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

发布时间: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

考古学是研究的最少一百年以前的历史什么是考古学?它与人类学、历史学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存在着争论。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认为,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既有共同性,又各有其特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学科,彼此不存在附属关系。在中国,有相当一段时间考古学是归于历史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于几年前使考古学成为与历史学同样的一级学科。我们的努力,并非只是出于考古学家的虚荣心,而是出于对考古学学科定位的认识和学科发展的考虑。人类学在中国被称为民族学,它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有别于民族学的社会人类学在中国出现,虽还有待于今后的发展,但它也并未也不应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庸。关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我是这样理解的:历史学是主要依据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它不是如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研究事件和人物,也探讨发生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其宗旨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版本的校勘、史料的考证、相关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等等。考古学是主要依据过去的人们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即遗迹和遗物)及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遗存研究人类的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探索其背景和动因总结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区域分析、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聚落遗迹和遗物的功能分析、墓葬分析等,不一而足。人类学则主要是通过延续至今的一些保留古老的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们集团来研究人类的行为和文化的发展,并探索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学调查,即详细地记录被调查的集团生活的各个方面,探索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因和规律。简而言之,三个学科在均以研究人类的过去,探索其规律方面存在共同点,但各自的研究的出发点或立足点不同。历史学是从古代文献出发,立足于文献史料的整理与研究;考古学是从遗迹和遗物出发,立足于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人类学则是从活着的人们集团出发,立足于对有关的人们集团进行缜密的调查与分析。三者目标相近,但研究的途径与方法各不相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简而言之,历史学是以书见人,考古学是以物见人,人类学则是以人见人,即由今人见古人。分清三个学科的上述差别,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作为考古学家,应当注意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研究出发点的不同,坚持考古学的立场,坚持从考古资料出发,而不是从历史文献或民族学调查资料出发进行研究。这一点对于有着丰富古代文献和众多少数民族的中国考古学家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学科并非始终泾渭分明,其研究对象有时也有交叉。如考古发掘出土的简牍、帛书等古文书既是考古遗物,又是古代历史文献。一些古老的部落中祖传下来的物品既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作为遗物,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虽然如此,这三个学科间的区别还是明显的,不应将其混为一谈,更不应因为三者或其中两者存在着某些共同点,便将其合二为一,或将其中一个学科附属于另一个学科之下。还应当指出的是,三个学科的研究方法都有局限(限于篇幅,此处不作展开),仅凭某一个学科,难以承担起研究人类的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历程,探讨其背景和动因,并总结其规律的重任。因此,需要三个学科之间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不仅如此,还要同其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加强联系,多学科联合,共同攻关。这应当成为今后这三个学科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考古学 开放分类: 自然科学、考古、社会科学、学科、发掘 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学的分支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考古学的分支 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等分支。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从研究的年代范围上划分,考古学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也有人主张在两者之间加入原史考古学而成为三大分支,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原史考古学的重要性不如前两者。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类历史,历史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则限于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两者的界线在于文字的发明。世界各地,文字的发明有早有晚,所以各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和历史考古学的年代上限各有不同。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都以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但由于历史考古学必须参证文献记载,而史前考古学则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可供依据,所以两者的研究任务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学承担了究明史前时代人类历史的全部责任,而历史考古学则可以与历史学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究明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 由于史前考古学主要是研究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时也包括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历史考古学主要是研究青铜时代尤其是铁器时代,两者所研究的遗迹和遗物在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史前考古学要充分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相结合,历史考古学则必须与历史学相配合,同时还要依靠古文字学、铭刻学、古钱学和古建筑学等分支。从断定绝对年代的手段来说,史前考古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技术,而历史考古学则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 田野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有时则要根据调查结果,测绘地图,作为记录的附件。以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利用航空照相和卫星照相、磁力探察和地抗力探察等方法以发现遗迹和遗物,用红外线摄影和用其他各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测量和制图,为进行花粉分析和各种物理化学断代而取样,以及将发掘出来的遗迹保存于现场等等,都使得田野考古学的工作面扩大,技术性加强。调查发掘的对象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扩大到道路、桥梁、沟渠、运河、农田、都市、港口、窑群和矿场等各种大面积的遗址,从而使得考古工作者必须与各有关学科的专家协作,才能完成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 考古学研究是一个整体,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整理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割。但是,由于调查发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而且还使用许多特殊的器材和设备,又要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的手段,这就使得田野考古学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把它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理所当然的。 特殊考古学 作为考古学的分支,使用特殊考古学这一名称,是为了与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等考古学的主要分支相区别。它包括上述三大分支以外的其他各种分支。有的是按研究对象不同而分的,如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钱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等;有的是按所用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分的,如航空考古学、水底考古学等。 考古学和古代美术史,往往有共同的资料。古代美术史的许多研究对象,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岩画到各个时代的绘画、雕刻、造像、各种工艺品及神殿、寺庙和石窟寺等等,都属遗迹和遗物。考古学上的类型学和年代学等方法,也适用于古代美术史的研究。但是,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美术考古学是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把各种美术品作为实物标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复原古代的社会文化。这与美术史学者从作为意识形态的审美观念出发以研究各种美术品相比,则有原则性的差别。由于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在年代上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各历史时代,所以它既属于史前考古学的范围,也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又由于作为遗迹和遗物的各种美术品多是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中发现的,所以美术考古学与田野考古学的关系也相当密切。 宗教考古学是以有关宗教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在古代,宗教信仰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因此,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时,必须把宗教活动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各个时代的神殿、寺庙、祭坛、祭具、造像、壁画、经卷和符□之类,都是宗教考古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有的具有一定的美术价值,所以宗教考古学与美术考古学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在宗教考古学中,欧洲的基督教考古学、北非及西亚和中亚的伊斯兰教考古学、南亚和东亚的佛教考古学是最为重要的,它们都属历史考古学的领域。但是,早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已有宗教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遗迹和遗物。因此,宗教考古学这一分支,也应被包含在史前考古学的领域内。 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称为古钱学。由于古钱的铸造年代明确,它便成为考古学断代的最通常的依据之一。但是,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古钱学的研究有着更为广泛和重要的意义。古钱学的目标,不仅要判别各种古钱的铸造年代,而且还要通过对钱的形状、质料、重量、铭文、图纹和铸造技术的考察,辨别它们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确定它们的价值,研究铭文、图纹的意义和风格,从而为经济史、文化史乃至美术史的研究提供材料。通过对出土古钱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的考察,还可以研究世界各个地区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情况,并为判断当时的交通路线提供线索。由于古钱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古钱学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 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铸、刻或书写于遗迹和遗物上的文辞,与一般的书籍文献不同。含有文辞的遗迹和遗物,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如墓志、碑碣、印章、甲骨、简牍、泥板、帛书和纸书等,文辞是器物的主要内容;另一类如纪念性建筑物、雕刻品、绘画、货币、度量衡器、镜鉴、工具、武器和各种容器等,铭文处于附属的地位。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的任务在于识别铭辞的文字,判读辞句的意义,区别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字体,后者在使用拼音字母的国家里称为“古字体学”。就已经发现的古文字而言,古印度文字、契丹文字和玛雅文字等,虽然已有不少单字能够识别,但还不能顺利判读文辞。但是,埃及古文字、苏美尔文字、迈锡尼文字(线型文字 B)和商周甲骨文字等,则已能详细解读,从而对究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迈锡尼时代的希腊文明和中国的殷商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对铭文的研究还可以判明遗迹和遗物的年代、制作者、所有主、所在地、用途和制造目的等。由于铭辞存在于遗迹和遗物上,其可靠程度大大超过文献的记载,不仅可补文献记载的不足,有时还可纠正其错误。因此古文字学和铭刻学对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航空考古学,是指使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摄影,通过对所得照片的观察、分析,判定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种类及它们的分布情形。航空考古学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当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考古学者利用空军侦察地形时所摄的航空照片,探寻地面上的古迹。战争结束后,此项工作进一步开展,尤以英国考古学者的工作为出色,奠定了航空考古学的基础。数十年来,航空考古学的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人造卫星的发明和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航空考古学的效果大大提高。通过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显示和判别出来的遗迹,大体上可分3 类。①由阳光斜射时产生的阴影显示出来的,如堤坝、城墙和坟丘等遗迹;②利用因土质不同而产生的土色明暗判别出来的,如坑穴、壕沟和道路等遗迹;③从谷物、野草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而判明的,如村落、都市、农田、道路、运河等遗址。此外,没入海中的遗迹有时也可通过空中摄影而发现;腓尼基的两个海港——推罗和西顿延续到罗马时期的港市之被发现,便是著名的例子。航空考古学成效甚大,可以看成是田野考古学中的一支生力军。 水底考古学的萌芽可上溯到16世纪意大利人在海底探寻沉船。到了20世纪初期,水底的考古调查在世界各地进行,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化遗址的“圣池”中寻找牺牲人和祭品,在突尼斯马赫迪耶港的海上探寻满载古希腊美术品的罗马沉船。但由于潜水条件的限制,调查时不能做精细的操作和记录。1943年发明了潜水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改进了各方面的设备和条件,这才使真正的水底考古学得以成立。从60年代起,先是法国人在马赛附近海底发掘沉船,接着美国考古队在土耳其附近海底发掘希腊罗马时代和青铜时代晚期的沉船,不仅获得船中许多古物,而且还为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水底考古学的对象从沉没物、沉船扩大到淹没于湖底、海中的都市和港市等的遗址,而勘察、发掘及摄影记录等的手段和方法也大为改善,使水底考古学以显著的速度不断取得成果。可以认为,水底考古学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 除了以上所述各种主要的分支以外,考古学还可以按地区的不同而分为“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和“日本考古学”等各分支,而各地区的考古学则又可按时代等的不同而分为“古典考古学”(希腊罗马考古学)、“商周考古学”等等许多分支。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有关学科的种类 与考古学有关的学科,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 在自然科学方面,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和体质人类学,主要是用以鉴定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动物和人类的骨骸,并判定它们的年代。物理学和化学则应用于对遗迹的勘探,对遗物成份和性质的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年代。 在工程技术科学方面,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应用于对遗址的发掘、测量、制图,对发掘出来的遗迹进行复原或在现场加以保存等。采矿冶金学、陶瓷学和染织学应用于对工场址、矿址、窑址等遗迹的考察,对铜器、铁器、陶瓷器、玻璃器、纺织品等遗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学则专门应用于对发掘出来的造船工场遗址和船舶的遗物进行考察和研究。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都是分别就遗迹和遗物所提供的有关各该学科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解释。美术史学和建筑史学主要是研究发掘出来的美术品和各种建筑物遗存,就其样式、风格、年代、建筑技术以及保存方面的问题,作出判断和说明。历史学除了为发掘出来的种种遗迹和遗物提供文献上的解释并帮助判断它们的年代以外,还广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组织、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种问题提供文献上的资料,作出详细的说明,以补考古学在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若干有关学科的举例 这里只以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和体质人类学为例,进一步说明它们与考古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地质学对考古学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全面恢复第四纪的自然环境。根据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可以确认,早期人类所生存的更新世是地球上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北半球高纬度、中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在那时出现过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冰川的扩进和退缩,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两者的多次交替导致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气候带的转移和动植物的迁徙或绝灭等一系列事件,这些都对早期人类体质的进化、文化的发展及居住范围的变化发生过极大的影响。因此,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便成为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必不可少的依据。在地质学上,根据动物群的性质、堆积物的特点和其他环境变化的因素,更新世可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并可推定各期的绝对年代。这也就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分期奠定了基础。 地质学在一般考古学上的应用,主要是对岩石和矿物的鉴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大量石器,以及各个时代的许多石制品,其中包括宝石、半宝石等非金属矿物,都可用岩石切片的方法,用显微镜加以鉴定。这不仅能确认岩石和矿物的性质,而且可以推定它们的产地。 植物学在考古学上的应用相当广泛。在一般的遗址和墓葬中,最容易遇到的植物遗存是木材、纤维和种子,后者包括谷粒、果核和瓜菜籽等。通过对木材的鉴定,可以了解各种木器的材质,进而推定它们的制法和效用。通过对纤维的鉴定,可以了解纺织品的质料,进而探讨农业和纺织业的情形。通过对种子的鉴定,则可以了解农作物的品类,进而论证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植物学在考古学上的应用,还充分表现在孢子花粉的分析研究上。孢子花粉具有个体小、重量轻、质地坚、产量大、易于飞扬等特点,所以普遍在各处遗址的地层中大量存在,可采集并加以分析。通过对孢子花粉的鉴定,可以推断当时植物的种类;对各种孢子花粉的数量进行统计,可以了解当时的植被面貌。由于一定的植物种类要求一定的生态环境,所以通过对植被面貌的研究又可以进而推断当时的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例如,发现睡莲之类的水生植物的花粉,就说明当时附近有湖沼;发现大量云杉、冷杉之类的耐寒树木的花粉,则说明当时当地的气候寒湿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界总是不断地由低级往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而演变。因此,从不同地层中发现不同种类和不同组合的孢子花粉,还可以帮助考古工作者对地层层位的划分和核对。 不论是史前考古学,还是历史考古学,与动物学的关系都十分密切。从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来的动物骨骸,全属野生动物。动物群的特征、组合及更替,以及动物群中已绝灭的种类与现今仍生存的种类之间的比例统计,都有助于确定遗址的相对年代、划分地层和进行各遗址之间的对比研究。根据动物群中各种生态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结合其他方面的有关资料,还可以分析出当时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 到了新石器时代,家畜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因此,各处遗址出土的兽骨可以作为研究家畜起源的最直接的依据。对新石器时代早期家畜的各种原始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最初是怎样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通过对世界各地区遗址出土兽骨的对比研究,还可以究明各种家畜饲养业在地域上的发展和传播,进而推定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 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兽骨;靠近水域的遗址,还有许多鱼类、贝类的遗骸。如果它们全属野生动物,便可说明渔猎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如果它们以家畜为主,则又可说明已经进入了畜牧经济的阶段。如果野生动物与家畜兼而有之,则两者的数量比例可以作为判断狩猎经济与畜牧经济何者更为发达的标志。如果墓中随葬动物的遗骸及骨制品所用骨料不属本地区所产的动物,则可以据此推测当地居民与外地居民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对各个历史时代墓葬出土的动物和家畜遗骸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各该时代的农业和畜牧业的状况。 体质人类学在考古学上的应用,除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史前考古学之外,还包括各个历史时代的考古学。从骨骸判定死者的年龄和性别,是体质人类学研究的基本项目之一。经过性别、年龄鉴定的墓葬中的人骨资料,便可成为探讨当时的丧葬习俗、婚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态的重要线索;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这对研究原始氏族社会的发展和解体过程也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对墓主人性别、年龄的鉴定,还有助于了解当时居民的劳动分工和某些特殊的习俗。分析同时代墓群中死者年龄的分布,还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当时居民生活条件的优劣情况。 由于人类活体的外貌特征与骨骼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所以可通过对古人骨骼的观察进行人种学的研究。结合考古学资料和古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各民族在体质上的关系,也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分析某处古遗址居民的人种类型不等于便能解决它们的族属问题,但对某民族的居民进行人种学研究也可为探索族源提供线索。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骨资料,可以了解古代居民的体质演变及其分布的规律;而据体质上的多型性在同一遗址的出现,则可以了解有关当时迁徙和征战方面的问题。此外,根据骨骼病态学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古代的有关疾病和环境的状况。中国汉文中“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17世纪,考古学是指对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在17世纪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实际也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11世纪),“金石学”诞生,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到清代末叶(19世纪),金石学的研究对象从铜器、石刻扩大到其他各种古物,所以有人主张将金石学改称为“古器物学”。由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古器物学”已接近于近代考古学,所以也有人把欧洲文字中的“考古学”一词译为“古物学”(如1931年商务版《百科名汇》)。其实,中国的这种“古器物学”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考古学这一名词主要有3种涵义:第一种涵义是指考古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第二种涵义是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搜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第三种涵义则是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现在,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已有它的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虽然还没有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对考古学一词的理解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可以从共同的理解出发,考虑到上述的3种涵义,给考古学下定义说: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对于这样的一个定义,需要作以下的解释和说明:研究的年代范围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范围是古代,所以它与近代史、现代史是无关的。各国考古学都有它们的年代下限。例如,英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加洛林王朝的覆灭 (987年),美洲各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C哥伦布(约1451~1506年)发现新大陆(1492年)。一般说来,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灭亡(1644年)。近一时期以来,英国有“中世纪考古学”,其年代下限延伸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0年);又有所谓“工业考古学”,其年代下限更延伸到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在美洲,则有所谓“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它们的年代范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直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美洲各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但是,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美洲的所谓“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实际上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以研究近代史,所以不能算作真正的考古学。相反,也有人把考古学的年代范围局限于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这样,便把许多文明古国的历史时代也都排除在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之外,这也是不妥当的。考古学不研究近代和现代,而是研究古代,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考古学所研究的“古代”,除了史前时代以外,还应该包括原史时代和历史时代。就中国考古学而言,历史时代不仅指商代和周代,而且还包括秦汉及其以后各代;所谓“古不考‘三代’以下”是不对的。当然,历史越古老,文字记载越少,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显著。要究明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的社会历史,就必须在极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学,因而史前考古学与史前史就等同起来了。作为实物资料的遗迹和遗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有些人望文生义,只看重一个“古”字,以为只要是考证古代的事物,不管是根据文献资料,还是根据实物资料,都可算是考古学。其实,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遗存,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这就是它与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的狭义历史学的最重要的不同点。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犹如车的两轮,不可偏废。但是,两者的关系虽很密切,却是各自独立的。它们都属“时间”的科学,都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为目标,但所用的资料大不相同,因而所用的方法也不相同。有人把依靠文献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狭义历史学也称为考古学,这是不符合近代考古学的基本含义的。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应该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地加工的。如果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是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的。这就说明,考古学是属于人文科学中的历史科学,而不属于自然科学,尽管在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技术和方法。

田野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的名称

天啊,肯定是我们学校的,我也昨天刚拿到题目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吗

_htm

看这个资料吧:够详细了吧,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考作用中国考古学传统上的意义就是证史补史,证明文献和补充文献,甚至修正文献中的错误文献对于考古学的意义一般就是参考作用,考古研究绝对不能以文献作为根据,文献只是作为参考资料出现的,可以给考古研究提供线索。考古研究的对象是实物

兄弟,我也要写这个论文呢

考古学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

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完善历史资料!

考古学编辑[kǎo gǔ xué] 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 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中文名考古学外文名Archaeology所属领域人文科学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安排3~5个月研究对象物质的遗存考古技术考古修复、考古年代测定等目录1简介2发展过程3名称溯源4研究对象5考古技术6分支▪ 主要分支▪ 特殊门类▪ 其他分支7学科联系▪ 自然科学方面▪ 工程技术方面▪ 人文社会方面8词的由来9涵义10研究年代11考古学理论▪ 考古目的▪ 学科目标▪ 研究取向12学科排名13教学实践14培养目标15就业方向1简介编辑考古学[1] (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2发展过程编辑考古学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传统上,考古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它越来越独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考古学家与只研究历史记载的历史学家不同,他们通过研究远古人类的遗留物,对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化也进行研究。考古学家致力于探索人类文化的起源。3名称溯源编辑考古学上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汉语的考古学来自于欧洲,而欧洲各国文字中的考古学都源于希腊文的αρχα?ολ?γ?。这个词是由αρχα?ο?(意为古代事物或古代)和λ?γο?(意为科学)组成,在古希腊泛指古代史的研究。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柏拉图就使用这个希腊文的单词来指古代史的研究。这个词在一段时间内很少使用,在17世纪时又被重新使用,用以表示古物和古迹的研究。17、18世纪的主要指的是古物中的美术品。到了19世纪才泛指一切古物和古迹。中国在公元1-2世纪(东汉)已有「古学」这个名词,来泛指研究古代的学问。到了北宋中叶(11世纪)时,诞生了一门研究青铜彝器和石刻的学问——金石学,即考古学的前身。这时「考」「古」二字也开始被连用。公元1092年成书的《考古图》就已经率先使用了「考古」这一名词,不过此时指的是考证古文字与古文章。4研究对象编辑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埃及考古学动遗留下来的。考古学的研究集中在对过去的研究上,包括过去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所以它的研究对象是属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比如英国的考古学下限是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国是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美洲各国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中国的一般是以明朝的灭亡(1644年)为下限。英国出现的中世纪考古学(Medieval Archeology)则把时间下限推进到了1640年。而美洲各国的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 Archeology)则研究近代工业初期的遗物。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下限都会自然地向后推移。5考古技术编辑考古修复考古年代测定遥感考古考古发掘洛阳铲6分支编辑主要分支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等分支。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从研究的年代范围上划分,考古学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也有人主张在两者之间加入原史考古学而成为三大分支,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原史考古学的重要性不如前两者。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类历史,历史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则限于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两者的界线在于文字的发明。世界各地,文字的发明有早有晚,所以各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和历史考古学的年代上限各有不同。考古学研究入门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都以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但由于历史考古学必须参证文献记载,而史前考古学则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可供依据,所以两者的研究任务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学承担了究明史前时代人类历史的全部责任,而历史考古学则可以与历史学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究明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由于史前考古学主要是研究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时也包括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历史考古学主要是研究青铜时代尤其是铁器时代,两者所研究的遗迹和遗物在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史前考古学要充分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相结合,历史考古学则必须与历史学相配合,同时还要依靠古文字学、铭刻学、古钱学和古建筑学等分支。从断定绝对年代的手段来说,史前考古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技术,而历史考古学则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田野考古学研究范围-----墓葬“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有时则要根据调查结果,测绘地图,作为记录的附件。以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利用航空照相和卫星照相、磁力探察和地抗力探察等方法以发现遗迹和遗物,用红外线摄影和用其他各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测量和制图,为进行花粉分析和各种物理化学断代而取样,以及将发掘出来的遗迹保存于现场等等,都使得田野考古学的工作面扩大,技术性加强。调查发掘的对象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扩大到道路、桥梁、沟渠、运河、农田、都市、港口、窑群和矿场等各种大面积的遗址,从而使得考古工作者必须与各有关学科的专家协作,才能完成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考古学研究是一个整体,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整理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割。但是,由于调查发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而且还使用许多特殊的器材和设备,又要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的手段,这就使得田野考古学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把它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理所当然的。特殊门类特殊考古学 作为考古学的分支,使用特殊考古学这一名称,是为了与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等考古学的主要分支相区别。它包括上述三大分支以外的其他各种分支。有的是按研究对象不同而分的,如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钱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等;有的是按所用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分的,如航空考古学、水下考古学等。美术考古学考古学和古代美术史,往往有共同的资料。古代美术史的许多研究对象,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岩画到各个时代的绘画、雕刻、造像、各种工艺品及神殿、寺庙和石窟寺等等,都属遗迹和遗物。考古学上的类型学和年代学等方法,也适用于古代美术史的研究。但是,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美术考古学是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把各种美术品作为实物标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复原古代的社会文化。这与美术史学者从作为意识形态的审美观念出发以研究各种美术品相比,则有原则性的差别。由于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在年代上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各历史时代,所以它既属于史前考古学的范围,也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又由于作为遗迹和遗物的各种美术品多是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中发现的,所以美术考古学与田野考古学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宗教考古学宗教考古学。是以有关宗教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在古代,宗教信仰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因此,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时,必须把宗教活动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各个时代的神殿、寺庙、祭坛、祭具、造像、壁画、经卷和符□之类,都是宗教考古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有的具有一定的美术价值,所以宗教考古学与美术考古学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在宗教考古学中,欧洲的基督教考古学、北非及西亚和中亚的伊斯兰教考古学、南亚和东亚的佛教考古学是最为重要的,它们都属历史考古学的领域。但是,早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已有宗教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遗迹和遗物。因此,宗教考古学这一分支,也应被包含在史前考古学的领域内。在阿里 “穹窿银城” 城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120多组古代建筑遗迹,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铁器、骨雕,昭示着这里曾是一个繁荣和发达的聚落、这里还发现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丧葬习俗迥然不同,在这里的出土的青铜双面的本尊雕像,其风格也与现代藏传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这一切都说明,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前,在所谓的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就早已存在着一个辉煌的文明,这个文明就是“古象雄文明”。[2] 据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族同胞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那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久远古老的藏族同胞族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 答案是: 就在西藏古老的雍仲本教!本教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在七世纪之前,藏地象雄地区的所有天文学家、教育学家、译师、医师、卦师、算命师、风水师、以及有文化的学者等等都可称为“本波”,当时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称为“本教”。“本教”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宗教信仰,而是藏族同胞族的文化体系、哲学思想、文明礼仪、民风民俗、民族精神和社会教育。[2] 古钱考古学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称为古钱学。由于古钱的铸造年代明确,它便成为考古学断代的最通常的依据之一。但是,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古钱学的研究有着更为广泛和重要的意义。古钱学的目标,不仅要判别各种古钱的铸造年代,而且还要通过对钱的形状、质料、重量、铭文、图纹和铸造技术的考察,辨别它们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确定它们的价值,研究铭文、图纹的意义和风格,从而为经济史、文化史乃至美术史的研究提供材料。通过对出土古钱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的考察,还可以研究世界各个地区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情况,并为判断当时的交通路线提供线索。由于古钱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古钱学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古文字学和铭刻学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铸、刻或书写于遗迹和遗物上的文辞,与一般的书籍文献不同。含有文辞的遗迹和遗物,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如墓志、碑碣、印章、甲骨、简牍、泥板、帛书和纸书等,文辞是器物的主要内容;另一类如纪念性建筑物、雕刻品、绘画、货币、度量衡器、镜鉴、工具、武器和各种容器等,铭文处于附属的地位。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的任务在于识别铭辞的文字,判读辞句的意义,区别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字体,后者在使用拼音字母的国家里称为“古字体学”。就已经发现的古文字而言,古印度文字、契丹文字和玛雅文字等,虽然已有不少单字能够识别,但还不能顺利判读文辞。但是,埃及古文字、苏美尔文字、迈锡尼文字(线型文字B)和商周甲骨文字等,则已能详细解读,从而对究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迈锡尼时代的希腊文明和中国的殷商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对铭文的研究还可以判明遗迹和遗物的年代、制作者、所有主、所在地、用途和制造目的等。由于铭辞存在于遗迹和遗物上,其可靠程度大大超过文献的记载,不仅可补文献记载的不足,有时还可纠正其错误。因此古文字学和铭刻学对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航空考古学航空考古学。是指使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摄影,通过对所得照片的观察、分析,判定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种类及它们的分布情形。航空考古学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当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考古学者利用空军侦察地形时所摄的航空照片,探寻地面上的古迹。战争结束后,此项工作进一步开展,尤以英国考古学者的工作为出色,奠定了航空考古学的基础。数十年来,航空考古学的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人造卫星的发明和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航空考古学的效果大大提高。通过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显示和判别出来的遗迹,大体上可分3 类。①由阳光斜射时产生的阴影显示出来的,如堤坝、城墙和坟丘等遗迹;②利用因土质不同而产生的土色明暗判别出来的,如坑穴、壕沟和道路等遗迹;③从谷物、野草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而判明的,如村落、都市、农田、道路、运河等遗址。此外,没入海中的遗迹有时也可通过空中摄影而发现;腓尼基的两个海港──推罗和西顿延续到罗马时期的港市之被发现,便是著名的例子。航空考古学成效甚大,可以看成是田野考古学中的一支生力军。水下考古学水下考古学。的萌芽可上溯到16世纪意大利人在海底探寻沉船。到了20世纪初期,水下的考古调查在世界各地进行,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化遗址的“圣池”中寻找牺牲人和祭品,在突尼斯马赫迪耶港的海上探寻满载古希腊美术品的罗马沉船。但由于潜水条件的限制,调查时不能做精细的操作和记录。1943年发明了潜水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改进了各方面的设备和条件,这才使真正的水底考古学得以成立。从60年代起,先是法国人在马赛附近海底发掘沉船,接着美国考古队在土耳其附近海底发掘希腊罗马时代和青铜时代晚期的沉船,不仅获得船中许多古物,而且还为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水底考古学的对象从沉没物、沉船扩大到淹没于湖底、海中的都市和港市等的遗址,而勘察、发掘及摄影记录等的手段和方法也大为改善,使水底考古学以显著的速度不断取得成果。可以认为,水下考古学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其他分支除了以上所述各种主要的分支以外,考古学还可以按地区的不同而分为“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和“日本考古学”等各分支,而各地区的考古学则又可按时代等的不同而分为“古典考古学”(希腊罗马考古学)、“商周考古学”等等许多分支。7学科联系编辑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有关学科的种类 与考古学有关的学科,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自然科学方面在自然科学方面,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和体质人类学,主要是用以鉴定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动物和人类的骨骸,并判定它们的年代。物理学和化学则应用于对遗迹的勘探,对遗物成份和性质的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年代。工程技术方面在工程技术科学方面,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应用于对遗址的发掘、测量、制图,对发掘出来的遗迹进行复原或在现场加以保存等。采矿冶金学、陶瓷学和染织学应用于对工场址、矿址、窑址等遗迹的考察,对铜器、铁器、陶瓷器、玻璃器、纺织品等遗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学则专门应用于对发掘出来的造船工场遗址和船舶的遗物进行考察和研究。人文社会方面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都是分别就遗迹和遗物所提供的有关各该学科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解释。美术史学和建筑史学主要是研究发掘出来的美术品和各种建筑物遗存,就其样式、风格、年代、建筑技术以及保存方面的问题,作出判断和说明。历史学除了为发掘出来的种种遗迹和遗物提供文献上的解释并帮助判断它们的年代以外,还广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组织、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种问题提供文献上的资料,作出详细的说明,以补考古学在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8词的由来编辑中国汉文中“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17世纪,考古学是指对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在17世纪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实际也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11世纪),“金石学”诞生,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到清代末叶(19世纪),金石学的研究对象从铜器、石刻扩大到其他各种古物,所以有人主张将金石学改称为“古器物学”。由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古器物学”已接近于近代考古学,所以也有人把欧洲文字中的“考古学”一词译为“古物学”(如1931年商务版《百科名汇》)。其实,中国的这种“古器物学”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9涵义编辑考古学这一名词主要有3种涵义:第一种涵义是指考古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第二种涵义是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搜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第三种涵义则是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已有它的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虽然还没有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对考古学一词的理解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可以从共同的理解出发,考虑到上述的3种涵义,给考古学下定义说: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对于这样的一个定义,需要作以下的解释和说明:10研究年代编辑考古学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各国考古学研究的范围都是有人类活动以来的古代历史时期,所以它的上限是人类出现,各国考古学都有它们的年代下限。例如,英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美洲各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C哥伦布(约1451~1506年)发现新大陆(1492年)。一般说来,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灭亡(1644年)。考古学与远古的恐龙时代、近代史、现代史是无关的。近一时期以来,英国有“中世纪考古学”,其年代下限延伸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0年);又有所谓“工业考古学”,其年代下限更延伸到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在美洲,则有所谓“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它们的年代范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直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美洲各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但是,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美洲的所谓“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实际上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以研究近代史,所以不能算作真正的考古学。相反,也有人把考古学的年代范围局限于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这样,便把许多文明古国的历史时代也都排除在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之外,这也是不妥当的。考古学不研究近代和现代,而是研究古代,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考古学所研究的“古代”,除了史前时代以外,还应该包括原史时代和历史时代。就中国考古学而言,历史时代不仅指商代和周代,而且还包括秦汉及其以后各代;所谓“古不考‘三代’以下”是不对的。当然,历史越古老,文字记载越少,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显著。要究明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的社会历史,就必须在极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学,因而史前考古学与史前史就等同起来了。作为实物资料的遗迹和遗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有些人望文生义,只看重一个“古”字,以为只要是考证古代的事物,不管是根据文献资料,还是根据实物资料,都可算是考古学。其实,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遗存,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这就是它与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的狭义历史学的最重要的不同点。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犹如车的两轮,不可偏废。但是,两者的关系虽很密切,却是各自独立的。它们都属“时间”的科学,都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为目标,但所用的资料大不相同,因而所用的方法也不相同。有人把依靠文献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狭义历史学也称为考古学,这是不符合近代考古学的基本含义的。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应该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地加工的。如果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是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的。这就说明,考古学是属于人文科学中的历史科学,而不属于自然科学,尽管在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技术和方法。11考古学理论编辑考古目的假使没有考古学的话,我们无从了解人类演化。考古学目的在于了解更多关于过去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事实。人类有超过99%的历史是在史前史,当时的人类并未使用文字,因此并未留下关于他们自身的文字记录,以供我们研究。在欠缺这种书写文字的资源下,了解史前社会的唯一途径就是考古学。许多关于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发生在史前史,包括在旧石器时代发生的人类演化,当时在非洲,人族从南方猿人发展而来,最终成为当代的智人。考古学也找出许多人类技术演进的讯息,例如使用火的能力、石器的发展、炼铁术的发明、宗教的源头,以及农业的创造。假使没有考古学的话,我们无从了解在人类在没有书写文字的年代,所发生的演化与技术变迁。学科目标①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他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②重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③建立古代遗存 的编年序列,进而建立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史。④解释由古代遗存所体现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所具备的规律性。研究取向考古学家并不全部服膺同一套考古学理论取向。当考古学于19世纪晚期开始发展,第一个考古学理论取向是文化史考古学,它所具有的目标是解释文化为何改变和调整,而不是仅仅强调这些文化曾经产生的事实,因此强调历史特殊论。在20世纪初期,许多考古学家研究的是与现存社会(例如美洲原住民、西伯利亚人、中美洲人的社会) 有所关联的过去社会,他们依循直接历史取向,比较在过去与当代族群及文化群体之间的连续性。在1960年代,由宾佛与傅能瑞等美国考古学家所领导的一场考古学运动,反对当时已经建置完备的文化史考古学。他们提议一种更具科学与人类学性质的“新考古学”,具有假设测试与科学方法,这在后来称为过程考古学。在1980年代,兴起了一个崭新的后现代运动,由英国考古学家所领导,包括Michael Shanks、Christopher Tilley、Daniel Miller、以及Ian Hodder,这后来称为后过程主义考古学。它质疑过程主义对科学实证论与公正性的诉求,并强调自我批判的理论反思性。然而,后过程主义遭到过程主义批评为欠缺科学热情,而且学者依然争辩著过程主义与后过程主义的有效性。同时,另一个理论“历史过程论”(historical processualism)兴起,寻求整合出一个焦点,放在过程与后过程考古学所强调的反思性及历史。现今的考古学理论采借了来自很大范围的理论思想,包括演化、现象学、后现代、结构与能动、认知考古学、功能学派、性别考古学与女性主义考古学、以及考古学系统理论等。

打着科学保护的幌子去盗墓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综述

( 1) 高精度磁测在考古中的应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是对古墓、古文化的分布探测中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古遗存或古人类化石本身及所处地层的磁性、磁化率、磁化率各向异性、剩余磁化强度等与周围环境存在的磁性差异是磁测考古的基础。经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被火烧过的泥土制品、土壤、石头等可获得较强的磁性; 有机质的腐烂使土壤获得较高的磁性; 人为翻动过的土壤或夯土、与周围天然的沉积物之间有明显的磁性差异; 表 1 给出了不同考古材料的磁性参数。表 1 不同考古材料的磁性参数考古对象的空间规模一般较小,形态复杂,埋深不一。考古对象与周围物质间虽有一定的磁性差别,但磁性还是较弱,再加上人文干扰,所以,考古对象产生的磁异常,其特点是范围小,强度低,梯度变化大,形态多样,有时干扰严重。因而,在考古调查中必须采用高精度的质子磁力仪或光泵磁力仪。地面磁测时测网的比例一般为 1 ∶ 100 ~1 ∶ 200。仪器探头距地面高度可为1 ~ 1m。除观测磁场强度 ΔT 外,还可观测磁场的垂直梯度变化 ΔTz。河南新郑某古墓的调查是磁法考古探测的成功实例之一。该测区位于一战国—汉代古墓葬区内,黄土覆盖,土质均匀,地形平坦。墓葬区已经初步钻探普查,磁力调查是作为详查和核实。采用两台 MP - 4 型质子磁力仪,一台用于地磁日变观测。仪器探头距地面高 5m。测网比例尺1 ∶ 200,线距 2m,点距 1m。观测结果如图 1 所示。由 ΔT 平面等值线图可见,在已知墓葬 A,B,C 及大型陪葬坑上显示出一定强度和轮廓明显的磁异常。有些异常还勾绘出墓葬的形态及细节。如 A 异常清楚显示该墓有一较长的南北向墓道,墓室南侧有两个小耳室。A 墓引起的磁异常为 20nT 左右。据其形态,考古工作者判定为汉代 “甲”字型砖墓。B 异常形态表明该墓为典型的 “刀”字型砖墓。图中黑粗线轮廓是根据磁异常推断的结果。C 异常较弱,对其墓的形态轮廓显示不清楚,这表明该墓为一土坑墓,非砖结构。E,D 异常反映的是两个新发现的墓葬,没有原始资料。陪葬坑的磁异常南、北部分有较大的区别,它表明坑内较多的陶器等物品主要堆放在坑的南半部。该区这些异常推断的遗存埋深为地下 1 ~2m。实际钻探资料证实了磁测结果的分析。图 13 河南省某古墓磁测剖面平面图( 2) 电法在考古中的应用电法也是考古工作中常采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一般古墓多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古墓上下及周围应有厚度不等的青膏泥 ( 粘土)填充,构成一个以厚层粘土包裹着的 “古墓体”,此外,墓室有可能有地下水渗入。这就使得古墓与周围地层存在一定的磁性与电性差异,为采用电法探测古墓提供了地球物理条件。图 13 是河南省某古墓地面磁测剖面平面图。图中各测线在22 ~ 26 点和 30 ~ 36 点形成了两个近 EW 向的条带状正异常 ( ΔZmax= 53nT) ,其间一处下降至 20nT 的鞍部,其南、北、东三面均为负异常。结合地面情况推断两条正异常的鞍部为古墓位置,而南、北、东三面负异常为高差近 20m的人工开挖陡壁引起。图 14 是 0 号剖面等视电阻率断面图。由图可见,0 线在三角点往西有ρs小于 8Ω·m 的极小值区,其他测线也有同样反映。极小值出现在 AB/2 =40~ 100m 之间,以 AB /2 = 65m 为中心部位。由该图反映出 ρs小于 8Ω·m 的极小值范围为三角点往西 2m,三角点往南 8m。该范围内 ρs值均在 2 ~ 65Ω·m 内,且范围外 ρs变化梯度较大。由此推断 ρs小于 8Ω·m 的范围为主墓葬的位置。本区电测深曲线类型以 H 型为主,按电性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覆盖层,第二层为 “古墓体”,第三层为 “古墓体”底板。由电测深曲线解释得主墓顶部埋深为 9m,底板埋深为 21m。经挖掘验证,基本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相符。图 14 0 线等 ρs拟断面图( 3) 探地雷达在考古中的应用由于古遗址体与周围介质在相对介电常数上存在有差异,为探地雷达方法探测古遗址提供了地球物理条件。对于埋深较浅的古遗址,采用地质雷达方法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西周末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采矿遗址,该铜矿目前仍在开采,为了协调矿山开采与古铜矿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应用地质雷达探测了铜矿遗址的规模及其分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探测结果。古铜矿遗址 ( 称老窿区) 都形成于接触破碎带中相当于矿体的氧化次生富集带中,鉴于当时开采的对象为高品位铜,因此老窿区发育地段首先要具备一定数量高品位铜矿可开采,二是当时用人力与较原始的工具挖掘,开采矿石的层位应该比较松软,老窿区对应的是接触破碎带经强烈风化区,古矿坑内都有回填土充填,回填土与原状土的差异明显。因此调查中老窿区的探地雷达图像应有如下特征:1) 由于地层风化是逐渐加深,因此原状土风化层应为一组均匀密集的窄反射波,同时地层风化进程是同步的,因此这些反射波的同相轴平整且可横向追踪;2) 老窿区现由回填土充填,而回填土与原状土差异增大,并且老窿区应处在矿石高品位地段,虽然铜已被开采,但铁矿石仍保留,因此反射信号强度大;3) 原状大理岩或矽卡岩由于物性相对均匀,因此反射界面相对较少,基本无明显的反射信号。图 15 为老窿区的探地雷达图像。由图可见原状土为密集的窄反射波,而老窿区中的回填土为强反射波,横向变化大且同相轴难以追踪,原状土与回填土两者差异明显。根据雷达剖面图像我们构筑了三个高程的老窿投影与勘探解释进行对照。图 15 老窿区的探地雷达图像图 16 为 1 号遗址老窿投影的探地雷达与勘探结果对照图。图 ( a) 是勘探结果,图 ( b) 是探地雷达解释结果。由图可见标高 +53m 与 +48m 老窿投影的探地雷达解释结果与勘探结果基本一致,但标高 +43m 的老窿区投影与雷达解释结果有较大差异,这是因为在无钻孔区地质人员往往采用外推法解释。而这种解释在不规则的老窿区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图 16 老窿投影的探地雷达与勘探结果对照图( 4) 弹性波法在考古中的应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若无地宫,应无大规模开挖,更不会有墓室。相反,若封土堆下存在地宫,修筑地宫必然要大规模开挖,开挖后必然改变土层的原有结构; 开挖范围内必然有墓室,墓室内外必然充填不同物质; 地宫内可能有砖、石质建筑; 据记载地宫内存放大量水银,可能还有大量金属制品。这必然使地宫与未扰动土层之间造成物性差异。物性差异只要足够大,探测目标物的大小与其埋深相比也足够大,即可形成电法、重力、磁法、弹性波法等方法的异常。若干扰异常与目标物异常可以区分或分离,就更具备了使用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的前提条件。测量工作中,弹性波法使用了机械夯激震源。该震源在地表激发,声波干扰在反映地宫结构信息的时段强而乱,信噪比低。附图 37 给出了封土堆上 3条测线的弹性波剖面图,根据剖面解释得到墓室范围是: 东西长约 135m,南北宽约 50m,顶深海拔高程 460m 左右,墓室高约 5m。图 17 横波 t0时间剖面图 17 为地震横波法探测古河道的实例剖面图。根据钻探资料推测该区域一带有一条古河道,河道埋深为 20 ~30m,为了查明古河道的位置,采用横波地震勘探。图中可见,40ms 左右的同相轴为第四系地层内部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起伏小; 140 ~ 220ms 为古河道及两岸附近地层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起伏较大,其形态特征反映了古河道的形态,河道低部埋深为 28m左右,视宽度约为 130m。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完善历史资料!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资源

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通过对古代遗址和古代器物的发掘,可以从这些方面探索当时社会、经济和生活方面的情况,从而弥补史料的不足。特别是对于那些缺少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要了解那时的情况,考古工作就非常重要了。比如夏商周的历史情况,史书记载非常少,留传史料也不多,那么通过考古工作来研究那时的文明程度、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就非常重要了。至于更早期的人类历史,根本就没有历史记载或只有神话传说,比如石器时代,那就只有通过考古工作来进行研究了。

证实了历史的正确,补充历史和正史。 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事物资料

对中华民族五年年文明的延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索引序列
  •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
  •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吗
  • 考古学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
  •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综述
  •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资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