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图片大全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图片大全

图书管理员的生活好像很悠闲的样子,那时的我暗想:我喜欢看书,将来长大了,就当个图书管理员,每天沉浸在书的海洋,和温润如玉的文化人打交道,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第一次接触图书馆,是在高中。严格意义上说,那并不算是什么真正的图书馆,书是学校组织大家捐献的,放置图书的房间好像是个挺大的资料室。我当时是班里的生活委员,老师任命我顺便当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借出和换回来的书籍。一开始我还饶有兴致,后来也不知道忙什么,总之是登记出现了混乱,好几本书怎么也找不到了,记得当时还为是否要赔偿损失而惴惴不安了好久。于是,这件事成了我心头一个小小的阴霾,让我一回想起来就觉得头疼。上了大学,空闲时间多了,我开始把图书馆当成了消磨时光的好去处,不光是我,整个宿舍的人都爱往图书馆跑,有的人是去看电影,而我更爱借书。我喜欢在一排排的书架前慢慢地踱着步,在一股清淡的霉味中间,细细挑选心爱的书籍。有些书年代久远,早就失掉了封皮,图书馆就用牛皮纸糊在书上,再用钢笔或细细的毛笔重新写上书名,有时我看着封面上或是龙飞凤舞,或是细细描摹的手写体,会发一回愣,想象着写字人的脾性。有些书很新,看起来乏人问津,抽出来一看,都是些散文、诗歌,对于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书,确实不对他们的口味。有些书的书页旧得发黄,仿佛一碰就要碎掉似的,有些书也很旧,却是被太多人借阅,而损伤惨重。我早已记不清在图书馆看过了多少本书,只记得文学类的书籍可能都被我翻了一个遍,记得最清楚的是读完了池莉的全集和哈利波特全集。有关国内和国外现代文学的基础,恐怕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也就是在那时,我对现代文学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爱,爱它的写实,爱它的冷静,爱它平静下暗涌的波涛。读一本好书,常常能让我静静地思考很久,很久。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确,是那些沉重的书籍,带着我品尝了世间百味,在我终于尝遍愁滋味的现在,它们带给我的领悟,早就融入到了我的血液中。那个时代,手机并不流行,也没有什么电纸书,然而,那却是我读书最多,最狂,也最陶醉的时候。记得读研的时候,每天晚上抱着一本书,可以从半夜看到第二天清晨五六点,同屋的人呼呼大睡,只有我独自亮着一盏孤灯,在为作者精彩的文笔而拍案叫绝,兴奋得难以入眠。废寝忘食,这个词形容爱读书的我,的确是再合适不过。每次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总有个小小的尴尬:我的名字和当时一位大红大紫的影视明星同名,借书处的老师总是一手拿着我的借书证,一边用带着怀疑的眼神扫我一眼,仿佛在看我是不是照片上的这个人。久而久之,我也就习惯了,还会和认识的老师聊上几句。每次,当我抱着一堆小山也似的图书出来的时候,老师总是说:“又借这么多。”其实,我一个人的借书证是远远不够用的,非得借来两三个人的才行。结果每次,从图书馆出来回宿舍的路上,沉甸甸的书都累得我双手酸痛,可是心,却像高高飞翔的小鸟,欢快至极。当时师大分两个校区,东校区和西校区,中文系在西校区,而我在东校区。听说西校区的图书馆中,文学类的书简直多极了,我一直渴望着能去西区一睹图书馆和中文系女生的风采,可不知为何一直没能成行,或许是路途遥远,又或许是东区的书,我还没读完吧。记得当时特别讨厌图书馆里面的代书板,一大一小,大的拿在自己手里,小的在取书时放在架子上书的位置,用来保持相对固定的图书位置。我常常在借完书后,忘记拿出小的代书板,结果就只好返回去到处找,为此还被老师说了几次。按说,图书馆是年轻男女最容易产生情愫的地方,比如两个人同时抽出架子上的一本书,然后女生羞红了脸,男生故作大方把书递给女生说,给你吧,两人因一本书而相知相识。再比如在图书馆上自习,两个人无意眼神相撞擦出火花,或是两脚不小心碰在一起,由此萌生出一段纯纯的校园恋情。于我,这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且不说师大图书馆架子间的过道很窄,两个人只能背靠背才能通过,而且面对着一堆旧兮兮黄乎乎的书,在一个略带霉味的空间,我觉得两个异性同时抽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女生爱看的纯情小说和男生喜欢的武侠小说,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架子。至于上自习嘛,我只能告诉你,阅览室到处都被考研复习的学生占领了,桌子上到处贴着“×××已占”的白花花的小纸条,满桌子铺天盖地都是复习资料,别说眼神相撞了,谁都没空抬头看你一眼,两只脚碰在一起倒是可能会因为谁占了自己的地方而打起来。像我这样不是晨型人的,好像就没几次成功占据图书馆的位置。再加上后来占座之风愈演愈烈,老师就要求不让带复习资料进去了,那我还进去个毛啊,老老实实去教室了。

动感新势力:非常好,虽然只有32页,但里面的漫评,排版,选歌非常好,全彩有普通版和豪华版,普通版8元,赠部分礼品,VCD,CD;豪华版15元,赠全部赠品,DVD,CD月刊动画基地:跟动感新势力差不多,48页,内容丰富,也不错,全彩普通版8元,赠部分礼品,VCD,CD;豪华版8元,赠全部赠品,DVD,2CD就是比动感新势力多一张CD,便宜两毛钱月刊漫友:8元,好像很好,但多数是国内的,如果楼主不喜欢的话,就不要买了分漫画和动画200页(体积很小--)动漫周刊:全彩,也很好,3元随刊会送一些豪华海报(虽然报纸上是这样说,其实是普通海报--)COMIC新视点:也很有名,但里面以介绍每月日本动漫连载情况为主,赠品不错,半月刊,8元动漫贩:很厚,有一百多页,里面包罗万象,漫评,新番介绍,声优访谈录等等,但没同人文8元,月刊,很好的书啊动漫前线:上有漫评也有同人小说还有每月的日本动漫连载,赠品也不错半月刊,10元最动漫:新出的杂志,很好,被很多人说现在超过动画基地,将来会超过动感新势力普通版,8元,赠部分礼品,DVD,CD;豪华版15元,赠全部赠品,DVD,2CD月刊东西动漫社:个人认为一般般,撰稿人的文笔不错,但是编辑的就不那么好了不但经常出错,貌似文法、品位都差强人意,还显得挺幼稚,完全没有其它杂志的成熟最不喜欢的就是搞什么编辑与动漫人物的“访谈”,感觉就像是低级趣味光盘内容也是,出点小错误暂可容忍,但是光盘里又包含了编辑的“猥琐”自拍,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意思?编辑们的品位何以如此不堪?还是他们太想露脸了?一本书+1CD+1DVD售价16元杂志本身有一半新闻、特稿,还有一半是连载个人建议,在动新,动基,最动漫中任选一本即可,因为经常重复--喜欢国内的动漫也可选漫友^0^就这样,打字好累的说--

(很好看的文章) 他仿佛注定要做个茕茕孑立的独行者。 ??孤独的征兆从他18岁当兵就开始了:他一入伍就被分配到一个只有他一个人站岗的孤岛。除了定期开来的补给船,每日里和他做伴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和天空中飞过的海鸟。 ??这样的日子。他居然乐呵呵地过了3年。慢慢地,他从班长、排长一路干到了团长。突然.一个意外又把他卷进了众叛亲离的绝境。妻子丢下孩子和他离了婚。他离开了部队。 ??后来.他找到了一份在深山老林当护林员的工作。这是一份更加孤独的工作。他经常从这座山爬到那座山也看不到一个人。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更沉重的打击还在后面——他放在山下村子里读书的儿子。溺水死了。从此。他对山外似乎再也没有了牵挂。而山外的人们,也都不记得山里还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一年一年孤独地老去。 ??20年后.一辆从省城开来的电视采访车忽然开进了这座深山。原来,这20年里。他在看护林子的同时。??为了解闷,看了许多有关动植物学的书籍。平时在林子里走来走去的时候,他也注意时照书上的图谱观察、研究。就在几个月前,他发现了一种国内外从未有过记载的珍稀植物。他把这种植物的照片和自己写的说明托人寄给朋友.朋友把它寄到一家国外的权威专业杂志.竞然发表了。 ??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后.让记者惊叹并深受震撼的不是老人的重大发现.而是他有这么坎坷而孤独的大半生。过着这样寂寞得扔块石头都听不见回响的日子.可是他说话时的神情却一直是鲜活、生动甚至快乐的。 ??于是.记者问他:“您为什么能一直保持这样乐观的心态?您让自己快乐的秘诀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要说秘诀.也许只有一个——我总是自己跟自己下围棋,白棋是我,黑棋也是我。这样,不管是白棋赢了。还是黑棋赢了,赢家都是我。” ??听者无不沉思、点头。不错.只要你坚信自己就是胜利者。别人。甚至命运,都无法否定你。给你胜利的。是你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毅力 ??当我们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时,有人能演绎出,自己和自己谁都是胜者。 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 值得

整理于100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为真理是需要100个号之后的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图片格式

《中国新闻周刊》——以“影响有影响的人”为口号。其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是我国两大通讯社之一。由中新社整合的来自全世界、全国各地的广泛资讯和各种新闻产品是它得天独厚的资源,对于它作为一本有公信力的主流时政周刊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全面、精准的选题策划是这本刊物的一大特色,刊物的内容涉及时事、社--会、科技、经济、文化体育、收藏等领域,这使得它比起过于严肃,并且没有了首任总编秦朔这一灵魂人物的另一本时政半月刊——《南风窗》,具有了更好的亲和性和可读性。 《三联生活周刊》——号称“中国第一周刊”。它着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凸显文化意味和生活底蕴。应当说,它仍算是一本小众杂志,其读者对象为30岁左右的白领。其稿件均源自自己的编辑、记者之手,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它的优点是“很文化”,缺点可能是“太文化”。 《新周刊》——封面语: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的另类。从其开设的栏目看,在时事与生活之间,它更关注生活;在生活与时尚之间,它更在意时尚;在时尚与观点之间,它更忙于表达观点。但它更像是一本趋势杂志。其内容的定位始终不甚分明,唯一分明的是其“新锐”的风格。《新周刊》推出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概念,如“飘一代”、“第四城”、“她世纪”、“知道分子”等等,其推出的人物、企业、电视节目、生活方式、城市魅力等榜单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北大商业评论》——办刊理念:中西融贯,知行合一。办刊宗旨:植根本土实践,提供中国企业成长的思想动力。其主编为大名鼎鼎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编委全部是北大教授。它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国内外一流商学院的学术智慧,以及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丰富的原创案例资源,针对中国企业实际需求,精选最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为中国企业成长提供思想动力,堪称中国第一本高端管理评论刊物。其内容涵盖:既具有创新性和理论深度,同时又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学文章;富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管理领域中新出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管理技巧;国际上最新兴起的管理理论和国际工商管理界的最新动向。刊物定位于决胜未来的管理理念创造者、经营决策的参考、随身的MBA课堂、企业内训的教材、馈赠客户的好礼。虽出自名校,但文章绝不学究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此外,它设计精美,用纸精良,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80元一本的价格甚至比《哈佛商业评论》的中文版还贵10元,但的确物有所值。 《商务旅行》——封面语:世界是平的。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杂志有很多,且各有所长,看上去都很美。这本新创刊不久的杂志独辟蹊径,欲意打造中国第一本“商务+旅游”杂志,体现“全球化观念、东方人视角”。其文章独特广泛的选题角度、深入精彩的文字描述、精美大气的图片选择,传承了南方报业集团的优秀传统,使其堪称一本商务精英的良好出行指南。 《心理月刊》——封面语:更好地生活。在这个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沉重的时代,谁能说自己没有心理问题呢?据说,中国目前有超过2600万名抑郁症患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大。这本杂志每期刊登心理学家撰写的专栏文章,栏目内容涉及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两性关系、心理测试、职场技巧、美容与饮食保健、心理新书推介等。文章篇幅都很短,设计清新典雅,每期的封面女郎令人赏心悦目,是一本给读者的身心以良好抚慰的精品读物。 《男人装》——有人说,《男人装》是中国内地最具情色意味的杂志。其每期封面女郎专题大片不断挑战着内地传媒情色图片的底线,并不时引发争议。它的可贵在于深知男性读者的需求,并透过以轻松方式传递的时尚资讯予以满足,八卦、音像、数码、服饰、化妆、汽车、健康、两性等等栏目都做得饶有趣味。同是出自《时尚》之门,但比起充斥着过量广告的《时尚先生》的华而不实,显然,这本杂志的可读性要强得多。 《时尚健康·男士》——中国最具实力的高档期刊出版集团《时尚》杂志社旗下的一本男性时尚健康刊物,是与美国男性杂志《Men’s Health》进行国际版权合作的产物。其内容从身心健康、性与两性、时尚生活、运动健身到消费指南无不涵括,是一本让男人把日子过得更好的生活指南。曾被媒体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男性杂志。《男人装》的现任主编瘦马是它的首任主编,所以,两本杂志相互间会看到对方的影子,但《男人装》看上去做得更到位一些。这本杂志的现任主编是来自台北的林明谦。 《大科技·百科探索》——《大科技》杂志是一本以开拓思维、丰富想像力为宗旨的科普刊物,起初的月刊叫做《大科技·科学之谜》。去年开始每月又分化出这本《大科技·百科探索》,但其封面上更突出的字样是“新人文”3个字。就如同此前这本刊物把“科学之谜”弄得比“大科技”更突出一样,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期刊更名是件很困难的事,许多杂志只好在封面上通过字样的鲜明与否做文章。这本杂志以爱因斯坦的“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为指导思想,主要介绍最新的、经典的人文科学理论、各种科学假设和人文科学成就,揭示各类奥秘,展现科学前景。其选题新颖、内容有趣,加之以有好奇心的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其实这本“新人文”也很适合成人读),因此文字通俗易懂,而这恰恰是好文章的要素之一。相对于其每本仅8元售价,称其物超所值是恰如其分的。 《发现》——办刊宗旨:传播最新观念,引发头脑风暴。追求“新精实活,有益有味”的办刊理念。由于其独特的发行方式,这本杂志在市场上还不多见(可以通过邮局订阅),但很多接触过它的人会产生相见恨晚之感。这是一本以文摘为主的杂志。国内像《读者》那一类的文摘杂志有很多,但以忙人——高层管理人员、知识分子为目标读者,集他们最为关心的管理、经营、科技、生活四大内容于一体的,独此一家。其定位在于替忙人读书,站在他们的视角,从报刊图书的海洋中发掘最新观念。其封面的郑重承诺“本刊保证每期至少有一篇文章令您终身受益,您阅读后如觉名不副实,1月内退刊退款”,可谓领国内期刊之先,彰显了它的自信与个性。如果你没有时间读俺推荐的上述杂志,而只想看一本杂志,那么,看《发现》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

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含义、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二、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格变动的影响三、多彩的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试题检测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一、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企业与劳动者企业公司的含义、形式及其组织机构公司经营与发展企业的兼并与破产劳动和就业三、投资理财的选择储蓄存款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试题检测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财政与税收财政的基本含义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支的几种状态财政的巨大作用正确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我国税收的含义、特征与种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试题检测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二、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总体小康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对比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入世贸组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试题检测必修2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和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试题检测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及职能的履行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公民求助的途径二、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审慎用权、民主决策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威试题检测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弘扬科学精神试题检测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一、走近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国际法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主要障碍及解决的有效途径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试题检测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及表现文化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生的塑造试题检测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推动文化交流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三、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实质、原因、基础和意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的途径试题检测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我们的中华文化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关系二、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及途径试题检测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走进文化生活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及原因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文化污染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我国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试题检测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二、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如何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的关系二元论三、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试题检测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二、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一切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试题检测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试题检测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选修1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选修2 经济学常识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选修5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6 公民首先与伦理常识附录 高考题型解法参考答案与解析

格言,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读者,意林,启迪,智慧,思维与智慧,萌芽,杂文选刊,杂文月刊,许愿树,妙语,视野,现在这几款杂志零九年都涨了一块钱,大概都是四块钱,也有的五块。如果要看的比较偏向于社会生活视角类的,如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探索发现/。等

v什么是科学精神?近年来,各媒体发表了不少学者的文章,众说纷纭,智仁互见,大致包括:献身、探索、求实、怀疑、进取、独立、包容、团队、民主等精神尹怀勤在2001年《科普创作通讯》第二期上发表的文章《弘扬科学精神,做好科普工作》中说:“科学精神的核心和根基就是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就是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反对守旧,理性思考;实事求是就是从研究实际存在的客观情况出发,找出反映事物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来,从本质上认识和掌握反映客观世界必然趋势的真理”他认为:“前面所说的种种精神都可以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中衍生出来”看来,说到底还是马列主义的一句老话,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科学精神归纳为八个字:“求真、务实、无畏、创新”求真就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务实就是崇尚事实、实事求是;无畏就是不畏权威、不避艰险:创新就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这四个词组是互为因果的:求真——科学精神的核心,务实——科学精神的基础,无畏——科学精神的前提,创新——科学精神的目的科学精神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精神

真理的追求杂志封面图片大全

你要什么类型的 花花公子 就很好嘛

看你年龄决定吧,如果还是个学生建议你去看格言啊,充满青春活力的读本哦!

《中国新闻周刊》——以“影响有影响的人”为口号。其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是我国两大通讯社之一。由中新社整合的来自全世界、全国各地的广泛资讯和各种新闻产品是它得天独厚的资源,对于它作为一本有公信力的主流时政周刊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全面、精准的选题策划是这本刊物的一大特色,刊物的内容涉及时事、社--会、科技、经济、文化体育、收藏等领域,这使得它比起过于严肃,并且没有了首任总编秦朔这一灵魂人物的另一本时政半月刊——《南风窗》,具有了更好的亲和性和可读性。 《三联生活周刊》——号称“中国第一周刊”。它着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凸显文化意味和生活底蕴。应当说,它仍算是一本小众杂志,其读者对象为30岁左右的白领。其稿件均源自自己的编辑、记者之手,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它的优点是“很文化”,缺点可能是“太文化”。 《新周刊》——封面语: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的另类。从其开设的栏目看,在时事与生活之间,它更关注生活;在生活与时尚之间,它更在意时尚;在时尚与观点之间,它更忙于表达观点。但它更像是一本趋势杂志。其内容的定位始终不甚分明,唯一分明的是其“新锐”的风格。《新周刊》推出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概念,如“飘一代”、“第四城”、“她世纪”、“知道分子”等等,其推出的人物、企业、电视节目、生活方式、城市魅力等榜单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北大商业评论》——办刊理念:中西融贯,知行合一。办刊宗旨:植根本土实践,提供中国企业成长的思想动力。其主编为大名鼎鼎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编委全部是北大教授。它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国内外一流商学院的学术智慧,以及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丰富的原创案例资源,针对中国企业实际需求,精选最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为中国企业成长提供思想动力,堪称中国第一本高端管理评论刊物。其内容涵盖:既具有创新性和理论深度,同时又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学文章;富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管理领域中新出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管理技巧;国际上最新兴起的管理理论和国际工商管理界的最新动向。刊物定位于决胜未来的管理理念创造者、经营决策的参考、随身的MBA课堂、企业内训的教材、馈赠客户的好礼。虽出自名校,但文章绝不学究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此外,它设计精美,用纸精良,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80元一本的价格甚至比《哈佛商业评论》的中文版还贵10元,但的确物有所值。 《商务旅行》——封面语:世界是平的。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杂志有很多,且各有所长,看上去都很美。这本新创刊不久的杂志独辟蹊径,欲意打造中国第一本“商务+旅游”杂志,体现“全球化观念、东方人视角”。其文章独特广泛的选题角度、深入精彩的文字描述、精美大气的图片选择,传承了南方报业集团的优秀传统,使其堪称一本商务精英的良好出行指南。 《心理月刊》——封面语:更好地生活。在这个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沉重的时代,谁能说自己没有心理问题呢?据说,中国目前有超过2600万名抑郁症患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大。这本杂志每期刊登心理学家撰写的专栏文章,栏目内容涉及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两性关系、心理测试、职场技巧、美容与饮食保健、心理新书推介等。文章篇幅都很短,设计清新典雅,每期的封面女郎令人赏心悦目,是一本给读者的身心以良好抚慰的精品读物。 《男人装》——有人说,《男人装》是中国内地最具情色意味的杂志。其每期封面女郎专题大片不断挑战着内地传媒情色图片的底线,并不时引发争议。它的可贵在于深知男性读者的需求,并透过以轻松方式传递的时尚资讯予以满足,八卦、音像、数码、服饰、化妆、汽车、健康、两性等等栏目都做得饶有趣味。同是出自《时尚》之门,但比起充斥着过量广告的《时尚先生》的华而不实,显然,这本杂志的可读性要强得多。 《时尚健康·男士》——中国最具实力的高档期刊出版集团《时尚》杂志社旗下的一本男性时尚健康刊物,是与美国男性杂志《Men’s Health》进行国际版权合作的产物。其内容从身心健康、性与两性、时尚生活、运动健身到消费指南无不涵括,是一本让男人把日子过得更好的生活指南。曾被媒体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男性杂志。《男人装》的现任主编瘦马是它的首任主编,所以,两本杂志相互间会看到对方的影子,但《男人装》看上去做得更到位一些。这本杂志的现任主编是来自台北的林明谦。 《大科技·百科探索》——《大科技》杂志是一本以开拓思维、丰富想像力为宗旨的科普刊物,起初的月刊叫做《大科技·科学之谜》。去年开始每月又分化出这本《大科技·百科探索》,但其封面上更突出的字样是“新人文”3个字。就如同此前这本刊物把“科学之谜”弄得比“大科技”更突出一样,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期刊更名是件很困难的事,许多杂志只好在封面上通过字样的鲜明与否做文章。这本杂志以爱因斯坦的“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为指导思想,主要介绍最新的、经典的人文科学理论、各种科学假设和人文科学成就,揭示各类奥秘,展现科学前景。其选题新颖、内容有趣,加之以有好奇心的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其实这本“新人文”也很适合成人读),因此文字通俗易懂,而这恰恰是好文章的要素之一。相对于其每本仅8元售价,称其物超所值是恰如其分的。 《发现》——办刊宗旨:传播最新观念,引发头脑风暴。追求“新精实活,有益有味”的办刊理念。由于其独特的发行方式,这本杂志在市场上还不多见(可以通过邮局订阅),但很多接触过它的人会产生相见恨晚之感。这是一本以文摘为主的杂志。国内像《读者》那一类的文摘杂志有很多,但以忙人——高层管理人员、知识分子为目标读者,集他们最为关心的管理、经营、科技、生活四大内容于一体的,独此一家。其定位在于替忙人读书,站在他们的视角,从报刊图书的海洋中发掘最新观念。其封面的郑重承诺“本刊保证每期至少有一篇文章令您终身受益,您阅读后如觉名不副实,1月内退刊退款”,可谓领国内期刊之先,彰显了它的自信与个性。如果你没有时间读俺推荐的上述杂志,而只想看一本杂志,那么,看《发现》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

甄子丹个人资料(2005-09-1016:59:20)生日:1963年7月27日星座:狮子座身高:175体重:155磅常到的地方:美国,香港最喜欢的运动:技击术最喜爱的国家:中国嗜好:练功,拍戏优点:正直缺点:倔强个人座右铭:勇者无惧最喜欢的电影作品:《战狼传说》最喜欢的歌曲:《精武英雄》籍贯:广东其它:喜欢的武器:双节棍跆拳道黑带六段,现任香港李小龙协会理事甄子丹出生在广东,2岁来到香港直到11岁移民美国波士顿。母亲麦宝婵是个世界闻名的武术家和太极拳师,在当地创办了中华武术研究会。甄子丹自幼随母学武,但开始是学钢琴,会弹肖邦进行曲,音乐是他生活中的灵感来源之一。父亲甄云龙是波士顿中国日报的编辑,擅长弦乐,会拉小提琴和二胡。甄子丹继承了父母的音乐天分,并把它运用到了他的电影中。

真理的追求杂志封面图片

格言,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读者,意林,启迪,智慧,思维与智慧,萌芽,杂文选刊,杂文月刊,许愿树,妙语,视野,现在这几款杂志零九年都涨了一块钱,大概都是四块钱,也有的五块。如果要看的比较偏向于社会生活视角类的,如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探索发现/。等

姓 名:甄子丹 生 日:7月27日英文名:DonnieYen 体 重:77kg身 高:175cm 星 座:狮子座

从特立独行者到政治历史画家:丹尼尔 · 里希特及其绘画欧阳甦丹尼尔 · 里希特(Daniel Richter)是德国当代架上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名被评论家、收藏家关注较多的当代德国艺术家,90年代后期他的作品跻身于世界拍卖会前列。但面对所谓骄人的成绩,里希特还是保持难能可贵的冷静,贯穿其作品,总呈现着一些新的变化。里希特1962年出生于德国北部石荷州小城欧丁(Eutin),80年代前后,在他致力于造型艺术前,他是左派独立者,朋客追随者,并为朋客乐队设计过广告、招贴画。1991年至1995年他在汉堡造型艺术学院(Hochschule der Bildende Kunst Hamburg)维尔纳 · 比特内尔(Werner Büttner)画室学习,此后作为阿尔伯特 · 厄伦德(Albert Oehlen)的助手留在该校工作。这后两位也是德国当代艺术界的活跃人物。2004年至2006年里希特担任柏林艺术大学的教授。此后他因不满该校的官僚作风辞职。2001年里希特创作了一幅名为“穿越森林至统一 ”的油画作品。如他大部分作品,幅度很大(252x231厘米,图1)。画的右边,有两人看上去很着急的人在森林里向左边跑去,其中右边的一位,穿着鲜艳的橘色上衣和紫蓝色裤子,伸开手指,紧跟着他前面的那一位,似乎不愿落后。前一位的左腿前后抬起,左手紧紧攥成拳头状,像是刚从某地逃出来,又要向某地逃去。画左边,一棵树前站着一个人,黄色金色装扮的此人向右边望去,他背后另外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而这些人物融会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画前下方,是白色的浅色的花朵和植物。画面中部右侧,人和树之间立着网状栅栏,正中央的树梢上藏着一只警觉的犬,左边画布边缘则悬挂着一幅绞架。里希特在此所用题材元素,如人物、树木植物、小动物、栅栏和绞架,互相绞缠在一幅大画里,处在相互运动状态,尤其是居中的人物非常突出,而他并没有赋予人体以明显的五官特征,反而让这些人具有面具般的头部和脸部,令人难以判断其性别,怀疑他们究竟是否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里希特的色彩运用具有电脑的像素效果,人物被刺目的彩色包裹,脸似虚拟的数码结晶体,他通过运动和闪闪发亮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并在与静静的森林对照中,进一步突现出来。里希特所强调的人物与其所处环境,仿佛角色和表演,共存于较明显的色彩对照中。而他所表现的自然风景,如森林,与真实的生活环境,与人们习以为常的环境是不同的,给他所想要表达之事件提供了氛围。怪诞的人物,丑陋的脸庞,斑斓的服饰,奔走在林中,颤抖的出现在画面里,强壮而有力。炫目的色彩使得人物、物体和环境更为戏剧化。画里有故事,即,似乎是对某一特定时期所发生的客观事件的表述,又通过夸张、强烈的色彩以及对于高科技色彩语言的运用,主观的营造出神秘恐怖的氛围,没有逻辑与和谐。他将音乐舞曲、拼贴等手法应用到色彩表现中去,试图“通过杂乱表现美,通过冲突表现真实”。如果直观来看里希特的画面,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前辈德国艺术家的风格,科克施卡(Kokoschka)的狂放不羁,埃米尔 · 诺尔德(Emil Nolde)的绚烂神秘。造型上大面积的使用很多夸张连贯的曲线,使人又可以想象出蒙克(Munch)的身影,但是细细观察又有很多不同。包容并蓄,这也是里希特绘画技法上的一个特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里希特从原来的抽象表现转变到具象绘画,这并不是说,他走向写实主义绘画,如我们通常对于架上绘画的粗略理解。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转向人物表达是为了更好的接近他感受到的事物。这些事物是他作为一个社会存在,关于他所处时代的所思所想。早在八十年代,里希特就和朋客运动、毒品酒精打过交道,与不同亚文化、独立左派活动相联系。这些经历显然对于他日后绘画题材的选择和绘画语言的运用产生了影响。八十年代中期,他从讽刺现实主义转向抽象主义,他认为抽象绘画是“有组织的对立”。八十年代末,柏林墙倒塌、东西两德统一后,作为一个西德人,里希特开始寻找新的定位。尝试具象绘画,使用很稀薄的流质油彩和喷漆涂抹(图2)。1999年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人物头部,颜色显得肮脏而具攻击性。选材上挖掘当代历史,对于恐怖袭击和柏林墙倒塌后的挑战均有涉猎。如这幅油画,除人物外,他也不惜将看上去令人恐怖的绞架在画面中反复表现出来,使人联想到,暴力的冲突出现在宁静的风景中,仿佛暗示对他人、对牺牲者生命的操控。如他所拟画名,森林作为这个民族的象征,作为历史进程的舞台,提示着德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那么里希特究竟为谁而画?绘画里背后包含何种动机?以及他如何经营画面信息的传达?在一次访谈中他说不能只创作自己喜欢的东西,绘画须在美和分裂的矛盾状态中运转,表达了他反对“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论调。马克思主义者说,为市场而画,弗洛伊德的传人认为,创作是使自己从自恋里解放出来,社会学家则说,要为了他人的快乐而画。里希特说,自己也不知道为谁而画,他是为了制造视觉的交流和联系,使自己对于世界更明白点。里希特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新闻图片,如抗议活动、灾难、内战等,也有日常生活如街头斗殴等题材,以此作为样板,将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艺术处理,转化为当下的理解。他并不是简单的记录历史,而是通过他的讲述,促使他人去思考。他也不提供解决办法,而是对那些因他的画而产生迷惑的人提出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他被理解为一名历史画家, 继承了历史绘画的特点,幅面大,讲述事件,突出人物等等,但是他的风格不同于早几代的历史画画家,不仅在于色彩语言上运用现代科技,而且在于他所处独特的时代,以及他本人在这个时代中的所作所为,本身就不可能同与前辈。从一个追求独立自治的人,到被誉为德国历史画家,他觉得很滑稽可笑。他自认不是爱国人士,德国的历史令人不快也不吸引人。八十年代的其他画家,如伊门道夫(Immendorff),阿尔伯特 · 厄伦德(Albert Oehlen),维尔纳 · 比特内尔(Werner Büttner),马丁· 基彭贝格(Martin Kippenberg)等等,这些画家在题材上也选择了那个时候的各种社会政治事件,但在形式上则喜欢他们认为现代的,从五十年代发展出来的平面美学表达方式。里希特与他们不同,他的作品不是冷嘲热讽的,而是用辛辣的玩笑吸引公众,表达他的态度,这个意义上说他也可被看作一名政治题材艺术家。2006年创作的油画“革命的田园生活”( 画3)(378x248cm), 题目取材于革命和田园生活。他从图片档案中选用了1924年El Lisstzkys 为列宁演讲坛所作的著名设计(图4)和Alexander Rodtschenko 所摄的斯大林时代的跳水运动员(图5)。两者拼接在他的画面中,仍然运用怪诞的刺目的色彩,表达了追求自由的革命行为。在2001年的展览中,他甚至展示了报纸照片、滑稽画和杂志封面,他的画册也经常如此编排,显示他想法的出处。他将政治的陈词滥调当作共同立论基础,消解任何的单一性,致力于揭示矛盾性。为此,使用了所有创作手段和绘画语言:强烈的色彩,挖空心思的构图,效果显著的光感,易懂好记的故事。保持着对所得信息的疑问姿态,使政治历史美学化,使其进入大众视野,让悲哀的题材转变成美学的结果。里希特并没有明确表达人们对他政治画家定位的反对态度,但他也说自己不渴望得到这个称谓,他认为将艺术作品分类,这只是评论家们惯常采用的手段。但是他说自己不是一个道德说教者,也不是一个“道德画家”。他自认和其他用政治做题材的艺术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会有兴趣去描述正误,也不会以好坏善恶来判断社会和政治。他认为,对于一幅画的感受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正如生活本身。传播真理,也不是绘画的任务。但他个人,倒是很愿意去传播人所共知的道理,当然,他希望人们不要去做那些在他画里看到的事情。丹尼尔 · 里希特与约纳塔 · 梅塞(Jonatha Messe)和内奥 · 劳赫(Neo Rauch)同属当代最抢手的德国画家。他认为这都是临时的,也许后天他们三人就会被另外三个人取代。有趣的是,德国绘画承载着历史意义,约纳塔 · 梅塞通过癫狂和调侃的形式,内奥 · 劳赫从梦和保守思想出发,里希特则从负面的历史画的废弃物着手,来表现这一历史性。在这“三驾马车”中,里希特认为自己是最少具有德国标签的画家。尽管他是公认被看好的德国艺术家,目前每幅平均40万欧元左右,在一次访谈中,里希特被问及他的作品与绘画市场定位时,他豪不掩饰的回答,他自己认为价格还应该高一点,因为艺术作品中的想法也应该是付费的。诙谐中颇有朋客无拘无束的风范。随着其作品价格的攀升,人们对里希特本人的兴趣也在提高。对此,他认为,有人不满足于只谈作品本身。17年来(东西德国统一),艺术不仅仅是在小范围内被关注和利用,因此一些人需要制造艺术家的神化。这些都是市场营造艺术家本人形象的需要。在被问及是否感兴趣一些大的艺术拍卖展览的时候,里希特表示不愿意参观那些大的展览,但他也不怀疑在这些展览中蕴藏着创造性。也许艺术创作与制作昂贵的钟表和手工制鞋是一个道理,艺术市场不存在崩溃,它不会被钞票、信仰和大的社会运动所伤害。大量收购和持有艺术品的欧美的有产者也没有受到伤害,在市场的背后,不仅潜藏着消费者,还有对真理的追求。2007 柏林自由大学赵宏利校

甄子丹介绍 生日:1963年7月27日 星座:狮子座 身高:175 体重:155磅 常到的地方:美国,香港 最喜欢的运动:技击术 最喜爱的国家:中国 嗜好:练功,拍戏 优点:正直 缺点:倔强 个人座右铭:勇者无惧 最喜欢的电影作品:《战狼传说》 最喜欢的歌曲:《精武英雄》 籍贯:广东 喜欢的武器:双节棍 跆拳道黑带六段,现任香港李小龙协会理事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

《乌有之乡》是一个政经评论网站,2003年开设于北京。由于长期发布左倾类文章,被公认为是政论网站中的左派,中国崇毛派的一个重要社区,亚洲周刊认为邓力群是乌有之乡的高层背景之一。在内容来源上乌有之乡允许一般网民注册,但文章和文章评论都需经过审核,乌有之乡的首页为人工编辑。根据Alexa的数据,乌有之乡的网站流量排在中国前2000名以内。扩展资料不过,虽然思想界争论的很激烈,但由于主流媒体封杀左翼声音的“默契”,这些争论并没有在大众媒体上得到任何反映,一般民众对知识界的分化浑然不觉。主流媒体仍然在起劲的宣传市场乌托邦,其传递的全部暗示就是“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在乌有之乡网站出现之前,体制内的“老左派”也试图发出不同的声音,以军旅作家魏巍为主创办了《中流》、《真理的追求》等杂志,笔者曾经看到过几期,深感他们的担忧是合理的,对问题的剖析也是尖锐深刻的,但老左派最大的问题话语体系过于陈旧,这限制了杂志的影响力。后来,这两份杂志因为对“三个代表”的提法有所批评而被停刊,“老左派”遂转移阵地,创办了“毛泽东旗帜网”,但影响力远不如乌有之乡。参考资料来源:首页-乌有之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有之乡

举例:西方著名哲学家书籍目录关于苏格拉底的书  《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  《苏格拉底传》  《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  《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审判》  《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  《苏格拉底的困惑》  《苏格拉底之道》  《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  《苏格拉底之死》  《谈话录》  《理想国》  《蝉》柏拉图著作:  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伪托柏拉图的著作:《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亚里士多德著作集  1、逻辑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以上六篇逻辑学著作总称《工具论》。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3、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  4、论动物:《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158城邦制》。  5、论人:《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  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7、《修辞学》、《诗学》。黑格尔著作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全书分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先后共出版过3个版本;其中逻辑学部分被称为“小逻辑”)  《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叔本华主要著作列表  1813年大学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1816年,《论视觉与颜色》  1819年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他把客观世界同主体意识中的世界混为一谈。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他的唯意志论哲学体系:意志(自在之物)——理念(意志的直接客体化)——事物(意志的间接客体化)  1836年《论自然中的意志》  1839年,《论意志的自由》  1840年,《论道德的基础》   1841年《伦理学中的两个根本问题》  1851年,《附录与补遗》马克思主要著作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8年-1841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1844年)  《神圣家族》(1844年-1845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  《罢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  《哲学的贫困》(1847)  《工人联合会》(1847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  《雇佣劳动与资本》(1849年)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  《福格特先生》(1860年)  《剩余价值理论》(1862年-1863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  《法兰西内战》(1871年)  《资本论》(1865年、1885年、1897年)恩格斯主要作品  《反杜林论》:集中当时多门科学的重要成果,批驳了杜林的理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哲学问题作出经典概括,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科学标准。  《自然辩证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用唯物史观阐明了国家的实质和其消亡的必然性,成为历史哲学研究的主要作品。尼采主要著作《悲剧的诞生》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不合时宜的考察》  《自白者和作家大卫·斯特劳斯》  《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部:  《历史之用途与滥用》  《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三部:  《教育家的叔本华》  《尼采论叔本华》《古修辞学描述》  《不合时宜的考察》第四部:  《瓦格纳在拜洛伊特》  《人性,太人性的》第一卷《启示艺术家和文学家之灵魂》《朝霞》  《快乐的知识》  《乐观的智慧》  《敌基督者》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善与恶的超越》一译《善恶的彼岸》  《道德的谱系》  《瓦格纳事件》  《偶像的黄昏》  《上帝之死》  《上帝死了》  《尼采自传》  《瞧这个人》  《尼采的人生》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尼采诗抄》  《尼采诗选》  《快乐的智慧》  《我妹妹与我》  《我们缺什么》

公元177 年,马可·奥勒留,罗马帝国的皇帝,坐上了奔赴北方的战车。如果 121 年 4 月 26 日是他准确的生日的话,这一年他刚好五十六岁。但那时候人们通常只能活四十岁。 多年来他的帝国一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兵荒马乱,加上军队的内讧,他的年轮几乎是在战车下转动的,他的身体也十分疲惫。尽管所到之处,人们都在高呼“皇帝万岁!”皇帝本人却深知来日不多,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预感徘徊在他心头。不过他早已作好随时放弃生命的充分准备。作为万万人之上的皇帝,通常是没有朋友的,但马可·奥勒留拥有许多知心的朋友。直到三天前他们还在一起谈论宇宙、神灵与人生的深奥哲理。罗马城外,风把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他深情地与朋友一一握手,就像生离死别一样。他的情绪可能感染了朋友,他们请求他留下自己的箴言。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在书架上看到的《沉思录——一个罗马皇帝的哲学思考》。多亏他的朋友,不然我们也许就读不到这册智慧的书——它本来是写给自己看的。虽然那场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奥勒留却在胜利的喜讯中撤离人世。 马可·奥勒留从小就表现出探索万物本源的兴趣,十一岁时,他便有意身着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家们常穿的简陋的长袍,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他少年的心智,得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教化。在《沉思录》的第一篇,他列举了一长串对他的人格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他们是他的祖父、父亲、母亲、家庭教师和一些哲学家。令人感兴趣的是,奥勒留所列举的自己得到的教益大多是否定性的。如,他的母亲教给他不要在心中产生报复的念头;他的家庭教师使他“学会了不在运动场上加入某一方——无论是蓝队还是绿队;也不要为格斗比赛的任何一方叫好——无论他们是执方盾还是圆盾”;拉斯提库斯告诫他“不要因为虚荣而撰写冥思玄想的文字,或慷慨陈词地谈论道德,不要故作热情洋溢”;阿波罗尼乌斯教导他“不要让心依赖于偶然机遇”。等等。 奥勒留对哲学的爱好不能被视为是达官贵人的附庸风雅,它出自他的天性。在奥勒留活动的年代,罗马帝国风行斯多葛派哲学。整个斯多葛派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一次旅行。在前往雅典的中途,芝诺的船沉入了深深的爱琴海,哲学家丧失了所有的财物,但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精神品质完好无损。于是便有了斯多葛派——这种圣人的哲学。 斯多葛派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神,一个心灵,它分配给每一个人以灵魂。“人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尸体”。人应当摈弃肉体的享受,一切可称为快乐的东西,去完善自己的灵魂。奥勒留向往这种高尚的生活。罗素在他那本著名的《西方哲学史》中写到:“他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各种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就是想要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他渴望成为一个圣人 , 一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哲学家 , 但是命运让他踏上了一条看起来是相反的道路。作为皇帝安东尼庇护的养子,当他还是一个十九岁青年的时候,就被推举为罗马的执政官,此后又两次连任,还娶了皇帝的女儿为妻。他在世俗的事务中愈陷愈深,不可自拔,直到 161 年,养父驾崩之后,他被推上了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座位。看来,他是一个听从命运安排和感召的人。“让命运成为你唯一的意向吧,因为此外再没有更合理的事情。”这句话不像是对别人说的。 一个渴望归隐的圣人却坐上辉煌的宝座,一个哲学家成了一个皇帝,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经过数百年的征服与扩张,特别是到了恺撒和屋大维统治的时代,罗马帝国的版图变得十分辽阔。它的疆界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北抵英吉利海峡、莱茵河、黑海、高加索一线,南至北部非洲,东到阿拉伯沙漠。在交通信息如此不便的时代,要统治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随着版图的扩大,愈来愈多地把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纳入了一个国度,其结果是增加不安定的因素,使国家受到愈来愈多的挑战 , 皇帝也越来越不好当。因此,在一次得不偿失的胜利之后,屋大维嘱咐后人,不要一意扩张了。奥勒留执政时期,帝国已经转入守势,但是国家内部仍然不能平静。它必须随时接受来自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群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往往是与天灾一起降临的。 奥勒留在位的二十年时间,就是在应付这些事件中度过的。但在戎马倥偬之际,奥勒留依然继续他对宇宙人生究竟的思索。《沉思录》的许多篇章,是在刀光剑影的征途上写下的。 与所有真正的斯多葛哲人一样,奥勒留的关怀远远超出罗马的版图。他的志向不在于成为一个万万人之上的罗马皇帝,而是要成为一个宇宙公民,因为“广袤无垠的欧亚大陆,在宇宙不过是一角落;海洋之大,不过犹如一小水滴;马其顿的埃索斯山,与全宇宙相比,不过尘埃一粒;而此时此刻,在无尽的时间序列中,也只是无穷中的一点。所有一切存在物,都是渺小的,变化着的,无任何稳定性可言的东西。”宇宙的本性操纵物质界时好像玩弄蜡块,命运刈割生命有如收麦子。“仔细地审视所有的事物,你会看到它们一直在凋萎和变易。也可以说,一直在腐败和离散,换一个说法,事物的一再形成一如它们之前的一再瓦解。” 整个世界是一道生灭不息的潮流。“既然如此,又有谁能赋予那绝不能静止下来的迁流中的事物以什么价值呢?”因为,没有谁能站到这一潮流之外去。在这辽阔无际、迁流不息的宇宙流中,人什么也抓不住,包括万里江山和金碧辉煌的宫殿,也包括人自己的肉身。“名医希波克拉底治愈了好多疾病,但他自己终究也病倒而死去。占星家查尔丁之流预言别人的大限之期,最终自己却没有躲过死亡之日。亚力山大、庞培、恺撒一生征战,毁灭了多少城市,在战场上砍杀了成千上万的马匹士卒,可他们自己终归仍然追随死人而去。赫拉克利特曾大谈宇宙之火,却因水肿病而死亡。”《沉思录》的作者要求人们“经常思想一下往昔的古人吧。他们一心一意地为自己的怨恨和家族的世仇作报复,并且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有的声名显赫一世,有的则罹难蒙灾、创巨痛深。然后你问自己一句:似诸人等,而今安在?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一缕烟逝去。”“不用多长的时间,你将释怀于整个世界;更短的一点时间内,世界也就忘记了你。”那些执着的企图,只能使人陷入被动与烦恼,并且最终也要失算。“那些戏,甚至不值得耗费蜡烛去演出呢!” 在揭示世界的流变和生命的无常之后,奥勒留追问,“究竟是什么使你执意盘桓于此呢?” 生活在世俗中的人们,通常会抱怨是外部事物的诱惑与违逆导致他们内心的痛苦不安。 奥勒留告诉人们,这是不确切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是逃避人生使命的托词。“如果外部事物使你烦恼不安,那么请你注意,使你心情烦乱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对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愿意,你是很可以将它打发掉的。”他坚持了两条格言:事物不能拂乱灵魂;人生不过一种意见 ( 这话听起来有些“唯识无境”的味道 ) 。如果生活使你痛苦 , 那就反省并且去除自己的意见和观念吧,是它们令你痛苦的,而不是生活使你无法承受。“不要忘了,一切事物说到底都是一种意见。只要你乐意 , 都属于你的思想所支配。因此,去掉你的见解,就好像你绕过某个危险的海岬,你不会损失什么 , 但你却获得了安全的航线,平静的海面 , 还有风平浪静的海湾。” 由于有了这种直指人心的痛快淋漓,奥勒留便无须去寻找隐逸的丛林了,或者说他在自己心中找到了寺庙。“人们习惯于凡欲隐退便寻找那人迹罕见的地方,或乡间,或海滨,或山中。而这也是你一心向往的。可归根结底,这是一种俗不可耐的向往,因为你自身当中便有这样的力量,随时可以隐退的,只要你希望如此。一个人的心便是他回避喧嚣世人的最自由的宁静去处。如果你心中宁静,那你就已获得了内在的和平;这种和平安宁在于听从自心的吩咐。”这种在自己心灵发现丛林的结果是,奥勒留不像一般的隐者那样逃避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他认为厌弃、回避与执着追逐同样是烦恼的诱因,外在的企求与内向的蜷缩同样使心灵变形,愤怒和狂喜都会使灵魂扭曲,失去自性的圆满。因此,他既不追逐人生,也不逃避人生,从不怠慢社会历史赋予一个罗马皇帝的使命。他每天都在提醒自己,要尽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当你清晨不愿早起时,可以简短地对自己说这么一番话:我要起床去履行一个人所负有的责任,难道我会不乐意履行我之被塑造,我之被生于此世间而应该负有的责任吗?”他生活态度既积极又消极:尽人事而听天命。 奥勒留的终极关怀是心灵的关怀。他指出,“一个毫不犹豫便会跻身于赴死者的高尚队伍的人,便是一个类似祭司和神之伺奉者的人,一个能够正确利用心中神性的人。在这种神性力量的帮助下,此人便获得了庇护。他不受欢乐的诱惑,不怕痛苦的侵袭,不受伤害又超然于恶人们的邪恶意志之上。因此他在进行一场高贵的战斗,抵御心中的所有情欲。他的内心深处浸透了公义的精神,全心全意地接受一切逆顺之境,面对自己的命运。若非公众的必然利益和普遍的福利,他对任何言谈、思想或行动都不屑一顾。不,他只专门于自己的事业,仔细地思想命运分配给自己的大自然的那一份,尽其所能地追求第一和至善。他由衷地相信自己得天独厚,相信任何人的命运都是得其所宜的,因为适宜便是命定的东西。”对于那些以高贵的灵魂去伺候肉体的人,奥勒留指出,“你只是以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去服务于那并无价值的存在。因为前者是灵魂、智慧和神性,而后者却是污垢和腐败。” 心灵若依附于财富、地位、权力等外物,并以其为尊严和荣耀,就会多了虚妄不实的成份,变得猖狂而又脆弱。把它们纳入心灵,与把众多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群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是一样的。为了保持灵魂的高贵和纯洁,他劝戒人“把你的感觉局限于它们应有的范围,让你的心保持应有的距离,不用与它们混在一起。”使你的心像清泉一样长流不息,时刻保持自由、澄明、节制和善良,不至于成为一潭死水。这就是奥勒留“世出世间”、解脱烦恼的秘诀。没有任何外境能颠倒一个回到心灵的人,“可以说,生死、荣辱、苦乐、贫富——所有这一切都是善者和恶者会共同遭遇的东西,从本质上说,他们并没有内在的高尚性或卑鄙性,因而,如果说它们是非善非恶的,也就没有任何不妥了。” 仔细考察奥勒留的价值观是相当有趣的。《沉思录》通篇充满着对物质形态变幻不实,人生短暂无常的感叹,强调了存在的无意义、无价值。 但是从宇宙统一体和自然之神的角度,他又指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有这一切存在都是渺小的、变化着的、不稳定的东西。不要忘记,这所有一切,均来自宇宙的灵魂,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因果法则的支配。因此,咆哮的狮子的凶恶,蝮蛇的毒汁,或任何自然界中有害的东西,如荆棘、污泥之类,都是高贵和美丽的某种东西的产物。因而不要以为它们是毫无疑义的,是不值得你崇敬的某种存在。要了解所有这一切所由来自的那个源泉。”而且,奥勒留还体会到“事物之间存在着自然的交感同情”。正是这种万物等价同源的观念使奥勒留不至于滑入虚无主义的深渊。他要去掉的是顽固不化的个人立场。这种立场的实在性是一种障碍,它使人愚昧,也使人痛苦。奥勒留要消除个人立场和佛家要消除人的私我是一致的。只有你的视野开阔并且保持立场的变通,世间的一切事件就会畅快地从你的心中流过。除了这个,你还需要什么呢! 或者有人把奥勒留归结为一个虚无主义者,但是这种归结使皇帝对政治等世俗事物的恭敬和勉力,以及对社会公义的坚持变得荒谬和不可理解。因为一个货真价实的虚无主义者的唯一出路,就是找一个僻静的去处了结自己的生命,不麻烦别人。一个半拉子的、冒牌的虚无主义者通常的选择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莫让杯樽空对月。奥勒留二者都不是。他也不同于那些在境遇不通、时运不济的时候否定一切,看透一切,一旦利益在前就斤两不让、尺寸必争的伪虚无主义者。 许多虚无主义者,起源于对人注定要死去的无奈,认为死亡是对人存在的彻底灭绝,因此它堵住了通往永恒和神圣的出路,使生命显得无根无据,毫无希望。其实生与死、寿与夭不见得是人存在的究竟,长生不死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活得幸福、愉悦。如果一个人过得痛苦难熬又欲死不成,那才是最可怕的。 某些存在主义者把死亡作为否决人生的借口。加缪将全部哲学的问题归结为人要不要自杀?因为无根无据、毫无意义地赖着活是无耻的,也是不可理解的。但这恰恰是他反思人生所得出的结论。他认为人只有在对荒谬、无意义的反抗中才能获得意义。西西弗就是这样的英雄,他把一块注定要滚下山去的石头推向山顶。加缪的逻辑似乎勉强。的确,按照有理数的原则,如果一个数是负值,那么它的反数就是正值的。但是,如果这个数是零,它的反数是正值的吗?零乘以什么都是零,正与负都没有意义。如果人生的意义是恶的,那么对它的反抗就是善;如果人生的意义是虚无,顺从与反抗都是虚无。加缪似乎是个与命运闹情绪的人。萨特更是要与世界闹别扭。加缪的车后来撞到了树上,他的死看不出是他杀还是自杀。 一般的价值淘金者通常是把世界敲碎成一片散沙,然后从中检测各粒沙子之间的差别,以此来确定它们的轻重贵贱,然后淘汰那些轻贱的沙粒,从而获得贵重的金子。对于他们来说,价值是一种差别。奥勒留是一个特殊的淘金者,他从宽广的时空视野来考察宇宙之沙,发现这些沙子尽管眼前五光十色,千差万别,但是这些差别更多是来自我们的褊狭的立场和意见,依特殊立场而成立的意见必定随着立场的转变而转变。 在生灭变化的火之河流中一切差别最终都被抹平。因此,肆意扩张这种差别使之升级来获得荣耀是可笑的,人把心灵交付到这种差别之中去受作弄是不值得的。 换一个角度讲 , 万有等价等值的思想却不意味着虚无主义 , 因为万物等价只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相对值相等 , 但不能由此得出它们的绝对值等于零的结论。等价既可以等于零,也可以等于万,等于亿。只有在万物的价值相等,并且等同于零时,才产生绝对虚无主义。奥勒留可以说是一个相对虚无主义者,因为他否决了事物之间、境遇之间的价值差异;但奥勒留不是一个绝对虚无主义者,他并不否决任何事物存在对于自身和对于宇宙统一体的意义,只是否决此事物对于它事物在价值上的高低贵贱。依照奥勒留的哲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没有意义的时,必须补充一句:一切事物都是有意义的、神圣的。这两句话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同时成立,少了一句就成荒谬。 由于奥勒留所事的神并非超越个人存在的人格上帝,而是内在于人的灵魂,人完善的心灵就是它的法身。因此,人跪在自己的面前就是跪在神的面前,供奉自己和邻人便是供奉诸神。人的事业便是神的事业。奥勒留不必放下手中的活计、卸下肩上的担子去投效神圣的领域。只需把份内的事情办妥,给命运带到身边来的人以爱护,并且保持心灵的澄明与自得,也就可以了。在一个等价同源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地加以夸张,不论是是还是非,不论是善还是恶,不论是美还是丑。最为珍贵的是在无常之中的平常之心。 然而,完全消除世间事物的价值差异是否可能,又是否必要?对于汹涌而来的无穷无尽的世俗事务不加分别地应对,似乎不是办法。作为一个帝国的皇帝,奥勒留一定会面临许多难以两全其美的选择。比如,要指挥军队去平定某一个地方势力的叛乱,这个过程免不了要杀害一些无辜。按照奥勒留的哲学,这些生命具有与他相等的价值,而且都拥有高贵的心灵,都蕴藏着宇宙之神。但是,我想,他只能对他们的尸体表示惋惜。 心灵可以完善,世间的事务却难以尽善尽美。佛陀说,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充满着遗憾。在世俗生活中,在有限的条件范围内,保持适度的价值分别和选择看来是必要的权宜,这种分别的知识在现代自然和社会科学中已经非常发达。不过必须时刻警惕,不要把相对的价值绝对化,不要把权宜的东西当成终究。不要被分别分别了你的心灵——这是绝对不可侵犯的领域。 每一个站到宇宙自然的立场上去的人,都会以平等的态度来观照这个世界,保持价值中立,不再坚持等级的观念,自以为出类拔萃。奥勒留的等价同源观与庄子的齐物论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具有一种超越价值或者说无价值的开放态度。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 《秋水》 ) 价值的观念其实是在人与世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分国界、挖鸿沟,它并没有对自然之物产生约束,反而对人本身形成了桎梏,使人陷于个我利害得失的计较和趋避,使心灵失去雍容和舒放的风度,不能全然地投入自然的怀抱。实际上,价值观念既是立场狭隘的产物,也是心灵迷惑的结果。与庄子遥隔万里的奥勒留也揭示了许多价值观念的虚伪可笑。他指出,大理石只是硬化的土,金银也不过是某种沉积物,精美的织物只是织在一起的毛发,紫袍的颜色只是某种小鱼血染成的,它们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们的灵魂却去追逐这种差别,并企图扩大它。 奥勒留不仅认为万物等值,而且认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境遇中自性也没有实质上的增减。“一块石头抛上或掷下,对石头的自身言,并无什么区别。上升时于它无益,下落时于它无损。”他的平常心来自平等智,等价同源的价值观使他具有了十分豁达和超脱的人生态度。“如果你乐意,你现在可以活,如果你真的将死时,你也决意去死一样。但假设人们不让你活,那就坦然放弃生命,但绝不要以为这是什么不幸。如果房子冒烟了,我就离开它,总得有个了结,为什么我们一定得执着于物质形态呢?不过,只要还没有这样的事逼我,我就呆着,行止像个自由人,愿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过,除了我的头脑和公众的利益要我去干的,我又根本无意干任何别的事情。” 与庄子的齐物论不同的是,庄子在指出万物等价,没有任何东西享有优越性的特权的时候,虽然也肯定事物之间“道通为一”,但他似乎止于“立于本原而知通于神”,给人的感觉事物之间是相对平行、漠不关怀的,相互交关反而有碍于道。老子以为“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庄子也多次强调,“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相忘而化其道;奥勒留在强调万物等价的同时,还指出它们有一个共同本源,“万有均来自此一喷泉”。他相信宇宙间的事物都有共同的利益,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我们之所以生下来,便是为了相互支持帮助,有如手足,有如上下眼睑,有如上下牙齿。”“凡是不符合蜂群全体利益的,也就不会符合单独的每一只蜂的利益。” “只要你是同宇宙的利益一致 , 那么你便不会遭遇意外的事情。”本来无得亦无失,人大可不必在变化之中高唱咏叹调。奥勒留欣赏这样的话:“请给予我你乐意的,请拿走你所乐意的”。他还要求人要“衷心地热爱那些命运将他们带到你身边的人。”而且不要挂念自己的善行,耿耿于自己的美德,要像蜜蜂采蜜时那样不发出嗡嗡的叫声。至于自私的行为,在奥勒留看来,并不能达到自利,因为这意味着把一朵花从树上摘去,把一只手从身体上砍下来。在他的笔下,自私是这样一种行为,即“将自己从自然整体上砍下来,而他生来便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复归于整体的特权是神对人的奖励。” 在等级观念之下,也会有爱的给予,但这种爱是有分别的,而且是和恨相反相成的,隐蔽着仇怨的危机,它要求等值的爱作回报。这种爱转化为深仇大恨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奥勒留的等价同源观所支持的爱却是无分别的、一厢情愿的、没有暗藏妒忌和怒火的、全然的爱,不要求爱的回报,即使爱的对方以怨报德,也不会收回,也不会转化为痛恨。 他甚至从不把灵魂获得拯救的希望交付于来世。对于死后灵魂的出路和归宿以及人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奥勒留并没有形成坚固的信念,倒是存有许多疑问。“如果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那么自古及今,天空以怎样的方式为他们腾出地方来呢?”“实际上,神的存在和他们对人世的关心是无从讨论的事。”因此,奥勒留把当下此刻作为存在的唯一栖居之所。人必须全然地生活在此时此刻,因为尽管宇宙永恒,人所能把握的时间只是现在;不论是寿比南山还是朝生夕死,你所能拥有的都只有此时此刻。“哪怕你活上三百年,或者,如果你乐意,你会要求活三千年,但要记住,除了现时的生活,人不会失去别的什么;人除了现时失去的,也不可能还拥有别的什么。从而,我们可以说,我们通常所谓的长生不老同随生即死的夭亡,计算起来都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就现在而言,它的持续是相同的,因此,可以说,死亡的损失对每一个人说来,其严重性是一样的。没有人能达到现在之外的时间之点,因为没有人会失去过去或将来。人怎么能够被剥夺他还没有或已失去的东西呢?” 使人不能全然地进入此时此刻的,莫过于心中的非分之想和对心外之物的好奇。人们或者纠缠于无法挽回的过去,或是憧憬着虚无缥缈的未来,渴望得到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企图生活在别处他乡,使得灵魂不能归宿,从而把自己的心搅得像一汪浊水,失去澄明自在的本来面目。想象力的滥用是人类的一大不幸,好奇心使心灵蒙受玷污。为此,奥勒留要求人们要把好奇心与异想天开的非分之想从心灵中清除出去。他说:“再没有比人类的好奇心更不幸的了,它处处钻头觅缝,像某位诗人说的,为有所发现而在地上挖坑打洞。好奇心是利用猜测而急于找到强行进入他人思想的通道,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只是服务于心中的神性。所谓服务于自身中的神性,是指人使自身远离喧嚣的情欲、邪恶的感情、轻率和虚荣,以及远离对于神和人类的不满。” 作为一个斯多葛派的哲人,马可·奥勒留也许没有太多可以称得上个人创见的哲学主张,但他是这一哲学的实践者,而不仅仅是一个饶舌的学问家。要实践一种犬儒主义、甚至一种存在主义并不难,但要实践斯多葛派哲学可就难了。后来的人们往往会在奥勒留的哲学中发掘出许多可疑的问题。譬如,命定论与自由,虚无主义与仁义道德这些矛盾的东西被拼成一盘。还有,他的站在宇宙立场上的无条件的普爱思想,也被视为是一种爱的幻想,爱的乌托邦,爱的谎言。但是在奥勒留的生活中,在他心灵的火炉里,矛和盾已经熔化在一起,显示出金属的本质。内圣外王之道在他身上获得了统一。奥勒留还躬亲实践了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爱。大约是 169 年,罗马军队在劫掠塞琉西的阿波罗神庙时,据说打开了一个神秘的金盒子,里面藏有疾疫的毒菌,于是末日降临,意大利的许多村庄和城市沦为废墟,罗马城里也有近万人死亡。正当奥勒留为赈济灾民焦头烂额时,他亲信的将军,帝国东部总督阿维第乌斯·卡西乌斯在叙利亚举兵反叛,意欲夺取王位。叛乱最终被平定了。杀死卡西乌斯的是他手下的属将。但对于卡西乌斯的死,奥勒留深为遗憾。他为权力的欲望毒害将军的心灵而感到沉痛,还说本来要求宽恕的应该是他自己。奥勒留还小心地毁掉一切有关叛乱的文件,以免牵连参与其中的人。奥勒留说到做到。当奥勒留说,不要从权力、地位、名誉等身外之物中去寻找快乐,要在物质现象面前保持心灵的尊严时,他不是只面对别人。历史上有哪一位皇帝把自己的王位分成两半,将一半交给另一个人?这种“二日并出”的政治范例却在奥勒留时代出现。当然,我们不能离开奥勒留所处的历史境况去要求他,以一个人的匹夫之力要改变整个社会的风貌和历史的积弊是不可能的——这也不符合奥勒留的哲学。罗素曾经指出,“马可·奥勒留确乎曾经敕令过角斗士必须使用粗钝的剑进行角斗,但是这种改革是暂时的,而且他对于人与野兽的角斗也没有做过任何改革”。 奴隶制的罪恶造成的苦难仍然存在。这种批评同样中肯。 尽管如此,尽管奥勒留皇帝统治的时代时有战争、瘟疫和地震发生,但是历史学家仍把这个时期评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年代之一。生活在他的时代的人们是幸运的。公元 180 年马可·奥勒留的逝世,意味着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继承王位的独子康莫多斯是最坏的皇帝中的一个。后来的子孙似乎都没能像奥勒留一样给臣民带来如此多的恩惠。他生下了孩子却不能生下他的心。 1999 年 4 月,一个东方人无意中看到了奥勒留留下的著作,他十分惊讶,时隔两千一百多年,一个人的心灵竟然与另一个人如此相通。他对别人说,我好像是在读父亲的遗嘱。不过,《沉思录》的读者不应该忘记,它的作者是一个皇帝,无须像一个平民一样为生计日夜操劳——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话,这个部分是应该写入本书的

  • 索引序列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图片大全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图片格式
  • 真理的追求杂志封面图片大全
  • 真理的追求杂志封面图片
  • 真理的追求杂志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