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3

小妖乐乐10
首页 > 论文问答 >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综述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糖醋jiang

已采纳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213 评论

沉默的玫瑰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问题做出的综合阐述与评价,以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基础。 文献综述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怎么写? 写文献综述时,不能一味告诉别人,我读了什么,反对述而不评。必须说明研究者对研究状况的见解,为不同研究的结论提供某些说明,并合乎逻辑和顺畅地从一个问题上转到另一个问题上,并使之成为自己更广泛或深入研究的导引。要清楚地表明这样一种事实:所考察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有待扩展,这样就给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需求。文献综述应表明有深入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必要,或许某一现象尚未用定性方法加以研究,而事实上对其进行定性研究是合适的、有用的。 尽管要适当地引用文献资料,但不要把文献综述搞成引证材料的罗列;围绕和问题相关的关键点来组织文献综述,不要勉强地以年代顺序来组织,该部分末尾要有结论,要对前面的考察加以概括,对重点内容加以综合。

321 评论

蝴蝶圆舞曲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283 评论

哈哈的静静哈

( 1) 高精度磁测在考古中的应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是对古墓、古文化的分布探测中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古遗存或古人类化石本身及所处地层的磁性、磁化率、磁化率各向异性、剩余磁化强度等与周围环境存在的磁性差异是磁测考古的基础。经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被火烧过的泥土制品、土壤、石头等可获得较强的磁性; 有机质的腐烂使土壤获得较高的磁性; 人为翻动过的土壤或夯土、与周围天然的沉积物之间有明显的磁性差异; 表 1 给出了不同考古材料的磁性参数。表 1 不同考古材料的磁性参数考古对象的空间规模一般较小,形态复杂,埋深不一。考古对象与周围物质间虽有一定的磁性差别,但磁性还是较弱,再加上人文干扰,所以,考古对象产生的磁异常,其特点是范围小,强度低,梯度变化大,形态多样,有时干扰严重。因而,在考古调查中必须采用高精度的质子磁力仪或光泵磁力仪。地面磁测时测网的比例一般为 1 ∶ 100 ~1 ∶ 200。仪器探头距地面高度可为1 ~ 1m。除观测磁场强度 ΔT 外,还可观测磁场的垂直梯度变化 ΔTz。河南新郑某古墓的调查是磁法考古探测的成功实例之一。该测区位于一战国—汉代古墓葬区内,黄土覆盖,土质均匀,地形平坦。墓葬区已经初步钻探普查,磁力调查是作为详查和核实。采用两台 MP - 4 型质子磁力仪,一台用于地磁日变观测。仪器探头距地面高 5m。测网比例尺1 ∶ 200,线距 2m,点距 1m。观测结果如图 1 所示。由 ΔT 平面等值线图可见,在已知墓葬 A,B,C 及大型陪葬坑上显示出一定强度和轮廓明显的磁异常。有些异常还勾绘出墓葬的形态及细节。如 A 异常清楚显示该墓有一较长的南北向墓道,墓室南侧有两个小耳室。A 墓引起的磁异常为 20nT 左右。据其形态,考古工作者判定为汉代 “甲”字型砖墓。B 异常形态表明该墓为典型的 “刀”字型砖墓。图中黑粗线轮廓是根据磁异常推断的结果。C 异常较弱,对其墓的形态轮廓显示不清楚,这表明该墓为一土坑墓,非砖结构。E,D 异常反映的是两个新发现的墓葬,没有原始资料。陪葬坑的磁异常南、北部分有较大的区别,它表明坑内较多的陶器等物品主要堆放在坑的南半部。该区这些异常推断的遗存埋深为地下 1 ~2m。实际钻探资料证实了磁测结果的分析。图 13 河南省某古墓磁测剖面平面图( 2) 电法在考古中的应用电法也是考古工作中常采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一般古墓多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古墓上下及周围应有厚度不等的青膏泥 ( 粘土)填充,构成一个以厚层粘土包裹着的 “古墓体”,此外,墓室有可能有地下水渗入。这就使得古墓与周围地层存在一定的磁性与电性差异,为采用电法探测古墓提供了地球物理条件。图 13 是河南省某古墓地面磁测剖面平面图。图中各测线在22 ~ 26 点和 30 ~ 36 点形成了两个近 EW 向的条带状正异常 ( ΔZmax= 53nT) ,其间一处下降至 20nT 的鞍部,其南、北、东三面均为负异常。结合地面情况推断两条正异常的鞍部为古墓位置,而南、北、东三面负异常为高差近 20m的人工开挖陡壁引起。图 14 是 0 号剖面等视电阻率断面图。由图可见,0 线在三角点往西有ρs小于 8Ω·m 的极小值区,其他测线也有同样反映。极小值出现在 AB/2 =40~ 100m 之间,以 AB /2 = 65m 为中心部位。由该图反映出 ρs小于 8Ω·m 的极小值范围为三角点往西 2m,三角点往南 8m。该范围内 ρs值均在 2 ~ 65Ω·m 内,且范围外 ρs变化梯度较大。由此推断 ρs小于 8Ω·m 的范围为主墓葬的位置。本区电测深曲线类型以 H 型为主,按电性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覆盖层,第二层为 “古墓体”,第三层为 “古墓体”底板。由电测深曲线解释得主墓顶部埋深为 9m,底板埋深为 21m。经挖掘验证,基本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相符。图 14 0 线等 ρs拟断面图( 3) 探地雷达在考古中的应用由于古遗址体与周围介质在相对介电常数上存在有差异,为探地雷达方法探测古遗址提供了地球物理条件。对于埋深较浅的古遗址,采用地质雷达方法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西周末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采矿遗址,该铜矿目前仍在开采,为了协调矿山开采与古铜矿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应用地质雷达探测了铜矿遗址的规模及其分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探测结果。古铜矿遗址 ( 称老窿区) 都形成于接触破碎带中相当于矿体的氧化次生富集带中,鉴于当时开采的对象为高品位铜,因此老窿区发育地段首先要具备一定数量高品位铜矿可开采,二是当时用人力与较原始的工具挖掘,开采矿石的层位应该比较松软,老窿区对应的是接触破碎带经强烈风化区,古矿坑内都有回填土充填,回填土与原状土的差异明显。因此调查中老窿区的探地雷达图像应有如下特征:1) 由于地层风化是逐渐加深,因此原状土风化层应为一组均匀密集的窄反射波,同时地层风化进程是同步的,因此这些反射波的同相轴平整且可横向追踪;2) 老窿区现由回填土充填,而回填土与原状土差异增大,并且老窿区应处在矿石高品位地段,虽然铜已被开采,但铁矿石仍保留,因此反射信号强度大;3) 原状大理岩或矽卡岩由于物性相对均匀,因此反射界面相对较少,基本无明显的反射信号。图 15 为老窿区的探地雷达图像。由图可见原状土为密集的窄反射波,而老窿区中的回填土为强反射波,横向变化大且同相轴难以追踪,原状土与回填土两者差异明显。根据雷达剖面图像我们构筑了三个高程的老窿投影与勘探解释进行对照。图 15 老窿区的探地雷达图像图 16 为 1 号遗址老窿投影的探地雷达与勘探结果对照图。图 ( a) 是勘探结果,图 ( b) 是探地雷达解释结果。由图可见标高 +53m 与 +48m 老窿投影的探地雷达解释结果与勘探结果基本一致,但标高 +43m 的老窿区投影与雷达解释结果有较大差异,这是因为在无钻孔区地质人员往往采用外推法解释。而这种解释在不规则的老窿区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图 16 老窿投影的探地雷达与勘探结果对照图( 4) 弹性波法在考古中的应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若无地宫,应无大规模开挖,更不会有墓室。相反,若封土堆下存在地宫,修筑地宫必然要大规模开挖,开挖后必然改变土层的原有结构; 开挖范围内必然有墓室,墓室内外必然充填不同物质; 地宫内可能有砖、石质建筑; 据记载地宫内存放大量水银,可能还有大量金属制品。这必然使地宫与未扰动土层之间造成物性差异。物性差异只要足够大,探测目标物的大小与其埋深相比也足够大,即可形成电法、重力、磁法、弹性波法等方法的异常。若干扰异常与目标物异常可以区分或分离,就更具备了使用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的前提条件。测量工作中,弹性波法使用了机械夯激震源。该震源在地表激发,声波干扰在反映地宫结构信息的时段强而乱,信噪比低。附图 37 给出了封土堆上 3条测线的弹性波剖面图,根据剖面解释得到墓室范围是: 东西长约 135m,南北宽约 50m,顶深海拔高程 460m 左右,墓室高约 5m。图 17 横波 t0时间剖面图 17 为地震横波法探测古河道的实例剖面图。根据钻探资料推测该区域一带有一条古河道,河道埋深为 20 ~30m,为了查明古河道的位置,采用横波地震勘探。图中可见,40ms 左右的同相轴为第四系地层内部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起伏小; 140 ~ 220ms 为古河道及两岸附近地层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起伏较大,其形态特征反映了古河道的形态,河道低部埋深为 28m左右,视宽度约为 130m。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综述

    ( 1) 高精度磁测在考古中的应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是对古墓、古文化的分布探测中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古遗存或古人类化石本身及所处地层的磁性、磁化率、磁化率各向

    角落里的镜子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考古学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综述

    假如你想从事考古方面的工作,身体上一般要求要比较健康,体力要较好,因为要经常出野外发掘,而且酒量一般要好,到地方工作,跟老乡搞好关系,喝酒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一

    爱淘唯一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

    考古学是研究的最少一百年以前的历史什么是考古学?它与人类学、历史学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存在着争论。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认为

    暗了个然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考古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吗

    _htm

    长腿蚊子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考古学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

    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blueberry317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