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师博览杂志心得体会

教师博览杂志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教师博览杂志心得体会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学会宽容与赏识。教师要用自己的言传声教去影响每个学生,更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包容每个学生。人无完人,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我往往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总是一味去嫌弃去指责,没有做到更加成熟理智的去处理。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无法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在他们表现优异时不能及时的给予肯定,甚至扩大优点,以至于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工业弱如果还以为 ugierhu盾后卫日 蝴蝶飞过 风格比热u

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江西教育期刊社国内统一刊号:36-1222/G4国际标准刊号:1008-5009刊 期:月刊开 本:16开创刊时间:1993-01-01邮发代号:44-70单 价:50定 价:00邮发代号:44-70(文摘版)、44-76(原创版)、44-32(科研版)《教师博览》是江西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教育杂志,其文摘版创办于1993年,1998年获全国统一刊号,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期刊”,2010年再次获评“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系龙源期刊网“2007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TOP100期刊”(排名第35位)、“2007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教育教学类)TOP10期刊”(排名第1位)。《教师博览》杂志共有三个版本:文摘版,2008年增创的原创版,以及2011年增创的科研版。

我还问你呢?

阅览期刊杂志心得体会

《小小说选刊》和小小说 “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那是指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单纯通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微言大义)的艺术形式。” 小小说以其“精气神”有尊严地独立于文坛。小小说与生俱来的平民气质,就是她的“精”;千万读者的人脉,就是她的“气”;而其短小篇幅所携带的巨大智慧含量,就是她的“神”。 在中国文学史和期刊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文体和一个杂志社的联系如此紧密。一定意义上,小小说和百花园杂志社可以互相指称。作为小小说文体的“代言人”,《小小说选刊》先后荣获“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奖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小小说选刊》的编辑团队 中国小小说二十余年的发展史,这个编辑团队是一个核心线索。我们倡导与规范一种新兴的文体,以年为经,以事为纬,编织一幅壮美的画卷。小小说是我们痴迷的公益事业,也是我们致力开掘的文化产业。我们对小小说的来路了若指掌,同时对小小说的走向洞若观火。中国之中在河之南,我们沟通作者与读者,奉献一份智慧读本。我们是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小小说选刊》的读者 身为《小小说选刊》的读者,你并不孤单,每个月有超过一百万人和你阅读同一期杂志,一起感动一样获益。你选择的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小小说源于民间,盛于大众,其间有作者推陈出新,有编者推波助澜,更有读者推诚相见。你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参与。《小小说选刊》开放办刊,不设门槛,编者与读者互动,提升刊物品质。你的来信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更是我们改进工作的源泉;你的荐稿是《小小说选刊》不可或缺的元素,与编辑视野相辅相成;经由《小小说选刊》,从读者成长为作者,经由创作小小说,改变自己的命运,文坛佳话从未间断,也许你就是其中一员,也许下一个就是你。满意请采纳

《读者》的魅力  《读者》,这样一本看似平凡的杂志,有着怎样的力量,可以打动世界百万读者呢。  核心竞争力 最初《读者》曾以美国《读者文摘》为效仿对象,如今,它已找到了外国作品与中国读者之间的沟通方式:选择外国作品时,以“开阔眼界”“反映人性美”为原则,以实用的信息丰富读者的知识,以感人的作品启迪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以中国人的价值理念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各种现象。  读者给它的评语是“书淡如菊”,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读者》,的确显得淡漠而安静。正如戏剧家魏明伦评论道:“《读者》不靠‘枕头’,不靠‘拳头’,却能超越‘两头’书刊的销量。靠的是什么?文学感染力,知识信息量,观赏趣味性,德育、智育、美育,多种维生素。”不媚俗、不炒作,清新淡雅的封面,温馨流畅的文字,自创刊二十三年来一直如此。  在一次研讨会上,《读者》总编彭长城总结杂志至今受欢迎的原因时说,不断创新与关注“真善美”是《读者》成功的原因。“杂志有一个口号,叫博彩中外、汇聚精华、启迪思想、开拓眼界,开放性的视野打开了外部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我们自身的文化根源。杂志的很多栏目跟人有实实在在的联系,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素养的提高和感情的释放。”  定价策略 这本创刊于甘肃的16开文摘性大众刊物,本着“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宗旨一路走来。刊登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科技、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  《读者》一直秉承高质低价,64页黑白文字,20页彩色插图,售价3元,为同类、同等印刷质量刊物中售价最低。刊载文章全部来自读者的推荐,发表时刊出推荐者姓名。实行一稿三酬,原作者、原刊发媒体、荐稿者皆有稿酬。  平民化之路 有人说,《读者》好像一直隐藏在某个角落,静静地发出某种声音,那种声音不强大,却很有分量。让这种安静有如此分量的,是对读者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打开一期《读者》,在不那么沉重的凡人小事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人情味与对人生、人性的真切关怀。这种关怀散发着一种绵绵磁力,吸引着寻求温暖的灵魂。  有时,这种直指心性的关怀还能够摆脱不同文化背景的牵绊。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是畅行无阻的语言。海外《读者》已累计发行50多万册,读者遍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非典时捐款、教师节时赠阅、慰问戍边官兵,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读者》有一副热心肠。在甘肃刘家峡,有林地5000亩,名为“读者林”,是《读者》在全国读者中募得钱款植建而成。而今,“读者林”的规模已达2万亩。一位中学校长说,《读者》为人们种下的,既有今天就可以开放的花朵,也有明天才可以发芽的种子。(右图:《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所影响的生活》)  产业链延伸 《读者》的主编彭长城曾说,在市场竞争中,杂志的危机时时刻刻都存在着,要使这个特殊商品像常青树一样生存,既要把它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来兴办,又必须当成一个文化产业来经营。  为了方便更多的读者,《读者》盲文版、维文版相继推出;为了给农民办一份属于他们的杂志,《读者·乡村版》于2000年诞生;为了拓展海外市场——继2003年成功“借河行船”打开北美市场之后,时值一周年,《读者》又成功进入欧洲和澳洲市场。正在筹划中的原创版、英文版也将很快面世。伴随着《读者》的忠实读者群的日益扩大,《读者》的事业也“越做越大”,《读者》品牌的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加长和连接。中国期刊业 一个难解的棋局  读者的成功是中国期刊界的一个奇迹,然而也仅只是一个奇迹!我们在欣喜之余,不应忽视的还有很多:  在一篇题为《左边杂志,右边堕落——我的阅读品味是如何堕落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真实的写出了目前期刊界的现状,“大大小小的报摊上,摆满的是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超级模特、电影新星、流行歌手,搔首弄姿地占据着它们的封面;锦衣华服流行情报、欧美家居经典介绍、怪异名车强档出击、美酒咖啡倾情推介,挤眉弄眼地拥塞在它们的内芯。”  另一方面,美国的时代华纳,在上海建立了他们的院线系统,德国的贝塔斯曼在全国建立了书友会,新闻集团在广东落地了……这些一百亿美元以上的营业额的文化和媒体大鳄,携多种媒体跨国界而来了。他们虎视眈眈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报业,还有期刊这块回报最为丰厚甚至可以说暴利的“蛋糕”。偏安一隅的中国期刊业又将如何同他们竞争呢?(左图:《读者》的封面也成为许多人的收藏)  面对内疾外患,我国期刊将如何加快发展步伐,迎头赶上呢?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中美期刊业窥得一二:  新闻期刊的彼尊我卑  相比较于美国三大新闻杂志位居整个杂志业前列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来说,中国却还没有一份具备真正强大影响力的新闻周刊,在中国杂志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的依然是妇女杂志、文摘杂志、娱乐杂志和健康杂志。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集中涌现了一批“新生代”新闻周刊,除《三联生活周刊》外,《深圳周刊》、《新民周刊》、《新周刊》以及《中国新闻周刊》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但10年过去了,这批新闻周刊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停留在继续成长的阶段,在整个中国媒介环境中依然颇为尴尬处于弱势地位,充其量也还只是一种“半主流”或“准主流媒体”。  纵向来看,在时政新闻、评论与财经新闻方面比较突出的,目前只有《南风窗》、《嘹望东方周刊》和《财经》三本(当然,《财经》还不属严格意义上的时政新闻期刊);在社会新闻、文化报道方面,中国《新闻周刊》与《三联生活周刊》各具特色;在区域化方面,《新民周刊》、《深圳周刊》各霸一方;《新周刊》则是在这些领域之间游走,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不同盈利模式下的价格悬殊  从《读者》的经验可以看出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低价位。尤其是在目前中国期刊的整体价格均普遍偏高的情形下。一位旅居美国、曾是《三联生活周刊》专栏作家的娜斯在其随笔集《东看西看》中形象描述了中美两国杂志价格的巨大差异:“说到杂志,我对中国杂志的第一大感受就是:贵。美国杂志靠广告挣钱,又靠读者数量去吸引广告商,所以订阅杂志本身是一项极便宜的消费。”  中美期刊的巨大价格差异和各自不同的盈利模式有关:中国期刊靠发行维持收支平衡,而美国则基本上依靠大量广告赚取利润,并不单纯依靠杂志的发行收入,采取发行与广告经营并举的战略,使杂志获得全方位、综合性的成长。许多杂志的经营甚至更多地倚重广告。而在中国,由于杂志还不是主流媒体,所以目前大多数杂志的广告页数远远少于编辑页数,目前的中国期刊依然主要是靠发行赚钱维持生计。  中国期刊的高价格制约了读者数量,而读者数量少的杂志自然不会吸引投资人和广告商的目光,在广告投放量稀少的情况下,期刊又只能以相对较高的上市价格维持自身经济平衡,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产业化、集团化程度的巨大差异  让我们来看看这组数字:目前,我国已有39家报业集团,但期刊集团却只有《家庭》1家;美国出版三本以上杂志的期刊集团有500个。中国9000本期刊分散在5000多家杂志社中,平均每家杂志社运作6种杂志;中国刊物最多的期刊社拥有12种刊物,而西方大期刊集团拥有60到80种刊物。(右图:《时代》每期的封面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典型的例子是《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起,时代公司连续成功推出了《生活》、《体育画报》、《人物》等一系列畅销杂志,并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国际版。20世纪60年代至今,时代公司陆续进入电影娱乐、有线电视、音乐和互联网等领域,发展为著名的时代华纳媒体集团。  事实上在我国的期刊市场上已经发展起来一大批具有集团化经营能力的期刊社,比如《读者》、《知音》、《时尚》等。期刊集团化已是历史的必然,一个出版社活杂志社只出版一本杂志,已越来越无利可图,甚至几乎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发行、广告、宣传、管理成本的不断增长,将使那些只有一本刊物的刊社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下去。报刊治理整顿 如何走好这步棋  2003年中国报刊治理整顿,是建国以来报刊工作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就期刊而言,主要源于“划转”这一举措带来的办刊宗旨、方向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划转,顾名思义,一是划,就是期刊主管主办者由原来的党政机关,划归为其他单位或者团体。二是转,期刊的报道宗旨、方向,由原来纯粹指导工作,转为面向市场。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研究如何吸引读者,开拓市场。划转后的期刊怎么办?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著名期刊的经营理念值得一读:  实行严格的编辑和经营相分离   国外著名期刊普遍将内容编辑质量视为刊物的核心竞争力,注重维护自身品牌。为了确保内容不受广告商和经营环节的影响,刊物内部大多将编辑部门同广告、经营部门业务严格分离,采编报道不同广告、经营发生任何关系,广告、经营部门无权过问采编部门的事务。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刊物的定位和编辑方针的实现。(左图:我国期刊市场鱼龙混杂)  注重品牌战略,延伸品牌效应   国外各家著名期刊非常注重开发品牌资源,逐步营造以期刊品牌为核心的媒体集团。《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自身品牌向图书、图片库、教育产品、地图、电视节目、网站等方面推广,充分发挥该品牌的强大影响力。《电视指南》杂志拥有《电视指南-名人逸事》、《有线电视指南》等系列子刊,并相继开发了电视指南频道和电视指南在线网站。《读者文摘》、《新闻周刊》也以各自品牌为纽带,整合不同媒体资源,形成多媒体集团。    充分应用高新技术,积极开发新型媒体   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往往能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代公司抓住摄影技术出现的契机,成为图片新闻的先驱和出版业的领先者;50年代当电视冲击出版业的时候,投资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网。华纳公司依托电影新技术起飞。美国在线(AOL)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世界最大的ISP服务商。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并购更是“大媒体观”下媒体融合的典范。《读者文摘》、《新闻周刊》、《时代》等期刊都先后开发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时代》的门户网站并不仅仅将刊物内容平移到网上,而是报道更全、角度更新、分析问题更透彻深入,还可以滚动发布、连续报道、追踪采访,充分发挥网上时效性强内容丰富的优势。   在保持刊物传统编辑方针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要不断创新   国外著名期刊非常重视以读者阅读需要为中心,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以保持刊物的长盛不衰。美国《人物》周刊最初主要是一份影迷杂志。进入20世纪80年代,该刊扩大报道范围,加强了对广大民众所关心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深度报道,如里根遇刺、旧金山大地震等,社会新闻色彩越来越浓。90年代,该刊在报道即时新闻的同时,着重加强对癌症、早孕、饥饿、虐待儿童、种族歧视等中长时段社会性问题的报道,力图引导读者全面了解社会。  适应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要,内容风格趋向细化   国外著名期刊十分重视市场调查,研究不同读者群体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职业收入、阅读习惯,以此确定办刊思路和内容取向。美国《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同为著名的三大商业财经类期刊,但内容风格有着显著不同。《商业周刊》新闻性最强,是三者中唯一的周刊。《财富》重点强调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更侧重于对企业,尤其是大公司的报道。《福布斯》则推崇精英群体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力,总是不遗余力地介绍企业家,介绍企业的成功之道。

教师博览杂志

主管:江西省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教育期刊社出版:江西教育期刊社社长、总编辑:贺林香副社长:万邵愉副总编:万明华 陈彩云 熊义勇 危晓音编辑:教师博览杂志社社长、主编:薛农基副社长、副主编:方新田文摘版编辑部主任:袁海波原创版编辑部主任:余 华活动部主任:周正旺文字编辑:(文摘版)薛农基 袁海波 周正旺 徐艳兰 向 晴 熊春阳 戴利朝(原创版)方新田 余 华 王 芸 王凌燕(科研版)薛农基 方新田 王凌燕 袁海波 周正旺 徐艳兰 余 华 王 芸 李 林 钟 石美术编辑:(文摘版)陈 翔(原创版)胡锦欣(科研版)周律成

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江西教育期刊社国内统一刊号:36-1222/G4国际标准刊号:1008-5009刊 期:月刊开 本:16开创刊时间:1993-01-01邮发代号:44-70单 价:50定 价:00邮发代号:44-70(文摘版)、44-76(原创版)、44-32(科研版)《教师博览》是江西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教育杂志,其文摘版创办于1993年,1998年获全国统一刊号,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期刊”,2010年再次获评“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系龙源期刊网“2007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TOP100期刊”(排名第35位)、“2007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教育教学类)TOP10期刊”(排名第1位)。《教师博览》杂志共有三个版本:文摘版,2008年增创的原创版,以及2011年增创的科研版。

新华都超市内刊读后感 《教师博览》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一本杂志,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本专为我们教师编写的杂志,更因为后面的“博览”二字。是的,身为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名家同行,开卷有益。书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关于教育前沿咨询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博览》,很全面的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品味、不同风格的营养大餐,让我们在闲暇之余,信手读来,滋养我们的生命与灵魂。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掩卷深思,佩服作者独到见解,新颖的思路。有的文章使我茅塞顿开,有的文章让我忍俊不禁,有的文章使我热泪盈眶,有的文章使我荡气回肠„„自我感觉读了这些书后,心里很敞荡,思路也开阔,精神也更充实了。 我在读书中,与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发现教育生活是一个个细小的片段、细节组成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和片段都意味着一个教育时机。如果我们教师敏锐地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就可以充分体现自己对学生行为的关注,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在对学生这种细小行为的关注中,教师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教师的职业魅力就会从这里体现出来,会从对教育细枝末节的关注中体现出来,会从对师生间发生的细微生活片段的反思中体现出来。这时,在你的心中定会升腾起立志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渴望,感到教育的财富就蕴藏在自己的教育生活里,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幸福感,实现自己教育生活的增值,这就是教师的美丽,教育的真谛。 江西著名作家陈世旭写在2010年第9期《教师博览》扉页上的一篇文章《用灵魂唤醒灵魂》。到结尾,作者引用了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体制我们教师的目光能投得更远一些,为着孩子的一生为着民族的将来去考虑,我们就不会整天只盯着手中一张试卷上的分数,不惜打击儿童的自尊抹杀孩子的天性去进行我们的教育了。我想,不久的将来,中国何愁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呢?

教师博览杂志社

情思:抒发教师对教育事业,或对学生的深情;歌颂和赞美教师兢兢业业于教书育人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情操,也可以写在教书育人中的感悟和惊喜等。要求语言隽永,文字浅淡而蕴涵丰富厚重。文体可散文诗、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字数在600—1100之间;视 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观点、新问题、新现象的生动评析;教 苑 :国内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在局部范围内的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事例生动;耕 耘:教师个人在教学生活中的先进经验、先进做法,事例典型、具体,行文生动,可读性强;生活: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反映教师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映教师的现实生存状态;瞭 望 :展示世界各国教育的现状、动态及改革的缤纷异彩;专稿:读者关心的教育热门话题,以及教育界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篇幅可达8000字;征 文:一年一度举办的不同主题的教育征文;信 息: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教育信息;教育人物(封二):介绍全国基础教育领域里有特色、有特长、有个性、有思想的教师及教育管理者,有文有图;人 生:五彩人生、大千世界、婚恋家庭、人生感悟;文 学:篇幅短小、内容精湛、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社 会 :透视教师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把握时代脉搏,“以教师的眼睛看世界”;人 物 :教师感兴趣的社会各类人物的经历及教育名人的故事;读 书 :文史知识、读书感悟、新书介绍及邮购;科 技 :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科普知识,科技史话;开 心 :幽默漫画、对联故事、益智游戏;编 读 :加强编读交流,沟通编读情感。

杂志是全国唯一一家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由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主办。办刊宗旨是“提高教师全面素质,丰富教师精神生活”。《教师博览》始终坚持“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寓思想性、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逐渐形成了“可读、可用、可存”的特色和“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柳斌语)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广大教师喜爱的精神家园。

教师博览杂志代号

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江西教育期刊社国内统一刊号:36-1222/G4国际标准刊号:1008-5009刊 期:月刊开 本:16开创刊时间:1993-01-01邮发代号:44-70单 价:50定 价:00邮发代号:44-70(文摘版)、44-76(原创版)、44-32(科研版)《教师博览》是江西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教育杂志,其文摘版创办于1993年,1998年获全国统一刊号,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期刊”,2010年再次获评“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系龙源期刊网“2007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TOP100期刊”(排名第35位)、“2007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教育教学类)TOP10期刊”(排名第1位)。《教师博览》杂志共有三个版本:文摘版,2008年增创的原创版,以及2011年增创的科研版。

找学报投吧一般大学教师都是投自己学校的学报的

  • 索引序列
  • 教师博览杂志心得体会
  • 阅览期刊杂志心得体会
  • 教师博览杂志
  • 教师博览杂志社
  • 教师博览杂志代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