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军事学术杂志社美术副编审

军事学术杂志社美术副编审

发布时间:

军事学术杂志社美术副编审

杂志社不同,编辑的任务也不相同。但基本上是 工作职责: 在主任领导下,根据杂志的编辑工作计划结合所分管的栏目进行策划、通联、组稿、采访; 负责杂志英文目次和稿件英文关键词、摘要的翻译和校订; 负责稿件的初审编辑加工与校对; 参与杂志的质量评价及相关的学术活动组织工作; 承担广告征集和发行工作任务;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刊物排版时候,注意形式与文章内容相应,版面格式前后统一,图、文一致,字体、字号、颜色搭配协调,各个模块具有节奏感,也有内在呼应结构。有时可突破常规(比如斜放、出血版、文压图等)。最重要的是版式要有创意,当然不是每期都变化。 一、指出版机构内从事美术工作的编辑人员,泛指搞封面装帧设计、插图、画册的编辑人员。美术编辑分四个档次:编审(美术)、副编审(美术)、编辑(美术)和助理编辑(美术)。 二、专指美术编辑职务、职称系列中的编辑(美术)。编辑(美术)为中级职务。美术编辑的任职条件,除与文字编辑在学历、年资、外语、著译要求相同外,还要求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还要做栏目策划的。如果写手不够,也可能要自己写

日俄战争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战争期间,俄国和日本各动员了120万人加入自己的军队。在日俄战争过程中,首次广泛使用机枪和速射炮。出现了迫击炮、轻机枪和手榴弹,获得了将无线电、观测气球、探照灯和高压电流铁丝网等等运用于军事目的的初步经验。军事行动有了广大规模,超出了战斗和交战的范围。

军事学术杂志社

滕建群简历:山东烟台人,博士、副研究员,64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考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199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军事科学院任《外国军事学术》杂志编辑,后任总编。曾在海军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服役。1998-1999年获英国政府Chevening奖学金,在伦敦大学研究南亚政治与经济并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9月转业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6年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研究部主任,中国南亚学会理事。研究领域:国际安全理论研究学术著作1、《全球核态势评估报告:2010/2011》(主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年2月;2、《美国防扩散与反扩散政策研究》(专著),北京:军谊出版社,2011年1月;3、《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概论》(主编,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项目),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10月;4、《普遍履约——全新的核安全战略》(译著,校对之一),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7月;5、《恐怖武器——让世界摆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译著,校对之一),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5月;6、《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年度报告》(主编之一,2004-2010年共七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2010年;7、《震慑论》(译著),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4月;8、《一场虚拟的核大战》(译著,主校),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0月;9、《慰安妇》(译著),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10月;10、《美国与亚洲——美国新战略和兵力部署态势》(译著),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11月。11、《世纪军事结》(主编),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12、《备战2020——美军21世纪初构想》(译著),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13、《谁在为美国打天下》(合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1月;14、《世界著名大海战》(合著),青岛出版社,1997年7月;15、《烽烟散尽看海湾》(合著),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9月。以上内容参考 名人简历-滕建群

山东烟台人,博士、副研究员,64岁。现任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南亚学会理事。先后毕业于海军某学院外语系(学士)、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硕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硕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曾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学术》杂志总编。在军队服役25年后,2004年9月以上校军衔转业进入外交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安全与军事理论、军备控制与裁军。学术著作:1、《全球核态势评估报告:2010/2011》(主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年2月;2、《美国防扩散与反扩散政策研究》(专著),北京:军谊出版社,2011年1月;3、《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概论》(主编,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项目),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10月;4、《普遍履约——全新的核安全战略》(译著,校对之一),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7月;5、《恐怖武器——让世界摆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译著,校对之一),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5月。

军事科学院 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军事学术研究机关,科学研究机构。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中心,是计划协调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机关,是中央军委和总部从理论高度指导军队建设和作战的助手。基本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军事科学研究机构,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中心,是计划协调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机关,是中央军委和总部从理论高度指导军队建设和作战的助手。其基本任务是:进行军事基础理论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编修军队的条令、条例和其他有关的军事法规;为中央军委、总部决策提供战略性建议和咨询;做好全军的军事科研管理工作。通过创造性的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中央军委、总部决策服务,为军队建设、作战服务。成立过程: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臂章1956年9月,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总结古今中外的战争经验,编写合成军队的条令条例,探索现代建军和作战的重要问题,以适应国防现代化和未来作战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建立军事科学研究机关。12月,成立筹备委员会,由叶剑英负责筹建工作。1957年7月,中央军委确定军事科学研究机关的编制,设军事史、军事学术、军事技术3个学部和学术秘书处、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处、政治处、干部处、翻译处等部门,共316人。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正式命名。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科学条令部从训练总监部分出,成为军事科学院的组建基础。1958年3月15日,军事科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编制为大军区级,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叶剑英任院长兼政治委员。此后,组织编制几经调整,至1966年上半年,设有院办公室、政治部、院务部和战争理论、战术、战史、外国军事等4个研究部,以及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共有研究人员500余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军事科学院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科研工作一度处于停顿状态。1969年11月,全院人员被裁减3/4,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被撤销。1972年9月,重新调整编制,各研究部下设研究处;院办公室下设秘书处、资料处、管理处、卫生处、政治处和杂志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军事科学院逐步恢复和发展,全院工作人员达1000余人,组织编制又作过多次调整,设有计划指导部(后改称计划组织部)、政治部、院务部和战略、战役战术、军制、军事历史、外国军事、军事百科等研究部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军队政治工作、军事运筹分析等研究所,以及军事学术杂志社、军事科学出版社、军事图书馆等单位。1993年后的现行编制设有:科研指导部、政治部、院务部和战略、战役战术、军制、军事历史、外国军事、军事百科等研究部,以及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运筹分析等研究所,还有军事学术杂志社、军事科学出版社、军事图书资料馆等单位

北京空军空军指挥学院是一所中级指挥院校,担负着培养空军中高级指挥干部的任务。 院办刊物有《空军军事学术》、《外国空军军事学术》等。 建议你,写信就写北京市,空军指挥学院,空军军事学术杂志社收,肯定能收到。

空军航空杂志社副编审

《中国空军》杂志是空军部队惟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军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办,中国空军杂志社出版发行。《中国空军》拥有对我国空军部队采访的特权,以及军内多家军事研究、训练、宣传部门的信息支持。其次,还拥有一支独特的采编队伍和高水准的撰稿人(包括与战场“亲密接触”的飞行人员,高级指挥官及资深专家、教授)。保证了本刊的报道在深度及广度上的跨越,为读者提供真实、权威、全面的信息资源。。。。。。。。。。。。。本刊是中国空军惟一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军刊。其宗旨是:见证航空格局巨变 推介航空创新领域 权威解析国防信息 激情演绎航空历程探究航空成败得失 聚集航空焦点热点。

2016年11月1日至6日,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此届航展盛况空前,吸引了数十万人前往参观。珠海地处南海之滨,与其它省市相距遥远,那么,该航展何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就在上个月《知识就是力量》60周年纪念活动讲座中,国防科普专家傅前哨对“珠海航展”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跟随他的步伐一起感受历届珠海航展的发展进程和中国军机事业的发展盛况吧!     珠海航展是迄今为止,我国承办的影响最大的航展,其全称是“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由于这个博览会是在广东珠海举办的,因此,人们又将其简称为“珠海航展”。从1996年起至今,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由国家批准的、带飞行表演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会,珠海航展已成功举行了11届,到2016年11月刚好20年。珠海航展不仅是国际航空航天界进行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的平台,也是各国厂商和相关部门开展商贸洽谈的会场。它还是展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最新科技成果和军民用产品的一个重要窗口。珠海航展的优势是:靠海、居民少、馆内外面积大、净空条件好,可进行花样跳伞、特技表演、飞行展示。因此,我国新型航空航天产品,多选择在珠海航展上首展。回顾之前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二十多年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跳动的脉搏,可以明显观察到人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在装备技术方面不断前进、超越的步伐。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1996年11月在珠海举行。这届航展共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厂商参展,有96架中外军机、民机和直升机参展和飞行表演。展览面积7380平方米,签订了16个合作协议和商贸项目,交易额近20亿美元。首届珠海航展接待国内外观众高达70多万人次,中外新闻记者1500多人次。通过航展这个窗口,普通中国观众首次看到了许多过去秘而不宣的国产航空装备。第七届珠海航展2008年的第七届航展共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家厂商参展,不但全球航空巨头云集,还新添了许多新面孔,印、泰、爱、西等国首次参展。参展飞机60架左右。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珠海航展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稳步攀升。本届珠海航展的特点:一是中国空军首次以强大阵容集体亮相,全面参与航展的各项活动;二是首次单独设立了中国航空馆和中国航天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均以空前规模参展;三是进行飞行表演的军机以国产的型号为主。可以说,此届航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空军和陆航的歼8D、歼10、“飞豹”、轰油6、直8、直9、直11武装型等机型及新研制成功的L—15高教机等携手出席本届航展,可以说是中国新型军机集体亮相的一场盛典。歼10的精彩亮相,轰动全场。该机的列装,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终于赶上来了,已能“望其项背”了。第八届珠海航展35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架飞机及600多家厂商参加本次航展,打破了中国历届航展的纪录。布展面积扩大至3万平方米。签署的协议金额超过了865亿元人民币,比上届高出两倍,创历届航展新高。本届航展不同以往的特点:中国空军首次以主办单位的身份参展,共派出歼10、歼8F、歼轰7A、轰6H、空警200、运8、直8KA、直9WA等11型近20架飞机,以强大的阵容向观众展示我军装备建设成就,彰显人民空军综合作战能力的提升和捍卫祖国领空安全的坚定信心。亮点之一:八一飞行表演队携带新机型(歼10表演机)以新涂装亮相珠海,并为观众做了精彩的编队和特技飞行表演。亮点之二:L—15“猎鹰”LIFT教练机和“海鸥”300水陆两栖飞机刚刚诞生,便高调亮相珠海航展。前者于2010年10月26日首飞成功,距离11月16日珠海航展开幕式仅21天。后者于2010年11月10日举行了首飞仪式,距离珠海航展开幕日才6天。在航展期间,L—15“猎鹰”还天天升空,表演特技。纵观世界各国的航空博览会,这样的情况极为罕见。它说明了中国航空人对采用新技术发展先进飞机已成竹在胸,我国的航空事业快步前进,不断赶超,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十一届珠海航展由广东省政府、空军、中航工业、中国商飞、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主办,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电科、中电信、中航发协办,4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厂商参展。世界航空、航天、防务领域500强企业悉数亮相。参展飞机151架。中国未来的军机只有创新,才能超越!过去,我国的航空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望尘莫及的地位。歼10的诞生,说明国产的航空装备可以望其项背了。而歼20、歼31的问世,标志着已能与最强的对手同台竞技。下一步,我们必须实现超越,紧跟世界潮流转为引领世界潮流。这个变化,也许就从国产的第五代、第六代战斗机开始。编辑:胡小雨(傅前哨,中科院科普演讲团,空军航空杂志社副编审,全国优秀国防科普作家,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海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五里镇人

军级单位

1968年5月生,江苏阜宁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研究所研究员,海军大校军衔。

国家打捞“致远”舰办公室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全文如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人们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爱、自强的民族精神,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要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客。运用大众传媒、书刊影视、艺术表演和课堂教学,运用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运用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各地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国家要确定一批重点基地。”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甲午海战中“致远”舰打出了中国海军的威风,有进无退,誓死奋战,表现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致远”舰、邓世昌成为中国海军的典范,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英雄壮举和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为人民群众和年轻一代提供生动、真实的历史教材,经国家文物局[(96)文物文字第299号]批准成立了“中国黄海海战致远舰打捞筹备办公室”,打捞在甲午中日黄海海战中沉没的“致远”号等4艘战舰。我们打捞“致远”舰,兴建纪念馆是一项有着重大社会影响的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教材,让后人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继承先烈遗业,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强盛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一项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为此,我们倡议发起百家单位支持、百万民众签名的宣传活动。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的广泛支持与响应。在印发《倡议书》的彩色宣传品中,封面是“致远”舰和大幅邓世昌像,上写红字“打捞致远 爱我中华”。背面是从深蓝的大海中伸出一双大手,捧着一个一分的硬币,上面写着的红字是:中华民族每人献出一份爱,将“致远”舰打捞出来。1996年月12月18日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后,中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纷纷致函打捞办,支持打捞“致远”舰,兴建中国甲午黄海海战纪念馆。发函的单位有(以来函日期先后排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办公厅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共产党人事部直属机关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化学工业部直属机关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司令部编研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交通部海上救助打捞局国家海洋局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中国史学会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财贸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1997年3月,国家打捞办在北京举行了打捞“致远”舰招标会。来自全国的16个打捞单位前来接标,经过激烈角逐,江苏江阴澄西海洋特种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江阴澄西海洋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是我们国家很有名气的海上打捞企业,不仅有着先进的打捞设备,还聚集了一批全国有名的打捞专家。现场总指挥张智魁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人说:要写一部中国现代潜水打捞救生的历史,必须写上他的名字。张智魁,1938年参军,曾在聂荣臻麾下同日寇浴血奋战7年,1946年随部队进入东北,又同国民党军队打了4年仗,从一名战士一直到四野某部英雄团团长。当兵十几年,他身上负伤5处,至今颈上还留着弹片。1951年他奉命组建了中国海洋打捞公司,不久又担任了首任中国海洋打捞局局长。此后在他20多年的海洋打捞史上,曾亲自打捞和组织打捞了上千只船只,打捞总吨位达 50万吨。从 1959年“418”潜艇,至60年代“跃进”号万吨轮、70年代的日本沉船“阿波丸”,都是由他策划和组织打捞的。1996年轰动全国的打捞“中山”舰,打捞方案也是由他设计的。他是我国打捞方面最权威的专家。接标后,时年74岁的他担任了打捞“致远”舰现场总指挥兼专家小组副组长。打捞“致远”舰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切就绪,1997年4月 27日,张序三中将、柴勇军、张智魁率领着打捞“致远”舰先遣队员来到了大鹿岛。

空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1961年-1966年在大冶茗山古塘下、白石祠小学读书1967年-1970年在家务农、做木匠1970年12月入伍,在北京军区空军通县场站场务连任战士、文书、班长1974年8月-1976年9月在通县场站场务连任排长1976年10月-1981年12月在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独立团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宣传干事1982年1月-1983年5月在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独立团场务连任指导员,荣立过三等功1983年6月-1985年11月在北京军区空军宣传部任新闻干事,开始自修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新闻专业,荣立过三等功1985年12月-1989年12月在军委空军政治部《空军报》社任编辑、记者1990年1月-1995年10月在军委空军政治部《中国空军》杂志社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正团),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荣立过三等功1995年11月-1997年11月在军委空军政治部任新闻处长1997年12月-2000年12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军记者站任站长(副师职),空军大校,因连续推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荣立二等功2001年1月——至今,在军委空军司令部《空军军事学术》杂志任总编辑(正师职),同时为空军指挥学院军事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此外还兼多所地方大学兼职教授

彭东海,男,汉族,湖北大冶人,1953年12月12日出生在大冶茗山乡彭家堍。现任中国空军指挥学院教授、《中国空军》、《空军军事学术》《军嫂》等杂志总编辑、空军大校。

  • 索引序列
  • 军事学术杂志社美术副编审
  • 军事学术杂志社
  • 空军航空杂志社副编审
  • 海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 空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