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官网邮箱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官网邮箱

发布时间: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官网邮箱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的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它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目前我国已申报成功世界遗产35处。其中文化遗产22处,自然遗产5处,自然与文化遗产4处,文化景观1处,口述物质遗产3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 考虑到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的评定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的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前者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上唯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的非政府国际机构,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名个人会员;后者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于1948年,原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宗旨是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富方机构、民间团体、科研和保护机构。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世界遗产的标准 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 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评定标准共有六个,符合其中任意一条(除了第六条不能单独存在)就可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A代表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例如金字塔,长城。 B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凡尔赛宫(欧洲建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布局和规格影响欧洲两三个世纪) C.一种文化的特殊证明,例伊朗的波斯波力斯宫 是波斯帝国时期留下的,壁上的雕刻反映了波斯当时的情况,各国进贡情况,是文化证明。复活节岛,只遗留了巨大的石雕像,其他古物没有留下,只有靠石雕像来研究当时的历史。 D.一个历史时期的典范。区别于第二条,典范是指更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梵蒂冈,影响6-7世纪,所有东西都是精华 E.难于保存的突出例证,例如印第安人保留区; F.与某些重大事件或先行传统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例如耶路撒冷、自由女神像 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文化景观及其他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 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2、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3、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3年10月通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 文化遗产: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参考资料:

h

介绍:  中国第一份全面关注自然、文化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权威杂志  刊宗旨:透析文明遗存,彰显人文关怀。  地球是个巨大的生命体,它并不完全属于人类,而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在21世纪,人类的关注重点也许会转向自然和环境,因为我们在地球上所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环境越来越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遗产》杂志愿与同道一起,以关注遗产为起点,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  《中华遗产》杂志是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协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中华遗产》杂志将成为中国遗产地和将要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的地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的重要通道。  ●权威出版社中华书局主办: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1958年被指定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成绩卓著,出版了数以千计的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方面的最基本的典籍和文献。  ●权威组织协办和支持: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的支持。  ●权威人士出任顾问和学术委员:  全国人大许嘉璐、彭佩云、费孝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陈奎元副主席、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同志、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等出任顾问;王蒙、启功、冯其庸、罗哲文、傅熹年、谢辰生、谢凝高、郑孝燮、冯骥才、郭旃等著名专家学者出任学术委员。  ●权威专家学者撰文供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章新胜同志撰写了发刊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德林先生为创刊号题写了贺辞;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同志、国家文物局巡视员兼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同志、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等都发表了相关文章,确保了杂志内容的权威性。  还不错的,这是它的网站,    你说的背景是不是指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官网

想多了解中国历史看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我建议你去看《中国上下五千年》,了解一下中国历史的框架,如果想了解更深,再去读二十四史。

介绍:  中国第一份全面关注自然、文化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权威杂志  刊宗旨:透析文明遗存,彰显人文关怀。  地球是个巨大的生命体,它并不完全属于人类,而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在21世纪,人类的关注重点也许会转向自然和环境,因为我们在地球上所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环境越来越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遗产》杂志愿与同道一起,以关注遗产为起点,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  《中华遗产》杂志是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协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中华遗产》杂志将成为中国遗产地和将要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的地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的重要通道。  ●权威出版社中华书局主办: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1958年被指定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成绩卓著,出版了数以千计的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方面的最基本的典籍和文献。  ●权威组织协办和支持: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的支持。  ●权威人士出任顾问和学术委员:  全国人大许嘉璐、彭佩云、费孝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陈奎元副主席、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同志、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等出任顾问;王蒙、启功、冯其庸、罗哲文、傅熹年、谢辰生、谢凝高、郑孝燮、冯骥才、郭旃等著名专家学者出任学术委员。  ●权威专家学者撰文供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章新胜同志撰写了发刊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德林先生为创刊号题写了贺辞;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同志、国家文物局巡视员兼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同志、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等都发表了相关文章,确保了杂志内容的权威性。  还不错的,这是它的网站,    你说的背景是不是指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其实如果可以,都买O(∩_∩)O~ 我个人比较喜欢国家人文历史。还有填字游戏!O(∩_∩)O~ 文史参考小故事挺多的(有野史)╮(╯▽╰)╭ 中华遗产的主体不是国家历史╮(╯▽╰)╭ 看历史原名就是国家历史,不错! 推荐: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文史参考(按顺序) O(∩_∩)O~希望能帮助到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投稿邮箱

1、来稿采用网上投稿和E-mail附件投稿两种方式,文本格式采用Word2000以上版本。2、来稿请提供以下中文和英文信息:①文章题名;②所有作者的姓名、职称、现工作单位;③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和E-mail地址等);④3~5个关键词(自然信息除外)。3、来稿请附2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科技时评、书评、科技信息除外)。4、来稿中的图和表应分别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并附150字以内的图题和说明文字,线条图应清晰、准确,需要的图例、坐标名称、标度、标值等必须齐全(图中的图注尽量用中文表示)。照片必须是原版,要求反差鲜明,适于制版。5、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列表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著录项目必须齐全。期刊文章作者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文章作者题名见: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我也想知道野谢谢楼主罗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官网网址

介绍:  中国第一份全面关注自然、文化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权威杂志  刊宗旨:透析文明遗存,彰显人文关怀。  地球是个巨大的生命体,它并不完全属于人类,而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在21世纪,人类的关注重点也许会转向自然和环境,因为我们在地球上所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环境越来越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遗产》杂志愿与同道一起,以关注遗产为起点,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  《中华遗产》杂志是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协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中华遗产》杂志将成为中国遗产地和将要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的地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的重要通道。  ●权威出版社中华书局主办: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1958年被指定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成绩卓著,出版了数以千计的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方面的最基本的典籍和文献。  ●权威组织协办和支持: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的支持。  ●权威人士出任顾问和学术委员:  全国人大许嘉璐、彭佩云、费孝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陈奎元副主席、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同志、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等出任顾问;王蒙、启功、冯其庸、罗哲文、傅熹年、谢辰生、谢凝高、郑孝燮、冯骥才、郭旃等著名专家学者出任学术委员。  ●权威专家学者撰文供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章新胜同志撰写了发刊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德林先生为创刊号题写了贺辞;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同志、国家文物局巡视员兼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同志、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等都发表了相关文章,确保了杂志内容的权威性。  还不错的,这是它的网站,    你说的背景是不是指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你好。我是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我认为《国家历史》《百家讲坛》《百科新说》三本不错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1、《大众考古》:《大众考古》为中国第一本面向社会大众兼具专业权威的科学普及性考古学杂志,2013年7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大众考古》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具体承办,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担任总编辑兼主编。2、《文明》:《文明》杂志于2001年12月正式创刊,秉承以影像记录世界,展现中国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人类文明的理念与哲学。《文明》作为被众多国际组织和美国,以及欧洲等许多重要国家广泛关注和认可的中国国家文化品牌,是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连接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3、《看历史》:《看历史》是2007年成都传媒集团出版的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以历史为切入点的新锐新闻杂志。《看历史》杂志的前身是 《国家历史》杂志。全国各大城市报亭、书店有售。经新闻总署批准,2010年4月更名为《看历史》。4、《国家人文历史》:《国家人文历史》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集事实政论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资讯类杂志,刊物依托人民日报特有的时政优势和丰富的报道资源,以“读时事历史,揽天下风云”为宗旨,立足时事,钩沉历史,纵横中外,斟酌古今。5、《文史月刊》:《文史月刊》是由山西省政协主管,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大型国家级文史档案及人文社科类学术杂志。该刊记述中国包括山西近百年来历史大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变迁,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运作规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众考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人文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史月刊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

世界历史:美国通史(共6册)(精)300多,世界文明通史(共10卷全彩版)(精)1000多。 中国历史:中国通史(全十二卷共二十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60

楼主要是真心想了解历史 那就 二十四史 别听其他人扯淡 那些都是后人根据古代史书编写的

1、《大众考古》:《大众考古》为中国第一本面向社会大众兼具专业权威的科学普及性考古学杂志,2013年7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大众考古》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具体承办,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担任总编辑兼主编。2、《文明》:《文明》杂志于2001年12月正式创刊,秉承以影像记录世界,展现中国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人类文明的理念与哲学。《文明》作为被众多国际组织和美国,以及欧洲等许多重要国家广泛关注和认可的中国国家文化品牌,是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连接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3、《看历史》:《看历史》是2007年成都传媒集团出版的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以历史为切入点的新锐新闻杂志。《看历史》杂志的前身是 《国家历史》杂志。全国各大城市报亭、书店有售。经新闻总署批准,2010年4月更名为《看历史》。4、《国家人文历史》:《国家人文历史》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集事实政论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资讯类杂志,刊物依托人民日报特有的时政优势和丰富的报道资源,以“读时事历史,揽天下风云”为宗旨,立足时事,钩沉历史,纵横中外,斟酌古今。5、《文史月刊》:《文史月刊》是由山西省政协主管,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大型国家级文史档案及人文社科类学术杂志。该刊记述中国包括山西近百年来历史大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变迁,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运作规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众考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人文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史月刊

创刊于2004年12月,由中华书局主办,协办: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第一份全面关注自然、文化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权威杂志刊宗旨:透析文明遗存,彰显人文关怀。地球是个巨大的生命体,它并不完全属于人类,而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在21世纪,人类的关注重点也许会转向自然和环境,因为我们在地球上所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环境越来越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遗产》杂志愿与同道一起,以关注遗产为起点,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中华遗产》杂志是中国遗产地和将要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的地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的重要通道。 ●权威出版社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1958年被指定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成绩卓著,出版了数以千计的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方面的最基本的典籍和文献。●权威组织协办和支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的支持。●权威人士出任顾问和学术委员:全国人大许嘉璐、彭佩云、费孝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陈奎元副主席、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同志、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等出任顾问;王蒙、启功、冯其庸、罗哲文、傅熹年、谢辰生、谢凝高、郑孝燮、冯骥才、郭旃等著名专家学者出任学术委员。●权威专家学者撰文供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章新胜同志撰写了发刊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德林先生为创刊号题写了贺辞;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同志、国家文物局巡视员兼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同志、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等都发表了相关文章,确保了杂志内容的权威性。

  • 索引序列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官网邮箱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官网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投稿邮箱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官网网址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