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发布时间:

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世界军事、兵工科技

看哪方面的 军事理论方面的有军事科学院编的《军事学术》轻武器方面的有《兵器知识》等,陆军方面的有《坦克装甲车辆》等海军方面的有《舰船知识》等空军方面有《航空世界》《航模世界》等电子武器应用的有《电子对抗》等

不是。腹语是说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之后,将气息在腹腔调和,打在声带的特殊部位,声带被动震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但滕建群没有用。滕建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考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199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军事科学院任《外国军事学术》杂志编辑,后任总编。曾在海军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服役。1998-1999年获英国政府Chevening奖学金,在伦敦大学研究南亚政治与经济并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9月转业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6年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研究部主任,中国南亚学会理事。

1,滕建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考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199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军事科学院任《外国军事学术》杂志编辑,后任总编。曾在海军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服役。1998-1999年获英国政府Chevening奖学金,在伦敦大学研究南亚政治与经济并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9月转业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6年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研究部主任,中国南亚学会理事。2009年被评为研究员。2013年起任美国研究部主任,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兼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唐湘龙,1964年生,师大附中、台大政治学系、台大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资深新闻工作者,性格温柔敦厚,沉默寡言。现任《中国时报》特约专任主笔,飞碟电台「飞碟早餐」节目主持人。3,赖岳谦,台湾学者,法国巴黎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台湾实践大学副教授,兼任政治大学教授,曾任台湾亲民党发言人,国际情势专家。台湾名嘴中少有的睿智、务实、开明的学者,在国际情势研究领域业有专攻。4,张华,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博士。在《台湾研究》、《美国研究》、《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国内顶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时评百余篇。

海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五里镇人

军级单位

1968年5月生,江苏阜宁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研究所研究员,海军大校军衔。

国家打捞“致远”舰办公室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全文如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人们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爱、自强的民族精神,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要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客。运用大众传媒、书刊影视、艺术表演和课堂教学,运用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运用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各地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国家要确定一批重点基地。”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甲午海战中“致远”舰打出了中国海军的威风,有进无退,誓死奋战,表现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致远”舰、邓世昌成为中国海军的典范,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英雄壮举和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为人民群众和年轻一代提供生动、真实的历史教材,经国家文物局[(96)文物文字第299号]批准成立了“中国黄海海战致远舰打捞筹备办公室”,打捞在甲午中日黄海海战中沉没的“致远”号等4艘战舰。我们打捞“致远”舰,兴建纪念馆是一项有着重大社会影响的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教材,让后人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继承先烈遗业,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强盛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一项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为此,我们倡议发起百家单位支持、百万民众签名的宣传活动。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的广泛支持与响应。在印发《倡议书》的彩色宣传品中,封面是“致远”舰和大幅邓世昌像,上写红字“打捞致远 爱我中华”。背面是从深蓝的大海中伸出一双大手,捧着一个一分的硬币,上面写着的红字是:中华民族每人献出一份爱,将“致远”舰打捞出来。1996年月12月18日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后,中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纷纷致函打捞办,支持打捞“致远”舰,兴建中国甲午黄海海战纪念馆。发函的单位有(以来函日期先后排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办公厅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共产党人事部直属机关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化学工业部直属机关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司令部编研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交通部海上救助打捞局国家海洋局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中国史学会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财贸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1997年3月,国家打捞办在北京举行了打捞“致远”舰招标会。来自全国的16个打捞单位前来接标,经过激烈角逐,江苏江阴澄西海洋特种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江阴澄西海洋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是我们国家很有名气的海上打捞企业,不仅有着先进的打捞设备,还聚集了一批全国有名的打捞专家。现场总指挥张智魁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人说:要写一部中国现代潜水打捞救生的历史,必须写上他的名字。张智魁,1938年参军,曾在聂荣臻麾下同日寇浴血奋战7年,1946年随部队进入东北,又同国民党军队打了4年仗,从一名战士一直到四野某部英雄团团长。当兵十几年,他身上负伤5处,至今颈上还留着弹片。1951年他奉命组建了中国海洋打捞公司,不久又担任了首任中国海洋打捞局局长。此后在他20多年的海洋打捞史上,曾亲自打捞和组织打捞了上千只船只,打捞总吨位达 50万吨。从 1959年“418”潜艇,至60年代“跃进”号万吨轮、70年代的日本沉船“阿波丸”,都是由他策划和组织打捞的。1996年轰动全国的打捞“中山”舰,打捞方案也是由他设计的。他是我国打捞方面最权威的专家。接标后,时年74岁的他担任了打捞“致远”舰现场总指挥兼专家小组副组长。打捞“致远”舰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切就绪,1997年4月 27日,张序三中将、柴勇军、张智魁率领着打捞“致远”舰先遣队员来到了大鹿岛。

空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1961年-1966年在大冶茗山古塘下、白石祠小学读书1967年-1970年在家务农、做木匠1970年12月入伍,在北京军区空军通县场站场务连任战士、文书、班长1974年8月-1976年9月在通县场站场务连任排长1976年10月-1981年12月在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独立团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宣传干事1982年1月-1983年5月在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独立团场务连任指导员,荣立过三等功1983年6月-1985年11月在北京军区空军宣传部任新闻干事,开始自修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新闻专业,荣立过三等功1985年12月-1989年12月在军委空军政治部《空军报》社任编辑、记者1990年1月-1995年10月在军委空军政治部《中国空军》杂志社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正团),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荣立过三等功1995年11月-1997年11月在军委空军政治部任新闻处长1997年12月-2000年12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军记者站任站长(副师职),空军大校,因连续推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荣立二等功2001年1月——至今,在军委空军司令部《空军军事学术》杂志任总编辑(正师职),同时为空军指挥学院军事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此外还兼多所地方大学兼职教授

彭东海,男,汉族,湖北大冶人,1953年12月12日出生在大冶茗山乡彭家堍。现任中国空军指挥学院教授、《中国空军》、《空军军事学术》《军嫂》等杂志总编辑、空军大校。

军事学术编辑部

出生于湖北大冶茗山的彭东海早年读书不多。1970年参军前只念过5年小学,靠勤奋从战士、排长、作战参谋、宣传干事、连队指导员,一步步成为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中国空军》杂志执行主编、空军政治部新闻处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军记者站站长、《空军军事学术》杂志总编辑。他是有胆有识也有才的军中文人,敢不写将军只写无名英雄,而且还能让笔下人物从无名到有名直到鼎鼎大名,甚至全军全国家喻户晓,足见功力非凡。

1970年应征入伍,被选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恢复兵种后组建的第一支专机部队,历任学员、飞行大队空勤机组成员,经历了极严格的军事训练和行为养成。1978年被选调参加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丛书的编辑。次年经聂荣臻元帅和肖克将军主持的军事史编辑办公室推荐,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职攻读近代经济史专业研究生。此间接受黎澍、张侠等著名近代史专家的指导。学习期间正式出版和发表的近代经济史、近代战争史方面的著述近百万字。成为国内当时在近代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近代军事史料考证等研究领域知名的青年专家之一。尤其在近代海军海防史研究领域成果突出。1981年调任军委海军司令部军事学术研究室助理研究员。1982年参与组建《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撰委员会海军分编委编辑部,担任专职编辑兼撰稿人,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框架设计、条目撰写、书稿编辑全面工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全国数千名编撰人员中年纪最轻者之一。199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向个人颁发的“重要贡献荣誉证书”。1982-1984年间,在中央军委当时主持日常工作的杨得志、张爱萍、洪学智三位上将直接领导下,参与了中国国防经济学学科、中国国防发展战略学科的创立,为军队当时知名的中青年学术专家团队骨干成员之一。1984年10月,参加了当时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防科工委军转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论证规划工作,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以及中国西部地区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调整编制总体方案。期间与当时军队各有关单位集合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李殿仁(总参谋部)、熊光楷(总参谋部)、金朱德(国防科工委)、曾光军(解放军报社)、陈小鲁(总参谋部)、张胜(总参谋部)、章沁生(北京军区)、尹斌(北京军区)、王东(总后勤部)、陈小工(国防大学)、周伯荣(国防大学)、徐光裕(防化兵学院)、常梦雄(国防科工委)、陈知涯(总参谋部)、秦朝英(军事科学院)、李炳彦(解放军报社)、兰鲁敏(军事科学院)、蔡晓洪(总政治部)、罗海曦(国防大学)等人一道,围绕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对军队支持国家改革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其主持研究和执笔完成的重要规划性文件中,运用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边际经济学和统筹学的理论,深入研究和论证了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技术、能力“外溢”的可行性,提出了对当时分布于十多个国防工业、科技部门尤其是三线国防基地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实力进行“要素重组、序列重整”,实现国防综合能力“军转民”,完成“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战略调整等系列政策建议,目标在于降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引进成本,突破外部国际环境的政治压力,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避开国际政治和资本力量的制约,确保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安全。由于在上述发展战略理论和中长期规划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1985年破格晋升军事科学研究员学术职务,成为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领域最年轻的国防发展战略学科、国防经济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同年,破格提拔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办公室副主任,奉命参与组建全军首个对国际开放的战略研究咨询机构——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1985年起,担任军委、外交部、国家安全部、海军、国家海洋局联合领导下的国家海洋方向安全与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人,主持了1985-2000年国家海洋方向国际关系和策略的研究与制定,担任《2000年的中国国防》中长期规划办公室海军规划组负责人。曾直接参与了中国海军进取南沙群岛、开赴南极建长城站、游弋和出访南亚五国、建设精干顶用的强大海上力量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与军事行动的决策过程。同年出任国防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并以国防经济学会学术带头人之一的身份,当选中国40岁以下经济学家最高级别的组织——青年经济学会的理事。1986年夏被中国军事外交和国际军事学术交流的权威机构——中国国际战略学会聘为首批高级研究员。1986年秋通过军队组织推荐和单独考试,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职攻读宏观经济运行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接受重点培养。1988年5月被授予海军中校军衔。1990年3月申请退出现役。

海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电话

军级单位

我国领土总面积世界排名居第三。陆地面积约 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北纬41度到北纬81度49之间,领土略呈长方形,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北部,领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是前苏联总面积的76.3%,横跨11个时区,北部领土36%在北极圈内。)、加拿大(加拿大幅员辽阔,领土面积约为面积为9984670平方公里。而总人口只有2900万,其中华人约占7%,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参看:《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防资讯网、新华网、世界地理杂志、中国网。

台湾一家出版社的两本杂志还不错:《知兵堂战场月刊》和《知兵堂突袭杂志》。这两本杂志都是写实类杂志,内容非常深入,专业。不过大陆,好像只有电子版杂志,可以在iphone和ipad上看,效果不错!

一般都是 国防大学的教授 或 军事类杂志的主编 一般是大学学历 主要是个人爱好 或 报考军事类的大学 考军校

  • 索引序列
  • 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 海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 空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
  • 军事学术编辑部
  • 海军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