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下载百度云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下载百度云

发布时间: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下载百度云

1、《〈晋书〉校点志疑》,《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1999年第2期。2、《传国学之真谛——〈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3、《敦煌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光明日报》1999年7月2日;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4、《〈全汉赋〉疑误辨证》,《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5、《汉魏六朝语词研究考论》,《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6、《〈搜神记〉校勘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7、《耄耋之年创辉煌—-记三礼学家钱玄先生》,《书与人》2000年第1期。8、《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业——徐复先生主要著作述评》,载《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之《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9、《创新的精神 实证的方法》,中华书局《书品》2000年第4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10、《此生原为读书来——记周勋初教授》,《书与人》2000年第5期。11、《旷世之作 历久弥新——〈洪诚文集〉简介》,《新华日报》2000年10月10日。12、《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又收入《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3、《庄子》文论选注,3万余字,收入郭丹主编《先秦两汉文论全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4、《读书之门径 治学之津梁——读〈清人别集总目〉献言》(与徐复先生合撰),《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又收入《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5、《〈汉书·五行志〉考论》,《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又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历史文献研究》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史记〉新整理本刍议》(二人署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又载《史记论丛》第一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单独署名。17、《挖掘历史资源 开拓发展空间——由〈老苏州·百年历程〉说起》,《出版参考》2002年第18期。18、《南京图书馆所藏〈三国志〉版本简论》,“首届《三国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复旦大学),后发表于《古籍研究》2003年第1期。19、《〈史记〉三家注音切疑误辨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20、《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校读札记》,“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后部分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21、《〈史记〉校点本讹误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22、《〈史记〉整理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23、《〈史记·八书〉校读札记》(二人署名),收入马景仑、薛正兴主编《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4、《皇皇巨著 巍巍范公——评〈范仲淹全集〉》,《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5、《试论〈史记〉校勘的原则》,《古籍研究》2005年上卷,安徽大学出版社版。又收入《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26、《中国书院志及其学术价值》,《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又收入卞孝萱、徐雁平编《书院与文化传承》,中华书局2009年版。27、《赋学文献与〈历代赋汇〉》,《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1期。又收入《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28、《〈史记〉正文校议》(第一作者。二人署名),中华书局《文史》2006第3期。29、《一代宗师徐复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6年第6期。又修改后发表于《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30、《试论黄宗羲的创新精神》,收入《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31、《校点本〈史记〉标点问题举隅》,收入《史记论丛》(第四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2、《〈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出版及其意义》,收入《王阳明的世界——王阳明故居开放典礼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33、《论章黄之学对国学研究的贡献》,“第五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二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34、《史记校点补遗》,《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35、《乐把金针度与人——试论叶圣陶先生的出版思想》,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会议论文(2007年11月,南京),《江苏民进》2008年第1期。民进中央网站全文转载。36、《评〈王念孙王引之评传〉》,中华书局《书品》2009年第4期。37、《海峡两岸〈史记〉整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六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三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8、《道德文章、山高水长—记钱玄先生》,《经学研究论丛》第十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9年版。39、《〈汉书〉校读拾遗》,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0、《〈水经注校证〉校读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1、《〈史记〉整理研究与辞书编纂》,“《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年7月,山西),收入《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42、《四史学》3万多字,收入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凤凰出版社2010版。43、《段玉裁著述及其版本考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收入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赖永海主编的《宏德学刊》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44、《试论张文虎〈史记札记〉的文献价值》,《史记论丛》(第六集),华文出版社2011年版。45、《〈项羽本纪〉校释汇证》,《项羽研究》(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46、《百衲本史记前言》,载广陵书社2011年版《百衲本史记》卷首。47、《〈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的出版及其意义》,中华书局《书品》2012年第5期。48、《怀念“学者编辑”薛正兴先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2年第5期。49、《〈史记〉局本吸收王念孙〈史记杂志〉成果之研究》,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提交论文。(浙江大学)50、《〈水经注校证〉校读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2012年西华师范大学等主办“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51、《王念孙〈史记杂志〉平议》,《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52、《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训诂学与民族民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二次理事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53、《论段玉裁校勘学之特色》,南京大学等举办的“经学与中国文献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韩非子全译》(韩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_zPIEMfxbCgw 提取码: ew36     书名:韩非子全译作者:韩非译者:张觉豆瓣评分:0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1995-03页数:116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觉:男,1949年3月生于江苏省太仓县茜泾乡。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1984年底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训诂学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韩非子导读》、《商君书、韩非子》(点校)、《白话搜神记》。此外,还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辞书研究》、《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学术研究》、《东岳论丛》、《东南文化》等62种刊物上发表了各种文章136篇。通讯处:200433上海市7809信箱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百度云下载

《韩非子全译》(韩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_zPIEMfxbCgw 提取码: ew36     书名:韩非子全译作者:韩非译者:张觉豆瓣评分:0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1995-03页数:116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觉:男,1949年3月生于江苏省太仓县茜泾乡。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1984年底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训诂学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韩非子导读》、《商君书、韩非子》(点校)、《白话搜神记》。此外,还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辞书研究》、《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学术研究》、《东岳论丛》、《东南文化》等62种刊物上发表了各种文章136篇。通讯处:200433上海市7809信箱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百度云

1、《〈晋书〉校点志疑》,《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1999年第2期。2、《传国学之真谛——〈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3、《敦煌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光明日报》1999年7月2日;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4、《〈全汉赋〉疑误辨证》,《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5、《汉魏六朝语词研究考论》,《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6、《〈搜神记〉校勘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7、《耄耋之年创辉煌—-记三礼学家钱玄先生》,《书与人》2000年第1期。8、《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业——徐复先生主要著作述评》,载《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之《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9、《创新的精神 实证的方法》,中华书局《书品》2000年第4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10、《此生原为读书来——记周勋初教授》,《书与人》2000年第5期。11、《旷世之作 历久弥新——〈洪诚文集〉简介》,《新华日报》2000年10月10日。12、《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又收入《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3、《庄子》文论选注,3万余字,收入郭丹主编《先秦两汉文论全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4、《读书之门径 治学之津梁——读〈清人别集总目〉献言》(与徐复先生合撰),《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又收入《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5、《〈汉书·五行志〉考论》,《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又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历史文献研究》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史记〉新整理本刍议》(二人署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又载《史记论丛》第一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单独署名。17、《挖掘历史资源 开拓发展空间——由〈老苏州·百年历程〉说起》,《出版参考》2002年第18期。18、《南京图书馆所藏〈三国志〉版本简论》,“首届《三国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复旦大学),后发表于《古籍研究》2003年第1期。19、《〈史记〉三家注音切疑误辨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20、《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校读札记》,“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后部分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21、《〈史记〉校点本讹误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22、《〈史记〉整理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23、《〈史记·八书〉校读札记》(二人署名),收入马景仑、薛正兴主编《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4、《皇皇巨著 巍巍范公——评〈范仲淹全集〉》,《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5、《试论〈史记〉校勘的原则》,《古籍研究》2005年上卷,安徽大学出版社版。又收入《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26、《中国书院志及其学术价值》,《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又收入卞孝萱、徐雁平编《书院与文化传承》,中华书局2009年版。27、《赋学文献与〈历代赋汇〉》,《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1期。又收入《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28、《〈史记〉正文校议》(第一作者。二人署名),中华书局《文史》2006第3期。29、《一代宗师徐复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6年第6期。又修改后发表于《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30、《试论黄宗羲的创新精神》,收入《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31、《校点本〈史记〉标点问题举隅》,收入《史记论丛》(第四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2、《〈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出版及其意义》,收入《王阳明的世界——王阳明故居开放典礼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33、《论章黄之学对国学研究的贡献》,“第五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二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34、《史记校点补遗》,《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35、《乐把金针度与人——试论叶圣陶先生的出版思想》,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会议论文(2007年11月,南京),《江苏民进》2008年第1期。民进中央网站全文转载。36、《评〈王念孙王引之评传〉》,中华书局《书品》2009年第4期。37、《海峡两岸〈史记〉整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六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三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8、《道德文章、山高水长—记钱玄先生》,《经学研究论丛》第十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9年版。39、《〈汉书〉校读拾遗》,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0、《〈水经注校证〉校读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1、《〈史记〉整理研究与辞书编纂》,“《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年7月,山西),收入《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42、《四史学》3万多字,收入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凤凰出版社2010版。43、《段玉裁著述及其版本考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收入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赖永海主编的《宏德学刊》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44、《试论张文虎〈史记札记〉的文献价值》,《史记论丛》(第六集),华文出版社2011年版。45、《〈项羽本纪〉校释汇证》,《项羽研究》(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46、《百衲本史记前言》,载广陵书社2011年版《百衲本史记》卷首。47、《〈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的出版及其意义》,中华书局《书品》2012年第5期。48、《怀念“学者编辑”薛正兴先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2年第5期。49、《〈史记〉局本吸收王念孙〈史记杂志〉成果之研究》,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提交论文。(浙江大学)50、《〈水经注校证〉校读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2012年西华师范大学等主办“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51、《王念孙〈史记杂志〉平议》,《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52、《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训诂学与民族民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二次理事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53、《论段玉裁校勘学之特色》,南京大学等举办的“经学与中国文献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下载百度云

《五对照检字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6万字)《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汇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29万字)《中古虚词语法例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4万字)《训诂类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万字)《中古文献语言论集》 (巴蜀书社,2000年版,30万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40万字)《坐禅如斯》(山西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共45万字,董志翘等三人译,排名第二)《中古近代汉语探微》中华书局2007年版,ISBN:978-7-101-05840-6;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古文献语言论集》巴蜀书社2000年版,ISBN:7-80659-071-4,获第四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ISBN:7-8-643-575-1,获第五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文献学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董志翘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60馀篇,计120万字;翻译论文7篇,计5万字。现举其要目如下(未特别注明者,均独立完成):《郭璞训释中的“轻重”“声转”“语转”》 (《中国语文》1980年6期)《试论郭璞注释的成就》(《江苏师院学报》1980年4期)《〈范文正公集〉读后》 (《书评》1980年4期)《从“通感”谈到“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教学与研究》1980年6期)《也谈“旋其面目”》 (《学术研究》1981年3期)《“君既若见录”考》 (《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9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一) (《江苏师院学报》1981年4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二) (《苏州大学学报》1982年1期)《释“兮”》(《学术研究》1982年5期)《“名词动用”今译时的对应规律》 (《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6期)《再说“很如羊”》(《语言文学》1983年4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三)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4期)《“狗马病”辨》 (《学术研究》1984年1期)《〈汉书〉拾诂》 (《活页文史丛刊》总171期)《高师协编本〈古代汉语〉有关问题的商榷》 (《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2期)《“然疑”释义》 (《中国语文》1984年4期)《名词使动用法的两种情况》 (《中学语文》1984年1期)《释“可得”“可得而”》 (《中学语文》1984年8期)《略论古籍整理中训诂学知识的运用》 (《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脚”有“足”义始于何时》 (《中国语文》1985年5期)《“叹惋”新解》 (《中学语文教学》1985年12期)《“挥霍”释义》 (《学术研究》1986年6期)《“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别解》 (《语文知识》1986年4期)《〈汉书〉旧注辨证》 (《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4期)《借物表意--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修辞学习》1986年5期)《中世汉语的三类特殊句式》 (《中国语文》1986年6期)《训诂三题》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7年1期)《也说“治”》 (《中国语文》1987年3期)《读书琐记》 (《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1期)《从出土战国文字材料看“隶变”》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7年4期)《〈资治通鉴〉标点疑误》 (《古汉语研究》1988年1期)《古文献中多音节同义复词》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1期)《〈盐铁论〉诂训拾疑》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2期)《〈史记〉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8年5期)《训诂札记》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3期)《〈汉书〉旧注辨证》(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2期)《“〈庄子杂篇〉旧注辨证”之辨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3期)《〈太平广记选〉语词训释商兑》 (《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3期)《“而弃规矩”臆解》 (《文学遗产》1989年1期)《中世汉语“被”字句的发展及衍变》 (《河南师大学报》1989年1期)《校点本〈汉书〉标点举误》 (《古汉语研究》1989年3期)《〈汉书〉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9年1期)《魏晋南北朝词语溯源》 (《中国语文天地》1989年6期)《“佝偻承蜩”与古人的食蝉习俗》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9年7期)《〈五灯会元〉语词考释》 (《中国语文》1990年1期)《〈汉书〉校点赘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2期)《〈史记〉校点疑误》(续) (《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2期)《〈辞源〉(修订本)书证刍议》 (《辞书研究》1990年4期)《中华版古籍标点献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1期)《中古汉语虚词选释》 (《古汉语研究》1992年1期)《〈宋高僧传〉语词札记》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3年第35号)《试论古汉语词汇与日本语词汇的比较研究》(日本《花园大学社会福利学部研究纪要》创刊号1993年)《〈太平广记〉语词拾诂》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宋高僧传〉标点献疑》(日本《花园大学研究纪要》1993年第25号。全文收入日本《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35号,1993年版)《无著道忠的学术贡献》(译)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中日友好千家诗》叙、后记(译) (学林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太平广记〉语词考释》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4年第36号)《〈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の言语》(日本《佛教史研究》1994年第37卷第1号。全文收入《日本史学年次别论文集》1994年版)《明代拟话本小说〈型世言〉语词例释》 (《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4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语言研究》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2号,1995年)《白居易诗的口语表达》(译)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一)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3号,1996年)《关于近代汉语词语的几点思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6年第38号)《〈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5期)《评介两部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新著》 (《学术集林》 总第9卷,1996年)《〈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二)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4号,1997年)《〈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疑难词语考释》 (北京大学《唐研究》第3卷,1997年)《近代汉语指代词札记》 (《中国语文》1997年第5期)《敦煌文书词语考释》 (《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再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 (《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三)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5号,1998年)《评〈行历抄校注〉》 (《学术集林》总第13卷,1998年)《也论中古汉语词汇的溯源问题》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1998年)《〈洛阳伽蓝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语料价值》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汉语大词典〉阅读散记》 (《语言研究》1998年第2期)《〈高僧传〉校点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试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词汇特点 及其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地位》(《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切韵〉音系性质诸家说之我见》 (《川东学刊》1999年第1期)《说“椅”、“椅子”》 (《语文建设》1999年第3期)《“指的”“指适”“指实”“诣实”探义》 (《辞书研究》1999年第3期)《读李维琦先生近作〈佛经续释词〉》(董志翘、陈文杰) (《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2期)《〈唐五代语言词典〉读后》(张永言、董志翘) (《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敦煌文书语词杂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9年第41号)《〈高僧传〉语词通释》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1999年)《敦煌文书词语琐记》 (《敦煌研究》1999年第4期)《评〈宋语言词典〉》 (《辞书研究》2000年第1期)《〈高僧传〉校点商榷(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 《太平广记》词汇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笺 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基金项目《高僧传》校注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中古汉语语料库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中古汉语研究型语料库” (08BYY0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

《韩非子全译》(韩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_zPIEMfxbCgw 提取码: ew36     书名:韩非子全译作者:韩非译者:张觉豆瓣评分:0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1995-03页数:116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觉:男,1949年3月生于江苏省太仓县茜泾乡。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1984年底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训诂学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韩非子导读》、《商君书、韩非子》(点校)、《白话搜神记》。此外,还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辞书研究》、《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学术研究》、《东岳论丛》、《东南文化》等62种刊物上发表了各种文章136篇。通讯处:200433上海市7809信箱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百度云下载

《韩非子全译》(韩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_zPIEMfxbCgw 提取码: ew36     书名:韩非子全译作者:韩非译者:张觉豆瓣评分:0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1995-03页数:116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觉:男,1949年3月生于江苏省太仓县茜泾乡。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1984年底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训诂学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韩非子导读》、《商君书、韩非子》(点校)、《白话搜神记》。此外,还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辞书研究》、《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学术研究》、《东岳论丛》、《东南文化》等62种刊物上发表了各种文章136篇。通讯处:200433上海市7809信箱

  • 索引序列
  •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下载百度云
  •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百度云下载
  •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百度云
  •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下载百度云
  •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百度云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