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欧洲的论文

关于欧洲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欧洲的论文

1南意大利的诺曼征服---------最后的维京征服浪潮  11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由上升而趋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诸多社会矛盾凸现,各种民族或政治力量竞相登台,交互影响。前此曾泛滥于大半个欧洲沿海的维金运动虽呈退潮之势,但这些北欧海盗后裔们移居法国诺曼第后依然热情不减,活力充溢,此刻终于再度冲动,北跨海峡,入主英伦,出演了著名的“诺曼征服”的雄壮活剧。与此同时,又南徙意大利,以军事和外交手段,步步为营,兼并蚕食,展开了另一场旷日持久的征服运动,辗转缔造了一个辉煌强盛的西西里王国。  就时间顺序和内容性质而言,诺曼人在南意的活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11世纪上半叶初涉南意,立稳足跟;二、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初吞并南意诸领地,进征西西里,争霸地中海;三、12世纪创建诺曼西西里王国,征服运动达至全盛期。  位于法国西北海岸的诺曼第公国,是10世纪初始建于西欧大陆的第一块稳固的北欧人拓殖地。此后一个多世纪来,诺曼第不仅又陆续吸纳了许多新来的同族移民,而且也在法国当地经济文化氛围的濡染下,迅速迈入封建化历程。  随着相对和平环境下的人口增殖过速,这块偏居一隅的领地显得愈益狭小,不断有人开始向外迁移,以另谋生计。这些流徙于外的人中,不乏破产潦倒者,为了逃避诺曼第公爵的法律约束,也有“被日渐增多的兄弟排挤的无地子弟”。[诺曼第存在诸子均分制的继承传统,受此影响,各子所能分得的土地太少,乃至于一无所有。当时从诺曼第外迁人口的数字,未有准确记载,但估计当不在少数。一般认为,11世纪是西欧从中世纪早期的破坏状态中得到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和人口都有相当的增长。亨利?皮雷纳甚至把高出生率称作“11世纪的特点之一”,“在这个时期,家庭中人丁兴旺的现象似在贵族中和在农民中一样地普遍。年轻的小伙子到处皆是,他们感到自己的乡土上人满为患,渴望到远方去碰碰运气”。显然,这就从本土社会游离出来了一股焦躁不安的力量。  起初,同MSL交战的西班牙,曾吸引过像罗杰?德托埃斯尼这样的诺曼人骑士前往,但结果并不持久。倒是随后兴起的向意大利方向的冒险,给诺曼人带来了成功与希望。这不仅是因为意大利地处地中海的交通要冲,素来是基督徒去近东朝觐的必经途程之一,而且本身也有不少宗教圣迹,颇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气候温和,物阜民丰,其丰沛的文物财富历来受到形形色色外族的觊觎,并成为列强的逐鹿之所。南部意大利当时政局动荡,诸种势力交错击撞,乱象纷呈。罗马教廷以教皇国版图为依托,四出伸手,干预各地世俗事务。拜占廷帝国自查士丁尼时代以来一直在此占有若干块领地,诸如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等,派驻总督、军队监管。先后以北非阿格拉布和法蒂玛王朝为后盾的阿拉伯埃米尔们,则仍盘踞着富庶的西西里岛大部分。此外,野心勃勃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皇帝和伦巴第的大小王公贵宵,也都纷纷插足其中。他们彼此攻伐,战端频起。这种紊乱之局已实际上瓦解了意大利的任何对外防范能力,给外部势力的介人以可趁之机。  诺曼人最初是以朝觐者的身份进人南意的,其巡礼活动包括参拜阿普利亚地区加尔加诺山的大天使圣迈克尔圣迹。据说,1016年,一批40名诺曼人从圣地返回途中,曾帮助击退了一支进攻萨莱诺城的阿拉伯舰队。萨莱诺的伦巴第王公盖伊马尔四世对他们予以挽留,援为己用,并许诺付给薪饷。他还要求派一些诺曼骑士赴其宫廷服役。自此,诺曼人开始同意大利发生了联系。①  另一则报道提到,由首领德朗若率领的一支诺曼人队伍约二百人,在南意加尔加诺山被一位名叫梅莱斯的巴里城市民说动,加人其反抗拜占廷统治的运动。诺曼人于那不勒斯登陆,初战告捷,旋即在坎尼之战(1018年)中为兵力和武器装备均居优势的拜占廷军队所败。1019年,梅莱斯被迫投奔德意志,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求助,不久殁于德皇宫廷。而那些曾跟随梅莱斯的诺曼人,则因未获合法的居留地,不得不流落于南意的山岭溪谷间,或打家劫舍,或替人充当雇佣兵来维持生计。  诺曼人雇佣兵队伍,渐成南意一股不可小觑的特殊势力。他们表面上仰人鼻息,受制于人,替雇主效命征战,实际上却颇具回旋余地,拥有相当的自由度。优良的军事素质和昂扬的士气,往往助其克敌制胜。而南意的各种原有势力,从卡普亚、本尼凡托到萨莱诺和那不勒斯的公侯们,出于自身利害计,往往也在其相互争斗中竞相召请和利用诺曼人雇佣兵,以至这块政治祛码价值骤升,愈发显得举足轻重了。诺曼人深谙此中之道,乐得左右逢源,纵横捭阖,钻营周旋于各方之间,竭力抬高其政治要价,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取好处。南意的权力天平也就随之摇摆不定。  1021~1022年,诺曼人一度加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远征意大利的队伍,但所获不丰。他们像其祖辈当年在法国一样,很快便不满足于仅以金钱和战利品之得作为服役打仗的报酬,而希冀于获取永久性的居留地,建立一个新诺曼第。不久,那不勒斯公爵塞尔吉乌斯因政争中被逐,得诺曼人相助而复政,遂在1029年回赠一块土地,以表谢忱。诺曼人在此建起阿韦尔萨城。这座小城位于那不勒斯和卡普亚之间,起初仅作防御敌对的卡普亚公爵潘杜尔夫四世的一座堡垒,结果却成为诺曼人在南意土地上设置的第一块稳固的定居地。这块以雷努尔夫伯爵为首脑的领地,在法律上曾被视作康拉德二世的一块封土,与神圣罗马帝国维系着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此后,阿韦尔萨犹如磁石般吸引了一批批诺曼人,从法国络绎涌来。“贫者为摆脱生活困境的愿望所驱使,富者受到希望的激励……阿韦尔萨不受约束的生活准则给那些地方上的亡命徒,给每一个力图躲避上司不公正或公正惩罚的逃亡者提供庇护和鼓舞。”未几,这些外来移民便迅速地在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观念上融人了当地社会。  经营南意的诺曼人中,最负盛名而又最具影响力的当推奥特维尔家族诸兄弟:诺曼第科唐坦骑士奥特维尔的坦克雷德有12个儿子,其中3个儿子即长子威廉和德罗戈、翁弗莱,于1036年率领部众首抵南意②。他们最初效命于萨莱诺公爵瓜伊马罗四世,助其拓疆略地,势力逐渐兴起。  自9世纪下半叶西西里岛被阿拉伯人征服以来,拜占廷帝国就一直期盼有朝一日在该岛匡复失土。1038年,拜占廷驻南意的行省总督(Cata-Pan)马尼埃克斯再度组织对西西里的远征。诺曼人受马尼埃克斯召请,投效于他的靡下,战斗中一再显露其过人的勇气和能征惯战的军事素质。他们的先头部队首先在西西里登陆,一举夺占重镇墨西拿。1040年在锡腊库扎交战中,奥特维尔家族的长兄铁臂威廉将该城埃米尔刺翻于马下。拜占廷依靠诺曼人的援助,连克13城,一度重新控制了西西里大部。旋因分配战利品引起的争执,致使诺曼人愤而离去。  奥特维尔家族兄弟返回意大利大陆后,与阿韦尔萨的诺曼人结成联盟,侵扰各地,以报复拜占廷人的背信弃义行为。1042年坎尼之战,他们大败拜占廷军,瓜分所掠之地,随后推举其首领铁臂威廉为阿普利亚伯爵,仍奉萨莱诺公爵瓜伊马罗四世为宗主,以梅尔菲为统治中心。阿韦尔萨的雷努尔夫则分得西博托和加尔加诺山两地。  早期活跃于南意的诺曼人军队,数量有限。吉本说他们上阵时不超过700骑兵、500步兵,却被人夸大为6万之众。可是,其活动能量却颇惊人。他们从已经控制的阿韦尔萨和梅尔菲两据点频频出击,态意扩张。  奥特维尔家族统治的梅尔菲政权,在组织结构上,差不多像是个“自行组建的贵族共和国”。它的最高统治层系由12名经民众推选的伯爵组成,他们的年龄、出身和功业是人们选择的依据。他们各自有特定的领地,所出贡赋分别拨归其用。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中心还建有城堡,充任其附庸们的领主。12名伯爵在梅尔菲都拥有单独的住房,在那里共同组成二个类似贵族会议性质的军事立法机构(senate),共理国政。这个立法机构的首席贵族、主管长官和将军,就是拥有阿普利亚伯爵头衔的铁臂威廉。  1046年威廉死后,其二弟德罗戈继任阿普利亚伯爵。同阿韦尔萨的同胞们一样,他也接受了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册封,以便给自己披上一件带有保护色的外衣。自此诺曼人在充斥贪婪和阴谋的南意政争里愈陷愈深,“他们既不爱人,也不信任人;既不受人信任,也不被人爱。对王公们的蔑视中搀杂有恐惧情绪,而对本地人的恐惧中又混合着仇视与怨恨。”拜占廷人曾试图说服诺曼人让出在南意的占领地,并以金钱诱使其充当皇室雇佣兵去与波斯作战,但徒劳无功。1051年,亲拜占廷势力刺杀了德罗戈,三弟翁弗莱继立为阿普利亚伯爵。  诺曼人一仍其旧,杀伐掳掠,横行南意各地,他们与日俱增的影响,愈益引起了各方的忧虑和戒备。罗马教皇利奥九世筹划应对之策,欲图联合德皇亨利三世和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协力将诺曼人逐出南意,未果。利奥九世只得单枪匹马自领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去迎敌。  1053年6月18日,教皇兵败奇维塔泰,沦为诺曼人囚虏,不意却出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诺曼胜利者忽然全体跪倒在他们的俘虏面前,乞求教皇的赐福,并恭敬地释放了他,还“同意将阿普利亚作为教廷的领地”。随后翁弗莱礼送教皇返罗马。教皇接受诺曼人的和解之举,转而捐弃前嫌,化敌为友,以上帝代理人的名义认可了诺曼人的征服活动及其所获成果。  在双方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近乎结盟的特殊关系。这显然为利害所系,较之中古初期法兰克王室与教廷的关系,不无异曲同工之妙。诺曼人虽虔信基督教,怀有浓烈的宗教热情,但更深悉,要在诸强林立的意大利立稳脚跟,一展宏图,赢取教会的好感和允准,倚恃教皇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的支持是极为必要的。而另一方面,教皇也同样看重世俗武力的强大作用,欲借诺曼人的刀剑去剪除宿敌,以遂称霸之愿。  拜占廷从8世纪起一直将南意广大地区置于其东正教牧首的管辖范围之内。天主教罗马教廷为扩张其势力,谋求全基督教世界最高主宰的地位,与拜占廷之间就教区管辖权问题屡生嫌隙。诺曼人介入南意,并对拜占廷辖区大刀阔斧地侵袭蚕食,恰恰扰乱了既定政治秩序,客观上替教皇排挤敌手、夺取南意教区两统治权廓清了道路,这无疑成为加速1054年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正式决裂的催化剂。  从当年以朝圣者和雇佣兵身份初涉南意,到11世纪中叶崭露头角,占地称侯,并赢得教皇青睐,不过短短三四十年,诺曼人已然大体奠立了自己在南意的政治根基。  ①另说诺曼人初到南意约始于1015年:参阅赫·赫德·德·普·韦利编:《意大闹简史):。罗念生朱海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上册,第77页。  ②亦说约1035年抵意。参阅《简明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8卷。“翁弗莱条。  二  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初,是诺曼人在整个南意及周邻地区大举扩展的重要时期。其间,诺曼人首领罗伯特?圭斯卡德及其弟罗杰一世起了十分显著的历史作用。  罗伯特?圭斯卡德是奥特维尔的坦克雷德的第六子。他不仅是勇武俊逸的一介骑士,而且是个精于欺诈蒙谋略的政治老手。“圭斯卡德”为其绰号,意即“狡猾者”。  然而,罗伯特。圭斯卡德的早年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在1047年左右离开诺曼第到意大利,初时仅随身带有5名骑士、30名步兵。在加入南意权力财富再分配的角逐中,作为后来者,他遭到兄长的妒忌和排斥,一度落魄乡野,居无定所,以窃牛劫夺、敲诈勒索为业:直至1053年他参与指挥打败教皇的奇维塔泰之役,非凡的领导才干方得显露。1057年,兄翁弗莱死,罗伯特逐其二子,被国人选立为阿普利亚伯爵和将军。  1059年,他同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梅尔菲达成政教协议,在向异教徒开战的名义下,提出了远征西西里、使西西里重归基督教势力范围的计划。尼古拉斯二世乃正式授封罗伯特以“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头街,并预先许之以西西里。此举标志着“罗马教廷和诺曼人之间正式同盟关系的缔结,”从此诺曼人在南意的统治正式合法化,同时也意味着教廷对南意最高宗主权的确立。  1060年,诺曼人攻陷勒佐,完成了对位于意大利半岛靴尖部分的全部卡拉布里亚的占领,从而获得进攻西西里的最优越的跳板。翌年,诺曼人渡海攻占墨西拿,拉开了旷日持久的西西里征服战的帷幕。他们首先利用岛上阿拉伯埃米尔们的彼此不和,同巴勒莫埃米尔伊本?阿特-西姆纳结盟,使其中立,为夺获墨西拿这第一个进兵据点赢得了机会。从军事上说,此战是两栖登陆作战的一个范例。诺曼人原本擅于骑马陆战,为在登陆后能迅速发挥其战技所长,他们甚至在横渡海峡时使用了专门载运战马的特殊船只。  诺曼人征服西西里的直接指挥者是罗伯特?圭斯卡德之弟罗杰一世,奥特维尔家族十二兄弟中的最年幼者。他于1057年来意大利,旋即参加了攻取卡拉布里亚的战斗。1064年,诺曼人欲乘巴勒莫埃米尔新丧之机,夺取该城,未果。1068年,罗杰一世击败北非齐里王朝派来增援西西里阿拉伯人的军队,占领该岛北部和东部。1072年攻陷巴勒莫,罗杰一世始称西西里伯爵。此后,他又迭克特拉帕尼(1077年)、陶尔米纳(1079年)、锡腊库扎(1085年)、恩纳(1087年)、布特拉(1088年)、阿格里真托(1089年)等地。1091年,诺曼人攻陷诺托,最终完成了对西西里全岛的征服。  耐人寻味的是,以罗伯特?圭斯卡德和罗杰一世的指挥才能及诺曼军队的战斗精神与军事技能,征服西西里这个不大的岛屿何以竟耗费了30年之久?  首先,诺曼人兵力不足。奥特维尔家族本身并没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队可供支配,而主要靠非官方的武装志愿人员,缺乏稳定性。据说,罗杰一世手下服役的骑士不过百名,也有学者认为罗杰的重甲骑兵为几百名,即使加上辅佐人员,亦相当有限。按吉本的说法,罗杰一世初次登上西西里敌岸时仅带了60名士兵。在塞拉米奥平原交战时,他只有136名骑兵。围攻特拉尼城堡时,人稍多,也不过300人。且不论所述有否溢美的成分,但其军队人少,大致是可信的,很多仗往往以寡敌众,以少胜多。所以,在短时期内,尤其在前期力量对比不利时,诺曼人难以组织起持续的大规模攻势,恐怕也是事实。  其次,罗伯特不时受到来自诺曼人内部各种派系的牵制及难题的困扰,包括贵族会议对他权威的挑战,对行动计划的阻挠。翁弗莱之子的复仇密谋,罗伯特的无情镇压和处置,都不免消耗和分散了诺曼人的精力和兵力。  此外,诺曼人还须应付大陆上的其他敌人。与拜占廷、伦巴第人残余势力作战,卷入教皇、德皇间的各种纷争,罗伯特对巴尔干的劳师远征,如此等等。  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原本不足的兵力更显捉襟见肘。所以,对西西里的征服,用伦西曼的话说,也就成了诺曼人的“一项进展缓慢的事业”。尽管如此,它终究结束了阿拉伯人在西西里长达200年的统治。如果说,当初诺曼人曾在西西里替拜占廷当雇佣兵效过力,为人作嫁衣裳,那末此刻倒实实在在是在给自己打天下了。  与此同时,诺曼人在南意大陆的扩张势头也在逐步推进。1068年占领东海岸的奥特朗托。1071年,进一步拔除了拜占廷帝国在意大利半岛的最后一个据点巴里,将希腊人势力完全排除了出去。1076年末,又赶走伦巴第公爵吉苏尔夫二世,夺占了萨莱诺。嗣后,罗伯特?圭斯卡德终于攫取了由雷努尔夫家族统治的另一块诺曼人领地阿韦尔萨,把整个南部意大利归并于他所代表的奥特维尔家族的旗帜下。  值得一提的是罗伯特与幼弟罗杰一世的关系。其间固然以携手合作时居多,却也基于各自利益划分而时起争端。他们曾因卡拉布里亚的分赃不匀,一度刀兵相向,终以罗伯特被俘、昆仲达成和解而了结。其后,在领地的具体划分上则主要依据“谁征服归谁”的传统原则行事。西西里岛除少数地方外,基本上均为罗杰一世所独占,罗伯特则难以插手,而主要专注于经营大陆事务。奥特维尔家族两个支系日后的势力格局遂由此确立。  罗伯特同南意各种势力的交往,包括与亟须倚重其精神威权的罗马教廷的关系,无不以维护和扩展自身的利益为转移,极具功利性。双方既互为依存,相互利用,又不乏彼此间的冲撞和摩擦,或也关涉到历任教皇的政策、风格乃至个性之别。从总体上说,罗伯特?圭斯卡德时代诺曼人同教廷的关系,堪称是恩怨迭加、悲喜交集。  1073年登位的教皇格雷戈里七世曾力倡教会改革,以扩展教权为己任,以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激烈的政教之争而闻名于史。初始他也曾不满于诺曼人骚扰南意教会领地的行径数度以开除教籍相惩戒,但后来为集中力量对付德皇亨利四世及其扶立的敌对教皇克莱门三世,乃一反常态,于1080年6月通过《塞普拉诺条约》,同罗伯特?圭斯卡德言和。次年,罗伯特发动对拜占廷的战争,格雷戈里七世则迎合其舆论上的需要,宣布对拜占廷皇帝处以绝罚。罗伯特投桃报李,登船出征巴尔干之际尚不忘安排人员“在必要时协助格雷戈里对付亨利四世”。1084年亨利四世进兵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七世被围困在圣安杰洛城堡。罗伯特应教皇吁请,亲自统兵由巴尔干急返罗马救驾,经激战,赶走德皇军队,救出格雷戈里七世。诺曼人在罗马城内的悠意焚掠也使教皇尽失人心,难以继续留驻。格雷戈里最后只得追随诺曼人南走,客死异地。  罗伯特?圭斯卡德倚恃与教廷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了诺曼人在意大利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因此而更深地陷人同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争霸的泥淖,并伺机从南意向地中海周边各地进行扩张,从而给这一区域的国际关系造成相当的扰动。1085年,罗伯特?圭斯卡德死于再度出征巴尔干的戎马途中。一度协助其执掌军队指挥权的儿子博希蒙德只得到巴里的一个封邑存身,而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的权位却被他的软弱无能的异母弟罗杰?布尔萨所继承。西欧十字军运动初兴,1096年,博希蒙德便怀着去东方夺取更大荣耀、权力和财富的热望,立即振臂响应,踏上了漫漫征途。1099年,他终以赫赫战功在近东攫得一方地盘,做了安条克公国的首脑。  正当博希蒙德忙于向海外用兵之际,其叔罗杰一世却在西西里大胆进击,巩固与扩展着自己的权势。1098年,他被教皇授以教廷使节之衔,遂得以教皇代表的身份号令西西里全部教会。迄1101年死时,罗杰一世在西西里留给后嗣的已是一份颇具规模的政治基业了。  进人12世纪以后,诺曼人在地中海世界的事业,没有在博希蒙德弟、侄掌管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更没有在他直接控制的安条克公国发扬光大,而是在西西里一系,特别在罗杰一世之子罗杰二世统治时期,随着繁荣强大的西西里王国的创建而达到了鼎盛。  1105年,罗杰二世继任西西里伯爵,年仅十岁,母后萨伏纳的阿德莱德摄政。1112年,罗杰二世年届十七,乃亲自问政。同他那些崇尚武功的前辈相比,他似乎更富于耐心,更注重以政治方式达到自己的目标。1127年,罗杰二世趁堂兄、罗伯特?圭斯卡德之孙威廉死后无嗣,顺势合并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并逼迫当时的教皇霍诺留二世对这一既成事实予以首肯,封他为公爵。这样,罗杰二世首次将诺曼人在南意的三块领地西西里、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统一了起来,并在1130年正式创立西西里王国诺曼王朝(1130一1194),奠都巴勒莫。  罗杰二世选择此时称王,一则在于他确已实际掌控了足够数量的领地,羽翼渐丰;二来也恰逢当时罗马教廷有内部纷争可资利用,能减少政治上的阻力。1139年,罗杰二世进兵南意,占领那不勒斯,旋于加卢西奥一举击溃教皇军,迫使被俘的英诺森二世承认他的西西里王位。底定南意,是罗杰二世对教廷的一大胜利。罗杰二世治下的西西里王国,行政管理严密有效,经济文化繁盛昌明,外交富于活力,堪称为当时地中海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1154年罗杰二世辞世之后,他的子孙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相继践柞,两人行事风格迥异,或硬朗,或宽和,但都颇见作为。从创建王国的罗杰二世,到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祖孙三代的统治,为诺曼人在南意征服、立国后所达到的极盛时期,有“西西里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称。然而高潮后的余波遗绪,却未持续多久。西西里的优越位置和源源不绝的财富,激起列强的贪欲。一场使人眼花缭乱的王室联姻和继承外交,很快使这个诺曼人南意王国易帜变色,改朝换代了。1186年,神圣罗马皇帝红胡子腓特烈成功地使其长子、未来的德皇亨利六世与诺曼西西里王位法定继承人、罗杰二世的遗腹女康斯坦丝公主结为连理。1189年威廉二世一死,亨利六世和康斯坦丝便立即提出西西里王位要求。只因国人厌恶由一位德意志君主来掌权而力加反对,王国权杖才暂时交于威廉一世之侄、莱切伯爵坦克雷德之手。但坦克雷德的统治并不稳固,矛盾重重,1194年碎死后,亨利六世随之挥兵南下,长驱直入,轻而易举地拿下巴勒莫,将西西里王冠戴上了自己的头顶。  名噪一时的西西里诺曼王朝至此终告落幕,王国改弦更张,换上标有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徽记的旗号,西西里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诺曼人从初涉南意时起苦心经营百余年而赢取的这份煌煌基业,不意竟在一场典型的欧洲王室封建联姻的老式政治游戏中倏尔弃失。或出于偶然,却也似乎蕴藉着某种必然性的意味。  诺曼西西里的意义,自然不仅止于是一个王室联姻政治的牺牲品、王朝兴衰长河里泛起的一圈稍纵即逝的泡沫,而在于这个诺曼人国家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时代,促进过当时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书写了地中海史册中不可抹杀的篇章,惟其如此,才显示着她独有的研究价值。

欧洲政治地图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欧罗巴”一词据说最初来自腓尼基语的“伊利布”一词,意思是“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3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总称阿尔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属法国境内,成为西欧第一高峰。欧洲的河网稠密,水量丰沛。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欧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也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

战后欧洲犹太难民,是二次大战结束时根据盟军关于“难民”定义所界定的特定犹太群体。起初约有20—30万纳粹大屠杀的犹太幸存者,他们和非犹太人一样,被安置在难民营或集散中心内,由盟军和国际照料。经过三个月的大规模遣返,至少仍有10万左右的犹太难民滞留欧洲,其悲惨境遇仍然没有改变。民族性和目标的唯一性使犹太难民问题在充满难民的欧洲凸现出来。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1945—1952年的欧洲犹太难民问题,着重分析了英美在难民问题上的政策和分歧、犹太难民的变化、问题的最终解决以及对中东局势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问题出现后,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西方国家主要是美英大国的态度和政策各有不同。美国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哈里逊报告奠定美国犹太难民政策的基础。报告改善了欧洲犹太难民的生活,从而吸引了仍遭受反犹之苦的东欧犹太人的到来,导致西欧出现新的难民潮,到1947年欧洲犹太难民数量增至30万左右。 与美国相反,英国出于维护在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考虑,竭力回避犹太难民问题,在犹太难民身份承认、移民巴勒斯坦以及东欧新难民的进入等方面,设置种种障碍。英美两国的分歧,最终使英美联合调查委员会在犹太难民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问题的解决完全取决于巴勒斯坦未来的政治前途。 1948年以色列的成立为犹太难民问题解决找到了根本途径和主要办法,约有25万回归以色列。随着犹太难民被其他国家所接纳,犹太难民营逐渐减少,1952年欧洲所有难民营基本关闭(1957年最后一座难民营关闭),战后欧洲犹太难民的历史得以结束。 尽管战后犹太难民问题存在的时间不长,人数也不多,但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特别是巴勒斯坦及中东的局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为美国提供了借口,使其全面介入中东事务;其次,恶化了巴勒斯坦局势,敦促了英国委任统治的结束;最后,推动了以色列的建立。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问题对研究战后犹太历史和巴勒斯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欧洲史的论文

圣者说,有真爱的日子,光阴不会寂寥,季节不会寒冷。我想,有真爱的人生,永远没有背叛的痛苦,永远没有伤害的苦楚。只有,一起奋斗、一起拼搏、一起经历、一起面对、一起扛着、一起燃烧、一起白头、一起同甘共苦的甜蜜与幸福。

1南意大利的诺曼征服---------最后的维京征服浪潮  11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由上升而趋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诸多社会矛盾凸现,各种民族或政治力量竞相登台,交互影响。前此曾泛滥于大半个欧洲沿海的维金运动虽呈退潮之势,但这些北欧海盗后裔们移居法国诺曼第后依然热情不减,活力充溢,此刻终于再度冲动,北跨海峡,入主英伦,出演了著名的“诺曼征服”的雄壮活剧。与此同时,又南徙意大利,以军事和外交手段,步步为营,兼并蚕食,展开了另一场旷日持久的征服运动,辗转缔造了一个辉煌强盛的西西里王国。  就时间顺序和内容性质而言,诺曼人在南意的活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11世纪上半叶初涉南意,立稳足跟;二、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初吞并南意诸领地,进征西西里,争霸地中海;三、12世纪创建诺曼西西里王国,征服运动达至全盛期。  位于法国西北海岸的诺曼第公国,是10世纪初始建于西欧大陆的第一块稳固的北欧人拓殖地。此后一个多世纪来,诺曼第不仅又陆续吸纳了许多新来的同族移民,而且也在法国当地经济文化氛围的濡染下,迅速迈入封建化历程。  随着相对和平环境下的人口增殖过速,这块偏居一隅的领地显得愈益狭小,不断有人开始向外迁移,以另谋生计。这些流徙于外的人中,不乏破产潦倒者,为了逃避诺曼第公爵的法律约束,也有“被日渐增多的兄弟排挤的无地子弟”。[诺曼第存在诸子均分制的继承传统,受此影响,各子所能分得的土地太少,乃至于一无所有。当时从诺曼第外迁人口的数字,未有准确记载,但估计当不在少数。一般认为,11世纪是西欧从中世纪早期的破坏状态中得到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和人口都有相当的增长。亨利?皮雷纳甚至把高出生率称作“11世纪的特点之一”,“在这个时期,家庭中人丁兴旺的现象似在贵族中和在农民中一样地普遍。年轻的小伙子到处皆是,他们感到自己的乡土上人满为患,渴望到远方去碰碰运气”。显然,这就从本土社会游离出来了一股焦躁不安的力量。  起初,同MSL交战的西班牙,曾吸引过像罗杰?德托埃斯尼这样的诺曼人骑士前往,但结果并不持久。倒是随后兴起的向意大利方向的冒险,给诺曼人带来了成功与希望。这不仅是因为意大利地处地中海的交通要冲,素来是基督徒去近东朝觐的必经途程之一,而且本身也有不少宗教圣迹,颇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气候温和,物阜民丰,其丰沛的文物财富历来受到形形色色外族的觊觎,并成为列强的逐鹿之所。南部意大利当时政局动荡,诸种势力交错击撞,乱象纷呈。罗马教廷以教皇国版图为依托,四出伸手,干预各地世俗事务。拜占廷帝国自查士丁尼时代以来一直在此占有若干块领地,诸如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等,派驻总督、军队监管。先后以北非阿格拉布和法蒂玛王朝为后盾的阿拉伯埃米尔们,则仍盘踞着富庶的西西里岛大部分。此外,野心勃勃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皇帝和伦巴第的大小王公贵宵,也都纷纷插足其中。他们彼此攻伐,战端频起。这种紊乱之局已实际上瓦解了意大利的任何对外防范能力,给外部势力的介人以可趁之机。  诺曼人最初是以朝觐者的身份进人南意的,其巡礼活动包括参拜阿普利亚地区加尔加诺山的大天使圣迈克尔圣迹。据说,1016年,一批40名诺曼人从圣地返回途中,曾帮助击退了一支进攻萨莱诺城的阿拉伯舰队。萨莱诺的伦巴第王公盖伊马尔四世对他们予以挽留,援为己用,并许诺付给薪饷。他还要求派一些诺曼骑士赴其宫廷服役。自此,诺曼人开始同意大利发生了联系。①  另一则报道提到,由首领德朗若率领的一支诺曼人队伍约二百人,在南意加尔加诺山被一位名叫梅莱斯的巴里城市民说动,加人其反抗拜占廷统治的运动。诺曼人于那不勒斯登陆,初战告捷,旋即在坎尼之战(1018年)中为兵力和武器装备均居优势的拜占廷军队所败。1019年,梅莱斯被迫投奔德意志,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求助,不久殁于德皇宫廷。而那些曾跟随梅莱斯的诺曼人,则因未获合法的居留地,不得不流落于南意的山岭溪谷间,或打家劫舍,或替人充当雇佣兵来维持生计。  诺曼人雇佣兵队伍,渐成南意一股不可小觑的特殊势力。他们表面上仰人鼻息,受制于人,替雇主效命征战,实际上却颇具回旋余地,拥有相当的自由度。优良的军事素质和昂扬的士气,往往助其克敌制胜。而南意的各种原有势力,从卡普亚、本尼凡托到萨莱诺和那不勒斯的公侯们,出于自身利害计,往往也在其相互争斗中竞相召请和利用诺曼人雇佣兵,以至这块政治祛码价值骤升,愈发显得举足轻重了。诺曼人深谙此中之道,乐得左右逢源,纵横捭阖,钻营周旋于各方之间,竭力抬高其政治要价,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取好处。南意的权力天平也就随之摇摆不定。  1021~1022年,诺曼人一度加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远征意大利的队伍,但所获不丰。他们像其祖辈当年在法国一样,很快便不满足于仅以金钱和战利品之得作为服役打仗的报酬,而希冀于获取永久性的居留地,建立一个新诺曼第。不久,那不勒斯公爵塞尔吉乌斯因政争中被逐,得诺曼人相助而复政,遂在1029年回赠一块土地,以表谢忱。诺曼人在此建起阿韦尔萨城。这座小城位于那不勒斯和卡普亚之间,起初仅作防御敌对的卡普亚公爵潘杜尔夫四世的一座堡垒,结果却成为诺曼人在南意土地上设置的第一块稳固的定居地。这块以雷努尔夫伯爵为首脑的领地,在法律上曾被视作康拉德二世的一块封土,与神圣罗马帝国维系着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此后,阿韦尔萨犹如磁石般吸引了一批批诺曼人,从法国络绎涌来。“贫者为摆脱生活困境的愿望所驱使,富者受到希望的激励……阿韦尔萨不受约束的生活准则给那些地方上的亡命徒,给每一个力图躲避上司不公正或公正惩罚的逃亡者提供庇护和鼓舞。”未几,这些外来移民便迅速地在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观念上融人了当地社会。  经营南意的诺曼人中,最负盛名而又最具影响力的当推奥特维尔家族诸兄弟:诺曼第科唐坦骑士奥特维尔的坦克雷德有12个儿子,其中3个儿子即长子威廉和德罗戈、翁弗莱,于1036年率领部众首抵南意②。他们最初效命于萨莱诺公爵瓜伊马罗四世,助其拓疆略地,势力逐渐兴起。  自9世纪下半叶西西里岛被阿拉伯人征服以来,拜占廷帝国就一直期盼有朝一日在该岛匡复失土。1038年,拜占廷驻南意的行省总督(Cata-Pan)马尼埃克斯再度组织对西西里的远征。诺曼人受马尼埃克斯召请,投效于他的靡下,战斗中一再显露其过人的勇气和能征惯战的军事素质。他们的先头部队首先在西西里登陆,一举夺占重镇墨西拿。1040年在锡腊库扎交战中,奥特维尔家族的长兄铁臂威廉将该城埃米尔刺翻于马下。拜占廷依靠诺曼人的援助,连克13城,一度重新控制了西西里大部。旋因分配战利品引起的争执,致使诺曼人愤而离去。  奥特维尔家族兄弟返回意大利大陆后,与阿韦尔萨的诺曼人结成联盟,侵扰各地,以报复拜占廷人的背信弃义行为。1042年坎尼之战,他们大败拜占廷军,瓜分所掠之地,随后推举其首领铁臂威廉为阿普利亚伯爵,仍奉萨莱诺公爵瓜伊马罗四世为宗主,以梅尔菲为统治中心。阿韦尔萨的雷努尔夫则分得西博托和加尔加诺山两地。  早期活跃于南意的诺曼人军队,数量有限。吉本说他们上阵时不超过700骑兵、500步兵,却被人夸大为6万之众。可是,其活动能量却颇惊人。他们从已经控制的阿韦尔萨和梅尔菲两据点频频出击,态意扩张。  奥特维尔家族统治的梅尔菲政权,在组织结构上,差不多像是个“自行组建的贵族共和国”。它的最高统治层系由12名经民众推选的伯爵组成,他们的年龄、出身和功业是人们选择的依据。他们各自有特定的领地,所出贡赋分别拨归其用。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中心还建有城堡,充任其附庸们的领主。12名伯爵在梅尔菲都拥有单独的住房,在那里共同组成二个类似贵族会议性质的军事立法机构(senate),共理国政。这个立法机构的首席贵族、主管长官和将军,就是拥有阿普利亚伯爵头衔的铁臂威廉。  1046年威廉死后,其二弟德罗戈继任阿普利亚伯爵。同阿韦尔萨的同胞们一样,他也接受了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册封,以便给自己披上一件带有保护色的外衣。自此诺曼人在充斥贪婪和阴谋的南意政争里愈陷愈深,“他们既不爱人,也不信任人;既不受人信任,也不被人爱。对王公们的蔑视中搀杂有恐惧情绪,而对本地人的恐惧中又混合着仇视与怨恨。”拜占廷人曾试图说服诺曼人让出在南意的占领地,并以金钱诱使其充当皇室雇佣兵去与波斯作战,但徒劳无功。1051年,亲拜占廷势力刺杀了德罗戈,三弟翁弗莱继立为阿普利亚伯爵。  诺曼人一仍其旧,杀伐掳掠,横行南意各地,他们与日俱增的影响,愈益引起了各方的忧虑和戒备。罗马教皇利奥九世筹划应对之策,欲图联合德皇亨利三世和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协力将诺曼人逐出南意,未果。利奥九世只得单枪匹马自领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去迎敌。  1053年6月18日,教皇兵败奇维塔泰,沦为诺曼人囚虏,不意却出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诺曼胜利者忽然全体跪倒在他们的俘虏面前,乞求教皇的赐福,并恭敬地释放了他,还“同意将阿普利亚作为教廷的领地”。随后翁弗莱礼送教皇返罗马。教皇接受诺曼人的和解之举,转而捐弃前嫌,化敌为友,以上帝代理人的名义认可了诺曼人的征服活动及其所获成果。  在双方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近乎结盟的特殊关系。这显然为利害所系,较之中古初期法兰克王室与教廷的关系,不无异曲同工之妙。诺曼人虽虔信基督教,怀有浓烈的宗教热情,但更深悉,要在诸强林立的意大利立稳脚跟,一展宏图,赢取教会的好感和允准,倚恃教皇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的支持是极为必要的。而另一方面,教皇也同样看重世俗武力的强大作用,欲借诺曼人的刀剑去剪除宿敌,以遂称霸之愿。  拜占廷从8世纪起一直将南意广大地区置于其东正教牧首的管辖范围之内。天主教罗马教廷为扩张其势力,谋求全基督教世界最高主宰的地位,与拜占廷之间就教区管辖权问题屡生嫌隙。诺曼人介入南意,并对拜占廷辖区大刀阔斧地侵袭蚕食,恰恰扰乱了既定政治秩序,客观上替教皇排挤敌手、夺取南意教区两统治权廓清了道路,这无疑成为加速1054年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正式决裂的催化剂。  从当年以朝圣者和雇佣兵身份初涉南意,到11世纪中叶崭露头角,占地称侯,并赢得教皇青睐,不过短短三四十年,诺曼人已然大体奠立了自己在南意的政治根基。  ①另说诺曼人初到南意约始于1015年:参阅赫·赫德·德·普·韦利编:《意大闹简史):。罗念生朱海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上册,第77页。  ②亦说约1035年抵意。参阅《简明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8卷。“翁弗莱条。  二  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初,是诺曼人在整个南意及周邻地区大举扩展的重要时期。其间,诺曼人首领罗伯特?圭斯卡德及其弟罗杰一世起了十分显著的历史作用。  罗伯特?圭斯卡德是奥特维尔的坦克雷德的第六子。他不仅是勇武俊逸的一介骑士,而且是个精于欺诈蒙谋略的政治老手。“圭斯卡德”为其绰号,意即“狡猾者”。  然而,罗伯特。圭斯卡德的早年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在1047年左右离开诺曼第到意大利,初时仅随身带有5名骑士、30名步兵。在加入南意权力财富再分配的角逐中,作为后来者,他遭到兄长的妒忌和排斥,一度落魄乡野,居无定所,以窃牛劫夺、敲诈勒索为业:直至1053年他参与指挥打败教皇的奇维塔泰之役,非凡的领导才干方得显露。1057年,兄翁弗莱死,罗伯特逐其二子,被国人选立为阿普利亚伯爵和将军。  1059年,他同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梅尔菲达成政教协议,在向异教徒开战的名义下,提出了远征西西里、使西西里重归基督教势力范围的计划。尼古拉斯二世乃正式授封罗伯特以“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头街,并预先许之以西西里。此举标志着“罗马教廷和诺曼人之间正式同盟关系的缔结,”从此诺曼人在南意的统治正式合法化,同时也意味着教廷对南意最高宗主权的确立。  1060年,诺曼人攻陷勒佐,完成了对位于意大利半岛靴尖部分的全部卡拉布里亚的占领,从而获得进攻西西里的最优越的跳板。翌年,诺曼人渡海攻占墨西拿,拉开了旷日持久的西西里征服战的帷幕。他们首先利用岛上阿拉伯埃米尔们的彼此不和,同巴勒莫埃米尔伊本?阿特-西姆纳结盟,使其中立,为夺获墨西拿这第一个进兵据点赢得了机会。从军事上说,此战是两栖登陆作战的一个范例。诺曼人原本擅于骑马陆战,为在登陆后能迅速发挥其战技所长,他们甚至在横渡海峡时使用了专门载运战马的特殊船只。  诺曼人征服西西里的直接指挥者是罗伯特?圭斯卡德之弟罗杰一世,奥特维尔家族十二兄弟中的最年幼者。他于1057年来意大利,旋即参加了攻取卡拉布里亚的战斗。1064年,诺曼人欲乘巴勒莫埃米尔新丧之机,夺取该城,未果。1068年,罗杰一世击败北非齐里王朝派来增援西西里阿拉伯人的军队,占领该岛北部和东部。1072年攻陷巴勒莫,罗杰一世始称西西里伯爵。此后,他又迭克特拉帕尼(1077年)、陶尔米纳(1079年)、锡腊库扎(1085年)、恩纳(1087年)、布特拉(1088年)、阿格里真托(1089年)等地。1091年,诺曼人攻陷诺托,最终完成了对西西里全岛的征服。  耐人寻味的是,以罗伯特?圭斯卡德和罗杰一世的指挥才能及诺曼军队的战斗精神与军事技能,征服西西里这个不大的岛屿何以竟耗费了30年之久?  首先,诺曼人兵力不足。奥特维尔家族本身并没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队可供支配,而主要靠非官方的武装志愿人员,缺乏稳定性。据说,罗杰一世手下服役的骑士不过百名,也有学者认为罗杰的重甲骑兵为几百名,即使加上辅佐人员,亦相当有限。按吉本的说法,罗杰一世初次登上西西里敌岸时仅带了60名士兵。在塞拉米奥平原交战时,他只有136名骑兵。围攻特拉尼城堡时,人稍多,也不过300人。且不论所述有否溢美的成分,但其军队人少,大致是可信的,很多仗往往以寡敌众,以少胜多。所以,在短时期内,尤其在前期力量对比不利时,诺曼人难以组织起持续的大规模攻势,恐怕也是事实。  其次,罗伯特不时受到来自诺曼人内部各种派系的牵制及难题的困扰,包括贵族会议对他权威的挑战,对行动计划的阻挠。翁弗莱之子的复仇密谋,罗伯特的无情镇压和处置,都不免消耗和分散了诺曼人的精力和兵力。  此外,诺曼人还须应付大陆上的其他敌人。与拜占廷、伦巴第人残余势力作战,卷入教皇、德皇间的各种纷争,罗伯特对巴尔干的劳师远征,如此等等。  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原本不足的兵力更显捉襟见肘。所以,对西西里的征服,用伦西曼的话说,也就成了诺曼人的“一项进展缓慢的事业”。尽管如此,它终究结束了阿拉伯人在西西里长达200年的统治。如果说,当初诺曼人曾在西西里替拜占廷当雇佣兵效过力,为人作嫁衣裳,那末此刻倒实实在在是在给自己打天下了。  与此同时,诺曼人在南意大陆的扩张势头也在逐步推进。1068年占领东海岸的奥特朗托。1071年,进一步拔除了拜占廷帝国在意大利半岛的最后一个据点巴里,将希腊人势力完全排除了出去。1076年末,又赶走伦巴第公爵吉苏尔夫二世,夺占了萨莱诺。嗣后,罗伯特?圭斯卡德终于攫取了由雷努尔夫家族统治的另一块诺曼人领地阿韦尔萨,把整个南部意大利归并于他所代表的奥特维尔家族的旗帜下。  值得一提的是罗伯特与幼弟罗杰一世的关系。其间固然以携手合作时居多,却也基于各自利益划分而时起争端。他们曾因卡拉布里亚的分赃不匀,一度刀兵相向,终以罗伯特被俘、昆仲达成和解而了结。其后,在领地的具体划分上则主要依据“谁征服归谁”的传统原则行事。西西里岛除少数地方外,基本上均为罗杰一世所独占,罗伯特则难以插手,而主要专注于经营大陆事务。奥特维尔家族两个支系日后的势力格局遂由此确立。  罗伯特同南意各种势力的交往,包括与亟须倚重其精神威权的罗马教廷的关系,无不以维护和扩展自身的利益为转移,极具功利性。双方既互为依存,相互利用,又不乏彼此间的冲撞和摩擦,或也关涉到历任教皇的政策、风格乃至个性之别。从总体上说,罗伯特?圭斯卡德时代诺曼人同教廷的关系,堪称是恩怨迭加、悲喜交集。  1073年登位的教皇格雷戈里七世曾力倡教会改革,以扩展教权为己任,以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激烈的政教之争而闻名于史。初始他也曾不满于诺曼人骚扰南意教会领地的行径数度以开除教籍相惩戒,但后来为集中力量对付德皇亨利四世及其扶立的敌对教皇克莱门三世,乃一反常态,于1080年6月通过《塞普拉诺条约》,同罗伯特?圭斯卡德言和。次年,罗伯特发动对拜占廷的战争,格雷戈里七世则迎合其舆论上的需要,宣布对拜占廷皇帝处以绝罚。罗伯特投桃报李,登船出征巴尔干之际尚不忘安排人员“在必要时协助格雷戈里对付亨利四世”。1084年亨利四世进兵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七世被围困在圣安杰洛城堡。罗伯特应教皇吁请,亲自统兵由巴尔干急返罗马救驾,经激战,赶走德皇军队,救出格雷戈里七世。诺曼人在罗马城内的悠意焚掠也使教皇尽失人心,难以继续留驻。格雷戈里最后只得追随诺曼人南走,客死异地。  罗伯特?圭斯卡德倚恃与教廷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了诺曼人在意大利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因此而更深地陷人同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争霸的泥淖,并伺机从南意向地中海周边各地进行扩张,从而给这一区域的国际关系造成相当的扰动。1085年,罗伯特?圭斯卡德死于再度出征巴尔干的戎马途中。一度协助其执掌军队指挥权的儿子博希蒙德只得到巴里的一个封邑存身,而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的权位却被他的软弱无能的异母弟罗杰?布尔萨所继承。西欧十字军运动初兴,1096年,博希蒙德便怀着去东方夺取更大荣耀、权力和财富的热望,立即振臂响应,踏上了漫漫征途。1099年,他终以赫赫战功在近东攫得一方地盘,做了安条克公国的首脑。  正当博希蒙德忙于向海外用兵之际,其叔罗杰一世却在西西里大胆进击,巩固与扩展着自己的权势。1098年,他被教皇授以教廷使节之衔,遂得以教皇代表的身份号令西西里全部教会。迄1101年死时,罗杰一世在西西里留给后嗣的已是一份颇具规模的政治基业了。  进人12世纪以后,诺曼人在地中海世界的事业,没有在博希蒙德弟、侄掌管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更没有在他直接控制的安条克公国发扬光大,而是在西西里一系,特别在罗杰一世之子罗杰二世统治时期,随着繁荣强大的西西里王国的创建而达到了鼎盛。  1105年,罗杰二世继任西西里伯爵,年仅十岁,母后萨伏纳的阿德莱德摄政。1112年,罗杰二世年届十七,乃亲自问政。同他那些崇尚武功的前辈相比,他似乎更富于耐心,更注重以政治方式达到自己的目标。1127年,罗杰二世趁堂兄、罗伯特?圭斯卡德之孙威廉死后无嗣,顺势合并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并逼迫当时的教皇霍诺留二世对这一既成事实予以首肯,封他为公爵。这样,罗杰二世首次将诺曼人在南意的三块领地西西里、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统一了起来,并在1130年正式创立西西里王国诺曼王朝(1130一1194),奠都巴勒莫。  罗杰二世选择此时称王,一则在于他确已实际掌控了足够数量的领地,羽翼渐丰;二来也恰逢当时罗马教廷有内部纷争可资利用,能减少政治上的阻力。1139年,罗杰二世进兵南意,占领那不勒斯,旋于加卢西奥一举击溃教皇军,迫使被俘的英诺森二世承认他的西西里王位。底定南意,是罗杰二世对教廷的一大胜利。罗杰二世治下的西西里王国,行政管理严密有效,经济文化繁盛昌明,外交富于活力,堪称为当时地中海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1154年罗杰二世辞世之后,他的子孙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相继践柞,两人行事风格迥异,或硬朗,或宽和,但都颇见作为。从创建王国的罗杰二世,到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祖孙三代的统治,为诺曼人在南意征服、立国后所达到的极盛时期,有“西西里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称。然而高潮后的余波遗绪,却未持续多久。西西里的优越位置和源源不绝的财富,激起列强的贪欲。一场使人眼花缭乱的王室联姻和继承外交,很快使这个诺曼人南意王国易帜变色,改朝换代了。1186年,神圣罗马皇帝红胡子腓特烈成功地使其长子、未来的德皇亨利六世与诺曼西西里王位法定继承人、罗杰二世的遗腹女康斯坦丝公主结为连理。1189年威廉二世一死,亨利六世和康斯坦丝便立即提出西西里王位要求。只因国人厌恶由一位德意志君主来掌权而力加反对,王国权杖才暂时交于威廉一世之侄、莱切伯爵坦克雷德之手。但坦克雷德的统治并不稳固,矛盾重重,1194年碎死后,亨利六世随之挥兵南下,长驱直入,轻而易举地拿下巴勒莫,将西西里王冠戴上了自己的头顶。  名噪一时的西西里诺曼王朝至此终告落幕,王国改弦更张,换上标有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徽记的旗号,西西里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诺曼人从初涉南意时起苦心经营百余年而赢取的这份煌煌基业,不意竟在一场典型的欧洲王室封建联姻的老式政治游戏中倏尔弃失。或出于偶然,却也似乎蕴藉着某种必然性的意味。  诺曼西西里的意义,自然不仅止于是一个王室联姻政治的牺牲品、王朝兴衰长河里泛起的一圈稍纵即逝的泡沫,而在于这个诺曼人国家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时代,促进过当时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书写了地中海史册中不可抹杀的篇章,惟其如此,才显示着她独有的研究价值。

关于欧洲文化的论文

给你一个欧洲文化的起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外,在当时它们4个正辉煌的时候,世界的边缘有一个稍微小点儿的文明在酝酿,这个文明的中心或者说所在地,就在希腊南方的最大的岛上,处于地中海的东部,叫什么忘了,自己百度吧。这个文明很稀稀落落,演变成希腊文明,然后地中海东部的小亚细亚人与意大利人的加入,变成罗马文明,再然后就是大罗马文明,相当于中国的周朝,然后就是瓦解成如今的英德法意二牙和南斯拉夫什么什么的。这是欧洲文化的起源。

难找,至少得给2500分才帮你。。。。这是搜索价。

这种文化已经流传很多年了,当时的人衣着非常的华丽,大多数都是比较开放的,有它们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Abstract: America’s history of literature began with the swarming in of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After that, American literature had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European culture for a long It was not until America’s independence, did Americans realized that they need national literature strongly,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began to The Civil War was a watershed in the history, after which American literature entered a period of full Romantics, which emphasized individualism and intuition and Tnscendentalism represented by Emerson came out into This was an exciting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ke the flowers of spring, there were suddenly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writing at the same They have given depth and strength to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ccelerated the forming of High R Bu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ivil War, the American society was in a turbulent The writings about local life, critical realism and unveiling the dark side of the society were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Americans were at a loss postwar, and the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Keywords: National Literature, Romanism, Transcendentalism, Local Color, Realism, Modern literature 摘要: 从殖民地时期起,欧洲殖民者和清教徒翻开了美国文学史的第一页。 这往后很长一段时期, 美国文学一直都受到欧洲文化的很大 影响 。一直到美国独立后,美国人强烈地感觉到了民族文学的需要,美国的民族文学开始 发展 。 南北战争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分水岭, 战后美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产生了强调个性主义和直觉的早期浪漫主义,和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文学。爱默生的 时代 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文学变动时代,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他们突出地给予了当时美国文学以深度和力量,也促进了罗曼主义高潮的来临。但是由于战争的影响, 社会 动荡不安,这时的作品更注重于揭示社会的阴暗面, 同时美国的民族文学进一步发展,创作出许多带有本土色彩和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一战后,美国人陷入战后的茫然, 美国也开始进入了 现代 文学阶段。 关键词: 民族文学, 浪漫主义, 超验主义, 本土色彩, 现实主义, 现代文学 American is a multi-national Just like a big container, which put in various kinds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at can not only be co-existed but also form a sharp contrast, mixed together, It makes American literature style has a flavor of distinct and various aesthetic Many writers come from lower level, which makes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the rich flavor of life and local Furthermore, many new styles of literature in the world are oriented in America since 20th The proces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following main periods: Colony and Puritan literature; early national literature; latter national literature and Modern America’s history of literature began with the swarming in of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After that, American literature had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European culture for a long It was not until America’s independence, did Americans realize that they need national literature strongly,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began to The Civil War was a watershed in the history, after which American literature entered a period of full Romantics, which emphasized individualism and intuition,and Tnscendentalism represented by Emerson came out into This was an exciting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ke the flowers of spring, there were suddenly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writing at the same They have given depth and strength to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ccelerated the forming of High R But due to the influence if Civil War, the American society was in a turbulent The writings about local life, critical realism and unveiling the dark side of the society were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Americans were at a loss postwar, and the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Colonial and 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 (1) Travelers and Explorers When the European explorers first came to this new continent, the native Indians who probably got here from Asia about fifteen thousand years ago were still in origin, and they even had no written language,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was originally transmitted almost entirely by word of mouth, and therefor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oral literature,” (Wu Dingbo, 1) As time past, more and more travelers and explorers swarmed They wrote a lot of diaries、letters, and travel accounts to describe the new land as second E No wander somebody said that the earliest American literature were the travel accounts written by European Among the most remained were Captain John Smith’s True Relation of Virginia (1608), and Description of New England (1616) Although most of the Indian history was preserved in tales and songs, they had thoughts about life and They loved the natural world around them deeply, and they believed that when a person was dead, he would give back what had borrowed while he was alive to This kind of philosophy had influenced later or even modern American It’s interesting that when we look at the literature of the Puritans, the Transcendentalists, the Naturalists, and even the Moderns, when we read Anne Bradstreet, Emily Dickinson, Stephen Crane, and Ernest Hemingway, we can find similar (2) Pilgrim settlements Several years later, another group of settlers also arrived in the New W This group was looking for the Jamestown However , because of bad navigation, they landed in M They were also coming to the New World with dreams of success, but their goal was different from the Jamestown They wanted to start a new world governed by the B They were called Puritans because they wanted to live a better life by making themselves They first arrived on the Mayflower and settled in P This is the group we are usually thinking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the "first A"The clearest history of their journey to the New World can be found in History of Plymouth Plantation (1608) written by William Bradford, who was also one of the Mayflower The History of Plymouth Plantation is a Puritan book in the best “It’s loosely annalistic, but a direct and simple style gives charm, as a sincere faith in Puritanism gives purity, to the entire ” (W P Trent, 1997) The Puritans had several kinds of By far the most common form is the writing related to Biblical teachings, or sermons, that the church leaders The Puritans believed that they were in the New World because God had brought them there for a special They thought that by studying the Bible they could learn more about this way of So they were very strict to their life, and they didn’t allow any kind of entertainment even in That’s way Wu Dingbo said in his book “Literature of the New England Settlement is mainly a literary expression of the Puritan idealism” and “The literature of the colonial settlement served either God or colonial expansion or ” (Wu Dingbo, 4) Another important form of writing from this period is the These books, like Bradford's History of Plymouth Plantation,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tell us about life at the time of the P People also wrote many But a lot of works were hidden and lost because people often considered poetry to be an inferior form of writing and not totally acceptable to Puritan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oets from this period was Anne Bradstreet (1612-1672) Her poems in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 (1650) reflected the con concerns of women who came to settle in the colonies, and in all her poems, however, she shows her strong belief in G 18th century—the Age of reason (1) The Age of reason In the 18th century, people believed in man’s own nature and the power of human With Franklin as its spokesman, the 18th century America experienced an age of Words had never been so useful and so important in human People wrote a lot of political Numerous pamphlets and printings were These works agitated revolutionary people not only in America but also around the Among the most renowned was the work Common Sense (1776) of Thomas Paine (1737-1809) It’s the ringing call for the decoration of He also wrote Crisis (1774-1783) and The Age of Reason (1794-1796), according to Wu, “He thought that religion should be based on rational, reasonable ” (Wu Dingbo, 12) The pamphlets helped complete the debate that resulted in America's separation from E And of course for all the Americans, the most important document from this period was a single sheet of paper calle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1776), mainly written by Thomas Jefferson and Benjamin F 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the most distinguished person and giant in American history, he wrote and worked for American independence hardly and had made so many great efforts to America that he has been called "The First A" a world-renowned scientist, diplomat, philosopher, and He perfected the smooth, clear, short sentences of the Puritan plain His Autobiography encourages hard work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nother work that is well known is Poor Richard's Almanack, and many of the sentences have become popular During this time writers thought that the truth should be relied on Bible, churchmen, authorities, or practice and (2) Early National Literature During the period of American Revolution War, American national literature came into Since before the war, American people have already had the awareness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so they wrote many political writings revolutionary The war helped the first important American prose writers and poets grow up both culturally and Furthermore, the independence of nation led to the independence of national From this moment on, American people began to understand of meaning of being a real ”American“ 放不下了,后面还有,在下面的网站里。满意拿分

关于欧洲建筑的论文

对中西建筑艺术的鉴赏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 西方建筑艺术 建筑欣赏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 中国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中国建筑文化中,以人居住的宫殿、住宅为主流,即使是为神佛建造的道观、佛寺,也是将其看作神与佛的住宅。因此,中国建筑不用骇人的空间与体量,也不追求坚固久远。因为,以住宅为建筑的主流,建筑在平面与空间上,大都以住宅为蓝本,如帝王的宫殿、佛寺、道观,甚至会馆、书院之类的建筑,都以与住宅十分接近的四合院落的形式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宫殿、官署、寺庙、住宅外,较少像古代或中世纪西方那样的公共建筑。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自汉唐以来,已逐步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尤其是到了宋代,官方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那些宫殿、寺庙、衙署等正统的建筑设计建造形成了制度,因此人们便把中国这种古代典范的正统建筑称之为中国古典建筑。 1 (1)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地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 (2)在结构材料方面,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作为承重体系的,因此墙体不起承重作用,只有围护功能,这样门窗可以开得很大,甚至可以在正面和背面全部做成门窗,以取得轻快华美的效果。中国建筑正是由其木质结构,才造就了独特的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与攒尖顶五种基木的屋顶式样。也正是为了实用的目的,使硕大沉重的屋顶坚固美观,才产生了“斗拱”这种独特的构件,而“斗拱”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由于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的重量由梁柱承载,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就使得门窗的设置具有了极大的灵活性。这种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同样体现在园林艺术当中。中国园林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的影响,追求诗情画意,所以,中国园林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造景手法与园艺风格。园林由于属休闲之处所,因此取自由式布局将亭、榭、廊、桥布置在自然或人造山水之间,形成小桥流水、峰回路转、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环抱中的景观,创造出幽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3) 建筑总体布局方面,中国古典建筑常以院落组群为基本布局原则,强调群体的轴线,建筑单体只是简单的长方形,而廊道与围墙则成为联系单体建筑之间的常用手法。2 中国古典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举例(1)故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2)香山饭店香山饭店由贝聿铭设计于1982年,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香山饭店的重要价值。贝聿铭选择设计香山饭店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正如他自己所说: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贝聿铭寻找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基因要素,把它们提炼、整合,并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成为贝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传统民居形式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二.西方建筑艺术的概况 西方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在西方,古建筑源出于供奉神的观念,因而神庙建筑成了古代西方建筑的代表。由于古代西方崇拜神灵,这种观念体现在建筑上,则要求坚固、永恒,让神永在,也让人们永远去供奉崇拜。对神进行崇拜,就是要祈求神对自己及后代的保佑,因此,需要建筑厚重、严密、遮蔽身体。建筑既成了神保佑人的见证,又成了人崇拜神的场所,这就需要建筑宽敞宏大。 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1 1)古希腊建筑风格希腊建筑讲究严谨庄重,通过对比美学的研究使建筑形式具有完整严密的逻辑关系,使艺术和功能统一谐调,尤其是其柱式的造型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主要有三种柱式:一是代表男性美的陶立克柱式,粗壮刚挺而起的雄伟感;二是代表女性美的夏奥尼克柱式,修长俊美,柱头有蜗旋纹饰,下有柱础使人产生婷婷玉立之感;三是科林斯柱式,柱头多用植物叶片花纹装饰,代表了丰收的喜悦。这三种柱式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经典建筑装饰的模式。2) 古罗马建筑风格由于罗马地处火山多发地区,有大量火山灰。罗马人发现将火山灰在加上石灰石和碑石后产生的天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凝结力,利用这种混凝土可以建造大跨度的拱券,从而大大改进了建筑的受力状态,创造出券柱式和叠柱式的多层建筑形式。这时柱子已从承重构件演变成纯装饰的壁柱,因而变化也更多更为自由。 3) 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法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一个飞跃。它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尖塔装饰,有强烈的上升趋势,还大量采用彩色液璃和高浮雕技术,使整个建筑显得更轻巧玲珑,光彩夺目,产生升华神秘的美感。 4) 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流行艺术风格的总称它反映在建筑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宣扬豪华奢侈,过度的装饰,追求强烈的感官享受。 (2)打破古典建筑的和谐平静,追求夸张的、非理性的、幻想的和浪漫的情调。(3)大量采用起伏曲折的交错曲线,强调力度变化和运动感,使整个建筑充满了紧张、激情和骚动。(4)强调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追求层次和深度的变化。2西方古典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举例(1) 古罗马大斗兽场 竞技场是罗马帝国最大的历史遗迹。竞技场周长542米,有80行看台,分为4层。前三层建于穹形顶石廊之下,最高层是坚厚的实心护墙。它可容纳50000观众。由于宽敞的穹形顶石廊的庇护,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免受风吹雨打和日晒之苦。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支撑穹顶的大石柱的座基。(2) 流水别墅赖特(美国) 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附近的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是房主人考夫曼的度假别墅。1936年落成,设计者是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他经过长达6个月的构思,决定将别墅凌空建于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悬空的横向挑台、粗犷的毛石竖墙、大片的玻璃窗以及赖特精心设计的每一件家具无不体现了他“有机建筑”的建筑思想。流水别墅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 三 建筑艺术的欣赏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欣赏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一般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欣赏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一般来讲,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当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静态欣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结语:中外建筑艺术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分析,从而使人们对中外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们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且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必须更好的保护好,同时也要认识和了解这些艺术,从而继承和发扬这笔财富。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建筑美学思想、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一定能在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

古希腊建筑的概貌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人的遗产可以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希腊建筑所包含的形象模型。这些模型首先包括一系列装饰物术语、雕塑以及风格,多多少少被全盘接受,或者断断续续被使用和废弃。即使失宠,也不能轻率断定它们已经从西方建筑师们的数据库中完全消失了。希腊建筑留传于世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希腊人对建筑的本质看法。建筑形式总是让人被动地接受,而关于建筑的本质看法只能意会于心,而本能经常发现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地方。人们知道要恰当设计一个建筑物的维度,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比例。这种观点是希腊人的,不管在本质上,还是在选择适当的比例上。这种观点在文艺复兴时期再次现身,有时建筑形式的完美性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些偏爱的形状。  现存的建筑物遗址主要就是神殿、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其中尤以神殿为一个城邦的重要活动中心,它也最能代表那一时期建筑的风貌。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希腊神殿莫属。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普通人更加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希腊神殿建筑总的风格是庄重典雅,具有和谐、壮丽、崇高的美。这些风格特点在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 陶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式柱式, 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希腊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古希腊建筑的影响  公共活动的需要是公共建筑大量兴建的重要原因。现存的建筑物遗址,如神庙、剧场、竞技场都深深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艺术趣味。其最突出的建筑语汇――建筑中的四种柱式,陶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和女郎雕像柱式,令古希腊建筑留下了独特且不朽的丰姿。其所崇尚的人体美使希腊建筑无论从比例还是外形上都产生了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建筑上的浮雕更是令建筑物生机勃勃,充满了艺术感。所以,想要研究古希腊的艺术史,希腊建筑就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因为它包含的并不仅仅是如何建起一座令后人惊叹不已的建筑物,它包含的还有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雕刻艺术。古希腊建筑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伟大成就之一,给人类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经典之作。其建筑语汇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建筑风格,它几乎贯穿在整个欧洲两千年的建筑活动中,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还是集体主义时期都可见到希腊语汇的再现。古罗马的建筑受古希腊建筑影响最深,罗马时期还发展出了自己的一种混合柱式,来源都取自于希腊柱式。  古希腊建筑风格特点主要是和谐、单纯、庄重和布局清晰。而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同时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影响最深远的建筑。其中古希腊建筑史上产生了帕提农神殿、宙斯祭坛(帕加马)这样的艺术经典之作,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同时对世界建筑艺术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说,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那么,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希腊建筑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载的绘画及雕刻艺术给人以巨大强烈的震撼,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令它经久不衰。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特定的组合方式及艺术修饰手法,深深地久远地影响欧洲建筑达两千年之久。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希腊的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 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另外这里有一篇比较系统的, 或许更清晰一些。 不过大体说起来也就是这么几点,下面的要概括一些。 陈安国:中外城市建筑文化对比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2500余年了,期间整个欧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跃变着。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我们对于古代建筑,尤其是唐以前的建筑的认识,多从文献资料上得到信息。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首创的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亚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义“和谐美论”,对整个西方文明的结构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一切科学和艺术,它们的道路都被这种理念确定了命运。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雅典帕提隆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从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到地面,恰好可以嵌进一个直径3米的圆球;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甚至于象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在他的著名《建筑十书》中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性的建筑三要素观点,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相传。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登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关于欧洲的论文选题

女性科学家的研究文明的发展变化与女性地位的变化的关系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对文艺发展的影响

圣经与西方文化、中西文化交流、中世纪经院哲学对后世的影响12~13世纪西欧“新春天”与文艺复兴的对比文艺复兴中的“异端”成分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西欧宗教地域划分的历史由来三十年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我有一篇完成了的~要就联系我~

对于欧洲来讲,漫长的中世纪不仅意味着宗教裁判所、十字军、哥特式建筑或是经院哲学,在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里,欧洲大陆上的各个民族经过不断的分化和融合,迁徙和战争,最终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定居下来,成立了自己的国家,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基督教文明,而这种文明已经成为主导世界的主要文明之一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化的两个重要的形成期,其成就不容忽视。对于音乐史来说,这两个时期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西方音乐的很多基本的特征与观念,都是在这两个时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纵观复调、和声、记谱法等诸多方面莫不如此,今天的西方音乐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音乐中继承了大量财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的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国内音乐界对这两个时期的音乐的研究和介绍都是非常薄弱的,特别是中世纪的音乐,甚至可以说基本上处于空白。因此,在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研究中,加强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这两个时期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国内外音乐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这项研究工作也有了更大的可行性。它的进行将会大大改善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和教学的落后现状,促使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认识水平得到一种整体的提升。骑士精神是西方上流社会的文化精神,其制度产生于中世纪欧洲的上层社会,骑士本身就是一些中、小、封建主,骑士身份的获得,是一名武士进入上层社会的标志,但这一般是世袭的。作为一种贵族封号,它必须经过长期的服役,并通过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如果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子弟想成为骑士,他必须7、8岁后即按照自己出生的等级依次到高一级的封建主及其夫人身边当侍童,14岁后为随从,即见习骑士,接受专门武士骑士训练,21岁时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隆重的,仪式,宣誓及其他宗教礼仪后,才正式取得骑士封号。从这样一种制度产生的文化,显然是一种封闭的,贵族文化,其文化精神也是一种贵族文化精神。骑士制度中有骑士不得与平民交手的规则,可见其气质。它看重身份,注意修养,恪守诺言,尊重法规,是一种是社会有序化的文化精神

  • 索引序列
  • 关于欧洲的论文
  • 关于欧洲史的论文
  • 关于欧洲文化的论文
  • 关于欧洲建筑的论文
  • 关于欧洲的论文选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