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

发布时间: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

世界历史:美国通史(共6册)(精)300多,世界文明通史(共10卷全彩版)(精)1000多。 中国历史:中国通史(全十二卷共二十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60

人民日报机构设置:  一、内设机构:  办公厅、总编室、新闻协调部、地方部、经济社会部、政治文化部、国际部、文艺部、评论部、理论部、内参部、体育部、人事局、计划财务部、管理保障局、技术部、对外交流合作部、发行出版部、广告部、报刊管理部、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  二、派出机构:  1、31个国内分社:  北京分社、天津分社、上海分社、重庆分社、河北分社、山西分社、内蒙古分社、辽宁分社、吉林分社、黑龙江分社、江苏分社、浙江分社、安徽分社、福建分社、江西分社、山东分社、河南分社、湖北分社、湖南分社、广东分社、广西分社、海南分社、四川分社、贵州分社、云南分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甘肃分社、宁夏分社、青海分社、新疆分社。  2、香港分社、澳门分社。  3、39个国外分社:  阿联酋分社、巴基斯坦分社、朝鲜分社、哈萨克斯坦分社、韩国分社、蒙古分社、日本分社、泰国分社、叙利亚分社、以色列分社、印度分社、印度尼西亚分社、越南分社、埃及分社、科特迪瓦分社、南非分社、尼日利亚分社、突尼斯分社、比利时分社、波兰分社、德国分社、俄罗斯分社、法国分社、塞黑分社、罗马尼亚分社、瑞典分社、乌克兰分社、西班牙分社、意大利分社、英国分社、加拿大分社、美国华盛顿分社、美国洛杉矶分社、墨西哥分社、阿根廷分社、巴西分社、委内瑞拉分社、澳大利亚分社、联合国分社。  (排序参照外交部网站标注顺序)  三、所属单位:  人民网、新闻研究中心、出版社、印刷厂。  四、所属报刊:  《环球时报》、《京华时报》、《中国汽车报》、《中国能源报》、《健康时报》、《新闻战线》、《大地》、《人民论坛》、《环球人物》、《新安全》、《中国经济周刊》、《信息导刊》、《思想理论动态参阅》、《台港澳报刊参阅》、《文史参考》、《证券时报》、《讽刺与幽默》、《生命时报》、《环球时报英文版》、《汽车族》、《家用汽车》、《商用汽车新闻》、《摩托车趋势》、《汽车与运动》、《江南时报》、《国际金融报》、《平安校园》、《人民文摘》、《中国报业》。

你好。我是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我认为《国家历史》《百家讲坛》《百科新说》三本不错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主任

邓启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的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郭沫若(1892~1978) 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其间写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其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抗战胜利后,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事业。同时,继续进行文艺创作,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wq 你说的那个郭若沫,还不清楚~

1911年2月25日,谭其骧出生于浙江嘉兴书香门第,祖父中过举人,清朝末年曾任嘉兴府学堂监督。父亲谭新润考取秀才后,因科举废除,去日本学习铁道专业,回国后在京奉铁路任站长,不久即因病去职南归,以后曾任《嘉兴日报》主编,是著名的南社成员。家庭对谭其骧的求学方向和专业并不干预。大学一年级时他读社会系,二年级读中文系,三年级又改读外文系,到三年级入学第三周后才定下来转入历史系。家庭环境对造就他既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又善于吸收新的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学风,是不无影响的,他选择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不是偶然的。谭其骧在2岁时就随父亲回到家乡,以后进家塾、小学、秀州中学。因不满秀州中学这所教会学校对学生的无理处置,高中未毕业就愤然离校,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学,那时他才15岁。 1926年,肄业于秀州中学,1926年—1932年,进上海大学社会系。1927年,转入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次年转入外文系,旋转历史系。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大学被封,他只得转入暨南大学。转入历史系后,他的才华受到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的赏识。在潘光旦的影响下,他对中国历史时期的移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时写下了一篇六万多字的论文《中国移民史要》。 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先生。 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同年春,任北平图书馆员、辅仁大学兼任讲师,后又兼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讲师。1932年,谭其骧曾与清华、北大等校一些历史系同道,发起组织北平史学会。在中山公园召开成立大会,邀请顾(颉刚)先生、陈垣、邓之诚、萧一山等史学名流参加,连同会员一百多人,影响颇大。会议由谭其骧任主席,黄现蟠、朱士嘉为记录。并拟聘陈垣、陈寅格、陈受颐、顾颉刚、邓之诚、陶希圣、洪业、胡适等18人组成编辑委员会,定于1933年元旦出版会刊。1932年春,离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谭其骧就已写好论文,由伯父新嘉先生介绍,进北平图书馆当馆员。他当年就在辅仁大学兼课,次年起又相继在燕京大学、北大等学校兼任讲师。同时在《史学年报》、《燕京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文,在学术界声誉鹊起。 1934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邀请顾先生、陈垣、邓之诚、萧一山等史学名流参加,连同会员一百多人,宣布成立大会。同年谭其骧又与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任理事。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曾任理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协助顾颉刚创办《禹贡》半月刊,筹备成立禹贡学会。 1935年后,他辞去图书馆的职务,专在大学教书。是年秋至翌年夏曾到广州学海书院任导师。1936年秋回到北平,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的兼任讲师。 1935年,在广州学海书院任导师,次年仍回北平,先后在燕京、清华大学任教。1940年初,至贵州浙江大学史地系任副教授、教授。1940年春,到贵州浙江大学任史地系副教授,1942年任教授。 1946年,随浙大回到杭州,并给上海暨南大学兼课。1950年,浙江大学停办历史系,他转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 1954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55年,经吴晗推荐,到北京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1982年起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至1986年。 1959年3月,郭沫若的《论曹操》一文在《文汇报》发表。其后,谭其骧发表了商榷文章。在商榷文章中,谭其骧列举了古人对曹操的评价也是有毁有誉,甚至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的评价,也几乎是全盘接受了曹魏本朝臣子王沈的话。至于小说戏曲中都说曹操坏,不说他好,那又是历史小说、历史剧是否要符合于历史事实的问题,也不是翻案不翻案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谭其骧明确提出,历史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这些现象发生在过去,研究时不能不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必须重视文献资料和前人成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即后来的院士),是唯一的文科学部委员。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1—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历任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顾问,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主任兼历史地理分册主编,《历史地理》主编等职。1982年至逝世,他又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绘,这将是一部包括历史人文和自然两方面十多个专题图组上千幅地图的巨型地图集,将在近年出版。 1982—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曾当选为3—5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水集》(上、下册),收录了他1982年前的主要论文,1994年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长水集续编》。谭其骧弟子葛剑雄在整理其遗著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和《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先后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年,改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8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在哪

刊名:国家人文历史National Humanity History曾用名:文史参考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周期:半月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2095-5189CN:10-1110/K邮发代号:2-339创刊时间:2010单价:00定价:00作为人民日报社发行的文史类杂志,其权威性还是可以得到较高的保障的。杂志的订阅可以到当地邮政局,请工作人员给予订阅单填写后订阅,现在一般都允许破季订阅。国家人文历史的邮发代号为2-339。其他的历史类评价较好的杂志还有文博、看历史、文史博览、文史月刊、文史春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在历史这个大命题下,但各杂志的偏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最好是查询清楚后,确实是自己需要的再行订阅。查询可在当地邮政局查看期刊订阅黄页,有相关杂志的推荐介绍,也可网络搜索,进杂志社的官方主页进行观看后决定。

从小就是文史方面的控,喜欢八卦但偏偏对什么明星之类萌不起来,然后被热爱《黑塔利亚》的死党传染,对历史的细节和缝隙更加想挖来挖去,于是此杂志很好的满

是的 直接发送邮件就可以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李响

虽然权当是历史科普读物,然而除了新书推荐和专家专栏以外,我说实话,很多东西春秋笔法过于严重,而且指向哪你们也都知道,甚至最严重的时候“游击战新三宝”那篇文章都能“定体思”。基本介绍:《国家人文历史》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大型时事人文类半月刊,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讲述名人不凡命运,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飞速变革、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我们努力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为提振中华文化自信而创造推力。发行范围:独享人民日报高端发行渠道,每期发行36万份(半月刊,1-15号出刊):全国各地的报刊亭,占总发行量的32%,实销率100%;邮政订阅占总发行渠道的40%;机场以及高铁占总发行渠道的15%,实销率80%;大型企事业单位集团、党政机关、行业协会占总发行渠道的13%。覆盖全国各大部委及地方党政机关。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有限公司是2010-09-25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4-1】15楼。《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562071695M,企业法人王翔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国家人文历史》(期刊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出版《思想理论动态参阅》(期刊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出版物零售;利用自有杂志发布广告;会议及展览服务;经济贸易咨询;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企业策划;技术推广服务;计算机技术培训;文艺创作;产品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出版物零售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9148585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886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国家人文历史总编辑

1、《大众考古》:《大众考古》为中国第一本面向社会大众兼具专业权威的科学普及性考古学杂志,2013年7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大众考古》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具体承办,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担任总编辑兼主编。2、《文明》:《文明》杂志于2001年12月正式创刊,秉承以影像记录世界,展现中国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人类文明的理念与哲学。《文明》作为被众多国际组织和美国,以及欧洲等许多重要国家广泛关注和认可的中国国家文化品牌,是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连接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3、《看历史》:《看历史》是2007年成都传媒集团出版的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以历史为切入点的新锐新闻杂志。《看历史》杂志的前身是 《国家历史》杂志。全国各大城市报亭、书店有售。经新闻总署批准,2010年4月更名为《看历史》。4、《国家人文历史》:《国家人文历史》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集事实政论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资讯类杂志,刊物依托人民日报特有的时政优势和丰富的报道资源,以“读时事历史,揽天下风云”为宗旨,立足时事,钩沉历史,纵横中外,斟酌古今。5、《文史月刊》:《文史月刊》是由山西省政协主管,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大型国家级文史档案及人文社科类学术杂志。该刊记述中国包括山西近百年来历史大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变迁,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运作规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众考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人文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史月刊

你好。我是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我认为《国家历史》《百家讲坛》《百科新说》三本不错

《国家人文历史》原名《文史参考》,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史实点评、时政新闻类半月刊。

12月20日下午,由人民日报社《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的以“分享·创新”为主题的2017年度第四届“CSR中国文化奖”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致辞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我们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王翔宇介绍说,“CSR中国文化奖”的奖项评价不仅仅着眼于项目的实际产出和效果,更加专注于文化项目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创新、社会参与、文化公益专业性,以及企业决策层和治理层的重要贡献。本届评选流程历时三个月,由启动、初选、复审、公示、颁奖盛典五个环节组成。最终在二十家入围单位中,选出了八个奖项。

  • 索引序列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主任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在哪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李响
  • 国家人文历史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