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

发布时间: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

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 、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学术旨趣及学术造诣主要体现在国际私法学、国际商事仲裁等领域,学术著述主要包括: 1.“国际私法中的识别问题比较研究”,载《现代法学》1999年6期,中文核心期刊。2.“国际私法的融通性与民族性论纲”,载《云南法学》2000年1期(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为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3.“从国际私法评法理学的两个问题”,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3期,中文核心期刊。4.“美国总统弹劾制度与法治”,载《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核心期刊。5.“宪法框架、法律程序及其法治理念——对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介绍和分析”,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专刊,核心期刊。6.“中国国际私法重构的几个问题”,载《云南法学》2001年1期。7.“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 8.“‘法亦为国际社会主流意志的体现’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9.“西部开发中利用外资的几个问题之宏观透析——以WTO的相关法律制度为基准”,载《法学家》2001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10.“涉外仲裁裁决执行制度之评析”,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11.“关于仲裁条款独立性的两个问题”,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12.“仲裁条款的独立性问题”,载《现代法学》2002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为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13.“仲裁程序法的适用及中国实践”,载《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14.“国际私法行为方式上的‘有效原则’及其法理分析”,载《云南法学》2002年第3期。15.“学说与判例的法渊源地位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16.“错误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识别与补救”,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8期,中文核心期刊。17.“21世纪与中国法治”,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18.“构建有扩张力的知识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西南政法大学项目,获该年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19.“从立命馆大学的教学管理看我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于2004年赴日交流后,向学校提交的教改论文。 20.“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变革论”,教育部法学专业指导委员会2004年会(海南)提交的论文,获校2005年教学考研成果二等奖。 1.《国际私法基本问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清华大学法学院指定国际法学研究生必读书目。2.《中国涉外仲裁裁决制度与学理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3.、《法理宪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合著),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 1.《国际私法》(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2.《国际私法学》(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版。3.《国际私法》(副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管理实用全书》(工具书,参编),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5.《国际私法》(参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1.1999.1月——9月,独立承担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研究项目《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研究》。2.2001年5月——2004年4月,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海峡两岸商事仲裁制度比较研究》,为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3.2004年1月——2004年10月,参与国家立法机关委托项目《民法典》草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部分起草、立法论证、专家草案。2005年3月——2005年10月,参与外交部委托项目“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关于管辖权排他性选择条款的公约》”的论证和提供专家意见。2005年6月——2006年5月,主持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入世过渡期后重庆农业发展策略研究》。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际体育仲裁研究》。 1.载于核心期刊《现代法学》1999年6期的“国际私法中的识别问题比较研究”,于2000年10月24日获得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优秀奖。2.2004年12月的项目“构建有扩张力的知识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获得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3、教研论文“高校法学教育与目标与课程设置变革论——对西南政法大学与日本立命馆大学之比较考察”获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刑法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3届,310人;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2届,310人;犯罪学,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2届,480人;经济刑法学,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1届,90人。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或指导研究生人数模拟法庭教学,5届,210人;毕业论文,4届,43人;学生实习,4届,45人。 研究生,8人。三、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主要著作及学术论文《共犯与身份》,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非法拘禁罪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独著。“职业禁止”中的“刑罚”的理解,《检察日报》2015年9月7日版,独撰。多元文化社会中文化冲突型违法性认识错误及其处理。《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一作者。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缩写),《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一作者。犯罪学课程教学改革(缩写),《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独撰。刑法身份的功能建构—以共犯与身份问题为中心,《贵州职业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独撰。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均衡原则与法条竞合之特别关系,《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2期,第一作者。自杀关联行为的刑法应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独撰。刑法法条竞合之特别关系的法律适用,《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3期,独撰。共犯与积极身份之逆向命题的规范分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3期,独撰。非法拘禁罪之共犯与身份问题探究,《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独撰。非法拘禁罪之结果加重犯的规范化诠释,《贵州职业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撰。共犯之处罚根据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独撰。比较法视野下的共犯与消极身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撰。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共犯与消极身份,《刑法论丛》,法律出版社2010年,独撰。比较法视野下的法条竞合,《刑事法探究(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独撰。法条竞合的本质、定位与功能,《兰州学刊》2009年第6期,独撰;论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对象,《天津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独撰。刑法学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承继或废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2期,独撰。比较法视野下的法条竞合 ,《刑事法探究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独撰。成都市街面犯罪调查报告,《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2期,独撰。虚报注册资本罪立法论中的基本问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独撰。在法学教育中实践互动式教学法,《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反思与实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独撰。四、主要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犯罪学》,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分享课,2013-,主持。《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机制》,四川省交警总队委托项目,2013-,主持。《民间融资的刑法规制》,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2-,主持。《走出法条竞合的迷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2-,主持。《中国刑法语境下法条竞合论的构建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主研。《定罪视野下犯罪成立要件确定机制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主研。《成都市街面犯罪调查》,成都市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2008,主持;《刑事法学阶梯式一体化第二课堂新探索》,四川师范大学校级教改课题,2007-2008,主持。《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社会抗制》四川师范大学校级课题,2005-2009,主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犯罪及其控制对策》,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课题,2004-2007,主研。五、获得的主要荣誉/表彰/奖励2015年:获司法部“嘉奖“。2014年:入选“双千计划”,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2014年:《共犯与身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西部基层职业技能型法律人才1234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13年:《犯罪学》,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教育部。2012年:《西部基层职业技能型卓越法律人才1234培养模式》,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首届成都市高校法学院模拟法庭巡回赛”最佳指导老师奖,成都市高校法学院联合。2005年:优秀课堂教学奖,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在法学教育中实践互动式教学法》,优秀教改论文,四川师范大学。

2020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嘿嘿,我们也有啊。哎,抄抄那个精神就行,或者心得体会

先看看新闻及相关信息了解一下具体会议内容,在后在去百度文库里找找类似的文献就可以了

主要是教育改革方向的问题。教改文章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论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这是由于教学及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不同,逻辑推理及其研究成果的不同,各种教学论文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教改论文的写作内容主要是教育改革方向的问题,很多教师吐槽教改论文非常的难写,确实因为教改论文只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写出来,并且只有资历比较深的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需要后辈学习的,教改论文也是单位比较重视的。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获奖

------------记十七中数学教研组在上期期末“十一校”数学联考中,数学组成绩优异,初一年级数学平均分位于“十一校”第一,高二理科数学平均分位于“十一校”第二,高一年级数学位于“十一校”第三。成绩的背后,是数学组全体老师努力奋斗,团结协作的身影。为了促进本组教师快速地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使每一位数学组教师增强竞争意识,掌握一生受用的本领,数学教研组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即“爱心”“信心”“虚荣心”。首先是“爱心”,它是让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外部动力,教师只要有了爱心,才会有公平心,包容心,平常心,责任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的感情,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力求让所有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第二是“信心”,教师首先要自始至终保持充足的信心,这对学生是一种精神感染,它能为学生建立信心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师努力拼搏的精神也是学生坚持学习的精神支柱。再次是“虚荣心”,教师要有争第一的荣誉感,不论一个班的基础如何,经过师生的三年努力,目标应只有一个 :“十一校”第一,引发学生间的良性竞争,用心培养和打造尖子生,辅导后进生,带动中等生,每个人在成绩方面都要有争强好胜心。 首先,针对学生的现状,使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用心思考学生现状、用心思考教材、用心思考考纲、用心思考作业的布置、用心思考中、高考的变化趋势,是平时年级备课组备课研讨的重点之重。组上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互通教情和学情,及时总结一周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教的知识和方法能理想地过手,充分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对称性。另外,努力做好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上课人所在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设计好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然后全组参与学习和讨论,并加以修改,课后进行全组认真地总结经验和不足,研讨课一方面展现教师个人的知识传授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本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改进。同时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市上和兄弟学校的教学教研,定时定量听七中网班的数学课。 努力培养青年教师和树立本组的骨干教师,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青年教师要跟踪听课,并每期至少要上一次全组的过关课,骨干教师必须每期上一次教学示范课,有利于同事间的共同发展。十七中英语教研组 成都市模范班组—成都十七中英语教研组英语教研组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集体,组内19名教师担负着学校高、初中六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和9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英语组的全体老师爱岗敬业,博学爱生,教书育人,以优秀的团队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使英语组成为学校里教学成绩优异、教研成果显著、思想和业务水平过硬的先进集体。英语组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级立项课题《教师人格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市级立项课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校级立项课题《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英语组教师在投身课改和撰写教学论文方面十分踊跃。近几年来,组内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中国教改研究编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成都市教科所评选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5篇;成都市外语学会评选优秀论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颁发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2篇。此外,教师们在各种英语专业报刊杂志上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英语教研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英语竞赛的成绩也非常突出:在教科所组织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2001年获得成都市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2002年获得全国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成都市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2003年获得全国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成都市一等奖6名,二等奖1名。2004年获得全国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成都市一等奖4名,二等奖2名。学校英语中考、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一直稳步上升,名列前茅,各年级英语成绩在同类学校联考中,成绩喜人。 “押中2005年高考作文”—高2005级语文备课组语文教学应遵循这样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跟时代步伐,让语文绽放人文光彩。我们高2005级语文备课组本着这样的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着。 解读文章,与大师对话,构建精神家园课本和读本选编了不少中外佳作名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充分解读文本。例如,我们在教学模块“走进自然怀抱”“体悟人生情结”“倾听大师声音”的学习中,引领学生追随大师们一起“听冷雨”、“别康桥”、寻访“石钟山”、“与天地精神往来”,了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自然观、宇宙观。如在《敬畏自然》、《兰亭集序》中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明白人生苦短与珍爱光阴;在苏轼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感受乐观与放达;在《报任安书》与《苏武传》中淬砺生命的执著与气节;在“哀民生之多艰”的太息中感受屈原拳拳的报国之心;在《张衡传》中景仰这位古代科学家“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性”的儒雅风范……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向美向善,追求梦想,培养健全人格,构建精神家园。关心时政, 解读真善美, 共寻鲜活素材语文课怎能只教给学生划分段落层次,生硬地解剖名篇佳句呢?要让学生诗意地栖息于凡俗世间,只有为其塑造一颗高尚灵魂,让他拥有丰富的内心精神生活。高尚灵魂从哪里来,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来,从真切的人生体验来,从先贤的真知灼见中提炼而来……我如是告诉学生。让精神穿越时代长空的牛玉儒,创造奇迹的钢铁军人梁万俊,不断超越永不言败的飞人刘翔……一个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一件件真切而动人的事迹,成了我们师生共同的话题,让学生明白──高尚的灵魂铸就在真切的言行中。苦行僧式的布道者徐本禹,天使般的李丹,行者尚立富,理想者马骅……这些用高尚心灵丈量脚下土地的体验者,是我们时代的精英,他们凭借责任和良心,持之以恒地做着我们都能做的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久久的震颤和回响。从他们身上,我们领悟了感恩的价值,辨认出一种近乎固执的守望情绪,体验到久违的感动,感受到了心灵的复苏,激发对自由的渴望,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场冰与火的洗礼、一次心灵的穿越。他们让学生明白,这个社会再也不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了。高尚的灵魂永远屹立在时代的巅峰!语文课堂怎能离开社会生活孤寂地存活呢?苍白的说教、机械的问答、毫无情感的诵读,教师如在荒野中的嚎叫……这些让人生厌的教法早应该被埋葬。语文课应是鲜活的、时尚的,永远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014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9周年,针对日本政府和德国政府在面对历史时所采取的迥然不同的态度,各大媒体乃至全世界对“忘记与记住”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我们和学生也加入了其中,并果断地把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作文题命为“忘记与记住”。目的是要学生反思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政,关注自身的成长。此话题宏观地说,对整个民族的成长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微观地看,有助于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宽容、大度。忘记什么、记住什么,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和认识论。通过此作文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若能忘记那些应该忘掉的和可以忘掉的,铭记那些必须牢记的,才可以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放下包袱,轻装前进。2014年的高考作文“忘记与铭记”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另一种意境:忘记押中作文题的短暂的惊喜和学生们兴奋的笑脸,铭记“以人为本、素质至上、关注社会热点、与时俱进”的理念,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精髓。

教学质量良好,从重点率可看出。学费为21000/年。午餐,晚餐都有,均为3菜一汤,两荤一素,吃饱为止(动作快可以吃5样菜,周5有炸鸡)学校不大,人少。有一个操场,一个泳池,一个体育馆,一群教学楼,一群宿舍,一个食堂,一个小卖部,两个花园,两个停车场。楼层低的秋天能闻到桂花香。

成都西川中学位于成都市区广福桥街的肖家河畔,毗邻武侯区政府、扬名中外的武侯祠,校园环境 优美,建筑独具欧式风格,现代教育设施完备。   西川中学是一所由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都市教育局直接管理、以寄宿制为主的民办普通完全中学   ,是四川省数学会唯一的中学数学教改实验基地、四川大学留学预备教育基地、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   学校。学校现有30个班,初中一二三年级各十个班,在校学生1500人左右,教职工109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39人。   学校自2000年创办以来,立足成都市区、面向全省和全国招生。学校坚持独特的办学定位---初中   着重面向“四、七、九”和本校;坚持“小规模、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崇尚精品、追求一   流”的办学理念。八年来骄人的办学业绩,赢得了教育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了成都市有口   皆碑的好学校。   学校遵循戴高龄校长“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三体”教   育思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性发展,“启迪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之智慧,奠定学生今日   和未来发展之基础”。学校以“诚实、勤奋、乐群、健康”作为校训,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   会合作、学会创造”作为学生的成才目标,倡导“民主平等的求真精神,严谨求实的学术风范,精益   求精的工作作风,崇尚卓越的目标追求”。在教育教学中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整体与个体   并重,在中心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带动下,学校实施分   层推进、分类指导、文理和谐发展、强化数学和外语的教育策略。西川中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师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爱生敬   业、勤奋务实、具有团队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五年来我校有4位教   师获得了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有27人,四川省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   成都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成都市德育标兵、武侯   区优秀青年教师,武侯区教育功臣等荣誉称号。我校青年教师还多次获得成都市   、四川省中小学教学技能比赛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在课题研究方面我校教师   取得了丰硕成果:3个国家级课题顺利结题,1个国家级、2个省级在研课题正在做   总结提炼工作,共有100多篇教改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多篇教改论   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西川中学的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关爱帮助每一位学生   ,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都西川中学位于成都市区广福桥街的肖家河畔,毗邻武侯区政府、扬名中外的武侯祠, 西川中学是一所由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都市教育局直接管理、以寄宿制为主的示范性私立中学,是四川省数学会唯一的中学数学教改实验基地、四川大学留学预备教育基地、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 学校。学校现有28个班,在校学生1260多人,教职工109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27人。同时,老师们的教学质量都是有目共睹的,该校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是省内一所知名的名校,现任校长为张朝中。

2020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题目

什么样的课题?原创我帮忙,附带检测报告。

可以联系我 私

数学试题设计与素质教育 Design and quality education mathematics questions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 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

2020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题目及答案

阿四大四大四大四大四大

目前解题技巧类的不新颖了,关于教改和养成理念方面的较好。初一的论文重点放在学生习惯的培养上,虽然是老问题,但是写的前卫点,还是很吸引人的。我给你建议一个标题,你自己准备素材和内容吧。《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记十七中数学教研组在上期期末“十一校”数学联考中,数学组成绩优异,初一年级数学平均分位于“十一校”第一,高二理科数学平均分位于“十一校”第二,高一年级数学位于“十一校”第三。成绩的背后,是数学组全体老师努力奋斗,团结协作的身影。为了促进本组教师快速地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使每一位数学组教师增强竞争意识,掌握一生受用的本领,数学教研组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即“爱心”“信心”“虚荣心”。首先是“爱心”,它是让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外部动力,教师只要有了爱心,才会有公平心,包容心,平常心,责任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的感情,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力求让所有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第二是“信心”,教师首先要自始至终保持充足的信心,这对学生是一种精神感染,它能为学生建立信心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师努力拼搏的精神也是学生坚持学习的精神支柱。再次是“虚荣心”,教师要有争第一的荣誉感,不论一个班的基础如何,经过师生的三年努力,目标应只有一个 :“十一校”第一,引发学生间的良性竞争,用心培养和打造尖子生,辅导后进生,带动中等生,每个人在成绩方面都要有争强好胜心。 首先,针对学生的现状,使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用心思考学生现状、用心思考教材、用心思考考纲、用心思考作业的布置、用心思考中、高考的变化趋势,是平时年级备课组备课研讨的重点之重。组上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互通教情和学情,及时总结一周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教的知识和方法能理想地过手,充分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对称性。另外,努力做好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上课人所在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设计好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然后全组参与学习和讨论,并加以修改,课后进行全组认真地总结经验和不足,研讨课一方面展现教师个人的知识传授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本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改进。同时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市上和兄弟学校的教学教研,定时定量听七中网班的数学课。 努力培养青年教师和树立本组的骨干教师,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青年教师要跟踪听课,并每期至少要上一次全组的过关课,骨干教师必须每期上一次教学示范课,有利于同事间的共同发展。十七中英语教研组 成都市模范班组—成都十七中英语教研组英语教研组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集体,组内19名教师担负着学校高、初中六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和9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英语组的全体老师爱岗敬业,博学爱生,教书育人,以优秀的团队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使英语组成为学校里教学成绩优异、教研成果显著、思想和业务水平过硬的先进集体。英语组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级立项课题《教师人格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市级立项课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校级立项课题《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英语组教师在投身课改和撰写教学论文方面十分踊跃。近几年来,组内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中国教改研究编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成都市教科所评选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5篇;成都市外语学会评选优秀论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颁发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2篇。此外,教师们在各种英语专业报刊杂志上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英语教研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英语竞赛的成绩也非常突出:在教科所组织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2001年获得成都市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2002年获得全国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成都市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2003年获得全国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成都市一等奖6名,二等奖1名。2004年获得全国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成都市一等奖4名,二等奖2名。学校英语中考、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一直稳步上升,名列前茅,各年级英语成绩在同类学校联考中,成绩喜人。 “押中2005年高考作文”—高2005级语文备课组语文教学应遵循这样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跟时代步伐,让语文绽放人文光彩。我们高2005级语文备课组本着这样的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着。 解读文章,与大师对话,构建精神家园课本和读本选编了不少中外佳作名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充分解读文本。例如,我们在教学模块“走进自然怀抱”“体悟人生情结”“倾听大师声音”的学习中,引领学生追随大师们一起“听冷雨”、“别康桥”、寻访“石钟山”、“与天地精神往来”,了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自然观、宇宙观。如在《敬畏自然》、《兰亭集序》中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明白人生苦短与珍爱光阴;在苏轼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感受乐观与放达;在《报任安书》与《苏武传》中淬砺生命的执著与气节;在“哀民生之多艰”的太息中感受屈原拳拳的报国之心;在《张衡传》中景仰这位古代科学家“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性”的儒雅风范……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向美向善,追求梦想,培养健全人格,构建精神家园。关心时政, 解读真善美, 共寻鲜活素材语文课怎能只教给学生划分段落层次,生硬地解剖名篇佳句呢?要让学生诗意地栖息于凡俗世间,只有为其塑造一颗高尚灵魂,让他拥有丰富的内心精神生活。高尚灵魂从哪里来,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来,从真切的人生体验来,从先贤的真知灼见中提炼而来……我如是告诉学生。让精神穿越时代长空的牛玉儒,创造奇迹的钢铁军人梁万俊,不断超越永不言败的飞人刘翔……一个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一件件真切而动人的事迹,成了我们师生共同的话题,让学生明白──高尚的灵魂铸就在真切的言行中。苦行僧式的布道者徐本禹,天使般的李丹,行者尚立富,理想者马骅……这些用高尚心灵丈量脚下土地的体验者,是我们时代的精英,他们凭借责任和良心,持之以恒地做着我们都能做的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久久的震颤和回响。从他们身上,我们领悟了感恩的价值,辨认出一种近乎固执的守望情绪,体验到久违的感动,感受到了心灵的复苏,激发对自由的渴望,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场冰与火的洗礼、一次心灵的穿越。他们让学生明白,这个社会再也不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了。高尚的灵魂永远屹立在时代的巅峰!语文课堂怎能离开社会生活孤寂地存活呢?苍白的说教、机械的问答、毫无情感的诵读,教师如在荒野中的嚎叫……这些让人生厌的教法早应该被埋葬。语文课应是鲜活的、时尚的,永远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014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9周年,针对日本政府和德国政府在面对历史时所采取的迥然不同的态度,各大媒体乃至全世界对“忘记与记住”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我们和学生也加入了其中,并果断地把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作文题命为“忘记与记住”。目的是要学生反思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政,关注自身的成长。此话题宏观地说,对整个民族的成长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微观地看,有助于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宽容、大度。忘记什么、记住什么,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和认识论。通过此作文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若能忘记那些应该忘掉的和可以忘掉的,铭记那些必须牢记的,才可以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放下包袱,轻装前进。2014年的高考作文“忘记与铭记”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另一种意境:忘记押中作文题的短暂的惊喜和学生们兴奋的笑脸,铭记“以人为本、素质至上、关注社会热点、与时俱进”的理念,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精髓。

可帮你撰写完成,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

  • 索引序列
  •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
  • 2020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
  •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获奖
  • 2020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题目
  • 2020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题目及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