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8

善良哒小虾米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主任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岁月若如世

已采纳
1911年2月25日,谭其骧出生于浙江嘉兴书香门第,祖父中过举人,清朝末年曾任嘉兴府学堂监督。父亲谭新润考取秀才后,因科举废除,去日本学习铁道专业,回国后在京奉铁路任站长,不久即因病去职南归,以后曾任《嘉兴日报》主编,是著名的南社成员。家庭对谭其骧的求学方向和专业并不干预。大学一年级时他读社会系,二年级读中文系,三年级又改读外文系,到三年级入学第三周后才定下来转入历史系。家庭环境对造就他既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又善于吸收新的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学风,是不无影响的,他选择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不是偶然的。谭其骧在2岁时就随父亲回到家乡,以后进家塾、小学、秀州中学。因不满秀州中学这所教会学校对学生的无理处置,高中未毕业就愤然离校,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学,那时他才15岁。 1926年,肄业于秀州中学,1926年—1932年,进上海大学社会系。1927年,转入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次年转入外文系,旋转历史系。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大学被封,他只得转入暨南大学。转入历史系后,他的才华受到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的赏识。在潘光旦的影响下,他对中国历史时期的移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时写下了一篇六万多字的论文《中国移民史要》。 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先生。 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同年春,任北平图书馆员、辅仁大学兼任讲师,后又兼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讲师。1932年,谭其骧曾与清华、北大等校一些历史系同道,发起组织北平史学会。在中山公园召开成立大会,邀请顾(颉刚)先生、陈垣、邓之诚、萧一山等史学名流参加,连同会员一百多人,影响颇大。会议由谭其骧任主席,黄现蟠、朱士嘉为记录。并拟聘陈垣、陈寅格、陈受颐、顾颉刚、邓之诚、陶希圣、洪业、胡适等18人组成编辑委员会,定于1933年元旦出版会刊。1932年春,离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谭其骧就已写好论文,由伯父新嘉先生介绍,进北平图书馆当馆员。他当年就在辅仁大学兼课,次年起又相继在燕京大学、北大等学校兼任讲师。同时在《史学年报》、《燕京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文,在学术界声誉鹊起。 1934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邀请顾先生、陈垣、邓之诚、萧一山等史学名流参加,连同会员一百多人,宣布成立大会。同年谭其骧又与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任理事。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曾任理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协助顾颉刚创办《禹贡》半月刊,筹备成立禹贡学会。 1935年后,他辞去图书馆的职务,专在大学教书。是年秋至翌年夏曾到广州学海书院任导师。1936年秋回到北平,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的兼任讲师。 1935年,在广州学海书院任导师,次年仍回北平,先后在燕京、清华大学任教。1940年初,至贵州浙江大学史地系任副教授、教授。1940年春,到贵州浙江大学任史地系副教授,1942年任教授。 1946年,随浙大回到杭州,并给上海暨南大学兼课。1950年,浙江大学停办历史系,他转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 1954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55年,经吴晗推荐,到北京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1982年起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至1986年。 1959年3月,郭沫若的《论曹操》一文在《文汇报》发表。其后,谭其骧发表了商榷文章。在商榷文章中,谭其骧列举了古人对曹操的评价也是有毁有誉,甚至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的评价,也几乎是全盘接受了曹魏本朝臣子王沈的话。至于小说戏曲中都说曹操坏,不说他好,那又是历史小说、历史剧是否要符合于历史事实的问题,也不是翻案不翻案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谭其骧明确提出,历史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这些现象发生在过去,研究时不能不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必须重视文献资料和前人成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即后来的院士),是唯一的文科学部委员。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1—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历任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顾问,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主任兼历史地理分册主编,《历史地理》主编等职。1982年至逝世,他又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绘,这将是一部包括历史人文和自然两方面十多个专题图组上千幅地图的巨型地图集,将在近年出版。 1982—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曾当选为3—5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水集》(上、下册),收录了他1982年前的主要论文,1994年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长水集续编》。谭其骧弟子葛剑雄在整理其遗著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和《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先后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年,改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8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301 评论

呆呆呆cat

姜舜源简介5人回答183******392019-10-08关注谢谢你的关注姜舜源(04—),男,山东龙口人,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高级编辑。 曾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先后任秘书、院长秘书。后调香港紫荆杂志社,先后任主任编辑、高级编辑、深圳办事处主任、专题部主任、编辑部主任。曾兼任北京博物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紫禁城学会历史与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清宫史研究会理事及副秘书长。 主要业务专长为中国文化研究、文物博物馆、明清历史、元明清都城宫殿建筑史、中国文学及金庸研究、香港社会研究、岭南文化等。 先后组织、编辑了上百组文化、历史、财经类选题,如《紫荆》特刊第一号《走近饶宗颐》,参与编辑《北京博物馆年鉴》一、二、三集、《趣墨全文

222 评论

爱妃朕累了

郭沫若(1892~1978) 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其间写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其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抗战胜利后,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事业。同时,继续进行文艺创作,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wq 你说的那个郭若沫,还不清楚~

267 评论

catmouse1972

邓启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的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225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主任

    邓启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的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

    欧阳安Muse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

    世界历史:美国通史(共6册)(精)300多,世界文明通史(共10卷全彩版)(精)1000多。 中国历史:中国通史(全十二卷共二十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60

    牛奶泡泡韵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在哪

    刊名:国家人文历史National Humanity History曾用名:文史参考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周期:半月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Nicole20041414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部李响

    虽然权当是历史科普读物,然而除了新书推荐和专家专栏以外,我说实话,很多东西春秋笔法过于严重,而且指向哪你们也都知道,甚至最严重的时候“游击战新三宝”那篇文章都能

    冰心草堂123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国家人文历史总编辑

    1、《大众考古》:《大众考古》为中国第一本面向社会大众兼具专业权威的科学普及性考古学杂志,2013年7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大众考古》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

    老娜再修行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