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6期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6期

发布时间: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6期

1956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振兴中医事业,决定在北京、广州、成都、上海四市建立中医学院。这是医疗卫生系统的一件大事,各级部门对筹建北京中医学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千方百计为中医学院的教师队伍寻找人才。经人推荐,刘渡舟来到北京中医学院参加中医教学工作。先后任伤寒教研组副主任、主任,兼任金匮教研组主任。 1978年任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并开始培养中医硕士研究生。1985年又成为全国第一批招收中医博士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他还任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中医学院学报》总编等职。在教学中,他辛勤工作,获得群众的拥戴。198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85年又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6年,响应祝谌予教授号召,协助薛钜夫院长,参与筹建全国第一个中西医结合门诊部——顺义国医院(现名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 从1978年至今,他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2001年,任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医学)成员,1987年以来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1991年更名为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刘渡舟于195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84年以来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尚志钧.我国最早的药典《唐本草》.医史与保健组织.1957,(4):275.2 尚志钧.《吴普本草》的研究.哈尔滨中医,1960,(3):71.3 尚志钧.《唐本草》目录的研究.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0,(2):158.4 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第一版.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1.5 尚志钧,《日华子本草》成书年代的探讨.中华医史杂志,1982,12(2):114.6 尚志钧.诸家辑本《神农本草经》皆出于《证类本草》白字.江苏中医杂志,1982,3(2)38.7 尚志钧.《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原出于陶弘景之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2(4):39—41.8 尚志钧.《嘉佑本草》概述.皖南医学院学报,1983,2(2):65—66.9 尚志钧辑校.《补辑肘后方》.第一版.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10 尚志钧.《蜀本草》的考察.中华医史杂志,1983,13(4):237—239.11 尚志钧.《本草纲目》所题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质疑.中华医史杂志.1984,14(1):58.12 尚志钧.寇宗奭和《本草衍义》.中华医史杂志,1984,14(3):146—149.13 尚志钧.《名医别录》作者的讨论.中华医史杂志,1985,15(2):112—116.14 尚志钧.《雷公药对》考略.江苏中医杂志,1985,6(11):39—40.15 尚志钧.《海药本草》成书年代考.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9(2):40—41.16 尚志钧.敦煌出土《本草经集注序录》的考察.中国医药学报,1986,(2):40—41.17 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8 尚志钧辑校.《吴普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9 尚志钧.本草拾遗的研探.皖南医学院学报,1987,6(3):224—226.20 尚志钧.敦煌本《本草经集注序录》和《证类本草》引陶隐居序的考察.中华医史杂志,1988,18(2):124—126.21 尚志钧.商务影印《政和本草》错简例.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11(2):46.22 尚志钧.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药物合并和分条的讨论.中药通报,1988,13(11):55—57.23 尚志钧.论《吴普本草》和《本草经集注》之关系.中华医史杂志,1989,19(2):125—127.24 尚志钧,林乾良,郑金生.历代中药文献精华.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25 尚志钧.脏腑病因条辨.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26 尚志钧.《名医别录》考.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13(3):36—37.27 尚志钧.《本草图经》的考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9(3):51—54.28 尚志钧.《本草纲目》标注《本经》药物总数的讨论.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9(4):52—55.29 尚志钧辑校.雷公炮炙论.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

知道的更多哦。集思广益嘛。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9(6):20

拿个抹布趴在地上拖地保健是体育专业的老师必须学习的一项知识,所以我也就学了点皮毛,一般自己问题都能解决。曾经在刚工作的两年中,用课本上的一套操治好过一中年语文老师的肩周炎。后来就感觉有点天赋,吹到保健也就比较自信。 前几年,同事中出现颈椎问题的人多了,又开始琢磨颈椎问题。 对面的老师颈椎有问题,到医院拍过片,吃过药,牵引过;到按摩师那儿理疗按摩过。始终无法根治。一天,一起喝酒,酒过三巡,话题到颈椎毛病了,这时在酒精的作用下灵感出现,于是我把颈椎问题的常见治疗办法和“缺点”给一一推理,居然在场的都相信了! 推理如下: 颈椎出现问题的机理:由于缺少锻炼,长期用固定姿势工作,如批改作业,躺在床上看电视……时间长了,颈部周围肌肉拉力不均衡,导致颈椎有些移位。  两个治疗颈椎病的偏方医院采用牵引同过拉的方法,让周围肌肉处于暂时的平衡,所以拉后恢复一点,但由于是被动的拉,肌肉更松弛,过几天(一般3天)不仅不能康复,还会加重。两个治疗颈椎病的偏方按摩师按摩,让周围肌肉松弛,按摩过后会好一点,同样是被动放松,过几天(一般一周)还会回复原来症状。 建议:问题是颈部周围肌肉,要解决肌肉松弛才能治本。打羽毛球和放风筝是解决的最佳锻炼方式。本方法未有回馈,不知效果如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当时在场的都信了!后有一天,我老婆和几个女同志一起吃早饭,我也在场陪同,一会儿话题又到颈椎问题了,听他们谈完后我统计了一下,经常打麻将的颈椎有问题,经常躺着看电视的颈椎有问题,经常上网的颈椎有问题。唯有那个也打麻将、也上网、也躺着看电视,但喜欢趴在地上打扫,膝盖上都磨出老茧的“姐姐”颈椎没问题。可能趴在地上拖地治颈椎病?于是我立即想到了樊江波的动作研究:足球跳起前额正面顶球、田径挺身式跳远的腾空步、排球的跳发球是一类动作。会不会趴着拖地和放风筝、打羽毛球是一类动作,有相同效果?想想还真有点像,都需要大量肩部、颈部肌肉参与活动,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看来,可能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能为社会做贡献,至少“环保”一点。哈!两个治疗颈椎病的偏方圆枕头十几年前我也患过颈椎病,经常去医院治疗,还用颈椎套套住脖子很不方便,还影响工作。好长时间也不见好转。我去求师傅解救,师傅说:“阿弥陀佛!回头,回头就行了!”当时我不解。师傅让我回头,可我回头疼啊!一天我读《了凡四训》书中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对啊,我的病是己造的,自己定的,不是别人的事,是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的心里造成的。原来颈椎病是自己种下的恶果,师傅是让我找原因,然后对症治疗啊!。我看过《皇帝内经》,经上说:“粗守形,上守神!”。我想,圣贤在告诉我们,健康先是要保持我们形体端正,“形正则气通也”。圣贤是在告诉我们要守住我们本性的神,守住本能的自我。颈椎病就是形不端正,失去了原来身体上和心里健康的自我。有一天在拉伸牵引时启发了我,带颈椎套拉伸牵引就是物理疗法纠正颈椎的歪曲。我突发奇想,躺在圆形的枕头上就是一种物理疗法,可以在长达8个小时的睡眠中做自然的牵引和拉伸啊!呵呵,于是,我用家里洗干净闲置的毛巾被或者是床单卷了一个圆枕头,外面包上一块小花布,两头用线绳绑好,就像糖果一样,枕头不要太高,高矮以自己感到适度为宜,也不要太软,软硬适度。但重要的是,在用圆枕头调整颈椎病的时候还要注意克服和避免各种心理不平,调整好心态。在睡觉之前做做冥想,做做深呼吸,做做全身放松,做做反省和忏悔法。如果心态调整不好病情就有反复。从此我再也不用去医院牵引和拉伸了,就用我自己的方法调整。奇迹发生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的颈椎病好了!十几年我一直坚持用这种方法调整我的颈椎,一直很好。

1 李聪甫麻疹专论新化:唤民书局,2 李聪甫中医生理学之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李聪甫麻疹专论修订2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4 李聪甫,刘炳凡脾胃论注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 李聪甫李聪甫医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6 李聪甫李聪甫医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7 李聪甫,刘炳凡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 李聪甫,皮敦厚,吕维善等传统老年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9 李聪甫中医治疗血吸虫病的杀虫问题新中医药,1956,(10):4-10 李聪甫中医研究工作之我见中医杂志,1957,(5)11 李聪甫中医对麻风病的认识和治疗江西中医药,1959,(8):15-1712 李聪甫关于中医方剂学的体会中医杂志,1959,(6):13 李聪甫中风卒中期治疗管见中医杂志,1964,(10):14 李聪甫李东垣脾胃学说的论述湖南医药杂志,1974,(1):22-29,(2):21-15 李聪甫阴阳学说的理论和应用湖南医药杂志,1974,(5):37-16 李聪甫哮喘湖南医药杂志,1976,(1):47-17 李聪甫痢疾湖南医药杂志,1976,(3):18 李聪甫血证湖南医药杂志,1977,(3):19 李聪甫中西医结合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之我见湖南医药杂志,1978,(5):20 李聪甫虚劳病的辨证论治湖南医药杂志,1978,(2):21 李聪甫祖国医学的形神学说河南中医,1981,(2):22 李聪甫湿温病的证治辨析黑龙江中医药,1982,(1):23 李聪甫摄生延年与老年学浙江中医杂志,1982,(1):24 李聪甫脾胃病病机略论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5):125 李聪甫疳疾的临证经验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4):26 李聪甫试述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5)27 李聪甫论濒湖《奇经八脉考》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1)28 李聪甫老年便秘证治中医杂志,1985,(1)29 李聪甫慢性泄泻证治中医杂志,1985,(6-7)连载30 李聪甫评东垣论治伤寒河南中医,1986,(5)31 李聪甫金匮明理论湖南中医杂志,1986(4)-1987(连载)

1 尚志钧.我国最早的药典《唐本草》.医史与保健组织.1957,(4):275.2 尚志钧.《吴普本草》的研究.哈尔滨中医,1960,(3):71.3 尚志钧.《唐本草》目录的研究.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0,(2):158.4 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第一版.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1.5 尚志钧,《日华子本草》成书年代的探讨.中华医史杂志,1982,12(2):114.6 尚志钧.诸家辑本《神农本草经》皆出于《证类本草》白字.江苏中医杂志,1982,3(2)38.7 尚志钧.《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原出于陶弘景之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2(4):39—41.8 尚志钧.《嘉佑本草》概述.皖南医学院学报,1983,2(2):65—66.9 尚志钧辑校.《补辑肘后方》.第一版.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10 尚志钧.《蜀本草》的考察.中华医史杂志,1983,13(4):237—239.11 尚志钧.《本草纲目》所题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质疑.中华医史杂志.1984,14(1):58.12 尚志钧.寇宗奭和《本草衍义》.中华医史杂志,1984,14(3):146—149.13 尚志钧.《名医别录》作者的讨论.中华医史杂志,1985,15(2):112—116.14 尚志钧.《雷公药对》考略.江苏中医杂志,1985,6(11):39—40.15 尚志钧.《海药本草》成书年代考.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9(2):40—41.16 尚志钧.敦煌出土《本草经集注序录》的考察.中国医药学报,1986,(2):40—41.17 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8 尚志钧辑校.《吴普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9 尚志钧.本草拾遗的研探.皖南医学院学报,1987,6(3):224—226.20 尚志钧.敦煌本《本草经集注序录》和《证类本草》引陶隐居序的考察.中华医史杂志,1988,18(2):124—126.21 尚志钧.商务影印《政和本草》错简例.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11(2):46.22 尚志钧.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药物合并和分条的讨论.中药通报,1988,13(11):55—57.23 尚志钧.论《吴普本草》和《本草经集注》之关系.中华医史杂志,1989,19(2):125—127.24 尚志钧,林乾良,郑金生.历代中药文献精华.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25 尚志钧.脏腑病因条辨.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26 尚志钧.《名医别录》考.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13(3):36—37.27 尚志钧.《本草图经》的考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9(3):51—54.28 尚志钧.《本草纲目》标注《本经》药物总数的讨论.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9(4):52—55.29 尚志钧辑校.雷公炮炙论.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

文学期刊十月1986年第6期,理由,痴情

读懂应该没多少问题,对写作也会有帮助。不过这个刊物登的内容不太符合高中生的口味吧,我上高中时也看了一些,感觉略沉闷,都是些成年人的情绪,不活泼,跟高中生的青春活力相比显得有些老气横秋,不过文笔是不错的,深度也有,浮躁时读读可以静心。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十月》是国内比较有名的纯文学期刊,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都以能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为荣,因为那就说明自己的写作已达到了一定造诣。我是1997年刚学写作时就知道这个刊物的,到现在它对我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找到邮箱,然后发,最简单,打电话问

中医内科杂志1986年第11期

曾撰写过(含个人或同道们)医学书籍10本,如《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蒲辅周研究》、《常见病医疗手册》、《中医诊疗常规》、《干部健康手册》、《专家医案精选》等。发表过中、英文论文110余篇,如“以益气活血为主治疗急性心梗430例的疗效观察(中医药国际会议论文集第78页)”;“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 Treated with YiQiHoYue Mixture(中医杂志英文版1986年9月第165页)”;“中西医结合抢救急性心梗伴发感染性休克病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第154页)”;“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马来西亚南洋商报保健栏1992年2月20日)”;“应重视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国家庭医学研究杂志2000年6月第129页)”;“中西药对比治疗咳喘348例疗效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7年4月)”等。

《中医内科学》(张伯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_c1LC0J1qhkKGloV1Q 提取码: 95gw书名:中医内科学作者:张伯礼出版年份:2012-8页数:383内容简介:《中医内科学(第2版)》,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辩证治疗方法;各论分八章,介绍53个常见病症及其附属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各个病症分设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调护、临证要点等栏目。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OO9年第6期张建华

张建华,中国金方医学科学院副董事长、安徽省淮硖中医研究院院长。张建华的张氏家族曾援助全球16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如机场、铁路、医院;幕后控股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英国惠灵顿医院;操纵买断美国最大连锁医院HCA公司;联合刚果国际工程公司投资开发佛得角共和国国家隧道工程;目前世界上天然药材市场几乎全部有他们家族在幕后操纵的身影这个神秘家族建立的“医学帝国”影响着除了中国、日本、德国的全部海外市场。其实力由此可窥一斑!所谓“隐形富豪”,顾名思义,就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富翁,是东方国家非常独特的现象。熟悉江浙一带的朋友都说,那里很多其貌不扬的人,常常是腰缠万贯的巨富。因为他们许多从事的行业并不起眼,或者刻意地行事低调,或是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也就不曾进入公众视线,从而成为“隐形富豪”。

没有这个人,写这篇文章的人是为了混淆概念,让人以为隐形富豪是指有钱但低调的人。 我在这里纠正,隐形富豪并不是指有钱低调的商人,也不是指有很多股东有钱在资产的商人,而是指中国有权势的人,有权势的人就是中国早期领导人后裔,照理他们应该忧国忧民,确实有一半是忧国忧民了,但另一半则是腐败掉了,这些人腐败起来可以想像?大家都知道,商人经商要等“批项目”,批项目的人就是官员,如果一个人赚钱不用别人批,有免费的顶级经理人,可以垄断其它商人的资源,那么他会多有钱?

  • 索引序列
  •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6期
  •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9(6):20
  • 文学期刊十月1986年第6期,理由,痴情
  • 中医内科杂志1986年第11期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OO9年第6期张建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