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投稿流程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投稿流程

发布时间: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投稿流程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以下简称“西安地调中心” )是2006年经中编办批复,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组建于1962年)更名成立的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同时,保留“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牌子。西安地调中心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西北地区的唯一直属地质调查机构,全国六大区中心之一。承担着国家在西北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任务及相关综合研究工作;负责西北辖区内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社会服务工作;负责西北地区国家地质项目的管理和监管工作。工作区域包括陕、甘、宁、青、新(区域面积310km2)和内蒙西部及中国西部周边国家。是一个集大区项目管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及地质技术研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事业单位。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地质调查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调查研究与环境评价治理、选冶实验与测试技术研究、宝玉石鉴定与开发利用研究、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岩石矿物土壤及水质分析测试与鉴定、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资料信息收集分析与提供、相关咨询服务、《西北地质》出版等。机构设置分三部分:一是综合管理服务机构10个,分别为办公室(管理体系办公室)、总工程师室、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室)、财务资产处、人事教育处、安全生产管理处、科技发展处、离退休管理处、物业管理处、基建办公室;二是大区项目管理机构7个,分别为项目管理处、规划处、经济管理处、地质资料处、技术管理一处、技术管理二处、基金办公室;三是地调科研技术机构10个,分别为基础地质处、矿产资源处、能源地质处、水文环境处、工程技术处、测绘遥感处、资料信息处、中亚地质研究中心、实验测试中心、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另外,业务技术领域还包括科技平台建设,即2个部重点实验室: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黄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局级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5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研观测基地:中志留统底界层型剖面-陕西紫阳野外基地、地下水与生态-陕西榆林野外基地、黄土崩滑灾害-陕西延安野外基地、矿山地质环境-陕西潼关野外基地、黄土崩滑灾害-甘肃永靖野外基地。 建所时间: 1962年。管理体系: 依照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 idt OHSAS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建立并通过了整合型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方针: 高山探宝,荒漠寻源,关注环境,确保安全,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目标: “三争”、“三保”、“三承诺”。“三争”: 地调科研成果争一流;管理服务水平争一流;大区项目管理水平争一流。“三保”: 保护环境;保障健康;保证安全。“三承诺”:顾客满意;节能降耗;持续改进。职工队伍: 在职职工2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5人。高级职称人员87人(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7人),中级职称人员56人;博士20人,硕士42人。组织机构: 下设10个职能处室,4个技术业务部门,3个综合服务部门。专业资质: 持有五大类15项资质。地质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遥感地质勘查乙级;地球化学勘查、勘查工程施工丙级;项目评价 :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项目论证 :国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分析测试:所属实验测试中心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是国土资源部西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勘察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丙级。对外合作: 与长安大学、陕西省气象局等共建部属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型实验室;与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联办博士、硕士培养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法、英、澳、中亚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与美、意、日、俄等国家有良好的业务交往和合作关系。科技窗口: 创办有《西北地质调查》专业网站,建有《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质资料馆》,主办的《西北地质》是全国地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列为 行业核心期刊 ;;被科技核心期刊库收录。官网显示-E这个应该就划分到扩展,层次稍低点的。并位完全成为核心。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投稿

甘肃冶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以下简称“西安地调中心” )是2006年经中编办批复,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组建于1962年)更名成立的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同时,保留“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牌子。西安地调中心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西北地区的唯一直属地质调查机构,全国六大区中心之一。承担着国家在西北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任务及相关综合研究工作;负责西北辖区内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社会服务工作;负责西北地区国家地质项目的管理和监管工作。工作区域包括陕、甘、宁、青、新(区域面积310km2)和内蒙西部及中国西部周边国家。是一个集大区项目管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及地质技术研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事业单位。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地质调查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调查研究与环境评价治理、选冶实验与测试技术研究、宝玉石鉴定与开发利用研究、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岩石矿物土壤及水质分析测试与鉴定、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资料信息收集分析与提供、相关咨询服务、《西北地质》出版等。机构设置分三部分:一是综合管理服务机构10个,分别为办公室(管理体系办公室)、总工程师室、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室)、财务资产处、人事教育处、安全生产管理处、科技发展处、离退休管理处、物业管理处、基建办公室;二是大区项目管理机构7个,分别为项目管理处、规划处、经济管理处、地质资料处、技术管理一处、技术管理二处、基金办公室;三是地调科研技术机构10个,分别为基础地质处、矿产资源处、能源地质处、水文环境处、工程技术处、测绘遥感处、资料信息处、中亚地质研究中心、实验测试中心、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另外,业务技术领域还包括科技平台建设,即2个部重点实验室: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黄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局级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5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研观测基地:中志留统底界层型剖面-陕西紫阳野外基地、地下水与生态-陕西榆林野外基地、黄土崩滑灾害-陕西延安野外基地、矿山地质环境-陕西潼关野外基地、黄土崩滑灾害-甘肃永靖野外基地。 建所时间: 1962年。管理体系: 依照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 idt OHSAS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建立并通过了整合型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方针: 高山探宝,荒漠寻源,关注环境,确保安全,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目标: “三争”、“三保”、“三承诺”。“三争”: 地调科研成果争一流;管理服务水平争一流;大区项目管理水平争一流。“三保”: 保护环境;保障健康;保证安全。“三承诺”:顾客满意;节能降耗;持续改进。职工队伍: 在职职工2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5人。高级职称人员87人(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7人),中级职称人员56人;博士20人,硕士42人。组织机构: 下设10个职能处室,4个技术业务部门,3个综合服务部门。专业资质: 持有五大类15项资质。地质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遥感地质勘查乙级;地球化学勘查、勘查工程施工丙级;项目评价 :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项目论证 :国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分析测试:所属实验测试中心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是国土资源部西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勘察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丙级。对外合作: 与长安大学、陕西省气象局等共建部属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型实验室;与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联办博士、硕士培养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法、英、澳、中亚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与美、意、日、俄等国家有良好的业务交往和合作关系。科技窗口: 创办有《西北地质调查》专业网站,建有《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质资料馆》,主办的《西北地质》是全国地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去天空看看

专业技术人员摄影测量与遥感,主要从事国产卫星在轨运行分析、影像数据分析、国内外卫星前沿技术交流等工作;3S软件研发,主要从事卫星数据的编程处理、专题应用系统研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及演示大厅系统的UI(用户界面)设计等工作;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主要从事卫星影像的数据处理、专题图件制作、影像分析等工作;遥感综合应用与分析,主要从事影像的解译、专题分析、遥感大数据建设、成果生产应用与评估、产业化应用与市场推广等工作;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运维;主要从事卫星应用数据的收发、存储、传输、网络安全及网络运维等工作;一、招聘对象及资格条件(一)招聘对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应聘人员必须是国家统招的普通高校博士毕业生,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在读博士研究生,可先到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项目、课题,从事科研工作,待正式毕业后根据工作情况办理相关手续。(二)资格条件序号 专业类别 人数 资格和条件 1 摄影测量与遥感 4 博士研究生毕业(本硕为本专业或遥感信息类相关专业),40岁以下。 2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3 博士研究生毕业(本硕为本专业或地理信息类相关专业),40岁以下。 3 测绘科学与技术 3 博士研究生毕业(本硕为本专业或测绘类相关专业),40岁以下。 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 博士研究生毕业(本硕为本专业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40岁以下。 5 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 4 博士研究生毕业(本硕为本专业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40岁以下。二、报名须知(一)报名时间2018年12月26日—2019年2月25日(二)报名方式及所需资料报名方式网上报名。报名人员将报名所需资料的电子版及电子扫描件发送至E-mail:。省地质调查院根据报名人员提供资料进行资格初审,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人员,电话通知本人进行现场资格审查。报名所需资料①《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报名表》(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下载);②本科至博士阶段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博士阶段各科学习成绩单扫描件;③身份证及其他有效证件的扫描件;④获奖证书及所发表的论文原件扫描件;5近期2寸免冠彩色照片电子版。(三)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初审的报名人员须持报名资料原件进行现场资格审查。应届毕业生须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及招聘岗位所需相关证件等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往届毕业生须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和岗位所需相关证件等原件(有工作单位的需出具单位同意参加应聘的证明)及复印件各1份。如审查合格安排考试、考核。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投稿方式

4日上午,我校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举行。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洪增林,副院长白宏、总工程师宁奎斌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我校校长游旭群、副校长杨祖培以及学校办公室、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西北地质调查院副院长黄建军主持。会上,白宏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的基本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三个方面介绍了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基本情况,强调该院是站在服务国家战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从“传统地质”向“大资源、大生态”的绿色调查转变,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宁奎斌介绍了双方合作相关事宜,他谈道,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方在中省地学领域全面合作,共同研究地质方面的问题很有意义。杨祖培详细介绍了我校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自然科学研究等基本情况。她希望我校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宗旨,以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系列行动计划”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在学科互助、人才交流、实验室共建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杨祖培和白宏分别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签字,合作项目正式启动。游旭群指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作为公益性研究机构,以国家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为己任,紧密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陕西以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我校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地质调查、国土资源研究等方面有很大合作空间,希望发挥彼此优势,携手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游旭群希望双方尽快做好对接,细化合作内容,抓好落实,早日结出合作硕果。洪增林在讲话中指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与陕西师大有非常好的合作基础,这次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希望双方能够围绕重大课题合作、人才培训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旅游文化发展和大数据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陕西师范大学在高端人才、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一起励精图治,奋勇拼搏,深化合作,开拓创新,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列为 行业核心期刊 ;;被科技核心期刊库收录。官网显示-E这个应该就划分到扩展,层次稍低点的。并位完全成为核心。

地质行业非常好的单位。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处级建制,人员编制330名,现有职工179人,其中处级领导职数4名,总工程师1名。矿调中心是一支资质等级高、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优秀团队。拥有地质、矿产、物探、化探与遥感等各专业教授级(正)高工13人,高级工程师55人,博士8人,硕士27人,本科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86%。现有各类地质勘查设备仪器1千多台套。拥有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调查等6项甲级资质;测绘乙级资质;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4日上午,我校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举行。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洪增林,副院长白宏、总工程师宁奎斌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我校校长游旭群、副校长杨祖培以及学校办公室、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西北地质调查院副院长黄建军主持。会上,白宏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的基本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三个方面介绍了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基本情况,强调该院是站在服务国家战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从“传统地质”向“大资源、大生态”的绿色调查转变,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宁奎斌介绍了双方合作相关事宜,他谈道,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方在中省地学领域全面合作,共同研究地质方面的问题很有意义。杨祖培详细介绍了我校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自然科学研究等基本情况。她希望我校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宗旨,以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系列行动计划”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在学科互助、人才交流、实验室共建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杨祖培和白宏分别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签字,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号码

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列为 行业核心期刊 ;;被科技核心期刊库收录。官网显示-E这个应该就划分到扩展,层次稍低点的。并位完全成为核心。

西北地质期刊官网首页电话

地址:西安市友谊东路438号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地质类的期刊:采矿技术地层学杂志地理科学地质与勘探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工程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地球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与化探世界有色金属国土资源情报工程勘查等等

甘肃冶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以下简称“西安地调中心” )是2006年经中编办批复,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组建于1962年)更名成立的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同时,保留“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牌子。西安地调中心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西北地区的唯一直属地质调查机构,全国六大区中心之一。承担着国家在西北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任务及相关综合研究工作;负责西北辖区内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社会服务工作;负责西北地区国家地质项目的管理和监管工作。工作区域包括陕、甘、宁、青、新(区域面积310km2)和内蒙西部及中国西部周边国家。是一个集大区项目管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及地质技术研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事业单位。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地质调查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调查研究与环境评价治理、选冶实验与测试技术研究、宝玉石鉴定与开发利用研究、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岩石矿物土壤及水质分析测试与鉴定、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资料信息收集分析与提供、相关咨询服务、《西北地质》出版等。机构设置分三部分:一是综合管理服务机构10个,分别为办公室(管理体系办公室)、总工程师室、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室)、财务资产处、人事教育处、安全生产管理处、科技发展处、离退休管理处、物业管理处、基建办公室;二是大区项目管理机构7个,分别为项目管理处、规划处、经济管理处、地质资料处、技术管理一处、技术管理二处、基金办公室;三是地调科研技术机构10个,分别为基础地质处、矿产资源处、能源地质处、水文环境处、工程技术处、测绘遥感处、资料信息处、中亚地质研究中心、实验测试中心、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另外,业务技术领域还包括科技平台建设,即2个部重点实验室: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黄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局级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5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研观测基地:中志留统底界层型剖面-陕西紫阳野外基地、地下水与生态-陕西榆林野外基地、黄土崩滑灾害-陕西延安野外基地、矿山地质环境-陕西潼关野外基地、黄土崩滑灾害-甘肃永靖野外基地。 建所时间: 1962年。管理体系: 依照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 idt OHSAS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建立并通过了整合型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方针: 高山探宝,荒漠寻源,关注环境,确保安全,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目标: “三争”、“三保”、“三承诺”。“三争”: 地调科研成果争一流;管理服务水平争一流;大区项目管理水平争一流。“三保”: 保护环境;保障健康;保证安全。“三承诺”:顾客满意;节能降耗;持续改进。职工队伍: 在职职工2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5人。高级职称人员87人(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7人),中级职称人员56人;博士20人,硕士42人。组织机构: 下设10个职能处室,4个技术业务部门,3个综合服务部门。专业资质: 持有五大类15项资质。地质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遥感地质勘查乙级;地球化学勘查、勘查工程施工丙级;项目评价 :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项目论证 :国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分析测试:所属实验测试中心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是国土资源部西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勘察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丙级。对外合作: 与长安大学、陕西省气象局等共建部属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型实验室;与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联办博士、硕士培养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法、英、澳、中亚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与美、意、日、俄等国家有良好的业务交往和合作关系。科技窗口: 创办有《西北地质调查》专业网站,建有《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质资料馆》,主办的《西北地质》是全国地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投稿流程
  •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投稿
  •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投稿方式
  • 西北地质期刊网电话号码
  • 西北地质期刊官网首页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