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

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

发布时间:

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

国家图书馆的借书制度为以下六条:1、凭本人读者卡/第二代身份证在各阅览室阅览书刊资料,在阅览室、借阅区门口的验证处通过读卡机确认证件的功能有效后,即可入内。2、阅览室的书刊资料仅供室内阅览。3、阅览开架图书,每次限取四册;阅览开架报刊,每次限取1种/1年,阅后放在指定地点,请勿自行归架。4、阅览闭架书刊资料,须填写索书单,交由工作人员提取,阅毕归还,请勿随意乱放5、阅览基藏书刊资料,须在本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或卡片目录)中检索书目并发送请求(或提交索书单),由工作人员提取书刊资料。书到出纳台而当日不取书刊者须交纳违约金30元/册。基藏库书刊须当日归还,逾期归还须交纳违约金5元/册/日。6、复制书刊资料,须填写复制申请单并承诺遵守著作权法,在指定地点办理复制手续,复制后请立即归还7、阅览室的书刊资料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携出室外,私自将书刊资料夹带出室者,按偷窃行为处理。扩展资料: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沿革: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隶属大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9月27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归属文化部领导。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2003年10月2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ALEPH500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已全面投入运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加快文献数字化的进程,于1999年3月成立“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目前已有书目型数据库、题录型数据库和全文型数据库三大类,共计600G存储量的信息上网为读者服务。仅1999年年初,月访问量就已超过600万人次。国家图书馆已初步成为我国网上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现在,国家图书馆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的实验环境,同时,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取得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各个工程都在进行中。上海图书馆也在尝试提供图书馆网上服务,除了信息查阅、网上读书等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延伸之外,还进行原文直接获取、委托代理进行咨询研究等信息服务。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非常浩大,计划推出“上海图典”、“上海文典”、“古籍善本”、“民国图书”、“中国报刊”等九大系列。

```````和其他 图书馆 一样啊~

读者入馆须知· 总馆接待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读者;国家法定节假日(1月1日、春节除夕至初二、5月1日、10月1日-3日)可接待中学生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参观;· 古籍馆接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读者(古籍馆少年儿童多媒体阅览室接待学龄至十五周岁的未成年人 ) ;· 凭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 港澳通行证或台胞回乡证、户口簿首次免费办理国家图书馆读者卡,享有读者卡基本功能并在符合其他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按手续办理扩展功能(详见办证相关规定);· 进入阅览室、服务点须持国家图书馆读者卡;满十八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可以凭第二代身份证进入开架阅览室阅览;· 读者卡长期有效。如果有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予以全馆置停,待接受处理并纠正后恢复使用;· 持有优待证的老年读者和残疾人读者可优先借阅;· 随身携带的包、饮用水、及其它与借阅无关的物品请凭有效读者卡或身份证免费寄放到存包处;· 注意仪表着装,请勿穿汗背心、趿拖鞋入馆;· 请勿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请勿带易燃、易爆品入馆;· 请在指定地点就餐、饮水,请勿携带食品、饮用水入馆;· 请勿在馆内娱乐和从事交易等与查阅书刊资料无关的活动;· 请保持馆区安静,入室请将移动通讯设备置于静音状态;· 请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国家图书馆各项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服务监督电话:010-88545022借阅须知阅览须知· 凭本人读者卡在各阅览室阅览书刊资料,须刷卡确认有效后方可入内。· 阅览室的书刊资料仅供室内阅览。· 阅览开架图书,每次限取四册;阅览开架报刊,每次限取1种/1年,阅后放在指定地点,请勿自行归架。· 阅览闭架书刊资料,须填写索书单,交由工作人员提取,阅毕归还,请勿随意乱放。· 阅览基藏书刊资料,须在我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查询系统(OPAC)(或卡片目录)中检索书目并发送请求(或提交索书单),由工作人员提取书刊资料。书到出纳台而不取书刊者须交纳违约金30元/册。基藏库书刊须当日归还,逾期归还须交纳违约金5元/册/日。· 复制书刊资料,须填写复制申请单并承诺遵守著作权法,在指定地点办理复制手续,复制后请立即归还。· 阅览室的书刊资料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携出室外,私自将书刊资料夹带出室者,按偷窃行为处理。外借须知· 外借图书须持本人具有外借功能的国家图书馆读者卡。· 中文图书每次限借3册,图书所附光盘3盘,如无人预约,方可续借1次,续借期为31天(即在续借操作执行日期加31天计算)。外文图书每次限借3册,借期为31天,不提供续借服务。· 外借基藏书库外文图书,须先在我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查询系统(OPAC)上发送外借请求,或利用卡片目录检索图书的索书号,由工作人员提取图书。· 借到图书时,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掉页、刻画、污损等情况,如发现应立即声明并请工作人员盖章。归还时如发现未经工作人员盖章的污损情况,按违规处理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所需中文图书如已借出,可办理网上预约手续,约到书后7日内到馆办理借书手续。未在期限内办理借书手续,7日后预约自动失效,同时须交纳违约金每册30元。· 外借书刊资料必须按期归还, 逾期归还须交纳逾期使用费:中文图书30元/册/日;外文图书50元/册/日。· 如果所需书刊资料本馆未收藏, 可到文献提供中心办理馆际互借手续, 并交纳相应费用。· 外借库的图书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携出库外,私自将图书夹带出库者,按偷窃行为处理。续借须知· 取得中文图书第一外借库、中文图书第二外借库及古籍馆中文图书借阅室外借功能者,自动取得续借功能,外文图书暂不提供续借功能。· 读者凭本人读者卡(在有效期内,无欠费记录)登录我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查询系统(OPAC)办理续借。· 每册图书可续借1次。续借期为31天,即在续借操作执行日期起加31天计算。· 借书当日对所借图书提交续借请求无效。· 逾期未还的图书、已被其他读者预约的图书不能续借。预约须知· 取得中文图书第一外借库、中文图书第二外借库及古籍馆中文图书借阅室外借功能者,自动取得预约功能。· 读者凭本人读者卡(在有效期内,无欠费记录)登录我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查询系统(OPAC)办理图书预约。· 只有当图书已被借出(包括续借)时,才能预约。· 如果一册已外借的图书被多人预约,则以预约时间的先后为序。· 如果所预约图书未能在预约的时间范围内还回,则该预约自动失效。· 读者须随时查看所预约图书的状态,当状态为“书到待取”时,须在7日之内到馆办理借书手续。7日后预约自动失效,同时须交纳违约金每册30元。违规处理办法· 非外借图书出馆· 未经允许擅自将基藏书库等限定在馆内阅览、须当日归还的图书携带出馆者,每日每册交纳违约金5元。· 逾期· 外借图书逾期归还者须交纳逾期使用费:中文书刊每册每日30元,外文书刊每日每册50元。· 遗失· 遗失本馆图书者应立即声明并积极寻找。以完全相同的同版图书(或经同意后用新版图书)抵赔,并另加6元加工费。· 限期1个月购买赔偿的书刊资料,在此期间不能外借图书。如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赔偿完全相同的同版图书(或经同意后的新版图书)· 则按以下标准赔偿:· 国内出版的普通文献:1950-1977年出版的,按原价格2倍乘以出版至今的年数赔偿;1978-1984年出版的,按原价格乘以出版至今的年数赔偿;1985-1990年出版的,按原价格的5倍赔偿;1991-1995年出版的,按原价格的4倍赔偿;1996-2000年出版的,按原价格的3倍赔偿;2001年以后出版的,按原价1-2倍赔偿,另加6元加工费。· 进口原版外文图书,按实际价值的1-5倍赔偿,另加6元加工费。· 成套多卷本,遗失其中1册或数册,按全套价格予以赔偿,赔偿后不得索取其他卷册。每册有单价,且复本较多,按单册价格的相应倍数赔偿。· 民国时期出版的文献、具有特殊价值的文献:按目前国家文物市场估价赔偿。· 未标明价格的书刊资料,参考同类书刊资料的价格赔偿。· 支付赔偿金后,读者找回原文献,可凭原赔偿金收据索回所赔款额。但须交纳从支付赔偿金日至归还文献日的逾期使用费。· 污损· 对批划、涂改、污损普通书刊资料者,根据情节轻重赔偿5-20元,对图书污损严重影响阅读者,按遗失文献的赔偿办法赔偿。· 对批划、涂改、污损特藏文献者,按以下标准赔偿:· 保存本、民国时期出版的文献、珍贵文献按批划、涂改、污损普通文献赔偿标准2倍赔偿。· 批划、涂改、污损普通古籍、善本文献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处理。· 撕割· 割页、撕扯等严重损坏馆藏文献者,按遗失文献的赔偿办法赔偿。· 偷窃· 未办理借阅手续,将馆藏文献藏于身上、书包或其他物品内,一经发现,按偷窃文献论处。除追回被窃文献外,偷窃文献者按文献原价的2-5倍交纳违约金。· 其他相关规定· 对于以上违规行为中,拒不交纳违约金、赔偿金者,我馆有权置停或吊销其读者卡(押金折抵赔偿费用)。· 对违规情节严重,态度恶劣者,我馆有权置停或吊销当事人读者卡。通报所在单位,直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无工作单位者,送交公安部门处理。馆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21:0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法定节假日不闭馆,详见“阅览室简介与导引”及主页公告栏开馆变动通知中文图书外借库闭室期间归还中文图书地点周一至周五 17:00 - 21:00,在中文社科图书第一阅览室(南231)还书;周一至周五 21:00 –次日 9:00,周六至周日 17:00 -次日9:00,每年5月7日、10月7日全天,在夜间还书处(东门北侧)还书。

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

总馆占地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总共可容纳2000万册藏书。该建筑荣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包括北海之滨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设有三十余个阅览室,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截止1998年底,馆藏文献已达2160万册(件),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五位,并以每年60-70万册(件)的速度增长。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南长河畔,紫竹院公园旁。坐落在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1987年落成,总馆占地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2000万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3119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类别文种文献细类册(件)数图书 中文 普通书 5,413,505(册) 普通古籍(含新线装) 1,648,206 (册) 台港图书及海外出版的图书 200,068 (册) 合 计 7,261,779(册) 外文 西文书(英文、法文、德文及其它) 1,895,277 (册) 俄文书(含其它部分斯拉夫语种) 622,147 (册) 日文和东文书(日文及其它部分东方语种) 1,041,785(册) 合 计 3,559,209(册)  图书合计 10,820,988 (册) 期刊 中文 中文期刊(514623种) 6,701,841(册) 外文 外文期刊(47207种) 6,631,305 (册)  期刊合计 13,333,146 (册) 报纸 中文 中文报纸(7624种) 119,097 (合订册) 外文 外文报纸(1708种) 93,206 (合订册)  报纸合计 212,303(合订册) 特藏专藏  古籍善本 282,300 (册,件) 新 善 本 14,918 (册,件) 外文善本 35,638 (册,件) 中文地图 96,861(册,张,幅,件) 外文地图 49,306(册,张,幅,件) 照 片 99,646 (张,册) 画 片 64,581 (张,幅) 金石拓片 304,265 (张,片) 金石书籍 10,080 (册,件) 金石画册 644(册,件) 手 稿 86,178(件) 书 札 2,930 (册,件) 民语文献 159,781(册,件) 精装精印 7,463(册,件) 其他特藏 299(件) 图书馆学资料 41,575(册) 敦煌吐鲁番资料 21,255(册,件) 家谱、地方志资料 53,949 (册,件) 其他国内资料 1,006,990(册) 外国政府出版物 56,985(册,件) 联合国资料 560,897(册,件)  特藏专藏合计 2,956,541 (册件,张,幅,片) 缩微文献  缩微胶卷 100,750 (卷) 缩微平片 1,308,207(张,片)  缩微文献合计 1,408,957(卷,张,片) 视听文献  录 音 带 19,708(盘,盒) 激光唱片 40,224(张) 立体声唱片 967 (张) MP3 2,860(张) 录 像 带 14,608(盘,盒) LD视盘 1,880(张,盘) VCD视盘 85,829(张,盘) VHD视盘 260(盘,盒) DVD视盘 38,037(张,盘)  视听文献合计 204,373 (张,盘)  电子文献合计 42,895 (张,盘) 馆藏总计(截止2010年) 28,979,203册(件) (表格来源: )

国家图书馆文献传递方法是:先检索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在检索结果中一般文献和图书均可请求复制传递,但只在可外借的图书范围内申请代借图书。然后在国家图书馆主页进行文献检索,检索路径为:登录国图主页通过国图“文津搜索”进行文献检索。然后将检索到的文献详细信息以WORD文档附件的形式向我馆文献传递电子邮箱提交申请。国家图书馆文献传递范围是:国图中文基藏库及外文图书子库中三年以前外文图书,除工具书及古籍善本等珍藏文献外均可提供复制传递服务,包括以上不可外借的图书。国家图书馆文献传递申请人注意事项说明是:1、申请馆际互借服务的读者,首先请认真检索本馆馆藏目录,确定无所需资料后,请再提出申请。2、申请人应仔细填写申请内容及联系方式,以便图书馆通知读者收取或归还文献。3、申请发出,此项业务即生效,费用亦即发生,所发生费用全部由申请人承担。4、收费方式:因为与国图的文献传递服务费用,是我馆预先垫付的,所以,现在收费的金额要全部用来充销那笔预支的费用。采用2种方式:转账付款,将费用直接转入图书馆的账户中。在图书馆806学科服务部机上刷卡,无票据。

国家图书馆文献

国家图书馆加快文献数字化的进程,于1999年3月成立“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目前已有书目型数据库、题录型数据库和全文型数据库三大类,共计600G存储量的信息上网为读者服务。仅1999年年初,月访问量就已超过600万人次。国家图书馆已初步成为我国网上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现在,国家图书馆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的实验环境,同时,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取得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各个工程都在进行中。上海图书馆也在尝试提供图书馆网上服务,除了信息查阅、网上读书等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延伸之外,还进行原文直接获取、委托代理进行咨询研究等信息服务。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非常浩大,计划推出“上海图典”、“上海文典”、“古籍善本”、“民国图书”、“中国报刊”等九大系列。

有专栏提供下载的

可以检索,不过检索出来的很少的吧我一般都是上读秀看看,挺少的

国家科技图书馆文献中心官网

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

1、电脑检索。每个图书馆都有一个专门的检索专区,那里有多电脑,电脑里面可能只有一个桌面图标,点进去,里面就会有个跟搜索引擎很相似的检索栏,那里就是图书馆的检索工具了在这里面输入自己想要的书名,就会弹出检索结果。2、看书的索书号。在1步骤检索界面中,会有你所查找图书的详细的信息,这里面的最关键部分就是索书号索书号就是图书在图书馆的一个身份证,这个身份标明了图书的类型以及所在位置,索书号大概就是这个样子。3、通过索书号找书。首先看索书号的第一个字母,通常书ABCDEFG的英文大写,这些就是图书的大类在图书馆的每个书架上都表明了这个书架的分类,有些书架上A,有些是B,如果要找J,就可以去找到J的书架然后后面很多数字,就是图书的排序啦,从大到小的排序,仔细去书架中寻找。参考资料:网页链接

大部分图书馆都有管理软件,为了方便检索,普通图书馆的做法是拿出几台电脑,安装图书馆软件的里面检索功能,让读者进行图书检索。或凭借索书号,查找到想要的图书。

可以检索,不过检索出来的很少的吧我一般都是上读秀看看,挺少的

你可以登陆你家附近大的图书馆的网站,就可以查到了有没有你想要的书了,<<狼图腾>>这本书应该不难找吧,我在图书馆就见过 这个有点困难我家里,

  • 索引序列
  • 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
  • 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
  • 国家图书馆文献
  • 国家科技图书馆文献中心官网
  • 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