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解读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解读

发布时间: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解读

2004年任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2009年任《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任执行副主编,副主任(主持工作),2010年兼任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任常务副主任。一直致力于信息学领域、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以及期刊编辑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勤奋好学,治学严谨,理论功底扎实,科研能力较强,教学业务技能娴熟。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编辑信息化、社会科学评价、民族文化研究等,并担任《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研究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9篇。论文分别获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黔东南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编辑学论文一二等奖等。获省部级课题立项3项,地州级6项。编辑出版《苗族研究论文资料索引》、《苗族文献书目提要》、《黔东南地方志书目提要》、《人类学与原生态丛书》、《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典籍丛书》、《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调研丛书》等。现为凯里学院的学术带头人,凯里学院第一二届优秀科研工作者,获凯里学院科研先进个人优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为全国民族高校期刊优秀主编。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解

回答 亲,您好,我觉得如果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话,应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您可以参考一下: 企业文化自我评判方式 由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将印发企业各单位,再由各单位有关部门按照评价标准,采用调研和问卷的形式进行打分评判。把各部门评判的结果汇总,报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 (1)企业文化评价指标的评判: 企业文化评价可以通过调研和问卷的方式进行。采取有关部门对每一个隶属维度的考核,建立各档次与隶属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2)企业文化综合评价指标的评判: 主要通过企业各有关单位对企业的人气指数、素质指数、环境指数、发展指数等四个基本模块所包含的若干个维度指数的考核情况。 企业文化专家组评判方式 由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或类似机构)选出1名代表,共同组成企业文化评价专家组,深入企业各单位调研,根据各单位的自我评价结果,综合企业1~3年来的经营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新产品研发、环境改造、职工素质情况等必要数据材料,综合评定企业文化开展的情况,客观公正地得出评价结果,反馈各单位。 更多7条 

我是石大大三的学生。我觉得石大有很多优秀的教授和老师。我就把我知道的或者是我认为的一些比较好的教授和老师列出来吧。1、谢谦老师——中华文化文学介绍一下,中华文化是我们学校的选修课,分为文学篇、历史篇、艺术篇、哲学篇等,选修任意一类即可。他给人感觉特别儒雅而不失风趣,有岁月沉淀的一种气质,同样是每次上课都爆满。文学篇本来讲的各家思想就容易让人乏味听不明白,但经过谢谦老师一讲就特别好理解到更深层次的,同时他的幽默使得这门课非常有趣。除此之外,生活中的谢谦也是一位平易近人很可爱的老师,时不时在生活发表一些感悟、对学生的关心、对制度的吐槽以及撒狗粮,没错,他和夫人非常恩爱,有兴趣可以去围观。2、熊思远老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代西方经济学》等。真的是能把貌似枯燥的课讲得妙趣横生。当然,熊思远老师也会亲临讲座哦。3、杨仕老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杨仕老师是我大二整个学年的毛中特课程任课老师,第一学期选这个老师的课完全是因为听学长学姐说,这个老师的课很好上。但是自从上了杨仕老师的课程以后,我觉得杨仕老师是一个对教学极其负责任的老师。上课并不是照着书本一句一句读给同学,而是根据他自身的理解,将授课内容讲得生动形象。

河池旅游景点—— 1、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 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位于珠江流域的红水河中游,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是构成“香港——南宁——桂西”旅游线枢纽景区。南靠南宁地区,西接百色地区,水路北上可抵云、贵。 1996年7月,该景区以山奇、水秀、湖旷、洞秘、峡险、洼幽、坝雄和瑶壮民族风情独特等大化特色荣获全国首届风景名胜区奖;1998年被列入广西十大旅游精品。该区还具有独特的人类生态环境。瑶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瑶世代居住于此。民族风情浓郁。2、 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盘阳河风景区 巴马位于广西西部、河池市西南部,东临红水河。大自然赋予巴马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其境内高山绵延,峰峦逶迤,河溪交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一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蕴藏着无数的宝藏,构成了以盘阳河、百魔洞、百鸟岩、赐福湖、弄友原始森林、江河地下漂流、天坑地下森林、巴马猿人遗址等连成一体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孕育了罕见的寿星群体3、 刘三姐故乡——下枧河流域风景区 水似飘带,清秀美丽,翠竹相连,这就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作为刘三姐的故乡,下枧河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对游客是很有吸引力的,如:背新娘过独木桥“闯三关”、喝交杯酒、跳竹杆舞、长板鞋舞等。来这里来旅游,最使人满足就是每天都能听到水面上漂来的山歌声。你要高兴,也可以拉开嗓子,和这里的姑娘、小伙对唱几首。4、 龙江三峡(河池市龙江三峡景区) 小三峡(河池市龙江三峡景区) 欣赏“江回秀峰”、“拉江云烟”、“金龟探月”等景致,无不充满了峡江特色。乘坐新型的游乐艇在水波间荡漾,可随时伴你穿山走峡。许多游客到此一游后都说:太像长江三峡了,于是就有了“小三峡”之称。5、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标语楼旧址 位于河池市河池真河池街中心,原为河池县城凤仪小学(现为河池镇中心小学)校长、民主人士吴自若先生的住宅,建于1926年,是一座三进二层夯土墙、木楼板、木桁桷、硬山搁桁、小青瓦屋面的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平方米。河池旅游景点—— 1、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 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位于珠江流域的红水河中游,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是构成“香港——南宁——桂西”旅游线枢纽景区。南靠南宁地区,西接百色地区,水路北上可抵云、贵。 1996年7月,该景区以山奇、水秀、湖旷、洞秘、峡险、洼幽、坝雄和瑶壮民族风情独特等大化特色荣获全国首届风景名胜区奖;1998年被列入广西十大旅游精品。该区还具有独特的人类生态环境。瑶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瑶世代居住于此。民族风情浓郁。2、 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盘阳河风景区 巴马位于广西西部、河池市西南部,东临红水河。大自然赋予巴马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其境内高山绵延,峰峦逶迤,河溪交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一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蕴藏着无数的宝藏,构成了以盘阳河、百魔洞、百鸟岩、赐福湖、弄友原始森林、江河地下漂流、天坑地下森林、巴马猿人遗址等连成一体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孕育了罕见的寿星群体3、 刘三姐故乡——下枧河流域风景区 水似飘带,清秀美丽,翠竹相连,这就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作为刘三姐的故乡,下枧河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对游客是很有吸引力的,如:背新娘过独木桥“闯三关”、喝交杯酒、跳竹杆舞、长板鞋舞等。来这里来旅游,最使人满足就是每天都能听到水面上漂来的山歌声。你要高兴,也可以拉开嗓子,和这里的姑娘、小伙对唱几首。4、 龙江三峡(河池市龙江三峡景区) 小三峡(河池市龙江三峡景区) 欣赏“江回秀峰”、“拉江云烟”、“金龟探月”等景致,无不充满了峡江特色。乘坐新型的游乐艇在水波间荡漾,可随时伴你穿山走峡。许多游客到此一游后都说:太像长江三峡了,于是就有了“小三峡”之称。5、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标语楼旧址 位于河池市河池真河池街中心,原为河池县城凤仪小学(现为河池镇中心小学)校长、民主人士吴自若先生的住宅,建于1926年,是一座三进二层夯土墙、木楼板、木桁桷、硬山搁桁、小青瓦屋面的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平方米。

建设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是隐性文化的文字化、系统化、最优化,是对企业文化的“文的设计”及“化育的实施”。类同于文化的“文治教化”的本意。企业文化建设的三步曲:企业文化盘点→企业文化设计→企业文化实施。  第一步 企业文化盘点(识别与诊断)  要成功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首先要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的现状。通过对公司企业文化历史进行梳理,对企业文化资源进行盘点,从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形成渐进式的系统解决方案。盘点的主要方法是:调查问卷、访谈、座谈会、观察总结、文件搜集及分析等。  (1)识别现有文化:可以按照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的顺序可进行识别:①物质环境(绿化环境、建筑物、办公室、店面、标志和宣传标语等);②员工的仪容仪表、精神风貌、工作状态、工作氛围;③产品与设备;④技术水平;⑤人力资源;⑥市场及销售;⑦战略、组织及规章制度;⑧企业文化的口头描述及书面素材;⑨优良传统、榜样人物、模范事迹、成功经验;⑩习俗、仪式、内刊、网站、文体活动等。  (2)诊断存在问题:文化诊断做什么?文化诊断要做的事情是根据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方向(或改进方向),确定当前的企业文化在在观念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思路是:  ①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现在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拥有现在这样的一个企业文化?  ②现在的企业文化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各种理念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适合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能否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③企业的形象、制度及行为与企业所要反映的价值观、理念、企业精神等是不是一致的?  ④根据当前的现状,企业文化应该如何去建设,如何去实施?如何测评、监督企业文化的运行状况?今后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第二步 企业文化设计(提炼与提升)  对企业文化的设计要本着对企业原有文化本来面貌的尊重、在企业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提升(创新)。  (1)设计的主要过程  ①现有优秀文化元素的提炼:系统总结、挖掘、提炼现有企业文化资源优势;不图一劳永逸、完美无缺,但求真实客观、平实有用。  ②与公司战略发展相悖文化元素的剔除:文化建设是对原有文化进行“扬弃与创新”的过程。要审视现有文化,弄清楚哪些不符合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哪些与公司未来的发展一致,弘扬优秀的,剔除不良的。  ③适应市场竞争导入先进文化元素:本着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满足企业实现“战略实施”的需要,为企业引入新的文化元素,建设适合市场竞争、战略转变的新文化。  (2)设计的主要内容  精神理念提炼(MI)→规章制度完善(BI)→物质形象设计(VI)。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文化方案设计过程就是企业CIS系统建设的过程。只是企业的形象设计(VI)环节弱化,可由专门的广告公司进行此项工作。  Ⅰ精神理念提炼  通过全员性企业文化审计,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塑造企业“灵魂”。  ①企业理念的提炼原则  A、尊重现实。企业理念来源于企业实践,是企业实践的凝练和升华。因此,理念的设计应尊重企业历史价值观的现状和个性特色。  B、超越现实。对于企业理念的提炼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充分吸收当代社会最先进的文化思想观念,而且要能够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预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C、系统性原则。企业理念是一个系统,要强调各个理念之间不要冲突,可操作性要强。  D、艺术化原则。企业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也是对外宣传的载体,因此,其艺术性不能忽视。语言要简洁、精炼,富于感染力和影响力,易于传播,便于记忆。  E、个性化原则。基本杜绝直接使用“团结、求实、奋进、创新”这种词汇,它缺乏个性。中国企业的理念当中,有37%以上有“团结”,似乎中国不太团结,谁都用这个理念,对企业来说,就没有个性色彩。国外一些企业理念确实让人感觉过瘾。盾豪,“自豪地超越”。还有,“干毛巾里拧出一把水”,“每一个人就是公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案例:北京昆仑饭店搞理念的时候,开始有很多人不喜欢,现在事实证明这个理念还是非常成功。他们的理念是:“严抓狠管,升腾厚爱”,看上去好像很土。他们找了两位罚款员,要求每天罚到200元才能拿到工资。老总认为这么一个大酒店肯定有毛病,如果找不出毛病,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不去好好找毛病,没有这个能力;第二个原因就是面子原因。为此,罚款员很认真地找毛病,先找大毛病,然后找小毛病,最后甚至眉毛化妆太长也罚款。  这种方式适合不适合我们先不管它,但是的确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个理念至少很有个性。  ②企业理念的提炼来源  A、企业原有的优势文化。如企业家的思维,企业的优良传统、榜样人物、模范事迹、成功经验,员工的世界观、思维模式、价值观等。  B、先进企业的优秀理念。先进企业的优秀理念可以作为参考,包括这些理念的表达方式和阐述的角度,这样对于我们的提炼有启发作用。但是注意不要照搬。  C、民族传统的文化精华。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奋睿智、兼容并蓄、博大宽和、仁爱孝悌等。在此基础上提炼、演绎和升华都是很多企业采取的做法。  D、当代社会的文化精髓。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浇灌下成长,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应该是企业文化的来源之一。当然对于社会文化的选取应该着重注意那些具有持久性的文化因素,而不能盲目跟风,这样的理念并不能长久。  Ⅱ 规章制度完善  制度是路线的一个保证,设计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体系,是对企业理念提炼后得以落实的保证。企业制度完善是企业文化建设关键环节,因为其繁杂和难操作,因此很多企业会将这个步骤忽略掉,使得提炼很到位的企业精神层理念成为一纸空谈,结果导致整个企业文体建设工作失败。  ①当前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部分问题  A、“拿来主义”。照搬成功企业做法,生吞活剥式的引进,囫囵吞枣式的吸收。  B、“经验主义”。摸着石头过河,自行探索,拒绝学习,闭门造车。  C、老板一人说了算,没有制度,或制度片面、不成系统或朝令夕改、可视而不见。  D、欠缺“关心员工诉求及发展”的相关制度,如干部竞聘上岗、后备干部管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员工晋升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和员工申诉等制度方面不太重视。或者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执行也不力。如在员工晋升方面,三星公司就规定了主管升职的一个必备条件:要先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这一点包括一些国内知名公司也没落实到位。  E、内容不具体、不量化、多歧义、可操作性差。如国内一般公司的员工手册或行为手册内容多是一些道德规劝或粗略的规范要求以及一些国家、地方法规条款的直接摘改。且具体适用的条款标准没有量化,导致事实上无法实施的困境,例如某公司对热情服务的规定——“员工要热情对待顾客”。  F、制度挂在了墙上、写成了书,但成了摆设,缺乏真正落实与执行。  ②规章制度的完善原则  A、理念契合原则。指制度要与理念系统相契合。缺乏制度保障的价值观是空洞的,缺乏价值观支持的制度是乏力的。每一种制度背后都有其立法精神,当价值观与立法精神不一致时,如果制度得到强制执行,则制度背后的立法精神就会成为真实的价值观,如果价值观被组织成员坚定认知,则制度就会形同虚设。  ※ 案例:3M公司的创新制度。在3M,一个人只要参加新产品创新事业的开发工作,他在公司里的职位和薪酬自然会随着产品的成绩而改变,即使开始他只是一个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如果产品打入市场,就可以提升为产品工程师,如果产品的年销售额达到五百万美元时,他就可以成为产品线经理。这种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发展。  B、战略匹配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会牵动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管理制度的大范围变动也往往是有发展战略调整引起的。制度作为企业战略与理念落实的载体,它的设计方向是在战略指引下进行的,是为实施战略服务的。这也是管理制度存在的意义。企业战略对管理制度设计的导向作用体现在:a、基础管理制度必须支持战略规划;b、战略规划融入管理制度;c、战略实施中的管理制度设计。  ※ 案例:春兰集团在企业腾飞初期,推出“春天工程”,实行被称为“三铁”的企业管理制度。  其一,铁的条例。春兰的管理者认为要“建世界一流的企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创世界一流的效益”,必须从员工的初级行为开始严格管理,以法治厂。为此,先后制定了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劳动管理等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对职工在企业内外的行为规范做了详尽的规定。同时,建立了监察部门,负责违纪处罚,并建立三级监察网络。  其二,铁的纪律。在春兰上下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司其职。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有违反,一律照章办事。春兰已经形成的共识是“对犯规者有情就是对企业无情”。  其三,铁的管理。春兰的教育,劳动,技术质量等数十项管理都是铁打不动的。每个上岗的工人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技术业务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一切违反技术规程,工艺流程的行为都视情节给予处罚,甚至除名。  C、服从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原则  在学习先进公司的管理经验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领悟别人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背后所隐含的管理思想精髓,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去粗求精,去伪存真,灵活使用,毕竟牵骆驼(领导大企业)和牵兔子(管理小公司)的方法是不同的。只有这样,才能将学习到的东西化为己有、为我所用,才不至于闹出“东施效颦”、“形似神不似”的笑料。  D、可操作性原则  规章制度要便于全体员工遵守和对照执行,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内容具体,逻辑严密,语言简练,表述精准,量化明确,不具歧义。如果不注意坚持这一原则,制度中含有空洞的、泛泛的提倡或原则甚至口号,不仅无法遵照执行或者在执行过程中走样,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制度的严肃性,最终导致整个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国内一般公司的特点正是中国式管理的体现。没错,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比较中庸、比较难以区分清晰,但并不是所有的都不清晰,比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虽然短短几个字,但已经相对比较清晰、明确。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思想,我们要批判性地接受,不能一味照抄照搬。结合到管理制度上,虽然我们很难像西方公司那样把所有的都明确规定,但我们最起码可以将两端的情况规定清楚:公司提倡哪些行为?公司禁止哪些行为?针对这些行为的奖惩措施是什么?将中间难于明确的那部分交给中国式管理去解决。一些国内知名公司已经做到了这点,例如海尔、联想、华为、万科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

通俗的讲很差!校园环境一般,建筑风格有一点民族、有一点现代,有点两不像。还有建筑的质量相当的差,才修一年的就开裂了,教室里上课的时候偶尔掉下一块灰(墙灰白色的),学生公寓还漏水。教学质量都没什么话可以说了,这两年只要是硕士以上的都进来,不管你会不会教,(前段时间出了个博士哥与的士个的官司,在网上搜一下就知道凯里学院老师的素质了)。还有分院的设置每年都变一下,比如说去年的理学院变成了数学科学学院和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和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很乱,最恶心的就是教育科学学院了,学生的学习科目,实习,答辩、、、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领导来决定的。教科院的实习时间都是在大四第二学期,这个很影响找工作。2012届教科院的学生有10几个学生去顶岗实习,还签了份协议,时间长达一个学期。去之前学校口头答应答辩体检可以推后,可并没有兑现。领导没什么诚信。其他的并没什么好说的。2012年好像在全国大学排行榜上465,名。但是劝你们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最好努力学习,不要到这里毁了前程。

1 、《从歌谣看近代社会风尚的演变》 《民间文艺季刊》 1990 年第三期2 、《日韩铜铎文化源出中国东南沿海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992 年第二期3 、《朝鲜半岛“婿留妇家”婚与百越“入赘”习俗的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论坛》 1996 年第三期4 、《韩半岛与中国百越地区发酵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民间文化》 1997 年第二期5 、《从皮衣卉服到灿烂衣裳 中国传统服饰的功能》 《天人之际 古今之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6 、《千里姻缘一线牵中国传统婚俗》 《天人之际 古今之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7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二集,民族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8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999 年第一期9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 《神州民俗》 2000 年第四期10 、《北京文化特征小议》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1 年第一期11 、《 A Study of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2001 年东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韩国翰林大学)12 、《中国传统婚俗中的观念研究》 《丰盛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年13 、《中国民俗学应如何走出自己的学术困境》 《西北民族研究》 2001 年第 2 期14 、《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1 期15 、《中国民俗学:步入新世纪的学术思考》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2 年第六期16 、《从龙王信仰看研究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4 年第一期17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与今天》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暨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年版18 、《老北京与旧上海的服饰风格差异及形成原因》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五辑,学苑出版社, 2005 年 1 月19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年第三期20 、《法国文化遗产大普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光明日报, 2005 年 6 月 12 日21 、《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 《史林》第六期增刊22 、《美国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 《西北民族研究》, 2005 年第三期23 、《北京胡同游开发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年24 、《英国城乡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 《农业考古》,月刊, 2005 年第五期25 、《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应秉承的原则》 《民族文学研究》 2005 年第六期26 、从 〈保护名录〉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年 3 月27 、道教岳镇海渎神及其独具特色的神庙 《历史党案学研究》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年 6 月2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学习与实践》 2006 年 11 月29 、《名流北京文化名城的灵魂与荣光》 《北京日报》 2006 年 2 月 1 日理论周刊30 、《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类型和文化象征》 《文史知识》 2007 年 5 月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官、民、学》 《三峡文化研究》武汉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 年 3 月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国粹》第一期, 2009 年 12 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应遵循传承规律》 《中国知识产权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和商业化经营》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年第四期 《关于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几点看法》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七集,学院出版社 2009 年 5 月

有300以上就可以,环境还好,住宿时普通那种,我们同学去年高考200多去读的,也可以进去,比起其他专科院校算好的啦,而且有本科,可以专升本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片

1 、《从歌谣看近代社会风尚的演变》 《民间文艺季刊》 1990 年第三期2 、《日韩铜铎文化源出中国东南沿海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992 年第二期3 、《朝鲜半岛“婿留妇家”婚与百越“入赘”习俗的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论坛》 1996 年第三期4 、《韩半岛与中国百越地区发酵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民间文化》 1997 年第二期5 、《从皮衣卉服到灿烂衣裳 中国传统服饰的功能》 《天人之际 古今之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6 、《千里姻缘一线牵中国传统婚俗》 《天人之际 古今之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7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二集,民族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8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999 年第一期9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 《神州民俗》 2000 年第四期10 、《北京文化特征小议》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1 年第一期11 、《 A Study of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2001 年东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韩国翰林大学)12 、《中国传统婚俗中的观念研究》 《丰盛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年13 、《中国民俗学应如何走出自己的学术困境》 《西北民族研究》 2001 年第 2 期14 、《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1 期15 、《中国民俗学:步入新世纪的学术思考》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2 年第六期16 、《从龙王信仰看研究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4 年第一期17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与今天》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暨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年版18 、《老北京与旧上海的服饰风格差异及形成原因》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五辑,学苑出版社, 2005 年 1 月19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年第三期20 、《法国文化遗产大普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光明日报, 2005 年 6 月 12 日21 、《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 《史林》第六期增刊22 、《美国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 《西北民族研究》, 2005 年第三期23 、《北京胡同游开发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年24 、《英国城乡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 《农业考古》,月刊, 2005 年第五期25 、《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应秉承的原则》 《民族文学研究》 2005 年第六期26 、从 〈保护名录〉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年 3 月27 、道教岳镇海渎神及其独具特色的神庙 《历史党案学研究》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年 6 月2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学习与实践》 2006 年 11 月29 、《名流北京文化名城的灵魂与荣光》 《北京日报》 2006 年 2 月 1 日理论周刊30 、《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类型和文化象征》 《文史知识》 2007 年 5 月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官、民、学》 《三峡文化研究》武汉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 年 3 月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国粹》第一期, 2009 年 12 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应遵循传承规律》 《中国知识产权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和商业化经营》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年第四期 《关于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几点看法》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七集,学院出版社 2009 年 5 月

凯里学院代码是1066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凯里学院坐落在被誉为“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的锦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贵州省凯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实行“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凯里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黔东南大学,1959年更名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之后几经更名。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为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开展本科教育;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凯里学院 。根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1676亩,校舍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6万册、电子图书118万余册(其中镜像电子图书93万余册,硕博论文466万余册)。历史沿革凯里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在镇远建立的“明德中西学堂”,其高等教育历史则应从黔东南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黔东南大学算起。黔东南大学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1959年8月,改建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7月,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同年9月搬迁至凯里,与贵州省凯里民族师范学校(1956年秋建校,后改称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合并办学。1975年12月—1977年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同时设立贵州省黔东南“五·七”师范大学。1977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基础上举办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1978年4月,在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与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一校两牌",开展普通本科教育。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本科层次的凯里学院。2017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院系概况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 ,8个专科专业。学科建设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学科8个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民族学。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材料物理与化学。省级重点学科(3个):生物学、民族学、旅游管理。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音乐学、设计学、园艺学、植物学。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942人,其中,正高职称138人,副高职称353人;博士121人,硕士499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金师”(教学名师)共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等近30人;各级各类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团队13个。根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编专任教师668人,教学管理人员42人,辅导员50人,双师型教师176人。我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386人,比例达到78%,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4人,占07%;副高专业技术职称292人,占37%。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学成果2017年,该校共承担教学改革研究及建设项目13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研究目32项,结题教学改革与研究目29项,2017学年该校教师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共15项。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另有黔东南侗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实验室 、微介孔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产学研基地(3个):雷公山山区高效生态养羊技术示范基地、凯里市舟溪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凯里酸汤发酵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基地。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凯里学院院士工作站。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科研成果根据2019年1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几年来学校获立项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143项。其中,纵向项目623项、横向项目44项、校级项目1476项。纵向项目中,国家级项目31项、教育部项目2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3项、地厅级428项。发表学术论文3649篇,其中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论文共890篇,SCI、EI等国际权威学术文献收录75篇;受理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65项。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21年12月,凯里学院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257362册,镜像电子图书1148230册,镜像博硕论文4625450册,光盘3000余张;有“凯里学院特色馆藏文献数据库”“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等5个自建数据库,购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未来学堂-中小学资源及案例系统、壹教师精品示范课、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EBSCO ASP+BSP 外文数据库等使用权数据库26个;在线使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各种数字资源,参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CALIS等文献中心的文献传递服务。学术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创刊于2009年2月,季刊,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凯里学院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学、人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发表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文章为主,栏目设置有特稿、理论视野、学术争鸣、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清水江流域文化、民族民间习惯法、文化与旅游经济、艺术人类学研究、民族民俗研究、传承与保护、田野调查、乡土中国等。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优秀期刊“,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11月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凯里学院学报》是凯里学院主办并由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教育类科研期刊,属省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是新闻出版总署首批公布的出版规范合格期刊,2012年获“第二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学校荣誉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荣誉称号;是贵州省第一批“绿色大学”、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2021年1月17日,凯里学院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2022年4月,凯里学院团委被评为2022年“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合作交流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黔东南州及各县市建有20多个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有共建院士工作站项目,与杭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济南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大叶大学、嘉南药理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建有本科生交流项目,与美国佩斯大学、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有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夏令营项目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

凯里学院代码是1066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凯里学院坐落在被誉为“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的锦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贵州省凯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实行“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凯里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黔东南大学,1959年更名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之后几经更名。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为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开展本科教育;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凯里学院 。根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1676亩,校舍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6万册、电子图书118万余册(其中镜像电子图书93万余册,硕博论文466万余册)。历史沿革凯里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在镇远建立的“明德中西学堂”,其高等教育历史则应从黔东南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黔东南大学算起。黔东南大学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1959年8月,改建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7月,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同年9月搬迁至凯里,与贵州省凯里民族师范学校(1956年秋建校,后改称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合并办学。1975年12月—1977年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同时设立贵州省黔东南“五·七”师范大学。1977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基础上举办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1978年4月,在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与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一校两牌",开展普通本科教育。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本科层次的凯里学院。2017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院系概况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 ,8个专科专业。学科建设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学科8个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民族学。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材料物理与化学。省级重点学科(3个):生物学、民族学、旅游管理。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音乐学、设计学、园艺学、植物学。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942人,其中,正高职称138人,副高职称353人;博士121人,硕士499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金师”(教学名师)共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等近30人;各级各类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团队13个。根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编专任教师668人,教学管理人员42人,辅导员50人,双师型教师176人。我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386人,比例达到78%,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4人,占07%;副高专业技术职称292人,占37%。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学成果2017年,该校共承担教学改革研究及建设项目13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研究目32项,结题教学改革与研究目29项,2017学年该校教师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共15项。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另有黔东南侗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实验室 、微介孔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产学研基地(3个):雷公山山区高效生态养羊技术示范基地、凯里市舟溪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凯里酸汤发酵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基地。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凯里学院院士工作站。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科研成果根据2019年1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几年来学校获立项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143项。其中,纵向项目623项、横向项目44项、校级项目1476项。纵向项目中,国家级项目31项、教育部项目2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3项、地厅级428项。发表学术论文3649篇,其中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论文共890篇,SCI、EI等国际权威学术文献收录75篇;受理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65项。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21年12月,凯里学院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257362册,镜像电子图书1148230册,镜像博硕论文4625450册,光盘3000余张;有“凯里学院特色馆藏文献数据库”“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等5个自建数据库,购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未来学堂-中小学资源及案例系统、壹教师精品示范课、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EBSCO ASP+BSP 外文数据库等使用权数据库26个;在线使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各种数字资源,参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CALIS等文献中心的文献传递服务。学术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创刊于2009年2月,季刊,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凯里学院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学、人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发表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文章为主,栏目设置有特稿、理论视野、学术争鸣、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清水江流域文化、民族民间习惯法、文化与旅游经济、艺术人类学研究、民族民俗研究、传承与保护、田野调查、乡土中国等。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优秀期刊“,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11月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凯里学院学报》是凯里学院主办并由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教育类科研期刊,属省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是新闻出版总署首批公布的出版规范合格期刊,2012年获“第二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学校荣誉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荣誉称号;是贵州省第一批“绿色大学”、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2021年1月17日,凯里学院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2022年4月,凯里学院团委被评为2022年“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合作交流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黔东南州及各县市建有20多个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有共建院士工作站项目,与杭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济南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大叶大学、嘉南药理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建有本科生交流项目,与美国佩斯大学、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有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夏令营项目等。

有300以上就可以,环境还好,住宿时普通那种,我们同学去年高考200多去读的,也可以进去,比起其他专科院校算好的啦,而且有本科,可以专升本

1 、《从歌谣看近代社会风尚的演变》 《民间文艺季刊》 1990 年第三期2 、《日韩铜铎文化源出中国东南沿海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992 年第二期3 、《朝鲜半岛“婿留妇家”婚与百越“入赘”习俗的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论坛》 1996 年第三期4 、《韩半岛与中国百越地区发酵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民间文化》 1997 年第二期5 、《从皮衣卉服到灿烂衣裳 中国传统服饰的功能》 《天人之际 古今之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6 、《千里姻缘一线牵中国传统婚俗》 《天人之际 古今之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7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二集,民族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8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999 年第一期9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 《神州民俗》 2000 年第四期10 、《北京文化特征小议》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1 年第一期11 、《 A Study of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2001 年东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韩国翰林大学)12 、《中国传统婚俗中的观念研究》 《丰盛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年13 、《中国民俗学应如何走出自己的学术困境》 《西北民族研究》 2001 年第 2 期14 、《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1 期15 、《中国民俗学:步入新世纪的学术思考》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2 年第六期16 、《从龙王信仰看研究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4 年第一期17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与今天》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暨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年版18 、《老北京与旧上海的服饰风格差异及形成原因》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五辑,学苑出版社, 2005 年 1 月19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年第三期20 、《法国文化遗产大普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光明日报, 2005 年 6 月 12 日21 、《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 《史林》第六期增刊22 、《美国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 《西北民族研究》, 2005 年第三期23 、《北京胡同游开发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年24 、《英国城乡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 《农业考古》,月刊, 2005 年第五期25 、《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应秉承的原则》 《民族文学研究》 2005 年第六期26 、从 〈保护名录〉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年 3 月27 、道教岳镇海渎神及其独具特色的神庙 《历史党案学研究》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年 6 月2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学习与实践》 2006 年 11 月29 、《名流北京文化名城的灵魂与荣光》 《北京日报》 2006 年 2 月 1 日理论周刊30 、《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类型和文化象征》 《文史知识》 2007 年 5 月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官、民、学》 《三峡文化研究》武汉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 年 3 月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国粹》第一期, 2009 年 12 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应遵循传承规律》 《中国知识产权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和商业化经营》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年第四期 《关于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几点看法》 《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七集,学院出版社 2009 年 5 月

  • 索引序列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解读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解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图片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审稿流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