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1942年6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  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主编杂志,被批煽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翅膀。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等职。是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  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  1987年2月《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全文刊发高行健推荐小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由于该小说违反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被撤去《人民文学》主编一职。后由于他对此作出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中国作协书记处决定他回编辑部主持工作。1987年9月23日应美国纽约华侨时报,赴美国访问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13所大学讲学,为期六周。通过演讲、座谈、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1993年开始发表《红楼梦》研究论文,陆续出版多部专著,后修订增补为《红楼望月》,出版专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材质之美》等。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后又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著有《明星和我》系列文章,“民工三部曲”之《护城河边的灰姑娘》《民工老何》《泼妇鸡丁》,“北海三部曲”之《仙人承露盘》《九龙壁》《五龙亭》,歌剧剧本《老舍之死》。2005年受邀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原定为36讲,但至23讲时遭致“红学家”干预而停播。2007年起继续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及《〈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至2010年共计播出61讲。2006年4月12日,刘心武应纽约华美人文学会之邀抵达美国,4月16日于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两次“红楼揭秘”演讲。2011年3月1日,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刘心武以23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8位,引发广泛关注。2012年6月7号,刘心武的《掐辫子》入选天津语文高考阅读。

刘白羽:男,1916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文抗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编辑部主任,新华社总社军事记者,总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及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大军区副职。全国第一届政协代表,全国第一、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八大代表,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主席,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名誉副主席。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著有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集《红玛瑙集》、《海天集》、《秋阳集》、《腊叶集》,短篇小说集《草原上》、《兰河上》、《五台山下》、《太阳》、《幸福》、《扬着灰尘的道路上》、《晨光集》,报告文学集《刘白羽东北通讯集》、《环行东北》,短篇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散文《长江三日》、《日出》等。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已拍摄发行)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长篇回忆录《心灵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1]人物介绍刘白羽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

刘白羽(28-24),山东潍坊青州人,出生于北京通州。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2019年9月23日,刘白羽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1]中文名刘白羽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日期1916年9月28日逝世日期2005年8月24日快速导航人物介绍 人物经历 成就影响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相关事件人物概况刘白羽:男,1916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文抗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编辑部主任,新华社总社军事记者,总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及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大军区副职。全国第一届政协代表,全国第一、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八大代表,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主席,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名誉副主席。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2]刘白羽著有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集《红玛瑙集》《海天集》《秋阳集》《腊叶集》,短篇小说集《草原上》《兰河上》《五台山下》《太阳》《幸福》《扬着灰尘的道路上》《晨光集》,报告文学集《刘白羽东北通讯集》《环行东北》,短篇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散文《长江三日》《日出》等。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已拍摄发行)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长篇回忆录《心灵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2]人物介绍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3]刘白羽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

刘白羽简介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是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学馆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推荐书目:《刘白羽散文选集》、《心灵的历程》、《第二个太阳》、《大海》、《刘白羽文集》。

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作者自序: 我开始学习写小说是在20多年前70年代初,那时,我刚刚从北大荒插队回到北京,在郊区的一所中学里教书。我学小说最好的老师是书,只是那时找一本好书太不容易,现在想想简直有些像天方夜谭,说起来孩子都有点儿不太相信。是我的中学老师好不容易帮助我找到一些书,其中有这样几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帮助最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雨果的《九三年》、乔·治桑的《安吉堡的磨工》,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当时边看边做了大量的笔记。但以当时的年龄、阅历和思想,我想其实我只是饥不择食看着激动莫名,并未真正看懂。但那种对小说新鲜的感觉、真挚的感情、质朴的感悟,以及纯洁的冲动,是只有那个时候才会拥有的,现在,很难再找回来了。人的长大,就跟狗熊掰棒子一样,总是掰下这个丢掉那个。 那天,为了给《小说选刊》写编后记,我偶然翻出当时读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记的笔记。在这个笔记中,我列下了安娜、卡列宁,杜丽、奥布朗斯基,吉提、列文,渥伦斯基之间的人物关系表格;还列了安娜与涯伦斯基、列文与吉提两条爱情线的线索表格,现在想想真是怪好笑也怪好玩的。但那确实是我最初学习小说的笨办法。重新看这样两个表格,能看出我的幼稚和笨拙,也能看也托尔斯态是如何处理两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又是如何面对俄国1861年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时代。托尔斯泰使自己的笔大开大会,将这两条爱情线平行发展又相互交织,抖擞得如同鱼一般既游于时代的江河中,又游于家庭的小溪里。 将小说写得好看,也许容易,但将小说同时具有时代深意而不那么轻飘飘,就不那么容易。将小说写得仅仅具有社论那样充沛的意义,也许也并不难,但同时具有艺术的魅力而将小说写得读者爱看、耐看,值得去思索回味,也不那么容易。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够在这两者游刃有余的有机结合当中使作品具有艺术的魅力。 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他们一起让我学到许多。我的第一篇小说《玉雕记》就是在这些学习之后才写出来的,它后来发表在1978年的《人民文学》里。那是我在小说这条羊肠小径上迈出的第一步。 我写中篇小说是在80年代初期,我还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以及刚刚毕业的时候。那时,书已经很好找了,书便也杂七杂八读了不少,但也许我是太爱怀旧的人,总还是怀念以前读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他们的时光,读书的效果也不如那时好,进步也就不快。 最初几个中篇小说《一路平安》、《苹果绿的颜色》,都是那时写的,是我趴在天津海河边一家仓库里的木板床上写出来的,仓库里到处弥漫着浓重的染料气味,也飘来河水污染的腥味。奇怪的是,那几篇小说却写得格外天真,颜色也苹果绿般过于明快。写小说时的心境,和小说之外的情境,有时就是这样的矛盾而无法平衡。但小说正是在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之中给予我们心的快乐和精神上的平衡。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这几个中篇小说,分别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我30多岁和40多岁时写的。年龄的分野,使得小说的内容和作法都有一些变化。后来的小说如《长发》、《面的司机》、《绿月季》、《春秋》,让我看到我自己渐渐苍老的影子,不是指小说写得苍老,那样当然就好了,而是指自己的心态。一个人学习写小说,最好的年华是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错过了,便容易苍老。年轻的时候,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他们给予了我青春季节的营养,但毕竟受那时时代的制约,我只受到他们的影响而显得单薄。 小说,在我看来是文学门类中最得天独厚的了。诗歌缺少叙事的能力,戏剧宥于时空的限制,散文只能抒写自己……只有小说可以最大限度地展开想象的空间,创造出与我们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更为广阔的小说世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小说,在我看来是文学门类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了。它最能允许十八般武艺在这里一显身手。诗歌、戏剧、散文,当然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实验,但它们毕竟受自身文体的局限,小说却可以容纳它们吸收它们而演变自己。以前,说起捷克的小说家,我只知道有米兰·昆德拉,前不久有机会见到了捷克,我才知道还有霍拉巴尔,是和米兰·昆德拉齐名甚至比米兰·昆德拉更有名的小说家。他们的小说作法和小说所关注的问题都不尽相同,但并不妨碍他们都是优秀的作家。我所要做的是不要人为的自以为是,画地为牢,而是要兼收并蓄。小说不是一块铁板自以为坚硬得能抵挡一切,而是一块海绵吸收无论来自大河还是小溪里的水才会使得自己永远湿润。 能够坐下来写小说,感觉和写别的文体是不一样的。我虽然近年来因公务关系时间紧张,大多是写了一些散文随笔,但心里的愿望是希望有一天真能静下心来,好好写自己的小说,总觉得还有好多是要写小说的东西没有写出来。 最后,要感谢海峡文艺出版社和本书的责编施群先生,是他们的关爱才使此书得以出版。他们对我的创造一直给予深挚的关心。 同时,还想对读者说的其实也是对自己说的是,在这部中篇小说集付梓之际,恰巧是我结束了两年多之久的《小说选刊》工作生涯,而奉命调往《人民文学》。而且,今年我整整是50岁,天命知那非耶?这部分也是对我自己此时此刻的一种纪念吧。 谢谢所有曾经给予我帮助、关心的师长、朋友,也谢谢所有愿意掏钱买这本并读完这本小说的读者诸君。 1997年12月14日于北京

中国现代的文学大师的话百度民国大师就可以了。上面的那些什么肖复兴啊冰心啊什么的就算了。文学水平这个东西不是论资排辈来的民国时候的梁实秋啊鲁迅啊周作人啊林语堂啊什么的自己去百度吧 太多了

刘心武简历:(1942~)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刘心武的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8卷本《刘心武文集》

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  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到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其杂文《错过》被选入苏教版八下语文教材,《白桦林的低语》被选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年级上期语文教材,《百合献给谁》被选入上海小学实验教材。《冬日看海人》被编入初中七年级课本。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人民文学杂志历任主编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

1964年生于天津,祖籍山西。少时随父母先后移居保定、石家庄,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84年毕业后在《小说选刊》工作,任《小说选刊》杂志编辑,1990年调至《人民文学》杂志,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第一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90年代中期开始批评写作,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现当选为第八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2014年2月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河边的日子》、《看来看去和秘密交流》、《冰凉的享乐》、《读无尽岁月》、《见证一千零一夜》等多部文集。

人民警察杂志主编

<<新月集>>泰戈尔;<<我是猫>>夏目漱石<<警察与赞美诗>>欧 亨利

朋友你好,你可以向《人民公安》杂志、《啄木鸟》或者《中国警察网》等公安内部刊物、网站投稿试试。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人民音乐杂志主编

人民音乐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现在绝大多数的出版社不是公司型的组织,属于事业单位(趋势是改制转企),而且是追求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书店属于出版业发行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是出版社的名称。任何书籍,刊物,或图书都是由出版社批准出版,再由印刷厂印刷,交给发行机构推广发行。

“爸爸”今日不幸去世!

贺敬之词,马可曲

  • 索引序列
  •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 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
  • 人民文学杂志历任主编
  • 人民警察杂志主编
  • 人民音乐杂志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