南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水库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食药用真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建立河南省豫南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和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和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星创天地。截至2018年3月,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80余项,获中国国家专利300余项。截至2019年10月,学院面向信阳及周边地区粮食、林果、水产、茶叶、畜禽、花卉、食品加工、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80余项,获国家专利400余项。文化传统学校校徽以繁体“农”字为原形,借用古代青铜器铭文的形式感变形为“鼎”字形状矗立在水纹之上,上下为中英文校名,底色为茶绿色,寓意以农为特色和蓬勃向上发展。校旗由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组成,色彩按照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规定的标准色和辅助色搭配应用。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0万余册,报刊合订本1131种16463册,中外文期刊1000多种;拥有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电子期刊数据库,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网可以检索、利用的中文电子图书35万册,中文电子期刊共计2万种;另有各类光盘资料311种。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茶学、林学、水产养殖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植物保护、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园艺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茶学、植物保护、动物医学河南省教改试点专业: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等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不是,不是北大中文核心也不是c刊。属于普通期刊。

普通期刊

楼主你好,这个“来源”就是出处, 比如第一个,毛海英,东北大鼓传承之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第二个 注释就是 齐向军,东北大鼓研究综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6),注意都是中文格式。 不懂的可以问我,更多出版问题可以咨询我们,树上微出版很高兴为您解答。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期刊

1 中国传统文化片论 民俗研究 1986年第2期2 试论受动性活动与能动性活动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7月3 受动性活动与能动性与社会改革 齐鲁学刊 1987年7月4 论《易传》的整体思想 周易研究创刊号 1988年5 论孙武军事哲学整体性思维方式 管子学刊 1988年9月与高晨阳合作6 五四与新儒家 山东大学学报 1989年2月7 五四、新儒家、现代文化建构 文史哲 1989年5月8 试论新儒学的演变现代新儒家研究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12月9 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 周易研究 1990年6月10 传统文化片论 民俗研究 1990年6月11 牟宗三道德优先于知识说 山东大学学报 1990年9月12 中国文化与人类前途 浙江学刊 1990年12月13 自我坎陷说与当代文化症结 台北国际会议文集 文津出版社 1991年5月14 牟宗三与当代中国哲学 香港《法言》 1991年8月15 《易传》象论初探大易集成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年12月16 儒墨哲学之比较――兼论中国文化未形成民主与科学之故 墨子研究论丛(一)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1年12月17 试论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特质及其精神 文史哲 1992年7月18 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哲学研究 1992年9月19 梁漱溟早期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山东社会科学 1992年12月20 论颜子的思想境界 台湾孔孟月刊 1993年1月21 牟宗三与第三期儒学之发展东岳论丛1993年6月22 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哲学研究 1993年第1期23 孟子的主体哲学 孔子研究 1994年1月24 现代新儒家研究的省察与展望 文史哲 1994年7月25 试论当代新儒家对现代文化的建构及其建构方式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12月26 徐复观的政治理念——兼论徐、牟政治理念之异同 齐鲁学刊 1994年12月27 儒学的现代转进――从牟宗三先生的“客观了解”谈起 台北国际儒学会议文集·文津出版社 1994年12月28 儒学的继承与创新 台北中国文化月刊 1995年5月29 儒家思想与当代环境意识 上海社会科学 1995年10月30 对立、互补、创新――从儒墨学术差异看墨学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独特作用 墨子研究论丛(三)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5年10月31 儒学在当代中国之断续问题――时代的病痛与儒学回应 台北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所·当代儒学集刊1997年10月32 当代新儒学之定性与定位 香港中文大学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1997年12月33 评徐复观的学术态度与学术方法 孔子研究 1997年第3期34 也谈“一生著述,古今无两”——论牟宗三先生学术贡献台湾 鹅湖 1998年8月35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文史哲 1998年9月36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示 中外天地 1999年5月37 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山东大学学报 1999年7月38 仁为礼之本源,礼为仁之表征 台湾鹅湖 1999年9月39 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及其对孔子精神的重读 山东农林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12月40 论孔子的仁礼合一说 山东大学学报 2001年3月41 泛化与界域 求是学刊 2001年3月42 先秦儒学的义理开合与逻辑发展 孔子研究 2001年5月43 耶教四次来华的宏观省察 东岳学刊 2001年7月44 儒家思想与全球伦理大陆桥 2001年10月45 先秦儒家的义理形态与现代启示 新加坡·儒家的理论与实践 2001年12月46 丘处机思想的儒家倾向 台湾·丹道文化 2002年第四期47 儒家的人文关切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 中华文华集刊 2002年48 依仁以成礼,还是设礼以显仁――儒从儒家的仁礼观看儒学发展的两种方式 文史哲 2002年3月49 颜子的人文理想与道德境界 颜子论丛(一)齐鲁书社 2002年10月50 洪秀全与儒耶之融合 东岳论丛 2002年11月51 儒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 台北中国文哲通讯 2002年11月52 齐文化的特点、本质与旨归――兼论齐文化与鲁、秦文化之异同 管子学刊 2002年12月53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儒学与全球化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齐鲁书社 2002年12月54 齐文化的特征、旨归与本质 管子学刊 2003年1期55 论丘处机思想中的儒家倾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1期56 文化侵略与文化守卫 求是学刊 2003年第6期57 以梁、熊、牟为例看当代新儒家孤、反、狂之性格 文史哲 2003年2期58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 中华文化论坛 2003年2期59 “儒学与当代社会双向互动”刍议 孔子研究 2003年5期60 儒家人文关切及其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 中华文化研究集刊 2003年5月61 先秦儒家的理论模态及其现代启示 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62 颜子的精神境界 颜子文化论丛 2003年5月63 感知民族精神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3年5月64 弘扬民族传统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3年5月65 领略民族文化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3年5月66 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 山东社会科学 2003第3期67 儒家的人文关切与当代社会诸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 200468 诠释、批判、重建--兼论中西哲学的发展方式 中国哲学史 2004年1期69 仁、直觉、生活态度——梁漱溟对孔子哲学的创造性诠释 东岳论丛 2004年第5期70 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 齐鲁学刊 2004年第6期71 从颜氏之儒的思想特质看其与易学的关系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72 易学与人文关怀光明日报2004年2月73 为什么不做儒商?商业周刊2004年7月74 程度抑或方式----中国近代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之判准北京·读书时报2004年8月75 人文教之证成及其意义——兼论牟宗三的儒教说烟台大学学报2005年4月76 孔教运动再评价政策儒学与当代文明2005年6月77 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中国哲学史研究何以回归其自身 文史哲 2005年第3期78 儒家耶教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冲突与融合 当代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宗教篇 2005年12月79 “儒分为八”的再审视 儒林第一辑 2005年8月80 思孟学派与士的精神 山东大学报 2005年12月13日81 儒家与耶教在近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 当代儒学与西方文化·宗教篇 2005年12月82 “有教无类”与大众儒学 中华读书报 2006年2月8日83 民间儒学何以可能?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辑 2006年10月84 孟子士的品节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 儒林·第三辑 2006年10月85 李大钊的易学思想及其早期哲学 周易研究 2007年第5期86 儒学从来不是学者的奢侈品 中国文化报 2007年6月28日87 荀子的人性论的多重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兼论孟子与荀子人性论之异同儒林·第四辑2008年12月88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荀子的性情哲学中国哲学史2009年第一期89 李退溪敬之哲学与东西文化孔子研究2009年第4期90 庄子的诠释方法探析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91 孔子道的形上学意义及其精神价值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 2009年9月92 孔子行的智慧学略说 山东大学报 2009年6月3日93 国学今昔谈 博览群书 2009年第11期94 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话语体系范式转换之得失及未来走向 文史哲 2010年1月5日95 孔子“道”的形上学及其精神价值 贵州社会科学 2010年2月20日96 孔子的德治主义与政治文明儒学的当代使命 2010年4月97 庄子的自由观新探 南昌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署名:第2位98 儒学与君主专制未必相匹配 社会科学报 2010年3月11日99 儒学·灵根·圣贤人格----兼与刘泽华先生商榷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1月28日100 儒学与封建专制并不配套 北京日报 2010年5月17日101 “文明冲突”与化解之道 光明日报 2011年7月26日102 哲人已逝,典范犹存---深切怀念丁冠之先生 博览群书 2011年8月24日103 正义何以保证? 孔子研究 2011年第1期104 超越诸子,回归道术----汉初文化复古主义兴起及其历史价值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四辑 2011年3月105 理智与理性---儒学研究与儒学传承 儒林· 2011 2011年4月106 200米,孔子还走多久?200米,孔子还走多久? 儒风大家 2011年第2期107 由“儒化天下”到“儒行天下” 儒风大家 2011年第3期108 文化中国与华人精神世界 儒风大家 2011年第4期109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文集 2011年11月

查过了,不是核心,不在核心期刊目录当中。图示为按照期刊名称检索的结果:仅供参考,如果与新信息有出入,欢迎提出我们予以更正。

百色学院学报2021第4期

1、《地域、民俗与环境——论韦编联小说的民族环境描写》,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一期发表。2、《〈壮族文化重组与再生〉涉及到的民族美学问题研究及意义》,在《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二期发表。(核心期刊)3、《新时期批评对创作的指导作用的维系管窥》,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第四期发表。4、《严羽〈沧浪诗话〉的“参”的哲学性质论》,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四期发表。5、《传统的诗人,传统的诗——论〈竹庐诗存〉》,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一期发表。6、《影响瑶族民间爱情故事审美的因素初探》,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三期发表。7、《侗乡的明天定美好——读〈少女梦〉》,在贵州省文联主办的《今日文坛》2000年第四期发表。8、《〈欢岸〉——走近古代壮族社会的理想之舟》,在国家民委古籍办主办的《民族古籍》2000年第四期发表。9、《市场、文学和〈少女梦〉》,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一期发表。10、《了解毛南文化的理想窗口——评〈毛南族民歌〉》,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三期发表。11、《特区文艺的执着守护者──读<软玻璃>》,在《特区文学》2003年第一期发表。12、《〈吉冬诺〉与瑶族文化》,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发表。(核心期刊)13、《用平常的百姓故事,彰显广西的历史文化精神——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发表。14、《近十年我国文学的原始思维研究综述》,在《广西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四期发表。15、《论文论史长期否定〈离骚〉表现方法的原因》,收录在蒋述卓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批评的文化之路》一书里。16、《中国民俗大系·广西民俗》副主编(过伟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17、《袁仁琮〈穷乡〉与〈难得头顶一片天〉的美学追求》,在《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一期发表。(核心期刊)18、《〈离骚〉与原始思维》在《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二期发表。(核心期刊)19、《茅盾文学奖与文学的生产机制刍议》在《文学评论丛刊》第7卷第2辑发表(2004年)。20、《红色经典经典化中的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收录在由饶芃子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文综》第九期(2005年)里。21、《走向多元的贵州民族文学长篇小说创作——从三部长篇看贵州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走向》,在《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二期发表。22、《通俗,承载着厚重之思——评侗族作家谭良洲的长篇小说创作》,在《今日文坛》2005年第四期(冬之卷)发表。23、《〈琵琶记〉,经典缘何衰落?》,在《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一期发表。24、《文化适应与广西晚近壮族文人诗歌创作的走向——以韦绣孟为例》,在《中国壮学》第二辑发表(2006年)。25、《“干预生活”文学的新变──读袁仁琮的长篇小说〈太阳底下〉》在《今日文坛》2006年第四期(冬之卷)发表。26、《山原的独行者──读中篇小说集〈大梦谁先觉〉》,收录在胡长斌著《风流乡村》里,该书由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27、《胡长斌先生小说创作再论──兼评〈雄风满山〉》,收录在胡长斌著《风流乡村》里,该书由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28、《传统壮族文人文论的价值和意义》,在《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第四期发表。29、《中国古代文论新体系教程》,副主编(孙秋克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30、《论〈之巅〉的山原特色》,收录在胡长斌著《泉石激韵》一书中,该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31、《言说者,代言人,评判者──从〈梦城〉看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情感的实现方式》,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三期发表。32、《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在《昆明学院学报》2008年第三期发表。33、《守望和谐——论袁仁琮小说的价值取向》,在《贵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五期发表。

不好发,现在很少人看。《百色学院学报》本刊立足于本地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突出刊物的个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开辟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栏目,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百色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精神研究”、“反贫困研究”、“南疆开发研究”等。《百色学院学报》(原刊名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是地处百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的一家西部地方高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8年第4期公开出版发行。1988年到2001年我刊为季刊,从2002年开始改为双月刊。主编卞成林教授、博士,编辑部主任韦国友副教授、副编审。

本科第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理工类347分,文史类388分。超线83分。民大、财院可以冲一冲,但专业服从调剂为好。其他如南宁师大、南宁学院、百色学院等都是可以的。

梧州学院,我有朋友在那里毕业的。

  • 索引序列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期刊
  • 百色学院学报2021第4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