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互联网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互联网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发布时间:

互联网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主题的写法经济学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经济学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经济学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随即解释清楚。(二)题目的写法经济学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三)摘要的写法经济学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通过阅读经济学论文摘要,读者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论文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这样的或类似的陈述方式。(四)引言的写法一篇经济学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经济学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互联网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般论文的结构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你打算怎么写~写什么~,你的思路是啥样的,这样~你可以去参考下(世界经济探索),下载些文献~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

在某种意义上,图书出版的关键在于选题的策划与实施,绝大多数图书的面世,都是出版人精心策划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已出版的图书中发现出版人和出版机构的理念,对此已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梳理。本文想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讨论图书选题策划,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优秀图书,二是如何策划出版优秀图书。 一、什么是优秀图书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作为出版人又必须很好地思考这一问题。现在绝大多数人用“双效”来衡量,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能统一以及统一的程度。对社会效益,很多人又以获奖的数量和级别来衡量,一个出版社图书获奖的数量越多,获奖的级别越高,说明它的社会效益越好,对某一本书来说,也是如此。经济效益则以发行数量、码洋和利润等指标来衡量,若某出版社或某本书的发行量、发行码洋和利润高,则说明它的经济效益好。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北大学者曹文轩写的,他说:“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书在书架上待不住,这是一件非常成问题的事情。总得有些书,必须得有些书能够在书架上待住,这个出版社才有它的未来。”我觉得他为我们思考什么是优秀图书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那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图书的价值。现在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买书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买书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但除极少数藏书家和拥有豪宅的人外,绝大部分购书人的书架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搬家的时候,哪些书必须从书架上撤下来,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问题。如果几经权衡,某本书还能留在主人的书架上,就说明它质量高,有价值,至少对该书的主人是这样。如果一本书经过很长时间,还舒舒服服地躺在很多人的家庭书架上,那么说这本书是优秀出版物甚至称它为经典,我看是可以的。因为它的价值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明显贬值。 此外,衡量某一图书是否优秀还有第三个视角,这也是本文想重点表述的内容,那就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判断图书的价值。一个有地位的出版社一定是与它所致力的学科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个出版社如果出版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那么这个出版社就可以成为后人从事文学史研究、文学史写作的一个话题,就会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从学科发展角度评价出版物的标准涉及对出版社使命的理解。出版社的使命是什么?我认为,出版社的重要使命是整合与传播知识,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福祉。出版社主要不是知识的创造者,而是根据一定的理念和规则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知识整合好并传播出去,因此,世界上很多出版社都对自己的知识整合和传播倾向有明确的表述。比如,世界上最大的五家科技出版公司之一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的使命是“为全世界学术、科技、职业和学生社团开发顶极的基于知识的产品和服务”,剑桥大学出版社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知识、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发展”为己任,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则致力为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于终身专业学习的教育提供服务。 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知识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比如,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海湾战争是何时爆发的?这类知识通常被称为信息;第二类“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指自然原理和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的生产在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实验室和大学完成;第三类“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其典型是企业发展并保存于内部的诀窍或专有技术;第四类“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这在高度分工的社会经济中尤为重要。各种知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不断沉淀,形成某些具有共同范式的知识,如共同的概念、方法、逻辑等,而且能相对稳定,那么这种知识就形成了学科。因此,学科是在知识发展中不断分化和整合而形成与发展的。有的学科是知识分化产生的,有的则是通过知识整合生成的,特别是综合性学科和交叉学科。 学科也可以进行分类,但分类的标准很多,比如,有国标分类,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的分类,有图书馆的分类,有大学教育的分类等,但不管怎么分,有些学科分类是非常基础的,比如说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等。因此,出版社的图书是否优秀,就可以具体到它是否对某些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 如何衡量某一出版社对学科发展贡献的大小呢?办法之一是看相关学科专家的评价,如果很多专家都认为某一出版社所出的图书质量好、影响大,都以在此出版社出书为荣,或都认为此出版社对其成长产生过重要影响,则可以认为该出版社对这些专家所专学科的发展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培元同志在一组名为《在朝内166号和前辈的魂灵相遇》的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文学界名家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高度评价。比如,李国文先生就把它叫做“中国作家心目中的文学殿堂”,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书,等于“认证了我从事文学事业的资格”,“像是给了我一张毕业文凭”。王蒙先生也曾写道:“有一个讲文学讲质量讲信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中国文学事业的幸运。”周梅森先生深情地追忆了22年前第一次走进朝内大街166号大门的情景,说这是“去朝拜我心中的文学殿堂”,此后这里便成了“我的文学之家”。这么多的文学名家这么高度地评价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们可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衡量出版社对学科发展贡献的第二个办法是看重要学术刊物所发表的论文对该出版社图书的引用情况,引用越多,说明其图书的影响越大,它对该学科发展的贡献就越大。有关图书引用情况的数据来源很多,在此,通过南京大学开发的CSSCI系统,来查询我比较熟悉的经济学科的情况。代表我国经济学最高学术水平的刊物是《经济研究》,我们查询了该刊2000—2004年所发表论文的参考文献情况,并依据被引次数对出版社进行了排序(见右表),发现在《经济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出版社是上海三联书店,被引了180次,第二、第三名分别是经济科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因此,我们可以说,上海三联书店对中国最近几年经济学的发展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一个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可称为优秀的图书,可能是偶然的结果,但若出版了一系列优秀图书,对某一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肯定是策划和规划的结果。上海三联书店之所以能在《经济研究》中名列被引用出版社的第一位,主要原因是它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策划出版了“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该丛书包括四个子系列,分别是“当代经济学文库”、“当代经济学译库”、“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和“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当代经济学文库”收录国内学者的经济学原创作品,是中国当代经济学人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见证实录,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多部著作先后获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励——孙冶方经济学奖。“当代经济学文库”的许多作者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当代经济学译库”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大规模系统引进和介绍现代经济学理论专著的大型丛书。“当代经济学译库”推出以来的近二十年里,正是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成长的时期。“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收录国内外高等院校一些经典教材,为国内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现代化、标准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则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国际上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现在活跃在经济学研究第一线的经济学家,要么是这套丛书的作者,要么是这套丛书的读者,因此,这些图书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非凡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在某种意义上,图书出版的关键在于选题的策划与实施,绝大多数图书的面世,都是出版人精心策划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已出版的图书中发现出版人和出版机构的理念,对此已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梳理。本文想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讨论图书选题策划,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优秀图书,二是如何策划出版优秀图书。 一、什么是优秀图书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作为出版人又必须很好地思考这一问题。现在绝大多数人用“双效”来衡量,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能统一以及统一的程度。对社会效益,很多人又以获奖的数量和级别来衡量,一个出版社图书获奖的数量越多,获奖的级别越高,说明它的社会效益越好,对某一本书来说,也是如此。经济效益则以发行数量、码洋和利润等指标来衡量,若某出版社或某本书的发行量、发行码洋和利润高,则说明它的经济效益好。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北大学者曹文轩写的,他说:“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书在书架上待不住,这是一件非常成问题的事情。总得有些书,必须得有些书能够在书架上待住,这个出版社才有它的未来。”我觉得他为我们思考什么是优秀图书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那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图书的价值。现在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买书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买书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但除极少数藏书家和拥有豪宅的人外,绝大部分购书人的书架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搬家的时候,哪些书必须从书架上撤下来,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问题。如果几经权衡,某本书还能留在主人的书架上,就说明它质量高,有价值,至少对该书的主人是这样。如果一本书经过很长时间,还舒舒服服地躺在很多人的家庭书架上,那么说这本书是优秀出版物甚至称它为经典,我看是可以的。因为它的价值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明显贬值。 此外,衡量某一图书是否优秀还有第三个视角,这也是本文想重点表述的内容,那就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判断图书的价值。一个有地位的出版社一定是与它所致力的学科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个出版社如果出版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那么这个出版社就可以成为后人从事文学史研究、文学史写作的一个话题,就会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从学科发展角度评价出版物的标准涉及对出版社使命的理解。出版社的使命是什么?我认为,出版社的重要使命是整合与传播知识,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福祉。出版社主要不是知识的创造者,而是根据一定的理念和规则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知识整合好并传播出去,因此,世界上很多出版社都对自己的知识整合和传播倾向有明确的表述。比如,世界上最大的五家科技出版公司之一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的使命是“为全世界学术、科技、职业和学生社团开发顶极的基于知识的产品和服务”,剑桥大学出版社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知识、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发展”为己任,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则致力为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于终身专业学习的教育提供服务。 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知识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比如,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海湾战争是何时爆发的?这类知识通常被称为信息;第二类“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指自然原理和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的生产在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实验室和大学完成;第三类“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其典型是企业发展并保存于内部的诀窍或专有技术;第四类“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这在高度分工的社会经济中尤为重要。各种知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不断沉淀,形成某些具有共同范式的知识,如共同的概念、方法、逻辑等,而且能相对稳定,那么这种知识就形成了学科。因此,学科是在知识发展中不断分化和整合而形成与发展的。有的学科是知识分化产生的,有的则是通过知识整合生成的,特别是综合性学科和交叉学科。 学科也可以进行分类,但分类的标准很多,比如,有国标分类,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的分类,有图书馆的分类,有大学教育的分类等,但不管怎么分,有些学科分类是非常基础的,比如说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等。因此,出版社的图书是否优秀,就可以具体到它是否对某些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 如何衡量某一出版社对学科发展贡献的大小呢?办法之一是看相关学科专家的评价,如果很多专家都认为某一出版社所出的图书质量好、影响大,都以在此出版社出书为荣,或都认为此出版社对其成长产生过重要影响,则可以认为该出版社对这些专家所专学科的发展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培元同志在一组名为《在朝内166号和前辈的魂灵相遇》的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文学界名家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高度评价。比如,李国文先生就把它叫做“中国作家心目中的文学殿堂”,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书,等于“认证了我从事文学事业的资格”,“像是给了我一张毕业文凭”。王蒙先生也曾写道:“有一个讲文学讲质量讲信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中国文学事业的幸运。”周梅森先生深情地追忆了22年前第一次走进朝内大街166号大门的情景,说这是“去朝拜我心中的文学殿堂”,此后这里便成了“我的文学之家”。这么多的文学名家这么高度地评价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们可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衡量出版社对学科发展贡献的第二个办法是看重要学术刊物所发表的论文对该出版社图书的引用情况,引用越多,说明其图书的影响越大,它对该学科发展的贡献就越大。有关图书引用情况的数据来源很多,在此,通过南京大学开发的CSSCI系统,来查询我比较熟悉的经济学科的情况。代表我国经济学最高学术水平的刊物是《经济研究》,我们查询了该刊2000—2004年所发表论文的参考文献情况,并依据被引次数对出版社进行了排序(见右表),发现在《经济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出版社是上海三联书店,被引了180次,第二、第三名分别是经济科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因此,我们可以说,上海三联书店对中国最近几年经济学的发展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一个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可称为优秀的图书,可能是偶然的结果,但若出版了一系列优秀图书,对某一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肯定是策划和规划的结果。上海三联书店之所以能在《经济研究》中名列被引用出版社的第一位,主要原因是它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策划出版了“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该丛书包括四个子系列,分别是“当代经济学文库”、“当代经济学译库”、“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和“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当代经济学文库”收录国内学者的经济学原创作品,是中国当代经济学人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见证实录,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多部著作先后获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励——孙冶方经济学奖。“当代经济学文库”的许多作者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当代经济学译库”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大规模系统引进和介绍现代经济学理论专著的大型丛书。“当代经济学译库”推出以来的近二十年里,正是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成长的时期。“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收录国内外高等院校一些经典教材,为国内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现代化、标准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则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国际上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现在活跃在经济学研究第一线的经济学家,要么是这套丛书的作者,要么是这套丛书的读者,因此,这些图书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非凡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二、如何策划出版优秀图书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优秀图书的策划和出版,需要把握下面几点。 出版社的学科定位及其产品线 知识种类繁多,而且正以几何级速度增长,一个出版社要想在各个领域都进行知识的整合和传播,是不可能的,而只能在某个或某些领域进行耕耘,确定有限目标。在这方面,兰登书屋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兰登书屋在全球每年销售的图书在4亿册左右,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但它仅限于出版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图书,既不以出版参考书为主要业务,也不出版科学教育类图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2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多图书品牌的出版社,在某些领域为中国的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在学科定位上的一个基本考虑是,立足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遵循“特色、优势、强项”原则。所谓“特色”,主要是指教育、心理学科。我们要把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图书做强做足,使它成为王牌。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编辑室,负责与有关院系的沟通与资源整合工作。所谓“优势”,是指北京师范大学经过百年积淀所形成的一些优势学科,比如文史哲、数理化等,我们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发掘与维护,以学科优势来提升出版社的出版优势。所谓“强项”,是指一些学科虽然不是处在全国教学与科研的最前沿或最领先,但在某些领域上却是强项,出版社也要把这部分资源利用好。比如经济学这一学科,北京师范大学起步比较晚,整体实力并不处在全国前列,但在教育经济学这一领域则是最强的,因此,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出版了一套“教育经济研究丛书”,并还在继续出版。这套书不仅获得了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其他很多学术成果奖,而且发行量也挺可观,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这套书已经成为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品牌,也是这一领域引用率最高的文献之一,很多学者以自己的著作能入选这套丛书为荣。秉承这一原则,我们在“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间,仍将坚持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成为现代教育资源的集成者、开发者和提供者。为此,我们将打造和做强下列产品线:巩固、完善基础教育教材,进一步发展幼教图书;重点发展高校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和教师教育教材;扩展助学读物的形态和内涵,打造新型教辅;以师大重点学科带动学术著作和大众读物出版;以美国“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化预修课程及考试项目”(简称AP中文项目)带动 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发和出版。 以全世界作为整合与传播知识的舞台 知识和学科有地域特性,但从整体来说,则是不分国界的。知识一旦生产出来,就应该为人类所共享。实际上,人类的进步正是得益于知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中国当前的改革与发展能顺利进行,并创造了世界性奇迹,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很好地引进和吸收了其他国家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我们有些出版社最近十几年能快速崛起,也与世界性的知识整合密切相关。因此,出版社在进行图书选题策划的时候,必须有世界眼光。毕竟不同性质的知识和学科,其生产中心是不一样的。如果眼光仅限于国内或者一个学校,就难免会遗失一些优秀的知识,所谓的知识整合就会是残缺不全的。我喜欢把优秀图书的策划与出版比喻为珍珠和项链的关系,如果把潜在的好书比喻为珍珠,那么,世界包括我国各地到处都散落着这样的珍珠,关键是你有无识珠的能力,并将你识别的珍珠收集起来,加工后拴在一起成为能卖好价钱的项链。前述“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既有中国经济学家撰写的原创性著作,也有大量从国外引进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和教科书,是策划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产品线不断加以充实的结果。 在整合世界范围内的知识方面,国内出版社目前主要采取版权引进的方式,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与世界各地的知识生产者建立联系,将他们的成果纳入到我们的产品线中来,使他们成为我们的签约作者。实际上,就我所知,国外有些出版社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直接找作者为出版社写书,或按出版社的要求写书。这说明,国外同行在整合世界知识方面走在了我们前面。 图书策划编辑或出版人必须具备三种素质 首先是学科意识。现在的分工越来越细,知识生产的手段和过程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虽然也强调编辑要当杂家,但在今天这种变化了的条件下,还是要高度重视编辑的专业和学科背景。策划编辑不仅要知道本学科和相关领域的空间分布,知道本学科知识生产的主要人物和群体,也要知道本学科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头脑里有幅清晰的学科图谱。只有如此,他们才能看准作者、看准作品、看准市场、看准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策划编辑或出版人应该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其次是国际视野。策划编辑或出版人要能知晓知识生产和出版的国际格局,能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矿山中发现有价值的矿脉,并进行跟踪和挖掘。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学科能力,还涉及语言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最后是长远眼光。策划编辑或出版人要注意眼前的效果,更要注意长远的收获。也就是说,既要将眼光盯紧当前活跃的“意见领袖”的作品,更要有发现和培养未来“意见领袖”的眼光和魄力。周国平在他的心灵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中提到,1985年他完成独立写作的第一本书《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后,谈了几家出版社都未果,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邵敏先生眼光敏锐,把书稿拿过去后很快出版,并因此与周国平建立了很好的友情。后来,周国平先后将《人与永恒》、《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交给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算是一种回报。无独有偶,在去年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兰登书屋主席兼总裁彼得·奥尔森也强调了对未来作者的重视。他说,他们会花几百万美元与丹·布朗这样的大作家签订出版协议,但更经常开展的交易却是与小说界新秀的合作。他们并不指望从这些新秀创作的第一本小说中赚到大钱,但仍致力对新秀进行投资,为以后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因此,在兰登书屋每年出版的数千种图书中,只有几百种能畅销,其他许多图书则是针对作者进行的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的出版人是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出版社是一所好的学校。 参考一下吧

浅谈互联网支付模式支付宝、微信支付 、中国银联发展趋势与变化浅谈支付宝、微信支付 对中国银联的影响浅谈新兴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银联的影响

土地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土地经济学首先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TEly在其1922年出版的《土地经济学大纲》中提出的。此后,社会经济运行所带来土地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经济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 , 即土地利用经济 ; 土地制度 ; 土地价值。土地经济学在土地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有效地促进土地学科体系的完善化、科学化以及应用性的增强。究领域完整地说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土地价值。土地利用经济是指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等方面的经济问题。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价值是指土地在权属转移及其收益分配中的价值形式及其量化表现。如土地作为商品买卖的价格,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时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土地价值所研究的也是在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但它所涉及的是土地权属转移和土地收益分配中所发生的土地关系问题。以上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合理地利用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的目的。土地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投入生产过程,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建立并维护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合理利用土地的根本保证。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必然会发生土地权属的转移及土地收益的分配问题,因此,正确确定土地权属转移的条件和方式,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即合理确定土地价值形式并使其恰当量化是正确处理土地关系,保证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领域为土地资源经济、土地财产经济、土地资产(资本)经济问题,分别涉及到土地实物、土地财产以及这二者的货币表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中的人与地关系(生产力)和与此相关的人与人关系(生产关系),或土地经济运行,即与土地相关的生产力运行和生产关系运行。土地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生产要素经济学,又是“土地科学”(含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土地法学等多门学科)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学科。  土地经济学系应用经济学之原则原理以探讨土地问题产生之原因背景,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之影响,研究其解决途径,借此促进地利,增进社会福利,改善人们之居住环境,使得更能接近于理想的境界。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由人类经济行为而造成的人与地、人与人、地与地之间的种种关系,研究课题包括土地的分配、利用、买卖、交换、占有、赠与、继承、租赁、抵押等。

你论文选题定好了吗?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准备好了没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能够帮到你?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  提供一个学校范文仅供参考: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  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  、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  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  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  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  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  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  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  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  尤为凸显。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  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  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  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4年3月1日——3月6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4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0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0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发展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回答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确定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 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与写法。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更多2条 

国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萌发于原始部落斗争,并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保护私有制度的国家机器的形成,随之产生了我国最初的国防。考古发现的城子崖遗址上的夏朝城墙与西安半坡村遗址上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的壕堑,有着划时代的区别。夏代还建立了“兵出于农,计田赋以出兵车”的民军制兵役制度。中国古代国防,是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其间大约经历了4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养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比如“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所谓兵制,就是军事制度,一般称为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各朝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然不尽一致,但皇权至上,军队的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城池是中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筑始于商代,之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主要的样式之一。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

(一)主题的写法经济学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经济学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经济学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随即解释清楚。(二)题目的写法经济学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三)摘要的写法经济学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通过阅读经济学论文摘要,读者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论文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这样的或类似的陈述方式。(四)引言的写法一篇经济学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经济学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互联网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

学术堂分两步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在某种意义上,图书出版的关键在于选题的策划与实施,绝大多数图书的面世,都是出版人精心策划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已出版的图书中发现出版人和出版机构的理念,对此已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梳理。本文想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讨论图书选题策划,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优秀图书,二是如何策划出版优秀图书。 一、什么是优秀图书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作为出版人又必须很好地思考这一问题。现在绝大多数人用“双效”来衡量,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能统一以及统一的程度。对社会效益,很多人又以获奖的数量和级别来衡量,一个出版社图书获奖的数量越多,获奖的级别越高,说明它的社会效益越好,对某一本书来说,也是如此。经济效益则以发行数量、码洋和利润等指标来衡量,若某出版社或某本书的发行量、发行码洋和利润高,则说明它的经济效益好。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北大学者曹文轩写的,他说:“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书在书架上待不住,这是一件非常成问题的事情。总得有些书,必须得有些书能够在书架上待住,这个出版社才有它的未来。”我觉得他为我们思考什么是优秀图书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那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图书的价值。现在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买书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买书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但除极少数藏书家和拥有豪宅的人外,绝大部分购书人的书架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搬家的时候,哪些书必须从书架上撤下来,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问题。如果几经权衡,某本书还能留在主人的书架上,就说明它质量高,有价值,至少对该书的主人是这样。如果一本书经过很长时间,还舒舒服服地躺在很多人的家庭书架上,那么说这本书是优秀出版物甚至称它为经典,我看是可以的。因为它的价值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明显贬值。 此外,衡量某一图书是否优秀还有第三个视角,这也是本文想重点表述的内容,那就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判断图书的价值。一个有地位的出版社一定是与它所致力的学科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个出版社如果出版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那么这个出版社就可以成为后人从事文学史研究、文学史写作的一个话题,就会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从学科发展角度评价出版物的标准涉及对出版社使命的理解。出版社的使命是什么?我认为,出版社的重要使命是整合与传播知识,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福祉。出版社主要不是知识的创造者,而是根据一定的理念和规则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知识整合好并传播出去,因此,世界上很多出版社都对自己的知识整合和传播倾向有明确的表述。比如,世界上最大的五家科技出版公司之一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的使命是“为全世界学术、科技、职业和学生社团开发顶极的基于知识的产品和服务”,剑桥大学出版社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知识、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发展”为己任,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则致力为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于终身专业学习的教育提供服务。 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知识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比如,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海湾战争是何时爆发的?这类知识通常被称为信息;第二类“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指自然原理和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的生产在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实验室和大学完成;第三类“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其典型是企业发展并保存于内部的诀窍或专有技术;第四类“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这在高度分工的社会经济中尤为重要。各种知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不断沉淀,形成某些具有共同范式的知识,如共同的概念、方法、逻辑等,而且能相对稳定,那么这种知识就形成了学科。因此,学科是在知识发展中不断分化和整合而形成与发展的。有的学科是知识分化产生的,有的则是通过知识整合生成的,特别是综合性学科和交叉学科。 学科也可以进行分类,但分类的标准很多,比如,有国标分类,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的分类,有图书馆的分类,有大学教育的分类等,但不管怎么分,有些学科分类是非常基础的,比如说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等。因此,出版社的图书是否优秀,就可以具体到它是否对某些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 如何衡量某一出版社对学科发展贡献的大小呢?办法之一是看相关学科专家的评价,如果很多专家都认为某一出版社所出的图书质量好、影响大,都以在此出版社出书为荣,或都认为此出版社对其成长产生过重要影响,则可以认为该出版社对这些专家所专学科的发展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培元同志在一组名为《在朝内166号和前辈的魂灵相遇》的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文学界名家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高度评价。比如,李国文先生就把它叫做“中国作家心目中的文学殿堂”,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书,等于“认证了我从事文学事业的资格”,“像是给了我一张毕业文凭”。王蒙先生也曾写道:“有一个讲文学讲质量讲信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中国文学事业的幸运。”周梅森先生深情地追忆了22年前第一次走进朝内大街166号大门的情景,说这是“去朝拜我心中的文学殿堂”,此后这里便成了“我的文学之家”。这么多的文学名家这么高度地评价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们可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衡量出版社对学科发展贡献的第二个办法是看重要学术刊物所发表的论文对该出版社图书的引用情况,引用越多,说明其图书的影响越大,它对该学科发展的贡献就越大。有关图书引用情况的数据来源很多,在此,通过南京大学开发的CSSCI系统,来查询我比较熟悉的经济学科的情况。代表我国经济学最高学术水平的刊物是《经济研究》,我们查询了该刊2000—2004年所发表论文的参考文献情况,并依据被引次数对出版社进行了排序(见右表),发现在《经济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出版社是上海三联书店,被引了180次,第二、第三名分别是经济科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因此,我们可以说,上海三联书店对中国最近几年经济学的发展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一个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可称为优秀的图书,可能是偶然的结果,但若出版了一系列优秀图书,对某一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肯定是策划和规划的结果。上海三联书店之所以能在《经济研究》中名列被引用出版社的第一位,主要原因是它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策划出版了“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该丛书包括四个子系列,分别是“当代经济学文库”、“当代经济学译库”、“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和“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当代经济学文库”收录国内学者的经济学原创作品,是中国当代经济学人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见证实录,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多部著作先后获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励——孙冶方经济学奖。“当代经济学文库”的许多作者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当代经济学译库”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大规模系统引进和介绍现代经济学理论专著的大型丛书。“当代经济学译库”推出以来的近二十年里,正是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成长的时期。“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收录国内外高等院校一些经典教材,为国内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现代化、标准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则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国际上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现在活跃在经济学研究第一线的经济学家,要么是这套丛书的作者,要么是这套丛书的读者,因此,这些图书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非凡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在某种意义上,图书出版的关键在于选题的策划与实施,绝大多数图书的面世,都是出版人精心策划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已出版的图书中发现出版人和出版机构的理念,对此已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梳理。本文想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讨论图书选题策划,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优秀图书,二是如何策划出版优秀图书。 一、什么是优秀图书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作为出版人又必须很好地思考这一问题。现在绝大多数人用“双效”来衡量,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能统一以及统一的程度。对社会效益,很多人又以获奖的数量和级别来衡量,一个出版社图书获奖的数量越多,获奖的级别越高,说明它的社会效益越好,对某一本书来说,也是如此。经济效益则以发行数量、码洋和利润等指标来衡量,若某出版社或某本书的发行量、发行码洋和利润高,则说明它的经济效益好。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北大学者曹文轩写的,他说:“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书在书架上待不住,这是一件非常成问题的事情。总得有些书,必须得有些书能够在书架上待住,这个出版社才有它的未来。”我觉得他为我们思考什么是优秀图书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那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图书的价值。现在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买书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买书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但除极少数藏书家和拥有豪宅的人外,绝大部分购书人的书架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搬家的时候,哪些书必须从书架上撤下来,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问题。如果几经权衡,某本书还能留在主人的书架上,就说明它质量高,有价值,至少对该书的主人是这样。如果一本书经过很长时间,还舒舒服服地躺在很多人的家庭书架上,那么说这本书是优秀出版物甚至称它为经典,我看是可以的。因为它的价值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明显贬值。 此外,衡量某一图书是否优秀还有第三个视角,这也是本文想重点表述的内容,那就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判断图书的价值。一个有地位的出版社一定是与它所致力的学科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个出版社如果出版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那么这个出版社就可以成为后人从事文学史研究、文学史写作的一个话题,就会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从学科发展角度评价出版物的标准涉及对出版社使命的理解。出版社的使命是什么?我认为,出版社的重要使命是整合与传播知识,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福祉。出版社主要不是知识的创造者,而是根据一定的理念和规则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知识整合好并传播出去,因此,世界上很多出版社都对自己的知识整合和传播倾向有明确的表述。比如,世界上最大的五家科技出版公司之一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的使命是“为全世界学术、科技、职业和学生社团开发顶极的基于知识的产品和服务”,剑桥大学出版社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知识、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发展”为己任,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则致力为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于终身专业学习的教育提供服务。 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知识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比如,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海湾战争是何时爆发的?这类知识通常被称为信息;第二类“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指自然原理和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的生产在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实验室和大学完成;第三类“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其典型是企业发展并保存于内部的诀窍或专有技术;第四类“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这在高度分工的社会经济中尤为重要。各种知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不断沉淀,形成某些具有共同范式的知识,如共同的概念、方法、逻辑等,而且能相对稳定,那么这种知识就形成了学科。因此,学科是在知识发展中不断分化和整合而形成与发展的。有的学科是知识分化产生的,有的则是通过知识整合生成的,特别是综合性学科和交叉学科。 学科也可以进行分类,但分类的标准很多,比如,有国标分类,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的分类,有图书馆的分类,有大学教育的分类等,但不管怎么分,有些学科分类是非常基础的,比如说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等。因此,出版社的图书是否优秀,就可以具体到它是否对某些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 如何衡量某一出版社对学科发展贡献的大小呢?办法之一是看相关学科专家的评价,如果很多专家都认为某一出版社所出的图书质量好、影响大,都以在此出版社出书为荣,或都认为此出版社对其成长产生过重要影响,则可以认为该出版社对这些专家所专学科的发展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培元同志在一组名为《在朝内166号和前辈的魂灵相遇》的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文学界名家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高度评价。比如,李国文先生就把它叫做“中国作家心目中的文学殿堂”,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书,等于“认证了我从事文学事业的资格”,“像是给了我一张毕业文凭”。王蒙先生也曾写道:“有一个讲文学讲质量讲信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中国文学事业的幸运。”周梅森先生深情地追忆了22年前第一次走进朝内大街166号大门的情景,说这是“去朝拜我心中的文学殿堂”,此后这里便成了“我的文学之家”。这么多的文学名家这么高度地评价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们可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衡量出版社对学科发展贡献的第二个办法是看重要学术刊物所发表的论文对该出版社图书的引用情况,引用越多,说明其图书的影响越大,它对该学科发展的贡献就越大。有关图书引用情况的数据来源很多,在此,通过南京大学开发的CSSCI系统,来查询我比较熟悉的经济学科的情况。代表我国经济学最高学术水平的刊物是《经济研究》,我们查询了该刊2000—2004年所发表论文的参考文献情况,并依据被引次数对出版社进行了排序(见右表),发现在《经济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出版社是上海三联书店,被引了180次,第二、第三名分别是经济科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因此,我们可以说,上海三联书店对中国最近几年经济学的发展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 一个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可称为优秀的图书,可能是偶然的结果,但若出版了一系列优秀图书,对某一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肯定是策划和规划的结果。上海三联书店之所以能在《经济研究》中名列被引用出版社的第一位,主要原因是它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策划出版了“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该丛书包括四个子系列,分别是“当代经济学文库”、“当代经济学译库”、“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和“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当代经济学文库”收录国内学者的经济学原创作品,是中国当代经济学人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见证实录,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多部著作先后获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励——孙冶方经济学奖。“当代经济学文库”的许多作者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当代经济学译库”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大规模系统引进和介绍现代经济学理论专著的大型丛书。“当代经济学译库”推出以来的近二十年里,正是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成长的时期。“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收录国内外高等院校一些经典教材,为国内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现代化、标准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则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国际上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现在活跃在经济学研究第一线的经济学家,要么是这套丛书的作者,要么是这套丛书的读者,因此,这些图书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非凡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二、如何策划出版优秀图书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优秀图书的策划和出版,需要把握下面几点。 出版社的学科定位及其产品线 知识种类繁多,而且正以几何级速度增长,一个出版社要想在各个领域都进行知识的整合和传播,是不可能的,而只能在某个或某些领域进行耕耘,确定有限目标。在这方面,兰登书屋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兰登书屋在全球每年销售的图书在4亿册左右,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但它仅限于出版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图书,既不以出版参考书为主要业务,也不出版科学教育类图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2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多图书品牌的出版社,在某些领域为中国的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在学科定位上的一个基本考虑是,立足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遵循“特色、优势、强项”原则。所谓“特色”,主要是指教育、心理学科。我们要把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图书做强做足,使它成为王牌。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编辑室,负责与有关院系的沟通与资源整合工作。所谓“优势”,是指北京师范大学经过百年积淀所形成的一些优势学科,比如文史哲、数理化等,我们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发掘与维护,以学科优势来提升出版社的出版优势。所谓“强项”,是指一些学科虽然不是处在全国教学与科研的最前沿或最领先,但在某些领域上却是强项,出版社也要把这部分资源利用好。比如经济学这一学科,北京师范大学起步比较晚,整体实力并不处在全国前列,但在教育经济学这一领域则是最强的,因此,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出版了一套“教育经济研究丛书”,并还在继续出版。这套书不仅获得了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其他很多学术成果奖,而且发行量也挺可观,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这套书已经成为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品牌,也是这一领域引用率最高的文献之一,很多学者以自己的著作能入选这套丛书为荣。秉承这一原则,我们在“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间,仍将坚持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成为现代教育资源的集成者、开发者和提供者。为此,我们将打造和做强下列产品线:巩固、完善基础教育教材,进一步发展幼教图书;重点发展高校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和教师教育教材;扩展助学读物的形态和内涵,打造新型教辅;以师大重点学科带动学术著作和大众读物出版;以美国“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化预修课程及考试项目”(简称AP中文项目)带动 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发和出版。 以全世界作为整合与传播知识的舞台 知识和学科有地域特性,但从整体来说,则是不分国界的。知识一旦生产出来,就应该为人类所共享。实际上,人类的进步正是得益于知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中国当前的改革与发展能顺利进行,并创造了世界性奇迹,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很好地引进和吸收了其他国家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我们有些出版社最近十几年能快速崛起,也与世界性的知识整合密切相关。因此,出版社在进行图书选题策划的时候,必须有世界眼光。毕竟不同性质的知识和学科,其生产中心是不一样的。如果眼光仅限于国内或者一个学校,就难免会遗失一些优秀的知识,所谓的知识整合就会是残缺不全的。我喜欢把优秀图书的策划与出版比喻为珍珠和项链的关系,如果把潜在的好书比喻为珍珠,那么,世界包括我国各地到处都散落着这样的珍珠,关键是你有无识珠的能力,并将你识别的珍珠收集起来,加工后拴在一起成为能卖好价钱的项链。前述“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既有中国经济学家撰写的原创性著作,也有大量从国外引进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和教科书,是策划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产品线不断加以充实的结果。 在整合世界范围内的知识方面,国内出版社目前主要采取版权引进的方式,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与世界各地的知识生产者建立联系,将他们的成果纳入到我们的产品线中来,使他们成为我们的签约作者。实际上,就我所知,国外有些出版社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直接找作者为出版社写书,或按出版社的要求写书。这说明,国外同行在整合世界知识方面走在了我们前面。 图书策划编辑或出版人必须具备三种素质 首先是学科意识。现在的分工越来越细,知识生产的手段和过程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虽然也强调编辑要当杂家,但在今天这种变化了的条件下,还是要高度重视编辑的专业和学科背景。策划编辑不仅要知道本学科和相关领域的空间分布,知道本学科知识生产的主要人物和群体,也要知道本学科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头脑里有幅清晰的学科图谱。只有如此,他们才能看准作者、看准作品、看准市场、看准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策划编辑或出版人应该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其次是国际视野。策划编辑或出版人要能知晓知识生产和出版的国际格局,能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矿山中发现有价值的矿脉,并进行跟踪和挖掘。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学科能力,还涉及语言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最后是长远眼光。策划编辑或出版人要注意眼前的效果,更要注意长远的收获。也就是说,既要将眼光盯紧当前活跃的“意见领袖”的作品,更要有发现和培养未来“意见领袖”的眼光和魄力。周国平在他的心灵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中提到,1985年他完成独立写作的第一本书《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后,谈了几家出版社都未果,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邵敏先生眼光敏锐,把书稿拿过去后很快出版,并因此与周国平建立了很好的友情。后来,周国平先后将《人与永恒》、《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交给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算是一种回报。无独有偶,在去年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兰登书屋主席兼总裁彼得·奥尔森也强调了对未来作者的重视。他说,他们会花几百万美元与丹·布朗这样的大作家签订出版协议,但更经常开展的交易却是与小说界新秀的合作。他们并不指望从这些新秀创作的第一本小说中赚到大钱,但仍致力对新秀进行投资,为以后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因此,在兰登书屋每年出版的数千种图书中,只有几百种能畅销,其他许多图书则是针对作者进行的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的出版人是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出版社是一所好的学校。 参考一下吧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 索引序列
  • 互联网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互联网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土地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发展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互联网经济学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